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上新人教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合集下载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生难字词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chú)跐蹈..(cǐ dǎo) 舍.然(shì)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

3.小组合作,复述课文。

4.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读《穿井得一人》后做题。

(1)丁家为什么要挖井?【交流点拨】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3)传话的人把丁氏的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交流点拨】丁氏告诉别人说自己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5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58张PPT)

发展 第二层 (3、4句)
结局 第三层 (5、6句)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 写丁氏告诉国君 就把丁氏的话传开 使者自己的话的 了,一直传到国君 真正意思。 那里。
字词释义
穿井得一人
凿,打。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 待,等到。 溉。汲,从井里取水。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背景链接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
听到,得到。
不如。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一词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标志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不以讹传讹
艺术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需要或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 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
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
可轻信、传播传言。
杞人忧天
《列子》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诫子书》《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古文标准翻译参考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诫子书》《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古文标准翻译参考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诫子书诸葛亮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用自我约束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就会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的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听说了并传播这件事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听到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使唤,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七上 语文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

七上 语文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训练八篇(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1-4题。

(15分)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国人:_____________(3)丁氏对.曰对:______________ (4)得一人之使.使: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

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4.“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穿井得人》、《杞人忧天》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穿井得人》、《杞人忧天》课件PPT课件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 传播 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向、对
使听见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丁家打井,
2.传意话思的人是把他这家句打话井听省成了什一么个意劳思动?力。 3.听这则成寓了言姓故丁事的说人明家了一打个井什挖么出道了理一?个人。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 义等。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 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 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完整版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完整版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2]。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一)一内容解读《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之丁氏告人曰“穿井得一人”,别人并未听懂这句话,就把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两个“得一人”,各言其事,含义迥异,“闻而不审”,以致妄听轻信,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而且就这样一件小事,一会儿就传到国君那里,可见传言面之广,影响之大。

宋君之“问”,是“闻言必熟论”“验之以理”的具体表现。

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解释“穿井得一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传言之误就在于对“得一人”的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益智寓言,寓意深刻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在“晓之者”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来,“舍然大喜”。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即“晓之者”,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这虽然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技法总结1.语言朴实平易,言有尽而意无穷《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妄听轻信传言,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传言之所以失实,其原因有二:其一,传播者有意为之,欲混淆视听;其二,言辞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

“穿井得一人”,而“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巧妙、曲折、生动,寥寥数语,既勾勒形象,又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在捧腹之余,不得不深思其中之味。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穿井得一人》一.原文、断句、译文及注释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释词: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汲,从井里取水居:住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释词:及:等到吿:告诉穿:挖掘得:得到译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释词:闻:听说传:传播之: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释词: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于:被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释词:令:派遣于:向之:这件事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释词:对:回答使:劳力得:得到,挖到,挖得于:在译文: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释词:求:寻求求闻:听取传闻若:像若此:像这样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二.课文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4.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考点整理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考点整理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这个人,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这个人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能够在此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过程的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炼出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存在疑问,这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将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寓意。
2. 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象征性: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举例解释。
- 如穿井得一人中的“穿井”象征懒惰和自私,杞人忧天中的“天塌”象征无谓的担忧。
- 通过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 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 对比分析两个寓言故事,探讨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了解寓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表达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

状语后置+否定判断句: 非……也
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精研细品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情节
开端
(第1、2句)
发展、高潮
(第3、4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真相
(第5句)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精研细品
2.分析人物形象
01
丁氏
从说“穿井得一人”,可以看出 丁氏风趣幽默,同时表意不清。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 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之 者”的话你赞成吗?
示例: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并非无稽之谈,从新的宇宙观 及环保的观点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寓言中 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 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 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谢谢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优质教学课件
熬! 古人怎么 鸡!
汤!
当你想说:人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时……
认清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做人既不能过于的自傲,也不 能过于自卑。如果你过于自傲,很可能会被打脸,毕竟人外
有人,山外有山……
黔之驴。
当你想说:人要学会变通时……
大家听我港:俗话说的好,变则通,不变则死。做人嘛,东 方不亮西方亮,不要太死板了,死板有什么用嘞,啥事都做 不了,只会耽误时间……(这碗鸡汤我还能熬上千字!)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同学们,下课啦!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
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chú bù cǐ dǎo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
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样,实际现场都没有真的发生呢!
所以说,耳朵是可以骗人的,只有眼睛实打实地看见了全 部场景,才能确定真伪呢!
废话太多了,跟着我往下看↓
目录页
PART TWO
穿井得一人
文学常识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 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穿井得一人》寓意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 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 人云亦云。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译文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丁家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齐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迪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自己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最新七上新人教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最新七上新人教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方法、审 慎态度、去伪存真求实精神。
——(从宋君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从文本对待传闻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
第11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读 寓言也似看出,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 井得一人》,你悟到了哪些道理呢?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 是否合乎情理。
第12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假如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求 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 能以讹传讹。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 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道理。
第13页
本文写作手法。
《穿井得人》幽默幽默。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 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 果越传越远,竟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终 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 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他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第7页
传输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这件事
被。
译文: 有些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输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当初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精神、耐心诱导 做法,还是值得学习。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译文及知识点《穿井得一人》吕不韦〔先秦〕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就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这件事:“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听说了。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丁氏回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使唤,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

