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年教学讲义ppt课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年教学讲义ppt课件
临床评估
通过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指 标评估疗效。
病理学评估
通过组织学检查、细胞增殖指数等 指标评估疗效。
生存期评估
观察患者的生存期,评估内分泌治 疗的长期疗效。
内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骨质疏松
定期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和维 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
松药物。
血脂异常
定期监测血脂,调整饮食和运 动习惯,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抗雌激素治疗通常用于激素受体阳性 的乳腺癌患者,尤其适用于绝经前和 绝经后的女性患者。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中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它通过抑制芳 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合成,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芳香化酶抑制剂通常用于绝经后的女 性患者,尤其是对侧乳腺癌或复发风 险较高的患者。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可以延长 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可以延长 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包括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孕激素等。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特殊人群如青少年、老年和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需谨慎评估,个体化定制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年教学讲义 ppt课件
目录
• 乳腺癌概述 • 内分泌治疗原理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 • 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 •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 内分泌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的定义和症状
乳腺癌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 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 之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疗后
他莫昔芬组 阿那曲唑组
减少40%的事 件风险(EFS)
2006年NCCN指南: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 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可用阿那曲唑5年或他莫昔芬2-3 年后改用阿那曲唑2-3年。
ABCSG-8研究、ARNO-95研究
精选版课件ppt
8
来曲唑
BIG1-98奠定来曲唑在受体 阳性早期乳腺癌初始内分 泌治疗及换药治疗的地位
BIG1-98研究、MA-17研究
精选版课件ppt
9
依西美坦:绝经后早期乳腺癌
IES 031:他莫昔芬2-3年后 序贯依西美坦可改善DFS
及OS
TEAM:初始依西美坦5年 和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
共5年两组疗效无差异
•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接受 他莫昔芬2-3年后接受依 西美坦或他莫昔芬2-3年
• 依西美坦组事件发生率 低于他莫昔芬组
• 依西美坦DFS优于他莫昔 芬组
• 两组DFS、TTR和OS 均无差异
• 序贯组的经济费用 更划算
不良反应少:潮红、关节痛、疲劳(25mg 1/日)
IES 031研究、TEAM研究
精选版课件ppt
10
卵巢去势
手术 去势
放疗去 势
药物去势
手术去势 标准术式为双侧卵巢切除术 优点:肯定快速降低雌激素水平,预 防卵巢癌发生 缺点:提前进入绝经状态,增加骨质 增生及冠状动脉硬化等风险 药物去势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 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 LHRH生成,同时与垂体LHRH受体结合 抑制垂体生成黄体生成素抑制卵巢分 泌雌激素。可逆性卵巢功能抑制 代表药物: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曲 谱瑞林
精选版课件ppt
13
劣效性研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ppt课件
13
有回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的他莫昔芬于 2003年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其2004年销售同 比增长了4倍多;芬兰利拉斯药厂的产品近两 年持续下降,2004年在他莫昔芬市场的份额 减少至5%。江苏苏州礼来制药公司的雷洛昔 芬于2004年上市,当年即占据抗雌激素类医 院用药市场近4%的份额。
14
此外,芳香酶抑制剂近几年增长较快, 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的热点,未来 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占据国际第四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药物地位的口服芳香酶抑制剂来 曲唑,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乳腺 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市场中增长较快的品种。
❖ 1.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为激素受 体(ER/PR)状况,ER阳性的效果最好,部 分ER阴性PR阳性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三苯氧 胺;
33
2. 三苯氧胺合适的服药时间为5年,再延 长用药时间不能提高疗效;
3. 三苯氧胺的疗效与患者年龄关系不大, 绝经前后都可以使用;
4. 服用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 的发生,但只能预防那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发生;
续治疗。但鉴于三苯氧胺已广泛用于临床,
且有健康妇女作为预防用药,所以还是要警
惕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乏力、
颜面潮红、皮疹、阴道干燥、阴道流血,少
见不良反应还有纳差、恶心、腹泻、出汗、
体重增加和静脉血栓等。
36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早期乳癌术 后辅助治疗中,疗效超过三苯氧胺。ATAC试 验尤其是ATAC试验(即单独或联合应用 阿那曲唑和三苯氧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 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5年阿那曲 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低。
4
❖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 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 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 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 乳癌。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
治疗建议。
05 乳腺癌内分泌治 疗挑战与前景
目前面临的挑战
耐药性问题
部分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不 敏感或逐渐产生耐药性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副作用管理
内分泌治疗可能引发一系 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 子宫内膜增厚等,需要有 效管理。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 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需要 个体化治疗方案。
副作用。
02 乳腺癌内分泌治 疗机制与靶点
雌激素受体(ER)作用机制
01
02
03
雌激素与ER结合
雌激素在乳腺组织中与雌 激素受体(ER)结合,形 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复合物进入细胞核
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 核,与DNA上的特定序列 (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 。
调节基因表达
复合物通过调节相关基因 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 的增殖和生长。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ERDs)
