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味野百合花

合集下载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篇一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读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我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可能很多人对这篇文章不太熟悉,我一开始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读的。

这文章里啊,王实味大胆地表达了他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我觉得吧,他的那种勇气确实让人佩服,能把心里想的那些事儿直接写出来。

但有时候我又在想,他是不是有点太激进了?也许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这样的表达方式。

文中提到的一些现象,就好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我能看到这些问题吗?我可能会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沉默,选择随大流。

但王实味没有,他站出来说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不过呢,也有人说他的观点太片面,太极端。

我就在想,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看法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如此。

但换个角度想想,难道他说的就一点道理都没有?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会儿觉得赞同,一会儿又觉得怀疑。

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能让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纠结。

总之,读《野百合花》给我的感受就是复杂又深刻,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篇二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我这心里头真是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说真的,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有点懵懵懂懂的,不太能理解他到底想说啥。

可越往后读,我就越觉得,这家伙胆子可真大呀!啥都敢往外说。

也许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他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在“玩火”,可我又忍不住想,难道他说的就没有一点道理吗?文章里描述的那些情况,就好像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能忍受这些吗?可能我早就崩溃了,哪里还能像王实味这样勇敢地写出来。

不过呢,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挑刺,故意捣乱。

我就疑惑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提出问题就等于捣乱?我觉得吧,他可能只是太急于想要改变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言辞激烈了些。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作者:张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6期摘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

从《野百合花》的创作到对它的批判,无一不是当时文学思潮的作用,本文则试从不同阶段对于《野百合花》的态度变化入手,探究“野百合花”事件与其背后真正推动力的动态复杂关系。

关键词:王实味;野百合花;延安文学作者简介:张萌(1994.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野百合花”事件,让我们永远记住了王实味。

几十年后对王实味的平反又给了我们重新思考这一件事来龙去脉的机会,在那个政治与艺术充分交融背景中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促成的结果。

或许可以说,正是延安文艺这块复杂的土壤使“野百合花”绽放,也正是这块土壤使得“野百合花”枯萎甚至灭绝。

一、野百合花的绽放在目睹了西安事变的王实味看来,“这样的政府(国民党政府),即使日本人不来,也是会垮掉的”[1],而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抗日图存的希望。

当时因此他不惜和家里所有人断了联系,孤身一人奔赴延安。

与他志同道合的还有无数带着个人理想和民族国家理想的知识分子,比如丁玲、萧红、萧军、艾青等人,“到延安去”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口号。

这时候,延安的文学新潮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

大批带着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到来,为延安带来了五四以来的文学精神,加上当局政府主张的民主宽松氛围,使他们组建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文艺战线社等文艺团体。

先后创办了《文艺战线》、《草叶》、《谷雨》、《中国文艺》、《新诗歌》等刊物,或“揭露黑暗”或“歌颂光明”,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参与政治,助力革命。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

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1926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1928年春牺牲于她底故乡——湖南宝庆。

她的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的亲舅父送给当地驻军的。

这说明旧中国底代表者是如何残忍。

同时,在赴死之前,她曾把所有的三套衬衣裤都穿在身上,用针线上下密密缝在一起,因为当时宝庆青年女共产党员被捕枪决后,常由军队纵使流氓去奸尸!这又说明着旧中国是怎样一个血腥、丑恶、肮脏、黑暗的社会!从听到她的噩耗时起,我的血管便一直燃烧着最猛烈的热爱与毒恨。

每一想到她,我眼前遍浮出她那圣洁的女殉道者的影子,穿着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由自己的亲舅父送去从容就义!每一想到她,我便心脏震动,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在这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罢,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并不愿意再算阶级仇恨的旧帐。

我们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我们甚至尽一切力量拖曳着旧中国的代表者同我们一路走向光明。

可是,在拖曳的过程中,旧中国的肮脏污秽也就沾染了我们自己,散步细菌,传染疾病。

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底影子汲取力量,生活的力量和战斗的力量。

这次偶然想到她,使我决心写一些杂文。

野百合花就是它们底总标题。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花是延安山野间最美丽的野花,用以献给那圣洁的影子;其次,据说这花与一般百合花同样有着鳞状球茎,吃起来虽略带苦涩,不似一般百合花那样香甜可口,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未知确否。

一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延安青年近来似乎生活得有些不起劲,而且似乎肚子里装得有不舒服。

