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儿川崎病
宝宝高热不退,当心伤“心”川崎病
宝宝高热不退,当心伤“心”川崎病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宝宝们也可以出门晒太阳了。
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
其中一种疾病就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高热、皮肤疹、口腔黏膜炎等。
得到及时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后果,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心脏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当宝宝出现高热不退症状时,父母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川崎病的症状及危害川崎病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热:高热持续超过5天,通常会有明显的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2.皮肤症状:约90%患者出现皮肤疹和红肿,皮肤疹通常从领域开始,向躯干和四肢扩散。
3.口腔粘膜症状: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红斑、龈下红斑、干燥及自发性脱皮等现象。
4.结膜炎:常规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等。
如果未及时治疗,川崎病的危害非常严重,它除了会持续高热、皮肤疹等症状外,还会导致儿童心脏的严重损害,包括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心包炎以及心脏功能不全等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川崎病的具体病因。
但研究表明,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
有人认为,该病可能与细菌、病毒、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有关。
如何防治川崎病如果宝宝出现高热不退以及出现皮肤疹,父母应悉心照顾。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建议尽快带宝宝到医院确诊。
如果确诊为川崎病,建议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川崎病的方法较为成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父母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帮助帮助宝宝预防川崎病:1.根据宝宝年龄,为宝宝接种免疫疫苗,减少宝宝感染各种病毒的风险。
2.定期关注宝宝的体温,当发现宝宝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时,及时就医。
3.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加强对儿童心脏健康的关注。
4.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结语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但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是避免这种疾病的关键。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不退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求助。
小婴儿川崎病2例误诊分析
小婴儿川崎病2例误诊分析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高热、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该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容易被误诊。
本文将从两个小婴儿川崎病误诊的实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5个月大的男婴,刚开始出现高热症状,伴有咳嗽和鼻塞,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然而,他的发热持续了5天,并且咳嗽和鼻塞没有明显好转。
在第5天,他开始出现红斑疹和腮腺肿大,被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经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定为川崎病。
该病例的误诊原因在于,初期症状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没有及时找到川崎病的特征性症状。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9个月大的女婴,出现高热和眼结膜充血症状,被诊断为结膜炎,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然而,她的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出现了唇红、舌尖灰白、手掌脚底红斑等典型的川崎病症状。
最终,她被转到儿童医院进一步确诊为川崎病。
这个病例的误诊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识别到患儿出现了川崎病的特征性黏膜改变。
综合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川崎病的误诊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早期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如高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对于有发热、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的患儿,应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2.忽略黏膜改变:川崎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口腔黏膜炎,表现为舌尖灰白、喉咙红斑等。
部分医生可能忽略了这些黏膜改变的重要性,导致误诊。
3.医生对川崎病的了解不充分:川崎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科疾病,不同地区的医生对其了解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医生对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和特征病变不够熟悉,容易造成误诊。
针对上述误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1.提高医生的川崎病识别能力:通过开展川崎病的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生对川崎病的了解程度,增强早期诊断的能力。
