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
国学大师朱自清个人资料
国学大师朱自清个人资料朱自清对于我们来说颇为熟悉,小学的《匆匆》,初中的《背影》《春》,到现在高中《荷塘月色》。
朱自清细腻的情感总是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透露出来。
下面是为你介绍国学大师朱自清,欢送阅读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出色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那么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5]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
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8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提醒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老实的性格。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
出身书香门第。
其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
祖母吴氏。
父亲名鸿钧,号小坡,母亲周氏。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
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
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
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
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
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朱自清的介绍
朱自清的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
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北大读书时,生活十分贫苦。
其间参加过“五四”运动并结识了共产党人邓中夏,但他此时只在“荒郊”中彷徨,未能走上革命道路。
在清华任教时,他曾和学生游行,亲历了“三•一八”惨案,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一文进行控诉。
他写作《背影》等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展示“人生的一角”,开展对人生的批评。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
“九•一八”事变,他思想开始转变,曾参加“一二•九”运动。
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
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预言在火的遗烬里必然“爆出个新中国”,他还冒危险参加了李、闻追悼会。
1947年他又冒“坐牢”的危险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任意逮捕人民,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了名。
他集成一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对联勉励自己。
此时,他生活清苦,一身重病,但仍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
临终前嘱咐家属:“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朱自清文学作品
朱自清文学作品一、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朱自清代表作品及赏析- 内容概述-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 艺术特色- 白描手法: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
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生动地勾勒出父亲的形象。
- 情感真挚:以一种平实的语调叙述父子之间的情感。
这种情感不是浓烈的渲染,而是在平淡的叙述中自然流露,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父子间深沉而内敛的爱。
- 内容概述-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夜晚漫步荷塘,描写了荷塘的月色、荷叶、荷花、荷香以及周围的树木等,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之中。
当时的社会环境压抑,作者内心苦闷,他笔下的荷塘月色既有宁静、优美的一面,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
- 语言优美: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朱自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
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北京大学。
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
继而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范。
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
1925年应清华学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学国文教材。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46年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是年10月,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
同时,他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亲往各院校征求签名,后又领衔发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并为清华大学教授起草“反饥饿,反迫害”的罢教宣言。
后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
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事迹
朱自清事迹1.的最后岁月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
他感到自己骤然衰老,不过并不因此而消极。
他把唐人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
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
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止”,“不断大量呕吐”,病情日益危重。
可他仍然编辑《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
在这两个月的日记中,他直接写到读书、买书、选书的日记竟有17篇之多。
其中有他认真阅读瞿秋白同志的《杂感集序言》和《大众哲学》的记载。
甚至在逝世前26天,他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读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
说到做到,此后两天,即订出计划的第一个星期一,他开始读布尔芬奇的《神话集》和《波罗克夫的眼界》一文。
2.朱自清先生的一则逸事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的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由学校资助去外国访问进修。
朱自清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31年利用学术休假,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和伦敦大学注册旁听。
据《朱自清日记》于该年记述,他有两次夜梦清华未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国上的学养上尚有不足;梦醒,全身冷汗,深感不发聘书颇有道理,于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自己。
俗语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所谓“不足”,并非真的来自清华校方的压力,而是朱先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反映。
3.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 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 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 西”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父亲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子里 一片狼藉。
词语解释
交卸: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
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 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踌躇: 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 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颓唐: 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琐屑: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光洁透明。
所以作者详写这件事。
6、作者是怎样详写“买橘子”这件 事的?分析描写的作用。 作者抓住父亲的背 影加以刻画。描写人物 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 此外还有对人物语言的 描写。深刻体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爱。
疑难解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 李,讲定价钱,送子上 车,拣定座位,叮嘱儿 子,嘱咐茶房,为子买 橘。
4、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惨淡” 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 里? 惨淡就是凄惨暗淡,不景气的意思。家 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1)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2)借钱办丧事; (3)丧母和失业。
5、“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的含义。 在儿子临走前,又为儿子做了件事, 感到很满足,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放心了。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 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觉得踏实、满足, 连劳累、灾祸都忘了。
