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
民营企业经营的10大死穴
年 度 的考 核 办 法 的 明 确 ,晋 升 机 制 的 完 善 , 对 员 工 工 龄 工 资 的 设 定 , 用 “ 步 快 跑 ” 的 方 式 ,每 小 年 在 薪 资 上 都 有 所 体 现 , 可 能 是 切 实可 行 的解 决办 法。 第 五 大 经 营 死 穴 : 用 空 降 不
楚。 目前 ,中国的企业 老板能 与
职 业经理 人 “ 白头 偕 老 ” 的 估 计 凤 毛 麟 角 。 一 是 中 国 现 在 的 社 得住啊7这 也是个很 现
实 的 问题 。 所 以 ,绝 大 多 数 的 民 营 企业 不是 夫 妻 店 、就 是亲 戚 店 , 与 老 板 有血 缘 关 系 的 亲 戚 或 多 或 少 都 在 企 业 里 边 存 在 。 要 注 意 的 是 , 国 外 的 家 族 企 业 和 没 有 血 缘 关 系的现 代企 业 制度 并 不 矛盾 , 相 反 , 很 多 国外 的 家 族 企 业 建 立 起 了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和 职 业 经理 人
民营企业老板 需要谨记的是 : 适合 自己的才是最好 的 ,不要让 自己的脑 袋成为别人 的跑马场
◎韩锋
绝 大 部 分 的 民营 企 业 的老 板
过河” ,大 多 信 奉 “ 管 自猫 黑 猫 不
文 化 。 老板 们 也 冥 思 苦 想 地 整 出
都 是 白手 起 家草 根 出身 的老 板。
理 中最容 易犯错误 、走 弯路 的群 体 之一。他们 容 易犯 错误、走弯 路的原 因一 是 自身 的局 限 ,比如 性格 、视野、眼光、格局 、知识、
验 ,总结 出中国 民营企业老板们 的 “O大经 营死 穴 ” 1 ,给 中国 民 营企 业 老板们 一 个警 醒和 提 示 , 望能对企 业老板在 实际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致命问题的深思
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导致中国民营企业落败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个方面。
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肌体,有些却是新生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新生病菌就像SARS病毒一样,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蔓延性,尤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警惕。
一、民营企业的致命问题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可谓是“自生自灭”,走过了变革开放漫长的30年,由于种种原因死去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可以说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在临沂亲身经历了一个咨询公司从创立到倒闭的过程,犹如昨天记忆犹新。
它的死让二十多个人的心血付之东流。
细细回味,不光是这家企业,全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实例,不知道有多少个创业者梦断虹桥……根据八个月的考察、参考和研究,结合临沂这个商贸城市的一些实际情况,我把民营企业的死归结为以下几种:第一死:死于顺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
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
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
做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
所以,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
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把“规矩”放在眼里,将“规矩”当一回事。
第二死:死于情人是讲感情的,这感情无论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
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这些感情联结起来的亲情、友情的帮助。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作为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史玉柱。
早年,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飞腾,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
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又依靠“脑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生“N”形转折,他感悟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文/史玉柱 | 来源:《我的营销心得》第一种死法:不正当竞争。
竞争对手在整你,你在明处他在暗处,诬告你,通过打官司破坏你(的)声誉。
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有时候可以把一个企业搞死。
第二种死法:碰到恶意的“消费者”。
一个无理的消费者也能把你搞死,比如刁民投毒。
这些情况我们都遇到过,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第三种死法:媒体的围剿。
当年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
如果媒体晚搞我们两三个月,我们(就)不会死。
第四种死法: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如果媒体只报道10%是无效的产品,产品马上完蛋。
在中国,说产品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相信。
第五种死法: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
产品做大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合格率,并被投诉到主管部门,就有可能被吊销整个产品的批文。
第六种死法:法律制度上的弹性。
法律制度(上)的不合理,使你不得不违规(操作)。
第七种死法:被骗。
有时候一个企业的资金被骗后会出现现金短缺,甚至整个企业会一蹶不振,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法律的保护很有限。
第八种死法:“红眼病”的威胁。
红眼病太多,谣言太多,企业的谣言还好办,最怕的就是产品的谣言。
第九种死法:黑社会的敲诈。
第十种死法:得罪某手中有权力的官员,该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企业发展制造障碍。
第十一种死法:得罪了某一恶势力也有可能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品中投毒。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
假冒伪劣也能搞死一个企业,前段时间我们在某个药品保健品造假基地查获了价值几千万的假货。
造假分子抓到(之后),又被当地公安放了,(出来之后)又继续造假。
现在只要一看见假货我们自己就去买,怕它危害消费者。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盘点中国民营企业家四种悲惨收场方式
