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铁路设计知识点归纳图解
![铁路设计知识点归纳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eb7b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7.png)
铁路设计知识点归纳图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铁路交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安全的交通工具,铁路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归纳铁路设计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铁路设计的要点。
一、线路设计1.1 站点选择:选址合理、布局科学的车站对于铁路线路的设计至关重要。
站点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并考虑到应急救援等特殊需求。
1.2 线路走向:线路的走向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的速度和平稳度。
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势起伏、曲线过渡、切线长度等因素,以确保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度。
1.3 列车运行时间表:合理的列车运行时间表对线路设计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列车的行驶速度、停靠站点和运力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列车在各个节点的到达和出发时间,以实现高效运输。
二、轨道设计2.1 轨道类型:根据运行速度和负荷要求,轨道可以分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普通铁路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轨道类型,确保铁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2.2 轨道布置:轨道的布置直接影响列车的行驶规律和线路的容量。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直线轨道、弯道和道岔等元素,保证列车能够顺利行驶,并根据运力需求合理规划轨道数量和布局。
2.3 轨道维护:轨道的维护对于铁路线路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营非常重要。
设计师需要考虑轨道的耐久性、抗腐蚀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建造方式,并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工作。
三、车站设计3.1 建筑设计:车站的建筑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设计师需要考虑车站的容量、功能分区、舒适度等因素,确保乘客能够便捷、快速地进出车站。
3.2 乘客流动分析:车站的设计需要考虑乘客的流动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乘客的行为,合理设置出入口、闸机、安检通道等设施,以实现高效、安全的乘客流动。
3.3 站台设计:站台的设计要考虑列车的停靠和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
设计师需要确定站台的长度、宽度等尺寸,同时考虑乘客候车设施、站牌等元素,以提升乘客体验和安全度。
铁路选线复习资料
![铁路选线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dce7c7195f312b3169a5d4.png)
铁路选线1、铁路运量包括货运量和客运量。
货运量是指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客运线(或客流密度)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方向,采用客流量预测方法预测确定。
2、运输周转量:包括货物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是衡量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物工作量。
客运周转量是设计线或区段计算时间内(一年或者一天)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
3、货运密度:设计线(或区段)每千米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4、货比流:指设计线上下行方向货运量不均衡时,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5、货运波动系数:设计线的货运量在一年内各月份不相等时,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6、客流波动系数:设计显得客流量在一年内各月份或一月内的各天不同,通常以高峰日最大客流量与平日平均客流量的比值。
7、铁路运输能力用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来表示。
8、通过能力: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双线为每一方向的列车数)称为通过能力。
9、输送能力: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或旅客人数。
10、作用在列车上的力有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和列车制动力。
11、机车牵引力: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即为机车轮周牵引力,简称机车牵引力。
12、黏着牵引力的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能产生的黏着牵引力,称为黏着牵引力。
13、列车运行阻力根据阻力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启动阻力。
14、附加阻力仅计算坡道附加阻力、曲线附加阻力、随到空气附加阻力。
15、加算坡度是指线路纵断面上坡段的上坡坡度与该坡道上的曲线、隧道等附加阻力换算坡度之和。
16、内燃和电力机车单位启动阻力:w’q=5;滚动轴承货车单位启动阻力:w’q=3.5。
17、牵引质量计算:(1)按限制坡度上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为条件;(2)俺列车在平直线道上以最高速度运行并保有一定的加速度余量为条件。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1e8076482fb4daa58d4b9c.png)
20.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
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21.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答: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
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
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
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
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22.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
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d1920caef8941ea66e05c9.png)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1、直通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按等距离的原则来划定吸引范围,即在直通吸引范围内的运量,通过设计线要比其他路径运程短。
2、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的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
3、货运量:设计线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一年内完成的货物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与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求得。
5、货运密度:设计线每km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6、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
9、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
10、机车牵引力(机车轮周牵引力):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
11、机车车钩牵引力: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2、粘着牵引力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能产生的粘着牵引力。
13、列车(运行)阻力: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14、曲线附加阻力: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为曲线附加阻力。
15、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空气受隧道约束,不能向四周扩散,前面空气压力增大,尾部空气稀薄,空气与列车表面及隧道表面产生摩擦,作用于列车上的空气阻力远比空旷地段大,增加的空气阻力称为隧道空气阻力。
16、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将曲线附加阻力和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分别视为由坡度i和j产生的阻力,我们把i、j分别称为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或称曲线、隧道当量坡度。
17、合力图:表示机车各种工况下作用在列车上的单位合力与速度关系的坐标图。
18、均衡速度法:假定列车在每一个坡段上运行时,不论坡段长短,也不论进入坡段时的初速高低,都按该坡道的均衡速度(或限制速度)做等速运行考虑。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da47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5.png)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铁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铁路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
