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税法:从狭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的总称。
从广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有权机构制定或承认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税收属于经济范畴,税法属于法律范畴。
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税收是内容,税法是形式,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法,没有税法,税收也无法实现。
税务关系包含:1、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经济分配关系;2、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程序关系;3、税收权限关系。
税收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某特定的税务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税收新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授权,制定的关于税收方面的各种法规的总称。
税收部门规章:是指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等根据法律、新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或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关于税收方面规范性决定或命令的总称。
WTO原则:wto原则是wto各成员国立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是指我国与相关主权国家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关于税收方面的书面协议或协定。
税法的效力:是指税法的适用范围,即税法的约束力所能达到的范围。
税法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税法的空间效力:是指税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
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的有效时间,包括税法的生效、终止和有无嗍及力的问题
税收管辖权方面,各国一般遵循下列三原则: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这种原则
关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住所标准;2、居所标准;3、居住时间标准。
关于非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非自然人注册成立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在何国依法注册成立来确定其居民身份;2、非自然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3、非自然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的总机构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其居民身份。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税务关系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式债权债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税主体、纳税主体
征税主体:是指具体履行征税职能的行政机关。
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法原则:是指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下指导税法活动的准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指能够贯穿税法活动始终、融化税法内在精髓的准则。
税法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些税法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
二、简答题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2.税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税法的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
2,税法公平原则。
3,税法效益原则。
税法的具体原则:1,社会政策原则。
2,税率适度原则。
3,税法简化原则。
4,实质征税原则。
3、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简称为税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力)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确定,即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该原则包括立法法定、执法法定和司法法定。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式债权债务关系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征税对象:也称为课税对象或者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计税依据:也称为税基,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4、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列,他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征税的深度。
5、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大道征税数额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
6、免征税:是指税法规定的从征税对象中预先扣除免予征税的数额。
7、所得税法:它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和确认在所得税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或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法的统称。
8、财产税法:它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和确认在财产税税务活动中征得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财产税是指以特定财产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9、行为及目的税法:它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和确认在行为及目的税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为税是指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各种是税法的统称。
目的税是指国家为了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二、简答题
1.按照征税对象,税法可分几类?
答:1.商品及劳务税法。
2,所得税法。
3,财产税法。
4,行为及目的税法。
2、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划分,税法可以分为几类?各是什么?
答:1、实体税法2、程序税法
3、从法律渊源来谈税法体系?
答:1、宪法;2、税收法律;3、税收行政法规;4、税收部门规章;5、地方性税收法规、规章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税法解释;7、税法法理;8、WTO原则和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
4、税收法定原则?
答:也是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律主义等。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确定,即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该原则包括:立法法定、执法法定和司法法定。
第三章
一、简答题
1.我国现行税法制度内容是什么?
答:1.在商品及劳务税法方面,对消费税法进行了比较大规模地调整。
2,在所得税方面,为了使内资企业与涉外企业能够公平竞争,2007年3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3,在其他税法方面,规范了车辆购置附加费制度;统一了车船税法制度;统一了土地使用税法制度;为了适应农牧业的发展,废止了农业税和屠宰税。
2、我国现行税法制度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答: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税法制度的根本改变。
建国以来,我国的税法制度随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我国税法制度自1950年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20多年间,经历了1953、1958、和1973年三次改革。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税务机关:是政府依据税收组织法律设立的,专门组织和监督管理财政税收收入业务活动的专业性政府机关。
2.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代理权限和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3、税务机关组织制度:是规定各级政府税务机关的具体构成机构和各机构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家税务机关的设置?
答:国家税务总局设有1名正局长和4名副局长,都由国务院任命,另有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各1名。
局内共有12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下设若干个处室(办公厅、政策法规司、流转税管理司、所得税管理司、地方税务司、国际税务司、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征收管理司、稽查局、财务管理司、计划统计司、人事司)2、简述税务机关的内部组织制度的内容?
答:税务机关的设立于组织结构,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收入的及时征收入库和税收成本的高低。
现行税务机关的设置时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设立的,其结构是在国务院设立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省及省以下税务机关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实行复合制结构。
3、简述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
答:注册税务师可以接受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从事下列范围内的业务代理:1、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2、办理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发票领购手续;3、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4、办理缴纳税款和申请退税;5、制作涉税文书;6、审查纳税情况;7、建章建制,办理账务;8、开展税务咨询、受聘税务顾问;9、税务行政复议;10、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税收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
2.纳税申报期限:是规定纳税主体必须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具体时限的法律制度。
3、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环节,是纳税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手续的证明,是税务机关办理征收业务,核定应征税款,开具完税凭证的主要依据。
二、简答题
1.税务登记的种类有哪些?
