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解读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和知识的学习。
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经常会有一些误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对策。
误区1:提问问题比较简单和直接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误区,通常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和直接,不够深入和具有挑战性。
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问题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策1:提问问题需要具备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那些问题太简单或太基础的问题,而应该提出与当下教学重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误区2:提问问题时不注意提问方式和语言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明确,或者提问方式不够恰当,甚至有些时候语气和态度过于严肃或者不友善,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对策2:注重提问方式和语言在提问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提问方式和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特别是需要注意提问的语气、态度和情感的表达,力求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或不合适的回答,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语气上不要太过于严厉或者不友好,要采取科学的方式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
误区3:不注重问题的分层和系统化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零散,缺乏分层和系统化。
这样会导致问题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和思路。
对策3:注重问题的分层和系统化在提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分层和系统化,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
例如,对于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从基础知识点开始提问,逐渐深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递进,逐渐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和核心,并最终将所学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充分注意相应的误区,并采取恰当的对策,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误区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误区解析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本文旨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误区概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分强调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讲解,缺乏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教学内容过于追求难度,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二、误区解析1. 过分强调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认为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然而,过分强调记忆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能能够熟练地背诵公式和定理,但在实际问题中却无法灵活运用。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公式和定理。
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和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是传授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然而,过分依赖讲解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丧失,也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的发展。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这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直接的方式。
然而,过分依赖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大,也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一、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然而,由于对于提问的误区认识不足或者应用不当,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提问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误区一:提问内容难度过高有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能会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然而,如果问题过于困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或者无法回答。
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可能造成学生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对策一:合理设置提问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可以适当挑选一些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回答。
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但要确保问题的难度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
对策二:差异化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水平,采用差异化的提问方式。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一些简单一点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基础知识;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拓展思维。
三、误区二:提问形式单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提问形式,如直接提问、轮流提问等。
这种形式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单一化,降低了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
对策三:多样化提问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提问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计算验算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思考和回答问题。
另外,还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提问,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误区三:提问的时间不当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间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学生不够集中或者无法及时回答问题。
例如,提问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分心;提问时间过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对策四:合理控制提问时间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控制提问的时间。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数学课堂上更是如此。
良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数学课堂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误区1. 题目单一化在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于只问一类题目,比如只问应用题,只问定理证明,只问计算题,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交叉性。
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认为数学只是一种机械计算,而忽略了数学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的一面。
2. 提问频率过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过低,甚至整节课下来只提问一两个学生。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有效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难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问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觉得数学课堂没有挑战性。
而另一些教师则喜欢提问过于难的问题,这样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
4. 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习惯于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提问,比如只是口头提问,而忽略了其他形式,比如书面提问、小组讨论、板书回答等。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提问方式产生疲劳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针对上述存在的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数学课堂的提问效果。
1. 多样化的题目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样化地提问,既有应用题,又有定理证明,还有计算题,以及数学历史和数学趣闻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的魅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合理的提问频率教师应该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既不能提问过于频繁,让学生感到被困扰,也不能提问过于稀少,失去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
一般来说,提问的频率应该是每隔10分钟左右提问一次,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3. 适当的难度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度,不要让学生感到无聊或者畏难。
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有所收获,也有所挑战。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一、存在的误区1.知识面过窄有些教师可能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范围比较窄,他们只会在课本上查找一些问题进行提问,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的提问容易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2.提问目的不明确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并没有明确自己的提问目的,有些提问只是为了测试学生是否学会了这道题,而很少有教师的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3.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时,只会采用一种提问方式,比如只是口头提问,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提问,比如书面提问、情境提问等,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2.明确提问目的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清晰地明确自己的提问目的。
提问的目的可以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等,不同的目的会导致不同的提问方式。
3.多样化提问方式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局限于口头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书面提问、情境提问、图表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提问,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注重提问环境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问环境的营造。
在提问前可以适当营造紧张的氛围,让学生们在紧张的情绪中更容易思考出答案,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鼓励学生提问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教师的天下,学生也应该被鼓励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6.注意提问的难易度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问的难易度。
