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外民俗》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讲 民俗概述
?
民俗的内容
民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传统民俗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有: • 穿着打扮习惯,居住、饮食习俗,生产、旅游习 俗,买卖交易习俗,婚姻、丧葬礼俗,姓名、称 谓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信仰、 迷信习俗,礼仪、禁忌习俗,游艺、娱乐习俗, 结盟、议事习俗,财产分配、继承习俗等。
7
中外民俗的不同特点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
中国
鲜明的地域性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宗教性: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强的仪 式性。
外国
娱乐性:政教分离,宗教主宰人们的世俗 生活,少伦理道德的负载,娱乐色彩强 烈。 8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 俗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具体说来: • 汉族民俗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节气、节俗大 都与农业生产、天象、物象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 凸显教化功能、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也是汉民族民俗的 一大特点,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为争取生存、谋求发 达兴旺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努力。如衣冠之治的 传统、民间信仰实用至上、节日背负浓重的伦理内涵, 少世俗的欢乐等。 少数民族的民俗具有娱乐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 点,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 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在法律、纪律、道德和 民俗四大社会规范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 最广的深层行为规范。
•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 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以成员保持向心力 与凝聚力。这种维系功能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 偿等方式,使人类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 能。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定亲及娶亲 过去,黑彝以牛马金帛为聘;白彝以酒、布、银钱为聘;乾彝以酒、麻布、 炒面为聘。解放后,聘礼从简。一般是青年男女定亲后,男方请人去和女方父母 说亲,只需带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后男方就到女方 家正式定亲,一般是带二三丈布,二三十元钱,布和钱都是给女方的。过了三个 月,男方还要买三支青布或蓝布、一块肉、一瓶酒去女方家,这些东西都是给女 方父母的,称为“递小礼”。男方请毕摩择日子,择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 这次去,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给女方买点结婚用品,称为“压八字”。女 方的父母为孩子准备嫁妆,一般是做一个橱柜、两个装面柜、两只箱子、小桌子 三张,大桌子必配齐八个凳子,二号饭桌、小号饭桌只配备四个凳子;还要配制 二套被褥、洗脸盆、口缸、毛巾等。男方在讨亲时,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 包括包头、鞋子、针线等,由作陪郎的娶亲人背到女方家。这些东西要到晚上女 方的父母请个歌师来喝“娶亲歌”时,唱到一样才拿出一样。如果歌师唱错,娶 亲人便将唱错的东西拿出来在歌师眼前绕三转,笑眯眯地装进自己的包包,不给 新娘,也不还新郎,娶亲人自己得。如果歌师要的东西唱准确了。娶亲人拿不出 来,歌师就用一个簸箕在娶亲人头上打三下,引得客人们哄堂大笑。娶亲人和女 歌师对唱下去,女歌师要把娶亲人唱败,娶亲 人才乖乖地把背箩放在堂屋中间。 然后,女歌师唱着裤子就拿出裤子,唱着衣褂就拿出农褂。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中外民俗大题
中外民俗大题第一章民俗概述一、名词解释1.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风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简答论述1.民俗的分类(1)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居住、饮食、商贸、服饰、交通等民俗。
(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
2.民俗的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这种传播有两种方式:民族迁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民俗形成后会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指民俗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如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主要表现于信仰、崇拜、巫术、禁忌、占卜等活动上。
3.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人际关系、尊老爱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00199中外民俗
00199中外民俗第1 章民俗概述1民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风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2民俗的分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意识民俗3习俗: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
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
4 风俗是由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行为能力。
习俗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
5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6 民俗旅游应该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旅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
旅游有三大要素:主体、客体、介体。
旅游客体就是资源,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又由民俗风情、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等构成。
旅游者旅游考察的目标是我们进行旅游分类最重要的标准,如果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是中国各地万花筒般的民俗风情的磁力所致,那么,他的旅游活动即为民俗旅游。
(2).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为民俗产品。
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入民俗旅游之列。
(3)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民俗是民间群体生活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之一,具有乡土性民族性、区域性、稳定性等特征,它的魅力在于独特—某地域(民族)内的民俗事象为本地域(民族)所专有;在于质朴—来自民间的泥土味、俚俗味;在于神秘—一不为外人所理解; 在于体现传统一一民间文化的积淀;在于氛围—其他环境无法创造。
(4)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
一方面旅游者到民俗旅是一种消费行为,但同时更是追求一种文化享受,国外游客到中国来品尝地方风味固然有“物欲”满足在里面,然而其主要动因还是欣赏中国各地博大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旅游地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是商业性的行为,以盈利为目的,游客消费民俗旅游产品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篇一: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篇二: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中外民俗
Page
2
LOGO
民俗《概括地说就是民间风俗,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 大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传承、相
LOGO
LOGO
单击添加您的公司信息 (联系方式及落款)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GO
中外民俗
第一章中外民族、民俗概述
第一讲民俗概述 一、民俗概念 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首先提出“民俗学”这一学术名称。 他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以 及“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 “民俗”概念的几种说法 文化遗留物说 精神文化说 传统文化说 民间文学说
中外民俗
第一章民俗概述一、民俗的定义及分类什么是民俗?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外民俗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人类的关系上看,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ld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rns)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官方。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
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
按民俗的内容划分,我们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法。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人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民俗研究则有兼顾的使命,加上宗教旅游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故本书把道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内容列人。
中外民俗概论2016
4、各家不同的民俗定义,大多言之成 理,持之有故,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 其中形成共识的有: (1)民俗的主体是群体而非个人。只有 当个体行为被集体所接受、仿效、传承,它 才能演变为民俗。 (2)民俗是一种特殊文化。 (3) 民俗事象具有模式性。民俗事象在 社会中一旦形成,就表现为民俗模式,成了 一个自控又自动的表演系统。
