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无锡古运河项目及周边分析

无锡古运河项目及周边分析
注:所有数据来自于无锡统计局
古运河项目周边介绍
概况 目前南长古运河项目周边,地铁、太湖大道等市政工程建设加班加点, 同时还有周边诸多楼盘、写字楼的跟进的开发,以古运河悠久的文化 作为文化载体,特色时尚商业街区作为经济载体,并结合未来南长区 将形成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全新商务中心的市政规划, 南长街古运河项目将成为南长区独具魅力的新的商业亮点。
备注
建设中 建设中 建设中 建设中
仅供参考
项目周边酒店、写字楼分布示意
8.永丰大厦
9.太湖明珠数码大厦 10.世贸中心大厦
南禅寺商城
6.南长区政府办公楼
新天地休闲广场
2.如家快捷酒店 永乐电器 5.水利大厦
4.新天地写字楼
阳春巷,日航配 套餐饮
3.宜家商务酒店
7.紫金广场写字楼、商住 公寓
1.日航饭店
23景亭苑
23.景亭 苑二期
20.金领 嘉园
13.太湖半 岛国际广场
31.中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cember 13,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7:1 6:5607: 16:5607 :1612/ 13/2020 7:16:56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307:16: 5607:1 6Dec-20 13-Dec-20
2006年
755
2009年
300
2000年
350
2005年
500
2012年
2917
仅供参考
项目周边住宅项目分布示意
36.孙蒋 新村

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10月(下)丝路聚焦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无锡市为例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先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越距离最长、整体规模最大的运河,深入地挖掘大运河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为此,运河沿线城市都在积极行动,大力推进这一部署落到实处。

高慧超(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党校,江苏无锡 214092)区、艺术馆。

将原来的米市仓库改建为“周怀民藏画馆”,将塑料厂厂房改建为“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将茂新面粉厂改建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将蚕丝仓库改造为“中国丝业博物馆”,将春雷造船厂旧址改造为“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三是与江南水乡文化紧密融合。

围绕名人文化、亲水文化等,在清明桥、惠山古镇等地修旧如旧地改造了多处历史国内刊号C N61-1499/C2020年10月(下)丝路聚焦3.水体污染防治力度急需加大。

江苏大运河沿岸的化工、造纸、金属加工等传统重污染行业依然存在,个别企业没有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或建设的设施不合格,导致工业废水难以实现集中处理,污染物排入运河的现象没有彻底杜绝。

最后,船舶航行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一些船舶污染物的处理设施还不完善,船上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的处理、收纳又不属于城市环卫管理范围,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不完善,运输危化学品的船只和码头存放区域已经成为非常危险的污染风险源。

大运河沿岸的污水处理能力也显短板,个别区域的截污管网还不够完善,处理污水能力弱,一些乡镇的管网建设还较为落后。

部分区域存在较高污染风险。

4.沿线生态环境整治缺乏主动。

各地在贯彻大运河生态管控空间要求上思想还不够统一。

个别地方部门认为要求过高,有畏难情绪,对落实国家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管控要求存在观望心态。

江苏大运河沿线绝大部分城区河段,特别是在苏南运河河段沿线基本上都没有建设生态护坡。

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案

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案

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以清名桥为龙头,弄堂为体,运河为脉,古运河无锡段将建设成集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为了加大无锡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特制定《无锡古运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案》,以下本方案详细内容:第一部分:核心理念定位阐述景区经营应该有一个核心理念,一级理念我们将重点放在向旅游者传递一种旅游地能够带来的氛围和感觉,即旅游者能够得到的核心价值。

二级理念则根据旅游地不同方面的特征(历史、地理、文化、风景、景点等)分别作为主题,与目标市场所可接受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阐述,将旅游地系统、完整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对一级理念进行全方位支撑。

回眸历史,古运河南长街清名桥(后简称景区)原是无锡繁华、商业菁华所在,其历史大抵如下:南长街,本是一条古驿道,北端的马昌弄,就是因为附近驿馆的马匹往来频繁而得名。

