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细菌的固氮酶保护: 蓝细菌的固氮酶保护: 蓝细菌是放氧光合生物。在光照下, 通过光合作用放氧使细胞内的氧浓度增 高。 两种防氧措施: 异形胞抗氧和非异形胞抗氧
异形胞抗氧机制: 异形胞为一种特化细胞,个体较营养细胞大, 细胞外有一层由糖脂组成的较厚的外膜,该膜具 有防止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的物理屏障功能; 异形胞内缺少产氧光合系统Ⅱ,脱氢酶与氢 酶活性高,使异形胞内维持在很强的还原态; 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很高,有解除氧毒害的功能; 异形胞比相邻营养细胞的呼吸强度高2倍,可 通过呼吸消耗过多的O2并产生固氮所需ATP。
固氮的生化途径 固氮总反应式为:
N2 + 6e + 6H+ + 12ATP 2NH3 + 12ADP + 12Pi
N2分子经固氮酶催化还原为NH3,再通过转 氨途径形成各种氨基酸。固氮酶除具有固氮功能 外,还能催化2H+ → H2。在缺N2条件下,固氮 酶可将H+全部还原为H2;在有N2条件下,固氮 酶将75%的NAD(P)H2用于N2的还原,另外25% 的NAD(P)H2形成H2浪费掉。但在大多数固氮菌 中,含有氢酶,可将固氮催化形成的无效H2重新 转化为NAD(P)H2和ATP。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氮是组成生物细胞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气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由于N≡ N三键非常稳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由于N≡ N三键非常稳 定,故N2不能被高等生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只有 定,故N2不能被高等生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只有 少数原核微生物能直接 利用N2作氮源,将其还原成氨, 利用N2作氮源,将其还原成氨, 供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利用。 固氮微生物利用固氮酶的催化 作用将分子态氮转 化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 化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 于光合作用的第二大生物化学反应。生物每年在温和 条件下的固氮量约为高温高压(300℃ 300个大气压) 条件下的固氮量约为高温高压(300℃×300个大气压) 条件下工业固氮量的2倍多,约为1 条件下工业固氮量的2倍多,约为1亿吨,故生物固氮 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和生物的生息繁衍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大量ATP 还原力NAD(P)H2 固氮酶 N2 Mg2+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固定1mol N2需要消耗10~15molATP 。这些ATP由 呼吸、发酵或光合磷酸化过程提供。从不同生理类型的固 氮微生物细胞中抽提到的固氮酶具有相同结构,它们均含 Ⅰ、Ⅱ两种组分。组分Ⅰ为钼铁蛋白(MF)或钼铁氧还蛋白 (MoFd),是真正的“固氮酶”;组分Ⅱ为铁蛋白(F),是 固氮酶还原酶。
化能自养: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xidans 光能自养: 念珠蓝菌属(Nostoc) 鱼腥蓝菌属(Anabaena) 着色菌属(Chromatium) 绿假单胞菌属(Ch loropseudomonas) 微好氧 (化能异养): 棒杆菌属(Corymebact erium) 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固氮酶的Ⅰ 固氮酶的Ⅰ、Ⅱ两种组分 两种组分 项目 组分Ⅰ Ⅰ 蛋白质亚基数 4(2大2小) 分子量 22万左右 Fe原子数 30(24~32) 不稳态S原子数 28(20~32) Mo原子数 2 Cys的SH基数 32~34 活性中心 铁钼辅因子(FeMoCo) 功能 络合、活化和还原N2 组分Ⅱ 2(相同) 六万左右 4 4 0 12 电子活化中心(Fe4S4) 传递电Hale Waihona Puke Baidu到组分Ⅰ上
兼性厌氧化能异养: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无色杆 菌属(Achromobacter) 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柠檬酸杆菌属(Cit robacter) 欧文氏菌属(Erwinia)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光能异养: 红螺 菌属(Rhodospirillum) 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厌氧化能异养: 巴氏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脱硫弧菌属(Desulforibrio) 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
图氮的生化途径
图氮的生化途径
N2经根瘤菌被植物吸收
3.固氮菌的抗氧机制 3.固氮菌的抗氧机制
固氮酶的两个蛋白组分对氧极端敏感, 一旦遇氧就可发生不可逆失活。组分Ⅱ(铁 蛋白)在空气中暴露45秒其酶活丧失一半, 组分Ⅰ在空气中的活性半衰期约为10min。 不同固氮微生物的钼铁蛋白具有不同的氧 敏感性。大多数固氮菌为好氧菌,它们需 要氧气进行呼吸和产能。固氮菌在长期的 进化中形成了许多巧妙的机制,解决了细 胞 需氧和固氮酶厌氧的矛盾。
