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如何产生的
单位的知识点总结
单位的知识点总结一、单位的概念和分类1. 单位的概念单位指的是一种事物数量的度量标准,用来表示事物的大小、长度、重量等性质的大小及数量的单位。
在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时间和其他自然界的量变等有测量时都需要用单位。
物理量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随着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深入,人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对物理量进行计量是物理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
但不同的物理学家,最初的标准却是不同的。
2. 单位的分类单位主要分为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制。
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基于国际标准物理单位的计量系统,使用了一系列专门设定的基本单位和衍生单位。
而厘米—克—秒制则是一种由卢瑟福所设定的质量维度基本单位的计量系统,使用了厘米、克、秒三个基本单位。
此外,还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制定的原子单位、电磁单位等其他种类的单位。
二、单位的换算1. 单位换算原则单位的换算主要是指不同系统的度量单位之间进行相互转换,换算时需要根据换算原则进行计算。
其主要原则有:相同性质的单位进行换算时,需要考虑到单位之间的关系和量值。
以长度为例,1米等于100厘米,1千米等于1000米。
在进行换算时,需要对应的数量单位进行调整,保证换算的准确性。
2. 常用单位的换算常用单位的换算主要包括长度、面积、体积、时间、温度等单位的换算。
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米、千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可根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1米等于1000毫米,可以根据这些换算关系进行计算对应的数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求得换算结果。
三、单位的特殊用途1. 物理单位在物理学领域,单位不仅用于量度物理量,还用于表达物理量的关系,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等。
物理单位可分为原基本单位和衍生单位两大类。
2. 化学单位在化学领域,单位用于表达化学量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包括原子质量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摩尔体积、摩尔熵等。
3. 时间单位时间单位主要用于标识时间的长短。
长度单位的由来
长度单位的由来[日期:2008-10-20] 来源:作者:huhy [字体:大中小] 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
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
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公元前6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呎。
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
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呎。
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呎。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
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
我国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梅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3074督亚士(法国古尺)。
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
1 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
单位发展概述总结
单位发展概述总结前言单位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单位发展的概述进行总结,包括单位的起源和背景、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的内容。
单位的起源和背景单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出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协作和组织,而单位就是一种协作和组织的形式。
单位可以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它们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目标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位的背景是由社会需要和历史发展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种需求的追求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一种机构来组织资源和提供服务。
单位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单位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指引。
发展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经济发展是单位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等方面。
社会效益是单位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环保、公益慈善等方面。
员工福利是单位对员工的关照,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发展机会等方面。
发展的策略是单位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策略通常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
市场营销是单位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营销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单位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培训可以提高单位的绩效。
技术创新是单位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单位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挑战通常包括市场竞争、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等方面。