为什么呢?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呢?有人会回答说:我们营养不良,我们缺少维他命,所以……另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男女的比例是“十八比一“,许多青年找不到爱人,所以……还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生活太单调,太枯燥,缺少娱乐,所以……这些回答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野百合花”也会凋谢

“野百合花”也会凋谢

1942年3月,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在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杂文《野百合花》,文章在回忆了他在北大的女同学李芬,回湖南邵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壮烈牺牲的情景后说:“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的影子汲取力量。

”接着,分四个部分,对他感到不满的现象边述边议,提出批评。

因为这篇文章以及他的的另一篇同样是揭露延安边区黑暗的文章《政治家、艺术家》,他被批斗并最终由康生定性为托派、国民党特务而遭逮捕,并于1947年转移途中被“处理”――处决,终年41岁。

直到1990年12月,在其妻子的奔走呼吁下,王实味才得以平凡昭雪。

一位研究马列的学者,最终被马列主义武装的人民军队镇压了,怎么看都有些滑稽。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它用事实说话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都不能仅靠幻想、靠直觉、靠理想生活。

我是无意中刚刚读到《野百合花》的。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揭露的无情以及表达的直率。

在写作上则是暗讽讥讽手法并用。

他说回忆先烈的心境与“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不太和谐,对中央机关领导们在业余时间活动的场景进行讥讽;他说我们生活里缺少真正的人与人的关心和阶级友爱,领导们自私,“天下乌鸦一般黑”;他说对于满腔热情来延安的青年面对延安的“丑恶和冷淡”有碰壁的感觉,要引起重视而不是回避;他说不能认为存在黑暗是正常的“必然性”、“天塌不下来”、都是些“小事情”而忽视,小事情忽视了有可能就会天塌下来;对于延安存在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现象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些人的享受是不合理的。

等等。

这一切,从今天的角度看,用不带色彩或环境的眼光看,他完全是用赤诚的心,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用最猛烈的文字的刀剌来挑开革命队伍身上的脓包,想让党的事业在克服种种缺点错误后有一个大的飞跃,想让边区成为一个更干净的地方,想营造让大家都更舒心的革命生存环境。

他的初衷完全是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篇一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读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也许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样的文字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我觉得吧,王实味在文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确实让人深思。

他那犀利的笔触,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一些问题,可能在当时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但反过来想想,难道不正是因为有人敢这样直言不讳,才能让我们去审视和反思一些被忽略的角落吗?就说他描写的那些现象,不就像是生活中的暗疮,平时被遮遮掩掩,可一旦被揭开,虽然疼痛,却也让我们有了治愈的机会。

不过呢,我又在想,他的这种直言,是不是有点过于激进了?也许在当时的环境下,需要的是一种更温和、更策略的表达方式?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我们也会对一些现象不满,可我们有没有勇气像王实味那样说出来呢?就算说出来,又能不能把握好那个度呢?哎呀,想想还真是复杂。

读这篇文章,就像是走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一会儿觉得前方充满希望,一会儿又被荆棘挡住了去路。

我在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到底是被遗忘的尘埃,还是照亮前路的灯火呢?这还真不好说。

篇二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野百合花》,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别样的味道,读完之后,更是让我感慨万千。

王实味这家伙,胆子可真够大的!他在文中写的那些东西,放在当时,那可真是惊世骇俗。

我一边读一边就在想,他咋就这么敢写呢?也许他就是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看到啥不好的,就非得说出来不可。

不过,说实在的,他说的那些问题,难道我们现在就没有了吗?我觉得未必。

比如说官僚主义,这玩意儿就像个顽固的病毒,时不时地就冒出来折腾一下。

王实味当年能指出来,难道我们现在就不应该警惕吗?但是吧,我又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把问题说得太严重了?也许当时的情况并没有他写的那么糟糕。

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这么夸张地写,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吗?这还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野百合花》与“王实味事件”

《野百合花》与“王实味事件”

Wild Lily and "WANG Shiwei" Event 作者: 陈志强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南昌330031
出版物刊名: 国际新闻界
页码: 102-10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野百合花》;“王实味事件”;被批判;被杀害
摘要:批判《野百合花》是延安整风时期一件大事。

但是,《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被批判的主要原因不是《野百合花》一文的发表,而是其在延安整风时期显得激烈的言辞和执着的行为。

王实味被杀害的原因也不是其“托派”问题,而是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而直接原因是延安《解放日报》的大肆批判以及他在撤离途中与押送人员发生的“争执”。

