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预警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四章第三、四节考点4.3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4.3.1 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应当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三个层次:①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②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银行具别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③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各职能部门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关职能被恰当分离,以避免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
4.3.2 市场风险监测1. 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市场风险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①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统计的市场风险头寸;②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计量的市场风险水平;③ 对市场风险头寸和市场风险水平的结构分析;④ 盈亏情况;⑤ 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变更情况;⑥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⑦ 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包括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⑧ 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情况;⑨ 内部和外部审计情况⑩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分配情况对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市场风险应急方案的建议;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从国外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看,市场风险报告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
① 投资组合报告② 风险分解“热点”报告③ 最佳投资组合组织报告④ 最佳风险规避策略报告2. 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①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常每周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一次;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实时报告,但主要通过信息系统直接传递。
②后台和前台所需的头寸报告,应当每日提供,并完好打印、存档、保管。
③风险值和风险限额报告必须在每日交易结束之后尽快完成。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5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整理
第5章操作风险管理1、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2、操作风险分类: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外部事件。
3、内部欺诈、失职违规、员工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等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而引起的风险。
4、内部欺诈可表现为未经授权交易、盗窃和欺诈等。
5、失职违规主要包括过失、未经授权的业务以及超越授权的活动。
员工越权行为包括滥用职权、对客户进行误导、支配超出其权限的资金额度,致使商业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
6、商业银行员工在工作中,由于知识/技能匮乏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三种(1)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2)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但由于颜面或其他原因,未向管理层提出或声明其胜任或不能正确处理面对的情况;(3)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危害商业银行的利益。
7、核心雇员流失造成的风险体现为商业银行对关键人员(如交易员、高级客户经理)过度依赖的风险,包括缺乏足够的后备人员、关键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缺乏岗位轮换机制等。
8、可体现在劳资关系、环境安全性和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中。
9、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财务/会计错误、文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六个方面。
10、备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正常提供全部/部分服务或业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系统缺陷引发的风险包括系统设计不完善和系统维护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数据/信息质量、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方面的问题。
11、外部欺诈、洗钱、政治风险、监管规定、业务外包、自然灾害、恐怖威胁。
12、操作风险识别方法:自我评估法、因果分析模型。
13、操作风险评估要素包括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情景分析、本行的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四个方面。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专栏: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商业银行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如果能够回归到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环节,特别是加强风险文化的培育与“三道防线”的建设,则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模式,指的是在银行内部构造出三支对风险管理承担不同职责的团队(业务团队、风险管理团队、内部审计团队),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并通过独立、有效地监控,提高主体的风险管理有效性。
“三道防线”的模式构建了一个风险管理体系监督架构,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全员性、全面性、独立性、专业性和垂直性。
第一道防线——前台业务部门(风险承担部门)。
前台业务人员处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最前沿,应当具备可持续的风险-收益理念,掌握最新的风险信息,对其业务经营活动所承担的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的管理,切实遵守风险偏好、风险限额等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及时报告、主动化解业务经营中出现的风险。
其中,可持续的风险-收益理念是商业银行持之以恒地培育健康风险文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除了审慎且负责任的前台业务人员,商业银行还需具备高效、高素质且受到尊重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经理要对对业务及其所承担的风险有清晰的理解,从而对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并对业务经营活动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识别、计量、监控、报告,控制业务部门过度承担风险。
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不仅要对前台如何盈利等业务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要对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有正确的认识,独立、客观地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确保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董事会所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
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知识点
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知识点一、风险管理基础知识1.1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业务、资产或负债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1.2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应该以保护银行资产和维护合规性为目标,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包括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各类风险。
1.3 风险管理框架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银行内部控制框架(ICF)和企业治理框架(EGF),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综合风险管理框架。
综合框架应包括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人员和培训等方面。
二、市场风险管理2.1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类型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投资组合价值下跌或者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
2.2 市场风险测量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市场价值敞口(MVaR)和历史模拟两种常见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并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同时还应该了解其他一些补充性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如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