市场竞争是单位在市场上与其他单位竞争的过程,竞争激烈会对单位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单位的影响,经济不稳定会对单位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政策变化是政府政策对单位经营和管理的调整,政策变化会对单位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产生影响。
单位制的沿革及使用注意事项
单位制的沿革及使用注意事项作者:侯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01期在人教版和粤教版的物理教材中,都是在高一的动力学部分介绍力学单位制常识.而关于单位制的完整体系,却涉及包括物理、数学、化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即便是在物理学科,也涉及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和工程物理等分支,因此了解单位制的历史与沿革及相关使用注意事项非常必要且重要.一、单位制的历史与沿革计量单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的埃及:长度的单位是库比特,面积的单位是斯坦塔.在中国,公元前6世纪,已经出现了长度、容量、重量的单位.远古时期单位的规定,大多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如时辰、石、斗、克拉等)或君王的权威(如码、石、英寸等),在不同的地域,无论是单位的规定还是单位的进位制,差别都很大.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使单位的统一成为必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参量的增多,也带来单位的增多.哪些单位是基本的、哪些是导出的,如何将单位体系科学化,这就是单位制形成的背景.1.第一个单位制——厘米克秒制(CGS)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用人身体长度(或日常器具的长度)作为标准缺点很多,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19世纪后半期,米制已被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接受,把各种单位构成逻辑关系形成一种单位制成为迫切要求.这时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AAS)提出,需要一种由某几个基本单位按系统建立起来的一贯单位制.在力学中选择三个基本量:长度、时间和质量,它们的基本单位被选为:厘米、克和平均太阳时的秒.这个单位制中,除基本单位外,还包括按“一贯单位”的要求,导出的这个量制中所能导出的导出量的单位.2.单位制的过渡与成熟——绝对静电制(CGSm)、绝对电磁制(CGSe)、高斯制、有理化单位制、乔吉制1832年,高斯发表《用绝对单位测量地磁场强度》,论证必须以力学中力的单位进行地磁的“绝对测量”,代替用磁针进行的地磁测量.为此,高斯在与韦伯合作,在磁学测量中引用了以毫米、毫克和秒这三个单位为基础的“绝对”电学单位制.后来,韦伯把它推广到其他的电磁测量,并在1851年对从电的库仑定律出发的一组物理公式中,确定了一种一贯性的绝对厘米克秒单位制,定名为静电制(CGSe).他又对从磁库仑定律出发的一组物理公式中,确定了一种一贯性的绝对厘米克秒单位制,定名为电磁制(CGSm).韦伯没有意识到,厘米克秒静电制之所以成立,是在库仑定律中令比例系数k=1以及真空介电常数为1.也就是说,他实际上已经选取了第四个基本量和基本单位并且采用了非合理化公式.当时,CGSe制与CGSm制都在电磁学中使用,可是对同一电磁量,在CGSe中与在CGSm中数值相差很大,量纲也不一致,极易导致误解.高斯后来发现,只要把非合理化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做适当的规定,全部电学量的单位都和CGSe制的一样,全部磁学量的单位都和CGSm制的一样,这就是曾广泛使用的高斯单位制——他仍选厘米、克、秒作为基本单位,而实际上第四个基本量在电学量中是在磁学量中是但在那些既有电学量又有磁学量的公式中,高斯制同样面临困难.1882至1883年,赫维赛特与洛仑兹提出了以CGS作为基本单位的有理化单位制.1889年国际电学会议通过了功和能的单位焦耳,功率的单位瓦特,电感的单位为象限(1893年改为亨利).1897年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建议的磁通单位名称是韦伯,1900决定CGSm制磁场强度H的单位名称是高斯,磁通单位名称是麦克斯韦.190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乔吉创立了合理化实用制,以米、千克、秒和一个实用电学单位为基本单位(并采用合理化电磁公式),建议用磁场强度H作为第四个基本量.193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决定了以米、千克、秒单位制为国际电磁单位制,并定名为乔吉制,以安培作为第四个基本单位.193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亦作出类似的决定,并于1948年起正式采用.3.国际单位制(SI)把三量纲制加以扩大,使之覆盖光学量和热学量,其进程不像覆盖电学量那么复杂.在热学单位制中,增加一个表示温度的基本量,在米制中为摄氏度(或开尔文),而英制中为华氏度(或兰氏度).在建立光学量的单位制历程中,由于光学计量中最早发展的是发光强度单位“烛光”(后来的坎德拉),很自然地以它作为基本单位了.1948年开始,国际计量局(BIPM)在各国之间进行调查,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决议确定,在米、千克、秒三个基本单位之外,增加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1960年第十一届CGPM确立了这6个基本单位构成的国际单位制(SI).为了较好地使得在化学中的量的单位也按SI的原则进入SI,1971年的CGPM上,增加了第七个基本量:物质的量n,对应第七个基本单位摩尔,进一步完善了SI.事实证明,CGPM对SI的完善并为终结.现在就有专家在探讨,是否应把对数量的两个单位奈培(Np)和贝尔(B)也作为SI单位1的专门名称.看来,SI还可以更加枝繁叶茂.从单位制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各种单位制并不是同时代斗争火拼关系,也不是后时代对前时代的简单否定关系,而是初级到高级的不断丰富、完善,才最终使SI在世界各地、不同领域广泛地被接受.这个地位的取得,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贡献.二、国际单位制的组成和使用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SI词头构成,后者与SI单位构成SI倍数单位.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可以接纳一些常用的但非SI的单位.1.SI单位——由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1)基本单位7个:长度(m)、质量(kg)、时间(s)、热力学温度(K)、物质的量(mol)、电流(A)、发光强度(cd).(2)辅助单位2个:平面角(rad)、立体角(sr).(3)导出单位——包括具有专门名称的19个、用基本单位表示的导出单位一种用专门示例单位表示的导出单位.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示例(现仅列出与中学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部分):专门单位表示的导出单位示例:物理量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和基本单位的关系力矩牛顿米-2比热容、比熵焦耳每千克开尔文--1(动力)黏度帕斯卡秒--1表面张力牛顿每米-2热流密度(辐射照度)瓦特每平方米-2热容,熵焦耳每开尔文--1比能焦耳每千克-2热导率(导热系数)瓦特每米开尔文--1能量密度焦耳每立方米--2电场强度伏特每米--1非SI单位(1)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非SI单位(2)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非SI单位4.