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观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文明史观
第一讲: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一、文明史观概述文明史观也通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其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他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学说,强调以文明视角来透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认为“世界历史”就是各种文化的“集体记忆”。
其后,英国学者汤因比在他的专业巨著《历史研究》中,通过对近6000年来出现的26种文明形态的比较研究,以其创立的挑战和迎战说,阐释了各种文明形态的产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从而完善了文明史观的哲学体系。
图1 文明史观概述文明史观中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
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文明的发展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所以在教学和复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阶段历史的时候,都要有意识地去探寻这三个方面的文明成就。
二、用文明史观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从高中历史课标和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内容来看,都已注意了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阐释历史。
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六个选修模块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明史的相关问题。
在学科体系方面,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按照文明史观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
在内容选择上,岳麓版教科书在必修一的前言中称:“我们要在已有的历史脉络和整体的历史框架的背景下,分别深入思考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一、什么文明史观1、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志。
2、文明史观:实际上是文明史的研究范式,是以“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为研究的基本线索,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1、文明的分类2)横向上分: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
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
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
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
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文明史观的特点1)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2)从长时段考察历史,注重某一时期文明的整体全面演进,同时,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特别注意从长时段把握历史上相对稳定的、对人类文明影响重大的因素,如制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社会史、生活史也被涵盖在内;不仅重视政治、经济,也把文化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与政治经济综合在一起,正确看待文明演进中人类所付出的代价;3)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4)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5)考察人类文明史既要看共性、也要看个性,尊重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和选择性;6)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世界文明的视野考察中华文明,注重中外关联。
文明史观
(2)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的含义:从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向 工业文明(工业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 面的深刻变革。政治现代化是指民主化和 法制化,经济现代化是指经济工业化和市 场化,思想近代化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 社会近现代化是指城市化。
现代化的内容: A.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等) B.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全 球化等) C.思想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 科学化等) D.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 代化等)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 文明史观 • (2007全国文综Ⅱ)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 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 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 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 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4)社会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 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 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 惯等。
• 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 ①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 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 ②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 城市的崛起。 • ③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 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 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从文明史观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 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 ⑤从社会史观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 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 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文明史观名词解释
文明史观名词解释文明史观是一种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或理论。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力图解释和理解文明的起源、演变、传播和衰落。
以下是对文明史观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解释。
1. 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包括社会组织形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科学技术、经济体系等一系列因素。
文明通常以城市为中心,并包含复杂的社会分工和组织。
2. 文化:文化是一种共同的、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行为规范、习俗、艺术、语言、知识等的综合体。
文化是社会共同创造的,通过教育、传承和交流而获得。
3. 史观: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或理论,用于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不同的史观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解释框架,例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进化史观等。
文明史观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演变的看法或理论。
4. 起源:起源是指文明的起初阶段,即文明的源头或起源地点。
根据不同的文明史观,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原始社会、农业革命时期、城市文明的形成时期等。
5. 演变:演变是指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和发展。
文明的演变通常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如制度演变、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
6. 传播:传播是指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和传递。
文明的传播可以通过贸易、征服、移民、传教等方式进行,重要的传播机制包括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殖民地扩张等。
7. 衰落:衰落是文明逐渐走向衰败和灭亡的过程。
文明的衰落通常与一系列因素相关,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环境问题、文化变迁等。
8. 思想进步:思想进步是指人类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演进。
思想进步可以表现为对宗教观念、哲学思考、科学知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突破和提高。
9.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等。