如氟维司群(Fulvestrant),通过下调雌激素受体的表达,降低雌激 素对乳腺细胞的作用。
CDK4/6抑制剂
如哌柏西利(Palbociclib),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 的活性,阻止肿瘤细胞增殖。
不同分期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乳腺癌
对于绝经前患者,常采用他莫昔芬治疗;对于绝经后患者,可选择芳香化酶抑 制剂或他莫昔芬治疗。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5-10年。
02
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 者。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世纪末
首次发现卵巢切除可缓解晚期 乳腺癌症状。
20世纪60年代
合成雌激素拮抗剂,如他莫昔 芬,用于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开发出第三代产品, 特异性和选择性更高,对雌激素抑制水平更强, 体外试验时,来曲唑比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强 200倍,一般说来,各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据抑 制强度依次为来曲唑、瑞宁德、依西美坦和福美 坦等。在当前这类药物代替孕酮类药物,作为二 线药物有报导2000多例绝经后的晚期乳腺癌在 TAM失效后,新一代芳香化酶与甲地孕酮对比 研究结果,其中每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均优于甲 地孕酮,总生存期明显延长,如来曲唑的中位缓 解期长于33个月,而甲地孕酮,仅为18个月。
卵巢切除对小于35岁年轻患者疗效较差,临近 绝经和围绝经期的妇女去势后肿瘤复发时间晚,疗 效较好;卵巢切除对于存在骨、软组织、淋巴结、 肺转移的病人效果较好;对肝、脑转移者基本无效。 EBCTOG组研究表明,对 <50岁的绝经前早期乳 腺癌去势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 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46.1%,无病生存率 分别为45%和39%,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性 去势由于放疗后卵巢去势较慢,有时去势完全,所 以治疗上使用较少。
ER+乳腺癌效果较好,而且ER受体含量 越高,疗效越好,孕酮类药物效果不及三苯 氧胺和芳香化酶类,孕酮类药物常在三苯氧 胺和芳香化酶类药物后为第二或第三线药物, 但临床上也常用于期它肿瘤患者以提高病人 食欲,增加体重,改善一般状况,改善对化 疗的耐受性。副作用阴道流血、高血糖、体 液潴留、肥胖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乏力、头 痛、潮热、腹泻、恶心、皮疹等,偶有白 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和永久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不会象TAM有发生子宫内膜癌的 危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尤其ER(+) PR(+)患者的重要手段,绝经前的妇女雌激素主 要来源是卵巢分泌。因此,对这些病人如ER(+) 患者采用三苯氧胺以阻断体内雌激素与ER的结合, 绝经前妇女45~50岁的有高危病人考虑使用卵巢切 除;绝经后和<35岁年轻妇女不考虑卵巢切除,国 外年轻妇女更愿接受化学性“卵巢切除”即用促黄 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HRH),LHRH可使妇女 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绝经后水平,常用为诺雷德和 抑那通,每28天注射1次,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 者疗效肯定,副作用不大,停止治疗卵巢功能可恢 复,为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乐于接受,但价格较 贵是限制应用因素。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1)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1)ppt课件


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 疗的首选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阿 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国际多中心临 床研究证明,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 乳腺癌二线治疗,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比 甲地孕酮更有效。
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第三代芳 香化酶抑制剂疗效明显优于三苯氧胺。绝经 前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化疗,如化 疗失败,或疾病适合或需要内分泌治疗时, 可以采取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 剂。
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 否选择内分泌治疗, 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 素受体状况(ER/PR)、年龄、月经状态以及 疾病进展程度。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 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 应性乳腺癌(Endocrine responsive),既过 去所说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 泌治疗。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早期乳癌术 后辅助治疗中,疗效超过三苯氧胺。 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5年阿那曲唑 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低。

有实验结果显示,5年来曲唑比5年三苯氧胺 疗效更好。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三苯氧胺服用2-3年 后,再序贯使用依西美坦2-3年,疗效明显 优于服用三苯氧胺5年。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首先明确一点的是内分泌治疗宜用于激素依 赖性乳腺癌,即ER+或PR+者, ER+和PR+ 均阳性者三苯氧胺有效率60﹪—70%. ER+ 或PR+为30%左右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回顾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 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 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 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 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 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针对骨质疏松的处理
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还可采 用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等,以减缓 骨质流失。
针对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
根据增厚程度和患者症状,可采取 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妇 科检查。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认识和理 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进 行自我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副作用。
针对性功能减退的处理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接受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
05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 应用
手术前后内分泌治疗策略
术前内分泌治疗
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 保乳率。
术前术后内分泌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 素综合考虑。
术后内分泌治疗
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内分泌药物可能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 。
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无法配合治疗或理解治疗意义。
特殊情况下内分泌治疗策略调整
术前新辅助治疗
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 给予内分泌治疗,可缩小肿瘤、
降低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内分泌治疗耐药后的处理
