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叶圣陶(1895-1988),字夫谦,号稚史,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名人之一。

叶圣陶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人生经历,更是一部中国现代教育史的写照。

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勤奋好学,深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熏陶,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

他曾经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学习,深造自己的学识,为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反对教条主义和机械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先生还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学的精髓。

他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深受读者喜爱。

叶圣陶先生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成为他们奋斗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圣陶先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教育理念,传承他的教育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叶圣陶先生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叶圣陶 一篇宣言

叶圣陶 一篇宣言

叶圣陶一篇宣言
教育之光——以叶圣陶思想为指引的宣言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教育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是我们塑造未来的基石。

我们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倡导以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

因此,我们将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们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我们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必备的素质。

我们将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平等的教育环境。

我们相信,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我们将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篇宣言以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公平性,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

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

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

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
李红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上海)》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叶圣陶,一个不能让我们忘怀的名字。

这位著名的文化大师,在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不可摩灭的足迹,其文宗兼师宗的历史地位人所共仰。

在其生前,茅盾曾发自内心地喊出“叶圣陶万岁”;在其身后,冰心曾由衷地称赞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永垂不朽的教育家。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李红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 [J], 李红
2.叶圣陶“为人生”教育思想概论——兼及其视域下的语文教育观 [J], 杨斌
3.叶圣陶:"为人生"而学 [J], 董瑞玺
4.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的新收获——读《为人生的教育——名家名师对话叶圣陶》[J], 胡娟;
5.一部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力作──董菊初新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评介 [J], 李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下面是《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叶圣陶最有意义的生活读后感

叶圣陶最有意义的生活读后感

叶圣陶最有意义的生活读后感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翻译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

读完关于叶圣陶的生活,我深感他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他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叶圣陶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育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作家。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呼唤社会正义。

他的作品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叶圣陶是一位勇敢的翻译家。

他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他的翻译作品既忠实于原著,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他为人正直,热爱祖国,关心民生,乐于助人。

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文学事业和社会进步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叶圣陶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他的精神品质和事业成就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以叶圣陶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叶圣陶教育文集摘抄

叶圣陶教育文集摘抄

叶圣陶教育文集摘抄
以下是《叶圣陶教育文集》中的一些摘抄:
1.“教育是人类生活的根本,是国家社会的基石。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


3.“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视野、积累知
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4.“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沟通技巧。


5.“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
巧。

同时,语文教学还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6.“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努力。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共同成长和进步。


这些摘抄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教育的最终目的、阅读和写作在教育中的地位、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教育需要耐心和师生间的互动。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谈人生教育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谈人生教育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谈人生教育在讨论教育与人生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许多人认为,教育是“成熟的人对未成熟的人,以一定的目的方法使能自觉”。

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总有些空泛。

又如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舒新城所谓“教育是启进人生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创造自立的个人,为个人创造互助的社会;其方法在利用社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动解决问题,创造生活”。

(见《教育通论》)这些理论也偏于空疏,没有切实道破具体的教育的意义。

我以为教育应该指学校教育而言。

所以教育是用学校作为工具,把旧有的知识系统传授给继起的青年,使他们养成一种适合于既成社会的人格,以维持和发展这个社会。

所以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

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

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所谓“人生”,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

各人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所谓“人生观”。

认为人生是快乐的,就是快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就是责任的人生观。

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大致有后列三点:一、以教育认识自己。

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

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

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

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一:叶圣陶教育与人生读后感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

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

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

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

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

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主张的教育思想有:
1、人本德育论,以“做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生”为内容主题,以“人本”为教育原则,强调主体德性发展为本旨、人的道德实践为本体、整体生命培育为本位、教育者的身教为本源;
2、导学教学论,以引导自学为本质功能,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等为基本方式,以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教材为例、举一反三、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等为教学原则;
3、现代教师论,以中国现代教师的思想自觉、道德自觉和专业自觉为主体精神,以中国现代教师作用观、教师修养(素质)论和师范教育论等为内容;
4、语文教育论,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为核心,包括现代语文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学习论和社会教育论等。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阅读答案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阅读答案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阅读答案教育往简洁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读过叶圣陶教育为人生有怎样的感悟呢?下面是第一我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教育为人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阅读原文叶圣陶1894年诞生于苏州,12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草桥中学。

