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党争下的黄庭坚

合集下载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原文|译文|赏析《书幽芳亭记》为黄庭坚所作的一篇堪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文。

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黄庭坚此文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书幽芳亭记》原文宋代:黄庭坚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译文及注释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

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

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

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

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

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

宋词之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词之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词之黄庭坚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袁大才子的感叹北宋熙宁4 年(1071 ),26 岁的黄庭坚被任命黄州知府。

黄州,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不错,8 年后,黄庭坚的老师苏轼因“乌台诗案”也被发配于此。

也是造化弄人,学生黄庭坚无意间给老师苏轼打了个前站。

更令人感觉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

在黄州,黄庭坚没梦到老师的未来,却梦到自己的前世。

相传,某日黄庭坚午睡,梦到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乡村,见一满头银发的老妈妈摆着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念着一个人的名字。

黄庭坚走过去,端起那碗热气腾腾的面吃了个精光,一觉醒来,只觉得嘴中尚留芹菜余香。

虽说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庭坚觉得这始终不过是梦而已,当时并未在意。

次日出门,黄庭坚路过某户门前,果然见到了梦中的老大娘。

便上前施礼,问她是否时常站在门前,喊人吃芹菜面。

老大娘极为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哀怨地说:“昨天是我女儿忌日,因她生前最爱吃芹菜面,我便在门外喊她名字,年年如此。

”黄庭坚大吃一惊,心下顿生不祥预感,慌忙问道:您女儿去世多久了?”“已经26 年了。

”天下竟有如此诡异之事!黄庭坚心想,自己今年正好26 岁,昨日也恰是自己生日,天下竟有如此之巧合?简直不可思议。

黄庭坚越发好奇,强压怦怦乱跳之心,问老大娘道:“我能否看看您女儿生前的闺房?” 老大娘也心觉奇怪,今天这人怎么啦?便指着一间房说:来男女有别,但女儿已故去多年,你就看看吧,我给你倒茶。

” 黄庭坚走进房中,只见有一大柜被锁着,遂问老大娘柜中所装为何物,老大娘说全是女儿的书,只是不知钥匙放在哪里,也怕睹物思人,故而一直不曾打开。

黄庭坚忆起梦中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大娘试着找找。

果然放在那里!老大娘惊得老泪纵横,黄庭坚接过钥匙,打开书柜,发现里所存多为文稿。

他略加翻阅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啊,这些文稿正是自己平日所写的文章!黄庭坚的脑袋当时轰了时不知所措。

过了好一会,才渐渐地缓过神来。

《画诗》阅读答案及阅读技巧

《画诗》阅读答案及阅读技巧

精选《画诗》阅读答案及阅读技巧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语文-魔方格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缺乏,题以发之”。

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

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

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缺乏,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

如果说上一类诗根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那么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如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二句借墨梅抒情。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庭坚集。

黄庭坚北宋诗人。

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为宰相。

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

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

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

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墨缘汇观》胃“黄山谷小行书柬札尺牍为第一。

正行大字第二。

大草收第三”。

黄之小行书尺牍。

美则美也。

但以今天之审美标准。

情趣观照。

安歧未免推许太过。

重排名次。

山谷狂草应居第一。

大行书第二。

小行书殿后似较易为人接受。

书名,黄庭坚集。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职业,诗人。

书法家。

作者简介。

黄庭坚。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

另有南宋时任渊等三人整理加注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又《山谷词》一卷。

生平履历。

黄庭坚。

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的家庭。

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

韩愈的诗人。

著有《伐檀集》二卷;舅父李民也是诗人。

而且是有名的藏书家;两位岳父孙觉和谢师厚也是积学知名之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

三教经典以及小说杂书无所不读。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他的诗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

于熙宁初任汝州叶县的县尉。

熙宁五年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得到大臣文彦博的器重。

元丰元年。

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太守苏轼。

表示仰慕之意。

并呈诗二首。

苏轼当即复信。

称赞他的“古风二首。

托物引类。

真得古诗人之风”。

两人从此缔交。

终身不渝。

元丰三年。

他出知吉州太和县。

路过舒州时。

游览了三祖山上的山谷寺。

因爱其风光。

便以山谷道人作为别号。

元年间。

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

司马光赞赏其好学有文。

邀请他参与校定《资治通鉴》。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北宋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北宋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北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译文】遗憾未能正对湖面,看不到湖面上的君山如在银山堆里的奇妙景象。

【出典】北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注:1、《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2、注释: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

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

滟滪(音艳预)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

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

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音浮),瞿塘不可触”的话。

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

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

此用其语。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

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川:这里指洞庭湖。

绾(音晚)结:(将头发)向上束起。

湘蛾:《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鬟:发髻。

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3、译文1:满江的风雨独自倚栏,君山各峰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在银山堆里看青翠的君山。