包括确保线路和轨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列车出轨、撞车等事故的发生,以及考虑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2. 确保正常运行:铁路设计需要保证列车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正常运行,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经济性:铁路设计需要在满足安全和便捷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4. 环保:铁路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在线路布局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铁路设计的基本内容1. 线路布局:线路布局是铁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站点设置、曲线半径、坡度、轨距、轨道类型等方面。
2. 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道床、轨枕、轨道、路基等,它们的设计需要考虑线路的载荷、速度、曲线、坡度等因素。
3.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它包括轨道电路、信号灯、信号机、闭塞系统等组成部分。
4. 车站设计:车站设计涉及到站台、候车室、站场布局、出入口设置等方面,需要满足旅客的换乘和候车需求。
5. 其他设施:如枢纽站、储备线、过街天桥、桥梁、隧道、过道、涵洞、辅助设施等。
三、铁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1. 《铁路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技术指标等内容。
2. 《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标准。
3. 《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2-2009):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4.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 50201-2007):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5. 《铁路工程建筑设计规范》(GB 5031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
四、铁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1. 线路布局技术:线路布局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地理条件,以及客流量、运输需求等因素,采用曲线半径、坡度、曲线超高、铺轨方式等技术手段进行设计。
《铁路选线》复习重点
![《铁路选线》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dcfe8dcc22bcd126ff0c3d.png)
铁路选线设计绪论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第一章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地方吸引范围)两种。
●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造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原则来确定。
●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铁路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铁路设计为什么要引入设计年度?答:铁路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设计年度的运量分期加强,使铁路设施的能力与运量增长相适应。
这样,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又可节约初期投资。
运量参数铁路运量,包括货运量和客运量。
货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客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
铁路运输周转量,包括货物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是衡量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
客运周转量:是设计线(或区段)计算时间内(一天或一年)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
货运密度:是设计线(或区段)每公里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和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是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运波动系数: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等原因,设计线的货运量在一年内的各月并不相等。
一年内最大的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之比成为货运波动系数。
客流波动系数:由于节假日等原因,设计线的客流量在一年内各月份或一月内的各天并不相等,通常以月间波动系数来衡量设计线客流的波动情况,高峰日最大客流量和每日平均客流量的比值成为月客流波动系数。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我国(客货共线)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正线数目、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质量、机车交路和闭塞类型。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f5d8bb2af90242a995e597.png)
铁路选线设计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的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8.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接轨点的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接轨方向的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铁路选线复习
![铁路选线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95a8ae8c8d376eeaeaa3181.png)
1、客货运量的意义:设计铁路能力的依据。
评价铁路经济效益的基础。
影响选线的重要因素。
2、直接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地方吸引范围:本设计线经过的地区内,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3、铁路选线设计所需的运量参数:铁路运量:设计线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旅客人数)。
运输周转量:货物(客运)周转量:一年(计算时间(一年或一天))内所完成的货运(客运)工作量。
货运密度:设计线每公里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货流比:轻车方向进运量与重车方向运量的比值。
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的最大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运量的比值。
客流波动系数:高峰日最大客流量与平日平均客流量的比值。
零担、摘挂、快运货物和旅客列车——0:4、设计年度:近期10年、远期20年、铁路交付使用后。
5、铁路通过能力:在区间内、在现有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最多通过的列车对数和列车数。
影响因素:受区间内的正线数目、区间长度、线路平纵断面、牵引机车类型、信号、连锁、闭塞设备。
线路及供电设施日常保养维修的机械设备及行车组织方法等因素。
6、设计行车速度N: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走行速度: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技术速度: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起停附加时间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旅行速度: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列车起停附加时间和中间车站停车时间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7、单线平行成对通过能力:一对普通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间。
8、不同时到达时间t B,会车间隔时间t B.9、铁路运输能力C:铁路单方向运送的货物吨数。
10、满轴系数:0的货物质量与普通列车的货物质量的比值。
扣除系数:开一列或一对0列车在平行运行图上占用的时间与普通列车的比值。
通过能力储备系数:在满足正常需求的情况下,遇到突发情况不影响正常行车的预留时间系数。
11、到发线有效长度:车站到发线能停放最长到发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06dc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a.png)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铁路选线设计是指在规划建设铁路线路时,通过对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适宜的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
本文将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理条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地质勘察与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
1. 地理条件分析地理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选线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线路区域的地形、水文、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地理要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地形分析可以确定线路的纵断曲线设计,包括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
水文条件分析可确定线路桥梁、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