盘点中国民营企业家四种悲惨收场方式《九个头条网》盘点了最近几年一些出现问题的民营企业,以及它们的创始人最终的结局,吸引更多讨论和反思。
1、被执行死刑——代表人物:曾成杰2012年1月19日,就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吴英案二审作出判决、维持死刑原判的第二天,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一起同样因民间集资引发的刑事案件作出了相似的判决——以〝集资诈骗罪〞,二审判处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成杰死刑。
这一纸死刑判决的背后,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达10年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民间融资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曾成杰作为湘西州首府吉首市最大的企业之一——三馆公司的总裁,通过民间融资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但也酿就了他如今的悲剧。
辉煌与悲剧的转折点则是当地政府对民间融资态度的180度急转弯。
中共所谓的改革开放以后,湘西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改革实验区。
改革是需要资金的,贫弱的地方财政无力支持多个项目建设,企业只能求助于银行贷款。
然而,各家银行采取了严格的贷款限制措施,湘西民营企业唯有把希望寄托于民间融资。
从当地政府的各种工作报告,以及政府文件中均有体现政府对于民间融资是持鼓励态度的。
曾成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他的〝宏伟事业〞的。
然而,法院查明,从2008年8月至2003年11月,曾成杰先后使用多种集资形式向社会集资,集资利率从年息20%(月息1.67%)逐步提高到月息10%。
随着集资利率的提高,三馆公司的集资额急剧增加,高额的利息支出,导致2008年9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再按期兑付巨额集资本息。
2008年3月,开始传出〝民间融资非法〞的消息。
湘西政府对于民间集资的态度,由鼓励、支持转为禁止。
州委、州政府2008年6月采用内部通知的方式要求党政官员退出民间融资后,结果党政官员提前收回本金和利息,立即引起了挤兑风潮。
2008年10月2日,包括曾成杰在内的20多家企业的老板被捕,其公司财产也被查封。
最终,曾成杰经法院审判后,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
败事在心:剖析民营企业的“短命鬼”
败事在心:剖析民营企业的“短命鬼”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江南人有一句最经典的骂人话,“短命鬼”或“短寿命”,这三个字看起来很恶毒,但却江南骂人的口头禅。
在说别人的不是的时候总是这样:这个短命鬼,今天又做了什么什么了。
从小到大,我也被骂过很多次,有时还是出自最疼受我的奶奶嘴里。
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搞清楚这三个字的准确含义,但凡是调皮捣蛋、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偷鸡摸狗、不孝顺父母、乱搞男女关系等等,凡是一切有背于人之常理、常情的人事或事,都可以用这三个字来概括。
但是在北方语系中没有这样骂人的话,说普通话的时候这三个字怎么也骂不出口。
但是人也没有因为被骂“短命鬼”而“短寿命”而真的就短命了,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则是不骂也短命,平均寿命不到三年,确实是非常的短命了。
民营企业的短命现象,除了投资、市场、技术、产品等原因外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败事在人,在人头脑中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发自是土生土长的环境中,一个人一旦有所作为,他周围的人就会千方百计把施加影响,直到这个人完全符合环境的认同和需求,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旦初具规模后,不是向现代企业发展,而往往是向“生产队”、“合作社”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家属化、亲缘化、地缘化就成为民营企业跳不出的怪圈。
即使在市场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深圳,这种现象也非常严重。
民营的短命在于:一、民企老板个个都是“自杀高手”1、一人得道、必让鸡犬升天民企的自然倾向来自于中国人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识,一个人如果有了钱、有了地位,必然要使家人、朋友、亲戚共同得到好处,如果老板不这样就会被人视为大逆不道,无情无义,所有的吐沫就会象冰雹向他袭来,这个一道民营企业家过不了的坎。
所家人、亲戚、朋友、熟人等有关系的人,都要尽可能地安排到自己的工厂或公司来,并且待遇还不能差,是这种无为的资源的消耗对商业企业来说无异于自杀。
这是西方管理者与有海外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无法理解的事,他们仅仅从熟人文化与不信任外人的角度来评价民营企业家,其实有点冤枉。
民营企业7种死因
民营企业的7种死因多民企寿命不长,是众所周知的事。
在这里,我并非要揭已故企业的伤疤,只是希望活着的企业能活的更长。
当我们走过荒草纵生的旧地,当我们驻足于物是人非的楼前,我们能体会到每家企业倒下时的悲壮,会痛心地思考这是为什么。
一、长期高烧不退——脱水死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那一阵子,市场上商品短缺,但购买需求增长,企业只要有生产都会挣钱,胆子越大产的越多就挣的越多,这种过渡机会误导了一些老板,让他们误以为企业挣钱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这种“产的越多就挣的越多”的逻辑,是一些老板对市场的错误认识,而且这种认识促使了老板盲目增加投资,利用当时各种宽松环境,在短时间内将企业做成大而全,奔命于搞多元化、搞一条龙、成立集团等等。
再加上这阶段产品好销,利润也高,企业根本不在乎什么“管理效益”,有些老板几乎是置企业管理于不顾,当时就有许多企业老板兴奋地将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儿女拉进企业,理由就是“钱都这么好挣还读什么书”,对企业内部发生一些如拿回扣或贪污等腐败现象,也是采取“养饥饿的老虎不如养快吃饱的老虎”的放任态度等等。
总之,老板认为钱会一直这么好挣,市场会一直如此美好,企业也会一直如此美好。
这些企业只扩张不夯实,实际上是一直处于高烧不退状态,表象的繁华与内部的虚弱形成极大的反差,此时的企业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而老板却自我感觉良好。
一旦政策、金融、市场等不管哪处刮起不测风云,都会引发这些企业暴病而亡。
二、组织功能紊乱——衰竭死有个老板,在创业初期十分理性,选项准确,发展稳健,在不久的时间里,其下属就拥有多家机构。
在下属机构增加的同时,公司的日常事务自然也不断增加,这时老板的职能不仅没有调整到驾驭全局和总体控制上来,反而陷于日常事务中,老板天天都在解决企业里不断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小事,而无法顾及下属机构的一些重要的事,这些重要的事久拖未决之后,只好由下属机构的主管苍促处理,一段时间过后,这个老板根本不知道下属机构哪个赢利哪个亏损、公司资金状况、资金流向、下属机构都在忙些什么等等大事及重要的事了。