“穷人”的脸面、知识与革命——王实味论

 “穷人”的脸面、知识与革命——王实味论
风深入的需要而升级为托派分子的。朱鸿召亦说:
“这段历史需要一个典型,不是王实味,就是李实味,
张实味。”⑤毫无疑问,王是政治的牺牲品。他是备战
他。20 世纪 80 年代末,薄平辗转从别人的传记里得
起来。她觉得自己真爱上王了。2012 年,九十二岁的
薄平向天上的王实味送去了迟来的爱情告白⑦。但那
新形象果然是王实味吗?
处(如北大学生、年轻作家等),她不会那么早离开
正式逮捕。1947 年 3 月,胡宗南率部进犯延安,王在
知了王的经历,一个崭新的刚正不阿的汉子形象矗立
“亮”
了一把。1942年10月,
王被开除党籍;
次年 4 月,被
随队向山西兴县转移途中遭秘密处决,
年仅四十一岁。
宋金寿在整理李维汉回忆录时,意识到王是为整
斗模式,均能在王实味案中找到逻辑端倪与伏笔。
原河南)人格引发的悲剧效应。毛泽东对王的定性固
这种历史勾连不乏洞见,但由之切入王实味总感
有杀一儆百的战略意味,但不得不说,王也是很适于
笼统了点。那是建立在文艺与政治、个性与国家二元
做反面典型的,一个天造地设、送上门的
“垫刀鬼”

对立框架内的思维范型,王经此被琢磨成了坚持人格
译马列著作百余万字,被评为特别研究员,这是研究
人员的最高级别。
把河南人王实味推到延安整风的风口浪尖。此事改
王实味生前狷傲自负,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
变了整风的性质:从反对王明遗留的主观主义、宗派
视荣誉、面子为生命,却不会宣传自己。这很有些河
主义及党八股余毒演变为纠正极端民主、打击小资产
南地方意志里“中国弃儿”⑥的清高与自闭色彩。丁玲
本书时重新入党,同年 10 月奔赴延安,一年后与刘

《野百合花》读书笔记

《野百合花》读书笔记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三~二○一四学年度第 1 学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外新闻史主讲教师黄春平评分学号2012080213 姓名兰俊专业年级新闻学题目:现在与过去对比,失望更多《野百合花》是王实味作家的著名文章,在我谈这篇文章之前,请允许我先讲一下王实味作家的事迹。

在1942年三月王实味连续推出了《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这使他受到了批判,并被扣上了托派分子的帽子。

1947年3月,他被秘密处死。

在经过漫长的43年时间,在1990年12月,王实味终于得到了平反。

之所以要介绍作者,是因为我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王实味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到“老是讲“爱”,讲“温暖”,也许是“小资产阶级感情作用”吧?听候批判。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写“等候批判”。

在了解了作者的遭遇,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之后。

我知道,作者在文章所反映出的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地位。

而且与当时的思潮不相合。

《野百合花》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延安,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

官僚主义之分盛行,等级制度在逐渐的完善。

我认为这篇文章即使是放到现在的报纸上去刊登也是同样的振聋发聩,令人醒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实用主义逐渐盛行,人们获得更加现实。

上学要给老师送礼,上班升职要给上级领导送礼,甚至是在医院看病,都要给医生送礼。

人们越来越不相信我们的政府,虽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阳光工程”。

本人认为这只是王婆卖瓜。

回头看看王实味作家的遭遇,我不禁对我们现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的社会现状,有了另一番解释。

在1942年,我们的政府就出现了问题,但是在面对文人们的质疑时,党和政府并没有去正视问题,而是对王实味这样讲真话的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压,甚至是杀害。

“青年的可贵,在于他们纯洁,敏感,热情,勇敢,他们充满着生命底新锐的力。

别人没有感觉的黑暗,他们先感觉;别人没有看到的肮脏,他们先看到;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话,他们大胆地说,因此,他们意见多一些,但不见得就是“牢骚”;他们的话或许说得不够四平八稳,但也不见得就是“叫嚷”。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

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1926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1928年春牺牲于她底故乡——湖南宝庆。

她的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的亲舅父送给当地驻军的。

这说明旧中国底代表者是如何残忍。

同时,在赴死之前,她曾把所有的三套衬衣裤都穿在身上,用针线上下密密缝在一起,因为当时宝庆青年女共产党员被捕枪决后,常由军队纵使流氓去奸尸!这又说明着旧中国是怎样一个血腥、丑恶、肮脏、黑暗的社会!从听到她的噩耗时起,我的血管便一直燃烧着最猛烈的热爱与毒恨。

