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1e1a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4.png)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7.1 修整组织将手术切取的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和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
找到不同的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的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是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存在。
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福尔马林,有的不利于染色,有的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95%乙醇溶液:1h95%乙醇溶液:1h100%乙醇溶液:30min100%乙醇溶液:30min1.7.4 组织透明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
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二甲苯Ⅱ:10min1.7.5 组织浸蜡浸蜡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的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和程度以便组织包埋。
浸蜡时间根据组织的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
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石蜡Ⅱ:1h。
石蜡Ⅲ:1h1.7.6 组织包埋将经过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的过程。
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速度要慢。
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
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新的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
用于包埋的石蜡的熔点在50~60℃之间。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85eb4402020740be1e9be8.png)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中药切片实验报告
![中药切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d421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a.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切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了解不同类型中药切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学习中药切片的质量控制和标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中药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老师五、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 药材:黄芪、甘草、当归、川芎等。
- 仪器:切片机、切片刀、培养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2. 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1. 清洗药材,去除杂质。
2. 晾干药材,调节湿度。
3. 根据药材性质选择合适的切片厚度(如0.5mm、1mm等)。
- 切片阶段1. 将药材固定在切片机上,调整切片厚度。
2. 启动切片机,使药材在切片刀下连续切片。
3. 收集切片,放入培养皿中。
- 制片阶段1. 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水或甘油。
2. 轻轻覆盖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切片质量和特点。
3. 实验观察- 黄芪切片- 外观:切片呈淡黄色,质地致密,无明显气泡。
- 显微镜观察:可见黄芪切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 甘草切片- 外观:切片呈棕色,质地较软,有明显的纹路。
- 显微镜观察:可见甘草切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较薄,有丰富的淀粉粒。
- 当归切片- 外观:切片呈红色,质地较软,有明显的油性。
- 显微镜观察:可见当归切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有丰富的油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切片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不同药材的切片,切片质量良好,无明显气泡、杂质等。
- 切片厚度均匀,切片表面平整,适合显微镜观察。
2. 切片特点- 黄芪切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有明显的细胞间隙,有利于观察其细胞结构和成分。
- 甘草切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较薄,有丰富的淀粉粒,有利于观察其淀粉含量和质地。
- 当归切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有丰富的油滴,有利于观察其油性成分和质地。
3. 实验结果分析-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不同药材的切片,并观察了其切片特点和细胞结构。
安徽高等院校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制作步骤
![安徽高等院校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制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dc23f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f.png)
安徽高等院校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制作步骤制作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形态。
下面是安徽高等院校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的制作步骤:1.材料准备:-鲜活的草药植物根或根茎样本-切片刀、镊子、显微镜-10%硝酸银液、甘油2.样本采集:-在野外或园内选择健康的草药植物,注意选取直径适中、保存完好的根或根茎作为样本。
-使用锋利的刀具进行切割,将根或根茎切取一小段,长度约为2-3厘米。
3.前处理:-将采集的根或根茎样本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清洗,去除附着的泥沙和杂质。
-将样本浸泡在10%硝酸银液中,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以软化组织并去除气泡。
4.切片制备:-取出处理后的样本,用净水冲洗。
-取出一小段样本,用切片刀切成薄片,厚度约为0.1-0.2毫米。
-将切好的样本片放入显微镜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甘油,以保持切片的湿润和透明度。
-用玻片上的镊子将样本片稍微压平,以排除空气和气泡。
5.显微镜观察:-取出显微镜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片台上。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首先将镜头调整到低倍放大倍数,找到切片的大致位置和结构。
