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4、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第二章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群体:是把个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谁先谁后的整体,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断调整的一个整体。
4、社会批评: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5、社会研究:是寻求有关社会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科学研究类型。
6、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7、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问卷:一般是指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收回或通过邮局和电子信箱寄回来的问卷。
9、访问式问卷:是指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被调查者发问,然后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10、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社会学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社会学基本原理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石,下面将对社会学基本原理进行重点归纳。
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目的是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社会结构。
2. 社会学的范畴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方面。
它涉及到个人、小组、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层面。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这些方法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
4. 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社会学中有一些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
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团体、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
5.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有一些主要的理论框架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如功能
主义、冲突理论、互动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
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
6.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学研究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社会政策、教育、犯罪学、人口学等。
它为这些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以上是对社会学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你理解社
会学的基础知识。
如何理解阿·英克尔斯的现代化10条

阿·英克尔斯(Alexis de Tocqueville)是19世纪法国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著作《民主在美国》被誉为西方政治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10条理论,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学者和政治家对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阿·英克尔斯的现代化10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与现代化的关系。
1. 动态的社会变迁阿·英克尔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他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动态的变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结构,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社会的动态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制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阿·英克尔斯指出,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是以民主、自由和法治为核心价值的政治制度。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经济结构的演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演变。
阿·英克尔斯指出,现代化的经济结构是以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征的经济结构。
在这种经济结构下,个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的调节,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合作促进着经济的全球化。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4. 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阿·英克尔斯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的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冲突和对话。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因此,理解和解释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理解是解释(说明)的前 提,是建立因果关系的准备阶段;理解是能被解释的,理解就是一种 解释;反过来解释也是一种理解。
20
2.理解的对象 德国解释学传统中,理解属于心理学范畴;
韦伯认为,理解只能以文化科学领域中的事象(人类 能动的搭上自己活动烙印的事物)为限,以社会行动为限。 韦伯企图将理解的范围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理解行动者、 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
1.理解的局限性 通过上述两种形式,获得的对行动意义的把握,只是主观形式, 未经过经验检验,因而只是一种假设,不具有确定性。 2.科学的社会分析模式 因此,对社会行动的解释‚通过与具体的事件进程相比较而证实 主观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的事件进程‛就涉及到了因果分析,即要对社会行动的过程 和结果进行因果性说明(如说明人们的意图(原因)如何影响其行 为) 。 二者的结合(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才能形成客观的分析模 式。 社会学是关二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的科学,但也必须对其过程和
(3)社会学的任务
就是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 社会行动只所以是可以理解的,是因为个人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是可以 理解的。
所以,社会学是“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理解,以 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的解释的科学”。
或P113.2
(事)韦伯对“理解”的理解
1、理解的确定性基础及相互关系
(1)解释:理智和逻辑上的“合理明晰的”(理性的)理解,这种理解
10
——1908年开始撰写《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即《经 济与社会》)的卷次目录 ——1910年,韦伯和滕尼斯、齐美尔创建德国社会学会,并 担任秘书 ——1910年开始撰写《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 ——1914年一战爆发,中断写作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2010 年 10 月 15 日 14:57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 19 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 )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 1876 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 1892 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 1893 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 1894 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 1895 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 ( 1891-1911 ) 成长时期( 1912-1927 ) 建设时期 ( 1928-1952 )恢复重建时期( 1979—— )15、第 36 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2004 年 7 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1判断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正确2.“社会”一词源于中国正确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是抽象性的正确4.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误5.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正确6.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正确7.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正确8.“社会”一词源于中国正确9.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错误10.“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联合。
错误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特殊社会化错误12.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正确13.时尚是一种属于“集体着迷”的集体行为。
正确14.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论是在1943年。
正确15.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错误16.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正确17.认识世界是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正确18.个人交往又称人际交往正确19.冲突的产生根源于人性正确20.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交往的层次中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正确21.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人们赋予其社会意义的符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是米德提出的正确22.“镜中自我”是米德提出的错误23.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正确单选1.“社会”一词源于A2.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B3.第一次提出社会学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C4.满足人民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是A5.生存和享受是人类需要的C6.社会需求是人们社会关系的C7.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处于非常B8.人的需要具有D9.人们需求的满足方式满足可能具有A10.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C 11.社会交往是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基本C12.社会相互作用则是B13.“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A14.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B15.社会交往的动因A16.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D17.首先提出社会角色的是D18.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B19.实际角色B20.时尚是一种属于( A )的集体行为多选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ABCD2.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AD3.对社会需要的界定ABCD4.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ABC5.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需要ABCD6.社会角色一般可分为ABCD7.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BCD8.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ABC9.社会化的生物基础ABCD10.社会化的基本过程ABCD社会学2判断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旨在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力等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以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下面将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
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有关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信息。
其中,社会认知加工理论提出了个体获得和处理社会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以及推理和判断等。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探讨了个体如何形成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结构,进而影响其对社会行为的感知和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量因果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实验室实验来研究人们对社会情境的反应。
观察研究则是对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更真实和细致的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自然观察来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实验室实验来研究群体认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来测量个体的社会认同水平和社会身份认同。
社会影响力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社会影响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其中,康福曼的社会影响力理论将社会影响分为信息影响、规范影响和归属影响。
信息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影响。
规范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归属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的影响。
社会影响力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来测量和验证社会影响的效应。
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来收集个体的意见和行为数据,以了解社会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包括社会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社会态度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偏好,社会行为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尊重和
关注个体的尊严、权利和价值,以及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社
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并通过提供支持、资源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自主和发展。
2.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这些
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
置于社会系统中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考虑到个体与家庭、社区和社
会的关系,并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3.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关注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考虑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促进个体的福祉和发展。
4.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公平、平等地分配资源和机会,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通过倡导和实践平等、公正和包容的价值观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5. 反压迫理论
反压迫理论关注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现象,并提倡与之抗争和抵抗。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站在弱势群体一边,支持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通过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努力来打破不平等和压迫的循环。
这些基础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者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社会工
作实践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以达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目标。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木桶理论、马太效应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社会学概论要点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识记(名词解释)1、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孔德(法国)—《实证哲学教程》: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同时也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
(2)斯宾塞(英国)—《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于1903年在中国出版发行,成为中国从西方最早引进的社会学经典著作之一。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马克思(德国)—《法兰西内战》、《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鸿篇巨著;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2)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年鉴》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代表作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3)韦伯(德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把所有权威分为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科层制(官僚制)是法理型权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代表人物有:斯莫尔—美国社会学会的主要创办者;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布鲁默。
5、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6、苏俄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列宁、普列汉诺夫、布哈林、斯大林7、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代表人物(1)传入时期: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章太炎翻译的日本社会学家崖本能武太《社会学》是中国最早全文翻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
李毅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和结构,力图理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模式。
以下是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题: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行为的学科,致力于理解社会中的模式、规律和互动。
社会学的目标: 社会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提供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地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等,以获取关于社会现象的信息。
社会结构: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即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群体和角色的排列和相互关系。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文化、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如家庭、教育、政府和经济系统。
社会变迁:社会学关注社会的演变和变迁,研究社会结构和文化如何随时间而改变。
社会不平等:社会学研究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包括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不平等。
社会问题: 社会学致力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如贫困、犯罪、教育不平等等。
理论框架:社会学有多种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用于解释社会现象。
总体而言,社会学通过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这一学科涵盖广泛的主题,从个体行为到整个社会结构,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社会学原理大一知识点

