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眼科医生提供一份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以帮助医生在眼科临床诊疗中进行规范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眼科手术或治疗前,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但不限于:
-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
- 检查患者的眼部状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手术或治疗过程
3. 技术操作指南
3.1. 术中消毒
- 在手术或治疗区域进行消毒时,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2. 手术操作
- 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应按照正常解剖学结构和手术步骤进行操作
- 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并确保其清洁和无创损
- 控制出血,保证视野清晰
3.3. 术后处理
- 手术或治疗完成后,医生应对创面进行适当处理,包括缝合或应用药物
- 提供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其疑问
4. 术后随访
医生应安排适当的术后随访,以及时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眼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希望能够帮助眼科医生进行规范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实践中,医生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眼科诊疗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眼科诊疗,并提供最佳的治疗结果。
本指南适用于眼科专业医务人员,包括眼科医生和护士。
2. 技术操作规范2.1 视力检查- 使用标准视力检查图表进行视力测量。
- 确保检查环境明亮、安静,以提供准确的视力测量结果。
- 保证患者正确配戴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如适用)。
2.2 眼压测量- 使用合适的眼压测量仪器进行眼压测量,例如非接触式眼压计或电子眼压计。
- 洁净仪器表面,并在每位患者之间更换消毒套。
- 在测量前向患者解释步骤,并确保患者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
2.3 针眼检查- 使用荧光素钠滴剂进行针眼检查。
- 将荧光素钠滴入患者眼睛,并使用蓝光观察眼睛表面。
- 注意观察眼睛是否有溃疡、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
2.4 眼部外伤处理- 在处理眼部外伤时,首先确保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 慎重处理眼部外伤,并避免二次伤害。
- 根据伤情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修复伤口、止血或安抚患者。
2.5 眼部手术准备- 在进行眼部手术前,仔细检查手术设备的清洁和完整性。
- 确保手术器械无菌,并与手术团队合作进行术前消毒。
- 在手术前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结论本文提供的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旨在帮助眼科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眼科诊疗服务。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眼科诊疗,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请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技术操作指南,并不涉及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法律建议。
参考资料:- 张三, 李四. 眼科诊疗手册. 中国出版社, 2020.- 眼科医院管理办法. 中国卫生部, 2019.。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引言眼科外科是一门关注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科,涉及眼睑、结膜、巩膜、角膜、晶状体、虹膜、玻璃体等眼部组织的手术操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为医生、护士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眼科疾病的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发展过程及相关症状。
- 检查眼部:包括裸眼视力、眼压、眼睑、结膜、角膜、晶状体等各组织的检查。
-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眼底检查、眼电图、角膜地形图等。
2.2 眼科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具体根据病情判断,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 禁忌症:病情严重、身体状况差、手术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患者等。
2.3 手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特殊病史、药物过敏等。
- 手术知情同意: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并征得同意。
- 术前准备:包括饮食禁忌、药物管理、头部皮肤处理、消毒操作等。
3. 操作规范3.1 手术器械的准备与使用- 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类型和所需器械清单进行准备,确保器械清洁、完整无损。
- 手术器械使用:遵循无菌原则,操作过程中注意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放置。
3.2 手术操作流程- 局麻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正确的局麻方式。
- 手术切口:根据手术类型确定切口位置和切口大小,并进行清洗消毒。
- 手术操作:操作者应准确的进行手术步骤,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和操作时间。
- 手术切口缝合:采用适当的缝合材料和方法进行切口缝合,确保切口闭合。
3.3 术后处理和护理- 监测:密切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各项检查指标。
- 术后用药: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及剂量。
- 术后饮食和活动: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指导饮食和活动的限制和禁忌。
- 术后复诊:安排定期复诊,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及恢复进展。
眼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眼科第一节白内障一、先天性白内障【概述】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
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发生。
2.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
3.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有:(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
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
多为双侧。
对视力影响不大。
(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
多为双眼发生。
少数为进行性。
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3)冠状自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
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
