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态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衔接环节,学校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信息高速传输的时代,如何建立学校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每个学校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体系由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机制、德育课程、德育活动以及德育考核组成。
多元化的德育体系能够在传承传统德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德育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形成的各个方面。
教师团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教育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科学、更富有启发性的德育资源。
二、创新德育模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和受益者,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是德育工作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创新德育模式,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开展针对性德育活动,注重学生情感、情绪、意志、品德的培养。
例如,组织心理辅导,规范教育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开展情景德育教育,让学生感性认识人生、社会和感悟心灵,为学生的思维、情感、道德、心理等多种方面的素养培养打好基础;进行现场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随时感受和领悟道德、法治、文化等价值理念。
三、构建学校德育网络平台,与家长联动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形成的重要方面,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动,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形式、方式与家长实现信息交流,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校德育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的品德成长提供了更丰富、更有效的教育资源,而且为家长和学校互动沟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建共享。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示范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专项、系统、群体性的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
健全的德育体系需要德育教师队伍的支撑,德育教师队伍是保证德育教育质量和注重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构建班级生态德育可理解为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级生态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将围绕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浅谈。
一、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勤奋、守纪守法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使学生在自由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氛围下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看待金钱、权利、名誉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生态德育的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的行为,确保班级的正常秩序和有序发展。
2. 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好班级的组织工作,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班级口号、班级歌曲、班级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班级要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设立先进个人、优秀班干部等评选,树立榜样效应,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4. 加强德育教育。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通过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个案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
三、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注意事项1. 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明确班级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家校联动的良好教育氛围。
2.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班级生态德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生态环境,注重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由此可见,在青少年中实施生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
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校园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但是目前的学校环境存在一种冰冷、僵硬、不和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师是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之一。
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据一所学校对68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4%的教师感到“工作让我厌烦”,42%以上的教师诉说“工作让我感到困惑”,59%以上的教师表示“工作让我疲惫”。
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怕考试排在第一位。
很多教师比学生还怕考试,因为学生一考完,评价教师的时候就到了。
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容易缺少教师工作的幸福感,所以要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本课题的研究,是借鉴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三个基点,从校园生态环境(包括物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德育,追求生态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依托本土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园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着生态与和谐不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课题的界定“生态”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扩展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班级生态是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和维护的一种情境,它体现了班级文化,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在班级生态中,学生在社交、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了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秩序,它既反应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班级集体的特征。
为了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班级文化的塑造。
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态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班级内共同确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制定班规班纪,明确班级生活的各种规范和制度,建立起班级共同的信任、尊重和互助的氛围。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生态的构建。
其次,建设多样化的学习氛围。
班级生态中,学习氛围的建设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习小组,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班级生态中,学生还应该学会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行为规范的落实。