使用SI单位的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SI单位,但仍可接纳使用非SI单位.在使用物理公式运算时,则必须使用SI单位.(2)非SI单位中的摄氏度以及非十进制的单位,如平面角单位“度”、“分”、“秒”与时间单位“分”、“时”、“日”等,不得出现k°和kh.亿、万4)等是我国习惯用的数词,仍可使用,但不是词头.词头不得重叠使用,如pF不得用μμF表示.词头不得出现在导出单位的分母中(但质量单位kg例外).如摩尔内能单位kJ/mol不宜写成J/mmol(但比能单位可以是J/kg).(3)导出单位中的乘号无名称,如电阻率单位Ω•m的名称为“欧姆米”.而符号表示时,Ω•m与Ωm是等效的.(4)导出单位的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每”字只出现一次.如比热容单位的符号J/(kg•K),其单位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而不得说成“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而用符号表示时,下列三种形式是等效的、-3和-3.分母中有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整个分母应加圆括号,如热导率单位的符号是W/(m•K),而不是W/m•K或W/K/m.(5)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的名称为“四次方米”,而不是“米的四次方”.(6)单位的名称或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如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表示的量值应写成并读成“20摄氏度”,不得写成并读成“摄氏20度”.(7)分子无量纲而分母有量纲的组合单位即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的符号,一般不用分式而用负数幂的形式.如波数单位的符号是-1,一般不用1/m.单位制的发展史涉及事件多,知识面广,很多在深度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学知识范畴.SI的完整体系和使用注意事项也很细、篇幅很大,并非本文所能详表.这里列举与中学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部分,和同行们交流.有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国际计量局编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情报室译.国际计量局100周年(1875~1975)[M].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80.[2]沈雄.基本长度单位和时间的演化[J].物理教学,1997,3.(责任编辑黄春香)。
长度单位的由来
长度单位的由来长度单位是因度量物体的长度而产生的。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会用身体的外在器官去测量距离的远近。
如“拃”,即手掌张开后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庹”,即两臂伸平后之间的距离;“步”,即人正常走的步幅;等。
虽然这种测量方法非常方便,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身体差异,从而造成不同的测量结果。
于是人们就统一了度量标椎,出现了“丈、尺、寸”等测量单位(古代的丈尺寸与现代并不相同,要比现代的小)。
测量单位得到统一后,测量结果就是唯一的,大大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但这种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到了现代,世界便统一使用“米”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规定:光在1/29979245秒内所走的长度,称为“1米”。
在此基础上,其它的长度单位也就应运而生了。
当人们用“米”作单位去测量较远的距离时,发现测量速度太慢,测量单位太小,于是便尝试用“十米”、“百米”、“千米”等作单位去测量,确实快了许多。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用“千米”作单位测量较远距离时较为快捷与方便,于是慢慢被世界广为应用,就产生了新的统一长度单位“千米”(在中国也称为公里)。
显然,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即1千米=1000米。
到了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走出地球,走向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单位“千米”已显得十分渺小,便产生了更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长度,约为9.46乘10的15次方米。
当人们用单位“米”去测量不满整米数的物体长度时,遇到了麻烦,必须要用比“米”小的单位才能去测量。
于是,人们就把1米的长度等分十份,每一份的长度称为1分米,显然有1米=10分米。
当测量到不满整分米时,就把1分米的长度等分十份,也就是把1米等分100份,每份的长度称为1厘米,则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当测量到不满整厘米时,就把1厘米的长度等分十份,也就是把1米等分1000份,每份的长度称为1毫米,则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
在日常测量中,精确到毫米也就足够了。
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1. 计量的产生计量单位是衡量或表示某一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计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发展的早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更精确和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进行交流和比较。
计量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量化和比较。
•科学需求:科学家们在研究和实验中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来描述和量化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
•贸易需求:随着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来准确进行交易和计量。
2. 长度单位长度是物体在一维空间中延伸的度量,是计量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个物理量。
长度单位是用来表示长度大小的标准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以下几种:•米(m):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是全球通用的长度单位,定义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走过的距离。
•千米(km):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等于1000米。
•厘米(cm):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等于1/100米。
•毫米(mm):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等于1/1000米。
