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内容范围

合集下载

浙江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

浙江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

浙江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浙江精神不仅是浙江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表达,更在时代号召下展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既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一脉相承,更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淬炼升华、辉映时代、深入人心,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在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弘扬艰苦奋斗的浙江精神。

标签:浙江精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近代千百年来积淀、累积下来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淘洗、时间的冲刷下愈发历久弥新。

它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鼓励浙江人民艰苦创业的重要作用,时刻激励着浙江人民锐意进取、一往无前。

2000年便提炼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16字浙江精神。

2016年,伟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结束时再一次对浙江精神进行了新的概括总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总之,浙江精神既是浙江地区个性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最佳展示,更是激发浙江地区不断向上向好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在探索改革路、共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总有浙江务实进取的身影;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总有浙江砥砺奋斗的行动。

这背后,始终跃动和引领我们的正是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坚持干在实处的浙江精神,把党政机关打造为最大的发展优势。

“地域优势不如干部优势,政策优惠不如服务优质”一话是在浙江人民中广为流传的,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地把自己优质的服务打造为浙江最大的优势。

把浙江人民政府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服务环境最优、老百姓最满意的党委政府,灌注了一代又一代领导班子的心血。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初,浙江推行的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成立全国首家行政服务中心、启动首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旨在提高机关效能改进政府服务的“效能革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系列举措的推行无不诠释着干在实处的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浙江大学)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浙江大学)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浙江大学)第一篇: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浙江大学)读《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有感说到浙江,除了淘宝包邮你还能想到什么?是江南水乡还是断桥残雪?是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是鲁迅的弃医从文?自古以来,浙江便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地方,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和独特的精神品格。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浙江人民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言及浙江精神,我就想起了习近平的一段阐述:“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从大禹的因势导利、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朗、开放;无论是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戒欺、诚信,还是宁波、湖州商人的勤勉、善举,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浙江精神从而凝练成了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观念,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兼容并蓄、创业创新的胸襟,任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怀,讲义守信、义理并举的品行,刚健正直、坚贞不屈的气节,和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志向。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浙江精神包含万千,底蕴深厚,其发展道路也是漫长曲折的,并非一蹴而就,同时她也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非千千万万人的智慧不可得。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从浙江精神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浙江地域环境、浙江文化传统、浙江人的品格、浙江经济发展、浙江政治建设、浙江文化繁荣、浙江社会和谐、浙江生态文明等元素与浙江精神的关系,辅以丰富的实际案例,充分论证了传承和践行浙江精神的重要性。

“浙江精神充满着地域文化个性与特色,彰显着特有的价值取向与内在风貌,具有悠久的历史根基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如何评价浙江精神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林顿 3140100803摘要: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社会的三大基础,但是在大多的研究资料中,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其为社会的一般精神享受上,对其存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却是知之甚少。

浙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代表,其内在的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在其间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本文试图从文化与精神角度阐释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原因。

关键词:文化经济浙江经济浙江精神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100%控股。

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

一个浙江的民营企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的隐隐崛起之势。

而这,仅仅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浙江经济更是抓住机遇一举成为中国GDP第四大省。

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令国人瞩目。

出了上述的吉利集团。

万向,广夏,哇哈哈,海亮,恒怡等集团在11年年销售收入都超过500亿。

而去年吉利更是以强劲姿态挤进世界五百强。

其实浙江经济腾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浙江人求真务实的精神,他们实实在在、求真务实。

我们知道浙江经济发展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市场导向特别强,市场导向性使我们不难理解浙江区域分工是如此的细致。

不得不提世界闻名的义务小商品城。

这个号称可以找到世界70%以上小商品的批发城如今已发展为国际性商品交换市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今世界上一半,欧洲市场的40%,美国市场的70%的圣诞礼物都来自义务。

再从整体上看一下浙江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就开始了急速腾飞,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定后更是飞速发展。