”寻听到的事情是如此,还不如不听啊。

注释1.居:停留。

2.及:等到…时候4.于: 被、向、在,5.国:国都6.道:讲述。

7.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

8.对:应答,回答。

9.使:使唤,古今异义词1.及.其家穿井,及:古义:待,等到…时候;今义:连词,和。

2.丁氏对.曰,对:古义:应答,回答;今义:正确。

3.穿.井得一人,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4.国人道.之,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道: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闻.之于宋君:*闻: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知道。

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⑥求闻之若此:(代这件事)其: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奈何忧其.坏:(代词,它)注意:其,主要用作代词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③闻之于.宋君(介词,被)④于.我如浮云(介词,对)闻①有闻而传之者:(知道、听说。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问答题:1.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①丁氏对此表述不清。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

③“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2.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①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闻之者角度——造谣者)②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国人角度——传谣者)③说话要表述清楚,防止歧义。

(丁氏角度——当事人)不应该听到任何消息都相信,要亲眼看到才能相信。

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人多口杂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杞人忧天》的知识点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中会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踩踏着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也很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 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 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 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如李白的《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 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 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 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 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自学检测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 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
依托、寄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 亡,无,没有 停止、不再继续 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告知、开导 吃 他 就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聚积的气体
罢了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 处容身,以至于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他所担心的事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 气的。你一屈一伸(一举一动),一呼 一吸,整天 ……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
行动,活动 果真 星星
知识拓展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 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 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 的环境和污染,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 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 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 出自己的观点。
观点提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杞人忧天” 并非庸人自扰。当下大气污染严重,臭氧层遭到严 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影响 地球,如果人类对自身的命运没有深深的忧虑,那 么厄运也许会降临。做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 居安思危的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同“释”解除,消除,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整天
行动,活动
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很高兴。
1.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 后来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忧”天会塌,地会陷。(天地崩坠)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后来经过别人的开导,他才安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 没有空气,不会塌; 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 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寓 言也似看出,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井 得一人》,你悟到了哪些理呢?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 是否合乎情理。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
杞人忧天
《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 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 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 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 事,如《儿童辩日》、 《歧路亡羊》、《杞人 忧天》、《愚公移山》 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自学检测
(一)看谁读得好
传播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被。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了这件事。
探讨主旨
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 心。现在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 笑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可笑,为那些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害怕以致安寝 食难安,徒然自扰。 不可笑,因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 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 从新的宇宙观、从环保的观点看,还是有理由的。
寓言二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列子 》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 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 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 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 、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所以《汉书· 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 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 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慎行 论 •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 闻。
伤害 晓者曰:“地积块耳

奈……何 怎么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聚积的土块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 都是“踩、踏” 四方 你 的意思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为何,为什么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它,指地
为何,为什么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助词,表疑问语 气,相当于“吗”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 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 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指有光亮的物体 坠落 即使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 讹。【讹(é ),1. 错误。2.敲诈,欺骗。】——(从有 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 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 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从文本对待传闻的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
挖掘、开凿

穿井得一人
顺接连词
打水浇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住 溉,浇灌。 汲水,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代词,他 待 等到 告诉 得到、获得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 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 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 杞 人 忧 天
经过:有人去开导他
结果:杞人恍然大悟
积累词语
(1)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身亡所寄
古义:
今义:
古义: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本国的人
无,没有
今义:
死亡,灭亡
(2)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代词 ,这件事 助词,可不译

求闻之若此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 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 、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不科学:日月星辰都是天体,都是物质,不 是光,如果真掉下来肯定会伤害人类。地壳也是在 运动的,地震、火山爆发就是实例。)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 样的比喻义?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 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派遣 这件事 向 的 使唤,指劳力 应答,回答 得到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如 无闻 在 像这样,如此 得到, 挖到,挖得 听取传闻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 到个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 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 知道。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杞人的形象? 示例一: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文中的杞人是一个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 胸无大志的人。 示例二:他是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探究的 人。他仰望星空,却思接千载;他脚踏实地,而视 通万里。他敢于怀疑、勤于探究,却被嘲笑为“庸 人自扰”,这是不公正的。 示例三:他是一个居安思危、有超前意识的人 。面对浩渺未知的宇宙,杞人产生了天将崩、地会 坼的恐惧,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更折射 出他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在科学知识匮乏的时候 ,他就有了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何等可贵啊!
闻 其
助词,的 得一人之使 听到 有闻而传之者 使知道 闻之于宋君 名词,传闻 求闻若此 代词,表指示,那 其人曰 奈何忧其坏 代词,它,指“地” 代词,它,指丁氏 及其家穿井
舍,同“释”,解除,消除
(4)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状语后置句)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句) 2、省略句: (1)常一人居外。 (省略“于”,相当于“在”) (2)告人曰 (省略主语,“丁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