译文2:湖上风雨不停,我在此时登楼,独自凭栏远眺;看那群山众峰,恰似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

遗憾未能正对湖面,看不到湖面上的君山如在银山堆里的奇妙景象。

4、黄庭坚生平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罕见,愈显得形象之“奇”;然而伴随着奇特的幻象而引起读者浮想的,却是具备万物的遥远时间和广大空间。

如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之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满川风雨”的“满川”指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不可谓不壮阔。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译文】美丽的女仙脚著罗袜,亭亭站立于水波之上。

是谁将女仙美丽凄婉的断肠之魂愁绝之思,用怎样的法力,变作如此美丽。

只有梅花与山矾花,才是它的兄弟姊妹。

坐对着水仙赏她的清绝,联想到洛神之思,人竟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于是出门,便见大江横于眼前,令人心胸陡然开阔,直可为之大笑一声。

【创作背景】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

此诗为沙市过冬时之作。

这年冬天,作者写了四题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有有名。

【作品赏析】在其他题材中,作者用梅花、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这首诗却用人物作比。

所谓人物,是传说中的洛神。

水仙花,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绿叶亭亭,幽香微吐,是冬天花中清品。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

诗篇开头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

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

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

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

“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黄庭坚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黄庭坚

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水调歌头·游览素材整理:李佳豪2020年3月29日黄庭坚人生档案早年经历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

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宋皇祐三年(1051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供职京师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

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流寓江汉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作为一开创了江西诗派的一代诗人,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他的词名亦自不小。

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

唐诸人不连也。

” ①足见其词作亦有别样深蕴的艺术风范。

关键词: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凸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一、词作艺术特色王希杰先生在其《汉语修辞学》中说:“方言成分的适当采用,可增添作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如此。

”黄庭坚的词作作品中,有许多充盈着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的浅俚式语言的词作。

如《卜算子》: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黄庭坚词作便颇具这样的艺术效果。

在“个性”的同时,黄庭坚词作又有传统的“共性”。

其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典雅词汇,词的语言典雅工丽。

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首词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抒写伤春意绪,语言典雅工致,可以说是词的"本色语".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词"别是一家",并认为黄庭坚是词家中少有的明于此道者,大约是指这类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黄庭坚书法家简介宋代诗人黄庭坚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历来文人无不交口称赞。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黄庭坚的简介,欢迎阅读!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

修水县人。

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

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

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

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

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

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

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

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

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

“(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

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

席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

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简介

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人生困局
生活困境: 少年丧父、青年时两次丧妻,家境不富, 科举受挫 文化困境: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难为 政治困境: 毕生未做高官,却受党争牵累,一再被 贬蛮荒之地。最后死于贬所,景况凄凉

前20年乡居游学
5岁能背诵《五经》 传说7岁作《牧童》,8岁作《送人赴举》 14岁(1058年)父黄庶卒 15岁随舅李常到淮南游学 19岁乡试第一,礼部省试落榜.
人格诗品 衣被后世
苏轼曾对黄庭坚的品德 与文学给予高度评价: 瑰伟之文 妙绝当世 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

中20年南北宦游
叶县县尉 北京教授 太和知县 德平监镇
后20年政治风浪
汴京
黔州 戎州 宜州
中篇:点铁成金 诗坛宗主
► ►

黄庭坚于仕进兴味寡淡,毕生 心智倾注于诗文和书法艺术 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 有显著的特点。约有2/3是思亲 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 题咏书画,这种题材趋向与王 安石、苏轼基本相同 流传下来1900多首诗,是最能 代表宋诗特色和成就的诗人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 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 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 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 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 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 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 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 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 为“宋代四大家” 。

黄庭坚文学成就

黄庭坚文学成就

黄庭坚北宋著名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同他的前辈一样,黄庭坚对西昆体也是猛烈攻击的。

西昆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

到北宋中叶以后,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旧党争的风险,即使许多诗人愈来愈脱离现实;当时大量书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涨,又使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务求争新出奇(注: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常娥月宫为说”,苏轼《聚星堂雪》诗“禁体物语”,皆见当时诗人争新出奇的风气,到黄庭坚更变本加厉。

)这样,他们虽努力在诗法上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却未能更好地继承杜甫、白居易以来诗家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们摆脱了西昆体的形式主义,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这就是从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

