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

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

1494年,两国又缔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

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

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

1476年,教皇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是引发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定。

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

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败。

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思考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的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从复兴古典希腊,古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意大利,意大利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运动逐渐传播到英、法、西、尼德兰等其他西欧国家。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

这场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吸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人权反对神性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用人生而自由反对奴役;用人生而平等反对等级观念;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反对专制制度。

人文主义表现了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但丁(《神曲》):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

他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国六大行政官之一,后因在教皇派和皇帝派之争中接近皇帝派而被放逐。

但丁的不朽名作是长篇史诗《神曲》,它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对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败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待异教。

《神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薄伽丘(《十日谈》):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

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有100个故事,据说是佛罗伦萨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破除寂寞所讲的。

故事披露和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批判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世实生活和男女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世界近代史专题3--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世界近代史专题3--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世界近代史专题3 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2014年考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2)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纵横对比表2: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表3: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例1.(2013年广东高考19题)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可编辑修改-“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例2.(2013年江苏高考15题)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例3.(2013年天津高考3题)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例4.(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6题)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例5.(2010江苏高考)(10分)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世界近代史是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末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一、新航路开辟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根源(对黄金的渴望)、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以及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极其深远。

它促进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它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文艺复兴14 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6 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称为“文学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称为“美术三杰”。

此外,英国的莎士比亚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三、宗教改革16 世纪,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加尔文在瑞士进一步发展了新教思想。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美国独立战争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本节主要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

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

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

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

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识,政治上王权日益强化,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加强。

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天主教会成为各大国中央集权的一大障碍。

各王权迫切要控制各国的天主教会。

随着15世纪初教皇权力的衰落,西欧各国教会开始摆脱教廷的控制,逐步走向民族化,这有利于同罗马教廷开展斗争。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历史进程。

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进行概述,以期对读者有个整体的了解。

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开始,是为了推翻君主制并建立民主政权而进行的。

这次革命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发了其他国家的革命浪潮,如欧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拉美解放运动,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以工业革命为标志。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工厂生产,这导致了城市化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带动了全球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德国、意大利的统一,制定了各国的法律和宪法,形成了世界各国现代国家的雏形。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

大战打破了大国之间的相对稳定,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政权更迭和领土重划。

战争还加速了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技术。

但是,战争的制造者并没有从中获得长期地位,反而因战争造成的损失和痛苦而被推翻。

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和痛苦,全球各国开始探索和实施一种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即社会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深入全球,并在中国、古巴等国家实施。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成为全球主要冲突焦点。

1945年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安全。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极化的时代,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展开了竞争。

而在此期间,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兴起,他们既不属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也不属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

20世纪末,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发展。

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使全球的交流和互动更加迅速和便捷。

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路德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

1529年,由马丁·路德创立于德国。

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因信称义,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

③人人皆祭司,主张教徒平等。

④简化宗教仪式,建设廉洁教会。

1546年,德国新教与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

1553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至此,路德教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英国国教】: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

又称安立甘宗。

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英国国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清教徒更是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加尔文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

16世界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

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

加尔文的圣礼体现了廉俭和平等的思想。

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

加尔文教教会神职人员大量减少,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

1541年,加尔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法国的胡格诺教派、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徒,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果】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会议上颁布的一项敕令,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

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双方进行了两小时辩论。

教皇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要求帝国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静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恨,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奥格斯堡合约: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重申了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派诸侯拒绝接受该决定。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文艺复兴):1.核心内容: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反对以神为中心。

2.特点:主张人文主义,是早期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延伸。

第二次:(宗教改革)1.核心内容:反对教权,提倡王权。

2.特点:教权被严重削弱,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第三次(启蒙运动):1.核心内容:从人文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论。

2.特点:规模扩大,从思想领域扩张到法律领域;形成鲜明的制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次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的宗教制度)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权力,利益14到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推动着人文精神欧洲一共出现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在14~18世纪,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是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另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基督教的禁欲主张,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

具体来说,它否定了封建特权。

彼得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同时,它也否定了君权神授。

人文主义者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安全与和平。

他们反对专制,提出自由和平等的口号。

总之,在文艺复兴中,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展开活动的首要条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针对建设贵族和专制统治的。

启蒙运动是一场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7~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近代西方主要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包括罗马法的复兴、拿破仑法典的制定以及普通法的演变,理解这些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法律与教化的影响,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教义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剖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西方主要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宗教改革与法律教化的关系;启蒙运动对法治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国家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分析法律制度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2.注意运用历史比较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3.作业中请尽量避免抄袭,注重原创性和独立思考。
4.提交作业时,请确保格式规范,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符合要求。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深度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提升→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近代西方国家法庭景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法律与教化的思考:为什么在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会逐渐取代宗教教化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石?这背后有哪些历史原因和思想变革?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

这一时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海外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望。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的热情。

(5)技术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4)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早期殖民扩张(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2)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3)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1)背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的精神束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成就:文学方面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艺术方面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等。