每一想到她,我眼前遍浮出她那圣洁的女殉道者的影子,穿着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由自己的亲舅父送去从容就义!每一想到她,我便心脏震动,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在这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罢,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并不愿意再算阶级仇恨的旧帐。

我们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我们甚至尽一切力量拖曳着旧中国的代表者同我们一路走向光明。

可是,在拖曳的过程中,旧中国的肮脏污秽也就沾染了我们自己,散步细菌,传染疾病。

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底影子汲取力量,生活的力量和战斗的力量。

这次偶然想到她,使我决心写一些杂文。

野百合花就是它们底总标题。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花是延安山野间最美丽的野花,用以献给那圣洁的影子;其次,据说这花与一般百合花同样有着鳞状球茎,吃起来虽略带苦涩,不似一般百合花那样香甜可口,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未知确否。

一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延安青年近来似乎生活得有些不起劲,而且似乎肚子里装得有不舒服。

为什么呢?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呢?有人会回答说:我们营养不良,我们缺少维他命,所以……另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男女的比例是“十八比一“,许多青年找不到爱人,所以……还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生活太单调,太枯燥,缺少娱乐,所以……这些回答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

野百合花(王实味)野百合花王实味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

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1926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1928年春牺牲于她底故乡——湖南宝庆。

她的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的亲舅父送给当地驻军的。

这说明旧中国底代表者是如何残忍。

同时,在赴死之前,她曾把所有的三套衬衣裤都穿在身上,用针线上下密密缝在一起,因为当时宝庆青年女共产党员被捕枪决后,常由军队纵使流氓去奸尸!这又说明着旧中国是怎样一个血腥、丑恶、肮脏、黑暗的社会!从听到她的噩耗时起,我的血管便一直燃烧着最猛烈的热爱与毒恨。

每一想到她,我眼前遍浮出她那圣洁的女殉道者的影子,穿着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由自己的亲舅父送去从容就义!每一想到她,我便心脏震动,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在这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罢,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并不愿意再算阶级仇恨的旧帐。

我们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我们甚至尽一切力量拖曳着旧中国的代表者同我们一路走向光明。

可是,在拖曳的过程中,旧中国的肮脏污秽也就沾染了我们自己,散步细菌,传染疾病。

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底影子汲取力量,生活的力量和战斗的力量。

这次偶然想到她,使我决心写一些杂文。

野百合花就是它们底总标题。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花是延安山野间最美丽的野花,用以献给那圣洁的影子;其次,据说这花与一般百合花同样有着鳞状球茎,吃起来虽略带苦涩,不似一般百合花那样香甜可口,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未知确否。

一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延安青年近来似乎生活得有些不起劲,而且似乎肚子里装得有不舒服。

为什么呢?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呢?有人会回答说:我们营养不良,我们缺少维他命,所以……另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男女的比例是“十八比一“,许多青年找不到爱人,所以……还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生活太单调,太枯燥,缺少娱乐,所以……这些回答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天有病,人知否?——《野百合花》事件从解放区到国统区

天有病,人知否?——《野百合花》事件从解放区到国统区

作者: 孔刘辉[1]
作者机构: [1]滁州学院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页码: 67-74页
主题词: 王实味《野百合花》;国统区;利用
摘要: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王实味首当其冲,因《野百合花》等文而遭到大批判,被强扣上“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等弥天罪名,而其人其文在国统区一时广为传播则是国民党相关新闻机构和媒体借此来“宣传”延安边区的“黑暗”,以达其政治目的。

王实味的冤狱和被处死的可悲结局,中共相关机构及其领导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民党的大肆宣扬客观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典选读丨王实味:野百合花

经典选读丨王实味:野百合花

经典选读丨王实味:野百合花野百合花王实味写在前面在延安时期他发表了著名杂文《野百合花》和《政治家·艺术家》等,王实味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对延安的某些消极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947年在战争环境中被冤杀,1991年平反。

前记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

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1926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1928年春牺牲于她的故乡——湖南宝庆。

她的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的亲舅父缚送给当地驻军的。

这说明旧中国的代表者是如何残忍。

同时,在赴死之前,她曾把所有的三套衬衣裤都穿在身上,用针线上下密密缝在一起:因为,当时宝庆青年女共产党员被捕枪决后,常由军队纵使流氓去奸尸!这又说明着旧中国是怎样一具血腥,丑恶,肮脏,黑暗的社会!从听到她底噩耗时起,我底血管里便一直燃烧着最狂烈的热爱与毒恨。