10. 文明冲突:文明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碰撞。
文明冲突可能涉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有时也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
六大史观
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
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文明史观
专项训练八文明史观一、理论阐释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漫长而曲折的演进历程。
文明史观注重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
先从横向看,基本上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再从纵向看,人类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正在形成之中;明确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而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既然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就要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也应关注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共性,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独特的个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生成关系。
二、典型考题【高考典题】(2014·安徽·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
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
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各时期的文明均是在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的酝酿和体现,且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
1.(2009·山东文综·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解析】以蒸汽机改良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中火车的发明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无产阶级形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且拉大了东西方的距离,世界逐渐缩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特别是造成了大清帝国的进一步衰落。
【答案】A2.(2008·宁夏文综·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解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的是元旦是西历1月1号,民国时期元旦和春节是挨着的,但是建国后将二者分开,把中国传统的春节和西历的元旦都定为节日,体现了西方节日的中国化。
ABC三项都有悖史实。
【答案】D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世俗化等。
1.(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高中历史史观还是非常丰富的,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
但是有些同学连什么是史观都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大史观吧!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五种新史学范式(史观)
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
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 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 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唯物史观以
社会形态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 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 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的时间可知“保守主义的政治”的建立是通过光荣革命;“特征”应结 合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第(3)问从“产业革命”“1830年”等信 息分析可知“一次新的斗争”是指议会改革运动;原因可从“仍然留在贵族 手中……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中分析归纳。第(4)问 首先要理解现代化的各要素,然后结合材料中涉及的要素分析即可。 [答案] (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 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 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 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 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几种史观的区别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
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我国而言,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史观的提出,意义重大:首先,它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的长期统治,使历史破天荒地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真正基础之上。
其次,它作为人类的认识工具,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我们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最后,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在人类历史上完成了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捍卫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唯心主义在最后一个领域得到彻底的摧毁。
它成为马克思对人类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
近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文明史观
一、现代史观“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二、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文明史观在当今的史学研究中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二是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也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三是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四是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五是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三、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二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观
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观摘要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是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时,以文明史为主要授课内容。
他对于文明有着独到的见解。
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观体现了他历史观的精髓。
在布罗代尔看来,文明史几乎等于是人类历史。
实际上,在布罗代尔的史学研究中,文明史已经成为年鉴学派总体史理想的体现和落实。
对于如何开展文明史研究,布罗代尔提出了三条建设性意见。
第一,进行必要的否定,即打破固有的理论模式与条条框框。
第二,争取对文明史下个最简明的定义,或者说确定研究对象。
第三,邀请各门人文科学的专家共同参与进来。
布罗代尔在他的历史研究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了他的构想,从而为文明史领域开拓了新的天地。
一、研究布罗代尔文明史观的重要性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
本文探讨他的文明史观。
首先说明一下研究布罗代尔文明史观的重要意义。
简单说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布罗代尔写作的历史都具有宏大视野,推崇包罗万象的“总体史”。
在他的几部代表作中,《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都囊括了数百年的时空和文明,原本打算写给中学生用作教材的《文明史纲》本身就对世界各大文明作了勾勒;晚年写作的《法兰西的特性》虽未完成,但脉络俱在,法国虽为一国,但布罗代尔非常注重法兰西境内的次级文明、区域文明。
布罗代尔如果活着的话,可能会告诉我们,他所写的并不是一个法兰西,而是许多个法兰西。
布罗代尔对于文明具有独到的见解。
无论是他对于物质文明的推崇(这一点甚至被许多人所诟病),还是他对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迥然不同于前人的理解,乃至“经济世界”概念的提出,等等,都体现了他特有的历史观。
可以说,布罗代尔的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文明史观。
第二、布罗代尔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学家。
一方面他非常博学,他的历史著作中涉及的范围很广。
文明史观的概念
文明史观的概念咱中国人啊,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族群!文明史观,嘿,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像咱过日子一样实在。
