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句概括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示例)
李白一生思想总结
李白一生思想总结【李白】第一、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
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
但李白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
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其间结识了杜甫。
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
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
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
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第二、李白的主要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如《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
《行路难》、《将进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超脱的旷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
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他的主要作品。
1. 早期创作阶段在李白的早期创作阶段,他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他的作品充满了奔放的情感和豪迈的气息。
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包括:-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瀑布景象,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夜晚思念远方的思绪,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2. 成熟阶段李白的成熟阶段是他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歌风格更加多样化,题材更加广泛。
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包括:- 《将进酒》:这首诗以豪情壮志的语言描绘了李白对人生的豪迈追求和对享乐的向往。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寄托了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别离的感慨。
3. 流亡阶段在流亡阶段,李白因为政治变故被迫离开故乡,开始了漂泊流亡的生活。
这个阶段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苦楚。
代表作包括:-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月光下独自饮酒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晚年创作阶段李白的晚年创作阶段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领悟。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人生的豁达。
代表作包括:- 《行路难》: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路的艰难和险阻,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困境的坚持。
总的来说,李白的生涯可以分为早期创作阶段、成熟阶段、流亡阶段和晚年创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他的主要作品,展现出他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春尘搭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兄闭),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用诗句概括
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用诗句概括
(实用版)
目录
1.李白早年:诗坛新秀的崛起
2.李白中年:名扬天下的诗仙
3.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与终老
正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可以用诗句来概括他的人生发展历程。
1.李白早年:诗坛新秀的崛起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后来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成长于剑南地区。
李白少年时期即显露出文学天赋,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名士的赞赏。
如《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这句诗描绘了李白早年的志向和胸怀。
2.李白中年:名扬天下的诗仙
李白中年时期,得到了皇帝赐予的“翰林待诏”的职位,进入长安,成为当时文坛的风云人物。
他的诗歌名扬天下,成为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
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句诗展现了李白中年时期的豪迈气概和不羁人生。
3.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与终老
李白晚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皇帝的宠信,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毕节)。
在流放期间,他的生活困苦,但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
如《夜泊牛渚怀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句诗描绘了李白晚年的流放生活以及对故人的感慨。
李白的一生,犹如他的诗歌一样,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总体介绍】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
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
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
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4】活动地点:今四川【5】主要经历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
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
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
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
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李白的一生概括
李白的一生概括李白的一生概括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一生概括,欢迎阅读!一、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
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之青莲乡。
祖籍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奋读书始于是年。
《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二、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秋,病卧扬州。
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
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
