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牧童诗》吕岩《牧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黄庭坚《牧童诗》吕岩《牧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黄庭坚《牧童诗》吕岩《牧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黄庭坚《牧童诗》吕岩《牧童》阅读答案

对比赏析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意思: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牧童答钟弱]翁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

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前一首诗的主旨已在后两句中点明,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牧童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官场生活进行比较,赞美前者,否定后者。读后一首诗要注意诗后的注,后一首诗也暗含对比,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黄庭坚《秋怀二首》诗词赏析

黄庭坚《秋怀二首》诗词赏析 秋怀二首 宋代:黄庭坚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赏析 作此组诗时作者任职于国子监。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 第一首,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起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秋阴透入屋里。“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阴”,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透,用字细微。“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性,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做御寒的衣服,故捣衣的“石砧”的声音四起,便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长。砧声到了“急不可缓”,便是秋意已深,寒衣应该赶制了。第七八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承上“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

咏茶古诗词

咏茶古诗词 在我国,茶文化是源远流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咏茶古。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咏茶词 001.题朱丹《逸竹壶》 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002. 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003. 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注] 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004. 独依山舍爱烟霞,醒睡行时忘绿芽。 紫笋缘无三片叶,化来一片种僧家。[注] 注:事见钱易《南部新书》。其文曰:“陆鸿渐《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鸿渐者陆羽也。 005. 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注]

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006.兼答天涯、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 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注] 注:《宋史·隐逸传·陈抟》记云:抟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二十余年日仅饮酒数杯。 007. 一衣一水一壶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钵破浑然终未解,带将梦里问樱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异。 008.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1] 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鹰嘴故称为鹰嘴芽。[2]:七碗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009. 世事沉浮似日斜,凭窗闲坐对烟霞。 独邀草木人来去,也学苍生唤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间俗语耳,借此一用。 010. 九嶷岚翠锁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风春水远,潇湘托梦寄芳唇。 注:客从湘来,持茶以赠,虽非极茗,然云间滋味亦蓦然在口也。 咏茶古诗词

黄庭坚的茶词

黄庭坚的茶词 陈永娟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07级研究生) 摘要: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饮茶之风带动了茶词的创作。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本文以茶词为例浅谈其创作的动力,以及茶词中体现的茶艺﹑茶道思想﹑文人雅趣。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关键词:多产的茶词;茶艺茶功;文人雅趣 一﹑山谷茶词蕴含的茶功﹑茶礼 ﹙一﹚茶功 ﹙1﹚茶能破睡释滞消烦 陆羽的茶经:“茶之为用,味致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圣陆羽,作为第一个写出茶专著的唐人,就发现了茶具有这方面的功能。黄庭坚的《阮归朗·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馀清搅夜眠。”可见茶具有提神消烦的作用。受到皇宫贵族的喜爱。直到今天茶一直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 ﹙2﹚茶能解酒 中唐以后的文人士大夫聚宴。一般都是酒茶具备,宴饮的程序就是酒后饮茶。茶能解酒,饮茶饮茶为茶词的创作提供了契机。《词苑丛谈》卷一:“韩文公《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又《赠郑兵曹》诗:‘破除万事无过酒。’山谷各去各去一字。作《劝酒》词云;‘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这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以上可以看出酒和茶当时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饮酒之后,为了尽余欢,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往往有歌妓献茶,解酒。黄庭坚作为官员,出席不少这样的场合,也就促进了其茶词的创作。如《满庭芳》:“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为扶起尊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袖,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又如《阮归朗·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二﹚茶礼 ﹙1﹚献茶与茶词创作 以茶迎客从歌酒词到唱茶词往往代表着宋人在茶词兴起以后从设筵开席到散筵收席的全过程。酒宴结束后,酒兴已尽,但余欢未尽,于是主人便以献茶、歌茶词挽留宾客,以表达主人留客再欢之意。黄庭坚和歌妓有密切的交往,所以用茶词来馈赠歌妓是难免的事。杨湜[宋]《古今词话》中记载:“涪翁﹙黄庭坚﹚过泸南,泸帅留府。会有官妓盻盻性颇聪慧,帅常宠之。涪翁赠《浣溪沙》曰:‘脚上鞋四寸罗,唇也朱麝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聊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公。”记载了妓女献茶,黄庭坚为其写茶词,后来歌妓有乞词的情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互动,增进友谊和情感。陆羽的《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写出茶在礼仪方面的作用。为了表达客人的热情,往往客人到之前就先准备好茶进行款待。 《惜馀欢·茶词》云“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飞劝酬囗献,正酣饮、醉主公陈揭。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寻巫峡。歌阑旋烧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醅、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看花回·茶词》:“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墜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残烛,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饮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询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歌妓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美人手捧香茶,唱着茶词,以“催茗饮”。 ﹙2﹚妓乐 歌妓是贯串余欢活动的主要因素。碾茶、分茶、送茶,在宴会上都是由妓女来操办的。“纤指缓,连环动触”,这是写妓女分茶。“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黄庭坚《惜余欢·茶》),这主要这种对歌妓在宴饮中的外貌特征以及动作的描绘。黄庭坚的《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就类似于一首爱情离别曲。歌妓曼妙的歌喉,纤细的身姿,不仅给客人带来美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活跃了宴饮的气氛,达到愉宾的目的。 ﹙三﹚饮茶法:饮茶重乳花 乳花,即茶乳花。词中常以云脚、云露、雪花等名之。重茶乳亦不自宋人始。陆羽《茶经》卷下:“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清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与环池上,有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若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有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雷沫,磻磻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宋人茶词往往着意描 152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译文】 美丽的女仙脚著罗袜,亭亭站立于水波之上。是谁将女仙美丽凄婉的断肠之魂愁绝之思,用怎样的法力,变作如此美丽。只有梅花与山矾花,才是它的兄弟姊妹。坐对着水仙赏她的清绝,联想到洛神之思,人竟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于是出门,便见大江横于眼前,令人心胸陡然开阔,直可为之大笑一声。 【创作背景】 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此诗为沙市过冬时之作。这年冬天,作者写了四题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有有名。 【作品赏析】 在其他题材中,作者用梅花、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这首诗却用人物作比。所谓人物,是传说中的洛神。水仙花,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绿叶亭亭,幽香微吐,是冬天花中清品。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诗篇开头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 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为把其整体概括