中国民营企业的大死亡地带民营企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死.doc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民营企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死亡,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价值中国邱旭瑜中国民营企业的高死亡率,与此传统文化中孕生出来各种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渊源和联系。
2、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以至于后来突然病死在巡游途中,发生二世夺位的“沙丘之变”;3、独断专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中程不得休息”;4、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痴迷神仙方士但求长生不老之药,并因此引发焚书坑儒。
5、迷信暴力,视民为草芥,发谪戍——使百年基业付之东流。
这就是历史中真实的秦始皇,他命好,百年基业梦想在他手上实现;他的命也不好,自己的命在无所不用其极中早早就送给了自己的江山。
秦始皇虽然已经死了二千多年,但是秦始皇开创的称王称霸之遗风却一直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情结,并也使一个又一个企业在重蹈着秦始皇的覆灭之辙。
对内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对外无视天理国法,公然与社会、政府为敌,最后在众叛亲离、人鬼共愤中天地不容。
“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从传统的文化中演绎出来的怪胎,几十年来这个怪胎不知道断送了多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高死亡地带之一,也是最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反思的问题。
死亡地带之二:穷凶极恶的孙悟空情结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西游记》之所以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与孙悟空的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也反映人们在传统文化和宗法体制下思想、行为和意志被高度的禁锢中对自由和反抗精神的向往。
孙悟空石破惊天,水帘洞称王、龙宫借宝、阎罗殿改生死以及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封得弼马温,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也是普通百姓津津乐道之事。
但是,后来孙悟空因二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救下孙悟空。
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取得真经。
企业的十大夭折之因
企业的十大夭折之因一、死于裙带关系企业本来就是一个讲规则、讲道理、讲制度的地方,可在有些企业里面,规则、制度、道理都是废话,形同虚设,亲情才是第一位,甚至在企业的关键岗位分布着老板的亲戚、老板娘的亲戚,严重的还有老板的亲戚的亲戚,裙带关系错综复杂,可一旦这些人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按章办事,必然会遇到很多人的说情和顾忌很多人的情面,尤其是老板和老板娘的情面,尤其在中国“打狗必看主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样一个讲究感情的国家,更是无法处理,即使老板、老板娘大义灭亲、六亲不认,但老板、老板娘回到家里必然面对家人的三番五次说情,所以一个企业要想稳步、健康发展,还是少用亲戚为妙,尽管中国有句古话“举贤不避亲”,但别忘记了还有一句古话“血溶于水,一杂大于四指”的道理。
二、死于同声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若干人组成的,不同的人在思想、思路、认识、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必然会在工作上产生碰撞,不可能事事都一致认同,必然会出现争执的情况,中国有句古话“道理越辩越明”,可往往有些企业的高层,最怕在企业听到不同于自己声音的声音,只要出现不同于自己声音的声音,就认为是不服从,不尊重,就认为是向高层的权威挑战,就把这样的声音列为异己,就千方百计排除异己,试想这样的企业高层在企业发展决策方面能不出现失误吗?能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吗?能不将企业引入绝地吗?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及时下属不同的声音未必正确,但最起码也可以起到让你对你的决策再慎重考虑和反思的正面作用吧欢迎您微信公众平台:企业管理体系之家 赵老师微信号:waley518三、死于太顺大家只要注意一下,高速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弯道,其实这是故意的,让司机能够绷紧神经,提高安全意识。
做企业也是如此,有的企业品牌在前几年很顺,销量一直很高,市场一直红火,甚至出现井喷的现象,但是最近几年开始陷入危机。
企业一直很“顺”是祸不是福,“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大敌。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9月9日,在苏州昆山周市镇的惠宇包装集团门口,停着一长溜的车辆,其中有惠宇包装的供货商,也有民间借贷的债主。
据悉,这些人是在获悉公司资金链断裂后赶来要债的。
据该公司员工透露,一些原纸供货商听闻消息后紧急调来车辆拉回未付款的整卷原纸。
目前原纸仓库被清空,工厂也被迫停产,政府部门已经派人进驻工厂,但老板并没有露面。
因为老板不愿露面,此前借了大量钱款给惠宇的一名债权人心急如焚,甚至爬上惠宇厂房,以跳楼相逼,幸好被消防人员及时救下。
据公开资料显示,惠宇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拥有6家子公司的大型纸包装集团,现在员工上千人,年产值逾7亿,是当地的龙头包装企业。
主要客户有富士康集团、万福阁家具、台达电子、华美电器、天乐数码、康佳集团、泰普森集团、坚田电机、好丽友食品、华硕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对于惠宇包装资金链断裂一事,位于昆山的一家包装企业的负责人并不觉得奇怪。
他表示,由于近几年纸箱行业早早进入微利时代,惠宇集团却大肆扩张,从2007年至今先后新建扩建四家分厂,导致资金十分紧张。
由于扩张太快,公司的管理一直没跟上。
虽然从永丰余挖了大量管理人员,且公司福利制度不错,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算稳定,但基层员工却不太稳定,听老同事说新人很少能熬过1年。
有员工在私下说,感觉惠宇公司比较浮躁,企业文化很功利,基本上大家都盯着自己那点KPI,还美其名曰结果导向。
此外,从2014年以来,苏州建联、宏晖等大型电子厂纷纷倒闭,三星、普光光电、泰金宝等在苏州的工厂渐次撤离,导致昆山纸箱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企业基本无利润可言,这或许是压垮惠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有行业人士分析,迟迟看不到行业转暖,等来的却是更加严酷的寒冬。
对于那些2008年后疯狂扩张的企业来说,情况极为不利。