浪漫的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是李白25岁写的一首诗,写给当时的渝州刺史李邕。
李邕是当时闻动天下的名士,据说出行的时候万人空巷,时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
李白年少轻狂,在拜见李邕时不拘俗礼,使李邕不悦。
李白对此非常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在最后两句,李白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孔夫子都说后生可畏,你李邕凭什么看不起我,我李白终有一天会超过你,青年时期的李白浪漫中带点天真。
李白二十几岁离开家乡游历,因为父亲经商,李白算是个富二代。
带着三十万金,结果不到一年就散尽了。
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扬州的小旅社里,但是李白依然用浪漫的情怀写下了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背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仗义疏财使他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于是李白怀着雄心壮志来到了长安,开始了求官的道路,但是想不到的是,尽管他名气很大,尽管他写了很多自荐信,却依然没有人推荐他,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李白的浪漫,带着狂傲的浪漫。
你看他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信,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就是说让我写一万字的诗文,我靠在马背上就可以一挥而就。
当时有一种说法,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说明韩朝宗非常喜欢推荐人才,李白带有狂傲的浪漫连韩朝宗都看不下去了,可想而知,李白第一次进长安铩羽而归。
这时的李白就像一个高材生高考落榜一样,难以名状的痛苦。
前途迷茫,不知归路。
于是写下了行路难,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
但李白仍然有的是才情和力量,他相信,一切的梦想与追求,都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终于,李白42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得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应召入宫,李白浪漫中狂喜的一面展现出来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李白怎么可能是平庸之辈,终有一天会青云至上的。
这时的李白满怀报国热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四个生命阶段的总结和他的代表性作品
李白四个生命阶段的总结和他的代表性作品引言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第一阶段:青年时期李白的青年时期是他最为奔放和激情四溢的时期。
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
代表性作品有《望庐山瀑布》和《将进酒》。
* 《望庐山瀑布》描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激励。
诗中表达了李白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无限憧憬。
* 《将进酒》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也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作。
诗中表达了他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第二阶段:中年时期李白的中年时期是他成熟和深思熟虑的时期。
他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存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代表性作品有《静夜思》和《月下独酌》。
*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它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展示了李白中年时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 《月下独酌》描述了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时的情景,诗中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束缚的抗拒。
这首诗展示了李白中年时期的独立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三阶段:晚年时期李白的晚年时期是他心境变得深沉和寂寞的时期。
他对生命和世界的看法更加悲观和消极。
代表性作品有《行路难》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行路难》是李白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透露出他对人生困苦和无奈的感叹。
这首诗展示了李白晚年时期的忧虑和对世事的疑惑。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述了李白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离别的伤感。
这首诗展示了李白晚年时期的孤独和对离别的痛苦。
第四阶段:晚年晚期李白的晚年晚期是他心境更加消沉和孤独的时期。
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代表性作品有《古风》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 《古风》是李白晚年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流露出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虚无的感叹。
这首诗展示了李白晚年晚期的消沉和对生活的疲惫。
研究李白四个人生阶段的特点及其诗歌作品
研究李白四个人生阶段的特点及其诗歌作品引言李白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流传至今,被广泛赞誉为杰作。
李白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
本文将对李白四个人生阶段的特点及其诗歌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阶段:少年放浪时期李白的第一阶段是他的少年放浪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他出生到他二十几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李白饱览了大自然的美景,游历了许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由放浪的向往。
代表作品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
第二阶段:官场生涯时期李白的第二阶段是他的官场生涯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他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李白担任过多个官职,参与了政治和社会事务。
他的诗作开始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政治权力的批评。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和《行路难》等。
第三阶段:流亡逐臣时期李白的第三阶段是他的流亡逐臣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他四十几岁到五十几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李白因为政治斗争和官场失意而流亡他乡。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和《月下独酌》等。
第四阶段:归隐田园时期李白的第四阶段是他的归隐田园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他五十几岁到生命的尽头。
