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1《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必修1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苏教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想北平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苏教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想北平

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预习思考1.《想北平》结束段落的鉴赏分析《想北平》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情感很复杂。

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住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文章。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他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2.积累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

忘言:不可言说。

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评析: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B案1、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字。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点字注音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期年()空旷()濒临()道观()3、根据注音写汉字hào ( )天zhé ( )伏隐dùn ( )zhì( ) 息jué ( )悟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俊伟峻伟愧杀惭愧(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___。

(1)我真爱北平分析:正面描写,直抒胸臆,表达对北平特殊的爱思考2:第4、5、6、7节分别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试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予以说明。

例如:第4段关键句:“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里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北平特点:写作手法:思考3:北平是历朝古都,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温馨的四合院……能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可老舍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北平呢?这样写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A案请仿照文章写作特色中所提到的“比喻”、“对比”、“以小见大” 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0字),表达你对家或家乡的思念之情。

附录:补充材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光饼琦君①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

苏教版语文高一《想北平》导学案人教

苏教版语文高一《想北平》导学案人教

漂泊的旅人想北平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6月16日。

北京是老舍的故乡,对于北京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地,他都有极深刻的印象。

老舍以痴想的方式把他所熟悉的北平写出来,这种情感如同爱母亲一样的深沉而热烈,这是对北平事事物物特殊的认识,是受了北平文化熏陶的心灵的贴近。

在文章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与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咬文嚼字1.字音廿.七(niàn) 什刹..海(shí chà) 菜圃.(pǔ)空旷.(kuànɡ) 橘.子(jú) 辜.负(ɡū)2.多音字3.形近字⎪⎩⎪⎨⎧站立站沾光沾粘合粘⎪⎩⎪⎨⎧凋谢凋碉堡碉匀调调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剖析: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

作者与北平的心灵粘合了,那北平中亦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身心亦烙着北平的文化。

生于斯,长于斯,自然非匆匆过客所能体会,自然非他乡所能比较,因为作者与北平已经物我神交,难分难舍。

2.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剖析:作者所表现的,是“我”和北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

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愿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北京,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所以,一句“说不出”,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3.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剖析:这一句是直抒胸臆,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点明了主题,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 第3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3专题《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第四至七段:北平的特点及对北平的爱。
的句子
第八段:再次表达思乡之情。
【合作释疑】
1、 通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 教 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
明确: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
—我真爱北平(2—3 段)——北平的特点(4—7 段)——我真想念 学
盾,太极拳充满了众多的‘矛盾’,或者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直接地 体验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实践方式。中国太极拳的主旨就是在发展中一 直不断地致力于‘矛盾’的解决,从而完成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温和”;“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 使他们成为美景”,而且“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 作用是什么?
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知道,老舍是
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
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
明自己与北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
答案:母亲对我的启蒙、教化将引导我毕生的行程,母亲对子女 的深爱和牺牲精神是我毕生的滋养和力量。 2.第二段说“母亲的声音已成回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 生”,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5 分)
答案:选材上都选择了父母疼爱子女的生活细节。这样写真挚、 亲切,亲情的温馨、细腻与深远,于细微处见真情。在写法上注意虚 实相生,将往事与想像融为一体,忆事与抒情互相交融。深切地表达
《想北平》
课题
《想北平》
课型
新授
1、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方法。

【教材助读】1.老舍和北平是怎样的关系?2. 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预习反馈:1. 为什么想北平?2. 写了北平哪些特点?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自主探究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北平的特点的?学生活动2——自主探究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到他对北平的爱“说不出”?。

学生活动3——小组合作讨论: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吗?【当堂检测】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字。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点字注音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期年()空旷()濒临()道观()3、根据注音写汉字hào ( )天zhé( )伏隐dùn ( )zhì( ) 息jué( )悟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俊伟峻伟愧杀惭愧(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前。

(3)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________.(4)所托之事,未能妥当安排,深感_________.【归纳总结】1.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北平的众多特点的一个共性,那就是接近自然,北平是理想的适合人居的城市。

2. 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了很多还是为表达对北平的爱。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班级:学号:姓名: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解读一些内涵深刻的重点语句,进一步了解天涯游子深切的乡思。

2 了解本文所采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主观感情的写法。

【知识准备】预习案一、人物档案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4年与胡絜清女士结婚。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24日因被迫害而弃世。