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 灵动飞扬 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陈玉蓉 闵学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作家和书法家,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和苏轼一起,合称苏黄!。他又被推崇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1)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学理论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对于黄庭坚的诗学成就,后世有褒有贬、誉损各异。宋胡仔曰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若唐之李、杜、韩、柳,本朝之欧、王、苏、黄,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不待摘句言之也。!(2)金元王若虚则以为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3)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4)就黄庭坚的诗学成就而言,笔者以为与其同列为苏门四学!的张耒评价得较为中肯,张耒在%读黄鲁直诗&中云:江南宿草一荒印,试读遗编涕不收。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人擅风流。!(5) 黄庭坚留传于世的诗作有2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有的论道德修养,有的谈读书,有的议时政,有的抒写民间疾苦,而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生活经历和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情况。他的诗词中,涉及饮茶的有100多首。本文以后世选注较多的几首咏茶诗词为视点,探析黄庭坚咏茶诗词的意蕴风格。 一、朴质轻快、平易恬退的意蕴呈现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重表现!。作家常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在心灵深处不断展开,并升华为精神愉悦。所谓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6)从而将客观事物精神化、情感化。黄庭坚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观,试图将理学家的自省与禅宗的自我解脱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达到即物即真!,不为外界尘垢所染的境界。%双井茶送子瞻&是诗人温柔敦厚!文学观的极好印证。诗从茶道大处着笔,以茶之神喻己之神。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石岂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人间!二句,先声夺人,写翰林学士苏轼所处的环境,在那人间风日不到的地方 天上的玉堂中,宝书如林,清静深幽,宛如天上。接下想见!二句,极状东坡的文学才华,持笔挥洒,文词象千斗明珠,表现出那种神仙中人!的得意神态。至三联我家!二句,切入送茶的题意:在诗人家乡江南,摘下了最好的茶叶,放在茶碾里研得细细的,连雪花儿也比不上,足见茶为上品。为君!二句,寄托着诗人的真挚情感与希望:东坡喝了这些茶之后,也许会唤起在黄州的旧梦,一个人驾只小船,浮游在太湖之上。诗人劝告老朋友:可不要忘掉被贬黄州的旧事啊!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中,不如早日效法范蠡,功成身退。这首诗风格朴质轻快,情真意切。 苏轼在杭州知事任上,有一首名为%次韵曹辅参壑源试焙新芽&的咏茶诗,诗中是这样咏出茶的意蕴的: 141

