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xm-xn=(m-n)aT2。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tn=1:(21/2-1):(31/2-21/2):…:[n1/2-(n-1)1/2]。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m ol V 、物体质量m 、摩尔质量mol M 、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 molmol V MV m ==ρ (1)分子质量:Amolmol 0N V N M N m m A ρ===(2)分子体积:A mol A mol 0N M N V N V V ρ===(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1球体模型.3mol mol 0)2(34d N M N V V A A πρ=== 直径3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Vd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2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A N V N M N V N M m nN N molA mol mol A mol mv v ρ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运动对象是分子,肉眼看不到分子,可以观察到现象。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运动对象是小颗粒,肉眼看不见,要用显微镜观察。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① 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 0(约10-10m )与10r 0。
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2)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 A=6.02x1023mol-1(3)对微观量的估算: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Ⅰ.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Ⅱ.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特别提醒: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集在一起的。
分子的体积V0=NA Vm ,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仅估算了气体分子所占的空间。
2、对于气体分子,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3)图像: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r0的数量级为10-10m。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写第一节引言 1.物理学的任务2.物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3.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描述物体运动的参考物和参考系2.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3.匀速直线运动第三节运动的描述1.加速度的概念2.匀变速直线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学第一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理解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理解3.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理解第二节物体的运动规律1.质点的运动方程2.质点的运动规律3.匀变速圆周运动第三节物体的平衡1.平衡的概念及平衡条件2.杠杆的平衡条件3.弹簧的平衡条件第三章力的特性第一节力的概念与计算1.力的概念和分类2.力的计算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节力的性质1.力的性质2.物体间的作用力3.弹力第三节一般力的性质1.重力2.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第四章势能第一节势能的概念1.势能的概念和分类2.势能的计算3.势能的转化第二节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和守恒定律的概念2.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弹簧振子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能量第一节能量的概念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动能和势能第二节动能的计算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和速度的关系3.动能和质量的关系第三节动能和动量的关系1.动量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和动量的关系3.动能和动量守恒定律第六章力和功第一节功的概念1.功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计算3.功率的概念第二节功的原理1.力和功的关系2.功和机械能的转化3.功和动能的关系第三节功率的计算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和能力的关系3. 功率和效率的关系第七章运动的规律和研究方法第一节运动的规律1.运动的一般规律2.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3. 运动的相对性和相对性原理第二节运动的研究方法1.运动的实验研究方法2.运动的观测研究方法3. 运动的数学模型第三节运动的应用1.运动的工程应用2.运动的生活应用3. 运动的科学探索第八章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第一节圆周运动的特征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的性质3. 圆周运动的规律第二节圆周运动的特点1.圆周运动的合成运动2. 圆周运动的衍生运动3. 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第三节万有引力的概念1.天体运动的成因和规律2. 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常数3.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第九章刚体的平衡和运动第一节刚体的平衡1.刚体的平衡条件2.刚体的平衡和条件3. 平衡条件的应用第二节刚体的运动1.刚体的平动和转动2.刚体的自由转动和约束转动3. 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第三节刚体的受力1.刚体的力矩2.刚体受力矩和转动3. 刚体的转动定律第十章液体的力学性质第一节液体的压强1.液体的压力定律2.液体的位力和等压面3. 液体的浮力和密度第二节动力学性质1.液体的流体动力性质2.液体的黏性和绕流性3. 液体的流体静压性质第三节应用性质1.液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质2.液体的斯托克斯定律3. 液体的布伦努利定律第十一章气体的力学性质第一节热力学性质1.气体的状态方程2.气体的运动学性质3.气体的分子间力和相变第二节动力学性质1.气体的流体动力学性质2.气体的动能和能量3. 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三节能量性质1.气体的焓和热容2.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3. 气体的内能和外能第十二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热力学的系统1.热力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热力学过程的系统3. 热力学过程的循环过程第二节热力学的工作1.热力学热量和功的概念2.热力学热量和功的转化3. 热力学功和功率的计算第三节热力学的平衡1.热力学平衡条件2.热力学平衡定律3. 热力学平衡的应用第十三章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第一节热力学的第一定律1.热力学热量和功的规律2.热力学热量和功的等价关系3. 热力学热量和功的计算第二节热力学的第二定律1.热力学能量的比较2.热力学等温的功率3. 热力学热能和功率的计算第三节热力学的第三定律1.热力学的零点能量规律2.热力学的绝对温标尺3. 热力学的绝对温标的应用第十四章热力学的热转换第一节热力学的热转化1.热力学热量和功的转化2.热力学热量和功的等效转化3. 热力学热量和功的转化结构第二节热力学的热转换1.热力学热量和功的传递2. 热力学热量和功的传输3. 热力学热量和功的传递结构第三节热力学的热转换1.热力学热量和功的利用2.热力学热量和功的效率3. 热力学热量和功的利用结构第十五章热力学的热动力学第一节热力学的热动力学1.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2.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3. 