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一新
最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一)教案(精品)
a2 a1 d 即: a 2 a1 d
a3 a 2 d 即: a3 a 2 d a1 2d
a 4 a3 d 即: a 4 a3 d a1 3d
及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a n a1 (n 1)d 方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 a1 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1 教师课时教案 学生活动
教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 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
学
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过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 项减后项来求;
程
⑵.对于数列{ a n },若 a n - a n 1 =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与 活动设计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1
Ⅰ.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 方法—— 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 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课本P36页的4个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 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 个名字——等差数列 Ⅱ.讲授新课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教案
等 差 数 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与探究、归纳、猜想的能力.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发现、探究、讲解、演练相结合. 【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 (一)复习铺垫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翻开今天的日历:注意到11月26日这一天所在行的数字是:23,24,25,26,27,28,29我们知道,象这样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请问:(1)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22 (,7)n a n n N n *=+∈≤ (2)相邻两项之间的递推关系是什么? 11(,6)n n a a n N n *+=+∈≤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重要方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日历表复习铺垫,同时进行时间观念教育,凸现人文气息.通过复习,培育和预热“等差数列”概念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和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发现引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与数学中的数列的例子:从1984年到2000年,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五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分别为: 15,5,16,16,28.某剧场前8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52,50,48,46,44,42,40,38. 被7除余1的自然数: 1,8,15,22,29,36,…某长跑运动员一周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 )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正整数的倒数:111111,,,,,,23456⋅⋅⋅ 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得到6个数列: ① 23,24,25,26,27,28,29; ② 15,5,16,16,28;③ 52,50,48,46,44,42,40,38. ④ 1,8,15,22,29,36,……⑤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⑥ 111111,,,,,,23456⋅⋅⋅上述数列来自数学与生活,其中有些数列有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一些吗?这些共同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发现”是个美妙的词语,发现令人鼓舞,发现引人注目.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象①、③、④、⑤这样的数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等差数列.(模拟科学研究的程式,从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列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总结,确立研究的课题)二、概念建构 (一) 讨论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从上述四个例子中尝试归纳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二)表述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也就是: 1 (,2){}n n n a a d n N n a *--=∈≥⇔为等差数列.(适度的的形式化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三)反馈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① 23,25,26,27,28,29,30.② 7, 7, 7, 7, 7, 7, …③ 52,50,48,46,44,42,40,35. ④ -1,-8,-15,-22,-29. ⑤ -1,1,-1,1,-1,1,-1,1,…三、性质探究[引子] 已知1 3 n n a a --=,12a =-,求234,,a a a ,100?a =(一)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建立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有:2121323214343111 2 3(1) n n n a a d a a d a a d a a d a da a d a a d a d a a d a a n d --=⇒=+-=⇒=+=+-=⇒=+=+⋅⋅⋅⋅⋅⋅-==+-(叠加,严格的数学推理) (迭代,归纳和猜想) [小组练习] 在等差数列中填写下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例1、(1)求等差数列-2,1,4,……的第5项和12项;(2)1126是不是上述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公式正用、逆用)(源于教材,以本为本)变式Ⅰ: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51210,31a a ==. (1)求公差d ;(2)求7a . (方程思想,求基本量)一般化:()(,)n k a a n k d n k N *=+-∈;变式Ⅱ: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716a =,求下列各式的值: (1)68a a +; (2)311a a +;(定义、公式变用,速算法:整体代换,设而不求,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性) 一般化:(,,,)m n p q m n p q m n p q N a a a a *+=+∈⇒+=+(变式训练的设计以一个数列为背景,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由浅入深,体现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展,重在思维训练,多点想,少点算.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体会交流、合作和竞争等现代意识)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a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0p ≠,那么这个 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1(1)n a a n d =+-量数字 题号分析: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可以用等差数列的定义. (学生自学教材,体会书写格式)(如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上述例1中的数列,35n a n =-,相应是图象是一次函数35y x =-所对应的直线上的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如图所示.