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德育充满活力
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摘要: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和向往的课程呢?文章提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动态化,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取代了枯燥的、呆板的、空洞的课堂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充满了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力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
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枯燥的、呆板的、空洞的课堂教学。
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新课程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喜欢和向往思想品德课程呢?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的感性活动,给学生以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并享受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再根据学生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观看表演和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升华情感。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心理换位、请求帮助、才艺展示、看图解意、联想与启示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感知、体验、评价的过程。
德育培训讲稿2
德育培训讲稿让德育充满活力一、树立新的德育观念1、德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
2、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的观念。
3、德育必须回归生活的观念。
4、德育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
5、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的观念。
6、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的观念。
7、德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观念。
8、充分尊重保护学生心理权益的观念。
9、充分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观念。
10、重视德育科研的观念二、德育的任务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三)学校德育的实践内容1、养成教育:开展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说话、学会学习、学会爱护环境、学会爱护公共财产、学会节俭的习惯养成教育。
目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请记住: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性格,成就命运!2、信心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态度教育,磨砺教育、抗挫折教育、自理自主自立自强教育等。
目的:珍惜生命、挑战自我。
我们要永远牢记:虽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3、尊重教育:进行宽容、理解、关心、友爱、合作、诚信、大气的教育。
目的:学会宽容、真诚合作。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崇高的境界。
4、感恩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的系列教育。
目的:培养爱的情感。
5、责任教育:开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系列教育。
目的:增强责任意识、实现和谐发展。
(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规范育人、读书育人、活动体验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方法:道德讨论、道德体验、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榜样学习分析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
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
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德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人格的重要平台,如何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活力的德育课堂意味着学生在活动中得以全面发展,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德育课堂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这并不是僵化地灌输给学生。
相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落实理论知识。
在德育课堂中可以设置各种案例分析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理论知识的导入效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浓厚兴趣。
二、老师的示范和引导德育课堂的活力建设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导。
老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示范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方法,比如讲故事、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在德育课堂中,可以设置各种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学会倾听和说服,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游戏、比赛、表演等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有活力的德育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在德育教育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想法去处理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给学生相对自由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全面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善于用温暖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来和学生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内心力量和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五个环节
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五个环节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
如何开辟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又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途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精神状态的高素质人才,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始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工作,发挥学校德育育人的功能呢?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
当你要求孩子热爱生活时,你自己首先必须要充满活力与激情;当你要求孩子爱护清洁的时候,要首先搞好办公室卫生;当你要求孩子们对人要有礼貌时,你就不能随便说粗话。
(二)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需要主动去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港九小有位很热爱生活的语文蒋老师,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便组织学生到充满春色的田野采风,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赐予的七彩和芳香。
在活动中,既完成了语文课的有关教学任务,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同时还沟通了师生情、学生情。
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她也会带领学生去欣赏雪花下的校园。
在这样一个个特殊的日子里学生能得到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声赞语,甚至一句批评,都会令他们很感动,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殷殷期望都感悟很深,对老师指出的不足也乐意接受。
许多学生、家长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老师。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
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
(一)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践行德育培植生活力——生活力教育从德育开始
践行德育培植生活力——生活力教育从德育开始摘要:一个好的教育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道德思想和道德观念都处于萌芽期,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德育教育不再是冷冷的课本知识,而是讲究生活力教育,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本文就小学德育生活力教学现状,以及生活力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策略,进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活力;德育;小学教育行业讲究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综合德育素质高的学生,为此小学德育工作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现如今小学德育要去教师从生活化视角审视德育工作,从学习方式和思维建设两方面进行深入,保证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思想品质,注重与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魅力,培养德性[1]。
