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2 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
ξ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科学思维)2. 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3. 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社会责任)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1)突触由图中的 (填字母及名称)组成。
(2)其他结构①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
②图中e、f、g分别是指、、。
2.传递过程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e]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b] 移动并与之融合后,释放→扩散通过[c] →然后作用于[d] 上的[g] →改变,引发突触后。
3.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 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的。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 )4.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探究活动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递质(1)存在部位: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
(2)释放方式: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异常情况分析①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被某种药物代替,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兴奋或不抑制。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信号形式(或变化)速度方向应用实践: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
确的是( B )
A.受刺激后的离体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膜外的电流方向一致 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K+内流形成的
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当神经纤维 膜对Na+的通透性降低时,会影响Na+内流的数量,导致动作电 位变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与 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传导过程
(1)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 ) (2)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 ) (3)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解析: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为顺浓度梯 度的协助扩散。
(4)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双向的。( ✘ ) 解析:在完成反射时,兴奋只能从感受器产生,
( ✘)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发突触后 膜兴奋或抑制,结果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3)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因此神经递质是大分子有机
物。( ✘ )
解析: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有的是有机
物,有的是无机物。
(4)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及通过突触间隙都消耗能量。
( ✘) 解析: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能量。
因此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5) 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 导。( ✔ ) (6)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 ✔)
1.图甲表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外侧的电位情况;图乙、 图丙分别表示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及兴奋传导的情况。请讨论解 决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刺激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兴奋传导方向
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6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
蛙的坐骨神经电位变化实验
+
+
a
图1
b
刺
激
+-
+
a
图2
b
-+
-+
a
图3
b
+
-+
a
图4
b
兴奋是以 电信的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神__经__冲_. 动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机理: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K+外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产生兴奋:受刺激时,细胞膜 对Na+ 通透性增加,Na+内流。
兴奋传导-兴奋部位电位发生 变化,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 位差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 电流。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产 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将兴奋向前传 导,后方恢复静息电位。 5
1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 递的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形式
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快
慢
19
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方向: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15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使有相
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1.种类:乙酰胆碱、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5-羟
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 递的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递质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快
慢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产生兴奋: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加,Na+内流。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课标要求
• 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 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 维传导
3.分泌方式:胞吐 4.受体:糖蛋白 5.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 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电位变化。
6.去向:起作用后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拓展引申: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属于哪 种方式?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为何突触小体中有很多线粒体? 胞吐消耗能量
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 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 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
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主要突触类型:
轴突—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树突相接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mV
膜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电 位
时间/ms
a点之前——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外正内负; ac段——动作电位形成,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
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cd段——静息电位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业
第2章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D)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比细胞外低。
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B)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c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c点将上移D.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则a点将上移解析:在ab段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正确;bc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 错误;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c点上移,C正确;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会使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降低,a点上移,D正确。
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解析:观察反射弧结构图,Ⅰ上有神经节,判定其为传入神经,伸肌肌群既连有传入神经又连有传出神经,判定其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神经元位于脊髓内,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向两端传导,a处膜电位变化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不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新教材)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3)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4)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答案(1)√(2)√(3)×(4)√1.钾离子和钠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高低分别是如何的?它们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哪种?提示钾离子在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
钾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 +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请说出它们的电流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哪种电流方向一致?提示 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 ←b →c ,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 →b ←c 。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2.突触的常见类型A .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
B .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3.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4.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3-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2.突触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3.兴奋在突触处是如何传递的?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的。
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 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线粒体 突触小泡
胞体或树突等相接 神经递质
近,共同形成突触, 突触前膜
完成神经元之间的 突 突触间隙
兴奋传递。
触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受体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 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 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 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使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 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1.种类: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谷氨酸等 甘氨酸、氨基丁酸等
2.递质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3.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单向传递)
小积累
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合异常的情况分析
如筒箭毒、α-银环蛇毒等可阻断突触后
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使肌肉松弛。
如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 Ca2+
Ca2+
(结构类似于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
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 影响神经递质的清除 有机磷农药等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乙酰胆碱的水
产生机制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课时练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位B.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C.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为负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答案】C【解析】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钠离子内流,导致膜外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A错误;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B错误;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内电位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错误。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下列关于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膜内: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外: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B.膜内: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C.膜内: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膜外: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膜内: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答案】D【解析】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和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到负,故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3.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
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图中b处,在c、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图中a处,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图示过程中体现了神经活动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答案】B【解析】A.由题图可知,兴奋传递是a→b→c→d,因此,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即在c、d两处都能检测到电位变化,故A正确。
B.刺激a处,运动神经元会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另外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该状态是未受刺激时的状态,故B错误。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4.阐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1.通过神经元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生命观念) 2.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科学思维)3.分析学习、情绪、毒品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关注人类健康。
(社会责任)4.了解大脑皮层的分区,分析各自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5.分析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科学思维)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2)兴奋的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神经递质与受体(4)兴奋传递的特点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2)作用机制①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静息状态下,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兴奋状态下相反。
( × )(2)膜外Na+通过Na+-K+泵主动运输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
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B、D两项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C项错误、A 项正确。
3、用下图中的哪套装置可以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
A.甲
B.乙
C.甲和乙都能
D.甲和乙都不能
【答案】A
【解析】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是膜内外电位高低的比较,所以应将电极一个置于膜外,另一个置于膜内。
4、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
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低Na+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海水中的Na+浓度大。
所以D正确,C错误。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5、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答案】 A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此图所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a→b,膜内电流方向为a→b,膜外电流方向为b→a。
6、(多选)如图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图。
据图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
B.刺激形成的兴奋部位电位变化是由于K+内流引起的
C.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D.兴奋传导过后又会恢复到静息电位
【答案】ACD
【解析】刺激形成的兴奋部位电位变化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此判断B项错误.
7、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摆
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予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
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
9、如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③处,④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兴奋传递方向是④→③→①→②→⑤
C.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③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答案】C
【解析】②上有神经节,可以判定其为传入神经,进而判定①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
若切断②处,刺激③处,④处有反应,但因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兴奋传递方向是⑤→②→①→③→④,B错误;②为传入神经,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③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错误。
1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乙酰胆碱的合成过程中物质C是循环利用的,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已知的神经递质中包括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3)若D酶失活,那么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突触后神经元就会持续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