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0706532f111f18583d05acb.png)
给理论安装飞翔的翅膀----“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引言当黑暗的中世纪在蔓延的时候,西方人接受并完全接受了宗教结论和经院哲学,他们匍匐在神灵与“圣人”的面前,彻底相信知识已经完全被发现和创造。
在自然哲学和世界观上,有绝对正确的亚里斯多德;在医学上有神圣的格林。
人们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上帝和前人准备好了,只要去学习就行了。
但是,1214年一个叛逆的异教徒罗吉尔·培根在严谨肃穆的英国出生了。
就是这个人,几乎付出了一生的监禁生涯,但是,他把那黑色的、愚蠢而又专权的大幕撕开了一道裂口,让科学的光芒,那不屈的真理照了进来。
罗吉尔·培根就是那位被认为是西方实证主义的鼻祖的人[1]。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
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
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2]。
尤为重要的是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发言稿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34b4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b.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话题。
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此,我想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同时,要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我们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第四,我们要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我们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
我们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牢记教育使命,关心学生成长,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
![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dc4481d866fb84ae45c8db9.png)
一
授, 轻能力培养。这种 教育教学模式 的“ 形象化 核 心” 就是考试。考试 固然不失为公正公平 的人才选 拔机制 , 以考查知识掌握为主 的考试在某种程度 但 上也 阻碍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 试教育 、 学科 知识本 位 、 注重实践能力培育 的弊 不
一
6 — 8
维普资讯
进行调整 , 调整 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人才培养 的本科
助理制度 ,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平台。
层次要求 , 把课程体 系分为普通教育课程 、 专业核心 课程 、 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 。普通教育课程 , 要求 在不削弱本科教学要求 的前提下 , 更新教学内容和
相比, 要有更强 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 能较快地适 应岗位的需求 ,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本科层次应用
各种人才的需求也不相 同, 普通高校的教育对象也
就不应像一种“ 生产流水线” 制造出来的“ 产品” 那样
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 , 而是应与教育者形成互动 , 最
终成为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 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岗
所谓教育教学模式 , 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
三、 对培 养应 用型人才创 新模式的思考
1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 系。传统精英教育 . 下,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 目标所采取 的某种能够稳定 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 的系统与完整 , 而忽视 地培养学生掌握系统 的知识和能力的结构框架和运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 这样 的人才培养模式 行组织方式 。长期 以来 , 国大学本科 层次教育形 必然与就业 市场 对应用型人才 的需 求产生严重脱 我 以学科为本位 的学术 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更 成了以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 向, 以学科 节,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体会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476c6651eb91a37f1115c3b.png)
本位 选择课程 内容体现 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
计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实施 的,
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试点 。我们认真研究分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 、 能 力 与素质结构 , 并按如上所述的 “ 应用型人 才培养 的课程模式 ” 构建 了全新 的课程体 系、 教学计 划及
l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 、 能力是指人能 胜任某项工作任务的内在条件 , 是对知识和技术掌
握程度 的综合反 映和集 中体现。 “ 能力本位 ” 即能
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的根本性地位 , 以能力为
1专业改革的背景。 、 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要求 , 我们专业选择 了其主干专业—— 电子信息
正确定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要做到准确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就需要认真研究与其他教育类型教育层次的教育有什么内在联系和区别比如高等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技能型技艺型等有什么关系进而把握住自身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
《 福建高教研究 ) o s年第 4期 co
教学改革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休会
傅 平 蔡 萍 ( 江 学 院物 理 学与 电子信 息 工程 系 福 建 福 州 3 0 0 ) 闽 5 18
摘 要 : 育和 学 习的本质是 提 高学生 的 能力 , 教 学 活动 中教 师根 据 社 会 的发展 需要 来 教 在 培 养 学 生 ; 此之 外 , 应 注 重教 学 实践 环 创 鼓励 学生 多参 加
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 技能型 目标 。技能型人才亦称技艺型人 才 , 、 技能型人才泛指在生产 、 服务 、 管理一线有一 技之 长、 动手能力 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 。技能型 人才 的培养 目标是 : 了解一般 专业基 础知识 , 练 熟
关于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兼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关于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兼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b1a9743e45c3b3567ec8b7b.png)
注重提 高教 师综合素养和管理效 能, 坚持 高尚的职业道德教 育。 【 关键词 】 应用型 ; 人才培养 ; 堂教 学质量 ; 高策略 课 提
应 用型 本科教 育是一种 新 型的本 科教 育 , 它是 随着 科学技 术发 学生 就像~ 群小 羊 , 师把 他们 带 到 ~个 丰 美 的田 地面 前 , 羊们 老 小 展 和高 等教 育由精 英教育 向 大众 化 教育 转 变过 程 中形 成 的 。新建 都在 争先 恐后 的怀着极 大 的热情 寻觅合 适的 稻草 。在这种 情 况 下 , 本 科院 校要保 持持续 、 康 、 健 科学 发 展 , 须 保证 人 才 培养 的质 量 , 老师 就可 能达到 一个 “ 必 以其 智 慧 , 人 昭 昭 的 教 学 境 界。 因 为这 使 这 是一 切问题 的重 中之重 。 个情 况下 , 学生可 能在 老师 的启发 下 , 激情 的感染 如何 突 破 传统 教学 模 式 的 内涵 , 真正