无锡在元代时有九个驿站邮亭。

到明代在九个驿亭内确立一个驿馆,由中央垂直领导,名“锡山驿馆”,驿馆就在马厂弄两侧。

马厂弄后被文人改作“马昌弄”,并一直延用至今。

当时,在无锡城南有水陆三条古驿道,性质象如今的国道。

一条水驿道,即南门古运河水弄堂;两条陆驿道;即今南长街和南下塘,上塘街与下塘街跑驿马,分往南往北单向跑快马之用。

“锡山驿馆”的设立,为无锡城南伯渎港米码头、制锅业、烧窑业和羊腰湾造船业以及南长街直至清名桥的商业、餐饮业、搬运业带来无穷生机。

站在保护历史,还原历史的角度上看,依据数千年来景区所在地的发展历史,景区的经营理念如下,一级理念:盛世古运河二级理念: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江南繁华,古吴文化“盛世古运河”五个字从字面上看简洁易懂,易于识别和记忆,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就“盛世”一词本身而言,它可以让人联想到运河两岸繁华的街景,繁荣的工商业,川流不息的来往车马。

从宋朝开始江南富庶,鱼米丰足,举世闻名。

在隋唐开凿的京杭运河更是古代江南“南粮北调”的最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沿革,往日的盛世粮道,如今保存完好,风貌犹存的仅在跨塘桥至清名桥这900米的一段。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专题报告三: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一、京杭大运河概述(一)历史沿革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拱宸桥,北至北京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6省市,全长l782公里,是当时中国大地上唯一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被视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

历史文献确切记载,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从此以后,勤劳的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不断地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开凿整修。

战国时魏国开鸿沟,三国时曹魏开白沟、平虏渠、利漕渠,孙吴开破岗渎,但这些运河规模都不大也不连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运系统。

隋朝统一全国后,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充分利用了过去开凿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了江南运河,终于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北宋建都开封,开凿整治了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以及江淮运河、江南运河、两浙运河等重要运河河道,把江浙、两淮、荆湖等南方地区与河北、京东、京西以及京畿一带北方地区连接起来。

金、元、明、清均建都北京,进一步开凿整治了河北、山东运河河道以南接江淮运河。

直到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元世祖忽必烈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使大运河直接贯通南北,也使以前成多支型分布的运河转变成单线型的大运河,奠定了此后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和规模,一条从杭州到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终于完成了。

大运河跨越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统一、多民族的融合和团结、促进南北方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厚实、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从而形成了独具体系和特色的运河文化,成为后世史学家总结研究的对象。

无锡运河调研报告

无锡运河调研报告

无锡运河调研报告无锡运河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无锡运河是中国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运河,它贯穿无锡市区,全长77公里。

自古以来,无锡运河一直是无锡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流通要道。

然而,随着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发展,无锡运河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许多船只也不再使用运河进行货运,导致无锡运河的利用率不高。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无锡运河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善无锡运河的利用率,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研内容1. 无锡运河的现状调研团队对无锡运河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无锡运河沿线建有多座现代化码头,但大部分码头处于闲置状态,只有个别码头还进行少量的货运作业。

此外,无锡运河沿线有一些建筑物、景观和文物保护单位,增添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无锡运河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的交流,调研团队了解到无锡运河存在以下问题:交通工具使用率低,现代船只较少使用无锡运河进行货运;河道水质不佳,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沿河地区的环境卫生条件亟待改善;运河沿岸的旅游开发程度不高。

四、调研结果1. 提高利用率:建议通过政府扶持措施,鼓励企业使用无锡运河进行货运,提高运河的利用效率,同时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方便货物的集散和转运。

2. 改善水质: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提高无锡运河的水质,提升运河的生态环境。

3. 提升旅游开发程度:开展运河的旅游推广活动,引入更多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大投入,改善无锡运河沿岸的环境卫生条件,保持河岸整洁干净。

五、总结无锡运河作为无锡市的一项重要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无锡运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和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无锡运河这一宝贵资源,提升无锡运河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促进无锡市的旅游和经济发展。

无锡古运河清明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无锡古运河清明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2012年第11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再开发活动,使城市再生成为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各大城市都将不可避免地踏上城市再生之路。

走城市再生之路,辩证地看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并通过对街区功能的再生和环境品质的提升等方式,积极推进街区振兴,是历史街区内涵型、质量型建设的必然选择。

无锡“南长古运河片区”概念规划,探索了清名桥沿河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的整体发展策略和更新改造思路,是基于城市再生理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1.古运河清明桥现状古运河清明桥是无锡著名的水弄堂,曾经是无锡商业经济的重心,街区保留了大量传统的建筑形态、空间分布和人文习俗。