每一想到她,我眼前便浮出她那圣洁的女殉道者底影子,穿着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由自己的亲舅父缚送去从容就义!每一想到她,我便心脏震动,血液循环的更有力!(在这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吧,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并不愿再算阶级仇恨的旧账。

我们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我们甚至尽一切力量拖曳着旧中国底代表者同我们一路走向光明。

可是,在拖曳的过程中,旧中国底肮脏污秽也就沾染了我们自己,散布细菌,传染疾病。

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底影子汲取力量,生活的力量和战斗的力量。

这次偶然想到她,使我决心要写一些杂文。

野百合花就是它们的总标题。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花是延安山野间最美丽的野花,用以献给那圣洁的影子;其次,据说这花与一般百合花同样有着鳞状球茎,吃起来味虽略带苦涩,不似一般百合花那样香甜可口,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未知确否。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张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

从《野百合花》的创作到对它的批判,无一不是当时文学思潮的作用,本文则试从不同阶段对于《野百合花》的态度变化入手,探究“野百合花”事件与其背后真正推动力的动态复杂关系。

关键词:王实味;野百合花;延安文学作者简介:张萌(1994.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63-01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野百合花”事件,让我们永远记住了王实味。

几十年后对王实味的平反又给了我们重新思考这一件事来龙去脉的机会,在那个政治与艺术充分交融背景中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促成的结果。

或许可以说,正是延安文艺这块复杂的土壤使“野百合花”绽放,也正是这块土壤使得“野百合花”枯萎甚至灭绝。

一、野百合花的绽放在目睹了西安事变的王实味看来,“这样的政府(国民党政府),即使日本人不来,也是会垮掉的”[1],而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抗日图存的希望。

当时因此他不惜和家里所有人断了联系,孤身一人奔赴延安。

与他志同道合的还有无数带着个人理想和民族国家理想的知识分子,比如丁玲、萧红、萧军、艾青等人,“到延安去”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口号。

这时候,延安的文学新潮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

大批带着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到来,为延安带来了五四以来的文学精神,加上当局政府主张的民主宽松氛围,使他们组建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文艺战线社等文艺团体。

先后创办了《文艺战线》、《草叶》、《谷雨》、《中国文艺》、《新诗歌》等刊物,或“揭露黑暗”或“歌颂光明”,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参与政治,助力革命。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

王实味野百合花读后感1999.1有人曾讲:“毛主席说鲁迅要是活到解放后如果还继续写作的话恐怕会是在牢里写作。

”虽说这句话的真假有待考证,但是如果鲁迅先生活到了解放后的话那么王实味将会成为他的前车之鉴。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王实味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个文人,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遭到迫害。

这就是我对他悲剧的一生的了解。

说是悲剧,至少也没有那么悲剧。

人这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他王实味都做到了。

有妻有子,有名声,有地位。

连当时中共的最高领袖也敢批上一批。

当真是活出了文人的那份潇洒自在。

我个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王实味的评价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仅限于个人观点。

首先是狂傲。

当时郭沫若先生(我对郭先生的学术很是佩服,对其品行不敢恭维)已经是中共鼎鼎有名的文人,然而王实味在其作品中却是敢直截了当地指出郭先生哪句哪句翻译的是错误的,并且找出大量的材料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

其次,是不时时务,说的难听点就是不识抬举,想想当年他的月工资仅比太祖少半块,比当时的边区主席还多上那么半块。

受到了我党的优待,自然要为我党做事,没事瞎写写什么野百合之类的文章,为外敌分化诽谤我党留下了证据。

呵。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政治家与艺术家的那篇文章。

在我借到的书上有书评如下:将救中国的大任交给艺术家来完成,实在该杀,你不入地狱谁入,你不被砍头谁被?这样的评论中,我能看到的就是哪怕是在当今社会,文学艺术家的作用也被人们排在政治家之后。

文学艺术似乎在历史的过程中一直得不到与政治相对等的重视。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我太祖怎么会容许卧榻之处有人在抢占其救中国的领袖的地位呢?或许这才是其取死之处吧。

黄昌勇先生说,王实味是幸运的,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并不是说他有多么高深的文学造诣,或许他只是第一个而已。