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选择不同 强度和时长的内分泌治疗方案。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优势分析
放疗作用机制
01
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作用机制
02
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
联合应用优势
03
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
复发风险。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探讨
1 2
化疗作用机制
通过化学药物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医学ppt课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医学ppt课件

长期随访和监测计划
随访时间安排
随访内容
治疗结束后,前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3-5 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包括体格检查、乳腺及区域淋巴结检查、相 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监测复发和转移
关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
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和转移病灶,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 质量。
作用机制与他莫昔芬相似,但副作用较小。适用于晚期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
来曲唑(Letrozole)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减少雌激素生成。适用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阿那曲唑(Anastrozole)
作用机制与来曲唑相似,但药物代谢和副作用方面略有不同。也适用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 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
乳腺癌诊断方法与标准
01
02
03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格 检查,如乳房肿块、乳头 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影像学检查
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 MRI等,可发现乳腺内的 肿块和异常结构。
孕激素类药物
要点一
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
通过改变内环境并影响肿瘤生长,同时增强机体对肿瘤侵害 的抵抗力。适用于晚期乳腺癌和复发性乳腺癌。
要点二
甲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 Ac…
作用机制与甲地孕酮相似,但药物剂量和用法方面略有不同。 也适用于晚期乳腺癌和复发性乳腺癌。
04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判断标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孕激素类药物
要点一
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 )
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要点二
甲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 ac…
与甲地孕酮类似,也是一种有效的孕激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氟维司群(Fulvestrant)
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雌激素的作用,从而降低乳腺癌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 组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针对 特定基因和蛋白的靶向药物,如 CDK4/6抑制剂等。
本次课件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认识和理 解。
内容
包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理、常用药物和方案、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和未来展望等方面。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讨论。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
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阿那曲唑(Anastrozole )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生 成,从而降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来曲唑(Letrozole)
与阿那曲唑类似,也是一种有效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
依西美坦(Exemestane )
不可逆性地抑制芳香化酶,从而减少雌激素 的生成。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疾病分期、年龄、生育需求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01
药物调整策略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副作 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2
03
个体化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PPT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PPT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目前我国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使用TAM 5~10年是标准方案。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在小于35岁的人群中相比单用TAM能明显获益,但辅助化疗后激素水平恢复到绝经前水平很难作为一个因素来评价是否应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因为还与化疗的方案、疗程及监测的时间有关。大于等于4个淋巴结转移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其次,如果有1~3个淋巴结转移、组织学3级等其他多个危险因素,也可考虑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多基因检测在国内很少开展,如显示不良预后,也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建议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时间为5年。对于一部分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治疗2~3年。 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治疗期间注意避孕,并每半年至1年行1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服用他莫昔芬5年后,患者仍处于绝经前状态,部分患者(如高危复发)可考虑延长服用至10年。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化疗同时应用可能会降低疗效。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但可以和放射治疗以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应用。
卵巢去势推荐用于下列绝经前患者: ① 高风险且化疗后未导致闭经的患者,可同时 与他莫昔芬联合应用;卵巢去势后也可考虑与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TEXT与SOFT 联合分析提示卵巢去势联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 制剂优于卵巢去势联合三苯氧胺);② 不愿意接 受辅助化疗的中度风险患者,可同时与他莫昔 芬联合应用;③ 对他莫昔芬有禁忌者。 卵巢去势有手术切除卵巢、卵巢放射及 药物去势。若采用药物性卵巢去势,目前推荐 的治疗时间是2~5年。
SERM作用机制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 )如:三苯氧胺、托瑞米芬、雷洛昔芬,可竞争性与ER结合,结合后仍能形成二聚体,并与ERE结合。 转录活性仅保留了部分 其产生对抗雌激素作用还是类雌激素样作用取决于不同组织内的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quence主要研究
BIG 1-98
ABCSG 8
R
AI2年 他莫昔芬2年 他莫昔芬2年
他莫昔芬3年 AI3年
他莫昔芬3年
BIG1-98 ABCSG 8
Extended研究
MA 17
他莫昔芬5年
R
B 33
AI 5年 Placebo 5年
AIs Upfront 方案临床研究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 69: 60–62. Coates AS,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published online Jan 2.
