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 晋灵公不君《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品德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一、注音胹.________ 熊蹯.________ 寘.________ 稽.首________ 鲜.克有终________ 骤.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________ 翳.桑________ 食.之________ 橐.________ 诒.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一日,大母过.余曰 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郑伯克.段于鄢 克.日完成 假⎩⎪⎨⎪⎧尚早,坐而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厚敛以.雕墙 使妇人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倒戟以.御公徒 以.示于朝而⎩⎪⎨⎪⎧谏而.不入 稽首而.对曰 坐而.假寐 触槐而.死 明搏而.杀之 宣子未出山而.复 麑退,叹而.言曰 之⎩⎪⎨⎪⎧未知母之.存否? 请以遗之. 其我之.谓矣 则子继之. 贼民之.主三、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____________杀之,寘诸畚 ____________三进及溜 ____________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____________宣子田于首山 ____________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____________反不讨贼 ____________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晋灵公不君.______________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______________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______________公患.之,使麑贼. ______________晋侯饮.赵盾酒 ______________斗且.出 ______________提弥明死.之 ______________赵盾弑.其君 ______________书法..不隐 __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______________尚早,坐而假寐 ______________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______________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______________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______________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______________其我之谓矣 __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靡不有初,________。

高中语文《晋灵公不君》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晋灵公不君》公开课件

作业: 完成导学案15-16页习题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盾弑(杀。古代称臣杀君、 子杀父为弑)其君。”以示(给……看)于朝。宣子 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通 “境”,国境),反(通“返”,返回)不讨贼,非 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怀恋)矣, 自诒(遗留)伊(此)戚,’(由于我对国家的怀恋, 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忧伤)。其(大概)我之谓矣! (宾语前置句)”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 法(古今异义,记事的原则)不隐(隐讳事实真相)。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记事的原则)受恶(弑 君的恶名)。惜也,越竟乃免(避免,指避免杀君的 恶名)。”
乱臣贼子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 他没有什么万卷著作,万 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 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 海因他而统一,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 而和谐;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 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 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能赏析赵盾、晋灵公、董狐、武 士等人物形象。 3、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 神,能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 涵。
一、巩固文言知识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 )雕
( )墙。从台上弹( )人,而观其辟
( )丸也。宰夫胹( )熊蹯不熟,杀之,
寘( )诸( )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
晋灵公不君
——《左传》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
二、课堂法庭
涉案人员(文中的人物及其身份) 一君:晋灵公 四臣:谏臣赵盾、士季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熊﹒蹯( fán ) 寘诸﹒橐( tuó ) 公﹒嗾( sǒu ) 自﹒诒( yí )
寘﹒诸﹒畚( zhì běn )
麑( Chú )
夫﹒獒( áo )
﹒稽首( qǐ ) ﹒鲜克有终( xiǎn ) ﹒翳桑( yì )
二、熟语积累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 2.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 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雕: 寘: 克: 假寐:
【明确】(1)刻画,绘制 (2)同“置”,放置 (3)能 (4)不解衣冠而睡,即坐 着打瞌睡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 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以弹丸射人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 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 民。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并且是盛服等待,其“恭敬”精神连杀手都被感化。 【明确】选C。“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
4.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 译文:_大__概__是__说__我__吧__。__ 5.遂扶(之)以下。(省略句) 译文:_于__是__他__扶__起__(_赵__盾__)_走__下__殿__堂__。__