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颖不已,也让他开头关怀国运,思索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老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教育抱负。

1920xx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

在这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试验。

甪直的这段经受,使他以同学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老师情结就此深埋。

1920xx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当编辑。

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头致力于教材编写。

《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早预备。

'他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是盼望把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与武器。

当时许多国文教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极其缺乏。

叶圣陶决心转变这种现状。

此外,当时的教材偏重于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这与叶圣陶"为人生'的理念背道而驰。

他将儿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以此唤起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此后,叶圣陶又间续与夏丐尊、吕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编写出版了多套国文教材,对我国国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拟就了新中国中学校生所学语文课本的总纲目。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至今的语文教学体系,便由叶圣陶主持设计。

建国后,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重任,同时领导着中学校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叶圣陶:“为人生”而学

叶圣陶:“为人生”而学

龙源期刊网
叶圣陶:“为人生”而学
作者:董瑞玺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1年第02期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圣陶、桂山等。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
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
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
杂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他回
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1949年后,先后出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
版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 “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 “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10 月 28 日是我国现代著名 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诞辰 120 周 年纪念日。叶圣陶先生生前终身 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时至今 日,其教育理念依然影响着一代 代年轻人。近日,由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商金林著作的三卷本 《叶圣陶全传》 出版面世,这是 一部集大成的传记研究,约 130 万字,系统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活动、思想著述和人格风 范。商金林先生是国内最资深的 叶圣陶研究专家,他现任中国叶 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 士生导师,他自 1976 年起就选 定叶圣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对其人生及作品极为熟悉,对叶 圣陶主持编写的新中国语文课本 如数家珍,就连叶圣陶的孙女叶 小沫女士也曾说过:“现在有关 祖父的许多事,我们要请教金林 兄了。”日前,记者专访了商金 林先生,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 实立体的叶圣陶先生,呈现了中 国文化教育出版界“一代宗师” 鲜活的人生。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来北京, 拿刀口刀尖对住人家,递报纸或书本要让人
母亲走到哪里,圣陶先生就把母亲的寿衣带 家接到手就能看。希望儿女们通过践行这些
到哪里。1962 年 2 月 3 日,母亲以 96 岁高寿 “细节”,时时想到还有“他人”,凡事都要
离世的时候,就是穿着这件寿衣走的。
为“他人”着想,这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
商金林: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的核心 价值在于:一、强调语文教育必须回归“语 文”,必须把技术的训练、把学习和掌握语文 本身的规律放在第一位。语文课不是“文学 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和文学家;语文课也 不是“德育”和“美育”课,不是纯粹地为了塑 造“心灵”、打“精神的底子”、培养“个性”的;
不能有“语文万能”的空想。但这绝不是说 语 文 课 不 要 讲 “ 人 文 性 ”, 不 讲 “ 文 学 教 育”,只是强调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是人 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不是不要“育人”, 而是强调要把“育人”的思想贯穿到每一门学 科、每一堂课的教育中去,这是叶圣陶教育思 想的精髓;二、强调语文课应与时俱进,全方 位地传授“语文知识”,“‘听’‘说’‘读’‘写’宜 并重”,这样才有益于造就“充实健全的人”; 三、强调语文是人生必备的素养,不管从事什 么职业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语 文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学科,学习语文可以 提升文化力、思想力、审美力,提升人的品位 和性情,语文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语文素 养提高伴随人的一生,伴随一个民族的文化 的承前启后,繁荣发展。

叶圣陶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

叶圣陶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

叶圣陶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对于立身的思考和观点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借鉴。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他对于立身的独到见解和深思熟虑的观点。

叶圣陶在《叶圣陶全集》中提到了一个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那就是他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教育实践。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坚信教育是立身之本,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还亲自承担起了教育实践的重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的教育事业不仅使自己立身有道,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用之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在《叶圣陶全集》中还提到了一个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那就是他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

叶圣陶在学术研究上一直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他深知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他在研究过程中勤奋刻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

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也因此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

