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migenHBV:一款针对树突状细胞受体的新型治疗性乙肝疫苗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乙肝流行范围广泛,危害严重。
至今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现将研究新型乙肝疫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肝疫苗;重组疫苗;DNA疫苗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1]。
据统计,全球现有20 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 ~ 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2]。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分为血源性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一代疫苗和第二代疫苗,新型乙肝疫苗是第三代疫苗。
1.血源性乙肝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即从乙肝抗原(HBsAg)阳性者的血浆中提取抗原制成的疫苗,故又称血源性乙肝抗原疫苗[3,4]。
我国在1985 年正式批准大量生产该疫苗[5],但是由于来源困难,难以满足普遍接种的需要,逐渐被重组疫苗所代替。
我国于 1998 年 7 月 1 日停止生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并于 2000 年 1 月 1 日停止使用该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亦称重组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分泌 HBsAg,将其收集、提纯加工后制成乙肝疫苗,曾先后采用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6]的重组乙肝疫苗。
含前 S 基因的重组乙肝疫苗是第三代重组疫苗[7]。
含有HBV PreS2 和 Pre S1 抗原成分或 HBV 的 S 基因变异株核心蛋白成分的各种新型重组乙肝疫苗具有更大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更高效的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中和 HBV,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攻击。
3.新型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各种新型疫苗,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免疫效果。
博尔纳乙肝疫苗
• 成品中加入作为防腐剂:
– 防止微生物污染 – 杀灭细菌和真菌 – 是硫柳汞残留的主要原因
S O
+ + O Na -
Hg
硫柳汞
Thiosalicylat e Ethyl mercury
15
为什么关注硫柳汞?
按重量计算,硫柳汞中含有49.6%的汞, 降解为硫化水杨酸和乙基汞, 不同于甲基汞的化合物。 汞
• •
WHO 2002, 2003
20亿人被感染,3.6亿慢性携带者 每年100万人死于乙肝(肝硬化,肝癌)
5
乙型肝炎感染与年龄
慢性感染
症状性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
患者感染乙肝时的年龄是决定疾病结果的主要因素
WHO/V&B/01.31
6
乙型肝炎并发症过程示意图
乙肝病毒的感染
90%
10%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中国,上海 Sales & Marketing
3
Crucell在中国已上市的产品
因福舒® 纯度最高的流感疫苗
爱巴苏® 类病毒体佐剂甲肝疫苗
益可欣TM 全球第一个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4
乙型肝炎: 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2008年4月最新公 布的普查数据,我国1- 59岁人群的乙肝表面抗 原携带率为7.18%
1Cho
Y-K, et al. 1996; ITF, et al. 2002 3Janowicz ZA, et al. 2002; GMT, geometric mean titer
2Timm`ermans
24
益可欣TM – 针对乙肝的快速保护
0-1-2-月接种程序*
国家
GSK - 乙肝疫苗(安在时成人)
名称:乙肝疫苗(安在时成人)介绍:[药品名称]通用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商品名:安在时(EngerixB)ﻫ英文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by Rebined DNATechniquesin Yeastﻫ汉语拼音:Chongzu(Jiaomu)Yixing Ganyan Yimiaoﻫ[成分与性状]主要成分ﻫ1剂量(1、0ml)含有吸附得20微克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
辅料: 氢氧化铝、聚山梨醇脂20、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注射用水.性状: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装于玻璃小瓶或预充注射器内,为注射用悬液。
ﻫ小瓶与预充注射器由I 型中性玻璃制成,符合欧洲药曲规定。
ﻫ贮存状态下得内容特呈现细微白色沉淀与无色透明上清液。
振摇后疫苗稍呈混浊。
[接种对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得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得乙型肝炎.[作用与用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预防乙型肝炎得主动免疫,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得乙型肝炎。
[规格]20微克/1、0毫升/支ﻫ[免疫程序与剂量]剂量学剂量20μg剂量疫苗(1、0ml 悬液):用于成人与15岁以上儿童接种.初免程序为达到最佳免疫效果,需连续进行三次肌肉注射。
推荐有两种初免程序:加速程序,即0、1、2月免疫程序.该程序可快速诱导保护性抗体得产生。
在12个月时应进行第4剂量加强免疫。
第2针与第3针间隔较长得程序,即0、1、6月免疫程序。
该程序提供保护所需得时间较长,但可诱导较高滴度得抗—HBs抗体。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成人需要更快得产生保护性抗体,例如到高流行区旅行者,在出发前一个月内开始接种本品,可以使用0、7、21天3剂肌肉注射程序.当应用这一程序时,推荐在首剂接种后12个月进行第4剂量加强免疫。