六、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译文:_赵__盾__准__备__进__谏__,_士__季__说__:_“__您__进__谏__,_如__果__国__君__不__采__纳__,_那__么__就__没__有__谁__能__接__ _着__您__去__进__谏__了__。__请__让__我__先__去__,_(_如__果__)_不__采__纳__,_您__再__继__续__劝__说__。__”__ 2.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_大__王__您__能__够__弥__补__自__己__的__过__失__,_君__位__就__可__以__保__全__。__ 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译文:_杀__害__百__姓__的__主__,_就__是__不__忠__;_不__履__行__国__君__的__使__命__,_就__是__不__守__信__用__。__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导入
• 孔子认为仁的实现必须依赖礼的施 行,施行礼必先正名: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从。所以,“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来 看看晋灵公的言行,是否符合正名 论。
第 一 课 时
晋灵公不君
学习目标
• 1、理解“春秋笔法”及在本文中的体现。 • 2、了解《左传》有关常识。 • 3、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人艺术。
打猎、状语后置 住宿、状语后置 因饥饿而病倒 使动 用筐盛,名动
使动 参加
第五段
• • • • • • •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董狐,古之良史也 其我之谓也 以示于朝 不然 反不讨贼 书法不隐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省略句
(是)这样 同“返” 隐藏
作业
• 1、将全文口译一遍 • 2、完成练习四
春秋笔法
• 1、春秋笔法是一种叙史的方式和技巧。
以周礼为标准,是非分明地表明述史者对人 物事件的态度。 文辞简约,微言大义。 目的在于征实与劝惩。 多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也用曲笔,以“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 亲
春秋笔法
• 2、《春秋》开春秋笔法之先河。
《郑伯克段于鄢》中,称郑伯不称庄公,讽刺 其未尽为兄之责;称共叔段不称弟,是因其没 有遵守好弟弟的本分,从一个称呼就表明了对 人事的态度。共叔段出都不言“奔”,说明不是 主动出奔,而是被赶走的,有责难庄公之意, 从某字眼体现叙史人的态度,这就是微言大义。
春秋笔法
• 《左传》继承和发扬了春秋笔法。
敢于直言不讳,表明鲜明的政治立场与道德倾向。 观念接近儒家,重视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
体现一定的民本思想。“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 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 本文刻画了在这样一个昏君当政的诸侯国晋 国,一批忠心报国的臣子形象,其中最主要 的人物是赵盾。他对国家忠诚;对于国君, 他既敢于提意见,又保护、尊敬,他希望国 君能改正错误,更好地治国。 • 本文通篇都在表彰、显扬赵盾的忠诚和正直。
字词读音:
胹 蹯 寘 畚 溜 衮 阙 鉏麑 ér fán zhì běn liù gǔn quē
• 台——古代建筑,以土堆成,四方而 高。此指宫廷之台。 • 弹:用弹丸射人。 • 辟——后分化为“避”。 • 宰夫——厨师。 • 胹——烂熟。 • 蹯——足、掌通称。
• • • • •
诸——“之于”的合音。 畚——蒲、草之类编成的器物。 “杀之,寘诸畚”的主语不是“宰夫”。 载——等于说“持”。 朝——朝廷。
其一:认为它是解释《春秋》的一部 史书; 其二:认为它是与《春秋》有关的一 部单独著述。
《左传》是我国历史著作的典范,也是先秦 重要的文学著作,把《春秋》大事记式的记录发 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对后代的叙事文学产生 了重大影响。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 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 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 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 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 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
Chú ní
饮 嗾 獒 箪 橐 戟 弑 诒
yì n sǒ u áo dān tuó jǐ shì yí
三、课文讲解与分析 第一段
• 晋灵公:名夷皋,公元前620年至公元前 607年在位,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 •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 厚敛——加重赋税。敛:收取赋税。 • 以:连词,相当于来。 • 雕:刻画,绘制。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六、名句积累 1. 人谁无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靡不有初,________________。 3.庆父不死,________________。 4.外举不弃仇,________________。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_____。
( 食 之( .
)( )
)嗾 ( . 橐 ( .
) )
翳 桑( . 诒 ( . )
)
答案:é r fá n zhì qǐ xiǎn zhò u chú ní sǒu yì sì tuó yí
五、辨析词语 1.面市· 面世 面市:产品开始投放市场。 例句:新款轿车即将面市。 面世: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 例句:更新换代产品即将面世/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多利于 1998 年面世。
《左传》 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 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 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 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为我们留下大量关于春秋时政 治、外交、军事、礼俗等方面活动和言论的宝贵记录,同 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表现在“长于记述战 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 3 晋灵公不君
学国学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 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古文今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
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 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就是因为自己没有 自私,才恰恰获得了成功。
【评说】 有时候拘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地 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和豁达。没有了 弹性和豁达的生活怎么能持久?