(等差数列的判定,定义的应用,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例3、在下面的日历表中:(Ⅰ)在23和29两个数中间填上两个数,使得四个数成等差数列;若在a 、b 之间填上两个数呢? (Ⅱ)已知方程22(52)(52)0x x m x x n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23的等差数列,求m n +的值. (Ⅲ)后续研究:继续观察日历表,你能找出几个公差不同的等差数列?试写出它们的通项公式.你能写出这些等差数列的公差构成的集合吗?(首尾呼应,思维拓展) 四、小结作业(通过形式活泼的连接图,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储存的提取;同时,突出核心概念) 作业:(一) 阅读作业:通读教材,复习巩固,思考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 (二) 书面作业:114P (习题3.2) 1,2,10(三) 弹性作业:模仿等差数列的定义,思考有没有“等和数列”.如果有,请研究它的定义、通项公式和相关的性质.(作业分为三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阅读作业中的问题思考是后续课堂的铺垫,而弹性作业不作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它也是新课标里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附录】 教学设计说明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元认知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情感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备课不只是对知识和教学内容的准备,也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掌握.二者的和谐统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发现、探究、讲解、演练相结合教学法的确立,就是基于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关注.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讨论交流,实现生生互助,丰富情感体验;实现师生互助,活跃课堂气氛.从知识建构到能力培养,知能统一,信息传递畅通;从情感体验到人文关怀,情意共鸣,创新精神涌动.。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A版数学《等差数列》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灵活运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等差数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并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⑶情态与价值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探究、启发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设置情境、问题诱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尝试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三、教学过程: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数列的概念,会求简单数列的通公式。
(出示幻灯片2,提问学生回答)2、问题引入:观察下列数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1)5,5,5,5,5,5(2)4,5,6,7,8,9,10(3)2,0,-2,-4,-6(出示幻灯片3,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这些数列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然后提问学生有怎样的讨论结果,对回答不正确的同学,再指定另一同学给予指正,至到学生能找到等数列的共同特点)。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1. 引言本教案是针对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材中的《等差数列》内容进行设计的。
《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学生理解数列的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教案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性质。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性质;•演示教学: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帮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程度。
3. 教案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3.1 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理解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活动•演示推导过程:教师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意义;•练习应用:学生进行一些实例练习,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4. 教案三:等差数列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通过例题引入等差数列的应用;2.探究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规律;•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更多的应用案例,并探究其规律和特点;•学生报告: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应用案例进行报告,分享给全班同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必修5教学设计:等差数列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求数列前n项和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 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从介绍高斯的算法开始,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四、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渗透函数思想与方程(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知识经验的感悟和体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体展示三角形图案)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 +2 +3 +…+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岀了正确答案:(1+100)+(2 + 99)+ +(50 + 51) = 101X50=5050.(―)由易到难,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学习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5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该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并把小组发现的方法一一呈现.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求法方法]:原式=(1 + 2 + 3+ ............. + 50) +51方法2:原式=0 + 1+2 + ............ + 50+51方法3:原式=(1+2 + -+25+27- + 51) +26以上方法实际上是用了“化归思想”,将奇数个项问题转化为偶数个项求解,教师应进行充分肯定与克扬.问题2: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l<n <100, nWN*)共有多少颗宝石?启发:(多媒体演示)如右图,在三角形图案右侧倒放一个全等的三角形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通过以上启发学生再自主探究,相信容易得出解法:VI + 2 + 3 +・・・ (n-1) + nn + (n— 1) + (n—2) + …+ 2 + 1(n+1) + (n+1) + (n+1) + …+ (n+1) + (n+1)n•••l+2+3+・・・+nF—问题3: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為}中,定义前n项和Sn二內+氐+…+為,如何求Sn?