在班级生态中,个人行为规范的落实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守班级规定,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行为规范,加强自我约束,从自我代表一个班级、代表一个集体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律自控的能力,同时在班级中加强互相监督,鼓励班级成员相互关注,相互支持,互相提醒,在班级中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最后,班级与家庭的联系。
班级与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班级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的班级与家庭联系机制,积极沟通交流,以达到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是班级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家长会,收集家长反馈意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介绍班级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班级生态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通过生态体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
任感,使他们在感受自然美好的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体验式德育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亲近自然。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露营、徒步、观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
热爱。
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植树、种花、清理垃圾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仅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育,更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生态体验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团结和宽容,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体验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让他们在艰难的户外环境中学会坚持和克服
困难。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四育。
通过参与生态体验活动,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
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具体实施上,生态体验式德育应该注重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
生活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的组织也要注重安全和管理,保障学
生在实践中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者还需要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能够在经历中学会成长和提高。
树良好育人环境,促学生健康成长——沈村中心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纪实
树良好育人环境,促学生健康成长——沈村中心小学德育教育
活动纪实
沈村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郊外绿化环境中的乡村学校,许多来自乡下农村的孩子受到了热情款待。
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校在德育教育中不断加强力度。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理想、道德和社会的认知,以科学和艺术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水平。
例如,举办了结对帮扶、慈善捐赠、读书无风声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公益事业和良好习惯,增强了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良好修养。
另外,学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许多实践活动,例如:野外生态学习、农村实践营、蔬菜种植、动物饲养和园艺,让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体会人生意义。
总之,在沈村中心小学,学校为学生构筑了一个育人的良好环境,面对现实,通过多元的教育形式激励学生的良好情感心理,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论生态型德育课程的建构
限机件构成的没有生命力的整体; 躯体是生命 发展的活的载体 ,是生命活动得 以进行 的基 础; 生命不是由机体的材料和力量来维持的, 而是以躯体为载体,不断汲取能量、信息的一 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在与环境互动中达到 “ 智 力相生”、 “ 情感相生”、 “ 意志相生”,最 后提升为 “ 道德相生”。
扩展成 “ 研究具有生物性的关联的学说,”[1 Z 这 种关联是一种系统内的有序性关联 ,它包涵了 整体关联 、动态平衡性 、自组织性等。格里芬
(Griffin, D. R. )指山, “ 生态世界观指现实中
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联系着的,所有单位或个
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1 3可见, “ 生态”不仅
念运用于人 、 人的行为的合理性研究上争得了
(一)生态和谐的生命观
所谓生命观 ,是指人对生命的看法和理 解。生态和谐的生命观是对培根经验主义 自 然 观, 笛卡儿分解的科学 法和牛顿力学机械论 世纪图景所形成的还原论 、院高教研究所讲师 教育学硕士(r 州, 510635)
综合了 “ 和谐” 、 “ 系” 、 “ 关 共生”等理
念, 更重要的是它关涉生命,以生命成长为中 心,以生命之间或生命与文化、环境等的亲和 互利为依据; 同时, “ 生态”也考察生命的整 体性、复杂性,生态共同体中各因子间的非线 性和自 组织性等。 “ 生态”内涵转移促使生态学转向。目前 的生态学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也是一种思 想、一种观点 ,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所谓生
“ 适应”、 “ 全息” 、 “ 合宜”、 “ 互动互
生” 的理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生态学也
灵魂转向”的途径之一,必须倡导人的可持续 发展。而德育实效的关键在于附载教育信息的 文本, 既德育课程。因此,只有建构一种生态 性德育课程, 才能使EPD教育最终同归主体,意 义得到升华。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和探索,教育学生尊重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德育方式。
生态体验式德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亲身参与生态环境中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的提高。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生态展览、野外生存、生态农业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
生态体验式德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索。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参与生态农业、野外生存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打柴、挖掘等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美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宝贵和有限,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之心。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通过深度的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破坏带来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会认识到自己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至关重要。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的提高。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自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且,参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伦理品质,使学生在不断问询中激发出独特的个性和潜力。
培植生态德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培植生态德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摘要: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而生态德育文化的创建,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工作格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美化”“活化”“净化”方面谈建设生态德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生态德育;生态德育文化;和谐校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