高二语文《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人教版高二选修)《春秋笔法》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想:课堂教学紧扣《晋灵君不君》,而“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这两篇都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自学。

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介绍:何谓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

相传为孔子所修。

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

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史学知识简介: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

《尚书》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高中语文】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

【高中语文】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
对于所有关于自己的历史记载中,他最关注的是关于玄武门之变的 理由。书稿中有这么一段记录: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更加激烈。
李建成几次设计谋害李世民,其中一次,他请李世民夜里喝酒,在酒中下
了毒药,可惜李世民福大命大,并没有被毒死。后来,李建成又备了一匹 烈马,邀请李世民外出打猎,让李世民骑上去,结果把李世民摔成重伤。
对于这段文字,唐太宗也非常满意,认为写出了一个明君的 胸襟,于是在旁边写道:好,妙哉,历史就应该这样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假如没有《左传》
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 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
4.晋灵公派遣麑刺杀赵盾,麑被赵盾的“忠敬”感化后触槐 而死,其死前的内心独白作者是从何得知的?你怎样看待这 种“笔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春秋笔法:给历史留个小尾巴 李恒昌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贞观盛世之后,越来越觉得有修史的必要了。于
是,他下令让负责史书编纂的官员开始修撰唐史。
史官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初稿。稿子送到手里之后,唐太宗连 夜审读。因为书稿出自大家之手,写得很好,太宗越读越感到开心,更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是,准会乱了套。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赏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 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
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
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 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
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
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 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温馨晨读篇
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体贴下情。看到 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 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虽然“为法受恶”,但充 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为法受恶”的“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赵盾的
“为法受恶”?
提示 “为法受恶”的“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 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 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在董狐看来,赵盾 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 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甚至在 孔子看来,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 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但是,在 今天的我们来看,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 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 的解释,那么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 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 3 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 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 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 给我们留下了弥 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赏美文 君子风度 陈鲁民【课内挖掘】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 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 角度] “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

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只有秉笔直书,才会真正著成千古流传的“春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 ;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 。

高中语文优秀课件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高中语文优秀课件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
1.“微言大义”的写法: 寓褒贬于细节描写中 寓褒贬于义例对比中 寓褒贬于特定字词中
哪些事件或细节正面描述了晋灵公“不君” ?哪些人、事又反面衬托了晋灵公“不君” ?
正面描述
厚敛雕墙 弹射路人 妄杀宰夫 知过不改 暗杀大臣
反面衬托
士季警示 鉏麑自杀 赵盾骤谏 灵辄倒戈 赵穿弑君
贪婪 荒唐 残忍 昏聩 寡恩
2、春秋笔法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 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 秋》。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 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 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 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春秋笔法:
1、“微言大义”的写法 2、“合乎理法”的标准 3、“秉笔直书”的精神
例2. “赵盾、士季见其手”:用“手”, 而不用“尸”,以“尸”名不忍闻、实不忍 睹也。暗含“掩君恶名”之意,此即“为尊 者讳”。
“赵盾弑其 君。”
——晋•太史董狐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
“晋灵公不君” ...... “乙丑,赵穿攻 灵公于桃园。”
——《左传》
不畏权贵的齐国太史
1、有可能模糊事实真相,造成不必 要的误解。
2、肯定董狐不畏权贵、坚持原则、 秉笔直书的精神。
致为调查地沟油被乱刀砍死的记者李翔
李翔 我的好兄弟 即使有再坚硬的翅膀 你却再也无法翱翔 泼洒鲜血书写良知 你的生命又为谁陨落 不像那些假记者中饱私囊 拿在暗处笑着分赃
你是这个时代的“董狐” 你是新闻人的榜样 为了不让地沟油危害我们 的健康 你愤然前行从不彷徨
赵盾
忠于君主 勤政为民 知人善任
灵辄 谨守孝道 报恩: 知恩图报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强化法治观念
晋灵公的行为也警示我们,必须强化法治观念,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的权威。
03
倡导诚信原则
晋灵公的不诚信行为提醒我们,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品格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秉持诚信原则。
晋灵公不君对个人行为的警示
1 2 3
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晋灵公的行为告诫我们,必须学会自我约束和自 我管理,避免因个人欲望和情绪而做出不理智的 行为。
晋灵公的性格特点
01
晋灵公性格暴虐、奢侈,对百姓苛政暴敛,对大臣 也常滥施淫威。
02
晋灵公喜好游乐,大兴土木,建造华丽的宫殿和园 林,不顾百姓生计。
03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02 春秋笔法简介
CHAPTER
春秋笔法的起源和特点
起源
春秋笔法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孔子编 撰《春秋》时所创立的一种记事方式 。
探究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晋灵公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性格特点、行为模式 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探究历史人物性格的范例 。
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通过对晋灵公相关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可 以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 的规律和趋势。
谢谢
THANKS
尊重他人与平等观念
晋灵公对臣民的残暴行为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 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不应因地位、财富等 因素而歧视或压迫他人。
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晋灵公的不负责任行为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具 备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 社会负责。
晋灵公不君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
通过对晋灵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 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氛 围。