2.强调川崎病的特征症状:医生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是否出现了川崎病的特征性症状,如黏膜改变等,避免漏诊。
高烧不退警惕“川崎病”
高烧不退警惕“川崎病”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5年第7期文/郑佳杭州市儿童医院夏天常吹空调、吃冷饮,孩子容易感冒发烧。
有些孩子又输液又吃药,可是高烧一直不退,让家长十分困扰。
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邵启民副主任表示,这可能是孩子患上了川崎病,川崎病症状和感冒相似,常常被误诊,因此家长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往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目前病因不明,可能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川崎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地方性,无明显季节性,或夏季较多。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这种病与感染、遗传、环境、种族、自身免疫力等因素都有关,一般患病的大都是5岁以下的孩子,好发于6~18 个月婴儿,以男孩多见。
川崎病易误诊为感冒川崎病并不是什么奇疑难杂症,病症与普通的感冒发热很相似,很容易误诊。
邵启民主任医师介绍,川崎病在症状上同普通感冒发热是有区别的,一般的感冒发热3~5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患者可持续高热,大约在7~14天或更久,体温常达39℃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并且全身会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发红充血,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充血,突起,俗称杨梅舌;手掌和脚底早期出现潮红,10 天后会在指甲或趾甲的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大片的脱皮;严重时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性的非化脓状肿大,而普通的感冒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症状的。
川崎病可严重伤害心血管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是发烧、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这些外在表现,最大的伤害在于对心血管的严重病变。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胆、肺等多脏器损害,还有关节炎或关节痛及胆囊积液等。
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病程2~4 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引起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川崎病是什么病 警惕川崎病缠上小儿
川崎病是什么病警惕川崎病缠上小儿*导读:川崎病是什么病?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改变为发热、出红疹和全身血管炎。
……川崎病是什么病?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改变为发热、出红疹和全身血管炎。
发热是首发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疹、双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手足有红斑等症状会相继出现。
此时,查明病因对于治疗疾病有莫大的帮助。
即使不能查出病因,确诊疾病后,也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给小儿治病。
此病危害较大,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心血管病变,危及小儿生命。
*川崎病缠上小儿,治疗是关键急性期治疗小儿年龄小,不耐受很多药物。
为了小儿健康,在给小儿用药前,妈妈要先咨询医生。
医生若建议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妈妈应听从医生意见。
另外,加服阿司匹林可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用量为50~100mg/kg·d,4天为一疗程。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需注意注射量不宜过大,400mg/kg即,同样4天为一疗程。
恢复期治疗小儿病情得以控制后,阿司匹林用量可适当减少,每日为3~5mg/kg,1次服用。
持续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小儿血沉恢复正常后,可停药。
此后6周,医生要监测小儿病情,适时让小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应密切随访,一发现异常情况,医生需叮嘱病人服用3~5mg/kg·d阿司匹林,直至病人动脉瘤消退。
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要用其他药物代替,比如潘生丁。
病人若有多发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长期口服造影。
患有多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因,应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抗凝治疗,并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做好预防措施,警惕川崎病缠上小儿部分医生认为川崎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
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发现病人体内有逆转录病毒。
但研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因此川畸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医生建议,为预防疾病,小儿可接种疫苗,提高抗病能力。
川崎病健康教育
川崎病健康教育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小血管,特殊是冠状动脉。
为了提高大众对川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关于川崎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该病的主要特征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炎,甚至引起心脏衰竭。
二、川崎病的症状1. 高热:川崎病的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通常持续5天以上。
2. 皮疹:患儿身体浮现红色皮疹,多呈斑丘疹或者结节状。
3. 结膜炎:眼睛的结膜发炎,表现为眼白发红。