你想想看,文明就像是一棵大树,从小小的种子开始,一点点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再分出许许多多的枝丫,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
咱中华民族的文明不就是这样嘛!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从青铜器到高科技产品,这一路走来,那可真是波澜壮阔啊!咱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贝,什么诗词歌赋啦,什么琴棋书画啦,那都是文明的瑰宝啊!就说诗词吧,那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把人的情感、景色啥的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得多厉害啊!这不就跟咱现在发朋友圈似的,只不过老祖宗们的“朋友圈”那可高级多了。
再看看咱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哪一个不是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多有年味啊!中秋节的时候吃着月饼赏月,想想都觉得美好。
这些节日不就是文明传承的一种方式吗?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棒接一棒地传下来。
文明还体现在咱的日常生活中呢。
比如说尊老爱幼,这可是咱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爸爸妈妈照顾咱,等他们老了,咱就得照顾他们,这多自然啊!还有那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哪家有点啥事,大家都互相帮忙,多温暖啊!这都是文明的表现呀。
咱的文明可不只是在国内发扬,还传到了国外呢!外国人学中文、学中国武术、欣赏中国的艺术,这不就是对咱文明的认可和喜爱嘛!咱可得好好珍惜和传承咱自己的文明,不能让它丢了呀。
你说要是没有了文明,那这个世界得变成啥样?就像一个人没了灵魂,那多可怕啊!所以啊,文明史观可重要了,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咱得好好保护咱的文明,让它一直传承下去,就像那棵大树一样,永远枝繁叶茂!这就是我对文明史观的理解,你觉得呢?咱中国人就得有中国人的骄傲,把咱的文明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瞧瞧咱的厉害!。
浅论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运用
浅论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运用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给历史教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在现行颁布的高中历史课标中,文明史观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内容中都多次体现。
如课标中提到“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等等,都反映了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正确运用文明史观并与课标、教科书相统一,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文明史观内涵及其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明史观简析(一)文明史观溯源文明史观,也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在国际上早已出现。
一般认为文明史研究肇始于德国学者斯宾格勒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此书重新阐释了西方的传统文化,并用作者的认识重新阐述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成为西方文化形态史学上一部里程碑意义上的著作。
随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斯氏的文化形态史观,揭示了历史上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一般规律,并最终确立了文明形态史观的历史哲学体系。
此后,西方的文明史巨著层出不穷。
而“文明”观念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则需追溯到甲午战争以后,主要特征为诸多西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说的译介的传入。
如严复译的《天演论》、《群己权界论》,马君武译的《自由原理》等书,都开始介绍到西方近代文明观。
此后,文明史学才渐渐受到国人的关注,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文明史观的研究掀起了一轮热潮,文明史观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
(二)文明史观的内涵所谓文明,《辞海》的解释是(1)犹言文化;(2)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3)光明,有文采。
[1]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乃是整体,它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着一种非常美好的关系”。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所谓“史观”,是指人们对于历史问题的总看法。
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近年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
这五种史观的要义,可概述如下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纵向的历史进程和横向的国家民族关系,文化、经济、军事诸因素,环境和气候,等等,都互有影响。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史观,是近代中国的一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最先由毛泽东所提出的,他大胆地将中国近代历史看成是一部革命运动史,从而形成了一种革命史观,即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6、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文明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第七,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八,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
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文明史观名词解释
文明史观名词解释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文明史观名词解释这档子事儿。
啥是文明史观呀?你就把它想象成是一个超级大拼图!这拼图里有各式各样的小块儿,每一块儿都代表着一种文明。
这些文明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呀,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比如说古埃及文明,那可是相当厉害嘞!他们的金字塔,哇塞,那简直就是奇迹呀!这就是古埃及文明的一块拼图。
还有咱中国的古代文明,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精美的瓷器,这都是咱中华文明的拼图块儿呀!文明史观可不是只看一个文明自己玩,它还得看文明之间咋互动的。
就好比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古代的丝绸之路不就是个好例子嘛!中国的丝绸、茶叶啥的通过这条路传到了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好东西也传了过来。
这一来一往的,文明不就交流融合了嘛!咱再打个比方,文明就像一棵棵大树。
有的树长得高,有的树长得矮,但它们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而且这些树的树枝还会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文明的交融啊!你说神奇不神奇?那文明史观有啥用嘞?这用处可大了去咯!它能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呀。
不是只盯着那些战争、帝王啥的,而是看到整个文明的发展脉络。
就像你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他今天干了啥,还得知道他以前的经历、他的性格是咋形成的呀。
咱学习历史的时候,用文明史观这么一瞅,哇,好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都冒出来了。
比如说为啥有些地方发展得快,有些地方发展得慢?这可不光是地理环境的原因,文明本身的特点也很重要哇!而且文明史观还能让我们对未来有点启发呢!看看以前的文明是咋发展的,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咱不就能吸取经验教训了嘛!这就好比你走路,知道了前面哪里有坑,你不就可以绕过去了嘛。
总之嘞,文明史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历史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奇妙无比的世界。
咱可得好好利用它,去探索那无尽的历史奥秘呀!这就是文明史观,一个超级有趣、超级重要的东西,你懂了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范式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
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1、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例:请从革命史范式出发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历史(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2、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的?
3、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4、近(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
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人类演变
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
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文明的概念与划分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相关内容
“文明史观”构建的几点认识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
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
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