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景物形象鉴赏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 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 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 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 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 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唐朝诗人杜牧的《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 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 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喜爱之情。
形 象 鉴 赏
注意区分
物象:写物 ——托物言志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 景 与 物
形 象 鉴 赏 · 借 景 抒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
术境界。
常见意境术语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象
意 :诗人主观情感 象 :诗中客观形象
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
定义: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
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 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 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 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 “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三、伤感悲苦型: 萧瑟凄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衰败孤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 马。 凄凉冷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或意境?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阅答读 :①下本面诗一情首景唐交诗融,(然寓后情回于答景问)题。 阳欣城 赏下花宜②芳自阳作草凋城者萋落下描萋,草绘春,寂萋了行涧静萋一即水的,兴幅独春涧凄·李自山水凉华东只东冷流有流清,鸟复的芳在向画树空西面无啼。:人。宜
③芳作树者无借人凄花凉自冷落清,的春暮山春一之路景鸟表空达啼了。伤 注春: 之此情诗和安写史于之安乱史后之内乱心后的。凄凉之感。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 什么样的情感?
鉴赏方法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特点。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图景——点意境——析感情
研习考题 智取高分 《微题组》P121 第3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答更:待颔夜联深描同绘徙了倚一,幅秋清风幽斜宁月静钓的舟画归面。, 【夕注阳】西徙下倚诗:人徘独徊自,站流立连在不断离桥开边。,树影 颔倒联映描水绘中了,怎鸟样雀的在画枝面头?相互依偎,表现 了诗人的闲情雅致。
详C““失.细秋孤在颈具夕缥帆联体”疾缈中描,驰烟的写“的雾“秦 没明中情川 远月的状秋 烟”状”色 ”二态错做 写字。误了出,铺了,照垫水应应。面是了上小诗孤船题帆中慢疾的慢驰消前
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涵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米作柱,玉关晓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②霜翰:这 里指白雁。 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 图:西风尽扫大地,旌旗猎猎飘扬,白雁向南飞去。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手法+主旨情感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 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再现景物
[参考答案] 诗人的旅舟停泊沙洲,眼见黄昏日落,原 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惟有倒映 意境概括 在江中之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全诗 营造了空阔孤寂的氛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 出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的心情。
景物概括 明象悟情 专业术语 规范答题
景物概括
找出典型意象,按照逻辑、展开想象重新建构, 尝试用四字概括,兼顾文采,不能只抄诗句,也 不能直译。
如:阅读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浅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浅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汪玉龙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视听角度或动静角度去描写景物。
鉴赏诗歌时,如果能把握写景的角度,就能很好地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第一,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需层次分明。
如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第二,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 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景物形象。
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红”“绿”两种色彩在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景物形象就突出了。
第三,视听角度。
诗人写景,往往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鉴赏时就需要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诗人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
第四,动静角度。
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 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古代诗歌鉴赏自然景观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自然景观形象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中饱含对自然景观形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入鉴赏。
古人通过诗歌将自然景观的美妙展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之处,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山水描写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山水的描写,这些描写常常展示出山水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峦的形状、色彩的描绘以及对山水的感受,将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山峦的壮丽和黄河奔腾的气势,引起读者对自然景观的共鸣。
花草赞美花草的美丽也是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主题。
诗人通过对花草的描写和赞美,将花草的美妙之处展示给读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里的红杏被描绘成春景中的一抹亮色,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鲜活和美好。
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古代诗歌中通过自然景观形象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相融合。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描写中既有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又有对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结语古代诗歌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观形象,将大自然的美妙展现给读者,让人们能够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共鸣。
这些古代诗歌的鉴赏,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形象
示例: 示例: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 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第一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 渲染了“ 步)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 的雄伟气势。 第二步)从而表现了诗人开 楼”的雄伟气势。(第二步)从而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第三步) 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三步)
暮春
飞花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 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 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 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 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诗中的景物形象一般有: 诗中的景物形象一般有: 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 描写: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描写: 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
[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 提问方式] 这首诗( 样的意境? 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 [变式提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范式] [答题范式] 析图景( 析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 概氛围( 面)+概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 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 特点)+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 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剖原因)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析效果)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一、意象类题型答题步骤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鉴赏古代诗歌
的
景物形象
意象
• 意象:倾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包括景 象和物象。 • 1、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 (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 • 2、从意象的组合方式去感知作者的情感。 •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虚实结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 笠翁 独钓寒山雪。
三:写景方法类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3、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答题步骤 明方法——阐运用——析效果
写景方法
1、看写景角度:视角:俯仰、平视、环视;感官:听觉、 触觉、视觉、嗅觉、味觉 2、看写景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 面结合、白描、工笔、侧面正面„„) 3、看色彩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 以反衬感伤的情感。 例如: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看词语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叠词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例题分析:1、诗中品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题指导:A、选择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例2: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很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题分析: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3
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给我们留下的文本是什么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司马”事件之后柳宗元给我们留下的文本众多,脍炙人口的诸如《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这里我只择取柳宗元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诗说一下: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0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点出“迟暮”。)
02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01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02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