提问的难度不宜忽高忽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难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7.认真倾听学生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错误就打断他们,而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并纠正错误。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教师在提问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提问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提问频率过低的误区在一些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提出少量的问题,导致课堂氛围平淡,学生也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敷衍应付的态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增加提问的数量: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角度提问: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提问类型单一的误区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使用一种类型的问题,如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单调乏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使用选择题、应用题、开放性问题等多种类型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2.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问目标不清晰的误区在一些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者回答内容与所学知识不符。
这会浪费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明确问题的目标:在提问之前,教师应确保自己清楚地知道该问题的目标是什么,以便引导学生回答正确、有针对性的答案。
2.指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重复性提问的误区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重复同一个问题,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初中数学老师如何解决课堂提问的误区
教学方式的灵活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初中生与其他学段群体一样,喜欢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十分注重课堂纪律以至于不允许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擅自交流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认为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遗漏教师讲的重点内容。因此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学生慢慢不在课堂上讨论甚至不再回应教师想要他们回答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必须止步于“师问生答”的单一提问形式,应该活化提问的方式,鼓励初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解析案例提出问题,反思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等多种提问形式,将初中生纳入提问活动的范畴,让他们自己在提问、师生共同提问等活动中,更深入地思考、研习,强化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如:在学习《反比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想要学生参与讨论可以用“有哪位同学可以来黑板上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哪位同学可以在图象下面写下反比例图象的性质?”等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明白现在是提问环节,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也不会扼杀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一直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反而言之,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批评,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勇气以激励学生下次认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双向特性,让提问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深入互动、深刻探讨的“载体”,成为教与学互惠共赢的有效平台。才能使课堂提问迈上高效的台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3.内涵丰富,积极参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提问,应该促发学生由表及里,更深入地探知数学知识内容。班级本就是一个集体,平时的课堂,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应允许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挥想法的,鼓励学生打开思想的大门,逐步找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感觉。促发学生更深入地探知和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完备的认知素养。只有这样进一步探析知识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及案例所隐含的深刻内涵,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深思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刻探究和研析,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认知更深刻。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一、误区一:提问太过简单或太过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难度不容忽视。
如果提问太过简单,学生容易产生麻痹感,觉得数学很容易,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提问太过难,学生则可能感到压力过大,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解决对策:1. 分层次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分层次地提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进阶的学生,可以提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他们感到过于沮丧。
2. 鼓励思考。
无论是简单问题还是难题,教师提问后都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找出解题的线索。
不要过早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提供提示。
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他们逐步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够避免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二、误区二:提问不具有启发性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是简单地问一些概念性、记忆型的问题,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这样的提问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解决对策:1. 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愿望。
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提问时考虑问题的背景和应用,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动力和兴趣点。
2. 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在提问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其学习过程也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运用往往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有效性。
本文将从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对策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1. 提问太简单或太难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的内容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容易直接给出答案,缺乏挑战性和思维深度;二是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很难回答,导致学生沮丧和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下,提问策略无法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2. 部分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提问中,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回答问题,而其他学生则表现出被动和不积极的态度。
这样会导致教师难以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缺乏策略性和针对性有的教师在提问时缺乏策略性和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往往随意而漫无目的,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对策1. 合理设置提问内容和难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合理设置提问内容和难度。
可以通过分层设置问题,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激发全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2. 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问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的积极氛围。
教师在提问时需要讲究策略性和针对性,可以通过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思维。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也会存在一些提问策略误区,需要加以注意和改正。
本文将从提问策略的误区、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提问策略的误区1. 提问范围单一。
一些教师提问时,往往只局限于课本内容,不涉及其它相关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路局限、概念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
2. 数量过多。
一些教师喜欢频繁提问,但问题数目过多可能会打乱课堂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3. 式子重复类似。
一些教师不懂提问技巧,在提问时喜欢用类似的式子进行提问,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降低教学效果。
4. 问题难度过大或过小。
一些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而问题过于复杂或难度过大,学生容易感到失落,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产生的原因1. 缺乏提问技巧。
一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不熟悉提问策略,导致提问存在误区。
2. 对学生的认识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入,不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水平,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内容和难度。
3. 对教材的掌握不够。
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没有全面地理解教材涵盖的知识,导致提问范围单一,问题类型重复。
三、应对措施1. 提高提问技巧。
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学习分类提问、引导性提问、开放性提问等策略,提高提问效果。
3. 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需要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设置多样化的提问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
总之,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提问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提问内容和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矗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现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一)提问频繁,过于随意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为"一问群答",即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
这种课堂提问的问题一般仅是"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判断问题,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将所有知识全盘抛出,在下结论时或者得出解题思路时向全体学生提问,或者边讲解边提问,学生"大合唱"式的回答让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许多似懂非懂的学生也混杂在其中,跟着大家回答或者不出声,这样的提问是远远达不到提问效果的。