双眼发生。
静止性。
很少影响视力。
(4) 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
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
双眼发生。
静止不发展。
一般不影响视力。
(5)绕核性自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
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
最外层常有“V”字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
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
视力可明显减退。
(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
多为双眼发病。
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7)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
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
多为双眼发生。
视力障碍明显。
(8)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
眼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 睑腺炎第二章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第三章 细菌性角膜炎症第四章 老年性白内障第五章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第六章 生理性飞蚊症第七章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第八章 视神经炎第九章 弱 视第十章 酸碱化学伤第一章睑腺炎睑腺炎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化脓性(以葡萄球菌多见) 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
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
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
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根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
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
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二、辅助检查三、鉴别诊断【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三、手术治疗(一)手术特征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
(二)术式选择(三)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血常规、心电图。
必要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2.术中注意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外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
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进入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3.术后处理术后注意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第二章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和“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
发病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见,多双眼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病程多为2-4周。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提供高质量的眼科外科护理和治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前准备
- 在进行眼科外科手术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 确认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反应,以避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 确保手术室设备齐全并正常工作,包括手术器械、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
手术操作规范
- 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医生应正确无菌处理,包括洗手、穿戴手术衣和手套。
- 使用正确的麻醉剂和药物,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 根据手术类型,使用正确的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同时遵循严格的消毒和防感染措施。
-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保持沟通畅通,确保手术进展顺利,并迅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术后管理
- 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管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视力恢复和疼痛程度。
- 准备充足的术后护理药物和设备,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
- 在术后随访期间,医生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眼部状况,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是保证眼科外科手术安全和效果的重要指导文件。
医生和医疗团队应严格遵守本指南,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治疗,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介绍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旨在提供眼科外科手术的标准化流程和操作指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
本文档将介绍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包括以下方面:
1. 术前准备:患者的全面评估和相关检查,包括眼部检查、眼压测量等,以确保手术的适宜性。
2. 麻醉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眼科外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方式,并对麻醉药物的使用给出规范的指导。
3. 手术操作:针对常见的眼科外科手术,例如白内障摘除、眼表手术等,详细描述手术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并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术后管理:包括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药物使用和禁忌事项等,以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规范
眼科外科操作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环境卫生:手术室的准备和清洁,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等,以
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无菌操作:涉及手术前的手部消毒,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和
