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合集下载

病理冰冻切片的制片流程

病理冰冻切片的制片流程

病理冰冻切片的制片流程:
①取材,未能固定的组织取材,不能太大太厚,厚者冰冻费时,大者难以切完整,好为24×24×2mm。

②取出组织支承器,放平摆好组织,周边滴上包埋剂,速放于冷冻台上,冰冻。

小组织的应先取一支承器,滴上包埋剂让其冷冻,形成一个小台后,再放上细小组织,滴上包埋剂。

③将冷冻好的组织块,夹紧于切片机持承器上,启动粗进退键,转动旋钮,将组织修平。

④调好欲切的厚度,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原则上是细胞密集的薄切,纤维多细胞稀的可稍为厚切,一般在5~10um间。

⑤调好防卷板。

制作冰冻切片,关键在于防卷板的调节上,这就要求操作者要细心,准确地将其调较好,调校至适当的位置。

切片时,切出的切片能在时间顺利地通过刀防卷板间的通道,平整地躺在持刀器的铁板上。

这时便可掀起防卷板,取一载玻片,将其附贴上即可。

⑥应视不同的组织选择不同的冷冻度。

冷冻箱中冷冻度的高低,主要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切未经固定的脑组织,肝组织和**结时,冷冻箱中的温度不能调太低,在-10--15℃左右,切甲状腺、脾、肾、肌肉等组织时,可调在-15~20℃左右,切带脂肪的组织时,应调至-25℃左右,切含大量的脂肪时,应调至-30℃。

组织切片的原理和意义

组织切片的原理和意义

组织切片的原理和意义
组织切片的原理
组织切片是将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

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
1. 固定:组织固定是为了防止组织腐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明矾、酒精等。

2. 脱水:组织脱水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变硬,便于包埋。

常用的脱水剂有乙醇、丙酮等。

3. 包埋:组织包埋是为了使组织变硬,便于切片。

常用的包埋剂有石蜡、冰冻剂等。

4. 切片:组织切片是用切片机将包埋好的组织切成薄片。

切片厚度通常为5-10微米。

5. 染色:组织染色是为了使组织中的不同结构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便于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苏木精-伊红染色、梵高松染色等。

组织切片的意义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组织学、细胞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组成、排列方式等,从而了解组织的功能和病变。

1. 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明确疾病的性质、范围、程度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组织学研究: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排列方式等,从而了解组织的功能。

3. 细胞学研究:组织切片是细胞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等,从而了解细胞的功能。

4. 教学和科研:组织切片是医学生、生物学学生学习组织学、细胞学的重要教材。

通过组织切片,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排列方式等,从而加深对组织学、细胞学的理解。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需要研究的中药材样本,并从中药市场或植物园等地采集样本。

将样本保持新鲜,并根据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进行切割和清洗。

2. 组织固定:将样本组织固定在合适的固定液中,如10% 确定液或4% 福尔马林。

在室温下浸泡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以上,以确保组织固定。

3. 组织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醇浓度梯度(例如70%,80%,90%,95%,100%)进行脱水处理。

每个醇浓度通常持续15-30分钟。

4. 组织浸渍: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用透明剂(如山梨醇和苯酚等)浸泡,在透明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以达到透明化的目的。

透明时间视样本的大小和硬度而定,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

5. 组织包埋:将透明化的组织放置在熔蜡中,等待熔蜡凝固,形成包埋块。

此步骤有助于以后制备病理切片。

6. 切片处理: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切割成合适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的切片。

7. 切片染色:将蜡块切片上的组织片染色,以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经典的血液学染色(如伊红染色和嗜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制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使用合适的封片剂将切片封装,以便保存和观察。

9.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下,并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变化。

10. 图像和数据分析:利用数字图像设备获取切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提取。

11.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结合文献和病理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切片制作过程

切片制作过程

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
置的过程。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了细胞内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内的各和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
在纯酒精内时间过久,发生组织质地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组织发脆。造成组织发脆的原因还有加温(温度超过35℃)、脱水剂内加有丙酮、浸蜡用的石蜡中二甲苯过多等等。一般
我们总认为组织发脆跟高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其实低浓度的酒精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比纯酒精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块内部使之脱水,组织如果在低浓度酒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时。由于HE染色最佳着色PH为3.5~4.5, 中性福尔马林对苏木素染色有一定影响,细胞核容易发灰,核染色质不佳。
所以, 尽管中性福尔马林对抗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但酸性福尔马林对绝大多数抗原来说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没有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常规HE用12~15%酸性福尔马林也可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组织病理切片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切割组织标本并染色,可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是一个繁琐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获取:组织病理学的切片首先需要获得病理标本,这通常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取材来完成。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标本获取。

2. 组织固定:标本获取后,需要立即将组织标本放入10%的甲醛或其他固定剂中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

