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 单节型激素,具有高亲和性与高生物活性
• “大”PRL:分子量为50000:
• 为二节或三节型结构,低亲和性、低生物活性 • 转化成单节型“小”PRL
• “大大”PRL:
• 分子量更大,为100000,与受体结合力差,属低亲和性
• 异型PRL:分子量为25000:
• 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但是大量存在于血浆中
.
12
PRL正常值
• 一般低于1.14~1.37nmol/L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13
PRL随年龄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儿 生 新
月 个 三
期 春 青
人 年 成
1年 后 经

14
泌乳素的24小时节律变化
• 闭经患者中发病率9% • 泌乳患者中发病率25% • 闭经+泌乳患者中为70% • 有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的男性患者中为5%
.
19
诊断
• 首先确定存在高泌乳素血症 • 确定病因
• 生理性 • 药理性 • 病理性 • 特发性
.
20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
•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100 ng/mL • 病理性
• γ-胺基丁酸( GABA ) • 正中隆起→ GABA→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 应→抑制PRL分泌
.
10
调节-PRF
• 催乳素刺激因子(PRF)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 TRH刺激PRL转录 • TRH刺激PRL分泌 • 组织胺 • 5-羟色胺:刺激PRL分泌 • 血管紧张素II→PRL↑ • 血管活性肠多肽:干扰DA的抑制作用 • 去甲肾上腺素

《高泌乳素血症》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课件

介入治疗
对于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垂体瘤引起的 顽固性鼻衄,可采用介入治疗止血。
03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 是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群,以便早期发现高泌乳 素血症。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 引起泌乳素升高的药物, 如某些抗抑郁药、消化系 统药物等。
针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患者提供 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采用了更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提高 了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诊断准确性 。
开发了新型药物筛选平台,加速了针 对高泌乳素血症的创新药物研发。
运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 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深 入研究。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 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糖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酒
饮酒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 泌乳素升高,应尽量避免或限制饮 酒。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缓解病情。
04
高泌乳素血症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生育史等 。
症状表现
月经紊乱、溢乳、性功能障碍等 。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 学检查等。
案例分析与讨论
病因分析
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药物因素、肿瘤等。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影像学变化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高泌乳素血症的早期 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 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策略PPT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策略PPT课件
肾衰竭病人常有高泌乳素血症;
对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PRL水平保持正常、肿瘤基本消失的病例5年后可试行停药,若停药后血PRL水平又升高者,仍需长期用药。 非PRL腺瘤:<2000mU/L,微腺瘤:2000-5000mU/L,巨腺瘤:>5000mU/L
成垂分体: 腺甲瘤磺不酸论是α长-二微氢腺期麦瘤角还不隐是亭大良腺瘤反,可应首选:多巴剂胺激量动剂>治3疗0;mg/d时,可能发生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症状 ➢ PRL分泌过度 • 月经紊乱及不育:80% 以上 • 低雌激素状态:生殖器 萎缩、性欲低下、骨质 疏松 • 溢乳:70-98% • 多毛:40% ➢ GH↑:巨人症、肢端肥大 ➢ ACTH↑:皮质醇增多症 ➢ TSH↑:甲减
肿瘤压迫症状 ➢ 压迫周围组织:头疼 ➢ 压迫视交叉、视神经:视力 障碍、视野缺损 ➢ 压迫下丘脑:肥胖、嗜睡、 食欲异常
PRL的分泌特点
节律性变化 ➢ 昼夜规律:夜间睡眠最高,9:00-10:00点最低
应激性变化-PRL升高 ➢ 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 运动:性交、刺激乳头、吸吮乳头 ➢ 创伤:胸部 ➢ 手术、麻醉
PRL不同时期生理性变化
年龄和性别: 非运P动R:L腺性瘤交:、<刺2激➢00乳0m刚头U、/出L吸,吮微生乳腺的头瘤:婴200儿0-5:000mPUR/LL,巨高腺达瘤:1>0500μ00gm/UL/L,之后渐下降, 三个月正常;
MSH、GAP(GnRH相关肽)
血存L在H神、经FS系H统水功平能:障正碍常表•或现↓T的R囊性H大试腺瘤验患者: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
TRH试验: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可估计垂体瘤的大小、扩展部位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下丘脑
垂体
+ 抑制因子
多巴胺DA
γ-胺基丁酸GABA
体 后叶
-
PRL
14
调节-PIF
•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双向调节 • 催乳素抑制因子(PIF) • 多巴胺(DA) • 下丘脑结节漏斗DA神经原产生→垂体 门脉系统→垂体→与催乳素细胞上的D2 受体结合→张力性抑制PRL分泌(抑制 催乳素mRNA表达、PRL合成及分泌)→ 保持生理性PRL低水平 • γ -胺基丁酸( GABA ) • 正中隆起→ GABA→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 应→抑制PRL分泌
10
PRL的生理作用(1)
• 对乳腺的作用 :促进乳腺发育、乳汁生成、泌乳的启动 和维持
• 女性青春期:促进乳腺的发育 • 妊娠期:PRL与雌激素、孕激素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具备泌 乳能力却不泌乳,原因是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过高,抑 制PRL的泌乳作用。 • 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PRL才能发挥始 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 注:这些作用必须有雌激素(estrogen E)、孕激素(progesterone P)、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胰岛素等的协同作用
• 特发性
• 除外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或其它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 PRL升高 •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26
来自下丘脑的PRL刺激因素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上腺功能不全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 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 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 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 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高催乳素血症医学PPT课件.ppt