一、小学德育生活力教学现状我国著名的教育学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育要知行合一[2]。
”为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新课改大力提倡生活力教育,一方面让德育内容和方法变得丰富多彩,将生活与德育紧密联系起来,让德育变得更具体、更生动,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说讲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活动方式来提高德育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但就目前小学德育生活力教学现状来看,想要开展生活力教育有一些挑战,其具体的有:(一)德育内容学科化就目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融入生活力教育时由于德育教材内容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内容,与生活缺乏联系,内容学科化,未能及时利用生活资源对德育教学进行补充,从而导致小学德育生活力教育未能充分融入进去,致使德育目的无法有效达成。
(二)德育缺乏系统性生活力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生活力教育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监督,家校一起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德育素养。
但就目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对生活力教育只做到了听闻,未能及时落实,加之现如今的德育教学缺乏系统性,家校没有构建起桥梁,从而没有真正走入学科、走入家庭,导致小学德育生活化呼应不高。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XXX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
革命家、教育家XXX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研究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研究差的学生更需要爱。
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研究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
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
对研究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
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捉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捉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应用最得当的方法和手腕,在最有效、最易发生感化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让德育充满活力
——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1993年,联合国召开世界教育会议,产 生了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全世界面临 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 德育问题!可见重视德育教育,并不是 我国特有的“专利”,而是一个世界性 的大趋势。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成人 吕型伟先生提出四方面的标准
第一,要做文明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 第二,做一个现代的人,区别于古代的 人。 第三,是一个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 第四,做一个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人格的力量,是成人 成才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国肯少年研究中心曾对148名杰出青年的教育 成长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当中有:十大杰出青 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国 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佳少年队辅导员等。调研 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世间智力水平相差无几, 而包含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则是青年 人成人的关键。调查表明,杰出青年的父母,大 多文化程度一般或稍低,他们苦于无法对子女的 学业进行直接的辅导,但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 诚实、勤奋、善良、自信、艰苦、奉献等优良品 质,深刻影响子女,促进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刻 苦学习以及各种优良品德,使子女终生受益。
实例之三
据《法律与生活》杂志报道,在北京海淀区有一个相当完 美的知识型家庭。父亲是某科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 中国最大的一所理学府学府副教授,姐姐在美国攻读博士, 罪犯李兵本人以597分的“托福”成绩,被美一著名学府 录取,数月后将赴美 学。就是这个文质彬彬的漂亮小伙子, 上午杀死了他的父亲,其父死前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你 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 在下午,李兵又用皮带勒死妈妈。其母在死前也说:“你 有什么需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们提呀。”儿子回 答说:“晚了!妈妈,你要早这样和我谈话,听我的意见, 我也还会走这一步,但是现在谈什么也没有用了。”当检 察长审问李兵为什么要杀父亲、母亲时,他说:“一个根 本的原因就是家庭的错误管教方式。”从罪犯的叙述中, 可以看出父母在管教中的不当。
教资科目二 德育的实施途径
教资科目二德育的实施途径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注重树立正面榜样,例如通过表彰先进个人或团体,展示他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同时,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德。
二、开展德育课程,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可以制定德育课程,将道德教育纳入正式课程体系中。
通过开展德育课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德育课程可以融入学科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德育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道德模范,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在活动中,学校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建立德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评价体系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家校合作,形成共同育人合力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表现,并共同制定家庭德育计划。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教师示范,注重德育师德建设教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
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作者姓名:余洁单位:九十二中学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摘要:要想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平台。
面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本文主要从实例、实用、实感、实践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思品课由“虚假空”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转变,从而使学生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真实生活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主渠道。
可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很枯燥,讲的都是些虚假、空洞的大道理,学了也没什么用。
即使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和考试时能够表述出正确答案,可在课后往往都做不到。
也就是说知识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
怎样解决思品课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的问题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的:“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和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
……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的要求,为了在思品课的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教学中落实,怎样把“虚假空”变“实”就成了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究的问题。
通过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有说服力、感染力,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为了在生活中德育,在德育中体现生活,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实例:选取生活中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让德育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让德育课堂充满活力作者:扈文杰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第10期近年来,鹤壁市在全市职业学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了“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该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活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实践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6个环节进行,即引、学、议、点、练、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全省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所讲的《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一节课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一课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节。