有的人说从王实味开始便开启了前文革时代。

我们在现今忏悔的时候应该向前追溯,追溯到那个特定的时期。

文学在现今在将来,究竟是否应该卷入或者说被卷入政治之中呢?我想之前的事已经给出了答案。

王实味悲剧的历史性梳理

王实味悲剧的历史性梳理

王实味悲剧的历史性梳理作者:张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10期内容摘要:王实味的悲剧在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知识分子理论为切入点,以王实味的作品为基点,在现代知识分子三种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中,解析王实味作为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在承担社会批判功能时,因介入政治而产生的政治文人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知识分子启蒙政治一.因文获罪的王实味案件在解放区文学历史上,王实味案件是一个具有史学意义的事件。

1942年,时任延安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的王实味写出杂文《野百合花》和《政治家·艺术家》,以敏锐的笔触揭露了延安生活的“不正常现象”,引来共产党内大批判运动并以政治罪名关押。

1947年,延安保卫战拉开序幕,因战事紧张,在撤退过程中,王实味被砍杀后掩埋于一眼枯井中,时年41岁。

随着那段被遮蔽的历史终于浮出地表,学界对王实味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和命运史上的宏大历史背景下,王实味生死沉浮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他残留不多的作品。

王实味之死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王实味事件,开启了现代中国文人受难的历史,正如余杰先生所言:王实味的被害,是中国前“文革”时代的序幕。

同时他作为现代中国受难文人的殉难者,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梳理现代文学发展的典型案例。

要解开酿成王实味悲剧命运的迹底,还有赖于史料的进一步开掘和研究的深化。

本文对此不做全面的探讨,仅以知识分子理论为切入点,从其作品入手,解析其人生悲剧——现代知识分子在承担社会批判功能时,因介入政治而产生的政治文人的悲剧。

二.一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目前理论界较为统一的“现代知识分子”定义,一般包括三层涵义:(1)文化水平较高的人;(2)智力水平较高的人;(3)社会现实的批判者。

简言之,知识分子不仅要拥有知识,而且要有社会参与意识,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时代的良心”。

学者余时英认为,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的基本性格和中国的“士”极为相似,对社会的干预和批判,在中国自古有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味:野百合花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

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1926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1928年春牺牲于她底故乡——湖南宝庆。

她底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底亲舅父亲送给当地驻军的。

这说明旧中国底代表者是如何残忍。

同时,在赴死之前,她曾把所有的三套衬衣裤都穿在身上,用针线上下密密缝在一起,因为当时宝庆青年女共产党员被捕枪决后,常由军队纵使流氓去奸尸!这又说明着旧中国是怎样一个血腥、丑恶、肮脏、黑暗的社会!从听到她底噩耗时起,我底血管便一直燃烧着最猛烈的热爱与毒恨。

每一想到她,我眼前遍浮出她那圣洁的女殉道者底影子,穿着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由自己的亲舅父送去从容就义!每一想到她,我便心脏震动,血液循环得更加有力!(在这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罢,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并不愿意再算阶级仇恨的旧帐。

我们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我们甚至尽一切力量拖曳着旧中国底代表者同我们一路走向光明。

可是,在拖曳的过程中,旧中国底肮脏污秽也就沾染了我们自己,散步细菌,传染疾病。

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底影子汲取力量,生活的力量和战斗的力量。

这次偶然想到她,使我决心写一些杂文。

野百合花就是它们底总标题。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这种花是延安山野间最美丽的野花,用以献给那圣洁的影子;其次,据说这花与一般百合花同样有着鳞状球茎,吃起来虽略带苦涩,不似一般百合花那样香甜可口,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未知确否。

一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延安青年近来似乎生活得有些不起劲,而且似乎肚子里装得有不舒服。

为什么呢?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呢?有人会回答说:我们营养不良,我们缺少维他命,所以……另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男女的比例是“十八比一“,许多青年找不到爱人,所以……还有人会回答说:延安生活太单调,太枯燥,缺少娱乐,所以……这些回答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吃得好一些,要有异性配偶,要生活得有趣,这些都是天经地义。

但谁也不能不承认:延安的青年,都是抱定牺牲精神来从事革命,并不是来追求食色的满足和生活的快乐。

说他们不起劲,甚至肚子里装着不舒服,就是为了这些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我不敢轻于同意。

那么,我们生活里到底缺些什么呢?下面一段谈话可能透露一些消息。

新年假期中,一天晚上从友人处归来。

昏黑里,前面有两个青年女同志在低声而兴奋地谈着话。

我们相距丈多远,我放轻脚步凝神谛听着:“……动不动,就说人家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其实,他自己倒真有点特殊主义。