叶圣陶的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不仅使他在学术研究上立身有道,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叶圣陶在《叶圣陶全集》中还提到了一个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那就是他对待人生价值的追求。

叶圣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不仅关注自己的个人成就,更注重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关心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疾苦,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他提倡人们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要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他自己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他的人生追求不仅使自己立身有道,也为社会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叶圣陶关于立身的具体事例展示了他对于立身的独到见解和深思熟虑的观点。

他通过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教育实践,通过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通过追求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使自己立身有道,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德的力量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德的力量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德的力量的理解
(最新版)
目录
1.叶圣陶先生的背景和贡献
2.叶圣陶先生对德的理解
3.叶圣陶先生的德行事例
4.叶圣陶先生的德行对后人的影响
正文
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提出的“教育为人生”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叶圣陶先生对德的理解,源于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的热爱。

他认为,德是人生的基础,是教育的根本。

他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在做人上取得成功。


叶圣陶先生的德行事例,可以从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许多。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先,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生活中,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叶圣陶先生的德行对后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提供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他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他的道德风范,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第1页共1页。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著作中,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本文试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一、叶圣陶的教育思想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叶圣陶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和关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爱护学生的尊严、使学生兴奋而自愿地服务教育事业”,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主体而不是客体。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智慧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2.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叶圣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他强调教师应该用爱心和尊重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他认为,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工具,更是学习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

他主张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启发。

3. 强调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叶圣陶主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强调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解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注重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叶圣陶提倡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语文教育中,叶圣陶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和阅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 倡导以文育民,提倡“文学即教科书”叶圣陶倡导以文育民,提倡“文学即教科书”的理念,他认为文学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最好的教材。

读《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摘录

读《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摘录

读《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摘录中学生课外读物商讨1、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仅仅浮在面上,猎涉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

而课外读物,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

2、除了与各种科目直接有关的读物以外,你们还要看其他的课外读物。

譬如,你们修养身心,不但在实际生活中随时留意,还想知道古人今人是怎么说的,以便择善而从;这时候,你们就得看关于修养的书。

你们要认识繁复的人生,理解他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仅为了领受趣味,还想用来陶冶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为高尚;这时候,你们就得看各种文学作品。

3、对一个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

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

4、你们大概听说过“举一反三”的话吧,教师的讲授无论如何详尽,总之只是“举一”;学校教育所以能使学生终生受用,全在乎让学生受到锻炼,养成“反三”的能力。

教师决不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事事物物一股脑儿教给学生,学生在一生中需要的事事物物却多到不可以数计,如果没有“反三”的能力,只有随时碰壁而已。

所以,纯粹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彻底打破。

学生不应该把教室的讲授看作学习的终极目的;教室的讲解只是发动学习的端绪,学生必须自己再加研求,这才是自动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自己学习的态度。

凡是态度必须养成习惯,行所无事而自然合拍,才能历久不变,终身以之。

所以单知道应该采取自己学习的态度是不够的,尤其重要的是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5、教科书和讲义还只是一个纲要,比“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纲要略为详明的纲要。

6、自己学习不限于看书,从实际事务中历练,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推究、试验,都是自己学习的方法。

7、课外读物的类别,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如学习了动物学植物学,再去看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等,这些书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关于修养的书,如伟大人物的传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都属于这一类。

三是供欣赏类的书,小说、剧本、文集、诗歌集,都属于这一类。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换一句说,便是偏重读书,忘了人生。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

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

“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

”生平叶圣陶(一八九四——一九八八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其间,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担任全国政协第一届至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及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重要职务。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于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北京,万寿路,叶圣陶之孙叶永和的寓所,布满两面墙的书架上,两个版本的《叶圣陶集》赫然在目。

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叶圣陶集》装帧华丽,2004年的再版版本则平实朴素。

原来,叶圣陶不喜文集外观华美,其子叶至善遵照父亲意愿,于《叶圣陶集》再版之时,特嘱托出版社采用简单设计,让普通读者买得起。

身为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生前所作所辑,也均以读者感受为先。

这个细节似乎在为这样一个事实做注脚: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终其一生,也在追寻着对受教育者人生的尊重,“教育的一切目的,就是使人人受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教育”,“成为一个个自由的人”。