(见血清阳转率得药效学特征)。
加强剂量虽然接受全部初免程序得健康个体就是否需要加强剂量尚未明确,但就是应该注意到当前一些官方免疫程序推荐接种加强剂量。
Gut丨我国学者迈出乙肝治疗性疫苗一大步,pHBV-疫苗或是候选者
Gut丨我国学者迈出乙肝治疗性疫苗一大步,pHBV-疫苗或是候选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由于现有抗HBV治疗不甚理想,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手段仍是当前的一项挑战性任务。
而从免疫学角度探寻实现长期病毒学控制的方法是目前的一大热点。
我国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物研究所张建等发现:基于Poly I:C的rHBVvac治疗性疫苗可通过产生HBV特异性CD8+效应记忆T细胞消除HBV,这为开发治疗性pHBV-疫苗提供了新的基础;另外,pHBV-疫苗不仅可安全有效地消除HBV携带小鼠的HBV,还可很好地预防HBV治疗后的再感染,是未来临床CHB治疗的潜在候选者。
研究者使用poly I:C作为HBV治疗性疫苗的佐剂(称为pHBV-疫苗),并且在HBV-载体小鼠中评估pHBV-疫苗在CHB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果发现pHBV-疫苗可有效且安全地降低HBV携带小鼠的HBsAg和HBV DNA水平。
图1 pHBV-疫苗可有效消除CHB小鼠中的HBV(图片引自正式发表文章)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pHBV-疫苗在体内和体外促进了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抗原呈递能力。
该疫苗成功地恢复了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耗竭,并部分破坏了HBV携带小鼠中建立的免疫耐受性。
pHBV-疫苗还增强了HBV特异性CD11ahiCD8αlo细胞的增殖和多功能性。
重要的是,研究观察到T细胞活化分子KLRG1仅在HBV 特异性CD11ahiCD8αlo细胞上表达。
此外,pHBV-疫苗降低了Eomes的表达并增加了血清IL-12水平,而这促进了效应记忆短寿效应细胞(SLEC)的产生,进而在HBV清除中发挥关键作用。
pHBV-疫苗诱导的SLEC可能在防止HBV再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图2 pHBV-疫苗诱导的HBV特异性SLEC保护免受HBV再次攻击。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引言乙肝病毒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人口。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疾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乙肝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研究现状自乙肝疫苗研制成功以来,疫苗的制备方法、接种时间、接种次数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目前,乙肝疫苗主要分为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两大类。
血源性疫苗是通过收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面抗原(HBsAg)制备而成的,而基因工程疫苗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到酵母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制备而成的。
在接种时间方面,一般认为乙肝疫苗的接种应在婴儿出生后尽快进行,最好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
同时,根据研究发现,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更好地保护婴儿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在接种次数方面,根据现有资料,婴儿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大多数接种者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但也有部分接种者抗体水平较低,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建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补种。
研究方法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
在实验设计方面,研究者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和安慰剂,并观察其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数据收集方面,通过收集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学检测等相关数据,了解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疫苗的保护率、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等指标,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论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根据现有资料,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婴儿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基因工程药物——乙肝疫苗
一、什么是基因工程药物
•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 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 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 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 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 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 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 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 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 用正逐步推广。