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第二节热力学的热动力学1.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2.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3. 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第三节热力学的热动力学1.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2.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3. 热力学的热学和热机总结:以上是高中物理33知识点的概括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一个小节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全部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定律一(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定律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学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 s = v_0t + at^2 )•速度与加速度公式:( v = v_0 + at )•动量定理:( p = F t )•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动能 + 势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4. 浮力与升力•浮力:( F_{浮} = {液}gV{排} )•升力:( F_{升} = _{气}C_L S v^2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热能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比热容与热传导•比热容:( c = )•热传导:( Q = -kA T )第三部分:电学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阻与电流•欧姆定律:( I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 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 E = )•电势差:( V = )4.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斯涅尔定律:( n_1 _1 = n_2 _2 )•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物理33知识点总结高中
物理33知识点总结高中第一章: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运动的平均能量,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
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 热容和比热:物质吸收单位热量而温度升高的能力称为热容,比热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单位热量而温度升高的能力。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说明了热量和功的关系。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熵增加的概念,熵是一个度量热力学过程中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5.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经过一系列热力学过程后,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6. 理想气体定律:包括玻义-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和沃尔特定律。
第二章:电磁学1. 静电场:指不能传递能量的电场,包括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场中的电势等概念。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导体中电荷的流动路径。
3. 磁场:指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包括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和磁场中的电动势等概念。
4. 电磁感应:指磁场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现象。
5. 法拉第和楞次定律:分别是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6. 交流电和直流电:交流电是周期性变化的电流,而直流电是方向不变的电流。
7. 电磁场中的电磁力:包括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到的力及其叠加。
8. 波动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第三章:物态及物性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自由的形状和体积。
4. 气体动理论:根据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来解释气体的性质。
5. 物态变化: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和固气相变等。
6. 物态图: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
第四章: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物理量。
2. 运动的图像: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3. 牛顿运动定律:分别是描述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一、力学篇1.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的质量、重力、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可分为三类平衡、弹性与塑性变形。
2.运动与力学定律: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描绘、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功率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弹簧弹性势能。
3.圆周运动:角度与弧长、角速度与线速度、加速度与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离心力与引力。
4.万有引力与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开普勒定律。
5.静电场:电荷的产生与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电场做功与电势能、电势与电势差、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
二、热学篇1.温度与热量:热现象、温度和温标、热平衡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想气体:气体微观模型、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功和热。
3.热传导、辐射与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热平衡、热传导定律、热传导的应用。
三、光学篇1.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
2.光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和偏振。
四、电磁学篇1.电荷与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差、电势的叠加、电偶极子。
2.电容与电容器:电容和电容元件、电容的计算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电路中的电压、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电源和额定电流。
4.磁场与磁场中的电流:磁场和物体自由运动、安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5.电磁感应和交流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和自感、交流电、变压器和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五、量子物理篇1.光电效应和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波动粒子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精简)
2 2
(Δs 为物体间相对距离)滑动摩擦力做功不一定等于内能的产生(区分相对位移和
W总 E K
