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 晋灵公不君《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品德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一、注音胹.________ 熊蹯.________ 寘.________ 稽.首________ 鲜.克有终________ 骤.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________ 翳.桑________ 食.之________ 橐.________ 诒.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一日,大母过.余曰 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郑伯克.段于鄢 克.日完成 假⎩⎪⎨⎪⎧尚早,坐而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厚敛以.雕墙 使妇人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倒戟以.御公徒 以.示于朝而⎩⎪⎨⎪⎧谏而.不入 稽首而.对曰 坐而.假寐 触槐而.死 明搏而.杀之 宣子未出山而.复 麑退,叹而.言曰 之⎩⎪⎨⎪⎧未知母之.存否? 请以遗之. 其我之.谓矣 则子继之. 贼民之.主三、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____________杀之,寘诸畚 ____________三进及溜 ____________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____________宣子田于首山 ____________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____________反不讨贼 ____________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晋灵公不君.______________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______________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______________公患.之,使麑贼. ______________晋侯饮.赵盾酒 ______________斗且.出 ______________提弥明死.之 ______________赵盾弑.其君 ______________书法..不隐 __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______________尚早,坐而假寐 ______________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______________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______________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______________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______________其我之谓矣 __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靡不有初,________。

现代文I篇:春秋笔法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泉州质检)

现代文I篇:春秋笔法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泉州质检)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7分)材料一:“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春秋笔法”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模式,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

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叙述者的价值判断。

当下学术界,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

“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

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

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

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

“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

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

“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9文言文阅读__小说类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9文言文阅读__小说类含解析

专题39 文言文阅读——小说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

多幻术,共名之“仙”。

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

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樗蒲①,赌甚豪。

族人见而悦之,罄赀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

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

韩问之,具以实告。

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

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

”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

”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族人大喜而往。

僧验其赀,易之,不屑与赌。

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

僧笑而从之。

乃以千钱为孤注。

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②,呵之,皆成卢雉③:计前所输,顷刻尽覆。

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

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

已乃愧谢失符之罪。

韩笑曰:“已在此矣。

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

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

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

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

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袴之公。

甚而枵腹④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

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赌符》,有删改)【注】①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

②袅色(xiāo sè):指旧时博戏的胜彩名。

③卢雉(lú zhì);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

④枵腹(xiāo fù):空腹,指饥饿的人。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2 直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2 直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直书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曲.直/邪曲.违忤./水浒.霪.雨/淫.君乱主B.秽.迹/哕.哕强.项/强.直滋.养/以兹.避祸C.犯讳./伟.岸斧钺./壬戌.哔.叽/抽戈犯跸.D.糟粕./琥珀.阿.容/阿.胶豆萁./箕.裘未陨项,qū,wǔ/hǔ,yín;B项,huì,qiáng,zī;C项,huì/wěi,yuè/xū,bì;D项,pò,ē,qí/j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禀:承受。

B.如董狐之书法不隐.隐:隐瞒。

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

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项,“禀”的意思是“遵循”。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就有道而正.焉A.然后能成其良直..B.韦昭仗正.于吴朝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项与例句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B.言之若是,吁可畏乎C.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D.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项是倒装句,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5下列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不践君子之.迹③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④言之.若是,吁可畏乎⑤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⑥马迁之.述汉非⑦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A.①③④⑥/②⑤⑦B.①③⑥/④/②⑤⑦C.①④⑦/③⑥/②⑤D.①④/③⑥/②/⑤⑦,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指“直书”这件事;②⑤⑦助词,的。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技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汝大A卤莽B惹他C何为D幸先以我名E告之F不然G股已H断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钵,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日:“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乌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日“子”:践士之会[注]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日“天王狩于河阳二推此类以绳当世。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日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的也。

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二予应之日:“是《春秋》之志尔。

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公孙剽逐其君衍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

此予所以不伪梁者,用《春秋》之法也。

”“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日:“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

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

夫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若斐。

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

其实篡也,书其募。

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

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

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

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

《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

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梁本纪二》)【注】践土之会:即践土之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

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D。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此.项,诒,遗留。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

伏甲,将攻之.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 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进及溜B。

而观其辟丸也C。

既而与为公介D。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书法..不隐B.弃君之命,不信..C。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项,古义:记事的原则。

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B项,古义:不守信用。

今义:不相信.D项,古义:不合礼法。

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2 直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2 直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直书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曲.直/邪曲.违忤./水浒.霪.雨/淫.君乱主B.秽.迹/哕.哕强.项/强.直滋.养/以兹.避祸C.犯讳./伟.岸斧钺./壬戌.哔.叽/抽戈犯跸.D.糟粕./琥珀.阿.容/阿.胶豆萁./箕.裘未陨项,qū,wǔ/hǔ,yín;B项,huì,qiáng,zī;C项,huì/wěi,yuè/xū,bì;D项,pò,ē,qí/j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禀:承受。