(4)影响: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宗教改革(1)背景: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对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

(2)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3)影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生活与事业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生活与事业

马丁·路德:1517-1521年宗教改革时期的生活和事业[摘要]由于一个德国奥古斯丁教会牧师马丁·路德(Martine Luther, 1483-1546)的个人宗教争斗,引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狂潮。

马丁·路德并不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他只是整个德意志在那个大变革时代复杂阶级成分的混合物,但他却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寄托着改革天主教的普世希望。

1517—1521年是路德宗教改革事业的前期,这期间他做了三件大极具影响的大事。

第一,招贴《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之阀;第二,拟订了三篇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第三,在沃姆斯宗教会议上的严正表现。

他的改革对德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九十五条论纲》赎罪券因信称义Abstract: As a result of a personal religion struggle, a German Augustinian friar, Martine Luther (1483-1546) launched the great protestant reformation in the 16th century. Luther was not the elite of his time. He is the compound of complex classes in Germany in that great upheaval era. However, he w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is time, to the care of the widespread desire for reforming of the Catholics. The period of 1517-1521 is the early days of Luther’s reform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he did three great events which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s. Firstly, he announced Ninety-five Theses. This one inaugurated the religion reformation. Secondly, he drew out three documents of the reform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his serious reply at the Diet of Worms. His reformation brought great influence to Germany.Key Words: Martine Luther Religion Reformation Ninety-five Theses Indulgences Justification by Faith近代国际关系史(世界近代历史)作业欧洲的16世纪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经历了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浪潮之后,宗教界又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和革命运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背景:神圣罗马帝国衰弱,诸侯割据,宗教改革。

原因:1.欧洲矛盾的尖锐(外部因素)首先,在经济上,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地理大发现引起地缘经济的变化。

其次,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相适应,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政体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政体的国家,对外政策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使17世纪初的国际矛盾更加复杂。

2.德意志内部矛盾(内部因素)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的矛盾,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浪潮。

宗教改革运动后,神圣罗马帝国内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与皇帝、各邦之间扩展领土、争夺教产的斗争十分激烈。

3.战争的直接原因——“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愤怒的新教徒把斐迪南派来的两名天主教钦差,按照捷克惩罚叛徒的古老习惯从20多米高的窗中扔出。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此为借口,决定武力征服捷克。

由此,“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导火线: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掷出窗外事件”参与国家:哈布斯堡同盟→西班牙,奥地利,罗马教皇,德意志天主教徒,波兰立陶宛反哈布斯堡同盟→法国,瑞典,丹麦,荷兰,英国,俄国,捷克,德意志新教徒,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55年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统局面,确定了路德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的平等地位。

另外,根据“教随国定”的规定,各邦诸侯在其领地内有权决定本人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和约使德意志新教诸侯扩大了政治和宗教权力。

重点: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

宗教改革--旧人教版

宗教改革--旧人教版

A,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
B
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 的焦点
C,德意志爆发了农民起义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2,16世纪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 ) D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免罪符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3,16世纪英国清教徒运动的目的 是要求( ) D
回 忆
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
2,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 一些什么样的人? 4,他们的思想是否对欧洲广大人 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5,要在广阔的社会层面上去宣扬 资产阶级文化,最好的、切实可行 的办法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
第 四 节
宗 教 改 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原因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反封建斗争 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碎了精神 枷锁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重要 作用是( ) D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 作用 D,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 精神枷锁
二,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
2,作用 1)新教的主要派别和传播
路德教 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
瑞士
北欧、美国
西欧 三大 新教
加尔文教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英国国教
英国
二,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
2,作用 2)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A,它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 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B,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 会的精神独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创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原创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5.“异端”运动观点: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 教会的财产; (4)《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 于世俗的权力。
6.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 生的影响
2.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 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 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该派教义主张善恶 二元;反对天主教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 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 多派,一为纯洁派。
华尔多派观点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 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 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 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 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 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 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 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中世纪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 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 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过程。
产生-------公元1世纪; 定为国教-------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 分裂------11世纪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确立-------- 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

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

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

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

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

到18世纪末期,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

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0914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0914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近代航海家,是美洲的发现者。

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却在航行中达到美洲,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使美洲大陆进入人类发展历程,为全球地理知识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他的殖民占领屠杀了大批北美土著居民,为美洲人民带来沉痛灾难。

2.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路德原本研究基督教神学,后来在思想上开始否定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念,否定教皇权威。

1517年,写成《九十五条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提出了“信仰基督即可得救”。

1520年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

路德的思想受到民众和部分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

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3.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

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此“以人权反神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

4.启蒙运动:通常指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复兴1.时间:14 世纪 - 16 世纪2.兴起地点:意大利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4.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1.代表人物及航线-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2.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三、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欧洲宗教和思想的解放。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640 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3.重要文件:《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3.重要文件:《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4.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5.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六、法国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重要文件:《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