2.3 市场风险控制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市场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交易限额、交易前批准、止损限制、对冲和多元化等。
同时还要注意监控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三、信用风险管理3.1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类型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发行人违约而导致债权人或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违约风险、评级迁移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等。
3.2 信用评级体系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信用评级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的信用评级体系,如穆迪、标普和惠誉等。
同时还应该了解信用评级的限制和局限性。
3.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包括风险分散、担保、保证金和保险等。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审查借款人或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并及时调整授信额度。
四、操作风险管理4.1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类型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不当行为或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章节考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章节考点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章节考点一、风险分散(表1-1)(表1-1)风险分散项目内容风险分散概念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
风险分散意义风险分散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投资;多样化授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整体风险。
风险分散注意事项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前提条件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
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应与集中承担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综合考虑。
二、风险对冲(表1-2)(表1-2)风险对冲项目内容风险对冲的内涵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续)风险对冲的内容及意义风险对冲对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1)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2)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三、风险转移(表1-3)(表1-3)风险转移项目内容风险转移的概念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风险转移的分类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1)保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购买保险,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
(2)非保险转移。
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能够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此外,在金融市场中,某些衍生产品(如期权合约)可看做是特殊形式的保单,为投资者提供了转移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价格风险的工具。
四、风险规避(表1-4)(表1-4)风险规避项目内容风险规避的概念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
风险规避可以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预警
A.风险分析,后评价,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处置 B.风险分析,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处置,后评价 C.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后评价,风险分析,风险处置 D.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 正确答案:D 解析:考察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程序的知识。 10.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测中,行业经济环境出现恶化的预警指标不包括 ()。 A.行业整体衰退 B.产能明显过剩 C.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下降 D.劳动生产率低下 正确答案:D 解析:劳动生产率低下属于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11.下列行业财务风险指标越高越好的有( )。 A.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行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 B.行业盈亏系数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 C.资本积累率是评价目标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D.行业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及其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E.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及单位员工产出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A,C,D,E 解析:本题考察风险预警的概念理解和记忆。正确答案是ACDE。行业净资产 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x 100%,该指标是衡量行 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 指标,越高越好。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行 业盈亏系数、资本积累率、销售利润率、产品产销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 6 项关键指标
A.净资产收益率 B.行业盈亏系数 C.全员劳动生产率 D.产品产销率 E.资本积累率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以上全都正确 6.下列选项不是风险预警程序的是()。 A.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B.风险分析 C.风险避免 D.后评价 正确答案:C 解析: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无论是否依托于动 态化、系统化、精确化的风险预警系统,都应当逐级、依次完成以下程序 :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 7.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的方法的是()。 A.红色预警法 B.统计预警法 C.黑色预警法 D.指数预警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指数预警法是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的方法。 8.下列关于红色预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 B.要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C.要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D.要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正确答案:A 解析: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9.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的正确程序是()。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操作风险监管规则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操作风险监管规则1.国际监管规则操作风险主要是巴塞尔委员的监管规则,主要有《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办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文件。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操作风险首次被纳入巴塞尔委员会的风险管理监管范围。
1998年9月推出的《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则要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商业银行建立包括操作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8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首个专门针对操作风险的文件《操作风险管理》。
这是巴塞尔委员会的一个工作组对来自不同国家的30多个大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总结性材料,从操作风险的定义、测量、控制、政策、制度和内部控制等角度对各家商业银行的做法进行了总结。
2003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办法》,这是规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有十条原则,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监管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阐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