土壤特性和地质构造则对线路基础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评价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线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系统。
2. 交通需求预测在选线设计过程中,准确预测交通需求是关键一步。
通过分析沿线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旅游景点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
这些数据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确保选取的线路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要求。
3. 地质勘察与分析地质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工程特性等,可以了解土壤的稳定性、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地质分析,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选择具备较好地质条件的区域作为线路走向。
4. 环境影响评价铁路选线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线路布局、隧道、桥梁以及车站等项目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效益评估最后,铁路选线设计还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这是考虑到选线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评估涉及线路建设投资、运营收入、运营成本等方面,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评估选线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铁路设计院知识点
![铁路设计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974a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6.png)
铁路设计院知识点铁路设计院是负责铁路工程设计的机构,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铁路设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铁路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技术要点。
一、铁路设计的概述铁路设计是指根据铁路的运营需求和工程要求,进行线路选线、大体设计、详细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确定铁路工程的具体方案和施工图纸。
铁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实现高效的运输。
二、铁路线路的选线原则1. 选线原则的提出铁路线路选线是铁路设计的第一步,它决定了铁路线路的走向和布局。
在选线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确保线路的优化和合理性。
2. 选线原则的具体内容选线的原则包括:(1)最短距离原则:选择线路时应尽量缩短线路的总长度,减少运输时间和能耗。
(2)最小弯曲半径原则:线路的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以减小列车的运行阻力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最小坡度原则:线路的坡度应尽量小,以降低列车的能耗和提高运行速度。
(4)最小纵坡变化原则:线路的纵坡变化应尽量小,以减少列车的阻力和提高运行平稳性。
(5)避免迂回原则:线路的走向应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和人为障碍物,减少工程难度和成本。
三、铁路线路的设计要点1. 线路布局设计铁路线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沿线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站点和区间,确保铁路线路的畅通性和经济效益。
2. 线路几何设计铁路线路的几何设计是指根据列车运行要求和设计速度,确定路基和轨道的几何参数,包括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
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平稳性、线路安全性和施工难度。
3. 轨道设计轨道是铁路线路的基本组成部分,铁路设计中需要确定轨道的类型、材质和规格。
轨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列车运行的稳定性、轨道的磨损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4. 桥梁和隧道设计在铁路线路中,桥梁和隧道是重要的交通设施,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和工程成本等因素,确保桥梁和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铁路选线设计 复习资料
![铁路选线设计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3b4d6448d7c1c708a14567.png)
第二章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1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铁路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提出质量可靠的设计文件,以保证铁路投资的经济效益。
它的基本任务是:(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
(3)与其他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铁路基本建设程序: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验交投产。
后评估。
铁路运量货运量C 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由下式计算:C =∑Ci (104t /a ) (2—1) 式中 C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
运输周转量货物周转量C HZ 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Ci (104t /a)与相应的运输距离Li (km)按下式计算: C HZ =∑(Ci ×Li ) (104t·km /a ) (2—2) 货运密度货运密度C M 是设计线(或区段)每km 的平均货物周转量:式中 L ——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km)。
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λQZ 是轻车方向货运量CQ 与重车方向货运量CZ 的比值,即3铁路的设计年度划分和作用:应分为近期、远两期。
近期、远期分别为铁路交付运营后第10年和第20年。
近、远期运量均采用预测运量。
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的要求;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宜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考虑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中南大学 铁路选线设计考点
![中南大学 铁路选线设计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6a6edd6f1aff00bed51e7b.png)
绪论1、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他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下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铁路基本建设程序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验交投产;后评估。
第一章1、客货运量的重要意义设计铁路能力的依据;评价经济效益的基础;影响线路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
2、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设计线运送的有利区域范围。
地方吸引范围是在设计线行经地区内,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的有利区域范围。
3、货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C=∑C i (104t/a)C 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
C HZ=∑(C i×L i)(104t-km/a)客运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计算时间内(一年或者一天)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
货运密度设计线(或区段)每公里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C M= C HZ /L(104t-km/km-a)货流比货流比=轻车方向的货运量/重车方向的货运量λQZ= C Q / C Z货运波动系数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月货运量/全年月平均货运量β= 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全年月平均货运量4、设计年度设计线交付运营后,客货运量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的,设计线的能力必须与之适应。
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5、铁路通过能力是指该铁路路线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8e032dc77da26925c5b0d9.png)
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得基本原则铁路定线就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得方向,确定线路得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就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得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得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得一般原则1、在铁路设计得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得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得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与舒适度得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与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得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得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得环境影响与污染。