共生固氮菌 根瘤豆科植物: 根瘤菌属(Rhizobium) 非豆科植物: 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Frankia) 白蚁等动物肠道: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植物地衣: 念珠蓝菌属(Nostoc) 鱼腥蓝菌属(Anabaena) (单歧蓝菌属) 等(Tolypothrix) 满江红: 满江红鱼腥蓝菌(Anabaena azollae) 苏铁珊瑚根: Nostoc,A nabaena 肯乃拉草: Nostoc
固氮酶活力测定: 固氮酶活力测定:测定固氮酶活力的经典方法有微 量K氏定氮法和同位素法,但前者精度低,后者程 序复杂。 1966年,M.J.Dilworth等发表了灵敏简便的乙 炔还原法,促进了固氮酶活性及固氮机理研究。该 法的理论依据是:固氮酶除了能催化N2 NH 3外, 还能催化C2H2(乙炔) C2H2(乙烯)及2H+ H2等多 种反应。 乙炔还原反应中产生的乙烯及底物乙炔即使浓 度很低,也能方便地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该测定方 法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成本低及操作简便,可用 于纯酶制剂及自然固氮生态体系的固氮活力测定。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自1886年M.W.Beijerinck分离到能共生固氮的 根瘤菌后,人们共发现了50多属100多种生物有 固氮能力,这些生物均为原核生物。 按其固氮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 能独立固氮的微生物称为自生固氮菌; 必须与其他生物共生才能固氮的微生物称为 共生固氮菌; 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肠道等处才能 固氮的微生物称为联合固氮菌。
联合固氮菌 根际温带: Bacillus,Klebsiella 热带: 雀稗固氮菌(Azotobacter paspali), Azospirillum,Beijerinckia 叶面: Beijerinckia, Azoto bacter
2.固氮的生化机制 2.固氮的生化机制
固氮酶:生物固氮反应的核心。 固氮酶 1960年,J.E.Carnahan从巴氏梭菌(Clost ridium pasteurianum)中获得了具有固氮活性的无 NH3 细胞抽提液,实现了分子氮还原为NH3 的实验。 1966年,L.Mortenson从巴氏梭菌 (C.Pasteurianum)和维涅兰德固氮菌(Azotobacte r vinelandii)的无细胞抽提液中,分离出两种固氮 蛋白—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使固氮研究进入分子 水平。
非异形胞抗氧有多种形式: 利用时间差解决固氮酶厌氧和光合放氧 的矛盾,即在黑暗下固氮,在光照下进行 光合作用(织线蓝细菌属);提高细胞内SOD 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消除有毒过氧化物, 保护固氮酶活性(粘球粘细菌属)。
根瘤菌固氮酶的保护: 根瘤菌固氮酶的保护: 根瘤菌分为豆科根瘤菌与非豆科根瘤菌两种类型。 豆科根瘤菌以只能生长不能分裂的类菌体(bacteroids) 形式存在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许多类菌体被包裹在一层 类菌体周膜中,膜内具有良好的氧、氮和营养条件。最重 要的是在周膜内外存在着独特的豆血红蛋白 (leghaemoglobin)。该蛋白具有极强的吸氧能力,可使近 血红蛋白处的氧浓度比周围环境降低8万倍,以防止类菌 体周围氧浓度过高使固氮酶失活。豆血红蛋白犹如氧缓冲 剂,可调节根瘤中氧的浓度,使其稳定在固氮酶的最适范 围内。豆血红蛋白的蛋白质部分由根瘤菌触发,植物基因 编码合成;血红素由植物触发,根瘤菌基因编码合成 。
不同固氮菌钼铁蛋白的氧敏感性 名称 半衰期(min) 大豆根瘤菌 4.5 肺炎克雷伯氏菌 8.0 维涅兰德氏固氮菌 10.0 圆褐固氮菌 10.0 巴氏梭菌 >60
• 好氧自生固氮菌的保护机制: 好氧自生固氮菌的保护机制: 抗氧方式主要有两种:呼吸保护和构象保护。 固氮菌以较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 的氧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微环境处于低氧态,以 保护固氮酶不受氧损伤,该抗氧方式称为呼吸保 护。 本机制存在的证据:属于固氮菌科 (Azotobacterlaceae)的固氮菌都具有特别高的呼 吸强度。例如,把生长在低氧分压下的 A.vinelandii突然转移到高氧分压下培养时,其呼 吸强度和NADPH2脱氢酶活性同时增高,细胞色 素a2的含量增加,而氧化磷酸化的效率却明显降 低。其原因在于细胞动用了一套消耗碳源除氧以 保护固氮酶 的呼吸系统。
1973年发现,在一种生长于非州的非豆科植 物榆科糙叶山黄麻(Parasponia)的根瘤中存在着 豇豆根瘤菌,根瘤中无豆科植物根瘤中常见的豆 血红蛋白,但却含有与豆血红蛋白功能相似的植 物血红蛋白,保护着固氮酶不受氧之危害。在赤 杨、杨梅及木麻黄等非豆科木本植物的根瘤中, 存在着与之共生的弗兰克(Frankia)放线菌。该菌 的营养菌丝未端有一膨大的球形囊——泡囊,固 氮反应在泡囊中进行。泡囊的固氮功能及防氧机 制与蓝细菌的异形胞相似。
自生固氮菌 好氧化能异养: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 固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球菌属(Azococcus) 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黄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lavum) 自养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autotrophicum) 产脂螺菌(Spirillum lipoferum) 甲烷氧化菌等
构象保护指固氮菌处于高氧分压环境下 时,其固氮酶能形成一个无固氮活性但能 防止氧损伤的特殊构象。该构象是由固氮 酶与蛋白质或磷脂等稳定因子结合形成的。 呼吸与构象两种保护互相协调,形成 “双保险”机制。在一般含氧条件下,呼 吸保护就可除去多余氧;若还有 过量分子 氧,可利用构象保护使固氮酶免遭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