叶圣陶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社会动荡和家境贫寒,不得不正视现实,尽快找工作。在草桥中学校长袁希洛的协助下,他开始了教育生涯,在苏州多所小学任教。他深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广泛接触和吸收国外传入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把这些理论和我国教育实际及切身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吴县角直高小任教的四年多时间里,他的教育改革实验为形成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后来,他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从事编撰工作,主编和出版了大量中小学语文课本,这些课本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青少年学生增进品德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掌握读写技能等方面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叶圣陶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共中央在全国解放前夕向他发出了盛情邀请。他的人生与祖国同步走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在后期的组织指导阶段,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一直关注着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的教育人生

贫 苦 的 家 境 又 迫 使 他 越 来 越 务 实 了 ,在 敦 促 儿 子 熟 读
诗 书 的 同 时 ,更 注 意 引导 他 去 接触 社会 ,认 识社 会 上 的种 种 人 和 事 :清 明 节 带 他 去 郊 野 上祖 坟 ,秋 后 带 他
亲 叶 仲 济 为 人 忠 厚 ,品 行 端 正 ,深 得 邻 里 钦 敬 ,母 亲
朱 氏 在 家 料 理 家 务 。 除 了父 母 亲 和 两 个 妹 妹 ,还 有 祖 母 与 外 祖母 ,全 家 七 口人 ,仅 靠 叶 仲 济 为 一 吴 姓 地 主
到 乡 下 收地 租 ,过 年 带 他 往 亲 戚 家 贺 寿 。 这 些 经 历 ,
让 叶圣 陶从 小 就 领 略 到 江 南 水 乡 的 风 土人 情 ,也 看 到
[BOL ht E / ]. p:/ee e. m/uh/ou ns20 /qft5hm . t /yntc zzi cmet/0 5zl l .t 1 o d /f
[ ]中共 中 央 国务 院 关 于进 一 步 加 强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2 教 育的 意 见 [ 中 国教 育报 ,20 —1 — 5 N1 0 4 0 1
指 导下 自主完 成 每一 个 活 动 。
( ) 活动 运 作 市 场 化 。为 了确 保 活动 拥 有 稳 定 的 3
资 金 来 源 ,从 而 保 持 长 久 不 衰 的 旺 盛 生 命 力 ,我 们 可 以寻 找 社 会 声 誉 好 、公 德 意 识 强 、管 理 方 法 先 进 的有
了广 大 农 民衣 不 蔽体 、食 不果 腹 的真 实生 活 。
叶圣 陶读 书非 常 刻 苦 勤 奋 ,在 父 亲 和 塾 师 的严 格

叶圣陶为冰心书写广告_叶圣陶 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为冰心书写广告_叶圣陶 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为冰心书写广告_叶圣陶教育为人生叶圣陶同志当年在开明书店工作时期为冰心的许多著作写过图书广告,摘录数则如下:《冰心著作集》作者以诗人的眼光观看一切,又用诗的技巧驱遣文字。

她的作品无论诗、小说、还是散文,广义地说都是诗。

二十多年以来,她一直拥有众多的读者。

文评家论述我国现代文学,谁也得对她特加注意,做着详尽的叙说,这原是她应享的荣誉。

现在她把历年的作品整理一遍,定个总名叫做《冰心著作集》,交由本店分册印行。

《冰心小说集》作者的小说,文笔清新流利,词句优美动人,素为读者所称誉,本书包含短篇小说三十篇,每篇都能在平淡的故事里见出深致。

卷首有作者的《自序》,书末有巴金的《后记》。

《冰心散文集》收散文四十五篇。

体裁虽是散文,骨子里全是诗,展读一过,是无上的享受。

《寄小读者》这个集子是作者特地赠与少年们的礼物,换句话说,是为了少年们写的。

一般认为世间最不失童心的是诗人,作者以诗人的心情跟少年们谈风景,谈人事,谈人与人的关系,宛如兄弟姐妹间的娓娓清谈,完全没有教训的意味。

而又特别富有感染的力量。

少年们读了,智慧跟感情自会受到深重的培养。

中小学的国文课本常常选用本书中的文章,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这集子既是全份,该是少年们课余的良伴。