析电热时,通常可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的方法。 17. 牛顿运动定律:F=ma,运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问题是一个基本方法。 (1)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a. 绳、杆、轨道,竖直面上最“高、低”点,F 向(常考临界条件时的速度与受力关系) b. 人造卫星、天体运动,F 万=F 向(注意:只有在环绕天体做匀速圆周时成立,否则须将力分解) c.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f 洛=F 向 (2)处理连接体问题——隔离法、整体法 (3)超、失重,a↓失,a↑超 (只看加速度方向)
vt v0 t v vt s 0 ·t 2 a 频率公式:f
s m s n ( m n) ·aT 2
1 v n T 2 2R
2
mv 2 2 向心力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nπ 12. 机械振动、机械波:
2 2
2
2
vs
2
2
1 2 at 2
2
v vt 0 2
2
2
vt v
2
2as v 2 v 0
vs
2
2
v0 vt 2
vt v0 2 R n2 a11. 匀速圆周周期公式: s mT s n 2 ( m = ) ·aT t v v0 vt s ·t s 2 2 速度公式: v r t t T
18. 库仑定律:公式:
F
kq1q 2 r2
条件: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
19. 电场强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场强计算中常用到场强矢量叠加原理,以及填补法和对称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高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全部知识点共82页)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众多知识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33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保持原来状态,有外力时才会改变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会产生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成正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4. 动能定理: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2。
5. 功率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作功的大小,即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守恒。
7. 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动量守恒,即系统总动量不变。
8. 载质量判据:载质量会影响物体翻滚的速度,载质量小于车轮惯性系数时,车轮会打滑,翻滚速度小于运动速度。
9. 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电荷守恒,电荷数量不变。
10. 电压定义: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带电荷势能的大小,即电压等于电势能除以电荷量。
11. 电流定义: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12. 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13. 雷诺斯定律:介质中流体的速度越大,粘性阻力越大。
14. 马克士威速率:两根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导线连线方向成右手定则,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的平面。
15. 电磁感应:磁通量的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16. 安培定则:电流元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元、磁感应强度、电流元的夹角都有关。
17. 磁场中的力:静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受的力与电荷的方向、速度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18. 阻尼振动:振动系统受到外部阻力的作用,振动会逐渐减小而趋于静止。
19. 热学定律:热传导从高温到低温,热辐射由热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0. 气体折射定律:光沿法线方向传播时,会产生折射现象,折射率与气体密度相关。
21. 牛顿冷却定律:物体冷却的速度与物体表面积和温差成正比。
22. 等强电容器:电容器两极板电场强度相等,电荷量不同。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 知识点汇总一、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1. 分子的大小: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 =VS单分子油膜,V 是油滴的体积,S 是水面上形成的 单分子油膜 的面积.3. 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1)分子数 N =nN A =mMN A4. 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 (2)分子质量的估算方法: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0=M N A(3)分子体积(所占空间)的估算方法:V 0=V m N A =M ρN A其中ρ是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4)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球形,则V 0=16πd 3.分子直径d =36V 0π ;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立方体,则d =3V 0. 5. 气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方法(1)摩尔数n =V 22.4,V 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标况是指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V 的单位为升L ,如果 3m )注意:同质量的同一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有很大差别,不像液体、固体体积差别不大,所以求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应说明实际状态.二、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a.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 小颗粒 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特点 :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 剧烈 ;温度越高,运动越 剧烈 ;运动轨迹不确定;肉眼看不到. c .产生的原因:由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引起的.d .布朗颗粒:布朗颗粒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用肉眼看到的颗粒所做的运动不能叫做布朗运动.布朗颗粒大小约为10-6 m(包含约1021个分子),而分子直径约为10-10m .布朗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
物理33知识点总结
物理33知识点总结物理33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最深奥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33是指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点,下面将对物理33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
力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1.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2. 弹簧力:胡克定律、弹性势能;3. 简谐振动:振动的特征、简谐运动的规律;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能量守恒定律:功与能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 加速度与力: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7. 重力: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势能、重力加速度;8. 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最大射程和最大高度的计算;9. 圆周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离心力、质点受力分析。