审视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
因此,我们提出了应构建和谐校园这一说法。
何谓生态德育?它的主要内涵是学校德育工作重在促进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综合性、体验性的工作格局。
坚持“人本小康观”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情感和品德要素开发为切入点,并努力达到五个培养目标:即珍惜生命价值,关注相关人事,热爱美好自然,尊重客观规律,追求持续发展。
生态德育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点,“生态德育文化”包含了“校园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及教育多元因素”等一系列内容,是学校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加强生态德育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工作、学习及生活,由此发挥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部功能。
如何从培植生态德育文化入手来构建和谐校园呢?一、“美”化生态德育文化,让学校教育环境和谐发展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他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具有影响力的课程。
创建绿色学校 开展生态德育
到一蹴 而就 。我们在开展校 园生态德育
的过 程 中按 照实 事求是 的原 则进行 , 做
到合 理有 序 , 不仅 加强 了同学们 的 环境 保 护意识 , 而且使 同学们 形成 了保 护环
境 的 自觉性 , 积极 主动地 参与 到环境 保
界 的资源是有 限的 , 必须珍惜 保护 , 有偿
使用 , 避免浪 费。此外 , 学校与南 宁市海
的歌 声 , 着这首轻松 活泼的 曲子 , 师 伴 老
鱼儿嬉 戏的梦泉 ; 还有 长 1 米 、 3 6 高 米的
和孩 子们个个 卷起衣袖 , 拿着工具 , 投入
到卫 生保洁工作 中。学校将 “ 快乐 劳动” 向家庭 和社 会延 伸 , 有效 发 挥 了活动 的 辐射 作 用 。如今 , 校开 展 “ 学 快乐 劳动 ” 活 动 已经有 6 的时 间 , 打破 了传统 年 它 的“ 天一 小 扫 , 周一 大 扫 ” 每 每 的模 式 。
建 绿色 学校 为契 机 , 学生进 行 了生态 对
小队, 又获 全 国优秀科 技实践 活动一 等
奖 等荣誉称号 。 二 、开展校 园 环境 绿化 , 建绿 色 创
学 校
德 育教育 。 所 谓生态 德育 , 指在 生态 是
伦 理学 指导 下 的一种研 究人 与 自然 、 人
想道 德建 设 的一个 创新 , 培养 学生养 在 成 良好 的习惯 , 促进学生 的健 康成长 、 全
间, 同学们 在这里 放松 、 戏 , 嬉 感受 着祖 国的文 化 , 陶冶情 操 。中 国园如 画龙点
队部 牵头的“ 丽天使” 环保小卫 士” 美 “ 以
及 各班级 的红 领 巾志愿者 等 岗位 , 都积
生态体验式德育
生态体验式德育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亲身体验的德育模式,通过生态环境的探索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使他们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和特点、实施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和特点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探索和体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德育活动。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
生态体验式德育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自然环境的探索和体验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活动和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生态体验式德育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追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的行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活动内容和项目。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和项目,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户外生态体验活动等。
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学校教师在活动和项目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评价和反馈。
学校要对学生参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实施可以取得一系列显著效果: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助力全面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助力全面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摘要】育人生态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较之于构建校园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
育人生态应该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的系统。
本文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育人生态中小学德育教育健康成长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28-02皮亚杰曾说,儿童都是自己的哲学家。
科尔柏格更进一步说,不仅儿童、青年包括成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
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构建育人生态的本质和核心所在。
人是校园空间的主体,学校育人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师生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一、构建优良的育人生态,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师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
1.要培育生态的办学理念。
生态的办学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办学思想和精神价值。
办学理念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积淀。
学校办学理念必须与社会实际、时代需求、师生教与学的状态、家庭等各种因素寻求一种和谐融合,努力集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优势育人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2.要打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一是要有公共讨论的空间,形成公共讨论的文化。
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定期开展工作坊、沙龙和讲座等,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
公共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在场性,在讨论方式上要避免研而不讨、论而不争。
二是培育“思想市场”。
所谓“思想市场”,就是学术、观点、言论的表达和交流。
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不仅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道德和知识基础。
思想市场非常重要,因为教育改革与进步都是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出现的。
生态文明时代班主任应具备的生态德育素养
生态文明时代班主任应具备的生态德育素养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重要指导者和启蒙者,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塑造优秀品质的重要责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文明时代对于班主任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班主任应具备的生态德育素养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教育的重要性、生态德育的内涵和班主任在生态德育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浅谈。
一、生态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教育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提高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孩子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他们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将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德育的内涵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体包括:1. 了解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 培养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节约资源、爱惜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为的重要性。