相信这一轮大洗牌,还将有很多企业步惠宇后尘。
近期,不断传出民营企业倒闭的消息。
中国实体经济已亟需转型升级,中国民营企业如果不抓紧时机尽快转型升级就会被残酷淘汰。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不善的10种死法
竞争中,往往是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企 业不堪挤压,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 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由于力量对比的 悬殊,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迫 使你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结果被“挤死” 了。
之九:“老死”
有不少企业由于当家人是草根出身,不善于学习,
素质不高,眼光短浅,小富即安,缺乏远大目标和 长远的眼光,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 结构、人才结构,这种企业的寿命肯定不长。但它 有一个特点,它是慢慢地消亡。它的年龄虽然不大, 但已经开始衰老了。发生老死现象最多的就是过去 第一批和第二批下海的人,他们也挣了钱,但大都 历史很短;他们可能尽了力,但决不会想到要做世界 500强。由于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寿命就这么短 促。
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
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 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 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 产流失严重。例如,有一家集团公司,子公司老总一多半 是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很厉害,一上手就把投资金套牢, 钱他们挣着花着,客户资源也紧紧地攥在他们手中。他需 要多少你都得投入,他掌握资源,你不能轻易换他,否则 你的损失会更大。本来投资到位后,我就问你要回报,你 经理人做不下去了,我就得咬着牙斩仓,割肉。但是投资 人一般做不到,民营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他很难做到这 一点。他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 情,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 他当然去玩了。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
个指标。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重 要。在国外,尤其是资本市场,对现金流是 格外重视的。而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 往往忽视这一点,故而导致因为现金流中断, 而使企业在对外经营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内 部财务却难以为继。现金流状况的好坏是企 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另一口气,虽然你还有资 产,还有库存,一旦现金流中断,到头来你 还得宣布破产。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链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死穴”。
由于金融环境在中国一直相对较为严格,民营企业很难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此外,一些非理性投资和过度借贷也导致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加。
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陷入缺乏资金支持的窘境,无法顺利运营和扩大规模。
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死穴”。
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创新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意识的欠缺,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重视,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难与其他有更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企业相抗衡。
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第三,管理水平的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另一个“死穴”。
相对于一些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在管理理念、流程和体系上存在较大的不足。
常见的问题包括企业内部决策过于集中、管理层过度远离基层员工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这导致了企业内部运转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政策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构成了一种“死穴”。
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在政府资源配置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一些地方政府更偏向于支持国有企业,而对民营企业提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相对有限。
此外,存在过多的行政限制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现象,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
最后,人才问题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死穴”。
虽然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薪酬差距和职业发展机会不足使得一些高端人才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
另一方面,缺乏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留住和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个“死穴”包括资金链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问题、政策环境不利以及人才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难以逾越的死亡之谷
商界52Business特别策划/SPECIAL PLAN倒下。
把方正集团拖入泥潭的原因有很多,丧失技术领先地位、无序的多元化扩张是呈现出的主因,而严重的内讧、频繁的人事动荡、理不清的利益输送是腐蚀方正创新基因的关键。
首先是纠缠不清的股权归属,激烈的“夺权之争”一直让方正动荡不安。