二、热学热学研究热与能、热与功的关系,以及物体的热平衡和传热现象。
热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规律、传热的计算;3.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的定义、比热容的计算;4. 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气体温度和压强的关系;5. 理想气体的变化:等压过程、等体积过程、绝热过程;6. 理想气体的容器: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
三、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电磁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1.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单位;2. 电场:电场的概念、静电场的性质;3. 电场力与电场能:电场力的计算、电场能的计算;4. 静电场中的电势:电势的定义、电势差和电势能的关系;5. 电流:电流的概念、电流和电荷量、电流的分布;6. 电阻、电压和电功率: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7.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并联电阻的计算;8. 磁场:磁场的概念、磁场力的计算;9.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0. 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电动势的概念、电动势的计算;11. 交流电路: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表达方式。
高三物理的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的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内容较为深入和综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年里,学生需要掌握和复习高中物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是高三物理的必修知识点总结。
1. 物理量和单位-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和光强。
- 衍生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力、功、能量、压强等。
- 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单位制。
- 测量与误差:单个值的误差、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等。
2. 机械运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公式推导。
- 自由落体运动,包括物体下落的规律和自由落体的垂直抛射。
- 平抛运动,包括水平抛体和斜抛体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3.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惯性和非惯性系,以及相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4. 力和运动-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
-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分析。
-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以及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 动能和功、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
5. 静电场- 电荷和元电荷。
- 电场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场强度和电势,以及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
- 电势能和电势能的计算。
6. 电路和电流- 电流和电流的计算。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电阻和导线的关系,以及电阻和电容的串并联。
- 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 电阻器和电源的等效电路。
7.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和磁力线,以及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 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 安培定律和电流的磁场。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自感现象。
- 电生磁、磁生电和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8. 光学- 光与视觉,包括光的传播和光的颜色。
- 色散现象和光的折射。
- 物体的成像和光的反射。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
- 球面镜和实际光学仪器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3-3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m ol V 、物体质量m 、摩尔质量mol M 、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 molmol V MV m ==ρ (1)分子质量:Amolmol 0N V N M N m m A ρ===(2)分子体积:A mol A mol 0N M N V N V V ρ===(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1球体模型.3mol mol 0)2(34d N M N V V A A πρ=== 直径3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Vd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2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A N V N M N V N M m nN N molA mol mol A mol mv v ρ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① 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 0(约10-10m )与10r 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 >r 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 <r 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
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①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②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③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 0关系a.当r >r 0时,r 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b.当r >r 0时,r 减小,分子力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E Pr 0c.当r =r 0(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为负值)(4)、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从宏观上看: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注意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 从微观上看: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 有关。
(5)、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P K E E N E +=内 ①内能是状态量②内能是宏观量,只对大量分子组成的物体有意义,对个别分子无意义。
③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分子数量)、温度(分子平均动能)、体积(分子间势能)决定,与物体的宏观机械运动状态无关.内能与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 ④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 二、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1)气体压强微观解释: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的。