巴塞尔委员会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采取更具风险敏感性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来监测和管理风险,并保证持有充足的资本来应对各种风险,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04年正式颁布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A New Capital Adequacy Framework),提出了以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主要特点的资本监管框架,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起构成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在第一支柱的阐述中,其系统性超过了市场风险的描述。
巴塞尔委员会明确表示,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计提和分配资本以推动商业银行改进操作风险管理,这是新协议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精髓。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知识点及例题解析5.3
5.3.3主要业务风险控制 1.柜台业务柜台业务泛指通过商业银行柜面办理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操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容易引发操作风险的业务环节。
柜台业务范围较广,包括账户管理、存取款、现金库箱、印押证管理、票据凭证审核、会计核算、帐务处理等各项操作。
(1)主要操作风险点①账户开立、使用、变更与撤销; ②现金存取款; ③柜员管理; ④重要凭证和重要物品管理; ⑤现金库箱管理; ⑥平账和账务核对; ⑦抹账、错账冲正、挂账、挂失业务。
(2)操作风险成因(3)操作风险控制要点①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断细化操作细则,并建立岗位操作规范和操作手册,通过制度规范来防范操作风险。
②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尽可能将业务纳入系统处理,并在系统中自动设立风险监控要点,发现操作中的风险点能及时提供警示信息。
③加强岗位培训,特别是新业务和新产品培训,不断提高柜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培养柜员岗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强化一线实施监督检查,促进事后监督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改进检查监督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作用。
⑤严格执行各项柜台业务规定。
2.法人信贷业务法人信贷业务是国内企业/机构类业务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商业银行业务。
法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以企业/机构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信贷业务,包括法人客户贷款业务、贴现业务、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
按照法人信贷业务的流程,可分为评级授信、信贷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六个环节。
(1)主要操作风险点①评级授信②信贷调查③信贷审查④信贷审批⑤信贷放款⑥贷后管理(2)操作风险成因(3)操作风险控制要点①牢固树立审慎稳健的信贷经营理念,坚决杜绝各类短期行为和粗放管理。
②倡导新型的企业信贷文化。
③改革信贷经营管理模式。
④明确主责任人制度。
⑤加快信贷电子化建设。
⑥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⑦把握关键环节。
⑧提高法律介入程度。
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15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随着金融体系变革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监管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从1988年的第一版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Ⅰ)到2006年的第二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Ⅱ)提出了一系列风险计量的规范标准,而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Ⅲ),又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新标杆和新高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纵观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和金融实践的发展过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经营中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
一笔大额信贷资产的违约,常常导致一家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倒闭。
因此,商业银行极为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产分散化、抵押、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防范、减少资产业务损失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
2.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巨大压力。
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的限制,西方商业银行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对许多金融工具进行了创新,如CDs、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发展。
虽然商业银行由被动负债转变为主动负债导致了银行业的一场革命,但同时,负债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知识点: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风险管理部门应当能够运用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工具,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交易前台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以辅助交易人员、高级管理层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决策。
根据报告内容、业务及组合种类、风险特征等差异合理确定报告层级和报告频率,形成市场风险日报、周报、季报和不定期报告,建立市场风险专题报告和重大市场风险事项报告机制,建立向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有效报告路径。
向董事会提交的市场风险监测和分析报告通常包括银行的总体市场头寸、风险水平、盈亏状况以及对市场风险限额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等内容。
向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交的市场风险报告通常包括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分解后的详细信息,并具有更高的报告频率。
市场风险监测和分析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1)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统计/计量的市场风险头寸;(2)对市场风险头寸和市场风险水平的结构分析;(3)头寸的盈亏情况;(4)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变更情况;(5)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6)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包括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7)返回检验和压力测试情况;(8)内外部审计情况;(9)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分配情况;(10)对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市场风险应急方案的建议;(11)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基础工具。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能力将完整的市场风险信息,按照交易人员、风险管理专业人员、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和各种辅助决策报告。
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市场风险报告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
例如:(1)投资组合报告。
以总结的方式,完整列示了投资组合中的所有头寸。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风险管理》国别风险
20X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风险管理》:国别风险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国别风险的概念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转移风险、主权风险、传染风险、货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间接国别风险七类,其中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的国别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过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审计。
国别风险的基本做法1.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监控国别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
2.建立清晰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国别风险的特点,识别国别风险并建立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一般应当与本机构跨境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1)国别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业务经营中面临的潜在国别风险,了解所承担的国别风险类型,确保在单一和并表层面上,按国别识别风险。