在创始团队王选和张玉峰出局董事会后,北大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魏新引入赫赫有名的资本操盘手李友进入方正。
在李友担任方正CEO 后,势力逐渐扩大。
以他为核心的高管团队带领方正在多元化之路狂奔,也渐渐走向危险。
方正集团2004年发起的改制,让方正一大笔股权的归属成了“谜案”。
但2017年6月9日,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明确指出,北大校办企业管理混乱,廉洁风险突出。
方正集团官网的一则新闻中则写道:方正集团个别原高管通过各种方式巧取豪夺,侵吞巨额国有资产。
国家审计署《北京大学所属校办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指出,方正集团改制涉嫌审计报告造假和资产低评,通过认真自查校办企业改制和股权转让中存在的违反程序、低评净资产、“自卖自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在围绕这些利益纠葛产生的一系列诉讼、人事更迭、监管调查甚至抢夺公章和营业执照等“戏码”中,方正集团不仅丧失了技术领导地位,也逐渐失去有序的管理和斗志,被债务压得翻不过身。
如今,方正集团重整成立新方正集团,斩断与历史遗留问题的关系,避免风险传导,迅速恢复正常经营。
分别看上其医疗板块、地产板块业务的平安和珠海国资,期待着方正再次浴火重生。
最牛校企,败于内斗病例17月5日,“方正系”的方正证券公告,方正集团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这意味着,这家国内最大校企的重整计划终于尘埃落定:设立新方正集团,中国平安成为公司实控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北大顺应兴办校企的大潮创办了方正,凭借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技术独步天下,傲立潮头。
中国企业的死亡漩涡
中国企业的死亡漩涡中国企业普遍短寿,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但是从2004年底以来众多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快速步入了短寿行列,其中德隆、健力宝等是主要的代表。
其实企业死亡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据统计日本90%以上新成立的企业也是在3年以内死亡的。
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映射到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
同样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死亡线路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着重大的区别,其中价值贬值是关键。
死亡漩涡第一阶段:没有价值的价格战中国企业以酷爱价格战出名,而价格战的根源基本上是以“模仿战略”及“成本战略”为前提的。
中国只要有赚钱的产品,不出三个月就会出现模仿者,模仿者的任务就是获取短期的利润,对于产业的发展不承担任何责任。
笔者曾经接触一个叫“防磁贴”的产品,这种产品在日本及韩国非常流行,据说是用隐形飞机外表的材料制成。
这种东西应当是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没等产品正式推广,假冒产品抢先上市,甚至被演义成一种迷信产品,在磁片上印上菩萨、佛爷等各种形象,宣称可以防磁保平安,由于成本低廉,价格战成为了首选的入市武器,而真正防磁贴的生产企业,由于无力进行如此庞大的消费者市场教育,加之缺乏成本优势,在模仿者的进攻下被迫退出市场。
而模仿品在没有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托市的情况下,也很快的销声匿迹。
与模仿战略相同,低成本是造就另一个价格战的根源,中国企业追逐成本优势到达了疯狂、偏执的程度,中国众多企业的低成本来源于拖欠工资、不提供劳动保障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不正当的手段,沉迷于其中的企业除了赚钱,根本就没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与欲望,从本质上分析,这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更多的鼓励两眼向内、封闭式的剥削方式。
与此相反驰名企业更加注重,两眼向外以客户价值增长为根本的扩张方式。
罗技鼠标作为世界第一品牌,在中国有3800名员工,其中有300人在罗技本部搞产品设计,罗技鼠标出口大约是40美金,其中本部8美金、供应商13美金、经销商15美金,剩余4美金归中国地区的3500名员工。
玉柱: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
段永基在主持座谈会时,透露出对史玉柱实力的信任。段说,他曾打算收购史玉柱的原料供应厂,并由此得以知道史玉柱目前的销售规模和利润。
史玉柱向 “娘家”倒苦水
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泰山会”上,史玉柱没有太多讲自己东山再起的过程,没有谈自己的五马长枪,而是大倒苦水:三年来最大的感受只有两个:一个是“苦”,一个是“难”。
第七种死法是被骗,“有时候一个企业的资金被骗后会出现现金短缺,甚至整个企业会一蹶不振,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法律的保护很有限。”
史玉柱还惧怕红眼病的威胁。“红眼病多谣言就多,有关企业的谣言还算是好的,最怕就是关于产品的谣言,谣言一起,产品马上就卖不出去了。”
第九种是黑社会的敲诈。“企业做好了,就会有黑社会的敲诈,除非是特别大的企业。”史玉柱显然相信黑社会势力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已无孔不入。
“我们现在准备跟几家上市公司有过接触,”当记者问他将会借谁的“壳” 时,史玉柱表现得像一个外交官,“但是还没有最终敲定。”
对资本市场,经历了挫折的史玉柱充满了向往:“中国产业倒退15年,没有哪一个没经历过风波,但是如果是上市公司,每一个波折后它都能起得来。” 史玉柱认为,上市有两个好处:一是逼着自己走稳,“企业大了,第一位的便不是利润,而是企业安全,上市通过法律等各种手段形成制约,相对来说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减小,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在组织安排上又多加了几道保护。”
谈到对自己的帮助,史玉柱念念不忘的是“泰山”中的大佬柳传志和段永基。
联想主席柳传志是泰山产业研究院的院长,这个“泰山派”的掌门人向史玉柱传授了不少做企业的心法,比如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健康的、实用的。
在柳传志的启发下,史玉柱抛弃了巨人集团以前口号般空洞的企业文化,上海健特将实用性做为选择企业文化的首要条件,为了让企业文化能真正植根,史玉柱没少花费心思。
企业的死法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种死法“死法”之一:“病死”。
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是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
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
“死法”之二:“拖死”。
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
例如,有一家全国性的集团公司,子公司老总一多半都是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很厉害,一上手就把投资人套牢,钱他们挣着花着,客户资源紧紧地攥在他们自己手中。