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
几个意象
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康河的柔波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答题步骤】
3、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意象与意境: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境,“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3.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鉴赏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三、试题类型题型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古诗景物形象鉴赏
三、例题指引
绝句 杜甫 例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名诗,请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 物描写。
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 一二句是动景,三四句是静景。 画面远与近、动与静结合,色彩丰富而鲜明,境 界阔大(时、空),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 远的联想。
练习2: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 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 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 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景
境
情
( 鉴赏景物形象的一般思路为: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八、答题一般表达模式: ①本诗通过描写… …等景物, ②营造了… …气氛(或:描绘出一 幅… …的画面), ③表达了… …的感情。
例3 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 月”三个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①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 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景),②这些最能触动离人愁绪的意 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 (境),③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 离别的悲哀(情)。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 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教学ppt课件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
感情)与客观的“境”机统一。
(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
弄清概念
意 境
诗歌意境举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设问方式
20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二步骤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 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 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 如下: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21
2
诗歌意象举例1、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 3、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4、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5、梧桐:凄凉悲伤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 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易去。
年
袅秋。
袅秋。
,
风袅
风袅
故
芳草柳已云暮,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1、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词语;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意盎然的图景。 (1分)
2、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考虑两个方面①作者对外物的情感;②作者本身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2
情怀?
C、这首诗用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D、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雨霖铃》的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 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 氛围: 凄凉沉郁
2.意境 意: 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 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常见 意境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万水千山总是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往 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 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优质课展示用)
抓意象
析特征
表情感
01
02
03
04
仔细审题,怎么问怎么答。
要素、步骤要齐全。
书写要规范、清楚。
平时要记忆、积累。重点掌握古诗词常用意象。
课堂小结
达标反馈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司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0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2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03
晁端友
04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05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06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0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
课堂演练
【答案】 诗中通过描写寒林、残日、乌鸦、青灯、疲马等意象,乌鸦傍晚想回巢栖息,屋里的青灯忽明忽暗,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幅凄冷的画面,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漂泊之情。
注意答题内容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课堂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逐项解答。 2、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三要力求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要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
五、景物形象的作用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 描写的作用一致,大体有以下作用: 1、营造气氛
2、塑造背景或环境
3、借景抒情 4、奠定情感基调
六、景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某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参考答案:
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 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 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 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 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 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 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 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 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 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参考答案: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 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 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 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 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 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 示必胜的信心。
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 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古代诗歌鉴赏(二)
——形象(景物)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出题 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 步骤,明确答题规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二、景物形象一般包括: 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 离别等) 色彩描写,等等。
四、意境
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 活的感悟和看法。因此,诗中的景物也是人 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 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 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叫做 意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例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连叠用九个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情?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 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
景
境
情
( 鉴赏景物形象的一般思路为: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八、答题一般表达模式: ①本诗通过描写… …等景物, ②营造了… …气氛(或:描绘出一 幅… …的画面), ③表达了… …的感情。
例3 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 月”三个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①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 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景),②这些最能触动离人愁绪的意 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 (境),③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 离别的悲哀(情)。
九、能力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 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 简要分析。
练习2: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 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 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 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 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古诗 常见 意象
三、例题指引
绝句 杜甫 例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名诗,请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 物描写。
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 一二句是动景,三四句是静景。 画面远与近、动与静结合,色彩丰富而鲜明,境 界阔大(时、空),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 远的联想。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 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 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 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 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 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 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 的世态
例4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①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 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③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不畏风 雨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