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一」阅读古诗,答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大意】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紧紧地抱住青山不放松。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竹子历尽千次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旧像铁一样坚硬,傲然挺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A、郑燮B、张继C、杜牧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这首诗中赞美竹子顽强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说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大意】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紧紧地抱住青山不放松。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竹子历尽千次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旧像铁一样坚硬,傲然挺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A、郑燮B、张继C、杜牧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6分)(1)这首诗中赞美竹子顽强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说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1)最后一句。

(2)第一句。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篇三」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古代诗歌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

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蜩甲:蝉蜕。

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其一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其二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5.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其一的尾联和其二的颔联,分别加以赏析。

(6分)14.C 诗句内容理解有误。

其二诗颈联的意思是“只剩一目确实该被吃掉了,但整盘棋局势均力敌,我还有希望赢。

”15.参考答案:其一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

“骄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其二诗颔联,作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

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

(每一联赏析3分,揭示“理”1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趣”2分,言之成理即可。

)。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阅读训练]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5分)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3.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

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3.(3分)以乐景写哀情。

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

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对比的酌情给分)4.(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问题】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3.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6.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一)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

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

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古代诗歌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黄庭坚仕途多舛,此词是被贬宜州后所作。

戏马台,在今徐州。

东晋时大将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宴群僚。

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9.词的上阕前两句运用手法,写出了词
人的性格。

(2 分)
20.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用到了刘裕的典故,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19.对比孤高淡泊(每空 1 分)
20.辛词通过赞颂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叹惜南宋王朝的无能,表达自已抗敌救国的热情。

(2 分)黄词借“刘裕大宴戏马台”的典故点题,切重阳宴集之题 (2 分)也借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尽随风雨去”“休休”,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看淡是非得失、升沉荣辱的思想感情。

(2 分)。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黄庭坚《南歌子》高考诗歌鉴赏阅读赏析答案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着歌声起皱,梨花随着泪水倾泻。

离别不像见时光。

今晚,明月当空,河上的美酒苏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分析】用对联,对仗整齐,刺槐叶深绿色,榴莲花红色,“窗暗”和“眼力”呈现叶绿花红;“绿”和“红”、“暗”和“亮”构成了颜色和亮度的强烈对比;激起离别的悲伤。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分析】在下一部电影中,我首先写下了这样一个情景:当我离开时,我皱眉唱歌,眼泪像雨一样倾泻;后来,我写下了我相遇时和离开后的一幕明月和长河。

这种虚拟现实的结合不仅扩展了这个词的意境,而且显得含蓄而有意义。

(答题要点:先实写离别时的情状,后两句虚写分别后的情景)[诗歌欣赏]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在上一部电影中,有人写道,这位旅行者即将乘船出发,并与伊拉克人告别。

此时正值初夏,窗前的槐树枝繁叶茂,室外的榴莲花盛开,红如火,闪耀着人们的眼睛,与室内的黑暗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房间里阴郁的气氛反映了演讲者的情绪曲折。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在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

“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

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柳叶》的两句话继承了前一部电影的“无奈”。

因为船就要开走了,我们不能少待,两个人形影不离。

这两句话是在告别时写的。

当我离开时,我皱起眉头唱歌,眼泪像雨一样倾泻。

这里用的是比喻,柳叶做眉毛,梨花做脸。

“再见”的句子又变了。

从我面前悲伤的离别场景,到我最初相遇时的快乐场景,我的心变得更加沉重。

在这句话的结尾,我省略了用酒来回忆上船后的感受的描述。

我只说,当我在半夜醒来时,我看到了明亮的月光,长河和无限的仇恨。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慢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起因美酒斜。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备注】①慢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下此诗时搞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恳请详细分析。

(5分后)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3.恳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后)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

(3分)5.有人说道这首诗的意旨安家落户在“归属于”字上,恳请融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彰显了一个“归属于”字。

(3分后)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3分)7.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遣开山之祖。

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时时追摹。

本诗的颔联与杜甫《览胜》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去”都写道了“落木”、“江”这样相同的景物,但抒发的意境却不尽相同。

先行分析其优劣。

(4分后)8.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

“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9.律诗的首尾讲究回去护照应当,先行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就是如何联结的。

(3分后)参考答案:1.(5分后)颔联描写了一幅意境宽广、空旷辽远,景象苍茫、透亮的暮秋景色图。

(2分后)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变得特别高远宽广;朗朗明月笼罩着纯净的江水,江水耸立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透亮。