在这个阶段,李白放弃了官场和世俗的纷扰,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代表作品有《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结论通过对李白四个人生阶段的特点及其诗歌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作为诗人的成长和变化。
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色和自由放浪的歌颂,也有对社会现实和政治权力的批评,同时还体现了他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隐田园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李白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1. 童年与少年时期李白出生于唐朝,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在这个阶段,他受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开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诗歌风格鲜明,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奔放的想象力。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和《将进酒》等。
2. 浪漫主义的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进入了浪漫主义的诗人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3. 政治与流亡时期在李白的人生中,他也经历了政治与流亡时期。
由于某些政治原因,李白被迫离开了故乡,流亡他乡。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境遇的反思。
他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政治的失望。
4. 晚年与离世李白的晚年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更加成熟和深刻。
他的晚年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作。
他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对他四个人生阶段的诗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1. 少年时期
- 代表作:《望天门山》、《将进酒》
- 概述:李白的少年时期是他奔放豪情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
他热爱自然,推崇自由与狂放,追求浪漫与豪迈的生活态度。
他的
诗作充满激情和力量,表达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憧憬和不满。
2. 中年时期
- 代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再创作)- 概述:李白的中年时期是他行走江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
他游历各地,结交名士,开阔眼界,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与思想。
他的诗作开始更加具备思想深度,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政治和社
会现象的看法。
3. 晚年时期
- 代表作:《将进酒》(再创作)、《行路难》
- 概述:李白的晚年时期是他沉思自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
他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境,开始面对人生的无常和虚无。
他的诗作
更加沉郁,充满哲理和禅意,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 回忆与传世
- 代表作:《将进酒》(再创作)、《春夜洛城闻笛》
- 概述:李白的晚年时期是他回忆往事和留下传世之作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人生的得与失有了更深的
体悟。
他的诗作透露出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成就感和审美追求。
---
以上是关于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李白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通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感
受到他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内涵。
李白的生平及诗歌
李白的生平及诗歌李白的生平及诗歌诗人李白的一生是积极奋发的一生,同时又是坎坷潦倒的一生。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李白。
而提到他,我们不禁会想起这位诗仙放浪不羁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唐代的西部边陲碎叶,传说,在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长庚星,它还被称为太白金星。
而我们天才而伟大的诗人得名白,又字太白,显然与这个虽不可信却令人神往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洁白进而太白,正是长庚星所体现的光明、纯洁、完美的象征。
传说不是信史,却真切地表现出传说者的美好愿望和寄托。
李白生长在世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从小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深受道家影响,酷爱游山玩水,寻仙访道。
他自述“一生好入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
而其青少年时期,唐玄宗登位,承继了前代已经取得的业绩,并且励精图治,清除外患,一时出现了唐帝国在开元期间的强大、统一、繁荣、安定的局面。
此后唐帝国即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
李白的青壮年时代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空气之中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日趋衰落,开元时代的繁盛安定局面再没有恢复。
李白一生的后期,正好处在这个由极盛而趋向衰落的历史转折时期,它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法国著名的古典作家布封曾说,“风格即其人”。
从李白来看,更为可信。
无论是他的同时代的人对他的风度的称赏或后代人对他的诗的风格的赞叹,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不以世俗的品评尺度来看待他。
而关于李白的思想特点,人们的说法却是颇为分歧的。
从李白和他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对中国历史上各种传统思想,都有过一些接触,所受到的思想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但李白的一生绝不仅仅是在求仙学道,他还有另外的理想和生活。
即是在隐居生活中,李白也是关心政治,企图建功立业的。
他在自己的诗文中,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纵横家如乐毅、郭隗,特别对鲁仲连表示了衷心的向往之情,诗中凡是提到者有十多处,而当其失意时,又每以王霸之略不售为叹:“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从李白离别诗看李白的心路历程
从李白离别诗看李白的心路历程李白一辈子写了很多诗,出蜀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主要工作不是走路,就是喝酒。
似乎一辈子都在路上,顺带写点诗,唱首歌,跳会儿舞,侃会儿大山。
因而李白的离别诗是比较多的。
今天看几首离别诗,从中了解他的心路变化。
先看出蜀时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从来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养育之地四川,心情是兴奋而留恋的。
对前途的憧憬,对家乡的深情,是每个第一次出远门的游子必备心境。
这个时候看什么都自信满满,意气风发,傲视一切,我一定行,等着我衣锦还乡。
因而意境开阔,目光高远,景色自然是豪迈而一望无际。
