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赏析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沁园春雪》诗句赏析

初三语文《沁园春雪》诗句赏析

初三语文《沁园春雪》诗句赏析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_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_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4]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 ,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 ,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⑹天公:指天,即命运.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4]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⑿数:数得着.称得上.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赏析【一】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赏析【二】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艺术上足以令人神醉,情感上抒发拳拳至爱,军事上吹响胜利号角,政治上评说文武之道.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这首词写于_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 n: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以〝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赏析【三】《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 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 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 红装素裹 ,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 ,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 弯弓射大雕 ,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 , 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 赏析

沁园春雪 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导言“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是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喜悦和感慨中所作。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优美的形象、出色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意象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沁园春雪》进行深入的赏析,解读其内涵,探讨其艺术特点。

《沁园春雪》赏析一、乐观进取的主题“沁园春雪”描绘了一个乐观、进取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春天雪花,象征着旧制度的破碎和新时代的到来,显示了一种新气象,预示着新社会、新生活的到来。

二、艺术特点1. 夸张的意象诗中出现了许多夸张的意象,如”庭前雪独自飞”,“黎明即起舞”等。

这些夸张的意象使整个诗歌更富有张力和激情,给读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力。

2. 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 雄浑的韵律诗歌的韵律运用非常巧妙,每一句诗都有明显的押韵,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丰富的意象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香辣的春日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这些意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诗歌更丰富、有趣。

三、诗歌内涵1. 爱国主义情怀“沁园春雪”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怀与热爱,倾诉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2. 对民众生活状况的关注诗中反复出现的乡野、牧童、牛羊等意象,折射出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关怀,表达了他对农民阶级的支持和对农村发展的期望。

3. 对新时代的向往“沁园春雪”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灿烂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雪花象征着新生活和新气象的到来,预示了未来的美好前景。

结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首乐观进取、极富激情和豪情壮志的诗歌。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国家、人民和美好未来的热爱和关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沁园春雪赏析解读

沁园春雪赏析解读

沁园春雪赏析解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歌作品,描写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斗争的坚定决心。

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毛泽东诗歌的代表作”。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对《沁园春雪》进行赏析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沁园春雪》的背景。

这首诗歌是在1936年冬天写成的,当时毛泽东正在延安沁园,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割据的严峻挑战,而毛泽东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了这首诗歌。

因此,诗歌的背景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人民在艰苦斗争中的真实写照。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沁园春雪》的内容。

诗歌的开头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了北国的严寒冰雪和苍茫壮丽的景色。

接着诗歌写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里通过对长城和黄河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之情。

而后面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遭受侵略的愤慨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最后,我们来解读一下《沁园春雪》的意义。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之情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诗歌中的“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理想,激励着人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同时,这首诗歌也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理想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之情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沁园春雪》的赏析解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这首伟大的诗歌作品,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赏析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赏析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赏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赏析:“千里”“万里”是互文,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都是“冰封”“雪飘”,突出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

“望”字,有登高远眺之意,显示了诗人顶天立地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豪迈的意兴。

“顿失”二字,既写出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又使人想到未冰封时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

“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山”“原”与天相连,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彰显出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竞争活力。

“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

从这句起转入想像,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用字富于变化,似在引导读者展开想像,欣赏那一幅绚烂多彩的壮丽图景。

“分外妖娆”表达了诗人对雪后美景由衷的赞美之情。

上片主要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

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倾倒。

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中含褒扬之意,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短于“文治”,欠缺才华;“惜”字又蕴涵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

“略输文采”,措辞极有分寸,委婉地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不足。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沁园春雪学习要点

沁园春雪学习要点

《沁园春·雪》学习要点(一)课文解读此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1945年致柳亚子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

即谓此阕。

词的上片写北方雪景,描绘了一幅神州大地纵横数万里雪景图。

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书写了一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英雄谱,虽然是议论,但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法,因而一点也不显得抽象和枯燥。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

“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

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

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

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

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我们产生历史感。

在此基础上,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

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

“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

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骤然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

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

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雪时的实感。

惟此地才有此景,惟此景才有此词。

“银蛇”、“舞”、“蜡象”、“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

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象”。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

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

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

沁园春 雪 赏析

沁园春 雪 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如下:
从形式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典型的词牌名为“沁园春”的词作。

其音乐文学形式的特点在于韵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在句式上,这首词采用了长句和短句的组合,使得整首词的节奏感更加丰富。

这首词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

从内容上看,《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

词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世界。

诗人还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这首词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从艺术价值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

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首词以雪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表现,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这首词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以及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其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意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1。

沁园春 雪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 雪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一、词的内容1.作者的情感表达《沁园春·雪》以雪为媒介,通过对雪的描写和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词中,作者以雪为红色军袍,表现了对红军战士的怀念之情。

同时,在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共产主义事业前途的乐观。

这种情感表达使词具有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民族情感。

2.雪的象征意义词中雪的描写和象征意义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通过对雪的描写,既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对共产主义事业前途的信心。

雪在词中被赋予了红色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红军的英勇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前程。

这种象征意义的描写使词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感人的感染力。

3.革命信念的表达《沁园春·雪》中,作者通过对革命信念的表达,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词中表现了作者对共产主义事业光明前途的乐观,表现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坚定坚守。

这种革命信念的表达,为词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词的特点1.时代特征《沁园春·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之情。

词中的雪象征着红军的英勇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前程,这种时代特征使词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2.艺术特征《沁园春·雪》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通过对雪的描写和象征意义,使词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感人的感染力。