4. 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发炎,舌苔厚重,口腔黏膜浮现红斑。
5. 手足红肿:双手双脚浮现红肿,有时伴有疼痛。
6.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川崎病的常见表现。
三、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2. 治疗:早期治疗对于预防心脏病变非常重要。
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免疫球蛋白和抗凝药物等。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川崎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2. 避免感染:川崎病的发病与感染有关,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患感冒、咳嗽等传染病。
3. 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饮食,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川崎病的重要性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病变。
因此,提高大众对川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非常重要。
及早发现症状,及早就医,可以减少心脏病变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六、川崎病的就医建议如果孩子浮现持续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岁以下幼儿谨防川崎病
五岁以下幼儿谨防川崎病*导读:川崎病的最佳治疗办法是使用丙种球蛋白,最好的治疗时机是发病后1~10天内,现在又认为5~7天治疗更佳。
只要家长能够及时发现,这个病并不可怕。
但是如果错过了时机,即使确诊为川崎病,再用丙种球蛋白,对防治心脏血管的损害也无效。
……普通的感冒,家长并不担心,最担心的是以发烧为症状的疾病,比如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容易和猩红热以及幼儿急疹等发热发疹性疾病混淆。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损害。
* 川崎病有五大发病症状有些医院对川崎病了解不多,这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典型症状有发热、眼红、口唇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因为是全身性血管炎,也会发生与肝炎、肺炎、阑尾炎、关节炎等相似症状,容易导致误诊。
在发烧上,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皮疹,往往高烧2~3 天,发热消退后出现疹子。
而川崎病的疹子会在发烧同时或前后随机出现。
在病程上,川崎病会发烧5天以上,幼儿急疹最多2 到3 天体温就恢复正常。
在出疹子上,幼儿急疹出的皮疹是小点状的疹子。
川崎病出的疹子各种各样,有点状的,也有团块状、红斑状。
每个患川崎病的孩子出的疹子不完全一样,而且有可能一个孩子身上出现好几种类型的疹子。
在表现上,患川崎病的孩子嘴唇和眼睛发红,舌头上有像杨梅一样的凸起点,在颈部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一周后手指、脚趾末端会出现脱皮现象。
而幼儿急疹不会同时出现这些症状。
在治疗上,川崎病使用抗生素毫无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丙种球蛋白,大多数会马上起效。
而幼儿急疹不需要用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孩子有这些表现症状,家长要特别引起重视,很有可能孩子患上了川崎病,请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心内科或内科就诊。
到目前为止,川崎病的真正病因还不清楚,但是与孩子的免疫力有很大关系,往往是孩子遭遇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不正常引发的疾病。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办法是使用丙种球蛋白,最好的治疗时机是发病后1~10 天内,现在又认为5~7 天治疗更佳。
育儿知识:宝宝高热不退当心伤“心”川崎病
育儿知识:宝宝高热不退当心伤“心”川崎病如果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持续出现39℃~40℃的高热,使用抗生素、退热药后持续不退5天以上,并且出现眼结膜充血、皮疹、嘴巴发红、手脚红肿等症状,那么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川崎病。
川崎病四季都有发病,但在我国以春夏季多见,因此春夏季节爸爸妈妈更要提高警惕。
因为这种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5~7天,最迟不超过10天,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损伤孩子的心脏、血管,严重的会引起心衰甚至猝死。
川崎病,最伤“心”2岁的宝宝4天前,宝宝“感冒”发烧了。
起初爸爸妈妈以为就是一般的感冒,给孩子喂了点退烧药。
没想到的是,这次感冒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孩子不仅高烧不退,3天后身上还起了好些红色的皮疹。
家长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
但让医生纳闷的是:用了抗生素、退热药后,宝宝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小家伙已经烧得迷迷糊糊了。
心急如焚的爸爸妈妈,连夜把孩子送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
经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最终诊断宝宝患的是川崎病。
好在孩子发病还没有超过10天,治疗效果应该不错,留下心脏并发症的概率比较小。
川崎病是儿童时期急性自限性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1岁左右为发病高峰。
尽管对于川崎病的诊治已历经了40余年,但其具体病因仍不完全明确。
因此,预防比较难。
目前对川崎病的认识是:它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热、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对冠状动脉的损害,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及心肌梗死等。
尤其是冠状动脉瘤就好似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定时炸弹”,很可能因为孩子激动、哭闹、剧烈活动而导致冠状动脉瘤破裂,引起猝死。
此外,川崎病尚有心肌炎、瓣膜损害、心包炎等其他心血管并发症。
近几年,川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第一位病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故越来越引起重视。