•英寸(inch):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等于2.54厘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不同的长度范围,如米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较长的距离,而毫米常用于描述非常小的长度,如电子元件的尺寸等。
3. 面积单位面积是物体在二维空间中所占据的范围的度量,是计量中另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面积单位是用来表示面积大小的标准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以下几种:•平方米(m²):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面积单位,是指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米的面积。
•公顷(ha):是面积单位的一种,等于1万平方米。
•平方千米(km²):是面积单位的一种,等于1百万平方米。
•平方英尺(square feet):是面积单位的一种,等于0.09290304平方米。
物理学中的单位与量纲
物理学中的单位与量纲单位和量纲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作为衡量和描述物理量的工具,为科学家们研究和理解自然界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中的单位与量纲,包括其定义、分类以及应用。
一、单位的定义与分类单位是用来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它们是通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观察而建立起来的。
单位的定义通常采用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方式。
1. 基本单位基本单位是规定的用来度量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 制)中,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量、物质的量和光强等。
它们分别对应的基本单位为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
2. 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是通过基本单位经过一系列数学和物理关系计算得出的单位。
导出单位可以分为两类:派生单位和衍生单位。
(1)派生单位派生单位是利用数学关系从基本单位计算得出的单位。
例如,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这些都是通过基本单位导出的派生单位。
(2)衍生单位衍生单位是利用物理定律或公式从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
例如,功的单位为焦耳(J),根据功的定义W = F · s,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位移的单位为米(m),根据公式可以导出焦耳的单位。
二、量纲的定义与应用量纲是描述物理量性质的符号,是度量物理量特性的特征标记。
一个物理量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单位,但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量纲根据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定义,并通过量纲分析得到。
量纲具有三个基本原则:1. 同类量纲相加或相减后仍然是同类量纲。
2. 量纲之间可以相乘或相除。
3. 量纲之间的乘幂等于乘积的乘幂。
量纲分析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推导出新的物理定律、检查公式的正确性,并进行物理量的换算等。
例如,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根据量纲分析可以推导出波速的公式v = √(F/ρ),其中F为力的大小,ρ为介质的密度。
单位的有趣历史知识
单位的有趣历史知识单位的有趣历史知识:从国际单位制到现代计量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计量单位,比如米、千克、秒等。
这些单位是通过国际单位制(SI制)来规定和使用的。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计量学的基础,它是由各国科学家共同制定的一套标准,旨在实现计量的统一和精确。
国际单位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建立一套统一的度量衡系统,称为“公制”。
公制的基本单位有米、千克、秒等,这些单位都是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出的。
例如,米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经过1/299792458秒所走的距离,而千克的定义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计量单位不一致,给贸易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计量组织(BIPM)于1875年成立,开始制定国际度量标准。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量的精确性和统一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于是,国际单位制在1960年正式得到了国际计量大会的批准,并在1971年进行了修订。
这个版本的国际单位制被称为“国际单位制(SI)”。
国际单位制是基于七个基本单位的。
除了米、千克和秒,还有安培(电流单位)、开尔文(温度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光强单位)。
这些基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特定的前缀可以进行扩展或缩小,以满足不同的计量需求。
国际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学诊断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使得数据的比较和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准确。
而在现代计量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有趣的单位和概念。
比如,霍克定律是描述弹性形变的一个重要定律,它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帕斯卡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表示为每平方米的力。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比奥-萨伊法尔德定律,它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的关系。
这个定律以欧姆(Ω)为单位,表示电阻的大小。
还有一些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单位,比如瓦特(W)表示功率,焦耳(J)表示能量,赫兹(Hz)表示频率等等。
单位制的由来
单位制的由来长度单位古代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
例如我国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