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等,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评价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相关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以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作者抒写了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作者描写一景一的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1导学案3.1.1想北平77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1导学案3.1.1想北平774

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赵忠审稿人:赵德生《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飘流在外的人,没有不怀恋自己的故乡,虽然这感情可能比较复杂,怨尤的、无奈的或情深意绵的。

但无论怎么说,故乡都是心灵的家园,是个体生命的脐带。

到了晚年,他们都会产生落叶归根的想法,尽管已经稔熟了彼乡的语言、饮食,但是总有一天像是听到了什么召唤,神秘感应地一头扑进故乡的怀抱,如鸟儿回巢、溪流归海,浑身上下感到亲切、踏实、自在。

也许,我们羡慕过别人的童年,羡慕过别人的家乡,但真正值得珍重的只有我们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

因为乡言土语里,积淀着历史文化,蕴藏着地域精神,她是生命的“零公里处”,是命运所系。

老舍在文中要表达的便正是这种对乡土北平的一往情深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学习和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2、难点:作者对北平的感情的开掘。

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一往深情;通过教师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去学习体味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和对比的艺术妙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目标见导学案导入:散文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但似乎也应该承认:写得自然,写得亲切,从而使读者觉得这篇作品实在、鲜活、天作而成,这既是散文艺术的最大魅力,应该说,也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更为成熟的标志。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一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1.1想北平79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1.1想北平798

《想北平》教案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 (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学习目标1、与文本展开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情感(重点)2、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难点)3、我自己还想学到以下东西:二、学习方法指导对话式阅读:反复阅读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自己的最真实最个性化的生命感悟,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包括对作者的质疑、对编者评点的不同见解,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更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在对话中诵读文本、品味语言、质疑问难,真正做到听、说、读、写、思(思维碰撞)、情(情感熏陶)融合,真正把文章读成自己的!三、预习与展示(一)积累基础知识1、字音(课前展示):廿七:什刹海:菜圃:空旷:橘子:辜负:省钱古刹便宜省刹便反省刹车便宜行事我自己积累的字词(课前补充):2、文学常识老舍,原名(),字(),()人。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等。

曾因创作话剧《》而被授予“ ”的称号。

(二)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1、本文写了北平的那几个特点?2、点评课文:找出文中所有触动你的词、句、段,并在对话栏、天头地角等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感悟。

3、阅读中你有那些有价值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请写下来。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四、课中探究:1、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3质疑问难:五、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六、写作借鉴:七、课外阅读:阅读读本93页《藕与莼菜》一文,思考:作者认为,怀念故乡是因为有所牵念,“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这样的理解你同意吗?你认为能代表你的家乡的是什么?汉唐书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

月是故乡明《想北平》一、学习目标1、认识散文烘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下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感情的写法2、思想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联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认识这类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显出的激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与“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色是, 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一般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受到、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社》。

全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赐予下加点字注音廿七( ni àn)黏合( ni án)什刹海( sh í...勾通()勾当()奔跑(...编纂()强抢()饿殍(...2、解说以下词语匀调 : 配合得平均适合愧杀 : 形容极度内疚)菜圃(pǔ).)投靠().)俘虏().四、思疑议论①作者在文章中频频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原由。

答案:① 北平与“我” 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全部,“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性情有好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没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好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平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何?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平常势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平常的事物真实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思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幸好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顾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心里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加慎重;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可是止,耐人回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3.1 想北平 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3.1 想北平 导学案1

想北平【理论支持】《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所以,教学《想北平》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圈点勾画、感情朗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思乡之情。

2.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的融合,体验作者的情感。

2.作者是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捡.()廿.()七黏.()合什刹..()海积凑.()匀调.()僻.()静癖.()好赐.()给啼.()出菜圃.()橘.()子二、知人论世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月是故乡明《想北平》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 )黏.合(nián)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 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教学重点: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8min)切入文题,直接导入。

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高一语文导学案:3.1.1《想北平》(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导学案:3.1.1《想北平》(苏教版必修1)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请积极阅读——《作文同步导学练》走进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

老舍是他的笔名。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一、【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廿七岁()粘()合什()刹海熠()熠闪光辜负()蜻()蜓韭()菜贫困潦()倒菜圃()静谧()湖泊()旅泊()之地奇诡()贫瘠()烙( )印装模()作样2、完成黄金讲义P1基础字词1-2题及P3检查基础第1、3、5题二、【自主学习】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2、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3、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三、【合作探究】1、在作者的眼中,地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2、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苦难?四、课堂作业——黄金讲义“文采T台”第1、2题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