这一派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在这派诗人里影响特别大,所以有此称呼。

《苕溪渔隐丛话》曾称引黄庭坚的诗说:“随人作计终后人。

”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

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

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

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

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

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

黄庭坚(104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黄庭坚集。

黄庭坚北宋诗人。

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为宰相。

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

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

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

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墨缘汇观》胃“黄山谷小行书柬札尺牍为第一。

正行大字第二。

大草收第三”。

黄之小行书尺牍。

美则美也。

但以今天之审美标准。

情趣观照。

安歧未免推许太过。

重排名次。

山谷狂草应居第一。

大行书第二。

小行书殿后似较易为人接受。

书名,黄庭坚集。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职业,诗人。

书法家。

作者简介。

黄庭坚。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

另有南宋时任渊等三人整理加注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又《山谷词》一卷。

生平履历。

黄庭坚。

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的家庭。

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

韩愈的诗人。

著有《伐檀集》二卷;舅父李民也是诗人。

而且是有名的藏书家;两位岳父孙觉和谢师厚也是积学知名之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

三教经典以及小说杂书无所不读。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他的诗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

于熙宁初任汝州叶县的县尉。

熙宁五年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得到大臣文彦博的器重。

元丰元年。

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太守苏轼。

表示仰慕之意。

并呈诗二首。

苏轼当即复信。

称赞他的“古风二首。

托物引类。

真得古诗人之风”。

两人从此缔交。

终身不渝。

元丰三年。

他出知吉州太和县。

路过舒州时。

游览了三祖山上的山谷寺。

因爱其风光。

便以山谷道人作为别号。

元年间。

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

司马光赞赏其好学有文。

邀请他参与校定《资治通鉴》。

他在京将近九年。

任《神宗实录》检讨官。

加集贤院校理。

升起居舍人。

秘书丞。

黄庭坚

黄庭坚

精心整理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着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有《山谷词》。

《苕”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

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

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

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

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

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

黄庭坚的创作主张

黄庭坚的创作主张

黄庭坚的创作主张黄庭坚的创作主张导语: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除了诗之外,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黄庭坚的创作主张是什么吧。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

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

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

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

《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

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迫害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

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

“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

他身临逆境。

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

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

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

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释】: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④觳觫:指牛。

【翻译】: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

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赏析】: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

本篇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面八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

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

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

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划。

“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显示出来了。

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音书难达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怀念望而不见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景:情名词组成诗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乐苦对比[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

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

②蕲:通“祈”,祈求。

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景结情: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谢绝了,因它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不要祈求你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三折肱: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小题1: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

(4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

(3)“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内容+手法+作用+情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导语:黄庭坚是宋代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与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故事“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在县志里记载着他的故事,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山谷得中宋朝的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26岁。

有天他在午睡,做梦走出州衙,来到一处乡村,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非常好吃的,不自觉的`便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还有芹菜香味,梦境甚清晰,但以为作梦而已,山谷还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口中又有芹香,于是大感奇异,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叩门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

婆答:“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在生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山谷问:“你女儿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经26年了。

”山谷心想,自己正是26岁,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

遂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喜欢读书,信佛吃素,非常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到26岁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

”山谷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解读黄庭坚的性格

解读黄庭坚的性格

苏门四学士中,才华堪比苏东坡的,唯有黄庭坚,世称“苏黄〞。

据说,他小时候,舅舅李常来家里做客,随意取书架上的书提问,黄庭坚竟对答如流,无一不通,让这位满肚学问的舅舅连连惊叹。

后来,苏东坡见其诗文,激赏不已,说他的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从此,黄庭坚名震天下。

黄庭坚不仅文才槃槃,其书法亦精妙绝伦。

文才好,得益于勤学,书法好,当然靠苦练,他甚至在同事的肚皮上练过书法。

他任职史馆时,与顾子敦同事。

顾子敦膀大腰圆,身材魁伟,夏天光着膀子午睡,看上去真是洁白一片,弄得酷爱书法的黄庭坚手痒,忍不住研墨舔笔,在顾子敦胸腹间挥毫,非行即草,大练其书法,顾子敦苦不堪言。

一天,顾子敦为了不给黄庭坚练字的时机,一改平时的躺姿,趴在办公桌上午睡,醒后一看,肚皮上果然没有字,他得意地自语道:“看你怎奈我何!〞然而,回家把衣服一脱,夫人却惊异于郭子敦背上有字,是一首诗,诗曰:“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原来,黄庭坚无法在胸腹处着笔,便在郭子敦背上露了一手,而且,当时的人们文身时,经常把这首诗文在背上,郭子敦不由得连连叹息。

在同事身体上练书法,可以看出黄庭坚性格中诙谐幽默的一面。

不仅与同事,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一黄姓相面先生,硬拉着黄庭坚看相,预测他有点翰林、当中书的命,然后向这位大书法家求字一幅,想做个广告,撑个门面。