朱 自清 中 国现代散文大师的生平与思想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大师的生平与思想朱自清,这位中国现代散文界的大师,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们先来说说朱自清先生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打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的他,常常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捧着一本本书,看得入神,连吃饭都得家人三催四请。
那认真的劲儿,仿佛书里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他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上学后的朱自清,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
他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作文比赛,朱自清为了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熬了好几个晚上,查阅资料,构思框架。
最终,他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那一刻,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那可真是一绝!他的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比如那篇《背影》,简简单单的送别场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被他描绘得如此细腻、如此动人。
每次读起来,都让人忍不住眼眶湿润。
那肥胖的、努力攀爬月台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还有《荷塘月色》,在他的笔下,那宁静的荷塘,如诗如画。
月光洒在荷叶上,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
他把那一瞬间的美好,定格在了文字之中,让我们也能一同领略到那迷人的夜景。
朱自清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更是令人敬佩。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良知和正义。
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用文字发声,呼吁着人们的觉醒。
他始终坚信,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反映社会的真实和人民的心声。
记得有一次,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一场文学研讨会。
会上,有人提出文学应该远离政治,只追求艺术的完美。
朱自清先生当场反驳道:“在这个时代,文学怎么能脱离政治?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文字去唤醒民众,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人无不深思。
然而,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历了战争的磨难,生活的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朱自清
总结朱自清一、朱自清的生平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亦舟,号悟云,男。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朱自清的思想深邃,作品充满哲理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从朱自清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二、朱自清的人生经历朱自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北京大学学习西方文学,深受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之后,他留学美国,赴康奈尔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和翻译专业,开拓了他的国际视野和研究广度。
这段海外留学经历对朱自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到中国后,朱自清先后在教育界和文学界工作,从事研究、教学和文学创作工作。
他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担任《生活》杂志的编辑,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散文和教材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三、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朱自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切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散文作品《背影》、《匆匆》以及《春》等,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亲情的独特感悟。
这些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和人性的奥秘。
他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独特的美感和哲理,并通过文字将其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朱自清还致力于文学批评和翻译工作。
他在文学评论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而闻名。
他的翻译作品也广泛流传,将国外经典作品引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朱自清的教育理念朱自清在教育事业中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培养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个别辅导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其特长和兴趣。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朱自清作品
朱自清作品
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被誉为“鲁迅之后的一颗新星”。
他的作品以深情的笔触、细腻的情
感和真挚的感受闻名于世。
以下是他的一些重要作品:
1.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少
年与他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描写父
亲的背影和对父爱的思念,表达出作者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
2.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之一。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
个静谧的荷塘夜晚。
在月色的映衬下,作者通过对小生物和花草的
细致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示了作者细腻
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3. 《春》
《春》是朱自清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为主题,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内心的感受。
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4. 《背影印象》
《背影印象》是朱自清的散文之一。
这篇散文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深刻印象。
作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父亲无私牺牲精神的敬佩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些作品体现了朱自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庭、自然和生命的关怀和思考,也能领略到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朱自清的作品给人以启示,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的珍视。
朱自清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 (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 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 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 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 学 研 究 。 三 ·一 八 惨 案 后 , 他 撰 写 《 执 政 府 大 屠 杀 记 》 等 文 章 , 声 讨 军 阀 政 府 暴 行 。 1 9 2 8 年 , 第 一 部 散 文 集 《 背 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 杂 记 》 。 1 9 3 2 年 归 国 , 继 任 清 华 大 学 中 文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 一 二 ·九 运 动 中 , 他 同 学 生 一 道 上 街 游 行 。 抗 日 战 争 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 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1岁。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 《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 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冯至《朱自清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先生冯至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
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
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
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
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
朱自清
3
爱国学者朱自清
毛泽东对背影的评价 作 品 简 介 朱 自 清 故 居
朱 自 清 简 介
子一 影 里 点 的 以 《 之道 力 , 上 重 在 背 心情 敌 背 。 锤 文 影 。感 万 影 父 , 坛 》 的语的子重不, 闪千一亲重朽一 电言瞬情地?篇 ,的化,敲正娓 照倾作罄击在娓 彻诉了竹在于道 千。永难人它来 千背恒书的是的 万影,。心一文 万,一但灵记字 颗恰个在共情, 赤似背这鸣感何
背
影
春
荷 塘 月 色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绿 儿 女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惦 记 背 影
思念父亲
刻 画 背 影
望父买橘
惜 别 背 影
父子分别
再 现 背 影
别后怀念
思考讨论
2、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 时的背影印象最深,从而着力地进行描写?
