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维护正义教案.doc
初中思想品德 第十课 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一
![初中思想品德 第十课 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c8d8b2f7ec4afe05a1df0e.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懂得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中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是:“我们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本课内容希望学生懂得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中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学情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使其鄙视以不正义的手段获得利益的行为。
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中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勇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正义感的具体要求;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正义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方法】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活动法、分组合作、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自觉维护正义.doc.doc (1)
![自觉维护正义.doc.doc (1)](https://img.taocdn.com/s3/m/f931c53bed630b1c59eeb5f4.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2、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进一步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提高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一种体验,领悟出自觉维护正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践行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难点:维护正义,需要我们怎么做?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正义,以及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那我们又该如何来维护正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觉维护正义》。
二、讲授新课(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1、师: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以下情景,如:闯红灯、考试作弊、自习时大声喧哗等,你会如何评价这些行为呢?生:闯红灯违反了交通规则,考试作弊没有遵守考试纪律,自习时大声喧哗违反了班级规定。
这些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和程序,遵守了这些规定就是维护了正义。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同学表演的小品《保送风波》。
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大家在这个观点上很一致,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有失公平和正义,破坏了保送制度。
这是一种非正义的行为。
受害人小孙决定找班主任讨个说法,而小赵决定忍气吞声,你同意谁的观点呢?谈谈你的理由。
很明显,从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知道了有的同学坚持一定要讨个说法,有的同学决定忍气吞声,那你们能展开辩论说说各自的理由吗?忍气吞声组:说了也不一定管用。
讨个说法组:即使不管用,也能给非正义行为致命一击,这也是维护正义的体现。
请那些同意面对非正义行为忍气吞声的同学大声读出课本113页相关链接。
导学案1 自觉维护正义.doc
![导学案1 自觉维护正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fbb290ddccda38366bafcc.png)
【学习目标】1、明白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2、知道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正好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展示[学习内容及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1、只有有 __________ 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2、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
3、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怎样自觉维护正义?2、.如何做到自觉维护正义?(自觉维护正义我们应该怎样做?)3、怎样做才能成为有正义感的人?三、【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A.全体社会成员的B.未成年人的C..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D.成年人的2、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非正义的行为,如少数人逃避规则约束的“逃票乘车”行为等,这些非正义的行为()①会损害他人的权利和机会②只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③危害整个社会的利益④只损害某一个人的利益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3、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下列行为属于维护正义的是()A.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B.八年级学生小玉主动退学C.社会青年在校门口敲诈学生D.小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4、看到歹徒正在行凶时,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少年,你应该采取的最佳方式是()A.冲上前去,与歹徒搏斗B.悄悄溜走,以保护自己B. C.拨打“110”报警 D.与受害人冒死制服歹徒5、我们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①对非正义的事情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对非正义行为要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③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④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有位年轻人在外资企业当经理,被炒了“就鱼”,因为他试图漏缴个人所得税。
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7)doc
![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7)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c90465312b3169a451a45c.png)
二、自觉维护正义【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懂得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创设恰当的情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收集维护正义的榜样人物事例。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讲述《信用记录不良,高材生求职屡屡碰壁》(见附录)设问:①博士生求职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小结:正义和正义制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板书:撙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设计意图:选择适当的情景导入,既能在新课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重要性,比单纯的教师说教受有效得多。
实例分析我们追求正义,但却无法杜绝社会上非正义现象的存在。
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先一起来看看马丁神父的选择。
投影:马丁神父的忏悔诗(见附录)学生活动:①集体朗读。
②讨论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小结:从马丁神父身上我们看到对非正义行为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其气焰,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人的利益。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认识误区:纵容非正义行为最终将危害整个社会,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人教版八下思品第十课第二节《自觉维护正义》教案(3)
![人教版八下思品第十课第二节《自觉维护正义》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69bd8575acfa1c7aa00ccfb.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
【学生分析】由于世俗的原因,人们见到为非作歹的现象时有很多人选择不闻不问、消极逃避的态度,也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的原因,使得一些见义勇为者的最后遭遇让人感到遗憾、可惜。
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里,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更要让学生选择冷静对待,既不要动不动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见义巧为、见义智为。
这是法制社会对对文明人的一种要求,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这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综合设计思路】第一步、以《信用不良,高材生求职屡屡碰壁》的故事导入;第二步、出示马丁神父的《忏悔诗》来帮助学生理解纵容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性;第三步、设置两难情景让学生从中得到体验;第四步、播放一些古今中外追求正义的仁人智士的事迹,让学生感受正义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正义的人。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诚信与正义的关系(诚信,也就是不欺诈、不妄语,信守诺言。
现代社会的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和企业的伦理原则和发展战略。
然而诚信必须以正义作为价值指导、判断标准。
这个问题也是教师把握教科书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搜集几个与本课时内容相吻合的故事。
学生:回忆自己在团体生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