事事都只顾自己特殊化,对下面的同志,身体好也罢,病也罢,死也罢,差不多漠不关心!““哼!到处乌鸦一般黑,我们底XX同志还不也是这样!““说得好听!阶级友爱呀,什么呀——屁!好象连人对人的同情心都没有!平常见人装得笑嘻嘻,其实是皮笑肉不笑,肉笑心不笑。

稍不如意,就瞪起眼睛,搭出首长架子来训人。

““大头子是这样,小头子也是这样。

我们底科长,XXX,对上是必恭必敬的,对我们,却是神气活现,好几次同志病了,他连看都不伸头看一下。

可是一次老鹰抓了他一只小鸡,你看他多么关心这件大事呀!以后每次看见老鹰飞来,他都嚎嚎地叫,扔土块去打它——自私自利的家伙!“沉默了一下。

我一方面佩服这位女同志口齿尖利,一方面惘然如有所失。

“害病的同志真太多了,想起来叫人难过。

其实,害病,倒并不希望那类人来看你。

他只能给你添难受。

他底声音、表情、态度,都不使你感受他对你有什么关怀,爱护。

““我两年来换了三四个工作机关,那些首长以及科长、主任之类,真正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实在太少了。

““是呀,一点也不错!他对别人没有一点爱,别人自然也一点不爱他。

要是做群众工作,非垮台不可……“她们还继续低声兴奋地谈着。

因为要分路,我就听到这里为止,这段谈话也许有偏颇,有夸张,其中的“形象“也许没有太大的普遍性;但我们决不能否认它有镜子底作用。

我们生活里到底缺少什么呢?镜子里看罢。

二碰《碰壁》在本报《青年之页》第十二期上,读到一位同志底标题为《碰壁》的文章,不禁有感。

先抄两段原文:新从大后方来的一位中年朋友,看到延安青年忍不住些微拂意的事,牢搔满腹,到处发泄的情形,深以为不然的说:“这算得什么!我们在外面不知碰了多少壁,受人多少气,……“ 他的话是对的。

延安虽也有着令人生气的“颜色“,和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事物;可是在一个碰壁多少次,尝够人生冷暖的人看来,却是微乎其微,算不得什么的。

至于在入世未深的青年,尤其是学生出身的,那就迥乎不同了。

家庭和学校哺乳他们成人,爱和热向他们细语着人生,教他们描摹单纯和美丽的憧憬;现实的丑恶和冷淡于他们是陌生的,无怪乎他们一遇到小小的风浪就要叫嚷,感到从来未有过的不安。

我不知道作者这位“中年朋友“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我认为他底这种知足者长乐的人生哲学,不但不是“对的“,而是有害的。

青年是可贵的,在于他们纯洁、敏感、热情、勇敢,他们充满着生命新锐的力。

别人没有感觉的黑暗,他们先感觉;别人没有看到的肮脏,他们先看到;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话,他们大胆地说。

因此,他们意见多一些,但不见得就是“牢骚“;他们的话或许说得不够四平八稳,但也不见得就是“叫嚷“。

我们应该从这些所谓“牢骚““叫嚷““不安“的现象里,去探求那产生这些现象的问题底本质,合理地(注意:合理地!青年不见得总是“盲目地叫嚷“。

)消除这些现象底根源。

说延安比“外面“好得多,教导青年不发“牢骚“,说延安的黑暗方面只是“些微拂意的事“,“算不得什么“,这丝毫不能解决问题。

是的,延安比“外面“好得多,但延安可能而且必须更好一点。

当然,青年常表现不冷静,不沉着。

这似乎是《碰壁》作者的主题。

但青年如果真个个都是“少年老成“起来,那世界该有多么寂寞呀!其实,延安青年已经够老成了,前文所引那两位女同志底“牢骚“,便是在昏暗中用低沉的声音发出的。

我们不但不应该讨厌这种“牢骚“,而且应该把它当作镜子照一照自己。

说延安“学生出身“的青年是“家庭和学校哺乳他们成人,爱和热向他们细语着人生……“我认为这多少有些主观主义。

延安青年虽然绝大多数是“学生出身“,“入世未深“没有“尝够人生冷暖“,但他们也绝大多数是从各种不同的痛苦斗争道路走到延安来的,过去的生活不见得有那样多的“爱和热“;相反他们倒是懂得了“恨和冷“,才到革命阵营里来追求“爱和热“的。