黄庭坚诗赏析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

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 — 2

苏轼相近,仕途生涯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有《山谷集》传世。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 3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 4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彭景元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宋词;名茶;斗茶;茶文化 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5龙凤茶6。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5鸠坑茶6。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5双井茶6、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黄庭坚5双井茶送子瞻6。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5谢张仲惠宝云茶 6、欧阳修5双井茶6。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6。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陆游5秋晚杂兴十二首6。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5月兔茶6。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5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6。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5饮修仁茶6。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 59

黄庭坚诗赏析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

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苏轼相近,仕途生涯

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有《山谷集》传世。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

作。”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首联写两人所居之处相距甚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左传》“僖公四年”中楚国使者所说的

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

139 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 梁珍明 摘要: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关键词:苏轼;茶诗;茶俗;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4)05-0139-04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 盐,不可一日以无”,说明在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饮茶是我国风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茶深深渗透到宋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生活习俗结合,从官府平民中的交际应酬,到婚丧喜庆中的礼祭资聘,无不体现深厚的茶俗事项。诗歌具有重要的社 会职能, “观风俗,知薄厚”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蕴含大量的习俗现象,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 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 一、以茶待客 待客茶为先,无茶不成仪。宋人林?的 《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四载:“(北宋)宾主设礼,非茶不交。”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 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这些记载说明,客来敬茶、以茶待客的习俗已遍行宋境。苏轼的茶诗,翔实记录了宋代以茶待 客的茶俗。如《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苏轼难掩内心的兴奋,赶紧以清茶相待;枇杷杨梅尚未成熟,带有酸味,不能待客。又如《道者院池上作》:“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佳客相逢,携壶至小池旁,浅斟细品,饮清茶,赏清 景,相谈甚欢。《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诗人留着好茶,是用来招待好友佳客,而非用来贿赂权臣。通过苏轼的茶诗,我们可以看到宋人以茶待客的拳拳之意与风俗习惯。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是我国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礼仪。客来宾至,以茶招待,可表敬意、洗风尘、示情谊、重俭朴。茶性洁俭清雅,以茶待客,淡泊中饱含深情,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真挚情谊。 宋人不少茶诗也反映了以茶待客的茶俗,如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 梁珍明,女,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文传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 。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原文、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译文】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 ①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②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③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④簪(zān)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宋·陆游)”……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 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 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关于茶的诗词

关于茶的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

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

古诗歌赏析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写出作者滞留小城,见到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的情境。 B.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此番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却不能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纵观全诗可推知诗人善于从平常景观、生活琐事中展开联想,以典故来传出内心情意。 15.答案:C (作者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6分) 16.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2分) 黄诗尾联以“俯仰之间已陈迹”则是对失意情绪的自我开解,含有“世事瞬息万变,一切都会过去,不必太过挂怀”之意。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和超迈脱俗的胸襟。(2分)

茶诗茶词

茶诗茶词 茶诗茶词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等等,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东坡煮茶图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