他需要多少你都得投入,他掌握资源,你不能轻易换他,否则你的损失会更大。
本来投资到位后,我就问你要回报,你经理人做不下去了,我就得咬着牙斩仓,割肉。
但是投资人一般做不到,民营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他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情,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他当然去玩了。
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
“死法”之三:“找死”。
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犯了一些常识性错误的时候,这叫做自己“找死”。
比如说,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与自己的文化不匹配,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
没有人要你这么做,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
不仅对项目判断不了,对自己也判断不了,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这叫做“找死”。
“死法”之四:“压死”。
在民营企业里面这种现象很多: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不练内功,内部管理混乱。
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
自己找来巨额负债,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孰不知贷款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归还的,最后,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
中国民营企业生死存亡三道坎
中国管理传播网:中国民营企业生死存亡三道坎 吴为 民企的日子过的不容易,他们的生存除了来自政策、官员、百姓、伙伴、资源管理者等外部因素的长期考验外,还要面对事关生死的市场、管理、文化三道坎,都跨过了,才称得上为“百年老店”打下基础。
市场之坎 一、市场发展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包产到户”的农村经济改革,带来了我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时的广大民众也才开始有了政府安排之外的“个性需求”。
时至八十年代初,中国市场仍然商品匮乏,就像久旱的土地一样渴望雨水。
有了这种背景,当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企业,他们的经营完全是以生产为导向,企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挣什么,能生产就能卖,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个阶段。
之后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场从生产导向转变为产品导向,那是“项目取胜”的时代,也是“点子大王”的时代,只要企业选对了经营的项目就能挣大钱,企业能否活的滋润就看是否瞄准了市场需求。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市场迅速从供求平衡状态进入了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白热化时代。
二、广告策略 供大于求的市场是对民营企业生存的第一次考验,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民企从此开始学习研究战略战术,注重探讨市场和消费等,惊醒中的企业纷纷寻求突围的方法。
这时,许多企业突围的第一招就是“广告轰炸”策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电器行业,当时如何表现已成为过去,我们不再重复。
但对于广告策略的缺失,我们再来检讨一下,主要有广告与企业实力不对等、广告与产品质量不相称、广告与产品定位不吻合、广告与市场建设错位、广告与公共关系失谐等等,一系列问题很快就发生了。
一些企业期望用广告作为经营的最重要手段,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非理性的行为,企业在这种战略思维指导下,发生了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的现象,当时被“广告”伤了元气的企业不尽其数。
三、质量略策 企业的广告策略起到了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效果,但由于质量与服务等没有完全跟上,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并不都是好印象,许多企业也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况且广告的高成本,也让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13个“死穴”(1)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13个“死穴”在改革中破茧的中国民营企业,不断经历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风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危局,一次次跌落,一次次爬起。
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对我国10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
记者综合多种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的报道得到的数据是,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在2.9—5年。
企业家创业的过程难免挫折和无奈。
有人形容,商界在某种程度上与娱乐界相似:一批明星隐没,另一批明星升起。
乔赢、周作亮、李忠文、姜伟、吴炳新,这些创业者昔日曾经光芒四射,但今天的创业者也许已经不知道他们是谁了,而他们的功成败退也成了教材中的经典失败案例。
本报对以往和目前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探究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失败时不难发现个中原因:一个企业失败往往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其中几种,而且这几种原因或互为因果,或并列,使本来可以走得更远的企业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令人感叹不已。
“死穴”之一无米下锅“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产品是企业获利的源泉,此“产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例如,咨询公司提供的完善服务也是一种产品。
企业没有产品投放市场,就像过日子无米下锅,巧妇亦难维系。
好产品首先应该适合市场需要,拥有固定的消费人群,定位准确,在相同产品中具有市场差异性、无可替代性,同时一定要有合理利润。
这是看似普通的“铁理”。
没有产品就好像水煮鱼、麻辣小龙虾没有鲜鱼、活虾,没有鲜鱼、活虾,扔再多的料也不管用。