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在病理切片的过程中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

3. 组织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清洁和浸蜡等处理,以使组织标本透明并且易于切割。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到甲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以及蜡浸渍处理。

4. 组织包埋:处理完的组织标本需要放入蜡液中进行包埋,以便于切割。

在包埋过程中,需要正确定位组织标本,并使其固定在蜡块中。

5. 组织切割:包埋后的组织标本需要用微切片机切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5微米左右。

切片时需要保持切割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6. 组织染色:切割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赖氏染色、简单染色和特异性染色等。

7. 组织固定: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染色的效果。

通常用乙醇和甲醇进行脱水和抗褪色处理。

8. 组织观察:固定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来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病理学技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您对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一、背景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技术,通过取得患者组织标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备出显微镜下可观察的薄片,以供病理医师进行病变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对病理组织制片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二、病理组织制片步骤1. 标本采集与固定标本采集是制备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应该准确地选取代表性的病变部位进行采集。

常用的标本采集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穿刺采样和切片检查等。

采集后,应迅速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成分的破坏和细胞学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包括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并进行组织切片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脱水、清洁和透明化等。

之后,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进行包埋处理,以固定组织结构。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包埋完成后,使用病理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方式包括血液涂片染色和特殊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病变特征。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将制备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组织形态、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的分析,病理医师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结论。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可能还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学分析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一步的检查。

三、病理组织制片注意事项1. 标本采集与保存标本采集应准确、全面,避免采集到非病变或代表性不足的组织。

采集后,应尽快放入合适的固定液中进行保存,避免组织变性和细胞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以避免对组织结构的干扰。

在包埋过程中,应确保组织蜡块的质地均匀,以避免制备出的组织切片质量不佳。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在进行组织切片时,应遵循操作规范,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染色时,应准确掌握染色剂的使用方法和浸泡时间,避免染色效果不理想。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显微镜观察是病理组织制片的核心环节,病理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观察技巧和分析能力。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备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病理切片制备的具体步骤。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制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

医生在进行手术或活检时会采集病变组织,取材时要确保取材部位准确、完整。

取材后,将组织标本放入特殊的容器中,以确保组织的完整性和保存性。

2. 组织固定固定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固定在原位,防止细胞的变性和溶解。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等。

固定时间一般为6-48小时,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处理固定后的组织,将其脱水、透明化、浸渍、包埋等处理,以便于组织切片时的切削和染色。

脱水是利用酒精逐渐浓度递增逐步脱除水分,透明化是用透明剂如二甲苯逐步替代酒精以使其透明化,浸渍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浸入蜡中以进行包埋。

4. 组织包埋包埋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得组织与石蜡完全浸渍。

在石蜡中包裹组织,以便于组织的切片和染色。

包埋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快速冷却,以确保组织与石蜡完全固化。

5.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固化后,使用旋转刀或磨刀机将组织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切片时需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避免出现伤损和变形。

切片后,将组织切片浸入温水中,然后捞起放在切片玻片上。

6. 组织染色制备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黑色素染色、伊红染色、铬酸盐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7.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通过观察组织的形态、细胞核形态、胞浆结构等来诊断病变类型和疾病进展程度。

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细致,确保诊断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科学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制作流程(完整版)组织病理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的⼀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体(外科⼿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材料,不然,⽆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的,具体要求如下:(1) 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体组织⼀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⑵组织块的⼤⼩: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X 2.0cm X 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均匀地渗⼊组织内部,但根据制⽚材料和⽬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厚取0.3?0.5cm,这样可以同⼀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

(3) 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的⼑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使组织、细胞变形。

(4) 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 选好组织块的切⾯: 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的⾛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 保持材料的清洁: 组织块上如有⾎液、污物、粘液、⾷物、粪便等,可⽤⽔冲洗⼲净后再放⼊固定液中。

(7) 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收缩现象,有时甚⾄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 ⼩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的⽅法,从⼈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块组织,须⽴即置⼊液态固定剂中进⾏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法医病理学-组织切片制作