3、乙肝疫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 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 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 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 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 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 ①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 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②随着乙肝疫苗长 HBsAg 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 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 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 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 重的不良反应。尽管它含酵母蛋白不超过1%,但对其产生变态反应的担忧尚未完全排除。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 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 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 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治疗性乙肝疫苗真的可以治愈乙肝?【推荐下载】
治疗性乙肝疫苗真的可以治愈乙肝?【推荐下载】导语治疗性乙肝疫苗实际上也是免疫调节剂,它的应用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力。
因为目前治疗乙肝的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有媒体称治疗性乙肝疫苗已陆续完成二、三期临床阶段,即将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上市。
在医学还没有治愈乙肝特效药的今天,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给我国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患者以莫大的希望。
治疗性乙肝疫苗真的是对抗乙肝的特效药吗?治疗性乙肝疫苗真的是人人适用?提到治疗性疫苗,大多数人可能会问,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的,怎么还能治疗疾病?而事实上,随着国内外治疗性疫苗研发的进展,这类全新而颇受争议的药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据了解,治疗性疫苗一般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目的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
据了解,和以往的乙肝治疗药物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治疗性乙肝疫苗能够唤醒携带者体内免疫细胞,从而为抗病毒治疗杀灭沉睡乙肝病毒创造条件,成为乙肝病毒的撒手锏。
在采访中,治疗乙肝的行家们态度都很谨慎,他们认为要达到人们的预想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虽然媒体称已陆续完成二、三期临床阶段,但是二期数据并没有公布,即便是完成了三期临床,还需要数据的整理等一段时间。
专家们认为治疗性疫苗上市最快也需要三四年时间。
乙型肝炎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常会嵌入肝细胞的DNA里面,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方式与其他病毒也不同,它的形成病毒复制原始模板,稳定贮存在肝细胞核内,一般的抗病毒药根本无法对其模板起作用。
王文奇进一步说,据统计,只有20%~40%的患者干扰素治疗有效,对于垂直传播及感染病程长的患者几乎无效果。
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清除病毒,且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期应用可导致病毒发生变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治疗性乙肝疫苗寄予如此大的期望的原因。
我国首个治疗性乙肝疫苗将在年底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这 种 治疗 肺 癌 的 新 方法 中使 用 了一种 叫
做 “ 多糖 ” 脂 的物质 。实验 中 , 究人 员准 备 了 研 两组 患有 肺癌 的老 鼠 , 向其 中一组 老 鼠的气 并
灶 明显扩 大 。而 使 用 这种 方
法治疗 的老 鼠 ,其肺 部 的癌
细胞 已基 本 消 失。研 究人 员 认为 , 这是 由于 脂多糖 激活 了老 鼠体 内具 有免
了 “ 官阶段 ” 收 。日前 , 中国
工 程 院院士 、 复旦 大学 教授 闻玉梅 在参 加 由中 国科 学 院 武汉 病 毒 所 承 办 的 ” 三 届 中 日科 第
调动 人体 的免 疫应 答来 对抗 乙肝病 毒 的作用 。
闻玉梅 教 授 说 :传 统 的预 防性 乙肝 疫 苗调 动 “
的是 正常 人 的免疫 系统 , 而治疗 性 乙肝 疫苗调 动 的是 已经 受 到 乙肝 病 毒 感 染病 人 的免疫 系
统, 它介于 药和 预防 性疫苗 之 间。 虽然治 疗性 乙肝 疫苗 并不 是包治 乙肝 的 灵丹妙 药 , 是相 但
该 报道称 , 士 的一家 制药 企业 经过 多年 瑞
的研发 , 终于制成 了具有控制高血压作用的疫
苗 。 研 究者透 露 , 疫苗 在被 注入 人体 时 , 据 该 会 “ 感染 ” 并刺 激 人 的免疫 系统 ,使 其 生成 大量
比干 扰素 而言 , 它具 有疗效 好 、 副反应 小 、 本 成