不失童心的成人也会喜欢本书。

《关于女人》本书是著者用了男士这笔名所写的散文。

最近又加以增订,视初版已经大不相同。

本书自发表以后,曾轰动文坛,莫不称为名著。

以作者观察锐利,文笔隽美,把女人的一切,加意刻画,描绘成一幅幅精细的素描画。

著者自己说:写了十四个女人的事,连带着也显露了我的一生,我这一生只是一片淡薄的云,烘托着这一天的晶莹的月!凡是爱好文艺的和关心女人问题的,都应该一读本书。

感谢您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换一句说,便是偏重读书,忘了人生。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

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

“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

”生平叶圣陶(一八九四——一九八八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其间,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担任全国政协第一届至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及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重要职务。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于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北京,万寿路,叶圣陶之孙叶永和的寓所,布满两面墙的书架上,两个版本的《叶圣陶集》赫然在目。

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叶圣陶集》装帧华丽,2004年的再版版本则平实朴素。

原来,叶圣陶不喜文集外观华美,其子叶至善遵照父亲意愿,于《叶圣陶集》再版之时,特嘱托出版社采用简单设计,让普通读者买得起。

身为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生前所作所辑,也均以读者感受为先。

这个细节似乎在为这样一个事实做注脚: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终其一生,也在追寻着对受教育者人生的尊重,“教育的一切目的,就是使人人受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教育”,“成为一个个自由的人”。

谨守所志,为人生而教育1912年3月,苏州言子庙小学来了一位个子矮小的新老师。

这里的学生大则十几岁,小则七八岁,盯着只有18岁的叶圣陶窃窃私语,觉得这个小老师不像教员。

接下来的日子,学生发现此人与其他教员确有不同,他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此前闻所未闻。

他给学生讲述鲁滨逊孤岛漂流的故事以释“独立”,讲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以扬“民主”;讲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以引导学生关心国事。

这背后,是叶圣陶一颗“从事教育以改革我同胞之心”。

出生于1894年的叶圣陶,一路见证着清廷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12岁那年,他拖着长辫子,告别私塾“子曰铺”,与他的同学、日后同样成为卓然大家的顾颉刚、颜文梁、吴湖帆等人一起,放下八股文,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一头扎进了新知识的世界。

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已,也让他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喜悦如狂”的叶圣陶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儿童之观念》,以呼唤尊重儿童价值为开端,与时代的风涛,密切地呼应起来。

1912年,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心怀“立国之本、首在教育”的愿望,投入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

然而,执教之初,这位理想主义者,如其日后创作的教育小说《倪焕之》的主人公一般,遭遇了现实的重创。

课堂上,他喜欢不拿教科书,“随心教去,如舟入大海,任其所之”,但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教学规范。

因为新教师的加入,旧教员被解雇,他们群居茶馆酒肆,飞短流长,兴风作浪;教育改革的观点无法被校长和同事接受,也让叶圣陶不满。

最让他难以忍受的便是视学来巡,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叶圣陶在日记里写到,一次,省视学来校视察,转了几分钟就走了,脚都没站稳,什么都不看,怎能算是视察?县教育会要开办小学成绩展览会,各学校临时拼凑,纷纷作假。

学校为了保护花草,禁止学生入园,学生不能亲近自然,即使没有一花一叶损坏,又有何用?苦闷的叶圣陶在痛苦中撑到1914年,被学校以缩减班次为由排挤出门,只能以卖文为生。

祸兮?福兮!1917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走进了他的教育理想国。

在这所学校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意气风发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

叶圣陶自编了学生教材,在国文教材中将白话文、新文学作品和乡土教材引入课堂;为儿童“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带领学生挥锄挖土,开垦农场;自掏腰包购买大量的中外名著以及《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创办了博览室和利群书店。

他倡议学校建立音乐室和篆刻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造戏台,自编自导自演,每有新戏上演,镇上男男女女都赶来观看,比到乡下看草台戏还热闹。

1921年9月,叶圣陶因文学研究会的工作需要,同时应上海中国公学的邀请,前往上海。

从此,叶圣陶告别甪直,但这段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埋,直至1930年,叶圣陶在其他中小学,以及北大、复旦都担任过教师。