应用 型人 才的 内涵及其 特点 战中 , 进发 出火花 , 使一 些道 理在相 互的 交流 中昭然 若揭 , 实现 教 学 应 用型人 才是 指能将 专业 知识 和 技 能应 用 于所 从 事 的专 业社 相长 o 而这三种 情况 发生在 我们 校 园里又 是哪一 个 占的比 重更大 会 实践 的一种 专 门的人才类 型 , 是熟练 掌握社 会生 产或社 会活 动一 呢?环 顾教 学区 , 每一天 上 课 迟到 、 课 , 旷 在课 堂 上 睡觉 、 手机 的 玩
关于新型 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 思考
教 育 探 索
关 于新 型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思 考
— —
兼论教 学质量提 高策略
李 瑶 何 仕 元 四川绵阳 6 10 ) 2 0 0
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c804dc40508763231121244.png)
会 ,同时构建学生跨学科 的学习机制与考核体 系 ,确保学生多领域知识和广泛兴趣 的发展 , 从 而培 养 出具 有 综合 素质 的高 层次 人才 。
3 强化市 场 需求 。 养 技能 型人 才 . 培
通过大批合格 的工程技术应用 型本科人才 _ 的培养 ,能够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 = 为
念在教学实践上衍生出的具体要求是 : 要加强工
程 应 用技 术类 学 生 的通 识教 育基 础 , 即需要 强 化
露 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与 3 促 进教 学质量 的提 升 .
的指导思想
工程应用技术类本科生 的培养要体现工程 性 、 术 性 和应 用 性 的特 点 , 强 化 市场 需 求 对 技 要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养 目标 、 养 措 施 和 培养 原 则 培 培 的转变 , 具体 要求 如下 :
1 通识 教 育 +专 业教 育”的培 养模式 .“
能力 、 逻辑 分 析 能 力 、 比较 联 想 能 力 和 沟 通 写 作
际; 其课程设置要 紧密结合 国家产业转型和地方
经济 战略 布局 的要求 , 注重 培 养 和形 成 学生 的现 代 职业 技 能 、优 良职 业 素 质 和 深 厚 国 际 知 识 背
景。
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在专业培养 目标 中得 以体
, 思 * 考
王 晓
高等教育是 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是高等教育 自身发展规律的
需 要 , 是 建 设 和谐 社 会 的要 求 , 是 我 国可持 也 更
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提 出了更高要求 , 这
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784c05763231126edb11c6.png)
2 . 3重 知 识传 承 , 轻 实践 能 力 培 养
Ke y wo r d s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o d e ; t h e p r e s e n t
现 阶段 ,虽 然 创 新 教 育 已经 在 应 用 型 高 校 提 出 了很 长
Ap p l i e d Co l l e g e s/ / We i J i a
Ab s t r a c t T o c u l t i v a t e s e n i o r s p e c i li a z e d t a l e n t s w i t h i n n o v a t i v e
注重合理性和科学性 , 没有形成各学校 自身 的特色 , 没有考 虑到社会的需求 。这就使得在对学生培养时, 忽略了学生个
体 之 间 的差 异 , 忽 视 学 生 的个 性 化 发 展 , 无法给学生一个 自
由发 展 的 空 间 。
s h o u l d b e t a k e n ,l o o k s f o r i n n o v a t i v e t le a n t s t r a i n i n g w a y s nd a
2目前应 用型高 校人 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
2 . 1 创 新 教 育 理念 没 有 真 正确 立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 式 现状 实践 校企合作
Re l f e c t i o n s o n t h e Cu l t i v a t i 0 n o f I n n o v a i t v e Ta l e n t s i n
关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思考
![关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3396f1fab069dc5022016d.png)
关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思考【内容摘要】文章根据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及文化发展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农村音乐人才需求的趋势及音乐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进行探讨,指出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并就黑龙江省农村中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及课程结构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结构课程结构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在笔者看来,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视,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中,音乐教育人才是炙手可热的,农村音乐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更好、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发展是急需音乐人才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农村音乐教育建设是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强省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学生多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笔者所教的一些声乐学生也是如此,平时上课都很用功,虚心地掌握歌唱呼吸、发声方法、表演能力,但是在社会活动中往往不能把理论知识和舞台表现完美结合。
现在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艺术实践课程。
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要理论与实践兼顾,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即兴表演和授课能力,不能做“只会读书”的学生,要多去实习、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体现自己的能力。
音乐教师在受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培养实际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这是提高音乐教师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5355f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b.png)
五、预期成果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 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预期成果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的教师、加 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 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技能和 科学素养。在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与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
