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平衡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妹去某公司面试,考官问损益点的算法,小妹答的有点拖泥带水。

考官脸色就不悦。

结果就没了复试通知。

小妹就委屈。又不是财务科班出身,又怎能专业作答?

我劝慰小妹两句,转口就为考官帮腔。

不管你是不是财务科班出身,在职场上只要做到一定的位置,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还是要具备的。

比如担任业务类部门经理的人,阅读财务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应该就像看自己的工资条一样简单清楚,至于损益表的算法,更应该是像乘法口诀一样的熟练。

批得小妹无语的时候,就开始给她上课。

损益点,也叫盈亏平衡点。

比如某家女鞋店的月盈亏平衡点是15万,那么,你的生意额超过15万,就开始赚钱,低于15万就开始亏钱,正好做到15万的话,则是既不亏也不赚。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是:

盈亏平衡点=

固定费用1- 变动费率

固定费用:包括商场租金、管理费、装修费分摊、其它费用等每月固定不变的费用项目。

变动费用:包括商品成本、商场扣点、员工工资(销售提成提成)等随销售额变化的相关费用。

比如某家女鞋店每个月的固定费用是8000元,变动费用是:商品成本占销售额的30%,商场扣点是26%,员工工资占销售额的8%,那么,这家女鞋店的盈亏平衡点是:

8000

=22222元

1- (0.3+0.26+0.08)

测算一下,结果如下表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以上的计算中,商品是正价销售。如果商品是打折销售,需要将折扣并入到商品成本中计算。

上文谈了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计算是在商品为正价销售的前期下进行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商品在不同折扣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在其它费用都不变时,不同的商品折扣下盈亏平衡点的变化。

注:当商品存在折扣销售时,商品成本= 销售额/折扣*商品成本占比

表中的数据告诉我们,当你的商品正价销售时,每个月做22222元即可保本。但当你的商品在4折销售时,你则需要拼出62221元的销售才可以盈亏平衡。

如果商品在3折或3折以下销售,则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大。

悲乎,悲兮。

折扣就像一只怪兽,它的口张的越大,吞食你用汗水换来的果实就越多。

我在某家公司就职时,一直面对一个头痛的现状,因为总部对各大区经理的考核是以销售业绩为主项,所以各大区经理和我沟通最多的事情就是申请折扣。

地球人都知道,打折的商品销的快。

一段时间后,我提出将毛利率增加到业绩考核项目中,结果在试行阶段,一些大区经理又出现只顾追求GP值而漠视库存的情况。

当某项制度不完善的时候,事物的发展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老祖宗想必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发明了一个词儿:矫枉过正。

后来,直到总部把销售业绩、周转率、毛利率等关键指标一并纳入考核项目,并给与对等的考核权重值,这才促使各大区经理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转向。

做为一个商品管理者,我虽然把折扣视为一个怪兽,但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并不代表我反对折扣,我只是反对盲目的折扣。

比如做期货的女鞋品牌,当商品一上市,我们就应该紧盯每个批次的销售率,并把该数值与订货计划中的预测销售值做对比。

经过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此观察周期仅使用于销售周期为大于或等于6个月的单品)的持续观察与对比后,基本上可以判定,这批货或这批货中的某些款是否需要做折扣了。

有一些管理者出于维护品牌美誉度的思路,倾向于选择季末打折。

但站在商品管理的立场,我以为季末打折有两个弊处:

一,季末的时候,顾客的购买需要已经趋于饱和,而季末周边品牌甩货的疯狂,会迫使你加入到高折扣血拼的窘境。

二,季末才做折扣影响毛利率。销售不理想的商品,在上市后不久就开始做折扣,有时候,稍低的折扣也会换来高周转的惊喜。

下面两表是某单品两种打折方式的毛利率对比:

表一:观察期后就开始打折

表二:季末打折

两表比较,就会发现,相比季末打折,前者的销售率可提升20%,毛利率可提升14% 。

当然,也不是赤裸裸的做折扣,请策划部协助,选择节日或酝酿主题,辅以联带优惠销售的方式,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对于初期折扣还达不到销售指标的单品,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估:

一,实际销售与订货计划中的预测销售值的偏差是多少?

二,该单品是否为长线款?

三,是否可以做二次设计的配套款?

四,是否有当成新货转货的机会?

当以上条件都不具备时,就要对该单品加大折扣力度了。

或许你会问:那毛利率怎么保证?盈亏失衡怎么办?

我会很坦率地回答:在某些时候,某些单品当盈利无法实现的时候,少亏钱便是赚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