莫把川崎当感冒川崎病起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38℃~40.5℃)5天以上,抗感染治疗无效,并可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充血、皲裂,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十分像新鲜杨梅的“刺”,称“杨梅舌”,手足有红斑、硬肿,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肤会有片状脱皮,以及颈淋巴结肿大等。
警惕小儿罕见病——川崎病
警惕小儿罕见病——川崎病冠心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但儿童及青少年也会得这类疾病吗?答案当然是“会”川崎病就是儿童疾病中常见的易导致心脏病的元凶之一。
川崎病(Kawasa kidisease,KD)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5岁以下婴儿及儿童,194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描述,1967年又报道50例。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本病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常见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心肌梗死等症状也是川崎病的并发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医治费用较高,对其整个家庭造成极大经济压力,以及生活上的不便。
正是川崎病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后果,使其收到更多业界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川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川崎病早期,患儿的表征主要体现在体温、皮肤、眼结合膜等方面,早期症状还不会危及患儿生命,但是如果贻误治疗,这些初期症状会迅速发展为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儿生命。
不仅如此,若是治疗过程存有疏漏,将会带来心血管系统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会伴随患儿终身,大大增加其冠心病的患病概率。
1发热。
常为骤起的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一般持续1周~2周,提问多为39~40°C,可伴有寒战,烦躁或嗜睡,抗生素治疗无效。
2手足改变。
急性期手足常呈弥散性非凹陷性水肿,可伴有掌跖或指,趾端红斑,恢复期指,趾甲床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屑,愈后指,趾甲上往往留有一交叉沟。
有时可见肛周脱皮,约占54.8%,可能比指端蜕皮要早出现3d以上。
3多形性皮疹。
病后2d~3d面部及躯干皮肤出现皮疹,疹型不一,可呈猩红热养,麻疹样,荨麻疹样或地图样等不定性皮疹,与正常皮肤交接清楚,压之不褪色,疹退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不形成水疱或结痂。
4眼结膜充血。
多为双眼眼结膜充血,个别病例可见结膜下片状出血,可伴有流泪,无脓性物或溃疡,多在病初3d~4d内发生,持续1d~5d后小时5唇,口腔病变口唇潮红,似涂胭脂,舌充血,乳头突起呈“杨莓状“,口咽部弥散性充血,无脓苔或伪膜。
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上川崎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上川崎病
导语: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需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
为预防冠状动脉瘤内的血栓形成,动脉轻中度扩张患者仅需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或给予两种抗血小板药物。
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上川崎病
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上川崎病
川崎病为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医生首次报道。
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症状,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至今病因未明。
该病呈全球发病,亚洲较高,日本最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川崎病有何危害
川崎病对心脏的损害主要为引起冠状动脉扩张。
尽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的运用可大大降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但仍有15%~25%
的患儿会发生冠状动脉瘤,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
如果发病。
警惕川崎病后遗症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警惕川崎病后遗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导读:川崎病后遗症有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动脉狭窄、动脉扩张。
……川崎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者多为男性,发病人数近年来在持续增多,已引起广泛关注。
一旦发病,一般会出现持续性发热、全身有红疹、唇潮红、干裂、双眼发红的症状。
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唇面红肿、口腔黏膜充血、足部脱皮、肛周脱屑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疾病将发展为冠状动脉瘤。
据调查数据显示,即使治疗,也有5%的患者会并发冠状动脉瘤。
持续性冠状动脉瘤者后期会发生心肌缺血。
此为川崎病后遗症,应警惕。
发现疾病,确诊疾病,就应及早治疗疾病。
*及早发现警惕川崎病后遗症川崎病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若发现迟,不治疗,很容易留下后遗症。
有的人并不了解这种疾病的病症,发病后以为自身得的只是感冒,因为两种疾病症状非常相似。
与感冒不同的是,川崎病的病症还有出皮疹、足底硬肿、眼球结膜充血、草莓舌、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
出现这些症状,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就可确诊疾病。
确诊后不治疗,患者可能并发动脉狭窄、动脉扩张等心血管疾病。
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川崎病后遗症。
*及早治疗警惕川崎病后遗症川崎病即使不治疗,也能自行痊愈。
有的人发病后并没有服用药物,十几天后症状全消,疾病痊愈,病程期间根本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治疗。
但长大后,患了严重的动脉瘤。