街区周边的“南长古运河片区”是无锡人口较为密集的老城区之一,其间有解放后兴建的一大批质量欠佳的工人新村和亟待改造的工厂区,与毗邻的中心区、新区相比,呈现出建筑杂乱、整体环境破旧的景象。

一些单位长期占用文保建筑,大量临时建筑、违章建筑“见缝插针”,形成了棚房包围古建的现象,造成了该地区衰退。

因此,使历史街区功能再生,并以此带动整个古运河片区的更新改造及整体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城市活力、营造城市魅力的需要。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动因南禅寺街区文化缺失、转型滞后,某些地段在交通高峰期经常不通畅、环境脏乱、户外广告设置混乱、消防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提升该地区文化品位和商业品位;公共建筑档次较低,缺乏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和体育健身场所缺乏,街道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随着城市布局调整和发展转型,现有的业态和发展环境已显露“窘况”。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的基本原则1.保持传统街巷与水弄堂式建筑的空间肌理历史街区不仅仅是若干古建筑的聚合,而且是若干要素组成的人文环境。

在不同的历史街区,这些要素所占的权值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首先要保护的是水弄堂式的街区肌理,主要包括街巷格局、空间形态、历史名称、重要标志物和景观画面等;其次,要保护梧桐林荫道、青水砖瓦的风貌基调,主要包括建筑尺度、色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装饰、绿化、道路铺装等。

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运河是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在历史上起到了连接内陆河流和海洋的桥梁作用。

目前,运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对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运河研究现状的分析。

首先,运河的历史研究是运河研究的重要方面。

研究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考古工作的开展,对各个时期的运河进行了详细研究。

例如,中国的运河研究从中国古代运河——大运河开始,延伸到了清代的京杭大运河和南京秦淮河等。

同时,欧洲的运河研究也早已展开,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运河和法国的布列塔尼运河等。

其次,运河的文化研究也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运河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智慧和文化遗产。

文化研究者通过对沿线古镇、文化建筑等的考察,揭示了运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经过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扬州、南京、无锡等,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都与运河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运河研究还涉及到运河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

运河的开通对于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区域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对运河沿线经济数据的研究,探讨了运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例如中国的大运河曾经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沿线城市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运河研究还包括对运河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运河是一项重大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者通过对运河沿线自然环境、水利设施等的考察,提出了保护与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例如对运河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综上所述,运河研究在历史、文化、经济和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运河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运河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更好地利用和传承运河的价值和意义。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大运河是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

它连接了北京和杭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大运河的现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是河道疏浚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大运河的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水位下降、洪水灾害风险增加。

其次是沿岸环境保护问题。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河道水质造成了污染。

再次是水资源管理问题。

大运河经过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一些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最后是水旱灾害防治问题。

大运河流域在夏季容易发生干旱,而在雨季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这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首先,对大运河进行了全面的河道疏浚工程,提高了水运能力和水位稳定性。

其次,加强了沿岸环境保护,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减少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管理,推行了水资源审批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最后,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灌溉设施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建立了旱涝灾害预警系统。

此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中国政府还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加强了对其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投入资金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迹,如皇家运河码头、石门桥等。

同时,采取了控制开发规模、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等措施,保护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存。

总的来说,大运河的现状保护和申遗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投入,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旱灾害防治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同时,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的河道疏浚不彻底、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等。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运河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运河之母”,其南起北京,北至海河入津,横贯中国东部。

江苏段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江苏省多个城市,包括扬州、南京、苏州等地。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饮食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

江苏菜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鲜嫩清淡、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在大运河沿线的城市,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江苏菜肴,还能体验到当地特色小吃和传统糕点。

旅游业是江苏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大运河江苏段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一潜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特色及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推动该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揭示其中的特色和价值,为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进而探讨其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可以分析目前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终,通过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大运河江苏段概况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横贯我国多个省市,连接了南北交通纽带。

大运河江苏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京杭大运河,全长约238公里,跨越江苏省的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等地。

这一段大运河沿途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明珠”。

大运河江苏段沿途遍布着许多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如南京的总统府、扬州的瘦西湖、镇江的金山寺等,这些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

一、清名桥历史街区有着“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美誉的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老城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北起跨塘桥,南到南水仙庙,东起王元吉锅厂旧址,西到定胜河沿线,占地44公顷,核心保护区面积18.78公顷,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目前唯一保存原汁原味的古运河段,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被专家评为“千里运河古韵在清名”,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记录了运河人家、古祠堂人家、传统工商业的发展,其记录了一个持续发展的人口、经济、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兴衰。