二、优化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材 料制备、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实验 技能、工程技能、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材料科学、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材料加工等多个方面,同时实践环节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谢谢观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3、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学 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4、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 师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 学习和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 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8e88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5.png)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1)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3)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3)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5)4.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6)三、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8)1. 教育理念陈旧 (8)2. 育人模式单一 (9)3. 资源配置不均 (10)4. 社会认知偏差 (11)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3)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14)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15)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6)4. 改革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8)五、结论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追求学科数量和规模,忽视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
学生就业指导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缺乏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未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未能及时跟上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步伐。
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183bbcf8bd63186bcebbc54.png)
1 基 本思路
原州区2 1年生态移民建设 方案编制 的总体思路 :按照 “ 01 整村生态 移 民搬迁 ,集 中连 片进行生态修 复 ,县外移 民为主 ,县 内移民为辅 ” 的总体思路。2 1年县内生态移民安置途径主要是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 0 1 设 ,进行大村庄整治建设 ,就近安置移 民,在三营镇老三营村和头 营镇 杨 郎村征用土地 , 建设移民安置点 ; 二是征用鸦儿沟林场土地 , 建设移 民安置 点 ;移 民的产业发 展主要是 发展设施农业 和设施养殖 业安置移 民:三是利用城 市廉租房安置移 民。
王 彩 霞
(固原市原 州区水务局 ,宁夏 固原 7 6 0 5 0 0)
中图分 类 号 X11 7. 4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 1( 1) 20 9一 1 6 397 一 001 — 11O 2 2
2 1年原州 区生态移 民工程水源为固海 扩灌为水源 ,设施农业需新 0 1 建蓄水 池l ,保 障供水 。人畜饮水 以固海扩灌泵站水源 为主 ,以机井 座 水源为辅。
遵循专业培养规律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一年级专业认知阶段 ,二年级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三年级 专业素质形成 和实践能力培养阶段 ,四年级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养阶
段。
首先 ,构建实践教学体 系要从制定好实践教学计划 ,加 强实践教学 软硬件环境建设 , 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 ,增强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 面人手 ,同时实践性课程要满足全过程教育 ,即学生的学习生涯 中有所 体现。 其次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强化与地方经济 实体 的合作 。学校
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技术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引进和
吸收国内外先进的 ̄j 灌溉技术 和经验 。 -< J
高职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职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a092923915f804d2b16c1d2.png)
高职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能够使高职毕业生的素质真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急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1]因此,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高职院校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应用型知识并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
[2]包括三个方面:(一)新型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广度的知识,更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
所学的课程知识不仅仅只是够用和实用,更要转变成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知识。
(二)新型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相关的应用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掌握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新型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还应有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
二、目前高职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旧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依然存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普教化情况很普遍。
高等职业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育。
过多强调学科性,盲目加大基础理论课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加强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政策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新型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理念,但如何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值得深思和努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高等职业院校多数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发展而来,在其发展建设中,过于追求专业数量的增加,忽视了带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建设开发,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仍有学科教育模式的痕迹。
能真正结合现有专业并积极加强课程建设开发的很少,能加强高等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则少之又少。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https://img.taocdn.com/s3/m/3e9e0e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9.png)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对策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力量不足: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学研结合的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 产学研结合不够: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双方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隔阂。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1.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重新审视当前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增加实践课程和工程实训环节,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如创新创业、跨学科综合设计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升师资力量: 学校应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提高其产学研结合的能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 学校应加大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和项目,构建双方利益共享机制。