还有记载说:“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可见,古时量物,寸与指、尺与手、寻与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西方古代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中有所谓的“腕尺”,约合52~53厘米,与从手的中指尖到肘之间的长度有密切关系。
也有用实物作为长度单位依据的。
例如,英制中的英寸来源于三粒圆而干的大麦粒一个接一个排成的长度。
多少年来世界各国通行种类繁多的长度单位,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杂乱无章,极不统一,对商品的流通造成许多麻烦。
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度单位逐渐趋于统一,这个进程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决议,责成法国科学院研究如何建立长度和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基准,为统一计量单位打好基础。
次年,又决定采用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分之一的千万分之一为长度单位,选取古希腊文中“metron”一词作为这个单位的名称,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
从1792年开始,法国天文学家用了7年时间,测量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并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了米的铂质原器,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
法国人开创米制后,由于这一体制比较科学,使用方便,欧洲大陆各国相继采用。
后来又作了测量,发现这一米原器并不正好等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而是大了0.2毫米。
人们认为,以后测量技术还会不断进步,热必会再发现偏差,与其修改米原器的长度,不如就以这根铂质米原器为基准,从而统一所有的长度计量。
1875年5月20日由法国政府出面,召开了20个国家政府代表会议,正式签臵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
同时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
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约成员国已有47个。
我国于1977年参加。
计量单位的来源
பைடு நூலகம்公差的概念: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几何量公差包括: 尺寸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表面粗糙度要求;
公差的基本概念
尺寸精度——尺寸公差;
01
形状精度——形状公差;
02
位置精度——位置公差;
03
加工精度
新定义建立在真空中光速值 c=299 792 458 m/s这一基本物理常数的基础之上。这一特点使得复现米的不确定度不受某种基本物质性能的限制。
01
将米的定义与单位的复现方法这两者区分开来。这一特点使复现米的准确度不受定义本身的限制。
02
新定义不仅废除了长度计量的自然基准,而且还废除了单一的长度计量基准。这特点使得复现米的不确定度不受某一基准本身准确度的限制。
由定义可知,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装配后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装配前 不挑选
装配时 不调整或修配
在设计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使用标准件,因此可以简化绘图和计算工作量,使设计周期缩短,有利于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的应用。
在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使用专用设备和CAM技术。
2021
2023
长度单位的发展:
1791年,档案米尺
1889年,国际米原器
铂铱合金的高精度米尺第6号尺(30多根)
当时米的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在冰点温度下,米原器两端刻线间的距离。
1960年,光波波长
米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86Kr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 0763.73倍。
在使用和维修方面:便于及时更换已经丧失使用功能的零(部)件,对于某些易损件可以提供备用件,这样既可以及时维修,缩短停机时间,尽快修复,又减少维修成本。
计量单位发展史
计量单位发展史引言:计量单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对计量单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确化。
本文将以计量单位发展史为线索,探讨计量单位的起源、演变和现代化的进程。
一、古代计量单位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计量单位的出现则更早。
最早的计量单位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工具和进行交换活动的时候。
古代人们使用的计量单位多与自然界的物体和人体有关,例如用手指、脚步、臂长等作为长度单位,用斗、升、斛等作为容量单位,用斤、两、钱等作为重量单位。
二、古代计量单位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不断深入,古代计量单位也逐渐趋于统一和规范化。
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古文明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的计量单位,并建立了相应的度量衡制度。
例如,中国的古代计量单位有尺、寸、分、厘、毫等长度单位,有升、合、斗、斛等容量单位,有斤、两、钱、克等重量单位。
这些单位多半是基于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
三、现代计量单位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对计量单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需要,现代计量单位的出现成为必然。
19世纪末,国际计量单位的统一工作开始展开,最终在20世纪初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作为现代计量单位的代表,于1960年正式确定。
SI制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等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通过各种导出单位组成了完整的计量单位体系。
四、计量单位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量单位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现代社会,计量单位已经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经济等。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对计量精度和准确性的要求,国际计量单位制也在不断更新和修订。
例如,1999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重新定义米的标准,以光速为基础重新确定了米的长度。
“单位”是如何产生的?