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3. 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细节,包
括使用的药物和器械等信息,以便于术后评估和对临床效果的分析。
结论
眼科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指导,旨在提高眼科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医务人员在进行眼
科外科手术时应遵循本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
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中医眼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眼部疾病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其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要求,才能确保诊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技术操作规范1. 眼外形检查:先让患者闭上眼睛,检查两只眼睛是否一致,眼裂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有大小不一的瘤块,白睛是否出现糜烂,若出现可用目镜具体观察大小及形状;眼球上端及下端的是否有结膜颜色改变,若有必须给予详细记录。
2. 视觉功能检查:使用暗室或者半暗的室内,要求患者面向视力检查表,并用挡住一个眼睛的方法练习读字,然后换另一个眼眼测验,另一只眼要完全覆盖住。
注意检查距离和大小,尽力确认读取字母和数量。
3. 眼底检查:执行条件是必须使用目镜,小孔光源;首先让患者低头俯卧平板床,将音量调至室内安静,然后用不同放大的目镜观察视盘及黄斑区的颜色、状况是否正常,先检查一只眼,然后再检查另一只眼,最后将两只眼视力进行比对,得出检查结论。
4. 色觉检查:这项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如果没有特别的测试设备,测试点可以使用数码显示屏幕。
测试流程如下:显示一些颜色混合的图形,将其隐藏部分突出,要求患者尝试将其识别并点击特定区域。
5. 角膜曲率测量:通过使用角膜曲率测量仪,描出角膜的曲率,观察是否过于弯曲或平坦,这些情况可导致近视或远视。
测试过程如下:先将麻醉药润湿眼球,距离仪器3mm放置一根眼睛测量棒,让患者保持注视,等待仪器发送声音,测试完成后记录测试结果。
6. 角膜厚度测量:使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角膜厚度,可以发现青光眼和近视等等眼科疾病。
测试流程如下:涂上眼药水,然后将探头轻轻触碰到角膜,记录下数据。
7. 眼压测量:眼压测量通常是使用医用眼压计设备,测量眼压。
因为青光眼会导致眼压增加,因此这项测试非常重要。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涂上眼药水麻醉眼眶,在眼睛表面放上药棉,然后由医生在药棉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测测试结果。
眼科临床诊疗参考及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诊疗参考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提高眼科临床诊疗质量,规范眼科医生的诊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眼科诊疗技术发展现状,制定本参考及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诊疗工作,眼科医生、技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
二、眼科诊疗基本原则1. 全面了解病史,仔细询问症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2.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析可能的病因,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3. 在进行有创诊疗操作前,向患者充分说明诊疗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
4. 注重眼科疾病整体治疗,兼顾患者全身状况。
5. 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眼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1. 角结膜疾病诊断要点:- 角结膜异物、炎症、溃疡、感染等表现。
- 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地形图等检查。
治疗要点:- 局部抗感染、抗炎治疗。
- 角膜溃疡需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
-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青光眼诊断要点:- 眼压升高、视野缺损、视神经损伤等表现。
- 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头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 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断剂、前列腺素衍生物等。
- 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滤过术等。
3. 白内障诊断要点:- 渐进性视力下降、屈光改变、眩光现象等。
- 裂隙灯检查、眼部B超、角膜曲率等检查。
治疗要点:-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药物治疗:如抗氧化剂、营养剂等。
- 手术治疗: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4. 眼底疾病诊断要点:-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脱落等表现。
- 眼底镜检查、眼底摄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
治疗要点:-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VEGF治疗、激光治疗等。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眼科操作规范1. 眼科检查- 遵循眼科检查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用药指南。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前言本操作规范旨在规范眼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眼科临床专业人员执行临床操作。
一、术前准备1.手术前应核实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手术耗材等,杜绝手术误操作。
2.术前应核实手术设备器械是否符合规范,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3.术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和手术方案,确保患者知情、同意手术。
二、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执行医师必须具备相应职称和持证上岗。
2.患者应在手术前行全面体检,排除任何不适宜手术的相关疾病。
3.麻醉开始前应做好氧气吸入和呼吸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等操作。
4.手术麻醉应在有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师指导下完成。
三、手术操作规范1.手术前应做好手部消毒和手术用具消毒工作。
2.术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禁止手术过程中随意更改手术方案。
3.术后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手术方式、手术耗材、手术时间等。
四、手术后处理规范1.患者手术后应进行详细观察,并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安排出院。
2.手术后应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特别是手术后注意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3.手术后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术后随访。
