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1 新闻两则(练)(基础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专题01 新闻两则一、阅读理解完成1--3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作者毛泽东写的这篇新闻立场明确,观点鲜明,那就是对我军的赞扬和鼓舞,对敌军的痛斥和打击。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答案】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3.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判断。
新闻的功用就是阐述事实,再结合本文内容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作者写的这篇新闻立场明确,观点鲜明,那就是对我军的赞扬和鼓舞,对敌军的痛斥和打击,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1。
《新闻两则》训练题及其答案
《新闻两则》作业巩固和提高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补充新闻知识: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消息的结构: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作业导航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C.阻遏.(jié) 鄂.(è)D.绥靖..(suǐjīnɡ)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初中语文全套试题8上:1 新闻两则 练习测试之一
1 新闻两则练习测试之一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 馈退(kuì馈败)C 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
主体是从至。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可谁也说不清这事的缘由。
初级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自读课本导与练(一) 新人教版
自读课本导与练(一)1.《新闻两则》拓展阅读篇目《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埃·姆·罗森塔尔《新闻两则》中的“新闻”是狭义的新闻,它把我们带回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突出表现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新闻是广义的新闻,属于通讯。
作者虽然只摘取了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遗迹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稍作叙述,真实地记录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400万冤魂埋葬于此,却足以让读者的心完全被恐怖笼罩了。
相信你在读过这篇文章后,也会在心里祈祷:但愿那幕兽性践踏人性的残酷的人间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纽约时报波兰布热津卡讯──在布热津卡,不知怎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太阳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
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津卡,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有的是想看一看这里的情况是否真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悲剧,有的是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意。
布热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奥斯威辛只相隔几公里。
奥斯威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约171公里,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
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费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试验的情况。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1探究式教学2分小组讨论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流程图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新闻:即消息③,也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特点:④及时、准确、生动结构:⑤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层次⑥小结及作业:⑦讲解链接① 板书标题,稍微提一下作者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② 板书学习目标,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
③ 简介新闻的概念,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回答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及时性,强调一个“新”字。
结合课后第一题,使学生明确阅读新闻就要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一致。
④ 准确、生动这两个特点先不说,在分析课文的主体部分时有学生总结。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⑤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后第二题,找出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并理解各自的作用。
标题:概括全文导语: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详细阐释导语的内容背景、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为使学生掌握,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前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来,后面的学生按顺序说出后一个,强化记忆。
⑥ 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中路军『抓住“首先”一词,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二、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提示了为什么接着写西路军』三、东路军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揭示新闻的语言特点,同时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语言简洁、生动的表现手法。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语义丰富;“二十四小时既已”时间明确,速度快,作战顺利。
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控制要塞(sài)阻塞交通(sè)B.锐不可当(dǎng)当真这样(dàng)C.歼灭顽敌(jiān)歼陌交通(qiān)D.横渡长江(héng)蛮横无理(hèng)2、与短语“擦破了”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3、按要求填空。
①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的六要素即、、、事件的发生的、、。
②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③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4、品味语言,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二、课内精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时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分别写出新闻选段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写出起止即可)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新闻两则说明文 阅读答案精彩3篇
新闻两则说明文阅读答案精彩3篇《新闻两则》说明文阅读答案篇一课文说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
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
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
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可以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还可以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
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
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
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要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学生课前还通过网络等查阅有关渡江背景,在班上交流。
)二、感知体验课文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战况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教师指导:全文朗读的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像“冲破”、“横渡”等词语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向观众介绍渡江战役的战况,那么你将如何介绍?(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要介绍渡江的背景;20日、21、22日战况分析。
(可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各小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新闻两则》习题1.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D2.C3.A4.B5.CD6.C。
新闻两则课后自测
《新闻两则》课后自测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芜.湖()2、dí()港3、kuì()退4、歼.灭()5、要塞.()6、zhǎn( )新7、噙着()8、肃mù()二、改错别字百年苍桑永载史册一国两治恢复主权三、课文内容理解(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4、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5、“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新闻两则》阅读基础练习题: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最近我才了解实情。
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
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
当时的用纸要自造。
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
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
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
马兰花热烈地开着。
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
1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填空。
新闻,又叫_________,主要包括标题、_________、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 __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_________至。
主体是从_________至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3.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4.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语段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在人民 __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VIP专享】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学习自我小测-1新闻两则