(三)历史性,民俗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形成的,显示出特定世代的痕迹。这种民 俗发展在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显示出的特征, 叫做历史性。 (四)地方性,这是民俗的空间特征。民俗是 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受到特定地域的生产、 生活条件和地域关系的制约,不同程度地染 上了地方色彩。
(五)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是民俗在时 间上传承的连续性,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 在空间上伸展的蔓延性 (六)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是指民俗一 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而成为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和扩展过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对民俗下的 定义: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 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 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稳定形式的事象, 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 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陶立璠《民俗学概论》认为:民俗是 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种相沿成习 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 3、高丙中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 书中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化的生活文 化和文化生活。
六、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1、民俗文化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础。 2、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 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3、中外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二)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2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3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精讲
3、朝鲜族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 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 之称。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 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 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 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 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 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 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 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 改穿制服或西服。
2、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 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堪,具有鲜明 的民族文化特色。花帽,是维吾尔族服 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 之一。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 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图2-11维吾尔族服饰
3、土族
土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青壮年男子, 戴有翻边的毡帽,也有的戴鹰嘴啄食的毡帽, 身穿小领、斜襟、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一块 四寸方块的彩色图案的长袍。穿大裆裤,系两 头绣花的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黑虎下山 (上黑下白)的绑腿带,穿花云子鞋。老年人 一般头戴黑色的卷边毡帽,穿小领,斜襟长袍, 外套黑色坎肩,系黑色腰带,脚穿白袜黑鞋。
图2-8 朝鲜族服饰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 民俗
1、回族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穆斯林服饰的特征最显 著。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 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 是六棱形的。回族妇女常戴盖头。服装方面,回族老 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称“马夹”)。回民 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既可当外套,又可 穿在里面。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 装饰内容很丰富。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 镶色、滚边等,有的还在衣服的前胸、前襟处绣花, 色彩鲜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目录第1章民俗概述第2章1.1民俗的定义及分类第3章1.2民俗的基本特征第4章1.3民俗的社会功能第5章1.4民俗的形成第6章1.5民俗与旅游第7章第8章第2章服饰民俗2.1服饰民俗概述2.2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2.3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4外国服饰民俗第3章饮食民俗3.1饮食民俗概述3.2中国汉族饮食民俗3.3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3.4中国港澳台地区饮食民俗3.5外国饮食民俗第4章居住民俗4.1居住民俗概述4.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4.3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4.4中国港澳台地区居住民俗4.5外国居住民俗第5章交通民俗5.1交通民俗概述5.2中国交通民俗5.3外国交通民俗第6章农业民俗6.1农业民俗概述6.2中国汉族农业民俗6.3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6.4中国港澳台地区农业民俗6.5外国农业民俗6.6农业民俗与旅游第7章工艺美术民俗7.1工艺美术民俗概述7.2中国工艺美术民俗7.3外国工艺美术民俗第8章人际礼仪民俗8.1人际礼仪民俗概述8.2中国人际礼仪民俗8.3外国人际礼仪民俗8.4旅游交际礼仪第9章岁时节日民俗9.1岁时节日民俗概述9.2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9.3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9.4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9.5外国岁时节日民俗第10章游艺民俗10.1游艺民俗概述10.2中国汉族游艺民俗10.3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10.4中国港澳台地区游艺民俗10.5外国游艺民俗第11章世界主要宗教11.1宗教概述11.2佛教11.3基督教11.4伊斯兰教11.5其他宗教第12章我国主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12.1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12.2云南海埂民俗村12.3北京民俗博物馆12.4南京民俗博物馆12.5天津民俗博物馆。
中外民俗概要
穿着打扮习俗 饮食习俗 生产、旅行习俗 买卖交易习俗 婚姻、丧葬习俗 姓名、称谓习俗 人际交往习俗
岁时、节日习俗 信仰、迷信习俗 礼仪、禁忌习俗 游艺、娱乐习俗 结盟、议事习俗 财产分配、继承习俗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二、民俗的分类
“四分法”: 经济民俗 信仰民俗 社会民俗 游艺民俗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传播方式: 1、民族迁徙 2、文化交融(如肯德基、麦当劳)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例举题)
如:春节贴对联、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 子、中秋节赏月、腊八节喝腊八粥等是先秦两汉就已定 型,传承至今
民俗的变异性(原因)
1、口传的衰减 2、时代的洗礼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二)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民俗的地域性——地理特征、乡土气息、地方特色
饮食上: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的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 ——民俗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一、民俗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 ——所谓旅游资源,就是令游人感兴趣, 能够把游人吸引来的各种因素。大致分为人 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所有的民俗事项都是旅游资源, 只有那些风格鲜明独特奇异的民俗习 惯才可能唤起异国他乡民众的游兴。
内的精神领域的习俗。例如: 巫术;宗教; 信仰;禁忌;道德、礼仪;民 间游戏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2)西周时期: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衣身出现宽博的式样。
中外民俗 第一章
隋唐 齐胸襦裙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民国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魏晋南北朝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
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 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 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 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 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 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 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 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 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 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 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还被称为千 佛洞。也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被列为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汉族民族服饰