(给出语段,学生分组讨论)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2、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二、【合作探究】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1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1苏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必修1苏教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必修1苏教想北平课题想北平课型现代文新授课课时二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给词语注音、释义〔略〕2.正确使用成语〔略〕能力点1. 学习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我鉴赏课文的能力,感受老舍语言特点。

教育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重难点1.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比照等写作技巧。

2. 在品评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师:钟嵘在他的《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就说明任何作者的写作,都是因为内心有不能平的感情才产生的。

而一篇散文的写作,往往带着偶然性与机遇性,是作者的随感而发。

作者在散文中表现的亲见亲闻和真情实感,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还能把这些见闻写的比别人更加细致真切,突出了散文思想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动情点,体会散文的情感,感受散文的美。

正是因为苏轼亲见亲闻,所以所记石钟山名字的来历就有与众不同之处,并且描写的比已有的记载更详尽真切,这篇散文也就有了新意,也就有了令人豁然开朗之感。

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领会一下作者笔下的“想〞与“北平〞有着怎样的不同?〔板书题目〕。

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PPT〕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廿七..〔〕黏合..〔〕什刹海...〔〕菜圃〔〕空旷..〔〕橘子..〔〕韭菜..〔〕菜畦〔〕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一〕大声朗读全文,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后文本研习,请答复:文中最能触动你的语句是。

理由是。

〔积累知识,走进文本,触摸语言,形成语感〕提示自读要求:用铅笔在不认识的生字词下面画上三角号,借助工具书查出字音或词义,如果词语的义项很多,要依据语境,选出适合于语境的义项。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课前预习】1、关于作者(1)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2)他人对老舍的评价: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舒乙他对人生的视野是宽阔的,而我对文学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甚至有一些文学巨匠,可能精通于某一阶层的人物,但不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人物。

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感动了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

—曹禺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读1-3段。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辜.负菜圃.粘.贴粘.合鲜.嫩廿.七匀调.什.刹海愧杀.悠.然2、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民族)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1想北平76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1想北平769

《想北平》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请积极阅读——《作文同步导学练》走进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

老舍是他的笔名。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一、【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廿七岁()粘()合什()刹海熠()熠闪光辜负()蜻()蜓韭()菜贫困潦()倒菜圃()静谧()湖泊()旅泊()之地奇诡()贫瘠()烙( )印装模()作样2、完成黄金讲义P1基础字词1-2题及P3检查基础第1、3、5题二、【自主学习】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2、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3、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三、【合作探究】1、在作者的眼中,地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2、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苦难?四、课堂作业——黄金讲义“文采T台”第1、2题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 1、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

(给出语段,学生分组讨论)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2、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二、【合作探究】 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是一言九鼎....。

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汶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谋篇布局像“八股”叙述、议论说套话,作文好像一头钻进了“套子”里,有关专家对此深感关切。

B.历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用古汉语所表述的思想理论和哲学概念,往往艰涩难懂,而重要的论断又不能回避古汉语。

C.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如春风送暖,如雨润万物,让微笑成为一轮暖阳,融化一冬的冰雪;让微笑成为一缕和风,成就万物的欣欣向荣。

D.《财富公式》所推崇的独特的规避投资风险理论,引发的是一个有关智慧型理性投资策略选择的广泛大讨论,对于我国的当前广大民众确定投资策略将起到指导意义。

四、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想北平》(节选)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4.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答:5.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答:6.“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答:(二)、《我心归去》(节选)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7.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答:8.作者在文中写道:“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说说你对作者的感受的理解。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庞白①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别人的城市。

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

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

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

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

真有点莫名其妙。

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

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

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不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③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

每每夜深人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

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焦虑和激动的人群呢?④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

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

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

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⑤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巳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

从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实。

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背后是故乡啊!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

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吗?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

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去,可能吗?⑥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⑦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东西。

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

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⑧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

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吗?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我不知道。

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

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流着,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9.第②段中写到了“我很佩服,也很羡慕”那种“比本地人还本地人”的人,请分析作者写这种人的作用和好处。

答:10.作者说:“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受不到自己融入城市。

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作者已在文中对“为什么”作了解答,那么作者是如何解答的呢?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回答。

答:11.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请联系全文作答。

答:12.第六段作者说:“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资料链接1.余光中《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2.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