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讲解

合集下载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编号: 142308英文名称:sports biomechan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6学分:2开设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田径》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求实的态度。

2.了解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用于体育实践。

3.熟悉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和器械运动的力学规律。

4.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本章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本章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学法指导: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中应树立系统分析的观点,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力相互作用和人体内力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明确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本章重点:学科任务及学科展望。

本章难点:① 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科学中作用的理解。

②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法指导:学习一门新课首先要对这门课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要从本门课的定义、研究任务以及发展简史着手。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运动生物力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体育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总结,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测量手段,使学生能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规律,能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与手段测量、评价人体运动的力学功能。

为运动选材,避免运动伤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运动质量等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分析简单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本大纲所提出的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②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32学时的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学生责任感及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及组织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完整阶段教学,先基础理论,后应用分析教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基础力学等专业基础,通过课程教师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高等学校教材《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推荐参考书:《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课堂理论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 教案

运动生物力学 教案

运动生物力学教案(1)授课内容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概念一、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1、生物力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力学分为两大类:(1)普通生物力学(或称理论生物力学)(2)局部生物力学(或称应用生物力学),例如:人类工程生物力学、劳动生物力学、整形生物力学等等。

2、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复杂的运动技术建立在生物学和力学的规律之上,运动生物力学用数学、力学等对运动动作加以定量描述。

运动生物力学从力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以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各专项技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动作技术原理,以及最佳运动技术。

人体机械运动表现为两种形式:(1)人体自身发生的形变,即人体各环节之间相对的位移运动。

(2)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发生的位移运动。

牛顿定律适用条件:刚体运动,而生物体会发生明显的形变。

因此在人体运动中具体应用时要进行适当变通,研究活体时须注意各种力对生物体所做的功。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和内容(一)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研究运动员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2、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立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3、结合运动员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特点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动作技术方案和进行运动技术诊断。

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的力学依据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运动器械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1、运动生物力学概论:概念、任务内容、发展史。

2、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以力学理论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因此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转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是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

3、骨、肌肉及人体基本活动的生物力学。

如:骨、骨械杆原理、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和功能关系;人体各环节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力学原理等。

4、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和处理。

5、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如:投掷、跳远、跑步、球类、游泳等动作的力学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概论》课件

《运动生物力学概论》课件
球类运动中的传球、射门、控球等技术需要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以提高球的准确性 和力量。
详细描述
在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中,传球、 射门、控球等技术的准确性和力量对比赛结 果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 理,运动员可以优化技术动作,提高球的准 确性和力量,从而提升比赛表现。
04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 法与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精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以更深入地 探索运动中的生物力学机制。
多学科交叉融合
运动生物力学将与生理学、心理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进一步交叉 融合,为运动训练和损伤预防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个性化训练的重视
随着对个体差异认识的加深,运动生物力学将在个性化训练方案制 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训练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与静力学
01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与静力学是 运动生物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涉及到人体运动的力学 特性和机制。
02
动力学研究人体运动中的力、 力矩和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人体运 动的影响。
03
静力学研究人体在静止状态下 的受力情况和平衡状态,以及 这些状态对人体姿势和稳定性 的影响。
02
运动生物力学的核心概 念
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运动规律和运 动机制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化 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学原理, 以及骨骼、肌肉、关节等生物学原理。
这些原理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研究人体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详细描述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913003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力学》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能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和训练中的具体问题,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打好基础。

【教学任务】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为今后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工作做好准备。

2.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正确分析简单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

3.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能力,使教学和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生物力学概论、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及处理、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该学科为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原则、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运动生物力学》,赵焕彬, 李建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参考书:[1]《运动生物力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了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提出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复习思考题】1.简述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

2.简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树立的哲学观点。

3.如何理解“生命要力学化,力学要生命化”的观点。

08级运动生物力学讲稿(课程实验)

08级运动生物力学讲稿(课程实验)

(二)结合人体重心的可变性特点分析影响人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力矩平衡原理∑M A(F) = 0
若测量板长为AB(AB = 200㎝),人体体重为G,重心为C点,则人体重心至足底高为AC;空板时B端支撑力读数(数字仪表读数)为f,人躺在板上,两足紧贴抵足板时,B端支撑力读数为F。

那么 G×AC –(F-f)×AB = 0 ; AC =(F-f)×AB/G;
重心相对高度 = 重心绝对高度/身高×100%
由于本实验空板时B端支撑力读数可设置为0,因此,AC = F×AB/G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体重秤、身高仪、
CXCI-1型一维重心测量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学生六人为一组。