由前面的大量铺垫,学生应容易得出如下过程:V Sn-ai + (ai+d) + (ai+2d) +•••+ [ai+ (n—1) d]S n-a n + (a n—d) + (a n—2d) +•••+[a n— (n—1) d]・ 2S n = (% +%) + (% +%) + ••• + (% +%).・V------------------------- v---------------------- '"个»也严(公式1)组织学生讨论:在公式1中若将a”=a】+ (n-1) d代入又可得出哪个表达式?即:S” + (公式2)2(三)设置典例,促进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对于以上两个公式,初学的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取.教师应通过适当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公式进行分析,根据公式各自的特点,帮助学生恰当地选择合适的公式.例1 为了参加冬季运动会的5000m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单位:m)如下表:2 4例2已知等差数列5, 4y , 3y ,…求(1)数列{a…}的通项公式;125⑵数列(aj的前几项和为丄?7(3)Sn的最大值为多少?并求出此时相应的n的值。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5——等差数列
第三课时 等差数列(一)教学方针: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 n ,a 1,d ,n 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式——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分歧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Ⅱ.讲授新课1,2,3,4,5,6; ① 10,8,6,4,2,…; ②21,2112 ,22,2212 ,23,2312 ,24,2412 ,25 ③2,2,2,2,2,… ④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否可以写出这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求各数列通项公式,并找出其共同特点)数列①是一递增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1,其通项公式为:a n =n (1≤n ≤6).数列②是由一些偶数组成的数列,是一递减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少2,其通项公式为:a n =12-2n (n ≥1).数列③是一递增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12 ,其通项公式为:a n =2012 +12n (1≤n ≤9)数列④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是一常数数列.综合上述所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1.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凡是用字母d 暗示.如:上述4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12,0.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n -1)个等式⎩⎪⎨⎪⎧a 2-a 1=da 3-a 2=da 4-a 3=d …a n -a n -1=d若将这n -1个等式摆布两边分别相加,则可得:a n -a 1=(n -1)d 即:a n =a 1+(n -1)d 当n =1时,等式两边均为a 1,即上述等式均成立,则对于一切n ∈N *时上述公式都成立,所以它可作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或者由定义可得:a 2-a 1=d 即:a 2=a 1+d ;a 3-a 2=d 即:a 3=a 2+d =a 1+2d ;a 4-a 3=d 即:a 4=a 3+d =a 1+3d ;……;a n -a n -1=d ,即:a n =a n -1+d =a 1+(n -1)d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 1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a n =1+(n -1)×1=n (1≤n ≤6),数列②:a n =10+(n -1)×(-2)=12-2n (n ≥1),数列③:a n =22+(n -1) 12 =2112 -12n (n ≥1), 数列④:a n =2+(n -1)×0=2(n ≥1)由通项公式可类推得:a m =a 1+(m -1)d ,即:a 1=a m -(m -1)d ,则:a n =a 1+(n -1)d =a m -(m -1)d +(n -1)d =a m +(n -m )d .如:a 5=a 4+d =a 3+2d =a 2+3d =a 1+4d3.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分析:由给出的三项先找到首项a 1,求出公差d ,写出通项公式,然后求出所要项. 解:由题意可知:a 1=8,d =5-8=2-5=-3∴该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8+(n -1)×(-3),即:a n =11-3n (n ≥1),当n =20时,则a 20=11-3×20=-49.答案:这个数列的第20项为-49.(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分析:要想判断-401是否为这数列的一项,关键要求出通项公式,看是否存在正整数n ,可使得a n =-401.解:由题意可知:a 1=-5,d =-9-(-5)=-4,∴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5-4(n -1)=-4n -1.令-401=-4n -1,解之得n =100.∴-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例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2=31,求首项a 1与公差d .解:由题意可知,⎩⎨⎧a 1+4d =10 ①a 1+11d =31 ②这是一个以a 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a 1=-2,d =3. 即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例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5=25,求a 25.思路一:按照等差数列的已知两项,可求出a 1和d ,然后可得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a 25.解法一: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按照题意可得:⎩⎨⎧a 1+4d =10a 1+14d =25这是一个以a 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a 1=4,d =32.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4+32 ×(n -1),即:a n =32 n +52. ∴a 25=32 ×25+52=40.思路二:若注意到已知项为a 5与a 15,所求项为a 25,则可直接利用关系式a n =a m +(n -m )d .这样可简化运算.解法二:由题意可知:a 15=a 5+10d ,即25=10+10d ,∴10d =15.又∵a 25=a 15+10d ,∴a 25=25+15=40.思路三:若注意到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也成等差数列,则利用等差中项关系式,便可直接求出a 25的值.解法三: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成等差数列∴2a 15=a 5+a 25,即a 25=2a 15-a 5,∴a 25=2×25-10=40.[例4]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45=153,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分析: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但由于在条件中已知道两项的值,所以,在求解方式上,可以考虑运用方程思想求解基本量a 1和d ,也可以利用性质求d ,再就是考虑运用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解法一:由通项公式,知⎩⎨⎧a 15=a 1+14d =33a 45=a 1+44d =153 得:⎩⎨⎧a 1=-23d =4由217=-23+4(n -1),得n =61.解法二:由等差数列性质,得a 45-a 15=30d =153-33,即d =4又a n =a 15+(n -15)d ,217=33+4(n -15),解得n =61.解法三:由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可知,等差数列的图象是一些共线的点由于P (15,33),Q (45,153),R (n ,217)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有153-3345-15 =217-153n -45,解得n =61. 