高催乳素血症医学PPT课件.ppt
注意:多巴胺激动剂可能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 在治疗催乳素腺瘤的同时最好停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
编辑版ppt
12
常用第一周1.25mg每晚一次。 第二周1.25mg每天两次。 第三周1.25mg每日晨服2.5mg每晚服。 第四周及以后2.5mg bid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编辑版ppt
13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下丘脑疾病 颅咽管瘤、炎症等病变影响催乳素抑制因子的分泌, 导致催乳素升高。
垂体疾病 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垂体催乳素瘤最 常见。1/3以上患者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cm)。空蝶鞍综合征 也可使血清催乳素增高。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刺激垂体 催乳素分泌。
常用药物
溴隐亭(Bromocriptine)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喹高利特(Quinagolide)
编辑版ppt
6
治疗药物:溴隐亭
不良反应和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头痛、口干
多数病例短期内消失
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给药方法可减少副反应,如在增 加剂量时出现明显不耐受现象时可减少递增剂量
编辑版ppt
2
临床表现
月经紊乱及不育 85%以上患者有月经紊乱。 溢乳 头痛、眼花及视觉障碍 性功能改变
编辑版ppt
3
诊断
1、临床症状 对出现月经紊乱及不育、溢他、闭经、多毛、 青春期延迟者,应考虑本病。
2、血液学检查 血清催乳素>1.14nmol/L(25ug/L)可确诊为 高催乳素血症。检测最好在上午9~12时(诊断时应注意某 些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夜间睡眠、长期刺激乳头乳房、 性交、过饱或饥饿、运动和精神应激等,PRL会有轻度升 高。因此,临床测定PRL时应避免生理性影响,在上午9~ 12时取血测定较为合理。 )

高泌乳素血症护理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护理课件
等。
随访安排
建立随访计划,定期与医生沟通 病情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药物管理与调整
遵循医生指导,按时服药,如有 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05 高泌乳素血症护理案例分 享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
患者李某,女,35岁,因月经不规 律、溢乳等症状就诊,经检查诊断为 高泌乳素血症。
分析
该患者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导 致内分泌失调,引发高泌乳素血症。
03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 量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增 减剂量或停药。
药物副作用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 物副作用,如头痛、恶心 、呕吐等,及时向医生反 馈。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
饮食护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
保持低脂、低糖、高蛋白 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的摄入,避免过度摄 入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 进行运动锻炼,增强身体 素质。
控制体重
对于肥胖患者,应积极减 肥,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家庭支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 交流,缓解心理压力。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泌乳素水平检测和妇 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有助于预防高泌乳素血症 及其并发症。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如溴隐亭等, 以降低泌乳素水平,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浅谈PPT课件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浅谈PPT课件