●○板书设计(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教学设计附录1.感慨与公平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2.别让委屈继续下去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b8398d680203d8ce2f2466.png)
《自觉维护正义》一、教材分析:《自觉维护正义》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二框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张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2)面对非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态度(3)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2、能力目标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教法和学法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点拨。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收集自己维护正义的事例。
2、教师准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布置学生预习内容。
准备做实验的材料。
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活动体验1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在一个瓶颈很小的瓶子中放了几个小球,要求几个被试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从瓶子中各自抽出自己的球。
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教案2
![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6d88d2bbed5b9f3f90f1ce8.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案知识目标: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具有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要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充满阳光、铺满鲜花,渴望社会充满正义,没有邪恶。
但在现实生活中,非正义行为常常给我们生活带来阴影和黑暗,甚至是灾难。
那么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学习“自觉维护正义”。
【讲授新课】活动一:生活大盘点具体步骤和活动过程:(分组准备以下问题或活动)1.第一小组发布新闻调查实况:主要调查班级中放学不遵守交通规则,逃票乘车,违反课堂纪律,以大欺小等现象。
2.第二小组表演根据课本改编的小品:《保送风波》3.第三小组出示漫画:《谁来为我作证》4.第四小组出示问题(在提前自学的基础上和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以下有价值的问题)(1)请分析上述情景中,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并说明理由。
(2)漫画《谁来为我作证》中围观者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3)如果你看到上述行为,会有什么感受?学生:略。
教师总结: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我们要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对非正义行为不安、不满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维护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如果采取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会害人、害己、害社会。
活动二:实战演练场(多媒体出示材料)放学后,小明刚走出校门就看见一个社会青年正向一个同年级的男孩索要钱物,于是……问题1:在这种情形下,小明有可能采取哪些行动?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问题2:如果是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1:小明可能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制止和阻拦社会青年的行为,结果被打成重伤。
【教案】10.2 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10.2 自觉维护正义](https://img.taocdn.com/s3/m/cec2c8f5f524ccbff021842b.png)
10.2 自觉维护正义课标要求:“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好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见义巧为,智勇双全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板书框题: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2、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情境活动一:议一议:①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通过综合考评这种正义制度来确定报送的人选,能确保保送的公平性,从而维护了社会正义。
)②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使人们感到在保送这件事上缺失了公平,特权占了上风,而正义被践踏了。
)教师讲述: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二:(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源和救助。
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2)doc
![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2)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7d03e3ad51f01dc281f153.png)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1、知识目标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一、设计理念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
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ea56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d.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觉维护正义》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其次框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允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张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跑,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必须的生活经历,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相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晰,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自觉遵守社会规那么和程序(2)面对非正义行为应采纳的看法(3)社会开展须要有正义感的人(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2、实力目标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那么和程序,能区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⑴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那么和程序。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那么为荣的意识,造就正义感。
⑴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详细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教法和学法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纳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老师点拨。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的踊跃性。
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造就学生的学习实力方面主要采纳以下方法:思索评价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课前打算1、学生打算: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收集自己维护正义的事例。
2、老师打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布置学生预习内容。
打算做试验的材料。
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活动体验1有这样一个心理试验:在一个瓶颈很小的瓶子中放了几个小球,要求几个被试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从瓶子中各自抽出自己的球。
自觉维护正义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
![自觉维护正义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6b65429eff9aef8941e06b5.png)
《自觉维护正义》说课教案学校:苏典中学说课人:左安常一、说教材:1、本课位置: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的第二部分内容,即《自觉维护正义》。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已经学习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对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
也就是说本单元内容是对前几单元内容的自然提升,使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维护公平和正义,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设置,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这节课不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而且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交往、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很缺少自觉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该怎样维护自身权利,于是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和做法,忍气吞声,放任不良行为的肆意蔓延。
而本节课就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出发,通过理论阐述和事例介绍,重在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公民,将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现代人。