黄庭坚倒没拒绝,顺手写下:“黄生相予,官为两制(翰林学士称内制,中书舍人和知制诰称外制),寿至八十,是所谓大葫芦种也,一笑。

〞黄生接过这一“金字招牌〞,欢天喜地。

同行者不解,问何谓“大葫芦种〞。

黄庭坚说:“我曾在相国寺见一卖大葫芦种的人,背一葫芦奇大无比,他从大葫芦中取籽出售,一粒就卖数百钱,人们竞相购置。

不料种下去后,结出来的却是廉价的瓠瓜。

〞(宋代范公偁《过庭录》)这所谓的“金字招牌〞,实那么戏言黄生之术不可信,同伴听后大笑。

虽然只是一些笑谈,但幽默之外,我们明显能感觉到黄庭坚内心的傲气,是的,黄庭坚确实心高气傲,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党争下的黄庭坚
摘要:黄庭坚是一个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的文人,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很高与苏轼并称“苏黄”。

但是在北宋那样的背景下,文人很可能会受到政治的束缚,在经历了这些浮沉之后,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关键词:党争、黄庭坚、诗词、北宋
一、官场的坎坷
历史上的很多著名诗人,他们的成名作品大多是官场失意时所作,因为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才是相当纯净的,文学作品需要的环境和官场上的谀词是截然相反的。

而黄庭坚就是一个在官场上失意的的文人,也许是因为没有官场上的利欲熏心他的词才会大放异彩。

他仕途坎坷,两次贬滴,饱受困苦;然而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受到后人的称赞。

黄庭坚的政治遭遇反映了古代许多学者的共同命运,如果结合黄庭坚所处时代进行考察,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完全是北宋党争造成的。

黄庭坚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仅担任过几次州县级的地方官。

而让他卷入政治漩涡的就是他主持编写《神宗实录》。

当黄庭坚被举荐在汴京做官时,正处在两个皇帝的交替之际,主持变法的神宗去世,而新即位的皇帝年幼所以这时的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手中,而太后支持的却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

所以此时司马光被启用为宰相,现在由旧
党来编写实录,自然要大肆攻击新政,尽量否定变法,这就是所谓“元佑党争”。

黄庭坚是个正直的学者,在编修实录中他不会故意歪曲或随意捏造,但偏见难免。

八年以后新党重新上台时,此事成为黄庭坚遭到贬滴的伏笔。

后来又因为“诬毁先帝”的罪名,受到贬滴处分。

被贬以后的黄庭坚过了六年散淡的贬窜生活,谁知又被卷人党争之中,受到第二次贬滴。

要之,黄庭坚的政治命运随着新旧党争的起伏而改变,因旧党得势而迁官升职,因修《实录》有功颇受旧党的照顾,然当新党执政时,又免不了遭到新党人士的打击报复,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黄庭坚就是生活在这种痛苦的政治漩涡之中。

争夺利来是封建官集团的疤疾,虽然新党一再把黄庭坚当作旧党的中坚分子来打击,实际上是冤屈了他。

如前所说,黄庭坚确实得到过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旧党领袖的赏识、器重和推荐,主要是由于黄庭坚的文采出众和名声显著。

黄庭坚并非旧党的中坚分子,他对司马光、苏轼的才气非常敬慕,和苏轼保持密切关系,经常有诗词酬唱,这种交往纯粹出于文人的意气相投、志趣相近、爱好相同。

由于彼此的才识相当.就会有共同语言,当然对一些政治问题产生共识,这样黄庭坚自然而然地在政治态度上倾向于旧党一边。

在司马光去世时,他非常悲痛,写出了动人的挽词来表达自己的深情,这些举动都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方面,他对司马光的政敌王安石也非常尊敬。

他曾说王安石是“一世之伟人也”。

二、党政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党争是北宋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它影响了黄庭坚的心态和生活,进而也改变着他对文学题材和主题的选择。

所以黄庭坚有不少议论性的诗词,题材有世俗化倾向,词在内容上得到了开拓,词到黄庭坚的手里,其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尊前、歌筵席畔,苏东坡的士大夫情怀,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诗词之间的表现疆域已经差不多完全消弭。

可以说是官场上的不顺造就了这样的伟大的词人,才有了《登快阁》那样优美的诗词“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从而是他的词具有诗化的倾向,读到他的词就像他的诗一样有韵律,他是一位诗人但是有大量的此作流传于世,.黄庭坚的时代是词境和词风开始变革的时代,作为一代词人,他以自己独特的山谷诗法注入词的创作中,即所谓的"以诗为词",使词呈现一种独特的风貌,对后人词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黄庭坚的"以诗为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了一种别样的风貌,即"以黄庭坚的诗为黄庭坚的词"。

三、处变不惊
官场上的浮沉与迫害使黄庭坚变得能处变而不惊,临变而不乱,他厌倦官场转而注重自我的旷达,把自己立于纷争之外,所以他不仅是此人还是书法家,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的残酷是他转向了文学创作,而这却成就了他,他的诗词千古流传,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知道他那个时代谁最有钱,谁的官位上升的最快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了黄庭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