现存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6处、9座古桥梁、历史建筑上百处及多株古树名木。

相关部门将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具有江南文化特色、运河古韵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

清名桥历史街区修复工作从2007年底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建筑改造中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多重价值,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

不管是开发还是保护,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再利用。

开发旅游业是对历史街区再利用的一个城市历史街区建筑景观改造中的问题探析———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殷邬荣亮摘要: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正是意识到了这种重要的价值,各地兴起了历史街区的改造热潮,历史街区正在逐渐走向繁荣,但是,受到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

文章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着重从建筑细节的营造及景观处理方式两个方面出发,分析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改造;清名桥历史街区图1山墙形式图2墙楣装饰【城乡规划研究】有效的手段,但这往往将历史街区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加之开发者急功近利、缺乏认真投入的态度,导致街区原有性质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作为中国的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饮食的关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展开探讨。

一、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色大运河江苏段地处江苏,这片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发达的农业而闻名。

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深受这一特点的影响,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传统工艺而备受推崇。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江浙沪地区,这片地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农产品。

吴江鱼米之乡盛产各种名优水产,如太湖银鱼、大闸蟹等,而苏北大米、稻花香菇等农产品也是当地的特色。

这些丰富的优质食材为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的饮食文化深受长江文化和吴文化的影响。

江苏的饮食文化以清淡清香的口味和精细细腻的加工工艺而闻名,而长江风味则以鲜美鲜香的口感和豪放奔放的气息而出名。

这两种风味的结合使得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之地,吸收了中原文化、长江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饮食文化。

上海菜、苏菜、浙菜等均受到了大运河江苏段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也为当地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今,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们通过品尝美食、参观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学习食品烹饪技巧等方式来感受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并且通过购买当地的特色食品带回家乡,进一步宣传当地的饮食文化。

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中,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品尝地道的美食了。

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2020·01一、运河概况及调研路线(一)运河概况无锡古运河南至太湖,北达长江,贯穿整个无锡市区,它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总长度约40千米。

无锡古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出于排涝与农业用水的目的,泰伯带领了百姓在梅里挖凿了伯渎河[1]。

除此之外,夫差北上讨伐齐国、阖闾攻打楚国,均经过无锡古运河。

这条河不但汇集了无锡3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折射出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作为无锡最早的一条人工河道,它也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运河[2]。

(二)调研路线本次调查研究选择的调研路线是从运河梁溪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向北出发,途径锡山大桥、蓉湖大桥、吴桥、凤翔大桥、山北大桥、高桥、惠运大桥;然后从运河惠运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返回梁溪大桥;接着从运河梁溪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出发,途径开源大桥、红星桥、盛新大桥、金匮大桥、清宁大桥、金城大桥、新扬大桥、华清大桥、永旺大桥;最后从运河永旺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返回梁溪大桥。

二、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剖析(一)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开发现状1.近代工业历史文化景观拥有大量近代工业文化遗产是无锡段运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对无锡工业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估。

无锡工业沿运河发展,充分利用了水运的便利条件,与运河直接相关[3]。

无锡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与运河有着重要的关系,运河带给无锡肥沃的工业土壤,运河沿岸留下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遗迹,它们是无锡工业甚至是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具体包括老旧工业厂房、仓储设备仪器等方面,堪称价值连城。

人们通过无锡运河工业遗产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了解运河,了解工业,了解无锡的发展。

因为运河无锡段是整个运河地带工业发展史的浓缩与精华,不仅在科学、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历史、文化与教育等方面也意义重大。

然而,目前还有不少运河工业遗产尚未纳入具体的保护范畴,因此想要对运河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有更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必须更加深入开展有关运河工业遗产的调查与研究。