(二)赤足测量每人的身高、体重。

(三)连接CXCI-1型一维重心测量
板与数字仪表的连线,接通数字仪表
电源,调试键盘功能键,使空板时数字仪表读数为0,并进入测试工作状态。

(四)如图,被试者以标准解剖姿势平躺在测量板上,另一学生读出数字仪表读数并记录在登记表内。

然后被试者分别作两臂平举和两臂上举动作,并记录数字仪表读数。

(五)根据实验原理和测量数据,计算不同姿势的重心高度和标准解剖位的重心相对高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二)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登记表
受试者
测量项目
体重。

运动生物力学讲稿第二章

运动生物力学讲稿第二章

3、各向异性和应力强度的方向性:各向异性是指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质不同,(多孔结构所致)。

应力强度的方向性表现在骨密质与骨松质刚性的差别和各向异性使骨对应力的反应在不同方向上各不相同。

4、耐冲击力和耐持续力差:骨对冲击力的抵抗和持续受力能力较其它材料差。

抗疲劳性能也差。

5、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外加机械力改变骨结构中的应力。

而应力通常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就象多次弯曲竹杆)、周期性载荷引起的骨折,开始于应力集中点,形成蚌壳式裂纹。

、重复载荷的骨疲劳,引起的骨折往往是低载荷的情况。

(四)影响骨疲劳的因素和疲劳曲线:骨骼上的应力,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提高骨抵抗载荷的能力。

第三节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人体关节力学(课下自学)作业:自学P37--51第三节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人体关节力学并回答问题。

1、简述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质,并分析关节软骨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

:指肌肉工作时并联弹性成分的张力。

:被动张力与主动张力之和。

Ft = Fc + Fp(四)肌肉的平衡长度:无任何负荷时肌肉的长度— 。

在人体内的肌肉长度总是稍许大于平衡长度,所以放松的肌肉也保(也称最适长度):指肌肉收缩成分产生最大收时,收缩成分的张力最大。

时,肌肉能恢复原长。

i=2.5 时,肌肉收缩力三、肌肉长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指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三)肌肉长度—总张力的关系(Ft— i曲线,P55图2-32)Ft = Fc + Fp分析:1、 i≤ 时,若肌肉收缩,Ft = Fc(此时Fp = 0)2、 i= o时,Fc = Fc max,则Ft =Fc max + Fp3、 i> o时,Fc减小,Ft一般减小。

Δ = 时为缓冲和超越器械(二)肌肉离心收缩力—速度的关系:(P60图2-37)随着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增加,肌力也增加,F∝V“切断”粗细肌丝连合所需的力要比保持等长收缩的力更大。

syzk

syzk
三、运用 SBCAS 运动图像解析软件计算人体重心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片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的原理; 2.明确人体模型中各环节划分和重心位置;
3.熟练掌握 SBCAS 运动图像解析软件解析人体重心的操作; 4.学会分析人体重心与人体姿势变化的关系
实验四 运动图像解析——跑的动作技术分析 一、运动图像的解析 (一)运动图像的解析原理
度。 8. 拍摄时要作记录。如运动员参数、成绩、道次、拍摄速度、比例尺、机高、
物距、摄影机编号等。 9. 务必设置比例尺及参考体且进行内或外时标检验。 10. 主光轴应对准研究范围的中心部分,这可保证主要部分的高精度。
附:实验报告
定机平面摄影(摄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定机平面摄像原理;
2. 掌握定机平面摄像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如何快捷、准确地获取图像所提供的运动学信息是图像解析的重点。在使用 高速摄影机(电影拍摄)捕获动作技术的年代,这项工作是相当繁琐的,首先要 将大量的胶片送到专业部门进行冲洗,还要将冲洗好的底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到数 字化板,再用游标键盘进行关节点定位输入到计算机,整个过程不仅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而且周期长、反馈慢。与此相比,对数字摄像记录的影像资料进行 图像解析就显得较为方便、经济,所有过程只需借助计算机就可完成。其具体的 解析步骤如下: ⑴ 将拍摄在录像带上的图像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化图像文件。通常的录像 拍摄使用的记录介质是录像带,摄像机可通过 IEEE1394 摄像机火线或 USB 接 口与电脑相连,再利用相应的图像采集卡就可将录像带上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化图 像文件,如 AVI 格式的视频文件或连续的 JPG 格式图片。 ⑵ 利用图像解析软件确定人体各关节点的像空间坐标。将转化完成的图像文件 导入到专门的运动解析软件,利用鼠标移动来确定人体各关节点在图像上的坐 标,并贮存在计算机中。此时,人体各关节点的坐标是基于图像尺寸的象素坐标, 其参考原点通常取在图像的左下角(计算机自动计算偏移量),坐标单位为象素。 ⑶ 解析比例尺确定图形尺寸与实际尺寸之间的比例系数。对人体运动进行解析 完成后,还需对比例尺图像进行解析标定,得到已知长度(比例尺标志点间的距 离)的象素数,也就得到了图形尺寸与实际尺寸之间的比例系数。 ⑷ 将人体各关节点的像空间坐标转换为真实空间中的坐标(像空间坐标乘以比 例系数)以及建立原始数据文件。在上一步的基础,由解析软件计算出人体各关 节点在真实空间的坐。 (二)人体测量点的确定方法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大纲

