推销员口才技巧大全_第十二章 推销是一种表达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声音侧陡客户
在推销或谈判时,你要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留心你说话是不是太快了些?尽管有些话说得快而清楚,但有些却是快而不清楚,使人听了等于没听。你虽有快说的本事,但听者不一定有快听的本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楚,就不懂,就是白费口舌。训练你自己,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要适度。说一句,就让人家听懂一句,不必再问你——你要明白,陌生的顾客是不大愿意一再请你重说的。
你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太响了些?在火车里,在飞机里,或者是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提高声音说话是不得已的,但是一般环境就不必要也不应该太大声了。在谈判桌上,过高的声音会使对方嫌恶。
你说话虽然并不是太快和太响,但你还要明白在谈话中,每句话的声调也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的,因此,你要学学怎样调节它。抑扬顿挫,这是获得对方好感的秘诀。在乐曲里,不是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强弱符号吗?若想让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的动听,不可忘记在应快时快,应高时高,应慢时慢,应低沉时低沉,毫无节奏之美的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说话有节奏,快慢合适,这是使你的话充满情趣的窍门。请常常留心那些谈判高手的说话方法,请常常留心那些舞台上的名角念词的方式,这都是很好的参考。你必须细细揣摩,在叙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或发挥一点较长的意见时,这是很有用的。
商业口语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停顿。一句话哪儿可以停,哪儿不可以停,哪儿可停可不停,哪儿必须停,都是有讲究的。稍不注意,也会出笑话。
先说个“该停不停”的笑话:
有一位大嫂到商店买鱼。售货员是位年轻的姑娘。
大嫂问:“姑娘多少钱一斤?”——大嫂本应在“姑娘”后,停一下,再说“多少钱一斤”,可她口急,没停。
那售货员姑娘不爱听了,模仿大嫂的语气回了这么一句:“大嫂一斤九毛八!”引起周围顾客哄堂大笑。
再说个“不该停停了”的笑话:
有个口吃的人端着一个锅去买豆腐脑。
卖豆腐脑的一看来了个端锅的,挺高兴,抄起大勺子就舀豆腐脑。
这个口吃的人不想买那么多,便说:“少……少……”
那个卖豆腐脑的一听“少”字,更来劲了,一勺接一勺地舀。
那个口吃的人更着急了,越急越说不成句,只是连连说:“少……少……”
当他手中的锅已舀满了豆腐脑,他口中的话才说完:“少……少来点!”
上述二例都是停顿不当造成的误会。然而,停顿既然能造成不同的交际效果,有些人便在停顿上做起了“有意为之”的文章。
清代游戏主人著《新镌笑林广记》中有个“田主见鸡”的故事:
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种。每亩索鸡一只。
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遂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
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不与张三却与谁?”
张三曰:“初时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
田主曰:“初乃无稽(鸡)之谈,后乃见机(鸡)而作也。”
在这个故事中,那富人确实是“随机(鸡)应变”的好手,若无鸡,那么,“此田不与张三种,”便是结论,再无后读之语了,一旦见了鸡,他又续上“不与张三却与谁”一语,把头一句变成思忖中的独白。
在商务会谈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有时有人以冷淡的语气说出一些欢迎的话,那实际上说明其内心并不真的欢迎对方。
声音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媒介,通过它可以赢得别人的注意,能创造有益的氛围,并鼓励对方聆听。沟通所产生的影响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讲话声音表述的,使用不同的语调、音高和语速,对于别人怎样理解你所说的话会有很大的差别。必须保证自己的声音使沟通的内容增色。作为一个销售员,你的声音是否能让对方感到温暖、让人有兴趣听下去,这是需要十分注意的。
(1)语调低沉明朗——明朗、低沉、愉快的语调是吸引人的最大所在,如果你说话的语调偏高,就要练习让语调变得低沉一点,这样你的声音才能迷人。
(2)吐字清晰、层次分明——吐字不清、层次不明是谈话成功的最大敌人,假如别人无法了解你的意思,你就不可能说服他。
要克服这种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公众场合练习大声朗诵。
(3)注意说话的节奏——这就如同开车有低速、中速与高速,必须依实际路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在说话时也是一样。另外,音调的高低也要妥善安排,任何一次的谈话,抑扬顿挫,速度的变化与音调的高低,必须搭配得当,只有这样你的谈话才能有出奇的效果。
(4)停顿的奥妙——“停顿”在交谈中非常重要,但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长,也不
能太短,这需靠自己去揣摩,“停顿”可整理自己的思维、引起对方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促使对方回话、强迫对方下决定等功用。
(5)声音的大小要适中——在一个人少的房间里,如果音量太大,就会成为噪音。如果音量太小,使对方身体前倾才听得到,那样的话对方听起来就会感到很吃力。其实最恰当的做法就是,两个人能够相互听到彼此的声音就可以了。
(6)语言与表情相配合——这样做能让你的谈话更具感染力。
(7)措词高雅——一个人在交谈时的措词,如同他的仪表,对谈话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发音困难的字词,要力求正确,因为这无形中会表现出你的博学与教养。
带着微笑的声音
一个有口才的人,很突出的一方面就表现在能用多种语调说同一句话。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而且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你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既然有多种语调可供选择,那么,哪种语调最好呢?这当然得因时因地因条件的变化而定。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的商务场合,最受欢迎的是和蔼亲切的语调。
美国最大的电话公司——贝尔电话公司,共有25万名接线生,他们接线时态度和蔼,声音清楚,语气亲切,个个都彬彬有礼。该公司从1880年开始,就注意了电话上的语调问题。当时的接线生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说起话来粗声大气,令人受不了,后来把他们换了,改为年轻的姑娘们来担任他们的工作,并提出“带着微笑的声音去接电话”的要求,深受广大电话用户的欢迎。
是的,“带着微笑的声音”谁不爱听呢?这是一种在交际场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语调。中国人民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便十分擅长使用这种语调,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周恩来——中国式的革命家》中这样写道:
在我们所有的会谈中,周恩来总是镇定自若,与赫鲁晓夫的滑稽可笑和勃列日涅夫的矫揉造作恰成鲜明的对比。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1976年我重访中国时,特意向周恩来夫人谈到她的丈夫给我最突出的印象:他总是那样坚定不移而又彬彬有礼:他在“牛里有牌”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周的沉着冷静,我认为主要归功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经历,但也反映出他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中、美双方的谈判是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尚且可以用“不提高讲话的调门”的“柔和”的声音来进行,何况我们的日常谈判活动呢?每一个人都应在掌握多种多样的语调的基础上,重点练好使用“柔和”的语调进行商谈的本领。
“目光语”传情达意
会谈一词如果让我们顾名思义地去作解释的话,就是会面和谈话。人际沟通仅有一成是通过文字,三成取决于语调及声音,而六成是由富有变化的肢体语言来进行的。会谈中的双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