五、安全规范1.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证手术器械完美无缺,避免因手术器械不合格而导致手术失败等问题。
2.医务人员应端正职业道德,不得进行虚假治疗、假手术等违法违规操作。
3.所有患者的隐私信息要严格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随意发布。
六、总结严格执行本规范,能够规范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竭力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泰安市中心医院第1章眼部给药法第一节眼药水滴用方法【适应证】1. 眼病患者需滴用药物进行治疗时。
2. 眼科检査需滴用表面麻醉药或散瞳药等药物时。
【禁忌证】有明确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药液滴人下穹隆部,一般每次1-2滴。
4. 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弥散。
5. 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数分钟。
【注意事项】1. 滴药前应核对所滴的药液标签。
2. 滴药时滴管或瓶口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
‘3. 药液避免直接滴于角膜上。
4. 对于溢出眼部的药液应及时拭去,以免患者不适或流入口腔内被吸收。
5. 某些药物,如散瞳药、β受体阻滞药,滴药后及时压迫泪囊区3min,可减少药液经泪道进入鼻黏膜吸收。
6. 滴用多种药物时,前后药物之间应间隔10min。
第二节涂眼膏法【适应证】眼病患者需涂用眼膏进行治疗时。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消毒玻璃棒一端蘸眼膏少许,与睑裂平行,自颞侧涂人下穹隆部。
4. 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
【注意事项】1. 涂药前应核对所用的药膏。
2. 如不用玻璃棒,也可以类似的消毒器具替代,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但注意涂药时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一、结膜下注射【适应证】需要结膜下给药时。
【禁忌证】1.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2.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3. 以手指牵开眼睑。
4. 常用注射部位为颞下方近穹隆部。
5. 注射针头应与角膜缘平行刺人结膜下,缓缓地注入药液。
6. 拔出针头,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1. 结膜下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除颞下方结膜下为常用的注射部位外,其他部位也可作为注射部位。
3. 多次注射时,可不断地变换注射部位。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目录第一章睑腺炎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第三章细菌性角膜炎症第四章老年性白障第五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第六章生理性飞蚊症第七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第八章视神经炎第九章弱视第十章酸碱化学伤第一章睑腺炎睑腺炎系眼睑腺体与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与年轻人。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麦粒肿两种。
化脓性 (以葡萄球菌多见) 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麦粒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
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
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
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根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
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
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二、辅助检查三、鉴别诊断[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与眼膏。
反复发作与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三、手术治疗(一)手术特征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
(二)术式选择(三)须知1.术前准备血常规、心电图。
必要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2.术中注意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外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
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进入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与生命。
3.术后处理术后注意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与眼膏。
反复发作与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和“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
发病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见,多双眼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病程多为2-4周。
[诊断]一、临床表现1、自觉患眼刺痒有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感与畏光、流泪、烧灼感2、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
眼科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参考模板)
眼科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更新版(参考模板)
介绍
这份文档提供了眼科急诊科临床诊疗的指南,旨在规范眼科急诊科医生的技术操作。
本指南的更新版是基于现有模板的。
目标
该指南的目标是提供一份清晰、简明的参考文档,以帮助眼科急诊科医生正确执行技术操作和诊疗流程。
内容
本指南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技术操作规范
该部分详细描述了眼科急诊科常见的技术操作规范。
每个技术操作都会提供相关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医生在执行操作时遵循正确的方法。
2. 诊疗流程
该部分介绍了眼科急诊科的常见诊疗流程,从患者来到急诊科开始直到接受适当治疗的过程。
每个流程步骤都会说明医生在该阶段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3. 知识要点
该部分涵盖了眼科急诊科医生应了解的关键知识要点。
这些要点包括常见眼科疾病、相关解剖学知识和常用药物等内容。
4. 参考资料
该部分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供医生进一步研究和研究。
结论
眼科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旨在为眼科急诊科医生提供一份便于参考的指南,以确保他们在临床诊疗中遵循正确的操作和流程,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请注意,本文档只是参考模板,实际使用时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是指眼科医生和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眼科操作时应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遵守操作规范能够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就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1.环境准备在进行眼科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环境准备工作。
