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

合集下载

走进化学科学ppt课件

走进化学科学ppt课件

必修课程
• 必修第一册 • 必修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课 程
• 化学反应原理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课程
• 实验化学 • 化学与社会 • 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课堂练习
1、199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 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 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 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 ➢高分子化学的创立 ➢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合成生命物质
联合制碱法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制造大量氮肥促进粮食增产
侯德榜 芯片与光导纤维改变生活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3.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P5)
胰岛素的发现和迅速 获得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 合成人胰岛素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 局部改造,合成了人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及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等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4)现代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
质谱仪
核磁共振仪
X射线衍射仪
交流·研讨
P6
1、屠呦呦在研制新药的时候采用了哪些化学方法?
2、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历程?对你在今后的研究中会 有什么启发?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分子机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拓展思考2】 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药品,左盘放砝码(1 g以下用游码),右盘放 药品,则实际药品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颠倒后,所称药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 数,则药品实际的质量为9.0 g-0.5 g=8.5 g。
(4)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化学
一、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 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 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1】 (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加热仪器:可酒直精接度加热仪器:试管 、蒸发皿、
反应容器

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

锥形瓶、烧瓶等
化学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来称量固体质量 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常用仪器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等
化学
考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
概念
性质
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 化学变化 可知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 沸点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 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 、 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3.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特点。

2.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安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二、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0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科学。

2. 解释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和人类合成的物质。

三、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四、化学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操作,如溶解、过滤、滴定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1.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S+ O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放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
3. 化学的分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

4. 讲解化学的分类,介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5. 练习: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化学的现象感兴趣,但并不太关心化学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这门学科,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总结(10分钟)
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拓展(15分钟)
1.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进行设计和实施;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教学资源:
1.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2.化学实验教材和资料;
3.复活节染色鸡蛋实验配方。
评估方式:
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并表现出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化学实验中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用具,并解释其作用;
3.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3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燃烧实验等;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见所闻;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常见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
2.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菥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D.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5.下列变化及性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 1 节 认识化学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2、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3、通过生活实例记法学习兴趣。
π 本节内容
一、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喝的水、呼吸的空气,
乘坐的汽车,吃的各种食品,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但是,这些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 又有怎样的性质?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性质?这些就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实验过程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放到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逐渐减少,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氨气 二氧化碳 水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碳酸氢铵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迅速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碳酸氢铵的这一性质,我们在日常保存时就需要将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二、化学知道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应用化学原理产生新的物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 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 N2 )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常在食品包装中充入足量的氮气
来延长视频的保存期限。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以氮气和氢气( H2 )为原料制作氨气( NH3 ),而氨
第 2 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蹦判断。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作出区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前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如冰变成水-状态发生了变化,木头加工成桌子-形状发生了变化,电饭锅通电发热-放热,电灯泡通电发光-发光。

以上的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均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如米煮熟饭,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练习 1. 练习 3.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练习 1.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变化。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变化。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
思考:电池为什么能释放电能?美丽的焰火是怎样产生的?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它致力于研究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备和用途。
原子结构
爆炸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纳米材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观察与思考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不锈钢不易生锈?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有什么不同?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课件: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第1章 走进化学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 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 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什么是化学? 学习化学有什么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化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2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3 化学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帮手
4
趋利避害,用好化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史; 2.知道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帮助,利用化学,创造美好 生活。
二、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17世纪以前:古代化学时期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考点知识梳理(1)各种可燃物的燃烧和燃烧引起的爆炸以及氧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引起的自燃。

(2)各种金属的锈蚀和冶炼。

(3)各种食品的腐烂与变质。

(4)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前者是变化,后者则是性质,表述性质往往多一些关键的字词,如:“能”、“易”、“会”、“难”、“不能”等。

1.药品的取用 (1)“三不准”:不准 ;不准 ;不准 。

(2)固体粉末用 (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 (试管倾斜滑入底)。

(3)少量液体用,量多可倾倒,一定量体积液体用。

(4)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应放入2.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给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3.溶液的配制(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过程主要有、、装瓶贴标签(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沿着器壁缓缓倒入中,并用不断搅拌。

4.过滤:能除去液体中混有的难溶固体(如图)(1)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2)操作要点:①“一贴”指:②“二低”指:③“三靠”指:【要点提示】过滤操作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滤液中仍有可溶性杂质,故所得滤液仍是混合物。

5.蒸发(1)仪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2)要点:边加热边搅拌(目的: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勿蒸干。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器壁,管口有,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证明气密性良好。

7.玻璃仪器的洗涤一般情况:a用水冲洗或用试管刷洗B 洗涤仪器油污:热纯碱溶液或洗衣粉c难溶固体:稀盐酸干净标志:仪器内壁的水,而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证明已洗涤干净。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