1992-200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4.7%,比前一阶段年均增长率还高出2.5个百分。

此时,浙江经济还正处于以效益为先的状况。

等到进入新世纪,2001-2007年,浙江全省GDP年均增长13.4%,各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6%至14.7%的幅度内,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波动最小的时期。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题目浅谈浙江文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姓名与学号黄隽奕3140103532院系与专业理科1405班上课时间周一下午班级序号 41浅谈浙江文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理科1405班3140103532黄隽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民营经济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取得成就举世瞩目。

长期以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学者从自然资源决定论、资本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等各个角度进行了阐述,而随着文化概念的提出,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研究也开始为学者所青睐。

本文通过对浙江文化、浙江经济以及浙江文化促进着浙江经济三方面对浙江文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浙东学派浙江经济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充满经济气息的浙江文化提到浙江本土文化,就一定会提到著名的浙东学派文化。

浙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不守门户之见,博纳兼容,贵专家之学,富创新精神,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社会服务;其为“宋学”及明清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和海外学术(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很大。

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便是浙东学派的创始人。

浙东学派的事功文化包括“非君新民”的哲学思想,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为民”论。

黄宗羲主张“为民”,“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超越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蕴含“民本”气息;二是“富民”论。

主张“为万民”“民富先于国富”,富民是治世原点。

为了“富民”,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主张发展“切于民用”的手工业和商品流通;三是“听民自为”论。

王阳明提出“新四民”平等论,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在此基础上,他还强调“民自为市”和“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主张。

浙东学派宣扬“经世致用”的经济特质,以“切于民用”为标准,揭示了“工商皆本”的合理性。

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2001 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打 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上海为中 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始真正意义 的经济腾飞。简要分析此地经济腾 飞的主要因素。
湖州 嘉兴 杭州 绍 宁波

1、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

衢州
金 华 台州
4、重视科技、资本和人才在经济发
——胡宏伟《中国模范生浙江改革开放30年全记录》
“左”倾错误的泛滥;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个人崇拜的盛行 面临问题:人均耕地过少,无法满足农民致富的要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 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致富梦想
改革开放后
宁波雅戈尔总部
雅戈尔的发展历程正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集团董事 长李如成在谈到企业的成长时提到他们正是抓住了这30年三次重 要的机遇,这三次机遇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 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 商成独揽之势。”——摘自《浙江通史》
第二篇 近代浙江
宁波开埠沦“双半”
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 臣耆英同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 军舰“康华利”号上签订了签订了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南京条约》
前提:浙江作家本身的确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 必然因素: ①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吴越文化中的一些因子, 赋予了浙江人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②地域环境: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率先经受近代西方文化 的洗礼; ③经济和思想原因:浙江作为“鱼米之乡”,经济的发达 与变革推动浙江启蒙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浙江之精神系浙江之发展

浙江之精神系浙江之发展
讲求实效。遵照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求真务实。浙江人重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不盲从;对于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发展路子,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和压力,都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多做少说,做也不说。面对指责,不争论,不辩解;面对成绩,不自大,不张扬,形成了“真富、民富、不露富”的可喜局面。
可见,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之联系不可谓不紧密,两者休戚相关,共同推进浙江的快速发展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为例
自强不息。浙江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锐意改革,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坚持以市场为取向,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们卧薪尝胆,埋头苦干,跑码头、闯天下,兴起了艰苦创业的改革大潮。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自强不息的信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浙江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2005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08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7173亿元,已连续15年居全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5年成交额分别达288.5亿元、276.3亿元,在同类市场中均居全国第一。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
明代,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和教条的蒙昧性,主张知行合一,对主体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识大加肯定,再次彰显了浙江精神中务实、自觉的理性。此后,黄宗羲以其朴素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为明清之际思想解放的最重要代表。近代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马一浮“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诤言,都可以看出浙江学人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文化基因。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后感《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一书的序言里的第一句话便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诚然,民族精神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先决意义,而浙江精神对于浙江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本书从浙江精神与浙江的地域环境、文化传统、浙江人品格、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关系出发,分别从8个方面阐释了浙江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虽然书中说:“以人为本,创新创业”是浙江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是浙江精神最鲜明的标识,“务实、授信、崇学、向善”是浙江精神的价值追求,但是浙江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海洋精神。