如果大家都有活鱼活虾,那么辣子、川椒就要以正宗够味取胜;如果都用辣子、川椒,那么火候、配料及至投料时间就要取胜,这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地方。
“器”不“利”是大多数企业做不大的原因。
当市场被同类产品不断蚕食,获利空间逐渐缩小,那么处于劣势地位的产品便退出流通。
还是拿餐饮业来说,北京市场每个月约有2000家餐馆关张,关张的是那些只能提供味寡色淡、降低食欲的“产品”的餐馆,而拥有“秘制”水煮鱼的沸腾鱼乡、蟹老宋却正在谋划开新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着灿烂和辉煌,但也制造了太多的迷宫和空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纵使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也逃不出传统文明的手掌心。
中国民营企业的高死亡率,与此传统文化中孕生出来各种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渊源和联系。
死亡地带之一:称王称霸的秦始皇情结中国传统的等级文化和宗法体制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但也产生了另一个副产品,即人人都想做皇帝。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文化和宗法体制,追求的是人对人的绝对控制,包括行为上的划一、精神上的依附、意志上的服从。
在这个体制中越下层的人,越没有自由,越没有自由的人越向往自由。
要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做皇帝,只有做了皇帝才可能完全超脱、独得自由。
那么,皇帝又是怎么做的,我们先看看秦朝的历史和中国第一始皇帝是所作所为: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形成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秦国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嬴姓部落。
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见周幽王)有功,封为诸侯,赐给歧以西地,正式建国,后定都於雍(今陕西凤翔南)。
经文、宁、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穆公继位时,已占有大半个关中。
秦穆公名任好,嬴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
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等。
秦国并由此走上了强大之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是自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后一百四十多年来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秦始皇顺势而为,实现了统一六国的霸业。
连年征战导致国力空虚,社会物资极度缺乏,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六国遗民尤其是六国贵族,对秦朝充满了仇恨,时时都在策划反叛行动,推翻秦朝的统治,时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
同时刚刚建立起来的秦朝还要面对来自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蒙恬和公子扶苏北修长城,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
还有扩建都城,建筑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等,也是为了提高新帝国的威严。
百姓不堪重负,当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万,骊山阿旁各七十余万,兵用不足发谪。
全国一千多万人口,有三百万精壮劳力在服役。
而陶醉在胜利喜悦中秦始皇也开始走向孤家寡人,仿建六国宫殿、五次巡游全国、秦皇岛刻石、封泰山、禅梁父、出周鼎、伐湘山。
直接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1、废分封。
孤家寡人独享天下,所有功臣名亲贵将无一得以封赏,怨声载道以至于后来楚霸王攻打咸阳城时,几乎没有任何抵抗;2、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以至于后来突然病死在巡游途中,发生二世夺位的“沙丘之变”;3、独断专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中程不得休息”;4、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痴迷神仙方士但求长生不老之药,并因此引发焚书坑儒。
5、迷信暴力,视民为草芥,发谪戍??使百年基业付之东流。
这就是历史中真实的秦始皇,他命好,百年基业梦想在他手上实现;他的命也不好,自己的命在无所不用其极中早早就送给了自己的江山。
秦始皇虽然已经死了二千多年,但是秦始皇开创的称王称霸之遗风却一直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情结,并也使一个又一个企业在重蹈着秦始皇的覆灭之辙。
对内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对外无视天理国法,公然与社会、政府为敌,最后在众叛亲离、人鬼共愤中天地不容。
“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从传统的文化中演绎出来的怪胎,几十年来这个怪胎不知道断送了多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高死亡地带之一,也是最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反思的问题。
死亡地带之二:穷凶极恶的孙悟空情结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西游记》之所以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与孙悟空的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也反映人们在传统文化和宗法体制下思想、行为和意志被高度的禁锢中对自由和反抗精神的向往。
孙悟空石破惊天,水帘洞称王、龙宫借宝、阎罗殿改生死以及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封得弼马温,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也是普通百姓津津乐道之事。
但是,后来孙悟空因二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救下孙悟空。
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取得真经。
对后来的故事人们似乎兴趣不大,尤其是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过程,似乎就有些被冷落了,因为谁也不想一辈子有那么多难。
对孙悟空无视一切强权,自立为王、为圣,可以正面地理解,却也有负面的效应,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唯我独尊”心理的作祟的结果。
当一个人处于弱势的时候,更希望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用打倒一切实现自己。