另外,这样的提问次数常过于频繁,没有针对性,随意性较大,提问质量极低,不仅达不到提问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其中浑水摸鱼,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问较少,难度过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单向认为初中数学的知识过于简单,因此,在课堂上很少提问,偶尔提出的问题对初中生来说又难度过大,让学生无法解答。
这种情况的课堂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教师"一人独讲"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过去的课堂模式新课改中已经做出过明确的整改要求,是不可取的。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可能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一、题目过于简单或复杂
提问问题的难度过大或太小,都会造成学生毫无反应或感到难以应对。
因此,老师在提问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难度。
对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或作业的完成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提问问题。
二、随意抽问
老师没有目的地地瞎抽学生大名或提问,不仅会打乱学生的学习秩序,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老师在提问问题时应有针对性,先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再选择有针对性的学生进行提问,能够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提问内容单一
老师只问一种题型或固定的模板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对策:老师应该尝试使用升级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过于关注正确答案
老师只强调正确答案,忽略学生思考的过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开动脑筋,多尝试,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问应该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并且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误区一:以错题为主要提问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最常见的一种误区就是以错题为主要出题方式,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以自己或者学生做错的题来作为提问的对象。
尽管此类提问及其基本的内容控制和学生的参与率来说,确实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但是有时也会让教师和学生陷入困境中,这种做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能力。
解决策略:
1) 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以“请讨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或“请分析特定问题的特性”来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发掘更多学习角度和新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2) 结合课堂活动以提问。
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场景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提问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堂上讲的知识。
总之,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问关乎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关乎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
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以错题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将题目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很多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学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提问过于抽象、难度过高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出于好意,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的潜力。
有时候教师的提问过于抽象,难度过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方法,从而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尝试。
对策一:提问前先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提问之前,教师应该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计提问。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可以从浅入深地提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本质;对于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引导其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误区二:提问过于“闭卷”,缺乏启发性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候,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能力,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
这种“闭卷”式的提问,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缺乏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
对策二: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本身的启发和引导性。
可以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误区三:提问的纠正性太强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非常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
这种纠正性太强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在思考中感到压力和焦虑,产生防御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
对策三:重视思考过程和错误的纠正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纠正他们的错误和困惑。
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勇于表达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和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与纠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得到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在数学课堂中,老师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时候老师的提问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进行讨论。
误区一:题目难度过大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出一些很难的题目让学生回答,这样会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下降。
此时,学生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很难,自己也无法掌握,加深了对数学的恐惧感。
策略: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进行提问,并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和兴趣。
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误区二:发散性问题不明确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使用发散性问题,但是问题本身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或是答非所问。
比如,“你认为数学思维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策略:在提问时,问题要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提问的目的要简明清楚。
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具体的条件或是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误区三:口胡式回答有些学生为了回答问题,可能会胡乱猜测或默背答案。
此时,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在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思考问题,如画图、排除法、分析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背诵答案。
同时,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记忆。
误区四:忽略学生回答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接受学生的回答,但是并没有及时给予回应,可能是因为觉得学生的回答不够好,或是没有听清学生的回答导致的。
策略:在提问时,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及时进行回应和指点,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指出学生思考中的错误或疑惑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课堂提问中的“徒劳提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案例1:一位同事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校内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学习。
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在△ABC 和△A 1B 1C 1中,(1)已知∠A =∠A 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 ,使△ABC ∽△A 1B 1C 1;(2)已知1111C B BC B A AB ,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 ,使△ABC ∽△A 1B 1C 1。
”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
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案例2:在八年级一堂数学公开课中,A 老师讲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画出图形后,师: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吗?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师:那么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生:是的师:怎样证明?能证三角形全等吗?生:能由于A 老师已指明用全等来证明边相等,学生几乎不怎么考虑,就开始证全等了,所谓的“导学”实质为变相的“灌输”。
虽从表面上看热闹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学生活而不究,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于该判定定理的证明,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问:菱形的判定已有哪几种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再问:两种方法都可以吗?证明边相等有什么方法?(A、全等三角形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选择哪种方法更加简捷?这样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并不会正确地提问,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误区与对策。
一、提问误区1.泛泛而谈的提问很多老师在提问时,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问题和深入的思考。
这种提问常常没有明确的答案,并且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2.过于简单的提问一些老师为了追求高活跃度,会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上来,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3.同学相互提问的方式误区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相互提问,这种提问方式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问题往往不够深入,也很难让学生认真思考。
4.轮流回答问题的方式误区许多老师采用轮流回答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导致思维短路,无法回答问题。
二、对策老师在提问时应该具体而深入,确保问题有明确的答案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
2.挑战性而又合适的提问题目的难度应该要适中,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