词中的抒情感情和深刻的民族情感,使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文学价值。

同时,词的韵律美和音韵美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3.民族特征《沁园春·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了作者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之情。

词中的雪象征着红军的英勇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前程,这种民族特征使词具有了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气息。

总之,《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艺术特征和民族特征的词,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沁园春 雪》知识讲解

《沁园春 雪》知识讲解

《沁园春雪》知识讲解责编: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知识积累1.惟.(wéi)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3.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5.天公:指“天”。

6.须:等到。

7.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8.妖娆.(ráo):娇艳美好。

9.折.(zhé)腰:鞠躬,倾倒。

10.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11.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2.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13.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4.风骚.(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15.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chán 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6.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沁园春雪知识点

沁园春雪知识点

沁园春雪知识点《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意境恢宏,气势磅礴,展现了伟大领袖的壮志豪情和广阔胸怀。

一、创作背景1936 年 2 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而国民党却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毛泽东以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信心。

二、词牌名“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要求。

“沁园春”这个词牌,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三、内容赏析1、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地域之辽阔。

“冰封”“雪飘”,动静结合,展现了严寒冬天的景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几句中,“望”字统领下文,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象。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写出了雪后的长城和黄河的样子,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三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银蛇”,把“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在雪后的形态,“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是表现出它们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几句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娇艳美好。

2、下阕抒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抒情。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

《沁园春雪》解读

《沁园春雪》解读

《沁园春雪》解读
导语: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

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

《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

今天,yjbys小编就带你一起走进词作,去把握这首词的提纲。

一.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上阕写北方雪景:(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二.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

沁园春雪必考知识点

沁园春雪必考知识点

沁园春雪必考知识点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是他在一九三五年冬天写的。

这首诗是在他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写的,表达了他对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沁园春雪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沁园春雪是在长征途中写的,诗歌中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要熟悉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沁园春雪是一首七绝诗,每句四个字,共七句二十八字。

这种诗体短小精悍,意境深远。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拟人等,使诗歌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表现力。

要理解诗歌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沁园春雪中的主要意象是春雪和春风,它们代表着革命的力量和希望。

春雪是纯洁的,代表着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春风是温暖的,代表着革命的力量和希望。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歌传递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红军战士的赞美。

要注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沁园春雪中有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表现力,如“沁园春”、“北国风光”、“雪花”、“风雪”等。

这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了解沁园春雪必考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诗歌的背景、结构、修辞手法、意象和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毛泽东对红军战士和革命胜利的赞美和祝福,感受到他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坚定信仰。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欣赏沁园春雪这首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思想和革命精神,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沁园春·雪》阅读要点

《沁园春·雪》阅读要点

《沁园春雪》阅读要点【语言卡片】1.生字莽莽(mǎng)滔滔(tāo)妖娆(ráo)稍逊(xùn)风骚(sāo)多娇(jiāo)折(zhé)腰大雕(diāo)略输(shū)天骄(jiāo)素裹(guǒ)成吉思汗(hàn)2.雅词天公:指“天”。

折腰:鞠躬,倾倒。

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比喻善射。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称得上。

3.精当的动词①千里冰封②万里雪飘③山舞银蛇④原驰蜡象4.精妙的副词①惟余莽莽②顿失滔滔③略输文采④稍逊风骚5.精美的抒情句①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段品味】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品味:开头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作者登高远望,视野非常开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超出视力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像之中。

开阔的视野再加上想像的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

从地面写到空中,包容一切;一静一动,静穆之中有飘舞的动态。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的美感。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毛泽东。

这篇课文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沁园春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背景和作者背景1.《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25年冬天写的,当时他任职于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篇诗歌是他在思乡之情中创作的作品。

2.诗歌的背景是冬天的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主题和意境1.《沁园春雪》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诗歌的意境是寒冷而纯净的冬天雪景。

作者通过对雪的形状、颜色、纯净度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寒冷而纯净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雪的美丽。

三、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1.《沁园春雪》是一首四言诗,每句四个字,共十六句,没有押韵。

2.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如“雪”象征着纯洁和清高,“春”象征着希望和美好,“园”象征着家乡,“农舍”象征着平凡的生活,“杏花”象征着家乡的美景等。

四、诗歌的情感和意义1.《沁园春雪》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身在湖南,却对家乡的山河、农舍、杏花等情有独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诗歌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纯洁和清高的追求。

作者通过对雪的纯洁和清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纯洁和清高的向往和追求。

3.《沁园春雪》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阶级和农村生活的赞美。

作者通过对农舍、农田、农民等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阶级和农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五、诗歌与现实的关联1.《沁园春雪》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

作者通过对农舍、农田、农民等的描写,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表达了对农民阶级的关怀和热爱。

2.《沁园春雪》也体现了作者的革命情怀。

作者身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革命者,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纯洁和清高的追求的表达,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作品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壮丽的雪景为背景,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怀。

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

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北国风光”指的是中国的北方,其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当时严寒天气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眷恋。

二、深入赏析1.词的上片以写雪景为主,展现出北国壮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描写雪后的山川、河流、原野等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同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2.词的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评价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三、个人浅见我认为,《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浓郁民族气息的优秀作品。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沁园春·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这首词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其次,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感人,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
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主要着作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2易错字:莽(mǎng)娆娇折秦
3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描绘景象:山跟山绵延起伏,被雪掩盖着,登高望去像银白色的蛇在舞动。

原,指陕西和山西一带的山丘,高而上平,盖着雪,在高处望去,像白蜡色的象群在奔跑着。


5风骚,本于《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本来也指文学才华。

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6朗读节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以下要和情绪语气配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