内分泌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Upfront研究 Switch主要研究 Sequence主要研究 Extended研究
Upfront研究
ATAC
R
BIG 1-98
TEAM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灭活剂
5yrs
Switch主要研究
IES 031
他莫昔芬2-3年
R
AI3-2年 他莫昔芬3-2年
选择性的药物垂体切除术,药物性卵巢去势 其作用是可逆的 主要应用于绝经前 药物主要有Goserelin等
内分泌治疗的问题----耐药
三苯氧胺耐药
耐药机制
雌激素代偿及三苯氧胺的局部代谢 ERα的缺失和突变 选择性信号传导通路 三苯氧胺的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的
平衡
内分泌治疗的问题----不良反应
在所有乳腺癌中ER-/PR+的患者占5%左右, 这可能是由于ER检测假阴性的存在或PR有 独立于ER的调节通路。此类患者对内分泌 治疗的反应与ER阳性肿瘤类似。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肿瘤相关作用机制
N ENGL J MED 354:3 JANUARY 19,2006
雌激素合成和代谢基因的异常与罹患肿瘤 风险增加有关
同时PR受体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0%以上。 ER受体阳性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好。 用于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的种类
双侧卵巢切除: 降低或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 手术切除或放射去势
肾上腺切除术及脑垂体切除术 内分泌药物治疗
内分泌药物治疗1
雌激素: 治疗剂量;己烯雌酚;10%患者造成肿瘤的发展
关节痛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365:60; Thürlimann et al. , Thurlimann et al. N Engl J Med.2005;353:2747; Coates. ESMO 2006. At: /public/documents/pdf/trial_18-98_big1-98/BIG1-98_ESMO_2006.pdf;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优秀课件
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生长因子:如EGF、IGF-1
其中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 作用。
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通过激活雌激素敏感 基因,促进细胞生长。
ER
ER可分为ERα和ERß ERα 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包含595个氨
AIs Upfront方案临床研究结果
*HR+患者 ** 单药治疗患者
* ATAC试验100个月DFS,提高 4.8%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 69: 60–62.
Coates AS,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published online Jan 2.
N ENGL J MED 354:3 JANUARY 19,2006
雌激素的合成与分解
N ENGL J MED 344:No.4. JANUARY 25, 2001
雌激素在绝经前后的合成和靶器官
内分泌治疗的前提----雌激素受体(ER)
ER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雄激素: 治疗剂量;骨转移者效果好;丙睾酮;不良反应
黄体酮类药物 甲孕酮;一般作为内分泌二线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抑制脑垂体ACTH的生成
内分泌药物治疗2
抗雌激素药物: Tamoxifen他莫昔芬 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作用机制是与雌二醇在靶器官内争 夺雌激素受体,减少胞质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
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
内分泌治疗机制
芳香化酶
雄激素
雌二醇
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三苯氧胺
A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芳香化酶的作用,从பைடு நூலகம்阻 断绝经后妇女体内外源性雄激素向雌激素的 转变。
AI的分类
TAM及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式
AI的化学结构式
ER状况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
ER阳性者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为50-60%; 阴性者低于10%。
亦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用于绝经前,绝经后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 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需要芳香化酶的作用 芳香化酶抑制剂(AI,Aromatase Inhibitor)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阿诺新,Aromasin) 甾体类,非甾体类 推荐用于绝经后
内分泌药物治疗3
促生殖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
基酸,通过调控雌激素反应基因(ERE)的 转录活性发挥作用,该基因的异常(缺失, 甲基化等)与肿瘤耐药(他莫昔芬)有关
ERß 包含530个氨基酸,可与ERα 形成异 二聚体,其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和肿瘤侵袭 性增加,较差的预后有关
PR
PR蛋白合成受ER所调控,其水平可能提示 ER的功能。
ER和PR共同表达常表示肿瘤对内分泌治疗 有更好的反应。
AI的安全性特征与TAM不同
二者共有的AEs 绝经症状
TAM更多见的AEs 血栓栓塞、子宫内膜问题、阴道出血/排液
AI 更多见的AEs 肌肉关节症状 BMD 降低,骨质疏松 AI对心血管系统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热潮红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365:60; Thürlimann et al. , Thurlimann et al. N Engl J Med.2005;353:2747; Coates. ESMO 2006. At: /public/documents/pdf/trial_18-98_big1-98/BIG1-98_ESMO_2006.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