茫茫苍山,滚滚荒流,世间万物,皆为我欢唱,天下舍我其谁?出川后不久,李白入赘了,在老婆家生活了将近十年。
老婆的爷爷曾经当过宰相,按理能帮上点忙,但李白并没有那么顺利,小20年的时间里,李白在不断地折腾、旅游,但就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气倒是有了,影响范围很广,很多人排队请他去白吃白喝,只要你来,酒管够。
尤其是不知哪里来的汪伦先生,不惜“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把李白“欺骗”过来好酒好肉招待。
但李白是有追求的,所以想尽各种办法和皇帝取得联系。
这个过程足足花了17年。
42岁那年,李白终于等到了皇帝的诏书。
虽然已经是不惑之年,但这也足以让他激情洋溢、波澜狂起!终于有机会了,我一定要手舞足蹈、开怀痛饮。
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都看看,我李白也有出息了。
早就告诉过你们“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年少。
”我说对了吧!于是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得不说,李白实在是太高兴了,这辈子总算有了出头之日!那些看笑话的,你们可以安息了。
看到什么都觉得是喜庆的,都是在为他欢呼的,老天呀,你终于长眼呀!没有辜负我的付出与努力,机会终于来了,我可以毫不客气地离开这个尖酸刻薄势力的家伙了,我受够了,我再也不回来了。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李白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求学(5-25岁)李白自幼未受儒家正规教育,而是博学百家。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
好剑术游侠,游历蜀中名山,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
蜀中山川的陶冶,众多朋友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李白性格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远游求仕(26岁-42岁)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曾在湖北安陆结婚成家,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希国“以隐求仕”,这一时期,他交友甚广,创作也多,名声日高,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
三、长安三年(42-44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自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到了,可这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开元前期那样一位具有开明政治,开放政策的明主了。
他赏识李白,也只是看中他的才华,把他当作点缀宫廷的御用文人,借以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李白并未受到重用,并且由于他的狂傲不驯,很快就遭到了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妃等人的陷害。
天宝三年,李白上书请还,唐玄宗也便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
长安三年的阅历,使李白对统冶集团的腐朽和黑暗有了清醒的认识。
诗歌创作增加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四、再次漫游(44-55岁)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再次漫游。
这时他游踪甚远,心情却十分苦闷。
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复杂地交织在他的思想创作中。
五、身经战乱(55-62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隐居在庐山屏风叠。
次年冬,永王李遴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率师东下。
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就答应了他的邀请。
不料李遴暗怀和他的哥哥李亨(即唐肃宗)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因从遴而入浔阳狱,不久又被判处长流夜郎,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公元761年)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叛军,61岁的李白还请缨从军,但半途因病而还,次年冬天。
形容李白一生的诗句
形容李白一生的诗句
摘要:
1.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
2.李白的诗歌特点
3.李白的诗歌成就
4.总结:李白一生的诗句
正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创作了许多令人称颂的诗篇。
一、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氛围浓厚。
李白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中多有歌颂盛世、赞美皇权的内容。
同时,李白的诗歌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他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李白的诗歌特点
1.豪放奔放: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以奔放的笔触描绘了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宏大的历史场景。
2.意境高远: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语言优美:李白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
三、李白的诗歌成就
李白的诗歌成就举世闻名,他的诗歌广为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李白的诗歌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这些作品代表了李白诗歌的风格和成就。
四、总结:李白一生的诗句
李白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成就举世闻名。
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豪放奔放的个性、意境高远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李白的生平诗歌介绍
关于李白的生平诗歌介绍一、好任侠,喜纵横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的夫人是许氏,许氏死后续宗氏为妻。
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
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阳;另一子名:颇黎。
李白有三个老婆,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
第二个,不祥其姓。
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
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
女儿李平阳,姓李。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
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
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性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泡到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为了使气氛更为轻松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女人的姿色和身材。
欲上青天不得志,李白愁绪进化史
欲上青天不得志,李白愁绪进化史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大图模式这是李白行路难的第二首,这首长诗的独特之处在李白描写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且以韩信、贾生、郭隗自比,寓意贤臣被小人所离间、愚弄,被君王疏远。