学校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学和实践指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ea5d0b4fd0a79563c1e7270.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合肥学院在长期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中借鉴和吸收成功的做法,抓住应用型人才的属性和特征,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开始注意到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培养模式,但总体感觉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教育实践方面都比较模糊。
而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合肥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1、树立一个观念——人才培养的大教学观。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阶段,关系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
从教学计划变为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升华。
将过去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轴心大教学观。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学校所有的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成立一个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门委员会。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效率,更具有针对性,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每一个专业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委员会要吸收社会和企业人士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使制订的方案更符合实际。
3、改革一种学制——实行学年学分制。
为了配合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从2007年开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年学分制。
4、突出一个重点——实践教学。
根据德国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
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7574dca4028915f804dc273.pn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4 7 (0 1 90 2 —2 0 87 2 2 1 )0 —130
节 。嘲还有一些院校存在 “ 因人设课 ” “ 和 因无人 而不设课 ” 的现象 ,不注意课程衔接 ,没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导致许 多课程在 内容上 出现大量重复 ;对于专业技能课程 , 讲授多 操作少 ,教学脱离实 际。[ 6 1
、
教 育技术 学本科专 业现 状
1 .教育技 术学本科专业点的现状 至 20 0 8年 ,我 国有 2 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点,已 2 经成为我 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 的专业之一 。【包括教育软件 I l
工程 、现代远 程教育、信 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 培养 方向 ,专业性质有师范性 、非师范性 和半师 范性 三种 , 开设院校 已从开始的师范院校发展到 目前综合性 、理工 科、 农业 、民族学院等不 同性质 的院校 。 但有 不少院校存在专业 基础深度 不够 、 专业 性质 不明确、 克隆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 、 教学 与实验条件 不具备等问题 。[ 2 】
第 3 卷 第 学 报
J u n l fHu i V i est o ra Be Unv ri o T y
V 1 , . o . No9 31 S pe e . 0 1 1 3 1 4 e t mb r 2 1 , 2  ̄ 2
教育技术专业 的实验 ( 实训)教学主要有常规性实验、
杨 改 学 总结 了我 国教 育 技术 专 业 各个 时 期 的培 养 目 标 ,[从早期 的 “ 3 1 四种人 ”( 电教课 的教师 、电教技术人员 、 电教研究人 员和电教管理人 员)到当前 的 “ 四种人 ”( 有 具 创新能力 的研 究人 员、新媒体的开发与研究人员 、 育技 术 教 学课程教师 、信 息技术课的教师 以及管理 人员) ,本专业 的 培养 目标越来越 宽泛 , 来越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研究 能 越 力的培养 ,使学生 的适应范 围由学校 走向企业等各种行业 。 但是具体到各个 院校 的教育技术 学专业 则存 在着 “ 轻实践 目 标 、轻创 造 目标和 对社会 需求缺乏 了解 、闭门造车 ”等 问 题 ,【出现 了同构现 象,不论 学校层 次、规模 、类型都要培 4 】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9ca4802561252d380eb6e89.png)
关于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以培养学生为中心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基本尺子 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分析、引导 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
尽快消除浮躁,减少政绩需求,按客观规律办 事,减少基本规律的惩罚,办出高水平的教育
软件工程专业
知识体系
层次: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
•
计算本质
•
数学与工程基础
•
专业实践
•
软件建模与分析
•
软件设计
•
软件验证与确认
•
软件进化
•
软件过程;
•
软件质量;
•
软件管理
能力培养
通过J1134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J:基础 1:精通一门语言 1:掌握一门工具 3:撰写3000行有效代码行 4:通过团队作业方式完成4个软件项目
增加29% 2005年,有771个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
加18%
许多是通过“专升本”增加的
背景——计算机应用深入、广泛
WWW的出现,将“计算”泛化、平民化了 “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
优势 ——基本的优势正在失去 计算机专业的一种危机:学生专业自豪感下降,
企事业、国家IS的建设与运行 (主流需求)——信息化技术型 人才
科学型 工程型
应用型(目前无 专业直接满足)
人才需求金字塔结构
社会需求分析
判断5
素质教育:企业最关注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 要求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 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5b4971787c24028915fc35a.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巢湖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教务处陈兆龙20 世纪末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 应用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在高等教育中呈现较快发展趋势,应用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也逐渐清新,就是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个应用性高校面临的困境,本人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结合我校实际谈一点个人思考。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应用型本科办学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近年来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而言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一线的工程应用性和管理人才。