决定因素:①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温度决定②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分子密集程度),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体积决定(2)三种变化:探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p 、体积V 、温度T 之间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①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PV =C ②等容变化,查理定律: P / T =C ③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V/ T =C (3) 气体实验定律①玻意耳定律:pV C =(C 为常量与)→等温变化(2211V P V P=或1221V V P P =) 适用条件:气体质量.温度不变时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图象表达:②查理定律:pCT=(C为常量)→等容变化(2211TPTP=或2121TTPP=)适用条件:气体质量.体积不变时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图象表达:查理定律的推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从初状态(P,T)开始发生等容变化,其压强的变化量P ∆与温度的变化量T ∆之间的关系为P TTP ∆=∆③盖吕萨克定律:VC T =(C 为常量)→等压变化(2211T V T V =或2121T T V V =) 适用条件:气体质量.压强不变时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图象表达:盖——吕萨克定律的推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从初状态(V,T)开始发生等压变化,其体积的变化量V ∆与温度的变化量T ∆之间的关系为V TT V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①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 ,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②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有112212p V p V T T =或C Tpv= nRT pV =(克拉伯龙方程) (5)平衡状态下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① 理论依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gh ρ=P*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传递(注意:适用于密闭静止的液体或气体)*液面与外界大气相接触,则液面下h 处的压强为gh 0ρ+=P P*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不间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是相等的。
②计算方法*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列方程求解压强.例如图中,同一液面C 、D 处压强相等 gh 0ρ+=P P A .*参考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进而求得气体压强.例如,图中粗细均匀的U 形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A ,在其最低处取一液片B ,由其两侧受力平衡可知gh.+P =P 即)S.gh +gh +(P =)S gh +(P 0A 000A ρρρρ*受力平衡法:选与封闭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F 合=0列式求气体压强.例题1:在竖直放置的U 形管内由密度为ρ的两部分液体封闭着两段空气柱,大气压强为P 0 ,各部分长度如图所示,求A 、B 气体的压强。
解法一: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求p A:取液柱h 1为研究对象,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力和液柱重力方向向下,A气体产生的压力方向向上,液柱h 1静止,则P 0 S+ρgh 1 S=p A S,p A =P 0 +ρgh 1求p B:取液柱h 2为研究对象,由于h 2的下端以下液体的对称性,下端液体自重产生的压强可不予考虑,A气体压强由液体传递后对h 2的压力方向向上,B气体对h 2的压力、液柱h 2重力方向向下,液柱平衡,则p B S+ρgh 2 S=p A S,得p B =P 0 +ρg(h 1 -h 2 )解法二: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液面处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再由两侧压强相等列方程求解压强求p B时从A气体下端选取等压面,则有p B +ρgh 2 =p A =P 0 +ρgh 1所以p A =P 0 +ρgh 1,p B =P 0 +ρg(h 1 -h 2 )(6)常见平衡状态下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hP =P0hP =P0+ρgh hP =P0-ρghhP =P0-ρghh h①①①①①①psp 0sN81cmHg 10 P= 300(4) 10N psp 0s P= 370(5) 70cmHg例题2:玻璃管与水银封闭两部分气体A 和B 。
设大气压强为P0=76cmHg 柱, h1=10cm ,h2=15cm 。
求封闭气体A 、B 的压强PA=? 、 PB =?(1atm = 76cmHg =1.0×105 Pa )解(4):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右图) 沿试管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 pS=p 0S+mgSin30°P=SghS S P 0030sin ρ+=p 0+ρhgSin30°=76+10Sin30°(cmHg) =76+5 (cmHg) =81 (cmHg)ABP 0PPh 1h 210gh P P A ρ+=Pa20gh P P B ρ+=Pa10h P P A +=cmHg 柱20h P P B +=cmHg 柱10300NmgPSP 0S解(5):变式2:计算图2中各种情况下,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强p0=76cmHg ,图中液体为水银)mS①mgP 0SPSPS = P 0S +mgSmgP P 0+=Sm①S ′mgPSP 0S ′ NPS =mg +P 0S '例3:下图中气缸的质量均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气缸内壁摩擦不计.活塞质量为m,求封闭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为p 0)MmS①以活塞为研究对象mg+PS = P 0SMmS①以气缸为研究对象Mg+PS = P 0Sm 0(1)P= P 0+(m 0+m)g/s ___________(2)m 0P= P 0-(m 0+m)g/spS Np 0Smgp 0STmg pS解析:此问题中的活塞和气缸均处于平衡状态.当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pS=(m0+m)g+P0S;p=P0+(m0+m)g/S 在分析活塞、气缸受力时,要特别注意大气压力,何时必须考虑,何时可不考虑.(7)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确定******常从两处入手:一对气体,考虑用气体定律确定,二是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等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出.具体问题中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建立方程组联立求解.(1)试管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解: 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S-P0S=mω2 r , 其中m=ρSh由几何知识得:r=d-h/2解得P=P0+ρhω2(d-h/2)(2) 试管随小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解: 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S-p0S=ma m=ρSh解得:p=p0+ρah(3)气缸和活塞在F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面一起向右加速运动解:对整体水平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pSSmgNF=(m+M )a对活塞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PS -P 0S=ma ②由①②两式可得:P=P 0-()S M m MF+小 结: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来求气体的压强利用F 合=ma,求p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