(3分后)(意合即可)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品令茶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品令茶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答案】14. C 15. 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

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哀吾生之须臾(4). 羡长江之无穷 (5). 腹犹果然 (6). 三月聚粮【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写词不像写诗那样谨严用力,今存词约180余首,艺术琢炼颇不平衡。

局部作品接近柳永,多写花月艳情。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参考答案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表达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慨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寄黄几复》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寄黄几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黄庭坚①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是诗人少时好友,曾与诗人同在京城宴饮为乐,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三折肱: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此诗时和友人山水相隔,书信不通,开篇流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黄几复家徒四壁,既体现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精力和心思不在经营个人生活。

C.颈联作者用“三折肱”的典故,称赞朋友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D.尾联作者因思念友人而头发花白,表达对友人仕宦生涯及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

15.与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评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联为“奇语”,请简要赏析。

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则兼有二者的优点。

(2)《归去来兮辞》中诗人探幽寻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羡慕万物得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3)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借月影来描写月光,以表现轩中美丽可爱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D“作者因思念友人而头发花白”错误,“想见读书头已白”的意思是: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

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所以是“友人”头发花白,而不是“作者”。

15.“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黃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①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释:①山矾,别名郑花、芸香、七里香,春桂,花小洁白玲珑,香气袭人,人们采摘郑花不惜借用矾石把服装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花,化今为动,把水仙花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B.诗的颔联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出花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使人为之愁绝。

C.诗中用水仙花的清香洁白来自况,表达了诗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品质。

D.诗中前两联重在描写,后两联融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前后意境、笔调不同。

16.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的这首七言语:“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格高而力壮”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贾谊《过秦论》(上)中“_____,______”两句,形象写出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派遣得力手下把守要塞,盘问过往行人,来防备百姓起兵造反的情形。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平白朴实的家常话语描写了主人热情待客频频劝酒的欢快情景,让读者体悟到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

(3)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生动传神的笔触,把小鸟欢快的鸣叫、灵动的神态描写得细腻、逼真,也为潮湿闷热的梅雨清晨带来一抹凉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C(诗中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16.①"山矾是弟梅是兄句把水仙花男性化了、大谈“兄弟”,可谓粗扩,高有阳刚之气:②诗的最后,写诗人出门后对着横在面前的大江大笑,意境浩瀚壮阔,一扫前面的缠绵繾绻。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赣上食莲有感
(宋)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①,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②,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③,素食④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⑤。

(注释)①(jí):本指牛羊角集聚在一起,这里形容莲子挤在一个莲房,尖头一一露在外边。

②幺荷:指莲心。

③甘餐恐腊毒: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

④素食:吃白食,指尸位素餐。

⑤制芙蓉裳:用莲花做衣裳,象征人的高洁。

出自《楚辞•涉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9.周敦颐《爱莲说》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操守。

此诗中亦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0.“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而诗人显然是少数食莲知味之人,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表达诗人所知之“味”的?
19.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20.①通过比喻,如“莲实大如指”“拳如小儿手”等,引出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怀念;
②借“食苦”与“甘餐”的对比,表达自己立身处世不贪图高位美食,有以尸位素餐为惭的志节;
③借助典故,含蓄表达保持高洁情操,与志同道合者一同归隐的愿望。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

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16.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

”细吟此诗,当之无愧。

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5.D黄诗的情感为愉快。

刘诗的情感为惠伤。

“闻笛赋”用了典故(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属,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

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16.①从诗歌意境看。

额联描写落木千山。

高天远大,澄江月明等画而,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的特点。

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

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作者思想情感)浩然豁达,疏放洒脱。

首联有不愿沾滞于公事的疏放,领联以寥廓高远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达,颈联中作者虽知音难觅,却姿态孤傲。

尾联“弄长笛”的景象潇酒恣肆,更显其酒脱豁达,成其“绝高之风骨”。

(从遣词造句上有。

运用“千山”“万里”等大字眼,“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泰的同时更显力度。

黄庭坚《以十扇送徐天隐》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以十扇送徐天隐》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以十扇送徐天隐
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①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

②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于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丰盈的精神世界,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孺子,魏国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16.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这首诗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A
16.徐天隐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即使暑天没有扇子也能感受到诗文和精神世界的清凉。

人物的品格隐于诗歌平淡的语言之中,引人回味。

诗作看似简单自然,其实颇有艺术上的讲究,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音韵谐和明亮,有衬托、情境化描述,形象有味。