【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晋灵公不君》是出自《左传》中应用春秋笔法较明显的一篇文章。

本文整理了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宦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癖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

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

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

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
Chú ní
饮 嗾 獒 箪 橐 戟 弑 诒
yì n sǒ u áo dān tuó jǐ shì yí
课文预习检测
一、注音 ③鲜克有终 新鲜 ⑤不食三日 食之 二、通假字 ①而观其辟丸者 ②寘诸畚 ③衮服有阙 ④亡不越竟
④舍于翳桑 ⑥倒戟 舍其半 倒影
课文预习检测
• • • • • • 三、注意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① 晋灵公不君 ②晋侯饮赵盾酒 ③提弥明死之 ④食之,舍其半 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课文预习检测

• • • •
梳理故事情节
→晋灵公有不君之举 →士季进谏,灵公不改 →赵盾多次进谏 →灵公派鉏麑行刺赵盾,鉏麑自愧,触槐自 杀 • →灵公设宴暗杀赵盾,被提弥明、灵辄救下 逃脱 • →赵穿杀死晋灵公 • →史官赵盾写下“晋赵盾弑其君”。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赵盾:忠 仁 晋灵公:不君
•思考:塑造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代表, 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之道, 作者宣传的是一种儒家思想.
• 三. 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作者是 怎样达到这个效果的? • • • • • 叙事艺术 1、语言简明,形象生动 2. 详略结合 3.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4. 情节曲折,插叙
春秋笔法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 孔子删编《春秋》时采用的方法。 1、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 的态度。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礼法观来衡量历史人物 和事件,达到“褒贬劝惩”的目的。 3、直书 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史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 礼法(史义),如果两者有冲突,要按当时的礼法 标准来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3 晋灵公不君[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胹.(ér) 熊蹯.(fán) 稽.首(qǐ) 鲜.克有终(xiǎn) 骤.谏(zhòu) 嗾.(sǒu) 翳.桑(yì) 食.之(sì) 橐.(tuó) 诒.(y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患⎩⎪⎨⎪⎧ 问其故,而患.之(动词,担忧)公患.之(动词,厌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名词,忌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名词,毛病)(2)观⎩⎨⎧而观.其辟丸也(动词,观看)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名词,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一般的宫殿)(3)过⎩⎪⎨⎪⎧ 吾知所过.矣(动词,犯过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过错)使妇人载以过.朝(动词,经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动词,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动词,探望) (4)舍⎩⎪⎨⎪⎧ 舍.于翳桑(动词,住宿)食之,舍.其半(动词,留下)退避三舍.(《左传》)(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动词,筑舍定居)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动词,放弃)(5)视⎩⎪⎨⎪⎧ 而后视.之(动词,看见)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名词,视力、视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动词,观察)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动词,看待) (6)善⎩⎪⎨⎪⎧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好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友好对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形容词,善良、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动词,擅长、善于)(7)如⎩⎪⎪⎨⎪⎪⎧ 夫如.是(动词,好像)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连词,或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赶得上、比得上)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动词,到、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 (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 (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 (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 (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 (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书法..不隐 古义:记事的原则。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之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衬托手法表彰、显 扬赵盾的忠诚和正直。 联系所学的文字、语法知识正确 分析本文中出现的双宾语句、承前省略、 古今词义不同和通假字等情况。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 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 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 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之暴 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 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 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 隐讳的说法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 动词。
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湖南省安化县哪几个方面集中写 出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 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作者首先写了三件事。 第一事,“厚敛以雕墙”,征收重税,竟然只是为了装 饰宫墙,满足个人奢侈欲望,这表现他的贪婪。 第二件事是“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类似小儿, 荒唐可笑。 第三件事是“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 载以过朝”,这表现灵公的残暴。 接下来,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 盾连续下毒手。 最后,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4.举例说明本文的叙事"详而博"。
本文所叙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 君夷皋"一句,但此事之来龙去脉,即赵盾为何弑其君,该 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 等,仅凭此一句很难弄得明白。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 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 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 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遣使鉏麑暗杀赵盾以及 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 等。这是其"博"。一"详"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 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的"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出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二、一词多义 使妇人载以过.朝 __动__词__,__穿__过____
1.过吾 人从知 谁此所 无道过 过至. .矣吾,军 __名将, __词改不 __,之过 _._过二 __错__十____里__动_耳_词__,____动犯____词错____,误____超____过_______ 一日,大母过.余曰 __动__词__,__看__望____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能熟练地诵读文本, 阐释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2.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 事风格,掌握《史通》的理论主张。
3.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了解“春 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走近先贤 文宗史圣——左丘明
1.生平简介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 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
[文化常识] 古代车马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 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 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 乘肥马,衣轻裘。”这是说乘肥马驾的车。古代驾二马为骈, 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 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 右曰 。笼统地说,则骖和 是同义词。古代贵族的车马还有若 干装饰附件。
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 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 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
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他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 人原则。
2.地位影响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宗史 圣”“经臣史祖”。著有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 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晚年口述而汇集成中国现存最早 的国别体著作《国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 晋灵公不君《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品德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一、注音胹.________ 熊蹯.________ 寘.________ 稽.首________ 鲜.克有终________ 骤.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________ 翳.桑________ 食.之________ 橐.________ 诒.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一日,大母过.余曰 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郑伯克.段于鄢 克.日完成 假⎩⎪⎨⎪⎧尚早,坐而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厚敛以.雕墙 使妇人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倒戟以.御公徒 以.示于朝而⎩⎪⎨⎪⎧谏而.不入 稽首而.对曰 坐而.假寐 触槐而.死 明搏而.杀之 宣子未出山而.复 麑退,叹而.言曰 之⎩⎪⎨⎪⎧未知母之.存否? 请以遗之. 其我之.谓矣 则子继之. 贼民之.主三、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____________杀之,寘诸畚 ____________三进及溜 ____________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____________宣子田于首山 ____________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____________反不讨贼 ____________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晋灵公不君.______________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______________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______________公患.之,使麑贼. ______________晋侯饮.赵盾酒 ______________斗且.出 ______________提弥明死.之 ______________赵盾弑.其君 ______________书法..不隐 __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______________尚早,坐而假寐 ______________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______________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______________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______________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______________其我之谓矣 __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靡不有初,________。