人们都说:“欧洲人的梦想在海洋上实现,中国人的梦想在土地上实现”。

于是,欧洲人有了开辟新大陆的卓越进步,中国人有了农耕文明五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浙江精神虽然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但如果具有了西方精神的某些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影响了浙江的发展呢?(一)海洋精神书中的第二章是这样介绍浙江省的沿海区位特征的: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海域辽阔。

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岸长水深。

前海陆架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中岛屿星罗棋布。

虽然沿海的地域特征让浙江省资源相对匮乏,并且受到台风的侵袭。

但是也赋予了浙江精神一抹鲜明的海蓝色彩。

我认为,这种海洋精神主要体现为——兼容,变通。

因为海洋限制了资源,所以有了“无中生有”的变通精神;因为海洋带来了新的信息与文化,所以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兼容精神。

在我看来,这两点恰恰是浙江精神最区别于其他地区精神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抱着新事物如果有用就可以发展的心态,浙江精神又产生了务实和创新的特点。

(二)海洋精神与经济飞跃要冲破地域束缚,要走出去,离开祖居之地,还要冲破重农抑商的传统,在传统农业社会里,这样做无疑需要冒极大的风险。

正是这种摆脱逆境、寻求出路的务实、变通过程中,浙江人形成了强烈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我眼中的浙江人先来说一件令我感受最直接的关于浙江人的事:有两次坐出租车,第一次是一位杭州本地的司机,我跟他闲聊,聊到浙江人,更确切的说是更有代表性的杭州人,他的评价是“我们杭州人很文明的,不要说打架,吵架都很少的,那些不好的事都是外地人干出来的,尤其是东北人和河南人。

”且不说这位司机的观点正确与否,来看看我另一次坐出租车的鲜明对比。

另一次司机是河南人,来杭州已经十多年,闲聊时,他对浙江人的评价是“浙江人很懒的,每天只是喝喝茶打打牌,建设的事都是我们外地人做的。

”我们也不说他的观点正确与否,但两位司机的评价一定可以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浙江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

无疑一个地方的精神特点是由这个地方的人的精神特点直接决定的,所以说浙江的精神与浙江的发展无非就是在讨论浙江人的精神与浙江人的精神演进过程。

至于上升到群体层面的“和谐,团结”等描述,只是带有明显特征的个体相互作用的自发结果,而这种特征,会因人而异,单独的个体特征其影响无法讨论,但一个地域大体上会有一些普适的性格或思维方式特征,其必定在群体特征中发挥显著作用,形成该群体的群体特色。

所以说,讨论浙江精神就变成了讨论浙江人的性格特点。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学生,或许是因为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我觉得我所感受到的浙江人的特点十分鲜明。

先不说具体的性格特点,我觉得现在决定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特征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而浙江的经济无疑是比较发达的,比如同样是来自农村,我来自的是观念,教育,经济都比较落后的河北农村,而浙江的室友来自温州乐清的新农村,我觉得他的行事方式更偏向于来自城镇的同学,我觉得这能从一定层面上反映浙江的经济比较发达。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一书中,提到浙江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关于“求真务实”,我听到过一些反对的观点:一次是老师给我们看中央电视台柴静报道浙江大学学术剽窃案时最后站在浙江大学求是鼎前说“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希望浙大人能够切实做到实事求是”,蛮有讽刺意味的;另一次是我去听一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的讲座,她提到“我来之前跟一位企业家说今天去浙大,有什么好的人才我介绍给你,企业家说‘不用了,浙大学生不够踏实’”。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总课件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总课件