运动⽣物⼒学教学⼤纲XX 学院教学⼤纲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专接本课程名称:运动⽣物⼒学任课教师:XXX2014年8⽉20⽇⾄2015年1⽉5⽇XX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物⼒学》教学⼤纲课程名称:运动⽣物⼒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2适⽤专业:体育教育先修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理学⼀、课程的性质、⽬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运动⽣物⼒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案》的要求所开设的⼀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数理概念与⼒学理论在体育领域的应⽤,它的任务是为⼀切体育活动提供⼒学基础。

2.课程⽬的:运动⽣物⼒学是应⽤⼒学原理和⽅法研究⽣物体的外在机械运动的⽣物⼒学分⽀。

狭义的运动⽣物⼒学研究体育运动中⼈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物⼒学的任务是研究⼈体或⼀般⽣物体,在外界⼒和内部受控的肌⼒作⽤下的机械运动规律。

本课程使学⽣掌握运动⽣物⼒学基本知识,掌握运⽤⼒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的⽅法,从⽽规范动作形式,提⾼运动成绩。

3.课程任务:使学⽣了解运动⽣物⼒学的学科地位,提⾼学习兴趣。

使学⽣掌握运动⽣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掌握体育动作的⼒学分析⽅法,提⾼学⽣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利⽤运动⽣物⼒学知识指导⽇常训练和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理论部分绪论1.教学内容⼀、运动⽣物⼒学的基本概念⼆、运动⽣物⼒学的课程内容三、运动⽣物⼒学的学习要求2.教学要求要求学⽣了解运动⽣物⼒学学科发展,了解运动⽣物⼒学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势。

第⼀章运动⽣物⼒学学科概述1.教学内容第⼀节运动⽣物⼒学学科演变⼀、运动⽣物⼒学学科的萌芽时期⼆、运动⽣物⼒学学科的形成时期三、运动⽣物⼒学学科的发展时期第⼆节运动⽣物⼒学学科特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法的综合性三、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四、研究内容的实践性第三节运动⽣物⼒学学科任务第四节运动⽣物⼒学学科展望⼀、基础研究⼆、应⽤研究三、⽅法与技术研究2.教学要求要求学⽣了解运动⽣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明确运动⽣物⼒学学科特性;了解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向;把握学科概貌。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实验教学大纲讲解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实验教学大纲讲解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实验教学大纲一、目的与任务1.使学员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员掌握测定理论力学性能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科学作风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实验单元一:理论力学创新应用与转动惯量测定(2学时)实验1.1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1.实验目的与任务①通过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向学生展示《理论力学》的工程意义和工程应用,开阔学生的眼界。

②通过学生对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的观察分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力学分析方法的掌握。

③培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锻炼他们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2.实验原理实验以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力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验室所提供的40种左右生活中的理论力学模型,任选一样完成一篇小论文。

3.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室的静力学模型有:曲柄滚轮挤水拖把的受力分析、挖掘机部件的受力分析与求解各油缸的推力或拉力、静、动滑动摩擦引述的测定等。

运动学模型有:旋转式、往复式剃须刀的比较,曲柄框架机构与外壳振动控制的技术、推土机的机构运动与分析、不可见轴转速的测定方法等。

动力学模型有:拳击机拳击力的标定方法—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与恢复系数、振动电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质点系动量定理的演示等。

4.实验结果及要求①积极动脑、动手、观察、讨论。

②每人至少完成1篇小论文。

论文要求WORD文档,AUTOCAD绘图,字数至少1000个汉字,A4纸打印。

期末考试之前交。

③爱护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模型和实物。

实验1.2 转动惯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与任务1) 利用三线扭摆法测定水平圆盘相对圆盘中心的垂直轴的转动惯量。

2) 利用三线扭摆法测定规则几何体的转动惯量。

2.实验原理三线扭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1)圆盘相对三线扭摆过圆盘中心点的垂直轴的转动惯量0JlT mgr J 22204π= 其中::圆盘的扭摆周期。