本节课是前面教学内容《习礼仪、讲文明》职业礼仪塑形象、职业礼仪展风采等知识的深化,课程贯穿“道德是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一核心内容,重点讲良好道德对社会和谐发挥的重要作用,由“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联系到“个人如何加强道德修养”等问题,为学生学习就业求职、职业道德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道德的基本知识,能辨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但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因而看问题片面,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尤其是对良好道德对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的作用不理解,道德行为不加约束。
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法选择——“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德育工作策略
德育工作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
上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惯。
为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我们应该制定
简单明了、没有法律纠纷的策略,并注重发挥法学硕士(LLM)的
专长。
目标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策略一: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
- 确定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如诚信、友善、尊重等。
- 将这些核心价值观和目标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管理
制度中。
策略二:构建正面激励机制
- 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
- 借助德育评比、德育星级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策略三:建立德育活动平台
- 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实践、德育主题班会等。
-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发展品德的机会。
策略四:加强师生互动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
策略五:家校合作
-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惯。
结论
通过制定简单明了、没有法律纠纷的德育工作策略,并注重发挥法学硕士(LLM)的专长,我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惯。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瞄准目标,注重激励和互动,同时积极促进家校合作,以共同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丰富德育活动,实现三全育人美篇(3篇)
第1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朝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迈进。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通过丰富德育活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全员育人,凝聚德育合力全员育人,即让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使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要带头参与德育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全程育人,贯穿德育始终全程育人,即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1. 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课堂德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元素的融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德育熏陶。
3.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德育素养。
4. 毕业教育:在学生毕业前,开展毕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全方位育人,拓展德育空间全方位育人,即德育工作要覆盖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拓展德育空间。
1. 环境育人: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
2. 制度育人: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如学生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 媒体育人: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体,宣传德育典型,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的原则口诀
德育的原则口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而且还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我们遵循一些原则。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德育的原则口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校德育工作。
一、诚信为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德育工作的基石。
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中鼓励学生坚持诚信、言行一致、守信用,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爱国爱校学校是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应该热爱学校、尊重师长、关心集体,同时也要有爱国之心,热爱祖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三、尊重人性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性。
尊重学生的人性需要从以下几点来抓: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关注和爱护。
四、独立思考学生的成长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
五、以身作则做好德育工作,老师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为德育的引领者,老师应该首先以身作则,在言行举止上做出好的示范,引领学生在德育方面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六、注重细节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细节工作,从课堂上、宿舍到食堂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细节中学习德育,形成细微处见大德的良好风气。
七、贴近现实德育工作一定要将现实生活引入教育当中。
德育教育不应该是空间和抽象的,而应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生活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
以上就是德育的原则口诀。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将这些原则贯穿到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顺畅而有序、充满活力的教育和德育工作。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味,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亦常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加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引入生活案例。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道德、法律、国情、文明习惯等。
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案例、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来了解道德概念与实践,明白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事迹、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敬畏之心。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更好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在讲授一些法律常识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思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注重互动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堂的鲜活,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道德、法律的理解,增强道德实践的能力。
通过这些互动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道德概念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注重启发思考,激发创新。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辩论,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积极塑造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如放一些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或者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让德育充满活力汇总
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
第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 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 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 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第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 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环球》)