自我小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阌乡(Wén) 阻遏(è)逃窜(cuān)绥靖(suí jìng)B.荻港(dí)阻塞(sè)区域(yù)踞点(jù)C.泄气(xiè)业已(yǐ)纤维(qiān)要塞(sài)D.溃退(kuì)管辖(xiá)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冲在最前面)B.从基础科学研究转向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以促进改变中国种业“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C.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溃退:被打败而后退)D.谣言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只要对症下药,谣言不堪一击!(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战争 战斗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 击败 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 限制 制服)江阴要塞,(切断 封锁 占领)长江。
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语言特点?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字)新华社华盛顿5月18日电 太阳有一个“孪生兄弟”,就在我们银河系的麒麟座中,不过年纪比太阳大了约20亿岁。
太阳的这位孪生兄弟叫作“科罗Sol1”,其质量和化学组成都与太阳相同,自转周期为29天左右,也与太阳的类似。
不过其年龄大约67亿岁,比太阳大了约20亿岁。
《新闻两则》训练题及其答案
《新闻两则》作业巩固和提高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补充新闻知识: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消息的结构: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作业导航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C.阻遏.(jié) 鄂.(è)D.绥靖(suǐjīnɡ)..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1新闻两则(测)(提升版,含精品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1 新闻两则(11分 20分钟)一、名著阅读----战争篇(11分)1. 填空。
(4分)⑴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⑵保尔最后的著作是。
【答案】(4分)《牛虻》《暴风雨所诞生的》【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B.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C.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丽达,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冬妮娅,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D.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答案】(3分)C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保尔坚定选择的道路是什么?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保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答案】(4分):文学创作(1分),表现了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勇敢、奋进的精神品质。
(3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品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新闻两则》精选习题2
《新闻两则》精选习题21、给加点字注音,依照拼音写汉字。
锐不可当.()歼.()灭星宿.() kuì()退豫wǎn() suí()靖2、按要求填空。
①新闻的六要素也确实是的六要素,即、、、事件的发生的、、。
②新闻的特点一样有:;;。
③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3、品味语言,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此处敌军抗击较为..坚强。
二、课内精读。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都市,我已占一0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刻内,除(击败、消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确实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复原和建立.....了稳固的依照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依照地。
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
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
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点军一年多猛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进展。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跑。
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5、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6、“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点军一年多猛烈战争的消耗以外”中的“消耗”一词的意思本指物质和能量上的减少,那个地点的意思是什么?什么缘故要如此说?7、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8、文中加点的“复原”和“建立”的位置能否互换?什么缘故?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三、美文美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
【自读目标】
1、知识目标:
有关新闻的基本常识。
2、理解目标:
新闻主体内容及其安排(包括背景、结语)与新闻中心的关系。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
其中_______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_______的六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是第___句。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部分是第___句。
5、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军渡江情况,它们分别是____军、____军、____军;各层的起始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分句)
6、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军解放南阳的背景,这些文字是_____。
7、简单分析题(前两小题任选其一,后两小题任选其一):
⑴以本文的任一则新闻为例,说明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
⑵以两则新闻的任一段叙述文字为例,介绍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素。
⑶本文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古人云:“文如其人”。
毛泽东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文章也自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你从两则文章的哪些内容安排上能看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以某一则为例。
)
⑷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介绍的东西两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什么作者先介绍西路军?
二、片段阅读理解
(一)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
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⑴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⑵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⑶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⑷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⑴采用倒叙。
⑵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⑶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⑷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
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略)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进入太空。
同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3分)
______________
2、用“_”在文中划出新闻的导语部分。
(3分)
3、“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你能举出例子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那一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看到电视转播中,胜利归来的杨利伟叔叔多么潇洒自豪!如果你是迎候英雄凯旋的一名少先队员,请你对他得体地说几句话。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整体把握
1、及时、真实、简明;真实
2、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第1、2句;第一句
5、中路、西路、东路;二十日起,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6、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去年七月……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7、⑴以第二则为例,4日下午解放南阳,5日已作报道,可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特点。
⑵以叙述中路军渡江内容为例。
时间:20日夜;地点:长江安庆、芜湖线;人物: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起因:渡江战役;经过和结果: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等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⑶第一则新闻毛泽东从军事、政治两方面分析敌军溃退的原因,既鼓舞了我军斗志,又揭示了国民党失败根源,暗示国民党前景的暗淡。
简短的议论体现作者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敏锐深刻的眼光,使这则新闻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则新闻介绍南部战线我军已建立
了六个军区,守敌苟延残喘的大背景,揭示了南阳守军弃城逃窜是出于被迫无奈。
从而借报道解放南阳一事让广大人民感受到我军势不可挡的胜利趋势,不是就事说事,可谓站得高,看得远。
这样的新闻报道必能更加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⑷先介绍西路军,因为它与中路军所遇敌情相似,放在一起介绍,以引出后文关于战争形势的精辟议论;其次,东路军守敌顽强,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意义更大,放在最后,以便能独立详细地报道;另外,这种安排,使整则新闻由略而详,气势逐步增强,更能显示我军锐不可当的力量。
二、片段阅读理解
(一)
1、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2、“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
3、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5、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6、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7、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二)
1、⑶
2、⑵
3、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阅读
1、(略)
2、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3、(略)
4、背景,补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在我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历史意义。
5、(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