三、选线得步骤与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得因素1.设计线得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她建设得配合2.设计线得经济效益与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得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得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得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得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得选定8.地质条件得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得选择接轨点得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得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得分布及当地得接轨条件接轨方向得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得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得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就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得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得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得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得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得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铁路选线设计 复习资料
![铁路选线设计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3b4d6448d7c1c708a14567.png)
第二章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1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铁路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提出质量可靠的设计文件,以保证铁路投资的经济效益。
它的基本任务是:(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
(3)与其他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铁路基本建设程序: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验交投产。
后评估。
铁路运量货运量C 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由下式计算:C =∑Ci (104t /a ) (2—1) 式中 C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
运输周转量货物周转量C HZ 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Ci (104t /a)与相应的运输距离Li (km)按下式计算: C HZ =∑(Ci ×Li ) (104t·km /a ) (2—2) 货运密度货运密度C M 是设计线(或区段)每km 的平均货物周转量:式中 L ——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km)。
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λQZ 是轻车方向货运量CQ 与重车方向货运量CZ 的比值,即3铁路的设计年度划分和作用:应分为近期、远两期。
近期、远期分别为铁路交付运营后第10年和第20年。
近、远期运量均采用预测运量。
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的要求;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宜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考虑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完整版)铁路选线设计总结.doc
![(完整版)铁路选线设计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62a582a32d7375a41780fd.png)
客运周转量 : 设计线(或区段)计算时间内( 一年或者一天 ) 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 .货物周转量 : 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客运量 : 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 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计算, 采用客流量预测决定。
货运量 : 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计算。
旅客列车设计行走速度:根据运输要求,铁路等级,正线数目,地形条件及机车类型,线路平纵断面运营条件所确定的旅客列车行车速度。
列车走行速度 : 是指普通货物 ( 或旅客 ) 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技术速度 : 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也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旅行速度 : 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和中间车站停车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控制站间 : 运行图周期值最大的站间,通过能力最小,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要受到它的控制,称为控制站间。
铁路通过能力 : 指该铁路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的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铁路输送能力 :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夹直线 : 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HZ1)与后一曲线起点( ZH2)间的直线,称为夹直线。
到发线有效长 : 到发线有效长是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
有害坡段: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需要制动的坡段,一方面使列车在坡顶具有的位能,因制动而消耗一部分,不能充分被利用,另一方面轮箍闸瓦因制动而磨损,增大行车费用,称为有害坡度。
无害坡段: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不需要制动的坡段,位能完全得到利用,又不会引起轮箍闸瓦的磨耗,不至增大行车费用,这样的坡度称为无害坡度。
铁路选线复习重点
![铁路选线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b04cc908a1284ac8504370.png)
铁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年度初期支付运营5年,近期支10年,远期20年铁路等级:铁路线在路网当中的作用,性质,远期运量,最大轴量列车速度。
1.客运专线分为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分为快速客运专线和城际快线)共2级别2.货运专线1个级别,客货共线4个级别3.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定义对铁路的运输能力,工程造价,运营质量,以及选定其他有关技术条件,有显著影响的基本标准和设备类型。
4.客货共线技术标准: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列车到发线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质量,机车交路,闭塞类型,9条5.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动车组类型,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行车指挥方式,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间。
8条6.正线数目是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
7.最大坡度:是铁路线路纵断面坡度允许使用的最大值。
影响线路走向,度,站分布,程投资,营支出8.限制坡度:客运共线铁路:线路最大是由货物列车运行要求确定的,单车牵引地段的最大坡度。
9.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到发线能停放最长的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10.机车交路:机车往返行驶的路段叫机车交路。
类型有三种,长交路:一个单程交路由一个乘务组承担,短交路:一个往返交路由一个班乘务承担,超长交路:一个单程交路由俩班乘务组承担;根据牵引种类,机车类型,车流特点,乘务制度,线路条件,结合路网规划,机务设备布置经济技术比选确定。
一般采用长交路。
1.列车上的力有: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列车制动力。
2.列车运行阻力:①基本阻力: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遇到的阻力。
②附加阻力:坡道~曲线~隧道~③起动阻力:列车启动时的阻力。
3.牵引质量定义:是指在限制上坡道上,机车以计算速递做等速运行时所能牵引的车辆质量。
4.客货运量:铁路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上下行计算。
5.运输周转量:铁路运输在一年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6.货运密度:铁路线路每年每公里的货物周转量。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word版本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52e81b02f60ddccdb38a016.png)