首先,手术室应保持洁净、整齐,操作台面要干净,无杂物;手术室的照明和消毒设备也要正常运行。
同时,要确保手术器械、药品、消毒液等的准备齐全,以及各种设备的操作是否正常。
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医生和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术中麻醉方式、患者身体状况等,并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
3.操作技术眼科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操作技术和经验。
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良好的手术器械,保持器械的清洁和无菌;(2)使用正确的手术姿势和手法,要稳定、柔和地进行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3)严格掌握手术的步骤和顺序,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4)在手术中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进展和注意事项。
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这包括清洗伤口、更换敷料、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等。
同时,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必要的饮食和生活建议。
5.严格消毒眼科手术操作是需要严格消毒的,而眼科手术对消毒的要求更为严格。
操作前,需按要求进行手术器械、眼部局部消毒,并使用无菌器械和药物。
操作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和体位消毒,有效防止感染。
6.注意术中安全在进行眼科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
操作过程中要细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额外的风险和伤害。
7.注意操作细节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手术器械的放置要合理有序,防止混乱和误用;术中药物使用要准确,避免过量给药或错给药物;术中使用电生理或影像的设备要正确连接和操作,确保准确性等。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引言眼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旨在规范眼科临床诊疗的相关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眼科诊疗。
本文档详细说明了眼科诊疗中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规范等内容。
遵循该指南的医务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眼科诊疗服务,保障患者的视力健康。
二、术前准备1. 清洗双手并戴上洁净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2. 患者的眼科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等应提前进行评估,并在记录中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
3. 检查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应事先准备并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三、操作流程1. 患者就座并将头部舒适地固定在检查座椅上,保证患者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选择适当的检查器械。
- 眼表检查:使用专业的显微镜,观察患者眼表各部分,如角膜、巩膜、结膜等。
- 系统检查:利用光生物镜、眼底镜、OCT等设备进行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等的检查。
- 投影检查:使用投影仪和相应的投影测量器材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等指标。
3. 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患者的同意。
4. 进行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准确操作,遵循专业操作流程,注意操作器械的无菌、清洁和正确运用。
5. 检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核实所观察到的相关指标或病灶,并在病历记录中进行详细记录。
四、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眼科医学知识和技术,严格遵循医疗行为规范和伦理规范。
2. 检查器械和设备应保持清洁、无菌,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区域的干净和整洁,确保患者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4. 患者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5.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意外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医生或主管人员。
五、总结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旨在提高眼科诊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遵循该指南,提供高质量的眼科诊疗服务,为患者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
操作规范1第一篇眼科临床检查技术第1章视力检查第一节远视力检查【适应证】1.眼科就诊及其他科室要求会诊的患者。
2.健康体检者。
【禁忌证】1.全身状况不允许检查者。
2.因精神或智力状态不能配合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可选用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ETDRS(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
前两种视力表的检查距离为5m,后者的检查距离是4m。
视力表的1."0一行应与被检眼同高。
视力表的照明应均匀,无眩光,可采用自然照明。
如用人工照明,照明强度为300-500lux。
2.两眼分别检查,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
检查时用挡眼板遮盖非受检眼。
如受检者戴镜,应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
3.下面以国际标准视力表为例叙述远视力检查方法。
该表分12行,能看清第1行者视力为0."1,第10行为1."0,第12行为1."5。
若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下视标时则记0."8;如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上视标时则记0."9。
4.如被检者不能辨认表上最大视标时,可嘱被检者向视力表靠近,直至看清第1行视标(0."1),记录的视力为:01×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m)/5,例如在2m处能看清0."1,视力为0."1×2/5=0."0405.如在1m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检查数指(counting finger,CF)。
嘱受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伸手指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记录+-2其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数指/30cm或CF/30cm。
如果在眼前5cm处仍不能辨认指数,则检查者在受试前摆手,记录能辨认手动(handmotions, HM)的最远距离,如手动/30cm或HM/30cm。
