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望江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fb95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e.png)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黄庭坚诗歌赏析
![黄庭坚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2d5c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3.png)
黄庭坚诗歌赏析黄庭坚诗歌赏析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当时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庭坚的诗歌赏析,欢迎阅读!1、《采桑子》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2、《采桑子》樱桃着子如红豆,不管春归。
闻道开时。
蜂惹香须蝶惹衣。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
醉玉东西。
少个人人暖被携。
3、《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4、《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
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於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
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5、《步蟾宫》虫儿真个忒灵利。
恼乱得、道人眼起。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
何妨随我归云际。
共作个、住山活计。
照清溪,匀粉面,插山花,也须胜、风尘气味。
6、《采桑子》城南城北看桃李,依倚年华。
杨柳藏鸦。
又是无言颭落花。
春风一面长含笑,偷顾羞遮。
分付谁家。
把酒花前试问他。
7、《采桑子》荔枝滩上留千骑,桃李阴繁。
燕寝香残。
画戟森森镇八蛮。
永康又得风流守,管领江山。
少讼多闲。
烟霭楼台舞翠鬟。
8、《采桑子》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
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
一斛明珠两小鬟。
9、《采桑子》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
已拼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10、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4ac1de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8.png)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41e4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1.(2024年2月湘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陆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
②曲生;酒的别称。
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
【答案】C【解析】C项“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理解错误,应该是诗人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
(2)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自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言三首(其一)陆游济剧人才易,扶颠力量难。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气与秋天杳,胸吞梦泽宽。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注】①本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已七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济剧:治理繁杂的事务。
剧,纷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诗人虽年迈仍不忘国事,希望有人扶持艰危。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担负繁重事务相对较易,国救颠危国运最是艰难。
C.颔联中,诗人分别从才、德两个方面展开议论,对心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望江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望江怨》](https://img.taocdn.com/s3/m/d9ed1f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d.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望江怨》(2014·广东卷·T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了一幅春天江水迷蒙,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直至被树梢遮蔽、浮云沉如愁绪无穷无尽,而友人的扁舟之帆渐渐成点的凄清缠绵悱恻的送别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的鉴赏能力。
对场景画面题的描述主要关注重点意象的梳理与概括,此题的重点意象是象征愁绪的江水,指示离别的扁舟以及空虚暗沉的无根浮云和孤单的沙鸥,抓住这些,送别场景的凄清落寞之感就可以得出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望远,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而“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伤溢于言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是“怪”字,属于炼字知识的检测,词人的“恨”与“怪”的对象其实都是无辜的,而词人为什么会“恨”与“怪”呢?当然是因为送别之后,词人的心情落寞又无法排遣忧愁了。
古诗词赏析鉴赏题答案解析
![古诗词赏析鉴赏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dc13a8ec3a87c24028c4fa.png)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 组成。②绾(wǎn)结:盘结。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 水女神。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材料: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 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 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也。
参考答案: “城中桃李愁风雨”是愁苦之音,
感叹锦绣山河的残缺不全;“春在 溪头荠菜花”可看出辛弃疾对南宋 偏安局面还寄寓希望。
对《鹧鸪天》的词意的另一种理解
这是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 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 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 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 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 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 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 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 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 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 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
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②,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 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③,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嘉禾小倅:作者当时任秀州通判,年五 十有二。嘉禾,秀州的别称,即今浙江嘉兴。 倅(cuì ),副职。②水调:曲调名,流行于 唐。③并禽:双栖的鸟,如鸳鸯之类。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 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4)](https://img.taocdn.com/s3/m/e1c5aa254693daef5ff73d40.png)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cf725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b.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①(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③,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
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3、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注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注: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所任之积多为闲职。
4、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②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③寄语洛城风日道④,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
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③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32f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2.png)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广东省高考语文近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鉴赏和默写)
![广东省高考语文近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鉴赏和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058ba9df7f1922791688e892.png)
广东省高考语文近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鉴赏与默写】【2008年高考】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品茗窗前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⑴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⑶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009年高考】⒑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⑴,。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⑵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⑶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⑷峰峦如聚,。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8d3e75e53a580217fcfe80.png)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班级:姓名: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寄别说道黄庭坚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 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刚健挺拔”。
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次韵裴仲谋同年黄庭坚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注】①裴仲谋:名纶,黄庭坚友人,时为舞阳县尉。
②叶(shè):县名,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叶县)县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题目可以看出,与诗人同岁的好友裴仲谋先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作的韵字与次序相和了这一首诗。
望江东黄庭坚答案
![望江东黄庭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2594048d7c1c709a14508.png)
望江东黄庭坚答案【篇一:2010年语文试题及答案】xt>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协商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夫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赏析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6cbc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f.png)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赏析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的译文如下:
江水、烟树、隔断了我与情人的相见,思念之情却难以尽言。
我只有在梦中往来相会,才不怕被江水阻拦。
灯下写了无数封情书,但想来想去找不到传递的人。
即使想托付鸿雁传信,可是已是秋末了,时间太晚了。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
这首词写于黄庭坚被贬谪西南时。
黄庭坚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坐元祐党籍,于新党得势时被贬谪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这首词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在这首词中,黄庭坚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无奈和盼东归而无望的痛楚之情。
整首词的意境悠远而深沉,情感真挚而感人。
从时代背景来看,黄庭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他的被贬谪和流放,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庭坚的这首词更显得深沉而感人。
从作者境遇来看,黄庭坚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思考。
他的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总的来说,《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词作。
它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黄庭坚对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注。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a770c7da38376baf1faed6.png)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东 •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步骤 温馨提示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 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南 浦 别 •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打起”“ 莫教”是口语词,“黄莺儿”是儿化音,活泼生动,纯口语的 表达,显出女子的纯真之情,娇憨之态,不落俗套。“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表明女主人公打黄莺是因为它 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 • •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①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 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有时需要指 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 “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 “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 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 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阴铿写送 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 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 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 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 “轻”比“快”又更形象。 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
![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a4c374afe04a1b171de37.png)
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道中陆游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1)“起随乌鹊初翻后”化用了前人诗句,请指出其篇名,并说说其作用。
(4
分)
答:
(2)从全诗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4分)
答:
试题答案:
14.(8分)(1)《短歌行》。
(2分)写出了作者路途的’艰辛,(1分)透露出无所依托的处境。
(1分)(2)忧愤(彷徨)———孤寂———悲凉———平静。
(一点1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羁旅思乡诗
![古诗羁旅思乡诗](https://img.taocdn.com/s3/m/dd1b515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2.png)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
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羁旅思乡
“羁旅思乡”,就是 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 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 或探亲访友。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 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 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1049),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
被贬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 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
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于是置 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
斧旁观,等棋结柬斧已拦掉.回 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次写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 中庸的《征人怨》。
主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 ”“借景 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 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对写 乐景衬哀 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望江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黄庭坚《望江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
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
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
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解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
+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
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
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
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
恋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6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
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
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
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
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
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
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
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看作者。
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
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③看诗句。
我们可以圈出意象、
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
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情
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
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考点】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