这就是说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具有教学实践双重性,为此,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落实到办学过程中,就需要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有区别于研究性和技能型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实用和够用,注重实践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能够解决经济社会一线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为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我们要认识到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校企合作是关键。
要解决好这个关键,学校和相关部门以及教学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是关键中关键。
二、师资队伍建设几种途径1.人才引进。
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目标,重点建设能够支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新应用特色专业的优势学科,要围绕这类学科花大气力引进这方面人才,在学科建设中起带头作用。
不过这类人才引进不容易,稳定更不容易,因此在政策和后续保障工作中我们应有一定的措施,否则会“人才”两空。
目前就我校实际,这方面人才我们引进要少而精,不应该是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2.继续学习。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激励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继续学习,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6cc4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4.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案例分析、关键因素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2 问题提出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的情况下,亟需思考和改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被用来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法胜任。
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缺少对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际工作场景时难以胜任。
如何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使之更加贴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传统和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2. 正文2.1 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产业需求。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入社会工作时已经过时,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https://img.taocdn.com/s3/m/a0173a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c.png)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培养的是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导致了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1.与产业需求对接在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现如今,各个行业都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进行科学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改进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准确评估。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改进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评估。
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实训报告、项目考核、实践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为了有效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1.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传统的本科教育往往强调学科专业的划分,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缺乏综合应用能力。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思考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cd53c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08.png)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思考1 引言科技金融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包括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等。
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提升整个金融产业链的服务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进而推动中国金融行业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实现金融服务全面转型升级。
随着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投入,金融科技领域增长迅速,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因此,如何把握金融学最新发展趋势,培养与时俱进的金融人才,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存在的问题科技金融时代来势迅猛,不管是对市场还是高校而言,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到了人才标准、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变革,涉及面广且无标准可循。
因此国内高校在科技金融教育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
2.1 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目前,国内高校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时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缺乏对市场实践需求的准确把握与契合,导致人才培养偏离了应用型复合型的目标。
此外,专业建设滞后,更新不及时,在面对市场发展时缺乏快速应对的灵活性。
如果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将使得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造成突出的就业矛盾。
2.2 课程设置缺少学科交叉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
此外,金融科技带来了大量的创新与机遇,如何在快速发展中把控法律风险,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必备素养。
而当前国内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少与计算机、法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2.3 金融科技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高校教师缺少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实践经验不足。
高校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知识体系偏精深,学科交叉能力略显不足。
而要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型人才,对教师的学科融合与知识交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广博的综合知识体系。