川崎病应治疗,治疗常用药物为丙种球蛋白或者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能使患者高烧症状减轻,阿司匹林能控制其他症状。
长袖用药4-5天后,疾病很快就可痊愈。
但用药时需注意两种药物都不能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
当患者体温下降后,应酌情减少剂量,并根据病症酌情停药。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川崎病健康教育
川崎病健康教育川崎病是一种罕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它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晰,但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
川崎病早期症状包括高热、红眼、喉咙红肿、皮疹和手足红肿。
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导致心脏血管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病。
为了提高人们对川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川崎病健康教育的内容:1. 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川崎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晰,但研究表明可能与感染或者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
了解川崎病的病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2. 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包括高热持续数天、红眼、喉咙红肿、皮疹和手足红肿。
家长和保健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3.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和超声心动图。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治疗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球蛋白。
4. 川崎病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导致心脏血管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病。
了解川崎病的并发症可以匡助人们更好地意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从而加强预防和治疗措施。
5. 川崎病的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川崎病的方法,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儿童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加强免疫力等。
6. 川崎病的康复和护理:对于患有川崎病的儿童,康复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检查、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应。
7. 川崎病的研究和发展:川崎病是一个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了解川崎病的最新研究发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推动相关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发展。
通过川崎病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川崎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川崎病的预防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川崎病的研究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川崎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千万别把川崎病当感冒
千万别把川崎病当感冒(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科疾病,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该病的病症主要在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故又称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据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地区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在19-30/10万左右,多见于8个月到4岁之间的幼儿,间或也会有大一点的孩子患病。
(川崎病)实质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可以侵害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害大脑。
(川崎病)不遗传,不传染,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冬季,其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经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川崎病)患儿会消失持续高烧,体温在38-39℃之间,可持续5天以上。
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会消失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而有裂纹,口中粘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非常像新奇杨梅的“刺”,称“杨梅舌”。
两眼充血、发红,手脚关节发硬肿胀,指(趾)处可(见红)斑,体温下降后,手脚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肤会有片状脱皮。
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专家提示,假如孩子发烧,特殊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家长不要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任凭给孩子吃些抗(感冒)的药,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诊治。
(川崎病)真正的危急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害。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动脉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多可于1—2年内消退,但局部管壁的纤维化可促使内膜增生,导致冠状动脉不能有效扩张,严峻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可导致严峻的心脏缺血症状或进展成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缘由。