2021/2/26
.
9
垂体PRL 分泌有脉冲波动,频率约90 m in/ 次。
若PRL水平显著增高,一次检测即可确定。若 测定结果<3倍正常值则应该复查。
催乳素查低不查高
2021/2/26
.
10
月经周期中期血PRL水平可有高峰,黄体期保持较高水平。 妊娠期血PRL 水平升高约10 倍,可高于200 ng/ml 自然临产时血PRL水平↓,于分娩前2 h左右达低谷,产后2 h内
.
20
催乳素的调节
PRL在雌激素、孕激素、GH、皮质醇、 胎盘催乳素等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促进乳腺腺 泡小叶生长发育、乳汁生成及产后乳汁分泌。 缩宫素(其他名称:催产素)促使乳腺导管 肌上皮收缩而射乳。
2021/2/26
.
21
催乳素的调节
妊娠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孕激素抑制了PRL受体而 无乳汁分泌。
产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乳汁大量生成及分 泌。产后泌乳的维持依赖于婴儿吸吮对乳头的刺激。 乳腺泌乳也与局部PRL受体数量有关,临床上血 PRL水平正常者出现泌乳,可能与乳腺对PRL 的高 敏感性有关。
又升至高峰。
哺乳者,因乳头吸吮刺激促使PRL分泌,血PRL水平在产后6~ 12 个月恢复正常,延长哺乳时间则高PRL状态相应延长。不 哺乳者,产后3~4周恢复正常;
入睡后60~90 min血PRL水平开始上升,早晨醒前达峰值,醒后 1 h 内迅速下降,上午9~11 时进入低谷。睡眠时间改变 时PRL分泌节律也随之改变。
.
26
PRL的生理作用(3)
• 参与应激反应
– 在应激状态下,血中PRL浓度升高,而且往往 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GH浓度的增 高一起出现,PRL可能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 泌的三大激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泌乳素血症
17
辅助检查
血清学检查 正常进食, 10-11AM采血,采血前安静30分钟。
高泌乳素血症
8
PRL分泌的调节因子
抑制因子(PIF)
多巴胺(DA)、 γ-氨基丁酸(GABA)、MSH、GAP(GnRH相关肽)
促进因子(PRF)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 5-HT、血管活性肠肽(VIP) 内源性阿片肽(EOP)
高泌乳素血症
9
PRL分泌的调节因子
抑制因子(PIF)
多巴胺(DA):在腺垂体的催乳素分泌细胞上有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作用于催乳素分泌细胞上的多巴胺D2受体, 抑制催乳素的生成和分泌。
15
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特发性:
• 临床上除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所导致的PRL升高,均考虑为特发性高 催乳素血症 (多为60-100ng/ml) • 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PRL高于100ng/ml者,需警惕潜隐性垂体微腺瘤 的可能,这些患者随访可发现PRL渐升高,影像学复查出现阳性变化
•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高泌乳素血症
11
PRL的释放
影响性腺功能
高泌乳素血症,不仅对GnRH、FSH、LH的脉冲式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以 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黄体酮及雌激素,导致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