2.4 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把金融科技融入教学中需要涉及大数据,而新建实验实训室、购买数据库、建设资源平台的资金成本非常高,多数高校都会面临实训建设经费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1:0 5:2201: 05:2201 :059/2 6/2020 1:05:22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9.26 01:05:2 201:05 Sep-202 6-Sep-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05:2 201:05: 2201:0 5Saturday, September 26, 2020
课堂教学 n 精讲多练 n 案例教学 n 分组讨论
体现在教案上
考试改革 原则: 有利于到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措施: (1)加大实践环节的考试力度:机考 (2)小组答辩考试方式 (3)开卷考试 (4)加大过程考核力度 (5)创设技能培训 2. 加大课程组的建设力度 3.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4.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力度 5. 提高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
计算机人才培养应是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金字塔结构
社会需求分析
判断2-4
国家根本利益:必有一支计算 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 研究队伍——科学型人才
大部分IT企业:主要开发满足 国家信息化需求的产品——工 程型人才
企事业、国家IS的建设与运行 (主流需求)——信息化技术型 人才
科学型 工程型
关于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 庸置疑的
育人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 性与知识的无限性矛盾揭示了教师介入的重 要性
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如何求证,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关于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以培养学生为中心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基本尺子 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分析、引导 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
忌:消极等待,忽视培养
我们需要的是:教练型教师
专业教师承担的责任:以学生为中心,深刻 理解所授课程和授课对象
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与地位; 否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教学材料 教学方法 考试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 基础知识方面:良好的数学基础、软件理论和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 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
n 文献检索; n 课程论文 n 课后作业; n 毕业设计(论文)
例2: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等 技能训练: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公益活动、 团队项目等 在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
课程建设 目标:
知识、能力、创新和德育等方面; 主要工作:
n 教学大纲撰写 n 实验指导书撰写 n 案例库建设 n 试题库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点数的变化
1956年,哈工大、清华开办计算机专业 1983年,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63所 1994年,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187所 2004年,有652个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增加29% 2005年,有771个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
加18%
许多是通过“专升本”增加的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思考
1
内容提要
背景 社会需求分析 教练型教师(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建议 讨论
背景——社会对IT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
在科技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 术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
良好的项目规范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 协调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
职业定位 网络及信息系统研发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 例:C&C++程序设计
在实验中要求有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遵守编码规范,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和程 序设计风格。
软件工程专业
知识体系
层次: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
尽快消除浮躁,减少政绩需求,按客观规律办 事,减少基本规律的惩罚,办出高水平的教育
讨论
1.何为教育? 有人说:除去所学的知识,剩下的就是 教育。
2. 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2620.9. 26Saturday, September 26, 2020
背景——计算机应用深入、广泛
社会需求分析
基本观点
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需求与信息化的目 标、进程密切相关 ,计算机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 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 面的具体要求
判断1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 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强、结构上不合理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背景——社会对IT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就业和学科的高速发展反映 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广泛需要求的现实 和趋势
例如:中国几类大型机构中信息技术人员:2%2.5%
类型:保险,民航,气象,地震,大 学
信息技术部门:信息中心,网络中心 等
背景——中国计算机专业教育飞速发展
n
计算本质
n 数学与工程基础
n 专业实践
n 软件建模与分析
n
软件设计
n
软件验证与确认
n
软件进化
n
软件过程;
n
软件质量;
n
软件管理
能力培养
➢ 通过J1134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J:基础 1:精通一门语言 1:掌握一门工具 3:撰写3000行有效代码行 4:通过团队作业方式完成4个软件项目
例1:
掌握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 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业务素质
我们的出路
扎扎实实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解决好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问题
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解决好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问题
忌:层次不清,照搬压缩 解决好课程教学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
忌:只重理论,全面软化 解决好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的关系问题
应用型(目前无 专业直接满足)
人才需求金字塔结构
社会需求分析
判断5
素质教育:企业最关注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 要求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 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判断6
在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亟待大幅度提高
判断7
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