(2)国别风险的计量与评估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机构国别风险类型、暴露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应当至少满足以下要求:能够覆盖所有重大风险暴露和不同类型的风险;能够在单一和并表层面按国别计量风险;能够根据有风险转移及无风险转移情况分别计量国别风险。
(3)限额管理、监测与报告对国别风险应实行限额管理,在综合考虑跨境业务发展战略、国别风险评级和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按国别合理设定覆盖表内外项目的国别风险限额。
有重大国别风险暴露的商业银行,一般会考虑在总限额下按业务类型、交易对手类型、国别风险类型和期限等设定分类限额。
国别风险限额应当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委员会批准,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国别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国别风险的评估指标包括三种:数量指标、比例指标、等级指标。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题库必考题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下列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程序的正确顺序是()。
A.风险分析→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处置→后评价B.风险分析→后评价→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处置C.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D.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后评价→风险分析→风险处置【答案】:C2、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不得低于()。
A.30%B.25%C.50%D.75%【答案】:B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中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属于()。
A.关注类贷款B.次级类贷款C.可疑类贷款D.损失类贷款【答案】:C4、下列关于银行机构信息披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银行机构的信息披露主要是会计信息披露B.银行机构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社会大众及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督管理C.银行机构信息披露具体披露的内容和要求,可按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确定D.银行机构要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提高银行经营透明度【答案】:A5、(2018年真题)下列关于银行资产计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交易账簿中的项目通常只能按模型定价B.按模型定价是指将从市场获得的其他相关数据输入模型,计算或推算出交易头寸的价值C.存贷款业务归入银行账簿D.银行账簿中的项目通常按历史成本计价【答案】:A6、下列不属于日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来源的是()。
A.不良贷款核销B.拆入资金和正回购C.发行债券D.客户存款增加【答案】:A7、下列关于久期分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久期分析是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短期收益的影响B.如采用标准久期分析法,不能反映基准风险C.如采用标准久期分析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期权性风险D.对于利率的大幅变动,久期分析的结果会不够准确【答案】:A8、现金未及时送达营业网点属于内部流程风险中的()。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单一法人信用风险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单一法人信用风险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商业银行应当要求客户提供基本资料,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
对于中长期授信,还需要对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期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等作出预测和分析。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应特别关注以下四项内容:①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②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③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④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2)财务比率分析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
(3)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考察和分析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主要从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整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2013年版)第1章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收益与损失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1信用风险1.2.2市场风险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1.2.5国别风险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3.1风险分散1.3.2风险对冲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4.1资本的定义、作用和分类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1.5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5.1收益的计量1.5.2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1.5.3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第2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2.1.1公司治理2.1.2内部控制2.1.3风险文化2.1.4管理战略2.1.5风险偏好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2.2.1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2.2.2监事会2.2.3高级管理层2.2.4风险管理部门2.2.5其他主要风险控制部门/机构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2.3.1风险识别/分析2.3.2风险计量/评估2.3.3风险监测/报告2.3.4风险控制/缓释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3.1信用风险识别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2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4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3.2信用风险计量3.2.1风险暴露分类3.2.2客户评级3.2.3债项评级3.2.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3.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3.3.1风险监测对象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3.3.3风险预警3.3.4风险报告3.4信用风险控制3.4.1限额管理3.4.2信用风险缓释3.4.3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3.5信用风险资本计量3.5.1权重法3.5.2内部评级法3.5.3经济资本管理第4章市场风险管理4.1市场风险识别4.1.1市场风险特征与分类4.1.2主要交易产品及其风险特征4.1.3账户划分4.2市场风险计量4.2.1基本概念4.2.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4.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4.3.1市场风险管理总体要求4.3.2市场风险监测与报告4.3.3市场风险控制4.3.4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4.4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4.4.1标准法4.4.2内部模型法4.4.3经济资本配置和经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4.5交易对手信用风险4.5.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定义和计量范围4.5.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4.5.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第5章操作风险管理5.1操作风险概述5.1.1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5.1.2操作风险相关概念辨析5.1.3操作风险的监管规则5.1.4操作风险分类5.1.5操作风险识别方法5.2操作风险评估5.2.1操作风险评估的定义与原理5.2.2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5.2.3操作风险评估的步骤5.2.4操作风险评估的价值5.2.5操作风险评估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5.3操作风险控制5.3.1操作风险控制环境5.3.2操作风险缓释5.3.3主要业务操作风险控制5.4操作风险监控与报告5.4.1关键风险指标法5.4.2损失数据收集5.4.3风险报告5.5操作风险资本计量5.5.1基本指标法5.5.2标准法5.5.3高级计量法第6章流动性风险管理6.1流动性风险识别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6.1.2资产负债币种结构6.1.3资产负债分布结构6.2流动性风险评估6.2.1流动性比率/指标法6.2.2现金流分析法6.2.3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6.3.1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6.3.2压力测试6.3.3情景分析6.3.4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第7章其他风险管理7.1国别风险管理7.1.1国别风险的概念7.1.2国别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声誉风险管理7.2.1声誉风险的概念7.2.