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ppt课件

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ppt课件

个体开业医生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
镇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处 置 领 导 小 组 (镇人民政府)应按照上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指挥机构的授权,及时、准确、客观、 全面地向社区组织和居民(村民)通报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 保障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
疫 点
• 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这几点对于我们划定疫点范围、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非常重要。疫点 常常以病家(或包括病家周围)为单位,有时也 以病人居留过的场所如宾馆、医院的病房、飞机、 轮船、车辆作为疫点。
疫 区
•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 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 我国将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内定为疫区,周 围半径3公里内禽类最易受感染 。
应急物资的生产、 供应和运送
人员及物资的调集
应急处理状态的解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的网底,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协助)做好: 建立、运行、维护好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监测报告网络;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日常监测; 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专业防治机构 的业务 指导,保证监测质量。
疫 点
• 是指传染源可能向周围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 感者可能因此受到感染的范围。
疫 点
• 有几层含义,一是疫点内存在或在一定时间内曾 经存在传染源(死亡后或转移后可以不存在), 传染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 二是传染源播散或可能播散了病原体,这些病原 体在环境中能存活一段时间并可通过某些方式向 周围进一步播散。 • 三是播散的病原体具有使易感者感染的可能。
2011年传染病疫情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 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名等。
07.10.2020
信息审核
➢ (1)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 ➢ (2)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 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 Ⅲ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 Ⅳ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 (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 Ⅴ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 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 Ⅵ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 传染病; ➢ Ⅶ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07.10.2020
工作流程
➢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 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填卡 → 审查 → 核对 → 录入 ➢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式报告属地有
网络直报能力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为其代报 ➢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 ○19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 ➢ ○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 ○21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 ○22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 ➢ ○23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

突发公卫生事件培训课件PPT

突发公卫生事件培训课件PPT

心理康复与重建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个 体恢复心理健康,重新建立生活和工 作能力的过程。
心理康复与重建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 疗法、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以及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干预措施。
心理康复与重建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克 服突发公卫生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 恢复自信和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救援措施
01
02
03
04
提供医疗援助
派遣医疗队和医疗物资,为疫 情严重地区提供医疗救援。
保障物资供应
协调物资调配,确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受 影响的人群缓解压力和焦虑情
绪。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逐步恢复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
社会稳定。
02
突发公卫生事件的应对 措施
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 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 生事件,采取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突发公卫生事件的 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突发 公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
对流程。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突发公卫生事件中的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等人群,采取 紧急措施来减轻或缓解其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过程。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个体重新建立心理平衡,缓解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创伤 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包括提供安全感、稳定情绪、提供信息和支持等,以及针对不 同人群的特殊干预措施。
特点
突发公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危害的严重性和不确 定性,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培训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培训课件
• 六、参演人员
–控制人员 –受练人员 –模拟人员 –评估人员 –安全人员 –后勤保障人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部分 卫生应急 演练类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一、主题研讨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主题讲座 – 专题研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主,请题联性系网讲站座或本模人删式除。
屏幕
引导员
观摩人员
参与者
观摩人 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专请题联系性网研站或讨本模人删式除。
屏幕
引导员
观摩人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二)主要特征
–1. 演练形式
• 操练包含真实的现场工作和装备使用,以作为对应 急指挥中心启动的响应。
• 操练应该尽量接近于真实情况,使用与所操练的职 能相关的设备和仪器。
–2. 应用范围
• 测试某种特定的操作对新装备的使用培训、开发新 操作程序或是练习和保持现有技能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三、演练目标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开展演练是力求在真实事件发生之前,找到并 解决现有预案或方案、应急管理系统以及人员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展演练的主要目 标包括:
• 检验和评价现有卫生应急相关预案、实施方案和操 作程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基培训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三基培训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加强国际法规和制度建设
完善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国的责任和义务。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 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
特点与影响
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 群体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处置的 紧迫性等特点。
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 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如医疗 资源挤兑、经济损失、社会恐慌 等。
历史案例分析
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指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
溯源与召回机制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问题食品能够追溯到源 头,及时召回问题食品。
核事故及放射性物质泄露应对策略
应急响应与救援
建立核事故及放射性物质泄露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救援队伍, 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辐射监测与评估
三基培训课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与应急处理
目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 应急处理体系 • 监测与预警 •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 • 应急处理能力提升 • 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经验与教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 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02
应急处理体系
应急预案制定
预案编制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策略 和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习培训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习培训课件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三十七条】
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五条】 指导方针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第十五条】
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培训--大型活动幻灯片PPT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培训--大型活动幻灯片PPT
13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
实施步骤〔4〕
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单因素〔影响、可能性、人群脆弱性〕分析结果和综合评分 〔风险分值〕来估计风险水平
如果时间紧张或者待评估的风险因素较为简单,可直接组织专家采用 会商法进展打分排序,确定风险水平
除风险水平外,还需考虑
特定结局、特定事件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多重事件的累积效应和无法确定的风险水平
取更广泛和全面的意见 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可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时限,结合前11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
实施步骤〔2〕 风险识别 大型活动举办之前,推荐采用两至三轮的德尔菲法 第一轮:头脑风暴、初步筛选 依据工作经历,列举可能的风险,将结果汇总整理
成风险列表 收集历史数据和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专家进展下
实际应用:
10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
实施步骤〔1〕 方案和准备 确定评估目的和目标人群 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汇总和初步分析后提供专家参考 专家和方法确定 大型活动举办之前:一般是对整个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可能
的公共卫生风险进展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常采取德尔菲法征询各方专家的意见 选择10~20名在公共卫生领域资深专业人员 在风险识别阶段,可适当放宽选择专家的领域限制,以听
一轮咨询 第二〔或三〕轮:逐步聚焦、达成共识 专家可以选择其中所列风险,也可以进一步提出未
列入其中的风险,填入第二〔或三〕轮的专家咨询12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
实施步骤〔3〕 风险分析 根据发生可能性、人群影响程度和脆弱性对各项风险依次排序 发生可能性 有本地历史数据的风险可直接判断,而无者凭经历或其他文献报导做出估计 一般结合事件背景、各类监测信息、历史事件及其危害等进展分析 影响程度 地理范围、涉及人口数、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群安康影响的严重性、对重要根底设施或生态环境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及传染病报告
预防保健科 XXX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 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 不明原因疾病、重3 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4 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 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 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 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 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 围,划分为四级:
•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色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 •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黄色 •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蓝色
(四)卫生应急工作概念
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 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 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 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 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 制。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
➢ 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
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 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 等。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
➢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二、传染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 医生负责制。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 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39种): ①甲类(2种):鼠疫、霍乱 ②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病毒性肝炎(增加丁肝)、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 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
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 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 议。
报告的范围: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 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 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 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 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 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 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 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性质、级别(未分级)、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 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 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 补充和修正。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2.公共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 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 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 能受到伤害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3.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 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 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 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危害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 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 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 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3.报告病种
③丙类(11 种):流行性
3.报告病种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如:水痘、流感样病例 (3)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
4.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在诊 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 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现场调 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采供血 机构发现阳性病例也应填写报告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