持 续地在 人体 内存 活 。 而治疗 性 乙肝 疫 苗具 有 在 不 久 的将 来 , 高血 压 患 者 只 需 注 射 疫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乙肝疫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疾病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乙肝疫苗介绍及作用机制乙肝疫苗是由灭活或重组VP 感染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它通过刺激人体产生针对HBsAg 的保护性免疫力。
这样,即使暴露于感染源后,机体也能够迅速抵御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二、接种时机和程序1. 接种时机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首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开始给予首剂乙肝(HepB)疫苗。
第二剂注射时间应在1-2个月,第三剂应在6个月内完成。
2. 接种程序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通常为0-1-6 型方案,即出生即接种首剂疫苗,第二剂在第一个月或第二个月接种,第三剂在6个月龄时完成。
三、乙肝疫苗的安全性1. 安全性评估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评估。
大规模接种后观察显示,该疫苗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的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对全球超过5亿剂乙肝疫苗的接种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率极低。
2. 常见不良反应尽管乙肝疫苗被普遍认为是安全的,但还是仍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和暂时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注射部位疼痛、低烧等,通常在数天内自行消退,并无长期影响。
四、乙肝疫苗的效果1. 免疫保护程度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研究表明,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95%-100%的人能获得免疫保护,并产生针对HBsAg 的抗体。
2. 长期效果乙肝疫苗具有长期保护效果。
根据现有数据,接种乙肝疫苗后至少30年内还能够产生持续的免疫保护。
因此,通过规律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五、发展中国家的推广1. 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乙肝疫苗的使用。
根据WHO 的计划,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将超过90%的新生儿接受该疫苗的免疫阻断学。
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介绍
10. 再与氢氧化铝共沉淀,此时抗原吸附在氢氧化铝上
纯度测定
乙肝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系统,为了降低疫苗内杂质含量对人体产生的 不良影响,必须进行疫苗的纯度检测。
乙肝疫苗表面抗原的纯度检定是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分析测定重组乙 型肝炎疫苗纯度的HPLC常用方法是应用TSK-G5000PW分子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疫苗二室曾报道应用该系统对Merck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和CHO细胞重组乙肝疫苗进行 纯度分析,可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对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现有的HPLC检测系统应用 0.1mol/L DTT与1:50吐温80等量混合处理后能有效地检测不同类型重组乙肝疫苗表面抗原 的纯度。
疫苗保存
疫苗的稳定性较差,一般在2~8℃下能保存12个月,但当温度升高后,效力很快降低。 在37℃下,许多疫苗只能稳定几天或者几个小时,非常不利于在室温下运输。为了使疫苗 的稳定性提高,可用冻干的方法使之干燥。这样,疫苗的有效期往往可延长1倍或以上,在 室温下其效价的损失亦较慢。 冻干要点是: (1)冷冻,即将疫苗冷冻至共熔点以下。 (2)真空升华,即在真空状态下降水分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 (3)升温缓慢,即升温的过程尽量缓慢,不使疫苗在任何时间下有融解的情况发生。 (4)冻干好的疫苗应在真空或充氮气后密封保存,使其残余水分保持在3%以下。这样的 疫苗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4.细胞破碎后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抗原溶解。
5.粗细胞裂解物用0.2微米中空纤维柱进行微滤。抗原和大部分 低分子量宿主细胞内含物通过滤膜,细胞碎片被膜拦截。
6.滤液再进行超滤,此时抗原被膜拦截而低分子浪宿主细胞内含 物通过滤膜除去
一种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熊思东
申请号:CN01126892.1
申请日:20010927
公开号:CN1356142A
公开日:
200207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抗体化抗原技术,以抗体分子为载体、以抗原表位为基础,将抗原中激发免疫应答最关键的结构功能单位一抗原表位克隆到抗体分子中,将抗原、抗体集于同一分子中,制成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
该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生乙肝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治疗慢性乙肝的潜能。
申请人:复旦大学
地址: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桂琴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Bye bye~
பைடு நூலகம்