运动生物力学 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  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Sports Biomechan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42T07K学分:2.5 总学时:43 学时分配:(讲课28+实验1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习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技术知识,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研究方法,进一步理解各项技术动作要领,研究各项技术的生物力学规律,为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运动生物力学》概论(讲课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教学内容:运动生物力学概述;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和内容;运动生物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二)人体生物力学参数(讲课3学时与实验3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人体惯性参数、人体运动学参数、人体运力学参数和人体运动学参数特征,了解人体惯性参数实测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生物力学参数的概念、意义和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人体惯性参数概述,包括质量、质心(重心)位置、转动惯量及转动半径;人体运动学参数,包括人体运动中的的参照系与坐标系,人体运动的分类和运动学的特征,人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人体动力学参数,包括力、力矩、动量、冲量、动量矩、功和能;参数的采集步骤、处理和分析,人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人体重心测量(实验3学时)(三)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讲课3学时与实验4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人体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要求学生能分析人体运动动作结构、动作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教学内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骨的生物力学的特征、包括骨的受力形式、人体承受外力极限能力的比较,肌肉活动对骨受力形式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骨结构的影响: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包括肌肉力学模式、肌肉力量训练、肌肉松弛现象;杠杆原理、人体杠杆分类、人体关节杠杆类型举例、复杠杆原理;运动器系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特点;人体动作结构与动作系统。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高能损伤明显增多,各种灾害和事故都会造成严重运动系统的损伤,同时社会分工细化,劳动方式单一化,疲劳损伤也相应增加,同时大量伏案工作者、学生都成为腰、颈痛的高发人群,加上残疾人我国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达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给社会增加负担,另外在体育训练、健身锻炼中不合理的训练手段也会造成运动损伤,为生物力学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泛的空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各大医院纷纷筹建康复科,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康复专业,根据该专业特点,把运动生物力学、医用生物力学、骨伤科生物力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康复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综合成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本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为18周,总课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3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构建起全新的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知识体系,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进行动作分析、确定医疗方案、选择康复手段、制定运动处方是提供必要的生物力学知识保障。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晓生物力学是力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的地位及其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了解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学科形成和课程创立的过程,及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了解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在运动康复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了解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在运动康复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人体运动常用力学参数和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和转动力学主要参数和定理,能够从生物力学角度应用相关的力学参数和原理来研究、分析人体日常生活运动、竞技运动、健身锻炼和康复练习中的这些动作的规律性,分析动作、总结规律,更好指导运动实践。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Experiment of Sports Biomechanics第一节实验须知(Notice of Experiment)一、实验课目的(Purpose)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反映人体运动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测试与评定。

初步掌握获得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具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课要求(Requirement)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和操作程序。

2、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

3、按实验步骤操作。

4、仪器使用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有仪器故障或损坏,及时报告实验教师,不得自行修理和拆卸。

5、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

6、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轮流担任,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后整理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关闭电源。

8、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Report)1、实验报告(Report of experiment )◇实验名称、姓名、年级、班级和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根据已知的理论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指出实验结果的省区力学意义。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的概括性的判断,即是某一实验所能验证的基本概念、原理或理论的简明总结。

四、说明(Introduction)由于我院的实验条件尚不健全,部分实验暂时不能开设,有的实验采用其他更加简单的方法所取代。

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改善实验条件,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健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保证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
一、培养目标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现象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实验:
1、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与评定方法。

2、验证人体运动中某些基本规律。

3、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之。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6人为1个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实验要求:
⑴实验前:认真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⑵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耐心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实验结果,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爱护器材。

⑶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所用器械应擦洗干净,打扫实验室卫生。

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12学时。

四、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五、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操作和答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试卷部分占50%,操作占30%,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
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并按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实验内容简介
实验一一维重心测量(2学时)
[训练内容和要求]利用力矩原理测量人体一维重心。

了解人体重心在体育运动研究中的意义,掌握实测重心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平板、身高计、体重计、钢卷尺。

实验二摄影测量(2学时)
[训练内容和要求]拍摄某运动技术环节:静态和动态。

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主要仪器、设备]照相机、动作解析系统。

实验三人体重心图片测量(3学时)
[训练内容和要求]利用人体模型参数在图片上计算测量出重心位置。

掌握在图片上测定人体重心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坐标纸、直尺、图片。

实验四转动惯量测量(3学时)(选做)
[训练内容和要求]利用人体转动惯量测量仪测人体各种姿势的转动惯量。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并掌握转动惯量的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人体转动惯测量仪
实验五肌电测量(2学时)(选做)
[训练内容和要求]记录运动时的机电图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实验系统测定并分析肌电图。

九、教材及参考文献
1、《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