高泌乳素血症
12
PRL的释放
高泌乳素血症
13
PRL分泌激素调节
PRL:负反馈调节(下丘脑PRL受体→促进DA释放) GnRH:促进PRL分泌(通过LH) 雌激素:促进垂体PRL合成与释放(抑制PIF) 孕激素:促进PRL分泌(通过GnRH) 甲状腺激素:抑制PRL分泌(垂体) 糖皮质激素:抑制PRL合成(干扰蛋白合成)
高泌乳素血症
16
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症状 PRL分泌过度 • 月经紊乱及不育:80%以上 • 低雌激素状态:生殖器萎缩、 性欲低下、骨质疏松 • 溢乳:70-98% • 多毛:40%
GH↑:巨人症、肢端肥大 ACTH↑:皮质醇增多症 TSH↑:甲减
肿瘤压迫症状
压迫周围组织:头疼 压迫视交叉、视神经:视 力障碍、视野缺损 压迫下丘脑:肥胖、嗜睡、 食欲异常
高泌乳素血症
7
PRL不同时期生理性变化
妊娠期: 雌激素水平↑→垂体PRL细胞增殖→垂体增大、PRL分泌增多; 妊娠末期可上升10倍。
产后: 不哺乳:产后4周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 哺乳:乳头吸吮可触发垂体PRL快速释放,产后4~6周内授乳妇女基础血清PRL水平持续 升高。
应激: 应激可以使PRL水平升高数倍,通常持续时间不到1小时。
高泌乳素血症
病理性
下丘脑垂体柄损伤 肉芽肿 /浸润 /放射/ Rathke囊肿 外伤:垂体柄节、鞍上手术 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下丘脑转移瘤 ,脑膜瘤、鞍上垂体肿物 垂体泌乳细胞肿瘤 肢端肥大症 /特发性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或鞍旁肿块 大腺瘤(压缩) /巨泌乳素血症 多激素腺瘤 /泌乳素瘤 /外科手术 /创伤 全身性疾病 胸壁神经源性外伤及手术/带状疱疹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硬化 /颅辐射 癫痫发作 /多囊卵巢综合症/假孕
高泌乳素血症
10
PRL的释放
PRL在生理情况下受下丘脑的调节(主要是多巴胺、血管活性肠肽),下 丘脑释放的多巴胺抑制垂体分泌过多的PRL,所以妇女在一般情况下是无 乳汁分泌的。
自身调节(短环路)
当PRL分泌多时,通过短环路,使抑制PRL的物质产生作用,使PRL下降。
旁分泌
内源的GnRH脉冲可诱导LH与PRL的脉冲式分泌,因为在垂体中促性腺细 胞与催乳素细胞的解剖位置十分相近。
高泌乳素血症
6
PRL不同时期生理性变化
年龄和性别: 刚出生的婴儿:PRL高达100μg/L,之后渐下降, 三个月正常; 青春期:PRL水平轻度上升,至成人水平; 成年女性:血PRL水平始终比同龄男性高; 绝经后妇女:体内的PRL水平逐渐下降50%。
月经周期: 变化不明显:某些妇女月经中期PRL水平升高,卵泡期水平降低。
体内分布 60-90% 15-30%
10%
高泌乳素血症
4
PRL的生理功能
对乳腺和泌乳的作用: 促进青春期女性的乳腺发育和生长;启动、促进和维持泌乳,增加乳蛋白 的合成;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妊娠末期乳腺腺泡的发育; 促进淋巴细胞进入乳腺,向乳汁中释放免疫球蛋白。
对卵巢的作用: 维持黄体的LH受体数目,与LH共同促进黄体细胞生长,分泌孕激素;
与渗透压调节有关: PRL与羊水量和渗透压维持有关;肾衰竭病人常有高泌乳素血症;
免疫调节: PRL 及GH可以调控胸腺的免疫细高胞泌乳功素血能症 ,人的B和T细胞上有PRL受体; 5
PRL的分泌特点
节律性变化 昼夜规律:夜间睡眠最高,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降至最低
应激性变化-PRL升高 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运动:性交、刺激乳头、吸吮乳头 创伤:胸部 手术、麻醉
是由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由198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 其基因在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
高泌乳素血症
3
催乳素的分子结构
种类 小PRL 大PRL 大大PRL 异型PRL
分子量 22000-23000
50000 100000 25000
亲和性 高/非糖基化
低 低 糖基化
生物活性 高 低 低 中
高泌乳素血症
14
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生理性
妊娠 哺乳 性交 应激(手术、低血糖、心梗、晕 厥、外伤、静脉切放血术) 睡眠 运动
药理性
麻醉药 抗惊厥 抗抑郁药 抗组胺药(H2) 抗高血压药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引起的分泌过多 儿茶酚胺耗竭剂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多巴胺合成抑制剂 雌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停药 抗精神病药和神经松弛药 神经肽 阿片类药物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高泌乳素血症
Hyperprolactinemia
高泌乳素血症
1
定义
高泌乳素血症: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泌乳素(PRL)异常升高, 大于25ng/ml。常伴有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
高泌乳素血症
2
催乳素(prolactin, PRL)
1928 年在牛垂体前叶中发现泌乳素,1970 年从人垂体腺中分离出人 泌乳素,1971 年Friese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出人血中的泌乳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