有资料显示,(川崎病)患儿如治疗不准时,25-35%的患儿心脏会受到影响,一旦疑为(川崎病)时,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认识小儿“川崎病”
认识小儿“川崎病”提及“川崎病”,很多儿童家长对于这一名称相对较为陌生,“川崎病”的全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一名称是以“川崎病”发现者—川崎富姓名而命名的一种疾病。
“川崎病”属于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为5岁以下的幼儿,男童的发病率高于女童,年龄不足三个月婴儿患病率较低。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水肿。
“川崎病”的主要风险并不是其临床症状,而是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状,其概率最高可达25%左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川崎病”到底是什么,“川崎病”究竟有什么危害,儿童患了“川崎病”该怎么办。
1、“川崎病”的病因“川崎病”自从1967年以来被发现并命名以来,其病因至今没有得到准确的确定。
鉴于“川崎病”曾经有过小范围、短期的流行病史,且存在家庭发病案例,临床当中的部分病例也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故可以初步猜测“川崎病”存在有病原体。
而从全球范围内的发病案例中分析判断,男性儿童、日本地区是发病的主要特征,鉴于病原体至今没有查明,故“川崎病”存在感染性的理论没有得到证实。
2、“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多数患者的发热程度可以超过39℃,发热时间一般维持在5d以上,多数病例会持续发热1周至2周左右的时间,个别情况下可以持续发热3周至4周左右。
此外,多数患儿在发热阶段会出现短暂退热的情况,并在退热1d或2d 之后出现持续升高的表现。
“川崎病”的发热症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中针对儿童常用的退烧药物往往只能起到短暂控热的效果。
其次,患儿在发热数日之后往往会存在掌跖面红肿且痛的症状,患儿的躯干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出现皮疹的症状,其与一般的皮症形态相似,并不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皮疹出现的范围可能是躯干,也可能是四肢和面部,但并不会给患儿带来瘙痒感。
再次,患儿在发热数日后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的症状,个别患儿会患上化脓性结膜炎。
育儿知识-不可忽视的幼儿川崎病
不可忽视的幼儿川崎病'川崎病影响的人群范围基本是5岁以内的幼儿。
那么,什么是川崎病?它的病理表现分为哪些阶段、有哪些特征?这类病症的危害程度,以及医生会如何进行诊断?哪些治疗措施可帮助恢复?在这篇文章中,都将一一介绍。
同时,还涉及并发症。
川崎病是一种包括皮肤、口腔和淋巴结的疾病,通常影响5岁以内的幼儿。
其原因未知,但如果在早期发现症状,孩子通常在几天内可治愈恢复。
没有经过治疗的孩子,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病,甚至影响心脏。
幼儿的川崎病无法预防,但通常在出现的阶段时,就具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征。
在第一阶段,其症状会持续两周,通常包含长时间发热,孩子的体温高达39度及以上,并连续至少五天。
其它的典型症状还包括:·孩子的眼睛严重育充血;·胃部、胸部、生殖器部位出现疹子;·嘴唇发红、干燥、干裂;·舌头肿大,并且出现厚、白的舌苔,同时还有大的红疙瘩;·咽喉疼痛、发炎;·淋巴结肿大;·手掌、脚掌肿胀,呈现紫红色。
在第二阶段,通常开始于孩子开始发热的两周之内,手脚上的皮肤会出现大片的脱落。
孩子们也可能经历关节疼痛、腹泻、呕吐,或者腹部疼痛。
如果孩子有这类症状,父母需立即带他前往医院确诊。
如果在早期确诊,医生可很好得治愈孩子的川崎病症。
其症状通常在孩子开始接受治疗的两天即有缓解。
如果川崎病的症状持续治疗近十天,基本不会引发孩子的心脏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采取治疗措施,川崎病也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炎,一种血管类炎症。
这一症状十分危险,它会影响孩子的冠状动脉,以及血液对心脏的供给。
除了冠状动脉,还有心肌、心脏瓣膜、心脏外膜等炎症。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及心脏瓣膜功能异常。
没有单一的测试可作为川崎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对症状的评估,排除其它可能。
大多数被诊断为川崎病的孩子往往持续发烧五天,并且至少有以下症状:·双眼红肿;·嘴唇、舌头或嘴巴出现异样;·手指、脚趾变化:肿胀、变色、皮肤脱落;·生殖器官出现皮疹;·颈部淋巴肿大。
孩子反复高热皮疹,警惕川崎病
58 孩子反复高热皮疹,警惕川崎病☉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高云玲川崎病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目前并未明确。
因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故被命名为川崎病。
这种病与感冒相似度极高,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且发病急。
发病初期,宝宝常伴随着高热、皮疹,有时候甚至连医生都误诊。
更要重视的是,如果没有被及时治疗,可能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6大典型症状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其首发症状是发烧,口唇和眼睛发红,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春季正是川崎病的高发期,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下述症状,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诊治:1.高热(大多38℃以上甚至40℃)≥5天,且使用退烧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双侧眼睛结膜充血,且眼部没有分泌物(若合并一侧眼部感染,可出现单侧分泌物)。
86%~90%的川崎病患儿会出现此表现。
3.红色的皮疹,没有水疱或痂皮,肚子、胳膊、腿、后背动脉瘤(或动脉扩大),同时化验血(降钙素),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也可以确诊。
虽然川崎病的病因不明,但目前治疗方案很成熟,具体包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要求患儿的体温必须在38.5℃以下才能输入)联合口服阿司匹林;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川崎病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