庆父不死,________。

外举不弃仇,________。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

答案:一、ér fán zhìqǐxiǎn zhòu chú nísǒu yìsìtuóyí二、过:动词,穿过动词,犯错误名词,过错动词,犯错误动词,超过动词,看望克:副词,能动词,克制动词,战胜动词,严格限定假:形容词,非正式的连词,如果介词,借助动词,宽容名词,假日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介词,把而: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代她,指母亲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结构助词“的”三、“辟”通“避”,躲避“寘”通“置”,放置“溜”通“罶”,屋檐下“阙”通“缺”,过失“田”通“畋”,打猎“竟”通“境”,国境“反”通“返”,返回“诒”通“贻”,遗留四、君:名词活用为动词,不行君道入:被采纳衮:衮袍,这里指君位患:厌恶;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饮:给酒喝且:连词,一边……一边死之:为之死,动词为动用法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书法:记事的原则五、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鲜克有终鲁难未已内举不失亲有备无患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鲜:很少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进入B.①宣子骤.谏,公患之骤:急速②尚早,坐而假.寐假:假装C.①弃君之命,不信.信:诚信②晋候饮.赵盾酒饮:给……喝D.①今近焉,请以遗.之遗:留下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亡:逃跑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橐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⑥/②③/④⑦/⑤ 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④/③⑦/⑤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纳,这里指被采纳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克制D.晨往,寝门辟.矣辟:打开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观其辟丸也.②则社稷之固也.B.⎩⎪⎨⎪⎧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①不入,则.子继之②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D.⎩⎪⎨⎪⎧①宣子骤谏,公患之.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7.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A.⎩⎪⎨⎪⎧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②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 B.⎩⎪⎨⎪⎧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②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C.⎩⎪⎨⎪⎧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①公患之,使麑贼之②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B .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

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

可见其“不君”。

C .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

D .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

这种精神连杀手麑都被感化。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