评述: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两个条件,就可以列出方程组解之.如果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几何意义去考虑也可以,因此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5]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3=54 ,a 7=-34,求a 15的值. 解法一:利用通项公式,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则⎩⎨⎧a 1+2d =54 a 1+6d =-34 解之得⎩⎨⎧a 1=94d =-12 a 15=a 1+14d =94 +14×(-12 )=-194解法二: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 7=a 3+4d 把已知条件代入,得:d =-12∴a 15=a 7+(15-7)d =-194. 解法三:∵{a n }为等差数列,∴a 3,a 7,a 11,a 15……也成等差数列由a 3=54 ,a 7=-34知上述数列首项为54,公差为-2 ∴a 15=54 +(3-1)·(-2)=-194[例6]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那么它们共有多少相同的项?分析:显然,已知的两数列的所有相同的项将构成一个新的数列{a n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一个研究数列{a n }的项数问题了.解法一:设已知的两数列的所有相同的项将构成的新数列为{c n },c 1=11,又数列5,8,11,……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数列3,7,11,……的通项公式为b n =4n -1.∴数列{c n }为等差数列,且d =12.∴c n =12n -1又∵a 100=302,b 100=399,∴c n =12n -1<302得n ≤2514,可见已知两数列共有25个相同的项. 解法二:∵a n =3n +2,b n =4n -1,设a n =b m则有3n +2=4m -1(n ,m ∈N *),即n =43m -1(n ,m ∈N *) 要使n 为正整数,m 必需是3的倍数.设m =3k (k ∈N *),代入前式得n =4k -1又∵1≤3k ≤100,且1≤4k -1≤100,解得1≤k ≤25∴共有25个相同的项.[例7]一个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如果前六项均为正数,第七项起为负数,则它的公差是多少?解:由⎩⎨⎧23+(6-1)d >023+(7-1)d <0得-4.6<d <-236 答案:-4 Ⅲ.课堂练习课本P 34练习1,2,3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按照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解:按照题意可知:a 1=3,d =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4,即a n =4n -1(n ≥1,n ∈N *)∴a 4=4×4-1=15,a 10=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按照题意可知:a 1=10,d =8-10=-2.∴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即:a n =-2n +12,∴a 20=-2×20+12=-28.评述: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分析: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则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a n 等于这一数.解:按照题意可得:a 1=2,d =9-2=7.∴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7=7n -5.令7n -5=100,解得:n =15,∴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12,-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 1=0,d =-312∴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72 n +72令-72 n +72 =-20,解得n =477因为-72 n +72=-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2.在等差数列{a n }中,(1)已知a 4=10,a 7=19,求a 1与d ;(2)已知a 3=9,a 9=3,求a 12.解:(1)由题意得:⎩⎨⎧a 1+3d =10a 1+6d =19 解之得:⎩⎨⎧a 1=1d =3(2)解法一:由题意可得:⎩⎨⎧a 1+2d =9a 1+8d =3 解之得:⎩⎨⎧a 1=11d =-1∴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1)=12-n∴a 12=0解法二:由已知得:a 9=a 3+6d ,即:3=9+6d∴d =-1又∵a 12=a 9+3d ,∴a 12=3+3×(-1)=0.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 -a n -1=d (n ≥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 ≥1),并掌握其基本应用.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 n =a m +(n -m )d 的理解与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 39习题 1,2,3,4。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你对等差数列了解多少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的前n项和呢,对于数列{an}:a1,a2,a3,…,an,…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记sn=a1+a2+a3+…+an,如S1 =a1, S7 =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圆宝石吗?即: S100=1+2+3+······+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一(新人教A版必修五)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课题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表示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大屏幕显示课本41页的四个例子)⑴、0 5 10 15 20 … …⑵、48 53 58 63⑶、18 15.5 13 10.5 8 5.5⑷、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教师提出问题: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
得到结论,教师指名回答)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师: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二)设置问题,形成概念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师:等差数列的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生(思考、讨论):第2项、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同一个常数教师在进一步强调。
师: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数学语言:d a a n n =--1 )2(≥n 或 d a a n n =-+1 n (≥1)(学生通过讨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随机指定两名学生回答。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等差数列》教案(1)
《等差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 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3.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法与学:1. 教学选择:以实例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生成.2. 层层设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3.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 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地位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与函数的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下铺垫.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过数列的有关概念以后,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学习对比的依据,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生现实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智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启以符合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学案教案:《2.2.1 等差数列(一)》