答:1,开业登记。
2,变更税务登记。
3,注销税务登记。
4,停业、复业登记。
5,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6,纳税人税种登记。
2、税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答:1、税务登记的主体制度、税务登记的内容制度、税务登记的程序制度、税务登记的种类制度、税务登记证的使用制度、税务登记的检查制度
3、纳税申报的方式有哪些?
答:1、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说明材料;2、与纳税有关的合同、协议书及凭证;3、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
4、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和异地完税凭证;
5、境内或者境外公证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
6、税务机关规定应当报送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4、发票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发票的印制管理、发票的领购和使用管理,发票的保管、发票的缴销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保全措施:是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应征税款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为确保税款征收而采取的措施。
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等税收管理相对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法定义务,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强制手段,强迫其履行义务的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税款征收的方式
答:有关税务机关依照便于征收以及保证国家税款及时入库的原则,更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而采取的具体组织税款入库的方法方面的法律制度。
2、简述应纳税款的核定与调整制度的内容
答:是规定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在特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有权核定与调整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法律制度。
主要包括应纳税额的核定制度和关联企业应纳税额的调整制度。
3、简述税款的退补和追征制度1、税款的退还2、税款的补正3、税款的追征
4、税款有限制度?
答:《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第1、2款从3个方面规定了税收优先权;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执行权;税收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收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2.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3.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4、扣税法:
5、营业税:又称销售税,是应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额或营业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6、关税: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以其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7、复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货物适用不同的税率。
8、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只允许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劳动对象的已纳税款,而不允许扣除用于生产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款。
二、简答题
1.增值税的类型有哪些?
答:1,生产型的增值税。
2,收入型的增值税。
3,消费型的增值税。
2.消费税那有些特征?
答:1,消费税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
2,消费税税率具有差别性。
3,消费税的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
4,消费税的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
5,消费税税负具有转嫁性。
3、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是纳税人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商用凭证,而且也是记载销售方销项税额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凭证,对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整个增值税制的基础和核心。
4、营业税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征税范围广,税源普遍;2、税负低,调解消费的作用不明显;3、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4、征收成本低。
5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指以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纯所得额或者总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的统称。
2.居民纳税人:是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拥有中国国籍和户籍的中国公民,以及1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的外籍人员和没有户籍的中国公民。
3.非居民纳税人:是指不在中国境内居住,或在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365天的外籍人员和没有户籍的中国公民。
4、企业所得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5、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二、简答题
1.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答: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动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所得税法有哪些特点
答:1、所得税为直接税,2、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纳税人的纯所得额或者总所得额;3、所得税是对人税,而不是对物税或者对事税;4、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为征收原则;5、所得税一般实行源泉征收制度。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特定财产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3、耕地占用税:是国家队占用耕地建房屋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的面积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4、车辆购置税:是对在中国境内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5、车船税:是指国家对在我国境内拥有或者管理车辆的船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种类、吨位和规定税额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6、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调节资源极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而征收的一种税。
二、简答题
1.简述财产税的特征
答:1,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
作为财产税对象的财产多是不直接参与流转或交易的财产。
2,财产税多属于直接税。
财产税种的大多数税种都具有直接税性质,税负一般难以转嫁。
3,财产税多是经常税。
财产税种的主要税种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史,长期作为经常性税收收入。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3、证券交易税:是以特定的有价证券交易行为为征税对象,以证券的成交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二、简答题
1.简述行为税的特征和分类?
答:特征:1,行为税开征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特定经济行为。
2,行为税的纳税主体不固定。
3,行为税在征收上具有零时性。
类型:1,行为税按照课税行为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调节行为税、监管行为税。
2,按照课税行为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财政行为税和约束行为税。
3,目前,在我国属于行为税类的主要有:印花税、证劵交易税(尚未开征)。
4、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答:1、自行贴花办法;2、汇贴或汇缴办法;3、委托代征办法
5、印花税纳税义务人的种类?
答:1、立合同人;2、立据人;3、立账薄人;4、领受人;5、使用人。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抗税: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2、偷税及偷税罪: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薄、记账凭证,在帐薄上多列支出或者少列、不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3、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二、简答题
1.纳税抗税应担的刑事责任?
答: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纳税款构成犯罪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以单位形式作出的暴力抗税行为,以自然人共同犯罪处理。
非纳税人与纳税人共同故意抗税的,以抗税最的共犯论处。
抗税者致使税务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抗税罪处罚。
2、托比追缴欠税罪及其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答: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位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欠缴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税务行政复以制度:是规定纳税人和其他纳税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二依法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制度。
2、税收争讼法律制度:是规定在税收活动中税务争议解决程序的法律制度。
3、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或者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二、简答题
1.简述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答: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
2,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3,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担保的行为。
4,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5,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6,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
7,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
8,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9,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处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10,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2、简述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
答:1、税务行政复议是以税务行政相对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棘突行政行为为前提;2、税务行政复议以税务行政相对人提起复议申请而产生。
3、税务行政复议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4、税务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方式。
5、税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