2.新科技革命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但是全球化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当代资本主义将责任定义为“全 球性”,意欲从根本上摆脱对于民族和国家所负的责任,让商 业价值凌驾于其他一切价值之上,人与人之间完全变成了赤裸 裸的金钱关系和利害关系,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高度膨胀。 导致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冲突。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只要权利,不履行义务和责任。造成人际疏离,家 庭解体,老少失养,身心失调,情感扭曲,人格分裂,造成社 会不得安宁。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年2月26日) :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 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 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六个工程: 举国关注的民心工程 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 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齐抓共管的社会工程 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 振兴中华的世纪工程
“学案导学”让小学德育课充满活力
“学案导学”让小学德育课充满活力一、“学案导学”在小学德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学案导学”就是教师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翻开课本,学习知识,探讨知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互动而自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的过渡期,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在人生的课题当中是迷茫而烦躁的阶段。
针对这些,我们就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中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德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有利于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理念,让德育学科发挥应有的功能高年级小学生面临毕业升初中,而这个年龄正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他们。
而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在崭新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滞后,阻碍了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因此,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推广,能够有效培养并实现较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德育学科的功能自然会得以展现。
(二)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办学质量,促进德育教育新理念的实现德育教育新理念的顺利实现,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规范的学校管理及教师的授课等环节实现。
“学案导学”能够为小学的高年级德育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并能够为德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因此,当小学德育真正产生新的理念,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就有了保证,高效的德育教学目标自然就会实现。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他们的德育素质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高速的学习阶段,接触的各种事物、各种事情,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通过“学案导学”能够使他们正确对待各种事情,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品德,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高年级小学生德育课“学案导学”的主要设计原则(一)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学案导学”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这样,才能使“学案”发挥预期的作用,提升德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更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乐校园是一个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让德育之花在这里绽放,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富有活力和活泼的快乐校园中,德育因其独特性和广泛性而获得了关注。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教育方式、德育规划和教学管理制度都是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和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快乐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理想环境。
在这里,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游戏、音乐、绘画、手工等方面展现自我,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探索成长的乐趣。
这种全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快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愿意积极参与校园的德育活动,在实践中理解、领悟和践行德育理念,形成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
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影响下,同学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把学习和成长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也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个注重德育教育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学风纯正、氛围和睦的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团队合作意识强、学术氛围浓郁。
这样的学校不仅仅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对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提升学校的美誉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也必将成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证。
希望每一个学校都能够关注德育教育,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
【注:本文所述的快乐校园并非单指游乐场之类的场所,而是指一个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感到快乐的校园内部环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德育充满活力----马渚镇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专题培训 讲课人:宋桂香 一、班主任培训的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 1.从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
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2.2006年12月底之前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未参加过班主任专题培训的教师,需在近年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中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年6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独特的教育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个工程”:举国关注的民心工程、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齐抓共管的社会工程、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振兴中华的世纪工程、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班主任工作与授课同样是教师的主业; 2.能当教师,但当不好班主任,就不是好的老师; 3.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教育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4.班主任是在学生心灵上耕耘的人;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5.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伟大的,因为他把未来作为自己的创造蓝本;因为他把学生的心灵作为自己的雕塑对象;因为他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人。
也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日常的管理、文体活动、班集体建设等,都是平凡而甚至有点“婆婆妈妈”; 6.让学生影响最深、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能感受师生情感温暖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爱直接效仿的榜样还是班主任。
三、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现状 (一)我国中小学德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进展,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基本方面:◆思想观念上的进步;◆德育学术思想的进步;◆德育理论自身建设的进步;◆德育实际工作的进步。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几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特点: 发案数量大幅上升;低龄化势头明显;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成人化;团伙犯罪特征明显。