法医病理学-组织切片制作

(三)水洗
1.用水道流水洗涤,彻底清除组织块中的固定液。
2.水洗时间数小时至24小时。
3.根据材料多少、大小可灵活掌握水洗工具,可用水洗 筐或用纱布包裹,防止水流过大将组织块冲掉或丢失。
(四)脱水
组织块固定后虽然已经硬化,但达不到切薄片的硬度, 必须制成石蜡组织块,脱水是继固定后的重要步骤。
经固定和水洗后的组织含大量水分,在这种情况下首 先必须除去组织内部的水分,这种除水的过程叫做脱水, 脱水使用的药剂称为脱水剂。
固定的目的: 1. 阻止死后变化,防止组织的自溶与腐败。 2.保存组织的结构及成份。 3.媒染作用,使不同的组织成份对染料有不同
亲和力,使细胞各部易于受色。 4.能使组织硬化,为制作薄切片奠定基础。 注意:材料块不能过大,固定器皿不易过小,固
定液量不易过少,应是固定材料体积的20 一30倍。
(二)固定液: 根据检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固定液,如糖原检查:不含水的固
折,影响效果;如果水温过高,切片入水后可发生溶化。
实习四 法医病理学 组织切片染色
目的要求:掌握切片染色、封片等技术及操作过程。
一、染色前准备工作
1.染色:准备的工具:染色缸或者12个盛各种不同浓度的 酒精染色筐广口瓶,染色缸及脱蜡、透明用的各二个二甲苯 染色缸,盖片,带磨口盖树胶瓶一个,镊子1把。 2.染色需要的试剂及染色液的配制: ① 0.5%~1%盐酸—酒精:用于细胞核染色分色。
胰腺:取胰体部,必要时加取胰头、胰尾,2块。 肝脏:取长方形或三角形,2~3块。 脾脏:取材带被膜,2~3块。
脑:全脑(桥脑、延脑、小脑)、脊髓颈 段及脉络丛,十一块,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①额极;②前后中央回;③海马;④内囊; ⑤丘脑;⑥枕叶;⑦脉络丛;⑧桥脑;⑨延 髓;⑩中脑; ⑪小脑。取材时要带上软脑 膜、脑室膜或软脊膜因此刀要锋利。需要时 取脊髓。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
器械准备:锋利的手术刀;液氮罐一个或者冰盒;镊子;生理盐水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30min至1h,防止细胞自溶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选取胰腺癌导管型腺癌病人高、中、低分化各至少5例(前期未经过放疗、化疗等肿瘤内科专科治疗)。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癌组织/癌旁组织较理想的体积为
(0.3-0.5)cm×(0.3-0.5)m×0.3cm,厚度不大于0.5cm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在不影响病理诊断情况下取材,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2cm)
(5)保持组织块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液氮或者冰盒中。

(6)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7)备注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院号,ID号,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1。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1. 标本收集和处理
1.1 收集患者的组织标本,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标记。

1.2 将组织标本置于合适的中,用适当的缓冲液或固定剂进行
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防止腐败。

2. 标本处理和包埋
2.1 用合适的方法将标本固定在组织处理机中,例如将其浸泡
在缓冲液中或使用组织处理机进行自动处理。

2.2 将处理后的标本转移到合适的包埋中,通常使用蜡或树脂
作为包埋材料。

3. 切片制作
3.1 使用专业的旋转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通
常为4-5微米。

3.2 切割后的切片应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包埋材料。

3.3 将切片转移到玻片上,并确保它们平整地展开。

4. 染色
4.1 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常规组织染色法(H&E染色),以突出组织的形态结构。

4.2 将切片浸泡在染色液中,按照染色方法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

4.3 染色后,通过洗涤和脱水步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盖片和封口
5.1 在切片干燥后,将一小滴透明胶液滴在切片上。

5.2 轻轻放置盖片在切片上,确保无气泡和皱纹。

5.3 用封口剂封住盖片和玻片的边缘,以保护切片并防止其损坏。

6. 观察和存储
6.1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检查组织的结构和病理变化。

6.2 将切片存储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保持质量。

以上是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适当的设备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什么是病理科?病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形成和发展机制的学科,它通过对患者组织和细胞的检测、分析和诊断,为患者的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科常见操作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是病理科较为常见的操作,其流程如下:1.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进行取材。

2.将取材的组织样本进行处理:固定、脱水、透明化、浸渍、包埋及切片。

3.进行切片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上的偏心染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4.对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描述,并作出诊断。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针对细胞进行的检查。

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样本:包括液态或固态细胞的采集。

如痰液、血液、骨髓、白带、尿液等。

2.样本制片:涂片或离心沉淀后制成薄片。

3.细胞染色:通常采用偏心染色、Papanicolaou染色、Giemsa染色等。

4.细胞学分析: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结构差异,并作出诊断。

病理科操作规范个人保护在进行病理科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保护措施。

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防止病原体感染。

检验样本标识在进行病理科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样本标识的规定,避免样本混淆。

在每次操作前,必须先检查样本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以确保结果正确。

操作流程规范在进行病理科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对于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卫生在进行病理科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需要定期清洁操作台、工具和耗材,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对样本造成影响。

病理科常见问题及建议样本数量不足在采集样本时,样本数量不足是常见的问题。

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重新采集样本。

同时,在操作时应适度保留,以防止样本损失。

样本标识不全样本标识不全可能会导致样本混淆和误判的出现。

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通知医师,确保标识齐全和准确。

操作流程不规范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避免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误诊和误判。

操作环境不卫生操作环境的卫生对样本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1. 采集组织样本
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
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
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
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
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
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
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
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