4.拿破仑帝国: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前期具有正义性,后期具有侵略性。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3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3

再浸礼派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激进派别。

11世纪初出现于瑞士、德国、荷兰等地。

他们遵循慈温利的主张,认为婴儿不应受到罪的惩罚。

因此婴儿洗礼是渎神的形式,唯成年受洗方为有效。

他们有些人还主张财产公有,积极参加农民战争。

该派长期受到正统派的镇压。

玫瑰战争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加深了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分裂。

继而于1455年引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三十年混战。

经济比较落后的北方贵族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贵族支持约克家族。

因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故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红白玫瑰战争,或简称为玫瑰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

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在双方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他把红白玫瑰两个家族结合起来,结束了内战。

从此,英国进入都铎王朝专制统治时期。

经过玫瑰战争,英国的大贵族在相互厮杀中几乎消失殆尽,这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国教英国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国王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封闭了700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寺院的土地。

经过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安利甘教会,愿意为英格兰的,被称作英吉利国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没有大的区别,仍保留了主教制和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

与天主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的手中转到英国国王的手中。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国教教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于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迹。

清教又叫新教。

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

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

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

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世界近代史
第四讲 宗教改革
考纲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思考】: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其 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各有何具 体表现?
材料一:当时欧洲人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都是教会 规定的。教会通过教规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教规以 《圣经》为基础,但它并不仅仅对教士有约束力,凡异 端、抛弃宗教信仰和买卖圣职、婚姻、嫁妆、遗嘱…… 都属于教会法庭的管辖范围。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14、15世纪,地中 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5世纪末的地 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 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 的转化,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直接原因:教皇兜 Nhomakorabea“赎罪券”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1、马丁·路德改革: (1)主张:
①主张“因信称义” ②核心是如何救赎灵魂的问题:
否定教皇和 教会的权威
③简化宗教仪式:
提高自身
否④人定可教以皇与的上权帝威直,接打沟通破了教会的地求精位平神,等枷追。
实锁得彩宗⑤ 志 民 的内族 控反,救;教质的 制部对使的资的:教:天事人自产形资放务会主们主阶式产和摆教,获权级表脱会号阶社得 , 要 达召罗干级会了带求出马涉德反政精有人来教德意封治志皇意神鲜人。建运上明平的的等的动自人的思激 得 建由文愿发诸到想和主望民侯封解族支灵义通意持魂色过识。,
——加尔文
否定了封建贵 族的特权,为 资产阶级发财 致富作了辩护, 他从神学角度 论证了世俗活 动和个人奋斗 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
本节主要内容:
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

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

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

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
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
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

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
识,政治上王权日益强化,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加强。

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天主教会成为各大国中央集权的一大障碍。

各王权迫切要控制各国的天主教会。

随着15世纪初教皇权力的衰落,西欧各国教会开始摆脱教廷的控制,逐步走向民族化,这有利于同罗马教廷开展斗争。

宗教改革运动在一些国家就是由王权推动的。

另外,应讲明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

2.人文主义者用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提高了广大人民对天主教会本质的深刻认识,并为宗教改革者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

(二)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德国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这是由于德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迫害三者之间交织在一起,是整个欧洲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德国的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首先发难。

他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否定了教皇和神学的权威,肯定了两个原则:
1.人要得救全靠个人信仰而非教职人员干预。

2.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神学。

并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的原则。

他的学说由于得到人民群众、世俗君主的支持而广为传播。

路德的局限是他不敢发动人民,而寄希望于德国的封建贵族。

闵采尔比路德进了一步,不但反对教会而且还反对封建贵族。

他要求实现尘世上的平等,取消压迫和剥削。

他认为信仰的根据是“人的理性”而非《圣经》。

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在他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纲领《十二条款》、《海尔布琅纲领》表达了反封建剥削的意愿,后者带有资产阶级性质。

起义分三个中心,即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

农民战争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顶点。

失败原因是缺乏一个先进阶级的领导,市民阶级背叛了农民,与贵族妥协。

但运动打击了天主教会,促使了路德教派的正式确立,也加剧了德国政治上的分裂和宗教上的分裂。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
瑞士的宗教改革产生了两位领袖:慈温利和加尔文。

前者引发了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后者在前者和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理论,其核心为“预定论”,宣称资产阶级是上帝的“选民”。

这两点构成了在宗教旗号掩护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加尔文教义很快传到西欧主要国家和北美。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国王在市民、贵族支持下进行的。

英国彻底断绝了教会与教廷的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

国王是教会首脑,教会组织清除了某些天主教的腐败和教条,符合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因此英国宗教改革也可看作是资产阶级不彻底的胜利。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以上三个地区的宗教改革,以德国规模最大、最激进,以瑞士加尔文教为最成熟和系统,以英国最为保守。

三地宗教改革均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各教派教义均有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内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教会组织结构上,均有共和主义色彩,其中某些激进教派甚至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提出了新社会的理想,成为近代共产主义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