数学必修五《2.2.1 等差数列(一)》教案教学要求: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练习: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1, 1+n a =22+n n a a (n ∈N),写出它的前5项并归纳出它的通项公式.2. 观察数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①1,2,3,4,5、、、;②1.2,0.5,0.2,0.9,--、、、;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④188,168,148,128,、、、.二、讲授新课:1. 教学等差数列的概念: ①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如:0,0,0,0,、、、是恒为0的常数数列,也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而1,1,1,1,--、、、和1,3,4,5,6,7,、、、就不是等差数列.2. 教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变式:m n a a d m n-=-)】 3. 例题讲解:例1、求等差数列0,-321,-7,……的通项公式,并判断-20是不是这个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练→教师点评)练: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例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q pn a n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注: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它的通项公式为q pn a n +=,此式又称为等差数列的第3通项公式.例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a +6a =9, 4a =7, 求3a , 9a . 结论:(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4. 小结: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三、巩固练习: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首项1a 、公差d 及15a .2. 作业:教材P46页A组第1题③④。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案-2.2_等差数列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
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
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
a1= ,q= .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
的中间项.。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2-2等差数列(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 5等差数列(第1课时)1、设计思想: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3、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382)班的学生(实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思路】1.教法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姚明罚球问题、运动鞋尺码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姚明刚进NBA一周训练罚球的个数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2.运动鞋的尺码组成一个什么数列?教师:以上二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学生:1: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2:35,36,37,38,39,40,41,42(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①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②35,36,37,38,39,40,41,42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1)1,1,1,1,1;(2)1,0,1,0,1;(3)2,1,0,1,2;(4)4,7,10,13,16.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思考4:设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 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 n呢?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 n.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七: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设计反思】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够辨别等差数列;2. 学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3.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差数列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3.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差数列问题。
教学难点: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差数列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五》;2.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3. 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先进行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回顾一下等差数列的定义:什么是等差数列?有哪些特点?2.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多少。
二、概念讲解及例题演练(20分钟)1. 教师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通项公式求解等差数列中的某一项。
三、练习及讲解(20分钟)1. 学生进行书上相关练习,教师讲解并点评。
2. 教师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四、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及应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
五、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等差数列的推广和应用,如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变形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展。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下节课的预习内容进行引导和温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
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
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
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便于学生更
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表示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大屏幕显示课本41页的四个例子)
⑴、0 5 10 15 20 … …
⑵、48 53 58 63
⑶、18 15.5 13 10.5 8 5.5