原因分析:长期以来,我国虽然一直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不可忽视。
德育工作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实际、现实生活相差甚远。
德育工作简单化、概念化、口头化、成年化的现象有所存在。
这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所谓德育,只能是收效甚微。
(三)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1、地位不明: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能真正落实。
2、方法不灵: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
3、针对性不强:“高、大、空、远”缺少“近、小、实、亲”,缺乏针对性。
4、效果不佳:“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难以达到沸点”。
(四)学校德育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定位: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抽离出来,造成德育地位的游移和偏失。
德育与智育水平不协调,缺乏正确的德育观 2、德育目标:强调听话顺从,造成自主、自觉、自尊的独立人格难于确立。
德育目标的过于理想化、共同化和一般化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陈旧僵化,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造成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4、德育方法:说教式、灌输式、封闭式,造成教育与生活相分离、知与行相脱节。
5、德育评价:德育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和具体性;模式化、片面化,造成人格扭曲。
6、社会家庭环境:良莠混杂,不良影响无法设防。
德育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忽视了德育对象——人;忽视了人的生活。
“人学空场”(鲁洁) : 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不在场。
也就是说,德育不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不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德育过程中缺少人性关怀,缺少人的尊严,我们可以称之其为“人学空场”。
我们要走出“人学空场”德育,实现德育的主体论、人本论、生活论、情感体验论等,真正使德育成为“人的德育,成人的德育,生活的德育。
” 四、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教育实验“主张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潜力,力求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实践的角度看,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理想的路径之一。
何谓新德育?关于“德育”,从概念上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则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五育一体的教育。
旧德育的特点: (1)旧德育是“单向教育”;(2)旧德育是“非人教育”;(3)旧德育是“顺民教育”;(4)旧德育是“封闭教育”;(5)旧德育是“他律教育”;(6)旧德育是“单独教育”;(7)旧德育是“灌输教育”;(8)旧德育是“客体教育”。
时代呼唤“新德育”。
新德育的特点: (1)新德育是“互动教育”;“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新德育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共同成长的同伴。
(2)新德育是“人性教育”;所谓“以人为本”,决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或贴在墙上的口号,而应该体现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甚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3)新德育是“公民教育”;新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陶行知)所谓“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公民意识,其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4)新德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指的是把德育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全过程,把德育的时空扩展到人生、社会与自然,把德育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让孩子去体验。
(5)新德育是“唤醒教育”;新德育赞同这样的观点:“教育是一种唤醒。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6)新德育是“渗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
”也就是说,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充满德育因素。
新德育认为,每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教育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此外,“渗透德育”还应该善于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感染和感动,进而受到教育。
(7)新德育是“活动教育”;无数成功的德育证明,没有活动便没有教育。
班级活动尤为重要。
(8)新德育是“自主德育”。
新德育把学生也看教育的主体,而德育过程是一个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
新德育是“真教育”。
新德育不是“标新立异”的教育口号,而是一种朴素的教育回归。
新德育所追求的,就是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真诚、真实。
■新德育所造就的学生,应该是:行为规范、心灵自由、感情丰富、思想充实、胸襟开阔的现代人! 五、让中小学德育充满活力 (一)树立新的德育观念1、德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
2、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的观念。
3、德育必须回归生活的观念。
4、德育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
5、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的观念。
6、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的观念。
7、德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观念。
8、充分尊重保护学生心理权益的观念。
9、充分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观念。
10、重视德育科研的观念 (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德育的实践内容 1、养成教育:开展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说话、学会学习、学会爱护环境、学会爱护公共财产、学会节俭的习惯养成教育。
目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请记住: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2、信心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态度教育,磨砺教育、抗挫折教育、自理自主自立自强教育等。
目的:珍惜生命、挑战自我。
我们要永远牢记:虽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3、尊重教育:进行宽容、理解、关心、友爱、合作、诚信、大气的教育。
目的:学会宽容、真诚合作。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崇高的境界。
4、感恩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的系列教育。
目的:培养爱的情感。
5、责任教育:开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系列教育。
目的:增强责任意识、实现和谐发展。
(四)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规范育人、读书育人、活动体验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方法:道德讨论、道德体验、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榜样学习分析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
德育途径和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追求实效。
切忌形式主义。
◆必须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机配合,灵活运用。
切忌形式呆板。
◆必须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切忌抽象空洞。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坚定的教育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真挚的情爱世界■较高的教育能力■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处理危急事件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中小学班主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讲课人:陆浙燕一、什么是心理辅导(一)“灰色区”理论(二)心理辅导的七个“≠”1、心理辅导≠心理治疗2、心理辅导≠生活辅导3、心理辅导≠社交谈话4、心理辅导≠逻辑分析5、心理辅导≠交朋觅友6、心理辅导≠安慰他人7、心理辅导≠替人解难(三)什么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辅导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及其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一)受导者自愿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二)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不在任何场合谈论受导学生的隐私。
第二,不向受导学生的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同学、父母、家人等谈及受导学生的隐私。
第三,不允许任何人(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查阅心理咨询档案。
(三)真诚理解的原则1、同感罗杰斯:同感是指体验他人的世界犹如自身的精神世界。
所以,同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要求赞同,但必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