黄庭坚诗词赏析三首

黄庭坚诗词赏析三首 新喻道中寄元明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②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赏析 这首诗是即事感怀之作,以浓浓的亲情为主题,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家人 之间的血肉之情贯穿全诗。 首联破题,点明写作此诗的缘由。诗人因人到中年,害怕生病而不敢喝酒, 但家兄元明却托人从千里之外捎来美酒, 深重的情意尽在酒中。 于是诗人有感而 发,写作此诗,缅怀亲情。孤负,即辜负;数百觞,言其酒多。诗人为自己不敢 喝酒,辜负了兄长的一片盛情而深感歉疚。颔联紧承首联之诗意,说明收到家兄 的美酒和家书,心情很是喜悦。此时诗人正在新喻道中,逢喜事而精神爽,于是 借景抒情,远山中的小茶店,在田间收割稻子的山民,景色清新、自然、宁静, 诗人借静美的山景,抒发清爽、安闲的心情。 两个动词“唤”和“看”,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表现美丽如画、 令人赏心 悦目的山中美景,烘托诗人愉悦、悠闲的心情。颈联由美酒转到家书,得知全家 人都安然无恙,诗人心中了无牵挂,这样就无需家兄在书信中长篇大论,细说详 情了。此联平平叙来,情真意切,有如话家常之妙。 尾联收束全诗,回忆当年家兄长途相送的情景。兄弟俩一路上携手前行,踏 平了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等坎坷之地。 那情景历历在目, 深厚的手足之情魂牵梦 绕。全诗语言朴质晓畅,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可谓语浅而情浓,感人至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赏析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 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 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 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 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 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 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 维 《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 《缚鸡行》 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 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 都是不写之写, 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 “满川风雨”, 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 的政治形势。 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 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 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 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 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 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 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 ,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 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 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 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 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 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 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黄庭坚诗词 赏析三首 ]相关文章:

试论苏轼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试论苏轼创作中的饮食诗文 摘要:苏轼用他“爽如衰梨,快如并剪”的健笔,写出了许多为世人吟唱的名篇佳作。本文力图通过对苏轼饮食题材诗文的研究探讨,去再现苏轼的日常生活情趣,从而得出苏轼饮食题材诗文创作的原因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苏轼创作中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文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写蔬果饭食、饮酒、品茶等,当然苏轼进行此类创作也有着诸多因素,这和他的人生阅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贴近生活和走进人生的创作理念以及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气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这些饮食题材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选材细微琐屑、想像丰富奇特、语言幽默流畅等等,并且在他这类题材的诗文创作中还带有浓重的儒、佛、道思想。 关键词:苏轼;饮食之趣;创作原因;艺术特征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文学造诣极深。他那慷慨奔放的文章,飘逸豪放的诗词,阐释着他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苏轼不仅善于将现实人生转化为艺术人生,而且也善于把现实人生和艺术人生凝结为美妙动人的艺术杰作,在这些艺术杰作中,饮食文化成为其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苏轼作品中的饮食之趣 苏轼喜欢把日常生活情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总是能够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发现美味,时时享受快乐,能满怀热情地把最普通的日常饮食看作是生命的乐趣,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平凡的要数饮食,苏轼在最平凡的饮食中发现不平凡的生活情趣,使自己在纷纷扰扰的人世中活得有滋有味。 (一)愉悦豁达的好食之乐 在苏轼的眼中,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仅能够维持生理需求,同样也能够在平凡的饮食中享受到点点滴滴的乐趣。他的这种坦然豁达的好食之乐,能随时随地地让人感受到身心的双重愉悦。 苏轼在自己的诗词中以老馋嘴自居,其中提及到的食物也是不枚胜举,当然这里的日常食品不包括酒和茶,单指日常生活中的蔬果饭食,其中素食类的有荔枝、龙眼、槟榔、杨梅、橄榄、笋、蕨、蔓菁、芦菔、芹芽、韭芽、芦笋、桃、杏、梨、枣、蒲桃、石榴、樱桃、黄柑、朱橘、白茨、木瓜、棕笋、藤菜、莼菜、蒌蒿、元修菜、白菘、菠菜、东坡羹、玉糁羹、豆粥、新麦汤饼、为甚酥、青蒿饼、蕈馒头、烧芋子等等,荤食类的有鲫鱼、鲈鱼、白鱼、鲤鱼、江豚、紫蟹、猪肉、羊炙、兔、牛尾狸、黄雀、春鸠、雉、薰鼠、蜜唧、蝙蝠、蛇、蛙……

黄庭坚诗词赏析

黄庭坚诗词赏析 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小编整理了黄庭坚诗词 文学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 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 拍古人肩。 【赏析】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 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难以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 “ 一漏天 ”、“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 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 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 下三句是一转, 写重阳放晴, 登高痛饮。 说重阳天霁, 用“及至”、 “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 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 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 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 “ 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 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 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 但老翁头上插花却 不合时宜, 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 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 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 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 阅读答案 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 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 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 ”, 即追踪的意思。 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

黄庭坚《清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庭坚《清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附答案 导读:黄庭坚《清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翻译】: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 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