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分为:

(2)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断层:

(1)概念:是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2)断裂与断层的区别: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位移的发生。

断裂:又称破裂,物体受力变形,当应力达到破裂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断开,使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断裂或破裂。岩石中的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不论断裂两侧岩层或岩体是否沿断裂面发生过相对位移。

断层: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并在被破裂的两个岩

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不连续面,位移方向平行于不连续

面。

(3)从形态上:地垒和地堑

(4)形成的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成为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成为地垒,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5)意义: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

◆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

诱发地震:

(3)震级与烈度区别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4)影响烈度的因素: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及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1960~1962年,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他们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运动,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三方面了解图中信息

(1)看图名:图名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中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2)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3)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3.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4.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