大运河无锡段历史悠久特色多

大运河无锡段历史悠久特色多

产,曾率领百姓开掘了一条以都城梅里为中心,东到漕 孟河浦河入江口。这段文字具体记述了“吴古故水道”
湖,西到今无锡南门外的人工运河,全长约 87 里,宽 12 的起讫地点和全程走向。当代许多历史地理学家如褚
丈。从此,这一带大片沼泽地变为良田,既能栽插水 绍唐、魏嵩山等都认为:它从姑苏城的平门出发,经巢
现在无锡城区的古运河河段(双河尖至清名桥), 基本上仍是吴王夫差当年所开的吴古故水道(江南运 河或江南邗沟)的一部分。其开凿历史,比扬州的那段 邗沟至少要早一年。
3. 黄歇立无锡塘、治无锡湖 战国后期,楚相春申君黄歇请封江东(今苏南地 区),筑城于历山(今无锡惠山之西),并率领百姓“立无 锡塘”、治“无锡湖”(见《越绝书》卷二《吴地传》)。所谓 “塘”,就是堤岸。立塘治湖,即在无锡湖中筑立堤坝,将 吴王夫差所开通的江南运河穿越无锡湖的一段与湖分 开,河归河,湖归湖,更利于运河的通航和湖水的控制。 原无锡湖中有小岛,系历山余脉,本无名字。黄歇 立无锡塘、治无锡湖之后,它成为运河中流的一个墩, 因墩基为岩石构成,得以永久保留。后人为纪念治水 有功、为民造福的黄歇,特将此墩命名为黄埠墩。 现在,黄埠墩已成为无锡古运河上一道重要文脉, 一处标志性的历史景点,也成为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悠 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4. 隋代江南运河无锡段的变迁 隋炀帝杨广为了便利漕运和军事运输,利用天然 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 的大运河,整个工程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起 , 开凿通济渠,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开山阳渎(疏拓 古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之 南)入江。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 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从 京口(今镇江)到余杭(今杭州)。至此,这条长达 2000

无锡古运河沿河景观风貌美景度评价及因子分析

无锡古运河沿河景观风貌美景度评价及因子分析

无锡古运河沿河景观风貌美景度评价及因子分析作者:申思维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8期摘要:文章通过SBE美景度评价法对无锡古运河沿河景观风貌进行评价,通过基于画面构成的因子分析确定影响沿河景观风貌美景度值的主要成分为沿河立面近自然度、整体植物层次、沿河驳岸特征、沿河构筑特征、植物色彩冲击力、风貌段用地特征。

然后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主观评价模型,确定并缩小视觉质量评价核心影响因子的范围,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无锡古运河沿河风貌带的景观提供专项优化思路。

关键词:无锡古运河;景观风貌;美景度评价;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30 引言视觉质量评价工作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英、美为中心展开了大量研究,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经验学派、认知学派、专家学派以及心理物理学派四大学派,其中心理物理学派主张研究大众在观景后形成的审美方面的刺激性反应,并试图建立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连接桥梁[1]。

SBE美景度评价法是心理物理学派研究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评价方法之一,该方法由Daniel(丹尼尔)和Boster(博斯特)于1976年提出,多以幻灯片或照片的形式为评价媒介,受试者根据个人审美偏好程度对评价对象進行打分,最终得到基于大众直观感受的评价结果。

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了解大众对景观的喜好程度,还可以用于进一步探究影响大众主观心理感受的客观物理因子。

目前,国内对美景度影响因子的研究多为描述性因子研究,主要通过专家判定的方法获取[2]。

国内心理物理学研究者大多针对景观要素的基本特性进行因子评定,基于画面构成的美学评价因子分析却并未得到深入研究。

而国外Shafer(谢弗)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纽约景观偏好模型就很好地运用了画面构成要素,该方法试图将评价画面拆分成天空和云、即视乔灌、中景乔灌、远处乔灌、即视其他特征、中景其他特征、远处其他特征、水这八个区域,最后根据Q值法使基于画面构成的视觉要素与景观偏好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

自发性空间实践: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的盲点——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样本

自发性空间实践: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的盲点——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样本

t h e i n t e r n a l me c h a n i s m r 0 r t h e t b r ma t i o n 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Qi n g mi n g B r i d g e H i s t o r i c Ar e a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me c h a n i s m 0 r d a ma g e
文 化 景 观 与 遗 产 保 护
自发 性空间实践 :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的盲点
— —
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 街 区为研究样本
Sp o n t a n e ou s Sp a c e Pr a c t i c e: Ne gl e c t e d P r o bl e m i n t h e St u d y o f He r i t a g e Pr o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Gr e a t Ca n a l
近 几 年 来 国 内 出现 了 空 前 的 世 界遗 产 申报
“ 清 名桥 街 区 ”) ,并 于2 0 1 2、2 0 1 3 年结 合 其 他 相关 的 法规 、文 件 对 该地 区 以 “ 大运 河遗 产
界 范 围 内 罕 见的 大 型 线 性 “ 活 态 ”文 化 遗 产 。 受 城 市 化 影 响 ,大 运 河 文 化 遗产 已经 并 正在 受