艺术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中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如《背影》既没有写生动曲折的事件,也没有从正 面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而是写了父亲在祖母病 故、自己失业。家中光景惨淡的情况下送“我”上 火车、替“我”照看行李、找座位、嘱咐茶房、买 橘子等琐事,以父亲的背影贯穿全文,以淡淡的笔 触营造了浓浓的感情氛围。这一类散文用笔朴实。 平淡,甚至近乎琐碎,但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有强烈的人情味。 16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 号,大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 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朱自 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 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 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 住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 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 著作及一些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1992年10月,朱自 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居"的挂 牌。
朱自清简介..
朱迈先(1918年9月—1951 年11月),朱自清先生的长 子,小名九儿,阿九。
武钟谦,朱自清的结发之妻,是扬 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与朱自清 同庚,14 岁那年就与朱自清定了 婚。 当朱自清以优异成绩考上北 大,朱家欢喜之余,同年冬天为他 们完了婚。 武钟谦为自己嫁得这 样一个才子夫君,心里自是喜不待 言,自此一心一意的侍奉夫君,两 人感情十分好。婚后第二年就生了 儿子(朱迈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 日—1948年8月12日),原 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 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 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 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 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 “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 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 文集《背影》出版。[23]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 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 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 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 《你我。
陈竹隐,1904年出生,朱自清 的第二任夫人,四川成都人。 1932年8月,与朱自清在上海 结婚。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 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 子,工书画,善度曲。婚后育 有二子一女。陈竹隐在清华大 学图书馆工作,曾任清华大学 工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 1990年去世。
朱闰生(1925—2011年), 朱自清的二儿子,即《荷塘 月色》中的闰儿。原中共中 央党校副校长。
吴梅,是近代著名全能曲家,度曲谱曲皆极 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 梅弟子很多,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 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1922年秋至 1927年春,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 (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任 教五年。1928年秋至1932年春,1932年秋 至1937年秋在中央大学任教8年半。培养了 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吴梅 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 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 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
朱自清_百度百科
第2页 共3页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19首.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 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07/03/2010 8:05 PM
中文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朱自清 中国 汉 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代表作品: 1898年11月22日 1948年8月12日 诗集《踪迹》,散文集《简介】 【详细生平】 【名家论佩弦】 【著作概论】 【作?07/03/2010 8:05 PM
�
朱自清和陈竹隐.
【详细生平】
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12年进中学学习.
[编辑本段]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在北大期间,朱自清 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他大学毕业后,在浙 江,江苏的多所中学任教,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此外,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 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 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朱自清于1919年底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 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朱自清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进入词条
经济 科学
搜索词条
体育
帮助 设置
第1页 共3页
07/03/?fr=ala0_1_1
朱自清
4
朱自清的71封情书
叶圣陶对婚姻有个比喻: 叶圣陶对婚姻有个比喻:好比蜗牛背 对婚姻有个比喻 了壳。 了壳。朱自清自然也明白婚姻的种种烦 也是不愿早婚的。 琐,也是不愿早婚的。但很多事情原本 由不了他, 岁就与父母亲包办的女子 由不了他,19岁就与父母亲包办的女子 武钟谦结婚。武钟谦内向沉静, 武钟谦结婚。武钟谦内向沉静,与朱自 清同岁。 清同岁。
13
End
14
一个住城里。来往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时写信写得比较多。朱自 一个住城里。来往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时写信写得比较多。 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保存下来的有71封 情书保存下来的有 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保存下来的有 封。有些现在读起来还颇为 肉麻。 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隐:一见你的 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肉麻。 年 月 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 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 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1931年8月8日,朱自清已对陈 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年 月 日 竹隐换了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 竹隐换了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 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然而, 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然而,陈竹隐想到一结 婚她将成为6个孩子的母亲 有很大压力。 个孩子的母亲, 婚她将成为 个孩子的母亲,有很大压力。她在犹豫中疏远了朱 自清。这让朱自清的情书变得伤感:竹隐, 自清。这让朱自清的情书变得伤感:竹隐,这个名字几乎费了我 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 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看报也迷迷糊糊 的!我相信是个能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扰乱啊 我相信是个能镇定的人, 在朱自清情书的“轰炸” 。 在朱自清情书的“轰炸”下,陈竹隐终于熬不住心内强烈 的感情,接受了他的孩子。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的感情,接受了他的孩子。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隐:十六那晚 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 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想送你一个戒指 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他们去看了戒指。 ,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他们去看了戒指。在朱自清欧洲 访学结束后,两个人在上海结婚,一直共度到朱自清去世。 访学结束后,两个人在上海结婚,一直共度到朱自清去世。
朱自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朱自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朱自清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散文家,但很少人知道朱自清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朱自清是怎样的一个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朱自清是个怎样的人可以通过他的作品和他的行动看出来.他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伸出了一双手,虽然他并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直接性的贡献,但是他在精神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拒绝购买国民党的救济粮食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就算自己得了非常严重的胃病但是因为自己已经签订了不能买救济粮的协议,所以就算是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最后因为非常严重的胃病而死亡,甚至可以说他是被活活饿死的,但是他保住了他的尊严,保住了中国人的原则。
除此之外朱自清还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可能这和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他对自己的高要求,他取佩弦为自己的字,佩弦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像一根绷着的线一样,不能轻易泄气.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正是因为朱自清先生对自己的高要求才有他这么了不起的成就.朱自清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再加上他对自己的高要求,这两点加起来成为了他被人们敬仰的资本。