求真务实 诚信和谐 开放图强
三、资源匮乏和灾害频发的气候特征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 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 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 一。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 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 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 水两分田”之说。能源、矿产资源贫乏。
求真务实 诚信和谐 开放图强
“诚信和谐”
• 体现了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发展,它们 适应于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期对“规范” 或“约束”的要求,适应于由被动“倒 逼”转向主动选择、从“适应性”改革 向“预见性”改革转变,以实现“腾笼 换鸟”、“浴火重生”飞向新高的要求, 从而构成了浙江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所必 需或应该具备的精神条件。
• “求真”、“务实”是浙江人最 具本质的东西,是浙江人一以贯 之的精神诉求;
• “诚信”、“和谐”是先进文化 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 “开放”、“图强”是走在前列 的必然要求和精神状态。
求真务实 诚信和谐 开放图强
联系:两者有着内在统一 性或互补性
• “十二字”精神是以“十六字”精神 为基础的再度升华,是实践科学发 展的新取向、新状态,而其基本的 内涵则旨在展现和提升“文化软实 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原 动力”。 • “求真务实”体现了与“十六字” 浙江精神的继承关系。
求真务实 诚信和谐 开放图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诞生了无数全国第一 。例如,中国第一个农民包飞机、中国第 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执照、 中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第一个 私营企业条例、中国第一个改革金融利率 、中国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 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自费登广告征集议案 ,第一个给农民工以选举权,第一个搞选 举公证制度。这些第一体现出了强烈的拓 荒精神和冒险精神。P35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论文——浙江地域环境与浙江精神、经济(第二、五章)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是中国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省份。

明清以来,由于地理位置,浙江省相继受到日本倭寇和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人民在政府和爱国志士的带领和领导下,奋力反抗侵略,在中国近现代爱国反抗列强的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浙江古代就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从岳飞和于谦的精忠报国的故事,到张苍水和方孝孺刚正不阿以身殉国的故事......而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浙江人民更体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形成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体现,也成为浙江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浙江人,打小我就记得曾祖父曾祖母的教诲,他们会给我讲当初抗日的情况,讲他们当初生活的艰辛不易,讲当初日本侵略者是怎么掠夺我们的粮食、怎么杀害村民,人民为了帮助红军把他们藏在地窖里,为了打败日本人,人们一起挖地道......而战争胜利后,依靠中国共产党,人们从地主手里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不用再受地主的奴役,成为国家的主人,由此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深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浙江省的地理环境来讲,浙江省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它不仅面积小,而且资源短缺,尤其是土地(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石油、煤等)短缺。

它的土壤又多以黄壤和红壤为主,酸性物质较多,约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多分布在丘陵山地,而沿海又是以盐土和脱盐土为主,可以耕种的面积少之又少。

地形地貌上,浙江省山地多,平原少,人均面积不足0.7亩耕地,仅为全国人均的一半,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从气候角度来讲,浙江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7、8月一般都回受到台风(热带风暴)的影响,暴雨、大风等会造成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也带来了众多的经济损失。

但是,浙江省人民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的压力下,努力改善自己的条件,也锤炼了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韧不拔自立自强、节俭的传统深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浙江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析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相互关系

浅析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相互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浅析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相互关系作者杨健星任课教师段治文上课时间周三第6-8节作业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6日浅析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相互关系杨健星摘?要:本文从浙江精神的内容和实质等方面分析了浙江精神的产生与浙江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且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浙江精神对浙江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浙江的精神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总体看法。

关键词:浙江精神、浙江发展、相互联系一、浙江精神的内容与实质浙江精神不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字符,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内核,它是一种全省人民所认同的、能够催人奋进、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群体意识、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的理论概括,充满了浙江的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价值取向。

随着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浙江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的来说,浙江精神被浓缩地概括为十二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浙江精神首先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与态度。

所谓“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精神;而所谓的“务实”,就是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