三、说教案目标及教案重难点:1、说教案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说明: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教材从帮助青少年成为一个有意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才是社会的时代要求出发,首先让学生认识维护正义的重要意义是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是每个有正义感公民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
能力目标:增强大家思维能力和自觉维护正义的实践能力.说明:这节课的教案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重在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
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教案4
![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a4e910bedaef5ef7ba0d3c42.png)
《自觉维护正义》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2、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进一步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提高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一种体验,领悟出自觉维护正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践行能力。
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过程:【前置学习】1、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2、列举非正义的行为。
3、面对非正义行为采取消极的态度会有什么危害?4、为什么社会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5、具有正义感的人的特点?6、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协进学习】1、案例分析:见教材第112页。
思考:(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试的方式来确定人选?(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并说出答案。
参考答案:(1)这样能体现公平和正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是不遵守规则和程序的非正义行为,是可耻行为。
她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别人的权利和机会,也会使自己今后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害整个社会,败坏社会风气。
2、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是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维护正义无关。
提示: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参考答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
遵守制度和规则,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能否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案例分析:见教材第112页(续)。
思考:(1)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2)如果小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参考答案:(1)小赵对待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是消极的。
《自觉维护正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觉维护正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a7e9d6c8d376eeaeaa31b8.png)
《自觉维护正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在不同的情景下,能够选择不同的、恰当的、合法的方式来维护正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争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方法】讨论、举例、列表、讲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入新课】方法一:观看下面的图片,分析下述情景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如果你看到下述情形,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图片: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
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
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
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死刑。
学生回答(略)。
(首先判断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再谈谈自己对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
)教师点评,导入本课。
方法二:(备选)教师介绍案例:张勇同学该怎么办?张勇上学途中,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在偷乘客的钱包,是出面制止还是置之不理?张勇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困境……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张勇可能的选择有哪些?张勇的这些选择会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后引入本课。
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新课教学】做有正义感的人(板书)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教师: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2.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第一环节:讲述有正义感的人和事教师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正义感的人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讲述,另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把有正义感的人的情况填在黑板上的表格内。
人教版思品八下《自觉维护正义》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品八下《自觉维护正义》word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33cf24a98271fe910ef983.png)
人教版思品八下《自觉维护正义》word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觉爱护正义》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爱护正义》第二框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域,践行伸张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跑,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二)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生活体会,但对人一辈子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时期,专门对“做什么样的人”“如何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咨询题也不甚清晰,因此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爱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三)设计理念1、增强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是通过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体现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成,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3、三维目标,专门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以人性养育为主线;着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四)对应课标明白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不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五)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较明确地了解“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爱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正义、正直与人格的关系;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探讨、摸索、体悟,使学生分析、判定、辨不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升华道德境域,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做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
(六)教学流程(附表)附:(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确实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那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下,不畏强权,仍旧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自觉维护正义》(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P112-115)
【授课教师】齐换亮【授课班级】八(4)班
【授课时间】2013.6.5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要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能力目标:具有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知识目标: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难点】落实正义行动
【教学方法】情感升华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收集正义的事例和身边的非正义行为。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觉维护正义
——如何自觉维护?
为什么说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要做有正义感的人?
做有正义感的人
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课后作业】见《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