A Ca s e St u dy o f Qi n gmi n g Br i dg e Hi s t o r i c Ar e a i n Wu x i


帆 / Z H A N G F a n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对象,从遗产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保障设施、客源市场四个方面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

这为塑造好大运河江苏段的总体区域形象、打造有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品牌从而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区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中国论文网/7/view-12975211.htm引言随着2014 年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这条昔日以漕运为主要功能的“黄金水道”获得了成功的转型,世界遗产的美誉使沿线城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运河旅游的热潮持续上涨,同时运河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催生了庞大的休闲旅游需求,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开发将成为沿线城市休闲娱乐的新亮点和居民享受型消费的新选择。

一、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一)遗产资源保护方面大运河江苏段遗产资源丰富,靠运河处分布较密集。

资源的保护现状不同,对遗产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受制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保护意识薄弱,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有待改善,保护力度仍需加强,现做出以下简要评价。

1.自然生态资源全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穿越了8个地级市,20余条河道密布其中,南北运河纵横交错,水系分布众多。

目前江苏段水脏,对水环境、水文化影响很大。

运河周边水土流失、河床淤积,运河水体浑浊,运河周围环境恶化,且水系多呈散点分布,未形成完整的水网系统。

此外排水设施也不够完善,人为浪费、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河道进行污水治理、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不同的是,景区周围的运河水质优良,沿岸生态景观较好、物种丰富多样,植被与水面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运河水韵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是体味千百年运河的窗口。

2.运河水利工程遗产资源江苏段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高的区段,是国家水运和江苏“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长三角经济重地物资及时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战略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

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o 1 . 3 6 2 - 20 1 4
【 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
主持 人语 : 各地 有 丰 富的运 河遗存 , 在 历 史的进程 中 , 运 河 的兴废 往 往 与漕 运 方 向的 改 变 联 系在 一起 , 漕运 方 向的 改变又往 往 与政 治 中心 的 迁徙联 系在一 起 , 因为这 样 的缘 故 , 许 多地 区的运 河遗存 在人 为 的破坏 下或 荡然 无存 , 或遭 受毁 灭性 的打 击 , 乃 至 于这 份 宝贵 的 文化 遗
漕运通道失去 自身的重要性被逐步废 弃, 但唐代 以后 不论政治 中心迁往何 处, 苏南和苏北始
终是 国家赋税 重 点征 收 地 区 , 在这 样 的背 景 下 , 江 苏境 内的运 河航 道 得 到 了长 期 的 维修 和 保
护 。进 而言之 , 运 河是 活的 文化化 石 , 是 在使 用 中得 到保 护 的 , 一 旦 不 再使 用放 弃 维护 , 与之 相 关 的运 河文化 遗存 势必要 遭 受破 坏 。这 也 就 解释 了为 什 么 当许 多 区域 的运 河航 道 及 设施
的状 态 , 因废 弃 再加 上缺 少保 护意 识 , 随着 时 间的推 移 势 必 出现 破 坏 的情 况 ; 二是 一 些 地 区的
运 河虽 然仍继 续使 用 , 但 因不断地 改 建 新航 道 和 废 弃 旧航 道 , 因此 古老 的运 河 文化 遗存 势 必 遭 受较 大程度破 坏 , 甚 至是 完全破 坏 。尽 管如 此 , 一 些地 区保 存 下 来 的 文化 遗 存依 旧 熠 熠发 光, 或 已成 为重要 的文化 景观 , 或 只要 略加 整 治完全 可 以成 为重要 的景观 , 并 触摸 到 当年 的 辉

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实践

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实践

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实践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运河无锡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