众所周知,浙江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尤其是浙江的民营经济,在全国都是处于领先地位。

而这种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江人骨子里一直有的一种实干的做事态度。

以义乌为例,义乌的市场经营者大多都是生产者,他们在创业路上一路走过来一直都坚持自己身处于生产的第一线,在许多事情上都亲力亲为,追求实干,这就是浙江人务实的一个典型表现。

另外,浙江的地理条件并不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传统的种植业,所以浙江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工商业、渔业等因地制宜的产业,这恰好反映了浙江人求真,遵循科学规律的精神特质。

浙江精神还包括了诚信和谐的优秀品格和开放图强的大气魄。

所谓“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所谓“和谐”,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书报告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读书报告

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一、必要性(一)地理边界及行政区划的变动精神的提炼总是依托于一群人,而当面对大范围、聚集程度高的样本时,空间上地理位置上甚至行政规划上的差异往往可以代表精神文化上的差异。

所以浙江精神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浙江的地理边界和行政规划特点。

然而我们知道这两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可否认的是前者尽管有明确的现实边界,但相邻的地域间的文化精神或历史积淀的边界却往往是模糊的。

因而除非出现极大范围的变动它对浙江精神的整体影响是较小的。

而后者反映了当政者对浙江区域政治的整体把握与设想,无疑暗示了浙江发展的整体趋向和重心所在,所以这对浙江精神的影响是前者所无法比拟的。

从过去到现在,浙江为推动城市化不断努力,从改革开放至今在行政区划上也发生过多次改变,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如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对于培育区域中心,撤县设区对于大都市的健康和迅速扩张,撤乡建镇对于小城镇的成长,等等都顺应了或引导了城市化的发(二)人口组成随着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交通的愈发便捷,省市中人口的组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动。

会有浙江籍的人离开浙江,也会有其他省市的人进入浙江定居或谋求更好的发展。

不同地域间的人口流动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会发生,因环境、资源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人民的自发的流动是无法避免的,而政治上的对资源的再配置在某种程度上更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而正如第一点提到的那样,精神依存于人,人口的流入与流出必然会影响那个区域内整体的精神文化,由不同地域的人所带来的不同的传统地域精神逐渐影响着本土精神,在共同的交融中孕育新的浙江精神。

在浙江精神最初被提出的年份2000年浙江外来人口的人数为368.9万人而如今这一数据变化为1182.4万人,相当于流入了一个世纪以来全省常住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流入人口年龄组成方面,仍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但少儿人口和中高年龄组劳动力同时大幅增加,在流入人口性别组成方面,男性人口仍占多数,但性别差异已逐步趋于平衡1,这些意味着流入的人口有一部分是准备定居于此,而他们的下一辈也会与我们一起成长。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姓名:张越恒专业:工科信息类学号:摘要:浙江精神在世界各地闪耀,与浙江文化有很大关系。

从古越地到新浙江,不仅是历史的积淀,也是这个新时代赋予浙江文化的新的意义,使浙江成为历代的学者的桑梓地、文化的聚宝盆,使浙江学者为天下先、青史留名。

这里本文具体讨论本书的第三章:浙江文化传统与浙江精神。

浙江文化之起源浙江文化的起源,还要从约45,5万年前浙江境内人类的起源讲起。

浙江境内至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是五万年前的“建德人”。

之后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49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300~3700年)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

良渚文明已经出现文化迹象,表现在社会等级化、礼器和礼制、政教中心、神权独占、人牲人殉以及文字萌芽,社会复杂化程度已高于中原的河南龙山文化。

浙江文化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浙江文化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浙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越王勾践即位后,将国都逐渐从山区迁往平原地带,开始建都于山麓冲积扇的平阳。