朱自清自称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的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散文家,他为人相当的清正,他从小就在扬州学习,长大之后虽然有些年份是在北京等地搞创作,但是在年老的时候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扬州,所以朱自清自称“扬州人”。
朱自清自称扬州人也是有原因的,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对新学非常怀疑所以他就在扬州的一个私塾中学习古文诗词,每天学习非常的辛苦,回家后父亲还要抽查他的背诵,背的好就奖赏不好就惩罚,说起他在江苏的童年虽然非常辛苦但也是非常充实而且简单的,这是朱自清自称为扬州人的第一个原因,他在成年之后曾经在扬州教过书,对扬州有着解不开的情愫,对扬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在任何需要填祖籍的地方都填的是扬州,可见他对扬州的感情至深,这也是他自称扬州人的第二个原因.朱自清自称扬州人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他在年老的时候曾经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扬州,虽然那时候他已经和父亲有了隔阂但还是没法抹去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所以最后还是和一家人在扬州这个地方安享晚年,这也是他自称为扬州人的第三个原因,他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中独特的情感,所以就称呼自己为扬州人。
朱自清先生的两个故事
朱自清先生的两个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朱自清先生的两个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不领美国面粉因为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不过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
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函请接济家父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
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
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
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
”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
“那我早理解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
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
”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
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
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
朱自清必考知识点
朱自清必考知识点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教育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深受读者的喜爱。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和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中,朱自清的作品和思想常常作为必考的知识点出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朱自清必考的知识点。
1.朱自清的生平和背景朱自清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小聪明好学,曾经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他在教育界有着卓越的贡献,曾经担任过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授和校长。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积极倡导并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人生哲理、自然景观、教育思考等方面。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背影》、《春》、《荷花》等。
这些作品以朴实的文字描绘出平凡生活中的真挚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
3.朱自清的教育思想朱自清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朱自清与新月派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他与其他一些作家一起被称为“新月派”,这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文学团体。
新月派的作家们致力于创作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
5.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朴实、自然的风格示人,引导了后来一代作家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也激发了更多的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关注人性与人情。
6.朱自清的教育贡献朱自清在教育界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致力于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摘自《别了,司徒雷登》)。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论学。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和1943年出版的《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叶圣陶曾指出:讲授中国文学或编写现代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先生》)。
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先生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先生像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先生朱自清(1898.11.22—1948.8.12),汉族,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民主战士、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后改名朱自清;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原籍实为浙江绍兴)。
朱自清先生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朱自清的孙子现亦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朱自清在海州古城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先生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论学。
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和1943年出版的《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
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
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叶圣陶曾指出:讲授中国文学或编写现代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先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先生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先生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
[1]毛泽东称赞他和闻一多“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摘自《别了,司徒雷登》)。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先生散文集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还有《绿》、《春》等。
朱先生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
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就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绿》、《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说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着对旧时光、老景致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这就是《白马湖》。
编辑本段人物小传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其世代居住于扬州,故他又自称扬州人;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朱自清(右)与叶圣陶清。
“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其字佩弦,朱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
朱自清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12年进入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
他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江苏的多所中学任教,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此外,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朱自清于1919年底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19首。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
他的诗,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羊群》《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
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
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
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
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
《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
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
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自此与闻一多同事论学。
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和1943年出版的《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
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
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
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叶圣陶曾指出:讲授中国文学或编写现代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先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