-善用聚焦手轮,将镜头对准切片的详细部分,调整到高倍放大倍数,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节。
-同时,使用目镜尺,在显微镜下测量切片的厚度或细胞的长度宽度等。
6.标本保存:-将观察完毕的切片玻片放入试管中,加入75%酒精进行固定和防腐,保存起来。
-另外,可以制作干燥标本,将切片玻片放入干燥剂中,待其干燥后放入密封袋中保存。
以上是安徽高等院校草药植物根及根茎切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制作标本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切片的质量和清晰度。
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注意记录和测量相关数据,为对草药植物的解剖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河南中学草药植物全草类切片标本制作步骤
![河南中学草药植物全草类切片标本制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3a0b9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c.png)
河南中学草药植物全草类切片标本制作步骤
1. 采集草药植物全草:在合适的季节采集草药植物全草,并在采集后进行处理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必要的部分。
2. 酒精固定:将采集好的草药植物全草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3-5天,使其充分固定,防止组织变形和腐烂。
3. 滴定脱水:将酒精固定的草药植物全草取出,并使用渐浓乙醚进行滴定脱水,逐步将草药植物全草的酒精逐渐脱去,直到完全脱水。
4. 石蜡包埋:将脱水后的草药植物全草放入融化的石蜡中,逐渐进行包埋,使其完全浸泡在石蜡中。
5. 切片:在石蜡包埋完成后,使用微型切片机或手工切片机进行切片,切得越薄越好,常见的厚度为3-5微米。
6. 染色:将切片好的草药植物全草切片放入染色剂中进行染色,这可以使细胞组织更加清晰、易于观察。
7.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玻片中,倒上封片剂,然后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排气泡,并用玻片烘箱在60-70℃下烘干。
8. 标记:最后,用标本管理系统对制作好的切片标本进行标记,记录其采集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保存和管理。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8da41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6.png)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中学草药植物皮类切片标本制作方法
![中学草药植物皮类切片标本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e2f2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9.png)
中学草药植物皮类切片标本制作方法中草药植物的制作切片标本是一种制作学习素材的重要方式,也能把学习的内容深入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在制作药用植物切片标本时,除了要注意克制药力,安全性等,还要学习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以保证标本制作的完整性、质量和准确性。
那么,中学草药植物皮类切片标本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一、准备工作1、从草药师对草药植物皮类进行采集,或者从市场购买原料,将原料放入玻璃容器中,放在明火中进行蒸煮浸泡,时间为30-60分钟。
2、将药材洗净,将洗净的药材在水中分割,将要进行切片的部位放入盆中,用清水浸泡,保持其干燥。
3、准备切片设备,比如麻醉剂、刀片、切片水、拍片泡沫盒、拍片片架、明胶膜及其他配件等。
二、制作步骤1、将调配好的药剂倒入一个带塞子的小瓶,将要切片的带皮植物放入小瓶中,把塞子放回瓶口,然后把小瓶放入蒸锅中,蒸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把蒸锅放入火上,用中大火蒸煮30分钟左右。
2、完成蒸煮,用筷子取出,放在玻璃板上,取一条刃好的小刀片,用小刀片将植物切片,切片厚度要均匀,可以适当调整切片厚度,以保证标本制作的一致性。
3、将切好的末片放入切片水中浸泡,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比如添加某种抗菌剂,以防止片子腐烂、发霉。
4、取出浸泡完毕的切片,用水洗净,用擦拭布挤干水分,将切片放入拍片泡沫盒,放入拍片片架,调整切片间的距离,防止切片之间的粘结,最后将拍片片架放入拍片机中,拍摄拍片,切片标本完成。
三、注意事项1、药材的准确性要认真把握,要用合适的药剂尽可能的把整个标本的皮类保留下来。
2、切片厚度要均匀,以保证标本美观性更好,不容易腐烂。
3、拍片过程中,要注意拍片时间,切片之间的距离及片子拍完后的环保等,以确保拍片的质量。
4、在拍片完成后,要注意标本及片子的存放,以保持标本整性、质量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中学草药植物皮类切片标本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只要把握好上述具体制作步骤,便可以轻松完成切片标本的制作,掌握学习的全部内容,让学习效率更加高效。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fe1b2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1.png)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备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病理切片制备的具体步骤。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制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
医生在进行手术或活检时会采集病变组织,取材时要确保取材部位准确、完整。
取材后,将组织标本放入特殊的容器中,以确保组织的完整性和保存性。
2. 组织固定固定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固定在原位,防止细胞的变性和溶解。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等。
固定时间一般为6-48小时,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处理固定后的组织,将其脱水、透明化、浸渍、包埋等处理,以便于组织切片时的切削和染色。
脱水是利用酒精逐渐浓度递增逐步脱除水分,透明化是用透明剂如二甲苯逐步替代酒精以使其透明化,浸渍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浸入蜡中以进行包埋。
4. 组织包埋包埋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得组织与石蜡完全浸渍。
在石蜡中包裹组织,以便于组织的切片和染色。
包埋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快速冷却,以确保组织与石蜡完全固化。
5.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固化后,使用旋转刀或磨刀机将组织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切片时需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避免出现伤损和变形。
切片后,将组织切片浸入温水中,然后捞起放在切片玻片上。
6. 组织染色制备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黑色素染色、伊红染色、铬酸盐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7.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通过观察组织的形态、细胞核形态、胞浆结构等来诊断病变类型和疾病进展程度。
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细致,确保诊断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科学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病理学实训报告实训步骤