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在挑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问要有目的性老师在提问时,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不是纯粹的提问,调动气氛。
4.灵活运用提问方式老师应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对于容易紧张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更轻松地参与进来。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应该注意提问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和对策剖析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提问策略运用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误区一:提问过于简单在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在提问时会选择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和探索的动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策:在提问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既不太简单也不太难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误区二:提问不够多样化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问答或者口头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策: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尝试多种方式,例如提问之前可以利用举例、引用数学史、提供实际应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误区三:提问不及时有些教师常常在讲解完毕之后才开始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及时提问,可以选择在介绍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就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交流,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对策:在提问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回答和解释的机会,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误区五:提问内容不够贴近实际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选择的问题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距较远,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解读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解读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一项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疑、实践求证的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
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以教学实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的误区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数学作为科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教育事业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语文、英语并称为“三大主科”。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教学当中,数学学科确实是最难开展的。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所以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偏向于具象思维,这使得以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主的数学教学难以展开;再加上数学学科当中具有大量的固定公式和运算法则,这使得学生很难提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为了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的这一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掌握不好提问的技巧,使得课堂提问难以发挥其在数学教学当中应有的作用。
一、问题内容枯燥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问时,问题的设置缺乏技巧,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学生的回答令教师非常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是真正的理解或是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解题过程当中。
例如笔者的一位同事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内容教学时,是这样进行课前提问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那么请问什么叫作相似三角形?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学生:“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教师对学生们流利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进行新课程的教学。
笔者认为该教师对于课前提问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此种课前预习的提问方法也不够恰当。
的确,教师收到了来自学生正确的教学反馈,但这些反馈很有可能在学生心中仅仅是“流利的背诵”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解读
发表时间:2017-03-14T15:43:50.5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作者:陈育文[导读] 数学作为科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思维性。
广东省兴宁市坪洋中学514500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一项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疑、实践求证的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
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以教学实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的误区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数学作为科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教育事业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语文、英语并称为“三大主科”。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教学当中,数学学科确实是最难开展的。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所以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偏向于具象思维,这使得以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主的数学教学难以展开;再加上数学学科当中具有大量的固定公式和运算法则,这使得学生很难提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为了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的这一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掌握不好提问的技巧,使得课堂提问难以发挥其在数学教学当中应有的作用。
一、问题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问时,问题的设置缺乏技巧,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学生的回答令教师非常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是真正的理解或是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解题过程当中。
例如笔者的一位同事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内容教学时,是这样进行课前提问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那么请问什么叫作相似三角形?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学生:“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教师对学生们流利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进行新课程的教学。
笔者认为该教师对于课前提问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此种课前预习的提问方法也不够恰当。
的确,教师收到了来自学生正确的教学反馈,但这些反馈很有可能在学生心中仅仅是“流利的背诵”而已。
经过调查证明,学生在接触新的概念和公示时,所采取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而掌握则是学生在习题过程中所慢慢感受到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前提问时应以习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来感悟到概念及其求证方法的意义及作用。
同样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笔者认为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效果会更佳。
教师首先要在黑板上画出几组三角形,来让学生分辨出其中有几组相似三角形,再选取几位同学上台来对他们所选择的相似三角形分组进行求证,然后教师与全班同学一起来对学生的求证进行评判,之后对相关概念进行重述。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认识,还能够知道如何对其进行运用,可谓事半功倍。
二、缺乏提问技巧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提问技巧,所提问题形式比较单一,使得课堂提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笔者的一位同事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之后与笔者说,她觉得此次教学虽然没有失败,但也谈不上成功。
她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我们班的男同学都喜欢踢足球,那我问问你们,足球上面一共有多少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呢?它们分别是多少?”学生A:“一共有32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具体各有多少,我还真不知道!”
教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共有32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那么我们就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求出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各有多少!首先,我们把正五边形的个数设为x,那么正六边形的个数就应该是(32-x)。
换个角度想,正五边形有几条边是与正六边形所共用的呢?而正六边形又有几条边与正五边形是共用的?”
学生:“正五边形的5条边都与正六边形共用,正六边形只有3条边是与正五边形所共用的。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等式5x=3(32-x),接下来就是你们动手和动脑的时间啦!”学生:“五边形有12个,六边形有20个。
”
从整体上看来,同事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不难发现,学生整堂课都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在走,而同事也没有能够将五边形和六边形个数与其共用边的关系交代清楚,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误,却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提问技巧的缺失。
经过与同事的探讨后,我们认为只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稍加改动,也许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时,笔者按照我们的设想,在得出五边形个数为x、边变形个数为(32-x)后,直接让同学们列出等式。
学生A:“老师,我知道了,算式应该是32=x+(32-x)。
”学生B:“老师,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本就求不出x。
”教师:“嗯,的确是这样,那我们换个角度,以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共用边为基础,来算算能否列出等式。
”
之后的教学过程笔者采用的方法与同事相仿,却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问题的实用性,更应该注重提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是目前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要求,充分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当中的内容,来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从而避免类似本文之中的课堂提问误区,让课堂提问发挥出其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道路中走得更加坚定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