在孩子发病10天以内进行治疗都算及时,在发病5~9天内得到治疗则效果更好。
正确的护理必不可少在孩子接受治疗期间,家长们需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以下护理工作:•发热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退热贴、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同时给孩子多饮温水。
必要时请示医生给予药物降温,家长不要私自给患儿用药,以防影响病情。
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裤。
•皮肤护理:保持孩子衣物、被褥、皮肤的清洁干燥,如其指(趾)端出现脱皮,不要撕拉,让其自然脱落,以防止继发感染。
儿童川崎病的科普常识
儿童川崎病的科普常识儿童特殊心脏病也被称作为儿童川崎病,该种病症发生后,会引起儿童高热,严重患儿有淋巴结肿大,或者是出现精神异常等。
患儿如果发生川崎病症后,不采用有效方法治疗,会引起患儿冠状动脉瘤,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该种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要临床上早期确诊该种病症。
但是在实际的川崎病症发生过程中,许多儿童家长对该种病症知识不了解,导致诊断延误,影响病症治疗。
因此,为了提高儿童川崎病治疗效果,需要对川崎病症知识进行科普。
1.川崎疾病发病率高川崎病症不仅仅是在我国有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儿童中,都有川崎病症发生,而且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数据显示,该种病症在世界各国呈现增长趋势。
我国儿童发生川崎病症发生率也是非常高,而且每年该种疾病的发生率是逐年增长。
川崎病对儿童危害性非常大,该种病症发病早期常见心脏冠状动脉炎,如果不采用有效措施治疗,会导致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其身体健康。
根据我国卫计委的数据统计,有25%患儿发生川崎病后会引起冠状动脉损伤,严重患儿还会出现冠状动脉瘤,引起患儿死亡。
因此,在临床上的医务人员,需要多关注该种疾病的治疗,减少川崎病对儿童造成的损伤,以此来保证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2.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是从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种病症和感染有直接关系。
而且有最新的研究机构表明,川崎病感染因素和新冠肺炎有关系,在今年的美国感染新冠肺炎患儿中,有些患儿出现了类型川崎病症症状,后经过美国相关机构研究发现,新冠肺炎可以引发川崎病,因此,在现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儿童发生新冠肺炎后,需要关注儿童因为新冠肺炎引发川崎病。
儿童在发生川崎病症后,该种病症需要早期治疗,因为延期对川崎病治疗,会引起儿童发生多种并发症,而且有些并发症还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川崎病时,主要使用的药物有丙球蛋白,该种药物使用静脉滴注后,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对病症临床症状控制。
儿童继发性心脏病杀手之川崎病
儿童继发性心脏病杀手之川崎病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种病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血管都会呈现出血管炎症,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损伤患儿的心血管功能,甚至发生冠状动脉瘤样病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
该种病症也会是患儿成年以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因素,当孩子出现了高烧不退的现象,使用药物退烧药没有效果,就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干预,查看孩子是否有川崎病可能。
1.如何判断孩子患有川崎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对孩子的细心查体,结合患儿特殊临床表现,就能够判断孩子是否换上了川崎病,然后结合医院的诊治进行及早的干预治疗,保证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使患儿尽早的恢复身体健康。
孩子患有川崎病会有以下6点表现,家长通过结合和判断,就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甄别和治疗,避免出现延误治疗等等不良事件。
(1)孩子持续发烧一周,发烧初期与感冒病症相似,但是会出现39℃以上的高烧情况,使用一般的感冒药物和退烧药物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与普通感冒发烧相比较而言,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没有食欲,大多数孩子在发病的初期病情较为严重,这时家长就要提起重视。
(2)孩子的眼睛内有结膜充血的现象,但是只有发红充血,没有分泌物出现。
(3)孩子的嘴唇和口部周围发红,舌头像草莓一般,口腔内部和咽喉部会出现粘膜弥漫性充血症状。
(4)孩子出现急性非化脓性颈部包块的病症,该病症也会引起高烧不退。
(5)孩子身体上出现多种形状的皮疹,但是皮疹没有痂皮和水泡发生,该种皮疹会遍布全身。
(6)孩子在发病的急性期,会出现手掌、脚底部位的充血、硬结性水肿情况,当病情恢复以后,手指和脚趾就出出现脱皮现象。
以上6种症状都是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当孩子出现5个以上的症状就能够基本判断为川崎病,如果出现了4种症状,就要通过心脏彩超或心血管造影等等检查来观察患儿有无冠状动脉瘤或者扩大的现象,当排查其他疾病以后,基本上就能确诊为川崎病。
2.川崎病的早期治疗意义川崎病对患儿最主要要的危害不是发烧和淋巴结肿大,而是会对其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孩子如果一旦确诊为川崎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出现心脏、脑部、肝部、肾部、肺部等等多种器官的损伤,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心血管疾病,该病症最长能够持续数十年。
一个容易被误诊的幼儿急性发烧疾病——川崎病
一个容易被误诊的幼儿急性发烧疾病——川崎病对于幼儿急性发烧的问题,相信大多数的宝爸、宝妈都经历过这种问题,是否还记得第一次遇到孩子发烧时的那种手足无措感?其实幼儿急性发烧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小儿疾病,多数是因为患儿患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或颅内感染等疾病所引发,虽然很多疾病都能够导致幼儿出现发烧的问题,但有一种常常会被家长忽略的疾病,就是川崎病。