![病理学实训报告实训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ffbb4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8.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训内容1. 标本固定与保存2. 取材与制片3. 染色与封片4. 镜下观察与记录5. 病理报告撰写三、实训步骤1. 标本固定与保存(1)将手术切除或穿刺获取的组织块立即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防止组织自溶。
(2)固定时间:一般组织固定4-6小时,大标本固定18-24小时。
(3)固定后的组织块放入有编号的标本盒中,并置于固定架上进行保存。
2. 取材与制片(1)取材:根据病理申请单,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后的组织块,选择病变部位进行取材。
(2)切片:将取材后的组织块放入组织切片机中,切片厚度约为2-4μm。
(3)染色:将切片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
(4)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中,确保切片平整。
3. 染色与封片(1)染色:将切片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等。
(2)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中,确保切片平整,防止切片脱落。
4. 镜下观察与记录(1)观察:将封片后的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2)记录:记录观察到的病变特征,包括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病变范围等。
5. 病理报告撰写(1)根据镜下观察到的病变特征,结合病理申请单,撰写病理报告。
(2)病理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范围、治疗建议等。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了解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掌握了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病理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取材不够精确、染色不均匀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五、实训心得1. 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d9e783caaedd3382c4d344.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03f366a5acfa1c7aa00cc82.png)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
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
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病理科切片流程
![病理科切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9e04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0.png)
病理科切片流程在医院里,有一个神秘的科室,那就是病理科。
这里就像是一个微观世界的侦探所,而切片则是破案的关键线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病理科切片的流程,那可真是一个既严谨又有趣的过程。
当一份组织样本被送到病理科时,就像一个神秘的包裹被送到了侦探们的手中。
病理科的医生们就像一群经验丰富的侦探,他们首先要对这个样本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登记。
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就好比你收到一个珍贵的礼物,你得先看看包裹有没有破损,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完整的。
医生们会查看样本的来源、患者的基本信息等,这就像是给这个神秘包裹贴上专属的标签,确保它不会被弄混。
接下来就是取材的环节啦。
这就像从一块大蛋糕里切出最关键的那一块。
医生会使用专门的工具,在样本上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这个时候啊,他们就像是技艺精湛的厨师,知道哪一块肉最嫩、最能代表这道菜的风味。
而且呀,这可不是乱切的哦,医生们心里都有一本“食谱”,知道什么样的病症可能在哪个部位表现得最明显。
旁边的助手呢,就像个小徒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偶尔还会问一句:“师傅,为啥选这块呀?”医生就会耐心地解释:“你看啊,这部分的组织看起来颜色不太对,很可能有问题,就像蛋糕上那块有点发黑的地方,说不定就有坏东西在里面呢。
”取材之后就是固定啦。
固定就像是把时间定格在那一刻。
把取好的组织块放到固定液里,这个固定液就像一个魔法药水,能让组织保持它原来的模样。
这时候医生们可不敢大意,要是固定不好,就像照片没拍清楚一样,后面的检查可就全乱套了。
“哎呀,这固定液的量可得控制好啊。
”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
助手在旁边也赶紧帮忙检查,就像两个守护宝藏的卫士,小心翼翼地确保固定的过程万无一失。
脱水这个环节呢,就有点像把湿衣服晾干的过程。
不过这可比晾干衣服复杂多了。
组织要经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就像经过一道道关卡。
这个过程得慢慢来,急不得。
要是脱水太快或者不完全,那组织就像一块没晾干的布,皱巴巴的,影响后面的切片制作。
中药净制与切片实验报告
![中药净制与切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ca18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e.png)
中药净制与切片实验报告中药净制与切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中药的净制和切片技术,了解中药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 中药净制中药材在采摘后,由于长期贮藏或运输等原因,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杂质增多,降低其品质。
因此需要进行净制处理。
常用的净制方法有水洗法、晾晒法、炒制法等。
2. 中药切片中草药是以整体或部分植物为原料的制剂,其形态特征对于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切片是将中草药材经过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三、实验步骤1. 中药净制(1)水洗法:将所需中草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2)晾晒法:将所需中草药材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晒至表面无水分。
(3)炒制法:将所需中草药材放入锅中,用小火炒至表面微黄。
2. 中药切片(1)制片前处理:将所需中草药材切成薄片,放入10%的甘油溶液中浸泡2-3天。
(2)切片操作:将处理好的中草药材取出,用刮刀将其压扁后放在玻璃载玻片上,再用另一张载玻片压平后取下即可。
四、实验结果经过净制处理后,中草药材表面明显干净了许多。
观察制作好的中草药切片,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和细胞壁等细节。
五、实验注意事项1. 中药净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制方法。
2. 制作中药切片时要注意不要使样品过度干燥,否则会影响切片质量。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调整好光源和对焦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净制和切片技术,并了解了中药的形态特征。