随学随练
例1.在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D)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B.合成药物 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化学发展史
古代化学 火药 造纸术 炼金术
近代化学 原子论和分子
学说 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 纳米产品 高分子材料 绿色化学
随学随练
例2.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 素组成
化学研究 的内容
物质的结构——物质由分 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 成
物质的变化规律——物质 发生变化时遵循的规律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
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 小和用途。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 理学则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 实例:水是一种物质,而由水冷却结成 的冰块则是物体。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毒性、酸性、碱性、氧化
吸附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可燃性
决定 反映
燃烧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氧气可以助燃
科学家是( C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随学随练
例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7、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1)用于粗略的称量,精确到0.1克,使用前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8.4ml、 55.3ml
有1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如果 要量取8ml的水,选择哪种量筒较好?
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则该同学实 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小于8ml ?
二、给物质 加热
观察下图,想一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什么事项?
1、酒精灯的 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
A、蒸发
()
B、变形
C、水变成冰
0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2
A、产生耀眼的白光
D、物质燃烧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 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
耐热的透明陶瓷
神 州 五 号
高压钠灯
备注:钠蒸气放电发光问题早在1950年就得以解决,由 于没有一种能抵御高温钠蒸气(1400℃)强烈腐蚀的特 殊材料,所以,直到1965年才制取第一支高压钠灯。
氮化硅陶瓷制品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 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 中加热到1 000 ℃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 由于氮化硅陶瓷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 气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
叶绿素分子结构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 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 性的核糖核酸
RNA分子
核糖核酸 分子模型
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最 小 的 汉字(93年中国)
用道 显 微 镜
材料
• 材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 • 材料科学刚刚起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大学热门
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
20克碘化银=“下雨”
氨气的合成
• 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副 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如粪便、屠宰废料、腐烂动植物等。
• 德国化学家哈伯在1909年发明的用锇作催化剂的高压合成氨 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有近30亿人口因此免于 饥饿,哈伯因而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奖。
• 《财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前15名中属于化学化 工的有5家,名列第一的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第二 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第八的中国海洋总公司, 第九的上海石化公司,第十的镇海炼化公司。以 上5家年收入总计729亿美元。远远超过4家信息产 业的年总收入222亿美元。可见,化学化工是我国 国民经济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 关键.一种材料的发现往往带动世界技术的革命,世界经济。 如:智能芯片的研制、新药物的开发、纳米材料的应用等
化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 我国高校共有250多个化学院系,各类化学研究 机构近千家
• 与化学有关的企业超百万家,仅与石油和石油化 工有关的企业有80万家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模块

化学1,化学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模块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①抓住课堂
②观察思考
③理解记忆
•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多记 :重要知识点、易忘 点、规律性、特殊性.
④勤练常问 : 做题中总结经验、记下错题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让 你热爱化学、喜欢学习化学、取得优 异的化学成绩!
合成氨、尿素厂
瑞士化学家米勒首 先发现DDT具有杀虫剂 的特性,1944年后DDT 被广泛用做杀虫剂,有 效地控制了虫害。米勒 因此于1948年获得诺贝 尔奖。后来,科学家发 现DDT残留毒性强,对 环境危害大,因此它被 禁止使用。现在人们正 在配制高效、低残毒且 能被生物降解的农药。
意外发现 药物分子设计
现 代 通 信 用 光 缆
光 学 纤 维 胃 镜
用光 导纤 维做 手术 , 不用 开刀
F-117是一种战斗轰炸机。
F-117A主要以铝合金制造,在机身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材 料(RAM),其基本的外形上具扁平的表面,即一般人所 知的多面体(faceting)技术,能达到驱散能量的效果, 使雷达无法捕捉此机。
人类健康
纳米机器人是可以在细胞内或血液中对纳米空间进 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高分子人造血管
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信息材料
高分子尼龙粉末
有机玻璃
聚丙烯
高分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PVC管材
塑料泡沫
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 工程科学
地学
化学
天文学
计算与 信息科学
物理学
数学
自然科学中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
• 创造性(提取或创造各种用途的物质) 19世纪末发现的物质:一万六千多种 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物质:一百多万种 1990年第一千万种物质被发现 现在化学家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
早期化学我国走在世界前列
陶瓷
青铜器 商代晚期司母戊鼎 春秋铁剑 楚越兵器
②陶瓷器的制作
陶瓷: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粘土经高温烘烤 制得;
⑥酿酒、染色、医药(李时珍)·······
唐 代
李时珍

酒 图
《本草纲目》
近代化学的飞速发展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 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牛胰岛素分子模型
牛胰岛素结晶
我国还人工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 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
③金属的冶炼
炼铜 :距今四千~四千五百年前的夏代,出土的大型 青铜器——“司毋戊鼎”可以作证。
炼铁 距今二千~三千年前的商代,“铁
刃青铜钺”,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春秋铁剑
楚越兵器
④造纸 距今二千二百年多种经济成分前, 蔡伦,
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⑤火药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唐代),人类认
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里程碑。
走进化学
化学就在您的身边 Chemistry
is just nearby around your life
我们身边的化学
化学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
如果没有化学合成新农药,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半,
地球上将有近30亿人饿死。
如果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新药物,人类的平均
寿命将要缩短25年。
如果没有发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