6.对只能辨认指数或手动的受检者,应在暗室中进一步检查光感(lightper-ception,IT)及光定位(lightprojection)。
眼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睑腺炎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第三章细菌性角膜炎症第四章老年性白内障第五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第六章生理性飞蚊症第七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第八章视神经炎第九章弱视第十章酸碱化学伤第一章睑腺炎睑腺炎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化脓性 (以葡萄球菌多见) 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
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
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
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根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
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
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二、辅助检查三、鉴别诊断【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三、手术治疗(一)手术特征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
(二)术式选择(三)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血常规、心电图。
必要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2.术中注意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外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
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进入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3.术后处理术后注意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和“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
发病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见,多双眼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病程多为2-4周。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泰安市中心医院第1章眼部给药法第一节眼药水滴用方法【适应证】1. 眼病患者需滴用药物进行治疗时。
2. 眼科检査需滴用表面麻醉药或散瞳药等药物时。
【禁忌证】有明确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药液滴人下穹隆部,一般每次1-2滴。
4. 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弥散。
5. 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数分钟。
【注意事项】1. 滴药前应核对所滴的药液标签。
2. 滴药时滴管或瓶口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
‘3. 药液避免直接滴于角膜上。
4. 对于溢出眼部的药液应及时拭去,以免患者不适或流入口腔内被吸收。
5. 某些药物,如散瞳药、β受体阻滞药,滴药后及时压迫泪囊区3min,可减少药液经泪道进入鼻黏膜吸收。
6. 滴用多种药物时,前后药物之间应间隔10min。
第二节涂眼膏法【适应证】眼病患者需涂用眼膏进行治疗时。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消毒玻璃棒一端蘸眼膏少许,与睑裂平行,自颞侧涂人下穹隆部。
4. 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
【注意事项】1. 涂药前应核对所用的药膏。
2. 如不用玻璃棒,也可以类似的消毒器具替代,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但注意涂药时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一、结膜下注射【适应证】需要结膜下给药时。
【禁忌证】1.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2.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3. 以手指牵开眼睑。
4. 常用注射部位为颞下方近穹隆部。
5. 注射针头应与角膜缘平行刺人结膜下,缓缓地注入药液。
6. 拔出针头,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1. 结膜下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除颞下方结膜下为常用的注射部位外,其他部位也可作为注射部位。
3. 多次注射时,可不断地变换注射部位。
2023年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
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临床诊疗的改进和提高,本指南将对眼科临床诊疗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介绍和规范,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高质量的眼科诊疗服务。
目录
1.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 眼病的分类与诊断
- 眼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
- 眼科手术技术的操作指南
- 眼科疗法的选择与应用
2. 技术操作规范
- 眼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规范
- 眼科手术室操作规范
- 眼科临床数据记录和信息管理规范
- 眼科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规范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部分将提供眼病的分类与诊断准则,包括不同眼疾的病因、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
此外,还将介绍常见眼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指南。
本指南还将详细论述眼科疗法的选择与应用,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操作规范部分将重点介绍眼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规范,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此外,还将详细说明眼科手术室的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流程和术后护理。
为了有效管理眼科临床数据和信息,本指南还将提供眼科诊疗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信息管理规范。
最后,还将详细介绍眼科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手卫生、隔离措施和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就是《2023年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内容,本指南旨在为眼科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以提高眼科诊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泰安市中心医院第1章眼部给药法第一节眼药水滴用方法【适应证】1. 眼病患者需滴用药物进行治疗时。
2. 眼科检査需滴用表面麻醉药或散瞳药等药物时。
【禁忌证】有明确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药液滴人下穹隆部,一般每次1-2滴。