对于这种时常被误诊的疾病,新手宝爸、宝妈们,你们对于川崎病了解多少呢?今天,通过本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什么是川崎病?小儿川崎病主要是指一种小儿发生的全身性血管疾病,多数小、中动脉发生炎症性病变,以全身血管发炎引起的,以发热、全身出疹子、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一般常以五岁以下的幼儿比较多见,男孩得病率高于女孩。
此病在四季皆可发生且对患儿血管会产生较大损伤,部分病症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小儿的心脏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导致患儿发生血管闭塞、心肌梗死、心肌炎或者冠状动脉瘤破裂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死亡。
并且,小儿川崎病患儿发生并发症之后的死亡几率比较高。
现阶段,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患儿发生这一疾病的因素与立克次体、细菌感染、病毒以及支原体,基因遗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曾有过此病例,或者是兄弟姐妹,特别是双胞胎其中之一,会更加容易患有此病。
二、川崎病的典型临床症状1.发热,连续发热在5天以上,并且体温超过39摄氏度,使用退烧药效果持续时间短,但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疹,皮肤会出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红疹或者是红斑,多见于幼儿头面部、颈部、躯干以及四肢,皮疹生长部位不均匀,其躯干生长的多,四肢就会少,表面吗,没有水疱与结痂。
3.黏膜,眼结膜充血,没有渗出物,一般患儿在发烧后24小时-48小时后,能够明显的出现眼睛发红。
口腔及黏膜充血,口唇发红、出现干裂、舌头上满是红色点点,俗称的草莓舌样改变。
4.淋巴结,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肉眼能够明显看到或者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摸到的淋巴结没有痛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小儿川崎病
*导读:川崎病又名“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
疹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为4岁以内的儿童。
……
说起小儿发热,做父母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人在一生中没有不发热的。
但是,发热只是一个症状,多种疾病都可引起发热,其中有一种叫“川崎病”的,想必读者不会太了解吧?
先说一个川崎病的例子:亮亮是一个3岁的男孩,以前发热,医生考虑按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均获痊愈。
但不久前,亮亮又开始发热,体温达到39℃以上,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
10天后,他被诊断为患有川崎病,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恢复正常。
亮亮的父母问医生:“这是一种啥病,以前咋没听说过?”
从20世纪60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几乎都是咿呀学语的幼儿,当时这种病的死亡率在5%以上,因此引起人们的恐慌。
日本的川崎富作医生1967年首先报道了此病,因此这种病就被称为“川崎病”。
此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我国于1983~1992年对全国100所综合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进行了调查,发现病例3 991例。
陕西省1993年1月~1997年12月,就有376例川崎病确诊病例。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
川崎病又名“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
身性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为4岁以内的儿童。
根据病儿临床表现,具备下列6项中的5项即可确诊为川崎病: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
⑵双侧结膜充血。
⑶躯干尤其会阴部多形性红斑。
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期指尖开始脱皮。
⑹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由于早期川崎病症状不典型,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类似,因此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等病相鉴别。
有些患儿在发病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
消退时发生心肌炎,出现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等症状。
经心电图等检查,约50%的病人可发现心脏损害,
包括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事实上,有心血管表现者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冠状动脉病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血常规检查急性期白细胞增高、轻度贫血,在患病的第2~3周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其他表现有主要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肿痛、中耳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腹泻等。
少见的表现有肝炎、胆囊水肿、肠麻痹及肠出血、胸腔积液、肛周皮肤潮红、脱皮等。
本病一般经4~6周自行消退,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可以自愈,预后良好。
目前死亡率已降到0.25%以下,日本报道
死亡率为0.1%~0.2%,但是死亡一般难以预测。
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月内的占50%,2月内75%,6个月内95%,也有在10
年后或其他时间突然死亡者。
目前,治疗川崎病的主要方法是:
1.急性发热期可用阿司匹林,每天80~150毫克/千克体重,分4次口服。
阿司匹林能减少冠状动脉瘤发生和防止血栓形成。
2.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高危病人,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给予γ-球蛋白每日40毫克/千克体重,连续使用5日。
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γ-球蛋白能显着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有关专家指出,确诊后在发热4周内每周查1次超声心动图,后2个月、6个月复查,然后根据病情至少每年检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