李白年少时就是不缺财富和才华的,他出生商贾之家,又是家中幼子,倍受家人宠爱。
自幼习武读书,他写诗自然天成,速度之快,诗文之豪放和清丽,出众非凡。
他熟读儒家经典学说,因为有一个高尚的理想追求,一心想为今后的仕途之路打基础。
那时,他不过十几岁,在深山间寻访高人求学问,作诗也没有一丝烟火气,清逸自然。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从晋人诗篇里流传下来的愁绪已经影响到了李白,少年识尽愁滋味,虽然在抒发自己的愁苦,还是带着豪放的气势,颇有北方人的感觉。
大图模式据陈寅恪考证李白是陇西李氏一族,即是甘肃,出生西域,后随父亲返回祖籍四川,李白大有可能有胡人血统。
从李白的《侠客行》一诗来看,是在远游之前,李白早年是有过在关外生活的经验的。
在四川长大的李白,文采中流露着非凡灵气,若只是写诗,他是文人骚客中的佼佼者,足以睥睨诗坛,因为作诗对他来说,信手拈来,太过简单。
李白不是写月抒情的第一人,我们都知道前人张若虚借写月思乡,李白也写月亮,甚至更有名气,还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明月奴”,他手中的美酒也成了消愁的之物。
虽然酒也给也惹了不少麻烦。
文人饮酒是常事,但是李白可不是个天生的酒鬼,并不是王翰所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态,喝酒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乐,一种是消愁,李白多属于后者。
因为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
李白自幼就有仕途理想,他少年时曾入山寻隐士,欲学帝王、韬略之术,施仁政,安定天下,兼济苍生。
诗人李白的人生之路
诗人李白的人生之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沉浸着诗人李白的思乡之痛,但诗人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诗人诗人李白的人生之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往事越千年,近日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诗人李白的故乡,点燃了诗人李白故里争夺战。
特别是江油和安陆两地,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一个名人故里之争,上升到官方层面,在国内极其罕见。
在公众视野中的诗人诗人李白,生前也曾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这位诗才横溢、喜四处云游的诗人,在青年时期曾离开四川,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人生之旅。
他坐船沿着长江出三峡,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故事。
诗人李白4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并在这里度过了20年时光,他在此接受了启蒙教育。
景云元年(710年)之际,诗人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接受初步教育。
十五岁时,诗人李白开始学习剑术,后又学习纵横术。
由此可见,诗人李白接受的教育,不像一般文人一样单一,不仅看书、写文章,而且还要强身健体。
诗人李白读书遍及百家,不事章句,写文章不像当时儒生一样雕章琢句,全凭胸中一股才气。
他也不研究诗词的训诂,而有点像诸葛亮,好读书不求甚解。
开元八年,礼部尚书苏廷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二十岁的诗人李白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往拜访,颇得苏廷赞誉。
事后,苏廷对朋友评价诗人李白,“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就是说诗人李白年纪轻轻,写文章已经有一套了。
虽然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风格,但只要继续学习,多读点书,将来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
可是,成都平原虽沃野千里,也难以留住一代文豪诗人李白的心。
开元十三年,诗人李白出蜀,所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坐船沿着长江出三峡,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留下许多故事。
仗剑远游诗人李白乘船来到的第一个名城就是江陵,在这里,他有一段非常奇妙的经历。
李白15岁壮游,5年隐居苦读,2次求仕失意
李白15岁壮游,5年隐居苦读,2次求仕失意李白少时心怀壮志,十五岁便开始壮游,比十九岁才开始壮游的杜甫还早四年。
且他的壮游也与众不同,一面访道求仙,一面自荐求仕。
他二十五岁前只在蜀内壮游,且以“仙游”为主,曾作《感兴》诗云——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他除了游历访道,便是隐居读书,常驻的隐居处是大匡山。
十五岁那年的秋天,他开始到大匡山脚的大明寺读书。
这一读,就是两年。
他后来在《赠张相镐二首》诗中曾提及这段读书经历:“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所谓的“奇书”,应是指儒、道经典。
他素有向道之心,读道家经典并不奇怪;而读儒家经典,欲“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说明他少时便有出仕报国之志。
道,讲的是出世求仙。
儒,讲的是入世求仕。
儒、道同修,让李白变得不平凡,却也使他的仕途注定不平坦。
也许因有出世之心,自命清高,李白并不想像世俗之人一般参加科考,而是自荐求仕。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不过态度却有问题,而这显然是他一生仕途受阻的致命伤。
二十岁那年春天,他出游成都,专程拜谒益州长史苏颋,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举荐他出仕。
苏颋的确赞赏他的才华,对下属官员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不过苏颋并无举荐他之意,只是鼓励他继续深造。
见自荐求仕不成,李白应也很郁闷,后来到锦城游览当地名胜散花楼,以诗抒怀,写了一首《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之后,他又去游览峨眉山,也写了一首《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看来,求仕受挫,游历排遣,是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平衡心态的关键“套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用诗句概括
李白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才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以下是一些用诗句概括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的例子:
少年逍遥骚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在青年时期,李白怀着豪情壮志,自由奔放,面对世界充满期待。
酣畅饮酒作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以豪情洒脱的饮酒作乐为快乐,借酒消愁,并在此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游历名山大川:"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他游历了许多著名的山川,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与启示。
云游四海寻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李白追求长生不老、寻求仙道的决心和努力,他相信自己注定有一番伟大的成就。
放浪形骸归故里:"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在晚年,李白游历归来,回到故乡,对人生的虚无感和国家的动荡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这些诗句以不同的方式概括了李白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特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