无锡历史上的太伯渎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剖析太伯渎为何不见于北宋前的文献记载

无锡历史上的太伯渎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剖析太伯渎为何不见于北宋前的文献记载
太伯渎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运河,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认识到太伯渎的历史存 在,意味着中国运河历史的起始时间从目前公认的春秋时代,提前五、六百年至商殷朝后期。作为炎黄子孙的 中国人民,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具有三千多年的运河历史!
一59—
无锡历史上的太伯渎是中国最早的运河
——剖析太伯渎为何不见于北宋前的文献记载
踪合委嵇果煌
太伯渎是太伯出奔荆蛮定居于今江苏无锡后,开凿的一条东通苏州蠡湖、西通无锡的运河,距今已有三 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废而复存、湮而复闻的历史变迁,经唐代重开和后来各代的不断治理,至今尚 存,有目共睹。但因太伯渎未见于北宋以前的文献记载,直到北宋的《太平寰宇记》才有记载,历来学术界认为 是后世的牵强附会,遂对它的历史存在,视而不见,不以为然。鉴于太伯渎是中国最早的运河,有了它,可使中 国运河历史的起始时间,从目前公认的春秋时代,提前至商殷时代,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 本文列举种种理由来解释太伯渎为何不见于北宋以前的文献记载,从而证论太伯读的历史存在。
关于太伯渎,许多历史文献都有记载。例如: 成书于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二《常州·无锡县》条下记载云: 太伯渎,西带官河,东连蠡湖,入苏州界。淀塞年深,粗分崖岸。元和八年,刺史孟简大开漕运,长八十七 里,水旱无虞,百姓利之。 成书于北宋时期的《新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江南道·常州》条下记载云: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开凿运河既多且早,众所周知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中之一,它既是世 界上里程最长,也是开凿最早的现存运河。京杭大运河最早开通的一段(扬州至淮安)称为邗沟,开凿于春秋 时代后期的吴国,开凿时间经考证,约在公元前486年,迄今已有二千四百九十八年的历史。由于邗沟是最早 见于《左传》上有明确记载的运河,因而传播较广,当前一般性的书籍和报刊上通常称它为中国最早的运河, 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解和讹传。开凿时间比邗沟还要早的有扬水运河,位于今湖北省境内的长江与汉江之 间,是春秋时代中期楚庄王在位时开通的,比吴国的邗沟运河至少要早一百年。由于邗沟运河或扬水运河,都 是开通于春秋时代,因此学术界(包括史学界、地理学界、水利学界和交通学界)一向认为:中国的运河历史起 始于春秋时代,迄今约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杨山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态势、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四个方面对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再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从而为最终提出的景观规划构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课题(WXSK19-C-22)研究成果。

一、运河概况及调研路线
(一)运河概况
无锡古运河南至太湖,北达长江,贯穿整个无锡市区,它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总长度约40千米。

无锡古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出于排涝与农业用水的目的,泰伯带领了百姓在梅里挖凿了伯渎河[1]。

除此之外,夫差北上讨伐齐国、阖闾攻打楚国,均经过无锡古运河。

这条河不但汇集了无锡3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折射出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作为无锡最早的一条人工河道,它也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运河[2]。

(二)调研路线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的调研路线是从运河梁溪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向北出发,途径锡山大桥、蓉湖大桥、吴桥、凤翔大桥、山北大桥、高桥、惠运大桥;然后从运河惠运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返回梁溪大桥;接着从运河梁溪大桥北岸处沿运河北岸出发,途径开源大桥、红星桥、盛新大桥、金匮大桥、清宁大桥、金城大桥、新扬大桥、华清大桥、永旺大桥;最后从运河永旺大桥南岸处沿运河南岸返回梁溪大桥。

二、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现状剖析
(一)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开发现状
1.近代工业历史文化景观
拥有大量近代工业文化遗产是无锡段运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对无锡工业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估。

无锡工业沿运河发展,充分利用了水运的便利条件,与运河直接相关[3]。

无锡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与运河有着重要的关系,运河带给无锡肥沃的工业土壤,运河沿岸留下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遗迹,它们是无锡工业甚至是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具体包括老旧工业厂房、仓储设备仪器等方面,堪称价值连城。

人们通过无锡运河工业遗产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了解运河,了解工业,了解无锡的发展。

因为运河无锡段是整个运河地带工业发展史的浓缩与精华,不仅在科学、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历史、文化与教育等方面也意义重大。

然而,目前还有不少运河工业遗产尚未纳入具体的保护范畴,因此想要对运河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有更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必须更加深入开展有关运河工业遗产的调查与研究。

2.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历史文化街区
运河无锡段城镇空间格局及其与运河的关系比较清晰,拥有较多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完成大部分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无锡运河沿线城镇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活体见证,老街巷、老字号是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的有力证据,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地域特色价值,也具有自然和历史景观方面的价值,此外还具有科学、艺术和旅游方面的价值[4]。

(二)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散失
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形态,在运河的开凿、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绚丽多彩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运河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中包括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等内容。