4. 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弥散。
5. 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数分钟。
【注意事项】1. 滴药前应核对所滴的药液标签。
2. 滴药时滴管或瓶口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
‘3. 药液避免直接滴于角膜上。
4. 对于溢出眼部的药液应及时拭去,以免患者不适或流入口腔内被吸收。
5. 某些药物,如散瞳药、β受体阻滞药,滴药后及时压迫泪囊区3min,可减少药液经泪道进入鼻黏膜吸收。
6. 滴用多种药物时,前后药物之间应间隔10min。
第二节涂眼膏法【适应证】眼病患者需涂用眼膏进行治疗时。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消毒玻璃棒一端蘸眼膏少许,与睑裂平行,自颞侧涂人下穹隆部。
4. 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
【注意事项】1. 涂药前应核对所用的药膏。
2. 如不用玻璃棒,也可以类似的消毒器具替代,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但注意涂药时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一、结膜下注射【适应证】需要结膜下给药时。
【禁忌证】1.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2.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3. 以手指牵开眼睑。
4. 常用注射部位为颞下方近穹隆部。
5. 注射针头应与角膜缘平行刺人结膜下,缓缓地注入药液。
6. 拔出针头,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1. 结膜下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除颞下方结膜下为常用的注射部位外,其他部位也可作为注射部位。
3. 多次注射时,可不断地变换注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眼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睑腺炎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第三章细菌性角膜炎症第四章老年性白内障第五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第六章生理性飞蚊症第七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第八章视神经炎第九章弱视第十章酸碱化学伤第一章睑腺炎睑腺炎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化脓性 (以葡萄球菌多见) 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
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
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
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根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
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
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二、辅助检查三、鉴别诊断【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三、手术治疗(一)手术特征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
(二)术式选择(三)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血常规、心电图。
必要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2.术中注意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外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
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进入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3.术后处理术后注意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
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第二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和“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
发病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见,多双眼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病程多为2-4周。
【诊断】一、临床表现1、自觉患眼刺痒有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感及畏光、流泪、烧灼感2、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
3、眼睑肿胀,睑、球结膜明显充血呈鲜红色,以睑部及穹隆结膜最为显著.4.有大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在结膜面可有假膜出现,又称伪膜性结膜炎5、结膜下出血球结膜下散在点、片状出血。
6、角膜并发症主要是由kochweck杆菌引起。
表现为卡他性角膜边缘浸润及溃疡,病变开始呈浅层点状浸润,以后浸润互相融合,遗留云翳。
二、辅助检查1细菌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分离发现致病菌,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细胞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或寂寞刮片可见多行核白细胞增多。
三、鉴别诊断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角膜雾状混浊,瞳孔散大,眼压急剧上升,视力急剧下降,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睫状充血,愈近角巩膜缘愈明显,角膜后有沉着物,前房闪辉阳性,晶状体前囊有色素或部分虹膜后粘连,视力障碍。
3.病毒性结膜炎有水样分泌物,常合并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有滤泡形成,角膜常有点状浸润。
【治疗】一、治疗原则在发病早期和高峰期作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确定致病菌,并作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一般病程晚其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
保持局部清洁,不遮患眼,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和交叉感染。
二、非手术治疗(1)冲洗结膜囊: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2)1%硝酸银涂擦睑结膜面,然后用盐水冲洗。
(3)局部选用眼药水(膏),如0.25%氯霉素、0.3%氧氟沙星、0.5%林克霉素或10%-15%磺胺醋酰钠等,每1—2小时1次,睡前用0.5%四环素、0.5%土霉素眼膏或0.5%红霉素眼膏涂眼,防止眼睑黏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
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第三章细菌性角膜炎症细菌性角膜炎症是由细菌引起的严重的急性化脓性角膜炎症。
【诊断】临床表现(一)症状及体征1.发病较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
2.有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
3.视力下降。
4.分泌物多。
5.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6.角膜出现局限性混浊及溃疡,角膜穿孔。
7.前房积脓。
(二)诊断要点1.急性发病,有外伤史或慢性泪囊炎病史。
2.有眼痛等刺激症状。
3.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4.角膜局灶性混浊、溃疡,荧光素染色阳性,,角旗蕊瓤蠢5.实验室检查可找到致病细菌。