颈联用徐稚、徐干的典故,刻画徐天隐,充分展示黄庭坚典故使用上“以故为新”的典型特点。

(每点2分,三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双井茶送子瞻①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②,落硙③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④。

[注]①双井茶:黄庭坚老家出产的一种名茶,元祐二年诗人在京任职时,亲人给他捎来了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诗。

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

②云腴:指茶叶。

③硙:小石磨。

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而弃官,“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太湖)”。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词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玉堂”语意双关,诗人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

B.颔联中的“旧”字大有深意,暗示苏轼此时身份的变化,为诗歌尾联埋下了伏笔。

C.颈联把茶叶写得珍贵稀缺,显示了诗人送茶的诚意,体现了诗人与苏轼真挚的友情。

D.整首诗词意畅达,由玉堂发兴,引出题赠对象,再叙写送茶之事,最后点明题意。

16.尾联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珍贵稀缺”理解错误。

颈联大意为“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不如它”,诗人把茶叶写得很美,说家乡的茶叶品质好,但无法体现“珍贵稀缺”)16.①尾联揭示了诗人给苏轼赠茶的根本用意,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②诗人说喝了他家乡的茶后,也许会让苏轼唤起旧梦,驾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

尾联化用了范蠡的典故,也点到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心绪。

苏轼还朝,担当重任,身处朝廷的争斗中。

③诗人既为苏轼仕途的转变而高兴,也为他担心,于是借赠茶之机,委婉地劝告他不要忘记旧事,不如效法范蠡功成身退。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

籯(yíng):竹箱。

灵台:此指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C.于友人处盘桓,闲看山卧听水,山水之妙不仅悦人耳目,更能荡涤心灵,澡雪精神。

D.名为“题致虚庵”,诗句却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

15.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D(“诗句无一处写庵”理解有误,颈联写的就是致虛庵的环境和庵居的见闻感受,且开头“藏书万卷”也点出了致虚庵作为书房的功用;另外,本诗赞美庵主人的同时也有抒写自己情志的意味)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描述了致虚庵山环水绕的清幽环境和观山听水的生活情状,景中含情,即事抒情,间接表现了人物心境的闲雅从容,胸襟的澄明洒脱。

②结构安排:颈联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入写庵(衬人),点扣题月,并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做铺垫。

(6分,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 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

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 相及也。

”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

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 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 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 进一步 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 春风拂面, 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 十年来, 漂泊江湖, 每当夜雨潇潇、 漏尽灯残之时, 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这两句 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 壁立。

”“治病”句化用 《左传·定公十三年》 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 “三折肱, 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 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


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

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 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 如今已白发萧萧, 却仍然像从前 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其读书声是否还像 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做映衬,给整个图景带 来凄凉的氛围。

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很深,为他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 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

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 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

情真意厚,感人至深。

而在好用书卷、 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 的代表作之一。

【练习】 1.著名诗人张未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用“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造成了短 时间相聚之乐与长时间分离之苦的强烈对照。

②句法上,不用一个动词,两句纯 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画面,颇具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2.①用典。

②对黄几复的深切思念之情,对黄几复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而 不能受到重用的怜惜和不平。

(二) 书幽芳亭记 【宋】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 日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 丛之中, 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 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 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 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 》日:“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招魂》日:“光风转蕙泛崇 兰”,是以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 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千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 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 往而不返者耶!


【赏析】 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

黄庭坚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

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

但 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

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

他以 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 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 以自然界的某 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

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 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本文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 位。

“楚之逐臣”是指屈原。

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 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 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 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 闷, 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 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两句话的精警, 可与“出 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本文文辞简约, 句式整散结合, 偏重于整句, 流畅自然, 读之给人幽香淡远、 回味无穷的韵致。

【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 : a.其视椒则远矣视: b.不为无人而不芳芳: c.莳以砂石则茂莳: d.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时: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自古人知贵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不为无人而不芳②来岁不改其性③沃以汤茗则芳 ④平居与萧艾不殊⑤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其视椒则远矣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3.翻译下列句子。

(1)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参考答案】


1.比;花草发出香味;栽种;时节。

2.c(③是“兰蕙”所相同的,④是说兰与“萧艾”没有什么区别,⑥说的 是“蕙”。

) 3.(1)兰花(虽然)经历雪霜的残酷摧残而衰败,(但是)来年仍不改变自 己的本性。

(2)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却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 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

[黄庭坚诗歌 阅读及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