在无锡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在大运河沿岸的居民对运河的依赖性逐渐在减弱,因此有关运河的工艺、曲艺、传说、故事等越来越少。

2.著名市场文化遗存受到严重创伤
翻开无锡工商史,解放以后,特别是近20年的大拆大建、城市更新,导致无锡运河沿岸的市场文化和风貌荡然不见。

本应该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却默默无闻,没有了文化市场的大运河将逐渐失去魅力。

(三)深层原因剖析
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正在走向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内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抗拒的自然老化、风吹日晒在所难免;其二是外因,外部环境的变迁与复杂的社会问题综合作用致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战乱给城市历史文化造成破坏
1937年10月6日,日机轰炸无锡火车站地段,工运桥附近商贸市场尽付一炬。

后来的日子里,日机又轰炸西门、周山浜地区,这些地区的集散市场、商店几乎被毁。

11月25日至29日日军放火焚烧老北门至三凤桥、老北门外至吴桥的所有商店(均为资金雄厚的绸缎庄、金银珠宝楼、皮货夏布庄、电器材料行、百货批发商店、銅锡器店、五金材料商店、皮件商店、大粮行、南北货栈、山地货行等等),烧毁商店、市场建筑、名胜等近6万间[5]。

2.“文革”期间“破旧立新”“大生产”“大跃进”
“文革”给无锡市场文化同样带来不小破坏,“文革”期间,那些经历日军破坏的具有无锡市场文化代表性的设施,进一步受到破坏。

有资料显示,三里桥、工运桥、上下塘、清名桥古运河沿岸等“老码头”的市场古迹,要么被拆,要么被分给市民作为住宅,涉及市场设施超过170万平方米。

3.城市更新给无锡历史文化遗存造成严重伤害
尽管无锡做了卓越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但是,曾经短见的所谓战略布局,特别是投资驱动和土地财政之下的大拆大建,还是将原本极具文化价值的特色市场文化摧毁殆尽。

特别是三里桥、北大街、大窑路等“米、丝、布、砖”码头“旧貌”,除了部分古窑得到较好保护外,其他无锡曾经引以为傲的市场旧貌,基本不复存在,踪影难觅。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的交叉作用,无锡运河沿岸的发展面临着断层的局面,并且长期处于一种滞后的情形,最终导致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逐渐走向衰退的趋势。

那么如何才能让其再现昨日的繁华盛况,让其充满生机与活力?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脉,适宜地修复与开发历史文化景观显得尤为重要。

最终通过历史文化景观这个载体将文化特色与商业气息进行整合,从而促进整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综合复兴与传承。

三、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再发展潜力分析
尽管运河沿岸存在衰退现象,但仍需立足于该地区再发展的未来前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发掘其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再发展潜力。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山水名城。

在其城区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片段,例如南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等,它们见证了无锡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因此,无锡在21世纪初顺理成章地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无锡运河南侧与太湖毗邻,北侧与长江接轨,运河两岸是吴文化和工商文化的密集地。

城区内含有锡惠风景名胜区、清名桥历史街区、下甸桥国家二级港口码头等,文化气息浓厚,交通四通八达。

整个运河恰似一条项链将无锡众多旅游景点、景区与旅游线路串联与并联起来,占据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优越的天然条件,区位极佳。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运河是无锡城市的经济命脉,曾几何时因其独特的航运功能与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

然而由于现代交通的迅猛发展,运河两岸的产业也正在转型,近年来,随着无锡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商贸旅游等事业的开展,运河仍然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座座横跨运河的大桥悄然而立,一条条沿岸而建的绿道顺势而起,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无锡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

这不仅促进了无锡综合经济实力的增长,还为进一步实现无锡历史文脉传承与复兴提供了硬件条件。

(四)发展态势愈显良好
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是无锡城市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不断强化无锡在苏锡常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逐步确立无锡在苏南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地位,继续加强和发展无锡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最终将无锡打造成为苏锡常经济圈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和旅游集散中心。

这些优良的政策无疑为无锡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结语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无锡运河沿岸景观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因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条件,又有逐步改善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文波.錫城人的枕水情怀:江苏无锡市水生态建设纪实[J].河北水利,2016(3):22.
[2]朱蓉,张鸣.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在利用的现状与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5(2):78-79.
[3]李德楠.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2):202-203.
[4]李莉.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J].当代视觉艺术研究,2009(4):53-54.
[5]沈晓敏.无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90-91.
作者单位:
无锡开放大学环境与艺术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