七年后又选择今绍兴城区作为郡城。

于是浙江宁绍平原的开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于越的领域较大,除了浙江北部的部分地区属吴国外,今省辖境内的其余部分,包括今赣、闽两省的部分地区,都属越国管辖,而以今天的东阳、桐乡、奉化、龙游四地为于越的中心地区,在这个地区内,居民较多,总人口约3万人左右,人口密度也较浙江共他地区为高,是春秋时代省内开拓最早的地区,经过越王勾践“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的艰苦努力,越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田野开辟,府仓实二”,在经济上也都迅速地赶上了中原地区,成为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强国。

于是,“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舫”。

随着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发展,浙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华夏民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也被于越人所接受,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已与华夏族趋于一致,浙江文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当时越国“人才辈出,竞为春秋诸国之冠”,然而到战国中后期,越国由于上层统治者内乱,国力大为削弱。

浙江精神与文化自信——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浙江精神与文化自信——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浙江精神与文化自信*——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王 一 胜提 要:从浙江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与浙江精神的实践看,习近平文化自信论的生成是基于文化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自信,当代中国文化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下具有包容性、持续性与创新性三大特征,文化自信也表现出三重特性:人民团结奋斗迸发的生命力、民族优秀传统积淀的凝聚力、时代变革创新蕴育的创造力。

关键词:浙江精神 文化自信 以人民为中心 价值观作者王一胜,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杭州 310007) 。

习近平同志提出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四个自信”理论之后,学术界掀起了文化自信的研究热潮,研究内容包含文化自信理论的生成与价值、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等各个层面。

①其中文化自信论的生成与价值是研究的焦点,但是仍有必要做更深入探讨,尤其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是文化自信论生成的实践基础。

一、以人民为中心与文化自信的三重特性文化自信的生成与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但它主要不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文化自信,而是因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产生的。

浙江在缺乏资源和中央特殊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浙江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

*本文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文化起源与浙江实践”(19JDZT01YB)的阶段性成果。

① 参见朱宗友:《近年来学界关于文化自信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张雯:《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综述》,《高校社科动态》,2019年第1期;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社会主义研究》,2016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2期2005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论述:“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浙江文化的演变历程中,浙江文化的成熟是在哪一时期(C)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2.下列明清时期的浙商中,以纸张等文化产业和珠宝为主,也从事土特产贩卖的商帮是(B)
A.宁波商帮B.龙游商帮C.杭州商帮D.绍兴商帮
3.下列不属于当代浙江和谐社会建设特点的是(D)
A.高度重视城乡之间的和谐共进
B.积极推进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
C.努力保持地区及居民之间的和谐共富
D.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4.2010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每年(C)为浙江生态日,这是全国第一个生态日。

A.4月12日 B.5月5日 C.6月30日 D.7月15日5.当代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以培育(A)为灵魂。

A.生态文化 B.节能环保经济 C.循环经济 D.生态产业
6.下列不属于新世纪以来浙江文化建设呈现大繁荣现象的是(D)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B.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C.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D.市民文化和精英文化崛起
7.下列关于浙江商人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A.浙商的本质是民商
B.浙商有极强的抱团意识
C.明清时期宁波商人为代表的浙江商人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军群体
D.新浙商最初大多来自于进城务工谋生的农村手艺人
8.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中,位于浙江的是(D)。

A.杭州
B.温州
C.海宁
D.宁波
9.(A)年,浙江提前实现总体小康。

A.1999
B. 2000
C.2001
D.2002
10.下列不属于当前浙江社会建设重要成就的是(D)。

A.居民生活步入全面小康
B.社会事业均衡快速发展
C.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D.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全面确立
11.下列不属于近代浙江籍作家作品的是(C)
A.林家铺子
B.子夜
C.家
D.狂人日记
12.下列不属于浙江史前文化代表的是(D)
A.跨湖桥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良渚文化
D.龙山文化
13.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A)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

A.慈溪
B.镇海
C.嘉兴
D.杭州
14.浙江精神的核心是(A)
A.创业创新
B.与时俱进
C.开放图强
D.求真务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