B.如董狐之书法不隐.隐:隐瞒。

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

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项,“禀”的意思是“遵循”。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就有道而正.焉A.然后能成其良直..B.韦昭仗正.于吴朝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项与例句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B.言之若是,吁可畏乎C.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D.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项是倒装句,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5下列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不践君子之.迹③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④言之.若是,吁可畏乎⑤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⑥马迁之.述汉非⑦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A.①③④⑥/②⑤⑦B.①③⑥/④/②⑤⑦C.①④⑦/③⑥/②⑤D.①④/③⑥/②/⑤⑦,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指“直书”这件事;②⑤⑦助词,的。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附加题练习三及答案

附加题练习三及答案

附加题练习三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2.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

(2分)3.何谓“春秋笔法”?(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尤以三大战役最为经典:“夷陵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官渡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

|B. 《子夜》中的吴荪甫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控制,同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相对垒;另一方面,他又残酷地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运动。

C.《子夜》中,在炅老太爷的葬礼上,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来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发生农民暴动,他开始为自己的资产担忧,脸上也显露出老太爷过世时都没有的忧愁。

D.红楼梦》中,晴雯因周瑞家的挑唆而被逐出大观园;回家后,晴雯一病不起,在宝玉探望她的当夜香消玉殒。

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E.《《三国演义》中,庞统“巧设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作准备。

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4分)1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3 晋灵公不君[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胹.(ér) 熊蹯.(fán) 稽.首(qǐ) 鲜.克有终(xiǎn) 骤.谏(zhòu) 嗾.(sǒu) 翳.桑(yì) 食.之(sì) 橐.(tuó) 诒.(y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患⎩⎪⎨⎪⎧ 问其故,而患.之(动词,担忧)公患.之(动词,厌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名词,忌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名词,毛病)(2)观⎩⎨⎧而观.其辟丸也(动词,观看)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名词,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一般的宫殿)(3)过⎩⎪⎨⎪⎧ 吾知所过.矣(动词,犯过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过错)使妇人载以过.朝(动词,经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动词,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动词,探望) (4)舍⎩⎪⎨⎪⎧ 舍.于翳桑(动词,住宿)食之,舍.其半(动词,留下)退避三舍.(《左传》)(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动词,筑舍定居)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动词,放弃)(5)视⎩⎪⎨⎪⎧ 而后视.之(动词,看见)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名词,视力、视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动词,观察)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动词,看待) (6)善⎩⎪⎨⎪⎧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好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友好对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形容词,善良、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动词,擅长、善于)(7)如⎩⎪⎪⎨⎪⎪⎧ 夫如.是(动词,好像)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连词,或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赶得上、比得上)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动词,到、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 (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 (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 (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 (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 (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书法..不隐 古义:记事的原则。

古代散文论述答案

古代散文论述答案

古代散文论述答案一、诠释题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务和人物作了评判选择他以为适当的字眼来暗寓批驳之意。

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子、情形、效果和作者的看法划分选用“伐”、“侵”、“袭”、“取”、“克”、“灭”、歼”等差此外词语来表达即所谓“以一字为批驳”。

这种以一字为批驳寓批驳于叙事之中蕴藉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秋笔法”。

3、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生齿。

但在古代,特殊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眉目。

赋萌生于战国,郁勃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险些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以致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许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以是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绚烂光耀与绚烂。

4、清峻通脱清峻通脱是曹操散文的特点,所谓清峻就是简约严正,所谓通脱就是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苏海韩潮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爽威风凛凛气魄,故以浪潮为喻。

谓文章波涛壮阔,纵横自如。

6、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开生面的盘旋跌宕的韵味,形成的感伤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特色。

7、古文唐宋古文运动中普遍盛行的“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求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普遍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

“古文”这一观点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以为自己的散文继续了先秦两华文章的传统,以是称“古文”。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晋灵公不君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选B。

A项,“辟”同“避”;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竟乃免.免:避免B.宣子骤.谏骤:突然C.舍.于翳桑舍:住宿D.宦.三年矣宦:做贵族的仆隶解析:选B。

骤:多次。

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解析:选D。

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B项,“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ìn”,“给……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古之良大夫..也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选C。

这里指古代官职名;今义是医生的别称。

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

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

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

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

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
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参考答案1.B(周朴园的话是说谎,是歪曲,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有对曲的解释,可知歪曲不属于春秋笔法。

)2.B(本题答案检索区间在第三、第四段,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法的人,左丘明只是作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

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3.C(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