社会学原理大一知识点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变迁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影响。
在大一学习社会学时,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社会学原理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社会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方面。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常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
这些方法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三、社会化与个人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渐获得社会身份、角色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社会化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塑造了人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角色。
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整体。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影响着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
五、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社会交往是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和互动建立的联系,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交往的总和。
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互动。
六、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它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变化。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研究社会变迁可以揭示社会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七、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
社会正义追求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学中的重要议题,涉及社会公平和社会政策的制定。
八、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困难和矛盾,社会改革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变革。
社会学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社会改革的探索,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专业领域,它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
首先,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价值理论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尊重和支持。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价值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需求和权利,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其次,系统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社会正义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和正义的对待。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正义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
最后,人类发展理论也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类发展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有很多种,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理论,以更好地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服务和支持。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社会工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终于找全了: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

终于找全了: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来源:王杰的日志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诸多内容。
社会学原理则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概念,是我们理解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工具。
在社会学原理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解读社会变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首先,社会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构成。
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社会系统。
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要想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更不能固化地看待社会。
只有把握了社会的整体性和动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社会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和个体构成的,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地位。
这种多元性和差异性是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动力。
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要想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关注社会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不能一刀切地对待社会问题,更不能忽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社会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规律。
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要想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关注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不能脱离社会的历史来看待社会问题,更不能停滞不前地对待社会变迁。
只有把握了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变化。
综上所述,社会学原理是我们理解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工具,它强调了社会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社会学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以下是几个社会工作实践者常用的基础理论:
1. 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实践者需要理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通过运用社会
系统理论,实践者可以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实践者需要关注个体在社会、家庭、教育等不同环境
中的互动与影响,以便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3.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工作实践者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实践者
可以运用这一理论来评估社会政策和制度是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并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4.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和成长。
社会工作实践者需要了解个体的发展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5. 力量和倡导理论:力量和倡导理论认为个体和社区具有资源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
社会工作实践者可以通过发掘个体和社区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变革。
这些基础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者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同时,实践者还应不断研究和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社会学基本原理

社会学基本原理
社会学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交往:社会学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往。
社会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直接的面对面交往和间接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交流。
2.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政府、教育机构、经济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人们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的演进和发展。
社会变迁涉及到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转变等各个方面,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管理和调控。
社会控制可以通过法律、道德、习俗等方式来实现,旨在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和稳定。
5.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社会不平等包括经济的贫富差距、社会地位的差异、机会不均等现象,对社会稳定和公平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几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并为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