一
、汉族服饰结构和纹饰配件
(一)服饰结构
上衣下裳
领、襟、衽、衿、裾、袖、祛、带、袂(mei)、韨(fu,与皮革
物有关)
根据裾的长短:襦、短、深衣 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一 汉族服饰结构和纹饰配件
(二)纹饰配件
衣服材质:
布帛:苎(zhu)麻、蚕丝、 细分为锦、绫、罗、绢、纱、么 绨(ti)、绡、绉(zhou)绸、 缎。 基本按不同的身份和场合来区 分。如“鸳鸯戏水”、“松鹤长寿”
《中外民俗概论》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课程性质民俗学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而《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课程设置目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了解、熟悉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外各国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学习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要从学习方法、基本知识点、基础理论考核和有关民俗实例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对民俗学全面加以把握。
在本科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民俗学,强调其中基本知识点是主体,学习与考核的目标是对其的阐述与说明。
(一)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的概况。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对考核知识点的深度掌握,本大纲在第二部分第一项“学习要求”中,分别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了不同的表述。
中外民俗复习
中外民俗复习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1)经济民俗(2)社会民俗(3)信仰民俗(4)游艺民俗3.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4.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主要包括: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5.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6.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7.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与模式性(基本特征,本质特征)(2)传承性与播布性(3)稳定性与变异性(4)稳定性与变异性(5)民族性与地方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6)民族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最吸引旅游的特性)8.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娱乐功能(4)审美功能(5)维系功能9.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10.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社会规范四层次:一法律、二纪律、三道德、四民俗11.娱乐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所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12.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1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是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4.民俗的形成:(1)经济原因(最后的决定作用)(2)政治影响(3)宗教原因(4)地理原因。
中外民俗
复习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不要纠结太细的知识点。
注意诸如“最XX”和“XX之国”等类似的表述。
注意教材中用下划线标出的名词。
第1章民俗概述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原因: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与旅游的的关系: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2章服饰民俗1.服饰的发展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除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保护。
2.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包括:质、形、饰、色、画。
3.中国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4.中国汉族服饰的流变轨迹:上衣下裳——胡服——袍。
5.汉族服饰的特点:五种正色(及其指代意义);神秘的中国术;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6.满族、赫哲族、回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
7.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最具特色的服饰民俗。
8.掌握西装扣子的正确扣法。
第3章饮食民俗1.饮食民俗的成因及发展阶段:1)成因:经济原因;自然条件原因;民族原因;宗教信仰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民俗概况
1.1.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1.1.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
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1.1.
2.民俗的分类
1.1.
2.1.经济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
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衣
食住用行商”
1.1.
2.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1.1.
2.
3.信仰民俗: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民间信仰,民间
巫术,民间禁忌)
1.1.
2.4.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口
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1.2.民俗的基本特征
1.2.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1.2.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时间和空间)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1.2.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民俗的相对稳定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1.2.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的一个构成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各类民俗也不同程度得染上了地方色彩。
1.2.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民俗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虽然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变异,但依然有原始民俗的存在。
形成了民俗的原始性特点
民俗表现出一种神秘的特征,人们进行民俗活动是,常带着一种神秘的心理,认为这些民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1.3.民俗的功能:民俗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3.1.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
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1.3.
2.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
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1.3.3.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
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1.3.4.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
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1.3.5.民俗的维系功能: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
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4.民俗的形成
1.4.1.1.经济的原因:民俗的产生总是受到经济基
础,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经济基础对民俗
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1.4.1.
2.政治的原因: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
后,民俗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阶级和政治地影响
1.4.1.3.宗教的原因:很多传承地民俗事象,是由
原来宗教仪式演变而来。
1.4.1.4.地理的原因:“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指地是由于所处地山川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和
形成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1.5.民俗与旅游
1.5.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
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
的经济效益
1.5.
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1.5.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4)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5)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6)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复习题
1)按内容划分,民俗有哪几种类型?
2)何为民俗?民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民俗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题
1)怎么理解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2)利用民俗开发旅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