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3声誉危机管理规划7.3战略风险管理7.3.1战略风险管理的概念7.3.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第8章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8.1总体要求8.2风险评估8.2.1风险评估最佳实践8.2.2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8.3压力测试8.3.1基本框架和要求8.3.2关于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8.4资本评估8.4.1资本定义、功能与分类8.4.2资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及频率8.4.3主要监管要求8.5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ICAAP报告)8.5.1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作用8.5.2关于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监管要求第9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9.1银行监管9.1.1银行监管的内容9.1.2银行监管的方法9.1.3银行监管的规则9.2市场约束9.2.1市场约束机制9.2.2信息披露9.2.3外部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
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风险预警程序
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无论是否依托于动态化、系统化、精确化的风险预警系统,都应当逐级、依次完成以下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收集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信贷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外部渠道得到的信息,并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系统进行储存。
②风险分析。
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层处理、甄别和判断后,进入到预测系统或预警指标体系中。
③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④后评价。
风险预警的后评价是指经过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过程后,对风险预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发现风险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如虚警或漏警),深入分析原因,并对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行为进行修正或调整,因此对于预警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
(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践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的目标,以及风险驱动因素的不同和管理机制的区别,而采用不同的风险预警管理方法。
在需要进行预警的内容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适应监管底线的风险预警管理。
通常会根据不同的监管底线要求,制定和实施不同的预警管理机制。
②适应本行内部信用风险执行效果的预警管理。
③适应有关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预警管理。
指的是为了对信贷客户进行日常信用风险监测而进行的预警管理。
2.行业风险预警
行业风险预警属于中观层面的预警,主要包括对以下行业风险因素的预警: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因素、财政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①经济周期因素。
经济周期因素主要用于判断宏观经济所处阶段;判断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分析宏观周期与行业周期的相关性。
②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对许多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当财政紧缩时,行业信贷风险呈上升趋势;反之则下降。
③国家产业政策。
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盈利状况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④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行业,因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企业间的纠纷较多,系统性风险较高,易受意外事件的冲击。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目的是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对行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要从行业财务数据的角度,把握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进而更深人地剖析行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4)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当行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一般都会对行业中的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从而对商业银行正常的本息回收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行业风险预警指标: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国家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例如,汇率、利率的调整,政府产业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
•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现重大调整。
•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变化,例如,对进口、出口的限制和保护。
•政府优惠政策的停止。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行业整体衰退。
•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产能明显过剩。
•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下降。
•行业出现整体亏损或行业标杆企业出现亏损。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该指标是衡量行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越高越好。
•行业盈亏系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资本积累率=行业内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总和/行业内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和×100%,该指标是评价目标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越高越好。
•行业销售利润率=行业内企业销售利润总和/行业内企业销售收入总和×100%,该指标越高,说明行业产品附加值越高,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行业产品产销率=行业产品销售量/行业产品产量×100%,该指标越高,说明行业产品供不应求,现有市场规模还可进一步扩大。
•劳动生产率=(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1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间的相对技术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其生产技术越先进,单位员工产出越多。
3.区域风险预警
区域风险通常表现为区域政策法规的重大变化、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以及区域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区域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等。
(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
某些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竞争格局等,同时对区域内的企业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区域风险。
(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
在对区域风险监测的过程中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
区域风险预警:
1.区域政策法规的重大变化
•国家政策法规变化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方政府提出与地方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极不相称的产业发展规划;
•地方政府为吸引企业投资,不惜一切代价,提供优惠条件;
•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而造成地方原定的优惠政策难以执行;
•地方政府减少对区域内商业银行客户的优惠政策或允诺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
•区城内某产业集中度高,而该产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
•区域法律法规明显调整。
2.区域经营环境恶化
•区域经济整体下滑;
•区域产业集中度高,区域主导产业出现衰退;
•区域内客户的资信状况普遍降低;
•区域内产品普遍被购买者反映质量差,购买者对该区域生产的产品失去信心等。
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出现问题
•风险分类数据显示区域资产质量明显下降;
•短期内区域信贷规模超常增长;
•行内员工大量反映本行的经营管理恶化情况;
•行内检查报告反映的管理混乱情况;
•外部审计监管机构要求重大整改情况;
•发生重大违规/违法案件。
4.客户风险预警
借款人的借款不会一夜之间变成问题贷款或损失,在信贷资产质量逐渐恶化之前,借款人往往会出现许多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