这对于我们进行中草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中药显微鉴定的操作流程
![中药显微鉴定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ef2a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b.png)
中药显微鉴定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准备显微镜:选择合适放大倍数高的显微镜,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
2.准备药材样品:收集待鉴定的中药样品,保证样品完整干净,避免
受潮、变质、受污染等情况。
3.准备实验器具:准备切片用的刀子、切片复制玻片、载玻片、显微
涂片、蒸馏水、滴定管等。
4.准备显微照相仪:用于拍摄和存档有效结果。
二、观察样品外观
1.观察样品外形:用显微镜放大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态、颜色、气味等。
2.观察表面特征:观察药材的表面特征,如表皮、毛发、沟槽、纹路等。
3.观察断面特征:制备透明切片,观察断面结构,包括细胞结构、细
胞壁、维管束等。
三、检测药材的微粒特征
1.制备显微涂片:将药材切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甘油或蒸馏水,覆盖一块透明的复制玻片。
2.观察微粒特征: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微粒特征,包括纹饰、维管束、细胞间隙等。
四、辅助鉴定
1.化学鉴定:对药材进行理化分析,包括显微化学反应、色素化学反应等。
2.色谱鉴定:进行色谱分析,通过色谱图谱比对来鉴定药材。
五、结论判断
1.根据所有观察结果和鉴定结论,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制剂是否符合要求。
中药显微鉴定是中药药材的重要鉴定手段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和微粒特征,可以判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在进行中药显微鉴定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显微镜和实验器具,准备样品完整干净,观察样品的外形特征、微粒特征等,辅以化学鉴定和色谱鉴定等手段,最终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保证中药品质安全。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9e582abb68a98271fefa86.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中学草药植物叶类切片标本
![中学草药植物叶类切片标本](https://img.taocdn.com/s3/m/802ea0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中学草药植物叶类切片标本实验是一种有益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叶类的结构,以及植物叶类的切片标本。
实验前准备:
1、准备一些植物叶类标本,如薄荷、芫荽、蒲公英等。
2、准备一台显微镜,一台研磨机,以及一台制片机。
3、准备一些研磨砂纸,如细砂纸、中砂纸、粗砂纸等。
4、准备一些制片材料,如玻片、胶片等。
实验步骤:
1、用研磨机将植物叶类标本研磨成薄片,用细砂纸研磨,再用中砂纸研磨,最后用粗砂纸研磨。
2、将研磨好的叶类薄片放入显微镜,调节显微镜的倍数,观察植物叶类的结构。
3、将研磨好的叶类薄片放入制片机,用制片材料制作叶类切片标本。
4、将制作好的叶类切片标本放入显微镜,调节显微镜的倍数,观察植物叶类的结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叶类的结构有所不同,如薄荷叶类的结构是多层的,芫荽叶类的结构是单层的,蒲公英叶类的结构是复杂的,有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
此外,叶类切片标本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植物叶类的结构,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叶类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而更好地利用植物叶类的药用价值。
实验1中药制片技术
![实验1中药制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454c34b7360b4c2e3f64d9.png)
取材
材料分割成适当大小,直径必须小于
盖玻片。
材料软化或冲洗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坚硬的干燥材料于稀甘油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10%醋酸液中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煮至表面无气泡。
叶表皮撕片适用对象及操作
适用对象:观察表皮细胞、气孔、毛茸。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材料:通常为叶下表皮。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还要使用去污剂擦拭。
使用完毕后,移去玻片,按上述方法擦 拭,将最低倍物镜转入光路,载物台复位。
Evaluation only. 关闭电源,拔下插座,盖上防尘罩。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在相应使用登记本上签名。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天花粉粉末——石细胞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物镜
低倍镜:4×、1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需要研究的中药材样本,并从中药市场或植物园等地采集样本。
将样本保持新鲜,并根据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进行切割和清洗。
2. 组织固定:将样本组织固定在合适的固定液中,如10% 确定液或4% 福尔马林。
在室温下浸泡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以上,以确保组织固定。
3. 组织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醇浓度梯度(例如70%,80%,90%,95%,100%)进行脱水处理。
每个醇浓度通常持续15-30分钟。
4. 组织浸渍: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用透明剂(如山梨醇和苯酚等)浸泡,在透明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以达到透明化的目的。
透明时间视样本的大小和硬度而定,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
5. 组织包埋:将透明化的组织放置在熔蜡中,等待熔蜡凝固,形成包埋块。
此步骤有助于以后制备病理切片。
6. 切片处理: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切割成合适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的切片。
7. 切片染色:将蜡块切片上的组织片染色,以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经典的血液学染色(如伊红染
色和嗜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制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使用合适的封片剂将切片封装,以便保存和观察。
9.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下,并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变化。
10. 图像和数据分析:利用数字图像设备获取切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提取。
11.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结合文献和病理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