资 源 。这 些 都 证 明 了全 书 的主 要 观 点 :在 面 临 生存 状况 急 剧 变 化 的时 刻 ,人 们 必 须 竭尽 全 力 ( 括从 国外汲 取新 的制度 资 源) 设 法克 服原 有 包
制度 的 限制 ,从而达 成制 度变 迁 。 这诚 然是 一个 连贯而 又符 合逻 辑 的推断 ,作 者 由 此反 复 强 调 中 国 国营 单 位 的 根本 特征 都 可 以 归 因 于对 7 0年 前 那 一 次 持 续 全 面 危 机 的 回
‘ ‘ ’ 单位 ’是如何产 生 的?
◎ 维 舟
在 美国学者卞历南看来 ,单位 ” “ 的出现 , 事实上是抗 日战争时期 国 民政府为应对 日本入侵的全面危机而造就的一种 制度变迁 。
中 国人 应该都 不会 对 “ 位 ”感到 陌生 ,尤 单 其对 于那 些 在 19 9 0年代 之 前 度过 青 春期 的城 市 居 民来 说 ,那 几 乎 和 他们 的生 活 世 界 重 合 :许 多大 型 国营 单 位 甚 至 开办 幼儿 园 、学 校 ( 冠 常 以 “ 某某 子 弟学 校 ”之 名)、电影 院 、商 店 、乃 至 电视 台 ,提 供 “ 从摇 篮 到坟 墓 ” 的几 乎 所 有 生 活 需求 。这 种 无 所 不包 的 、行 政 化 的 单 位 体
在度变迁的逻辑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区尤其是重庆90的工厂迁到重庆周围几制度之形成一书中美国学者卞历南的结论乎在一夜时间跃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工业中则与所有人都不同在他看来单位的出心在短短几年内涌现出许多工矿企业因为现事实上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要赢得战争需要大量武器而武器制造必依赖入侵的全面危机而造就的一种制度变迁
这 和 国 营 单 位 的 出 现 有 何 关 系 ? 关 系 十 分 重 大 。 在 日本 全 面 入 侵 之 前 。 中 国 的 工 业 中 心 一
“单位”是如何产生的
—
—
在市 区搞 占 领 墨尔本的 活动 ,
规模 小 点 , 模式 和华 尔街类 似 , 堵
塞交通 , 警察拖走 。
但是还真是差不多。 但是阶级斗争依然存在 。我 说 ,
们 公司 的阶 级 斗争 基本 是这样 搞
安德鲁说 , 工会后来 向我 们公
多数 人都说 , 搞什么搞呢 ?澳 大利亚和美国不一样 , 我们和谐着
向 我抱 怨 工会最 多的是 一个 公 司还给 超过 五十 岁的 员工 提供 产者 一时 半会 儿也顶 不 上去 。赚
负责和 工会 打交道的经理 , 一个 叫 免 费按摩 , 说他们 岁数 大 了 , 容易
安德 鲁 的德 国二 代移 民 , 此人有 1 米9 5 高, 秃头 , 大眼 , 看 人 目光 冷
的大眼瞪着他们说 , 咱们掏 心窝子
说, 我们 对大 家还不 够好 吗 , 你 们 瞪, 社会基本就和谐了起来 。 当然资本家 总是躲 在后面的 ,
够的钱去 世界各地旅行 , 一个普通 前来我们这 儿调研 , 都先 通知我一 还要怎样 。安德鲁 说 , 就他 这么一 包了两 周的船 去各处冲浪 , 而给我 袭 。我说 , 他们 干什么 呢 ?他说 ,
累。
多了 , 无产 者也 不傻 , 要 弄个 工会
去革命活动一 下 , 搞 回来 点大家花
安德 鲁说 , 每 当有 员工或 者工 花 。
‘ ‘
单位 " 是如何 产 生 的
维 舟 电视台 。这种无所 不包的 、 行政化 的 单位 体 系 , 常被 认 为是 1 9 4 9年 单位 制度的一个特点是 : 人所 共知 、 影 响巨大 , 但 却没 弄清 楚这 个 组 织模式 是怎 么来 的 。长 期 以
计数单位起源的故事
计数单位起源的故事
首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发明计数单位呢?