自从有了网络后,在网络的世界里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个孙大圣,在这儿没有道德、没有法律、没有人对人起码的尊重,一切都变得恣意妄为和为所欲为。
很多人在网络世界里实现了自己打倒一切、消灭一切孙悟空情结。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些力量和成就马上就会变得和孙悟空一样,目空一切,无视一切,人人都得为我活,人人都得向我看,什么天理国法人情统统靠边站。
企业家群体中这种现象也很明显,马上变得不可理喻,为了我的钱、为了我的事业,天下人都得为我让路。
因此,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在刚刚站起来后,就被自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打倒下。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孙悟空情结是秦始皇情结的另一个版本,只是因选择者所处的时代地位不同取向不同而已。
死亡地带之三:永不消逝的小农情结顽强的小农意识是中国传统社会鲜明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上,但因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反映在投资创业初期的企业高死亡率上和用人制度上。
据统计我国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为什么?因为把经商谋业看得跟农民种地一样,三分地撒下一把种子就可以坐等收成了。
没有市场意识、没有投资意识、没有经营意识、没有风险意识,投了资就想赚、开了店就要发,公司开了三两个月不赚钱就好像天塌下来一样,立即关门打烊。
究其原因是,在投资前只算开店办厂的成本,不算经营和促销的成本,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光凭着生意的激情,头脑发热呈一时之勇。
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即使种田之外也织也编,也都是一家人不分老幼、不分日夜。
民营企业死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家人的过度依赖上,企业中总是只认自家人,只要是自家人不论能力高低,品德优劣一律重用。
最后把企业变成一家人窝里斗的场所,斗来斗去,公是公的事,婆是婆的理,清官难断家务事。
事企业当作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没有原则、没有章法、没有是非对错,这样的企业可能长且久远吗?现在企业家族化现象很普遍,国际上也是如此,但是人家的家族化有成熟的市场背景、商业文化为基础,而且即使是父子,也有清晰的你我关系和利益关系。
不比我们,市场环境相对不成熟,家族中人与人关系如胶似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所以,中国人是搞家族企业,必然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死亡地带之四:海市蜃楼的童话或神话情结每个人是从童话或神话故事中走向人生和社会的。
与个人的经历一样,当人类处于童年时期,对大自然、人类社会及个人充满着好奇与无奈,在此人就会借助想象的翅膀演绎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来,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借助神的力量就能在神话或童话虚拟的世界里顺利的实现。
首先在创业之前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类似于天上下凡仙女结缘、白胡子老爷爷点石成金,白马王子、美丽的公主与平民结亲、丑小鸭变白天鹅,总的来说是希望财富和幸福会从天而降。
所以往往生活中一个虚幻或虚假的信息就触动人的童话或神话情结,进而在神话或童话故事的指引下,开始自己的创业路。
当然残酷的现实正如诗云: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前三次的成功率一定很低,但也正是这三次才教会人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创业,然后再败再战,在不断的坚持中寻找到自己的创业路,只在坚持下去的人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其次在改革开放初期因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机会,早期经商、开店、办公司人都获得了机会赚到了钱,起码当时都赚到了钱。
很多人以为经商办企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如今的市场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话,市场在充分竞争后对投资者个人的要求以及资本、技术及规模都有相当的要求,几乎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潜在的最低进入门槛,低于这个门槛成活的概率就会很低,所以风险特别大。
再者,企业在一行、一业、一地取得了成功后,以为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创业的模式,一知道每一行、每一业、每一地都有自己特点和要求,从新开始等于重新开始,一切从零开始。
最可怕的是企业家在功成名就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时候就会通过童话或神话般的远景,编出一堆的故事了。
如托普的“软件园”蓝图以及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巨大手笔;三九集团赵新先的实施全面扩张战略(在全国各地并购140家企业)以及专业化的“三化战略”(中药现代化、中医专业化、健康服务化)、“麦当劳计划”(5年内开办1000家连锁诊所)、“沃尔玛”战略(编织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网络)等,都让企业很快就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什么五百强、五百年的概念都充满着童话色彩。
事实上,当企业天天讲类似于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时候,也是企业失去战略方向的时候,企业的能力也走到了尽头,已经不知道下一步路该怎么走了,所以只要动结果就一定是死。
死亡地带之五:痴迷无所不能的暴力中国传统社会追求的是人对人的绝对控制,要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到在行为上的划一、精神上的依附、意志上的服从。
事实上这不符合人性的,也是极不人道的,也是一个普通人永远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事。
传统社会为了达到平衡,就只能不断重复地使用暴力,像割韭菜一样,割了旧的又长出新的,从精神和肉体上消灭胆敢不服从者。
这也就不难中国古代为什么有像凌迟、车裂、具五刑、灭三族甚至灭九族等酷刑了。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家本能地追求这种无所不在的控制,并指望通过这种万能的控制来达到管理企业的目的。
企业的管理者高高在上,通过一切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个部下,动动辄训斥、罚款、扣工资、降级开除、辞退等,搞得部下和员工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远君子亲小人,真正有能力的人、有品德的人、有情操的人是不会接受这样非人的待遇的,能留下的就是一些无德、无能、无品的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