20.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
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21.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答: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
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
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
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
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22.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
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概括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feacb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概括铁路选线设计是指在建设或改建铁路线路时,为确保线路的安全、经济和环保等因素,通过对地形、地质、水文、土地利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佳的线路走向和纵断面形态。
铁路选线设计对铁路工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括铁路选线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一、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铁路选线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最短原则:线路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2. 最平原则:线路的纵断面应尽量平缓,以保证列车的平稳行驶和节能减排。
3. 最少点共线原则:线路的点共线数量应尽量减少,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4. 最少转弯原则:线路的转弯数量应尽量减少,以提高行车速度和运行效率。
5. 避免不良地质条件原则:应避免穿越不良地质区域,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铁路选线设计的关键步骤铁路选线设计包括以下关键步骤:1. 初步选线:根据工程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初步选线,确定可能的走向范围。
2. 综合分析:对选定的线路走向范围进行地形、地质、水文、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
3. 方案比选: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制定出若干选项,并进行方案比选,选出最佳线路方案。
4. 精细设计:对最佳线路方案进行精细设计,确定线路的纵断面形态、桥梁隧道等建筑物布置。
5. 环境评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6. 完善设计:根据环境评价的结果和各项要求,对线路设计进行完善和修正。
7. 最终确定:完成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并编制设计报告和图纸。
三、铁路选线设计的影响因素铁路选线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地貌:地形的起伏、曲折程度以及各类地貌特征都会对选线设计产生影响。
2. 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层类型、地下水位等地质因素会对线路的稳定性和隧道等建筑物的施工产生影响。
3. 水文条件:河流、湖泊、沼泽等水文条件会对线路的桥梁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产生影响。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aeda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d.png)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铁路选线设计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铁路线路时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考虑各种因素,如地形、地质条件、环境、交通需求等,来确定最优的铁路线路。
本文将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选线设计的重要性、影响选线的因素以及常用的选线设计方法等。
一、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性铁路选线设计在铁路规划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选线设计可以使得铁路线路具有更好的运输能力、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
同时,选线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
二、影响选线的因素在进行铁路选线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选线设计有着显著影响。
平缓的地形更易于铺设铁路线路,而复杂的地形如山地、丘陵等则需要更多的工程措施来保证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
在选线设计中,需要避免或者减少通过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3. 环境保护:在选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等,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4. 交通需求:根据不同地区的交通需求,合理确定线路的起始点、途径点和终点,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并提高线路的运输效率。
5.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进行选线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线路,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三、常用的选线设计方法在进行铁路选线设计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实地勘察: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为选线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选线设计方法,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得出最优选线。
3. 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对选线问题进行建模,通过模型求解得出最优选线。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在铁路选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地理条件的考虑
1. 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选取适合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考虑交通便利
性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地形和地质条件:考虑地形的起伏、地质的稳定性以及经过的山脉、河流等,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
3. 气候条件:考虑气候对线路建设和运行的影响,避免自然灾害对
线路的损害。
4. 水文条件:考虑河流、湖泊等水域对线路建设的影响,确保线路
的安全稳定。
二、土地利用的考虑
1.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了解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以确保
能够合法合规地使用土地资源。
2. 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遵循当地的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合理规
划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的破坏。
3. 土地获取和补偿:进行土地获取和补偿工作,合理安排农民的生
产生活,确保公平合理。
三、环境保护的考虑
1.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避免经过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
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大气污染和噪声控制:采取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大
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3. 水资源保护:注意防止线路建设对地下水和水体的污染,注重水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其他考虑因素
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铁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投资回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2. 民众意见和参与:听取周边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尽量满足
公众需求,提高决策透明度。
3. 工程技术可行性:考虑选线设计的工程技术可行性,充分利用现
代技术手段,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结语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地
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
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铁路
选线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慎重对待,确保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
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