⑷、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
得到结论,教师指名回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师: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
做等差数列。
(二)设置问题,形成概念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常用字母d 表示。
师:等差数列的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第2项、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同一个常数
教师在进一步强调。
师: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数学语言:d a a n n =--1 )2(≥n 或 d a a n n =-+1 n (≥1)
(学生通过讨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随机指定两名学生回答。
)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课本45页练习第4题,教师总结。
(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如同我们在前一节看到的,能否确定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对研究这个数列具有重
要的意义。
数列⑴、⑵、⑶、⑷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师生一起探讨)
师: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n a },首项是1a ,公差为d ,怎样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
式?(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
d a a =-12 即:d a a +=12
d a a =-23 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 即:d a d a a 3134+=+=
… …
至此,让学生自己猜想通项公式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归纳、猜想在得出新结论中的作用。
生:d n a a n )1(1-+=
师:此处由归纳得出的公式只是一个猜想,严格的证明需要用数学归纳法的知识,在这里,
我们暂且先承认它,我们能否再探索一下其他的推导方法?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探索另外的推导方法)
叠加法:{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
d a a d
a a d
a a n n n n n n =-=-=------32211
… …
d a a =-12
两边分别相加得:d n a a n )1(1-=- 所以:d n a a n )1(1-+=
迭代法:{n a }是等差数列,则:
d a a n n +=-1d a n 22+=-d a n 33+=- = … …=d n a )1(1-+
所以:d n a a n )1(1-+=
由以上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d n d m a d n a a m n )1()1()1(1-+--=-+=
=d m n a m )(-+
即得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d m n a a m n )(-+=
(四)通项公式的应用:
观察通项公式并提出问题:
师:要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只需要求谁?
生:1a 和d
师:通项公式中有几个未知量?
生:1a 、d 、n a 、n
师:要求其中的一个,需要知道其余的几个?
生:3个。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求解(屏幕显示):
等差数列{n a }中,
⑴已知:21=a 3=d 求n a
⑵已知:31=a 21=n a 2=d 求n
⑶已知:81=a 276=a 求d ⑷已知:3
1=d 87=a 求1a (题目比较简单,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学生深刻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打好基础。
) 例题讲解:(屏幕显示,学生讲解)
例一:1、求等差数列8、5、2… …的第20项
解:由81=a 385-=-=d 20=n 得:
49)3()120(820-=-⨯-+=a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 …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由51-=a 4)5(9-=---=d 得14)1(45--=---=n n a n 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
14401-=-n 成立
解得:100=n 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例二: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 ,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 (不含4km )计
费为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 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师:此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可抽象为那种数学模型?
生:可以抽象为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
师:模型中提供的已知量有哪些?
生:4km 处的车费记为:2.111=a 公差2.1=d
师:要求量是谁?
生:当出租车行至目的地即14km 处时,n=11 求11a
所以:2.232.1)111(2.1111=⨯-+=a
例三:数列53-=n a n 是等差数列吗?
(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求解,就是看1--n n a a )2(≥n 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
生:[]35)1(331=---=--n n a a n n 所以:{n a }是等差数列
引申: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q pn a n +=,其中p 、q 为常数,这个数列是等
差数列吗?若是,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指定学生求解)
解:取数列{n a }中任意两项n a 和1-n a )2(≥n
[]q n p q pn a a n n +--+=--)1()(1p q p pn q pn =+--+=)(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n a }是等差数列?
并且:q p a +=1 p d =
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习过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由此题启示,等差数列是哪一
类函数?
生: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的一次函数。
师:一定是一次函数吗?
生(茫然,讨论):还可以是常数函数,当d=0的时候。
师:那么等差数列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生:是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师:通过例三,我们能否总结一下,到目前为至我们有哪些方法来判断一个数列是等
差数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
一是利用定义:d a a n n =--1 )2(≥n 或 d a a n n =-+1 n (≥1)
二是利用通项公式:q pn a n += )(R p ∈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
课堂检测反馈:
1、求等差数列10、8、6… 的第20项。
2、-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5、-7… 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1a 和d
4、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65=a 158=a 求14a
5、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961=+a a 74=a 求3a 、9a
(五)课时小结:
(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师总结)
1、 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 )2(≥n 或 d a a n n =-+1 n (≥1)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
(六)课后作业:
课本45页习题2.2(A 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