此后,他虽不再把教师作为主要职业,但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编辑出版,都与教育密切相关,并撰写了大量关于教师的著述,用一生践行了初登教坛时的愿望——“愿谨守所志,直到永远”,被后人称为“永远的小学教师”。

语文教育立足滋润心灵2010年,似乎一夜之间,民国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成为出版热点,常常热卖断货。

时光回转,70多年前的叶圣陶正忙碌于打造教材这一教育改革之“武器”。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成为茅盾、巴金、丁玲等著名作家处女作的“助产婆”。

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学生》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杂志。

此间,他始终没有停止参与国文教材的编写。

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的意识不能不从早唤起,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早预备。

”他致力于教材编写,就是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与武器。

鲁迅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呵斥。

我的小学同学因为专门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死了。

”“儿童的世界里,除了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外,从没有适合儿童特点之读物”。

叶圣陶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将儿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唤起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1932年是叶圣陶集中创作《开明国语课本》的时段,那一年,他创作了400余篇课文,由丰子恺配画。

这些课文中,约有一半为原创,另一半则为再创作,“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抄来的”。

他周旋于造书工厂的红墨水、蓝墨水、校样、复写纸中,一年里“未听到蝉鸣,未看到荷花”。

研究者认为,这一事业,高手不屑为之,功力不足者无能为之,在中国现在文化史、教育史上,唯有叶圣陶以名噪文坛的大作家之身亲历亲为。

此后,在经年的流离与战乱中,叶圣陶初衷不改,作风依旧,又陆续与夏丐尊、吕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编写出版了多套国文教材,对我国国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至今的语文教学体系,便由叶圣陶主持设计。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

是年3月,叶圣陶携家人定居北平,8月,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拟就了日后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所学语文课本的总纲目。

此前,这门功课在小学为语体文,称为“国语”,在中学则大量采用文言文,称为“国文”。

叶圣陶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便称呼这门课为“语文”。

这背后蕴含着这样一层含义,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强调了这门功课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这是叶圣陶为语文课的功能和目的所作的最简洁的科学解释,也是他指导后来的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意见。

建国后,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一方面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领导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叶圣陶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具体而微。

“文革”前17年间,人教社出版的各种教材,初稿集合起来汗牛充栋,其中绝大部分经叶圣陶亲自审阅修改,语文教材更是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对于选文,叶圣陶的标准是教师乐教,学生乐读,可滋润学生之心灵,“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

入选课文中,朱德、郭沫若等人的诗文都曾被其修改。

叶圣陶的孙女、著名编辑叶小沫曾与当下的教材编写比较时说,前人遗泽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尊重常识。

时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存在不少问题,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广益,良知不够则难以修补。

编写教材之余,叶圣陶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论述。

1978年《教育研究》杂志连载了叶圣陶给语文教师的36封书信,总题为《语文教育书简》,凝聚了其语文教育经验,其中论述的排除“空瓶子”、树立“生活体”等观点,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革。

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通观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吕叔湘说:“虽然其很多语文教育思想的文章写于解放前,但仍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在的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则是老问题。

”教育为全社会而设计丰子恺画过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

画面上有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认真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旁边摆着“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

叶圣陶极为赞赏,说:“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疑的。

”在他看来,教育似农业而非工业,受教育者“跟种子一样”。

在叶圣陶的人生中,无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还是思想新潮的编辑家,抑或是推动科学教材体系建立的出版家,他都没有停止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追寻。

作为五四文化的革新者,叶圣陶对于教育的思考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重视“人”这个根本,并以此来确立自己对民族文化与教育进行反省的价值依据。

其教育思想的内核,正与五四时期文化革新强调人的觉醒、人的现代化等核心价值相一致。

因此,关于教育,叶圣陶思考最多的,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他的结论是:现代教育要培养出一个个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经贤传为教,不问其是否适用于教,以此为幌子,把受教育者赶上利禄之途。

即“中学教育的目标不外乎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

以这样的出发点来思考教育,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上世纪70年代末,应试教育刺痛了叶圣陶。

1979年,高考刚恢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知道逼学生做功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