依《碰壁》作者底看法,仿佛延安青年都是娇生惯养,或许因为没有糖果吃就发起“牢骚“来。

至于“丑恶和冷淡“,对于他们也并不是“陌生“;正因为认识了“丑恶和冷淡“,他们才到延安来求“美丽和温暖“,他们才看到延安的“丑恶和冷淡“而“忍不住“要发“牢骚“,以期引起大家注意,把这“丑恶和冷淡“减至最小限度。

一九三八年冬天,我们党曾大规模检查工作,当时党中央号召同志们要“议论纷纷“,意见不管正确不正确都尽管提,我希望这样的大检查再来一次,听听一般下层青年底“牢骚“。

这对我们底工作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三“必然性““天塌不下来“与“小事情““我们底阵营存在于黑暗的旧社会,因此其中也有黑暗,这是有必然性的。

“对呀,这是“马克思主义“。

然而,这只是半截马克思主义,还有更重要的后半截,却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大师“们忘记了。

这后半截应该是:在认识这必然性以后,我们就须要以战斗的布尔塞维克能动性,去防止黑暗底产生,削减黑暗底滋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

要想在今天,把我们阵营里一切黑暗消灭净尽,这是不可能的;但把黑暗削减至最小限度,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可是,“大师“们不惟不曾强调这一点,而且很少提到这一点。

他们只指出“必然性“就睡觉去了。

其实,不仅睡觉而已。

在“必然性“底借口下,“大师“们对自己也就很宽容了。

他们在睡梦中对自己温情地说:同志,你也是从旧社会里出来的呀,你灵魂中有一点小小黑暗,那是必然的事,别脸红罢。

于是,我们在那儿间接助长黑暗,甚至直接制造黑暗!在“必然性“底“理论“之后,有一种“民族形式“的“理论“叫做“天塌不下来。

“是的,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是否因为“天塌不下来“就不受损失呢?这一层,“大师“们底脑子绝不会想到甚至从未想到。

如果让这“必然性““必然“地发展下去,则天——革命事业的天——是“必然“要塌下来的。

别那么安心罢。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种叫做“小事情“的“理论“。

你批评他,他说你不应该注意“小事情“。

有的“大师“甚至说,“妈底个x,女同志好注意小事情,现在男同志也好注意小事情!“是呀,在延安,大概不会出什么叛党叛国的大事情,但每人做人行事的小事情,却有的在那儿帮助光明,有的在那儿帮助黑暗。

而“大人物“生活中的“小事情“,更足以在人们心里唤起温暖,或是引起寂寞。

四平均主义与等级制度听说,曾有某同志用与这同样的题目,在他本机关底墙报上写文章,结果被该机关“首长“批评打击,致陷于半狂状态。

我希望这是传闻失实。

但连稚弱的小鬼都确凿曾有疯狂的,则大人之疯狂,恐怕也不是不会有的事。

虽然我也自觉神经不像有些人那么“健康“,但自信还有足够的生命力,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至陷于疯狂,所以,敢继某同志之后,也来谈平均主义与等级制度。

共产主义不是平均主义(而且我们今天也不是在进行共产主义革命),这不须要我来做八股,因为,我敢保证,没有半个伙夫(我不敢写“炊事员“,因为我觉得这有些讽刺画意味;但与他们谈话时,我底理性和良心却叫我永远以最温和的语调称呼他们“炊事员同志“——多么可怜的一点温暖呵!)会妄想与“首长“过同样的生活。

谈到等级制度,问题就稍微麻烦一点。

一种人说:我们延安并没有等级制度;这不合事实,因为它实际存在着。

另一种人说:是的,我们有等级制度,但它是合理的。

这就须大家用脑子想一想。

说等级制度是合理的人,大约有以下几种道理:(一)根据“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原则,负责任更大的人应该多享受一点;(二)三三制政府不久就要实行薪给制,待遇自然有等差;(三)苏联也有等级制。

这些理由,我认为都有商量余地。

关于一,我们今天还在艰难困苦的革命过程中,大家都是拖着困惫的躯体支撑着煎熬,许许多多人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健康,因此无论谁,似乎都还谈不到“取值“和“享受“;相反,负责任更大的人,倒更应该表现与下层同甘苦(这倒是真正应该发扬的民族美德)的精神,使下层对他有衷心的爱,这才能产生真正的铁一般的团结。

当然,对于那些健康上需要特殊优待的重要负责者,予以特殊的优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一般负轻重要责任者,也可略予优待。

关于二,三三制政府的薪给制,也不应有太大的等差;对非党人员可稍优待,党员还是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感动更多的党外人士与我们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