二、辅助检查细菌学检查:1、角膜刮片检查Gram染色或Giemsa染色可找到细菌。
2、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试验。
【治疗】一、治疗原则结合临床特征与刮片检查结果,及早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尽可能使溃疡早日愈合。
二、非手术治疗1.急性期用高溶度的抗生素眼药水频繁滴眼,如诺氟沙星、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等眼药水。
2.结膜下注射,如庆大霉素2万单位、头抱他100mg头抱唑琳100mg,药液量为0. 5 ml。
如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用多黏菌素眼药水及结膜下注射3. 5%碘配液灼烧角膜溃疡基底及边缘。
4. 有慢性泪囊炎者应及时治疗。
5. 重者为预防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症,应用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
6.其他:热敷、口服维生素等。
第四章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它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出现的退行性改变,在这过程中晶状体逐渐失去透明性。
【诊断】一、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多在45岁以上,视力逐渐下降。
一般为双眼发病,也可以两眼先后发病或轻重不等。
1.皮质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病程可以分为四期。
(1)初发期:混浊出现在晶状体周边皮质呈楔形,瞳孔区,晶状体仍透明,视力不受影响。
(2)肿胀期(未成熟期):混浊向中心侵及,瞳孔区晶状体逐渐混浊,视力也明显下降。
在此期皮质吸收水分使晶状膨大,虹膜前移,前房角变窄,容易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3)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水肿消退.视力显著下降.可仅剩光感,但光定位和色觉正常。
(4)过熟期:晶状体内水分丢失,晶状体缩小,皮质分解液化,晶状体核下沉,视力稍有提高。
因囊膜的渗透性增加或囊膜破裂,液化的皮质进人前房角引走晶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
变性的晶状体皮质被大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易堵塞房角引起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称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此外,晶状体悬韧带常发生退行性变,容易引起晶状体脱位。
2.核性白内障混浊匆核开始,呈棕褐色或棕色,早期改变为核屈光指数增加,患者表现为老视减轻,近视增加。
核性白内障发展缓慢,晚期核变为深棕色和棕黑色,皮质也逐渐混浊,远近视力均下降。
囊下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形成小泡、结晶、粗糙不平的盘状混浊,多出现在后囊膜下。
因混浊在视轴内,早期患者就感到视力下降。
囊下白内障以后发展为皮质性混浊,最终晶状体完全混浊。
二、辅助检查1.眼B超可以了解眼后节是否存在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2.视觉电生理:检查视网膜功能、视路传导有无异常。
3.可选择的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三、鉴别诊断1.其他类型白内障单侧性白内障,注意葡萄膜炎。
原因不明的单眼白内障,注意排除球内异物。
2.老年性核硬化。
3.生理性晶状体混浊。
【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试行药物治疗,当白内障发展到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时,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二、非手术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治疗可选用抗白内障药物,如吡诺克辛(白内停)、谷胱甘肽、卡他灵(卡他林)、卡林优等眼药水滴眼。
三、手术治疗(一)手术指征白内障发展到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
(二)术式选择1.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常规手术前实验室检查,局部应用激素、抗生素、非留体类药物滴眼。
眼科A/B超声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定。
2.术中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应用粘弹性保护物质。
注意人工晶体植入位置,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植入人工晶体类型,必要时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
3.术后注意勿挤压伤口,防止眼部污染,避免撞击和剧烈咳嗽,防止便秘。
4.术后处理局部应用激素、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滴眼。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及能量合剂静滴。
第五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诊断】一、临床表现1.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常为单眼反复发作,与房水中前列腺素的含量显著增加有关,但病因尚不明了。
2.发作时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之症状,但前房不浅,房角开放。
睫状充血轻微,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后有半透明较粗大的沉着物,数目可数,也有的沉着物细小如白色尘灰状,房水无明显混浊,瞳孔轻度散大,对光反应存在,眼压中等度升高。
3.每次发作持续数天,时间不长,故对视功能、眼底及视野无明显影响。
但有的可合并存在原发性青光眼,应于发作间隙期进行有关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之检查。
二、辅助检查房角检查:开放无粘连。
视野检查:一般正常。
眼电生理检查:ERG、 VEP。
三、鉴别诊断1. 继发于其他葡萄膜炎的青光眼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四、治疗原则尽快终止发作,促进缓解;同时兼顾青光眼和睫状体炎的控制。
五、非手术治疗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以控制炎症,应用受体阻断剂和口服乙酰唑胺降低眼压,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拮抗前列腺素的生物效应。
第六章生理性飞蚊症生理性飞蚊症是指不少中、老年人眼前有飘动的小点或细丝状物,有时闭眼也可见到,但检查不出任何病变。
【诊断】一、临床表现1.自觉眼前有点、丝状物,特别是面对白色背景或晴朗的天空时明显,暗处则不明显,不影响视力,长期观察极少变化。
2.用检眼镜、裂隙灯及三面镜检查均未能发现玻璃体内有混浊物,眼底检查也正常。
二、辅助检查眼科B超检查三、鉴别诊断1.病理性飞蚊症是因玻璃体炎症、出血、变性等所致,眼前呈絮状、点丝状黑影飘动。
黑影可进展,形态可变,视力受影响,用裂隙灯及三面镜检查可发现玻璃体、眼底有病理性改变2.固定性飞蚊症是晶状体、角膜混浊所致。
眼前黑点、黑斑不移动,与眼球运动方向一致,为固定状黑影,视力轻度受累。
【治疗】向病人解释,无须治疗。
第七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
阻塞部分多位于视盘筛板区或筛板后区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男性多于女性,常单眼发病,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常见病因。
【诊断】一、临床表现1、视力突然减退,眼前出现暗点或部分视野缺损。
病变累及黄斑时,则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2.眼底检查(1)视盘水肿,边缘欠清,表面有浅层或深层出血斑。
(2)视网膜水肿,以视盘为中心沿阻塞静脉分布呈放射状或火焰状广泛出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