那是因为古代人以前打猎的时候一次都打好多只,但是需要用计个计数单位来表示,因为如果一只猎物表示一根树枝的话古代人就会很麻烦所以要发明计数单位来计数。
但是猪我们的祖先发现,这些小的计数单位远远不够,所以还要更大的计数单位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更大的计数单位。
但是他没有发现名字太多了记不住不统一所以他们就发明了十万位、百万位等等。
就是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计数单位。
中国古代最早的记数方法是结绳。
所谓结绳记数,就是在一根绳子上打结来表示事物的多少。
比如今天猎到五头羊,就以在绳子上打五个结来表示;约定三天后再见面,就在绳子上打三个结,过一天解一个结;等等,结可以打得大一些,也可以打得小一点,大的结表示大事,小的结表示小事。
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契刻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用刀刻上口子,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
古埃及象形文字出现在3000年前。
古埃及人计数法非常朴素直观,用一条竖线表示1,两条竖线并排表示2,三条并排表示3,麻将四条的
形状表示4,5,6,7,8,9以此类推。
而10则用一个类似于倒写的大写字母U 表示,数字100用一个类似于螺旋线的符号表示,1000是一朵荷花,10000是一根手指头,此外还有100000的计数符号,用青蛙或者是蝌蚪来表示。
“单位”一词由来
“单位”一词由来
我们现在说的“单位”一词,还就是与佛教有关。
所以说是运气好,因为不是每个寺院都招待外来僧人。
云游僧人要先到天王殿后边看看韦驮天,据说双手合十手指向前方的就是接待,拄剑扛剑的就是不接待。
遇到接待外来僧人的寺院,这个僧人就把自己的持单送到一个专门的地方挂起来,叫做挂单。
僧人所持的单是证明僧人身份的文件,表明这个僧人是正式的出家人,不是冒充的,寺院见了这个单就会接待。
外来僧人要参加所到寺院的诵经和法事活动,负责接待的人员要给他安排座位,叫做设位。
有单就有位,有一单就有一位,外来的僧人多,挂单就多,需要设的位也就多,单位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叫法——单位。
“单位”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今天我们说这个单位是大单位,那个单位是小单位,仍有部分含义指的是人多或者人少。
单位制(自然科学单位制)
单位制(自然科学单位制)
自然科学单位制
01 基本介绍
03 单位分类
目录
02 形成背景
“单位制”,自然科学上的单位制是指由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 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基本介绍
由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基本单位 是可以任意选定的,由于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就不同,如市制、英制、米制、国际单位制等。
各种单位制的并存不仅对国际贸易有阻碍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各国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因此,统一单位制 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56年将经过21个国家同意的计量单位制草案命名为国际单位制, 以国际通用符号SI来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国际单位制。由于国际单位制先进、实用、 简单、科学,并适用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故已被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广泛采用。1977年 中国明确规定要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1984年中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就是以国际单位制为 基础制定的。
【SI辅助单位的定义】 平面角:弧度(rad) 以长为圆周长(2πr)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π弧度,半个圆周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弧π度。 立体角:球面度(sr) 以r为半径的球的中心为顶点,展开的立体角所对应的球面表面积为r^2,该立体角的大小就是球面度。
19个物理单位的由来
19个物理单位的由来19个物理单位的由来1.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为力学之父。
他建立了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他还发展了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光学方面,他于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
在热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方面,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说明了岁差现象等。
后人为纪念他,将力的单位定名为牛顿。
2.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帕斯卡在物理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
1653年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此外,还证明了空气有质量,驳倒了当时流行的“大自然厌恶真空”的错误说法。
1642年,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机械式计算装置——使用齿轮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是后来的计算机的雏形。
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
3.开尔文(Lord Kelvin,1824~1907)英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原名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