应用前景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较之于血液乙肝疫苗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它生产来源 不同。它有着许多血源乙肝疫苗不可比拟的优势。 • 自1985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接种血源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血 源乙肝疫苗对控制我国乙肝大面积流行曾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 血源乙肝疫苗需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浆为原料,它具有一 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 • 其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由于已感染乙肝病毒,在此情况下, 再抽取其血浆作为乙肝疫苗原料,对携带者的身体健康有损害; • 其二,疫苗的生产受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浆来源和质量 限制,无法大规模稳定生产; • 其三,在表面抗原阳性血浆的采集、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 引发血源性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 • 其四,在血源乙肝疫苗的生产过程中,虽采用三步灭活工艺,但 三步灭活不足以将血源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潜在致病因子全部灭活, 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源乙肝疫苗受种者绝对安全; • 其五,如上所述,为了灭活乙肝病毒,需采用三步灭活工艺,但 三步灭活对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影响。因此,由于血源乙肝疫苗的内部 矛盾性,决定了血源乙肝疫苗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疫苗,1997年卫 生部专门下发57号文件,具体部署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取代血源乙肝 疫苗事宜。
乙肝疫苗的制备
目的基因的获取
编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的获取 一般的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 反转录法 化学合成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工程菌的构建
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特点 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 ,表达的糖基化药 物蛋白在分子结构、 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 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 能 ,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 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 ,且有较高的 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可以进 行悬浮培养 ,表达 水平较高; ⑤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 (fibrob2last) ,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 白 ,利于外源蛋白的后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migenHBV:一款针对树突状细胞受体的新型治疗性乙肝
疫苗
治疗性疫苗诱导强烈的宿主免疫反应是解决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所需要的。
Akshaya 公司专有的Chimigen分子是选定抗原和异型抗体Fc片段的重组融合蛋白。
Fc 将嵌合分子导向树突状细胞(DCs)和其他抗原呈递细胞上的受体,通过蛋白酶体和内体途径进行抗原摄取。
抗原通过I类和II类途径呈递,以引发针对所选HBV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Akshaya 的 Chimigen?HBV包含HBV S1和S2片段,核心和鼠类Fc片段。
在本次HepDART 2019 大会上,Akshaya公司研究人员发表了该款治疗性疫苗的体内外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融合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产生,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
体外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评估与特定受体的结合和DC的摄取。
通过与抗原加载的成熟DC(mDC)共培养,可以激活未感染或慢性HBV感染供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或纯化的T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T细胞增殖,IFN-γ、TNF-α、颗粒酶B 和穿孔素的产生。
使用实时细胞微电子传感器系统(RT-CES)测量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
体内研究:每隔4周注射1次Chimigen? HBV,共3次;定量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每间隔两周向HBV转基因小鼠注射1次HBV 核心疫苗,共3次,并测量血浆ALT和IFN-γ水平。
在用拉米夫定进行预处理后,每两周间隔给持续感染的鸭子注射12次DHBV 核心疫苗,并测量血清HBV DNA水平。
研究结果
融合蛋白主要通过CD32和CD206受体与DC结合。
与运铁蛋白的共定位表明摄取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用来自未感染和慢性HBV携带者的装载mDC的疫苗刺激T细胞导致T细胞增殖,并导致CD4 +和CD8 + T细胞中HBV抗原特异性IFN-γ,TNF-α,颗粒酶B
和穿孔素的产生。
在来自慢性HBV感染患者的PBMC中,该疫苗诱导了T反应细胞(CD4 + CD25-)的产生。
来自未感染和HBV感染供体的活化T细胞杀死了接种疫苗/抗原的靶细胞。
Chimigen?HBV在绵羊中产生了强大的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在转基因小鼠中,观察到血清ALT和IFN-γ水平升高。
在持续感染DHBV的鸭子中,拉米夫定撤药后病毒血症发生短暂下降,病毒血症反弹的时间有一定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