他在热学、电磁学及工程应用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48年创立绝对温标,即热力学温标;1851年他和克劳修斯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852年他和焦耳一起发现了焦耳—汤姆逊效应,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定做“开尔文”。
4.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瑞典天文学家。
创立了摄氏温标,是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
5.瓦特(James Watt,1736~1819)英国发明家。
对当时已出现的原始蒸汽机作了一系列重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使蒸汽机成了一种实用动力,从而引起一场产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维舟
来源:《当代工人·精品C》2014年第05期
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
这种无所不包的、行政化的单位体系,常被认为是1949年后出现的典型社会主义组织模式,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单位制度的一个特点是:人所共知、影响巨大,但却没弄清楚这个组织模式是怎么来的。
长期以来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它是在1949年后的某个时期突然出现的,并从此影响着亿万中国人的生活。
确实也有人试图追溯这个制度的起源,而流行的结论一般认为这是受前苏联模式深刻影响的结果,另一些人则将单位的起源追溯至延安时期之自由供给制、工人运动之遗产、大民营银行之管理方式以及劳工管理制度之演变。
卞历南的结论则不同:“单位”的出现事实上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的全面危机而造就的一种制度变迁。
中国近代最早推行工业化的洋务运动本身就是全面危机的产物,只不过当时是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
洋务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官办、最初建立的工厂绝大多数都是兵工厂。
在清王朝崩溃之后,中国曾出现一个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那时是以纺织为龙头的现代轻工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日本入侵更使集聚在沿海地带的中国民营企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随后的八年抗战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资本家。
与此同时,以往极其薄弱的军事工业(1919年中国兵工厂全年所造的枪支还不够武装一个师)却在战争期间获得空前的支持,产量大增,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国内生产的武器弹药装备已经“几乎完全可以弥补作战部队在重机枪、迫击炮、枪以及手榴弹等类武器弹药的损失”。
这和国营单位的出现有何关系?关系十分重大。
在日本全面入侵之前,中国的工业中心一直在沿海地带和华中地区,但战争中这些地方都沦为被占领区,这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工厂内迁。
其结果,作为大后方的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90%的工厂迁到重庆周围)几乎在一夜之间跃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在短短几年内涌现出许多工矿企业。
与之相伴而来的是:由于迁入的西南地区当时许多地方缺乏现代设施和发达的市场支持,许多企业开始自行向员工提供从各种社会福利,每一个都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王国。
更重要的是:应对战争的迫切要求使国家在战时体制下统合所有资源来为赢得战争服务。
相当一部分重工业产品的制造从一开始就被国营工业所垄断,在中国工业中,国营重工业已牢固确立了支配和主导地位。
变化的不仅仅是工业品的产量,那必然也意味着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剧烈变动。
卞历南认为,这场持续的全面危机导致了一个中央计划官僚机构的成立、改组,国营重工业的迅速扩张不过是其自然的结果。
由此出现的全新国有企业制度呈现出三大特征:“官僚治理结构,具有
鲜明特征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与福利”。
当然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官僚化大多不同程度的存在。
吊诡的是,“单位”这个一向被认为颇具社会主义色彩的组织,其名称本身居然出自美国学者LeonardD.White所著的《公共管理学入门》。
卞历南在书中强调:在面临生存状况急剧变化的时刻,人们必须竭尽全力(包括从国外汲取新的制度资源)设法克服原有制度的限制,从而达成制度变迁。
并由此反复强调中国国营单位的根本特征都可以归因于对70年前那一次持续全面危机的回应,但这并未能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单位制度中那种“终生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囊括工作、家庭、邻里、社会存在以及政治身份的关系网络”在1937年日本入侵之前就已在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中出现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世纪80年代初那些拥有数万人的大型国营单位,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基层社区。
犹如英国学者科大卫所说的,“那样的工厂几乎相当于一个市镇,厂长也扮演着镇长的角色。
”正因此,人们对一个好厂长的期望也常常与一个仁慈的地方官相去不遠,连夫妻口角都要“闹到单位”。
1945年钱昌照曾说:“我国工业建设要是失败,不会失败在技术上,而是失败在管理上。
管理比技术难。
”这也是数十年后中国单位制度转型的根由,但问题在于:单位制度的成功与否,首先就要看你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了:是工业化的成功?企业的利润率的竞争力?还是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所有这些不可能同时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