3. 弘扬生态道德: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的情感,倡导尊重生命、爱护生物的价值观。
可以通过观察动植物、参加动物保护组织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宝贵。
4. 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班主任在生态德育中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在生态德育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生态德育素养:1. 环保意识高:班主任应本着环保意识高、行动起来的原则,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和要求,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班级的各个方面。
区域推进生态德育 实现学生和谐发展——浙江省嘉善县构建中小学德育新格局的实践探索
教 育 观 念 的 德 育 改 革 总 体 思 路 和 一 系 列 操 作 要 求 。 全 县 学 校 进 行 推 广 ;同 时 。 在 通 过 行 政 协 调 , 生 态 德 育 提 供 组 织 保 障 和 制 度 保 障 。 证 了生 态 德 育 推 进 过 程 的 科 为 保
学 性 和 有 效 性 。 嘉 善 县 的 ” 态 德 育 ” 实 践 及 其 较 为 科 学 的 推 进 方 法 。值 得 其 它 地 生 区借 鉴 与 学 习 。
区域 推进生态德 育 实现学生和谐发展
浙 江省 嘉善县 构建 中小 学德 育新 格 局 的实 践探 索
思 想 理论 教 育 . 德 新
口 浙江 省 嘉 善县 教 育 局
为切实有效 加强未成 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 , 20 0 4年 9月 ,我们在全县 5 所 中小学全面开 0
展生态德育的宣传 、 组织 、 教育 、 妇联 、 文化广电新 闻出版 、公安 、工商、司法 、电信
等党政群部 门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暨 生态德育联席会议制度 , 具体研究部署我县未
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尤其是生态德育的推进工
以来 ,中央提 出了一 系列 关于坚持 科学发展 、
作 ,负责整合各部 门的德育资源。 其 中 ,县 教育局相关职 能部 门责任 明确 、 协调合作 , 基础教育科重点负责落实生态德育
实施 的管理与环境建设 , 教研室负责课程 开发
与学科渗透 的实施 。 督导室负责学 校推进 生态 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导 , 教科室负责生态德 育推 进 中的实践研究与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 教育
嘉 善 县 中 小 学 “ 态 德 育 ”的 推 进 过 程 。是 一 个 依 靠 科 学 研 究 与 行 政 组 织 推 动 生
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而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什么是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如何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实施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对立德树人的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区域大德育“生态圈”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态圈。
它是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能力,使学生在道德、智慧、体魄、美感等领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区域大德育“生态圈”的构建是在传统的学校育人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
1. 教育部门要明确政策,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部门是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它应该明确教育政策,提供政策支持,为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提供保障。
2. 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功能。
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 家庭要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要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社会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社会资源的多元化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到区域大德育“生态圈”的构建中来,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实施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对立德树人的意义1. 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构建区域大德育“生态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更多的教育场所接受教育,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潜能。
聚焦核心素养,构筑生态德育环境
聚焦核心素养,构筑生态德育环境生态德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塑造,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和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拥有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德育环境,需要关注和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中形成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心和行为习惯。
聚焦核心素养,强化生态意识教育。
学校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为核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如组织生态科普讲座、举办生态环境知识大赛、开展生态环境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和感受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并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
构筑生态德育环境,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行为。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等多种途径,引领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课程设置,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掌握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开展义工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态价值,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信念,形成环保习惯。
构筑生态德育环境,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伦理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珍爱自然的良好品性。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演讲、组织读书分享和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激发爱护环境、珍爱自然的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环保伦理情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构筑生态德育环境,加强生态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注重推动生态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实践行动,让学生从小学会爱护环境,养成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
【学生】立足学生自我发展努力构建生态德育
【关键字】学生立足学生自我发展努力构建生态德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切实将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秉承“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大力推进“立足学生自我发展”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建立生态德育、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德育。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主张不仅要建立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
生态德育的这样一种追求已经成为21世纪道德发展的新境界。
一、突出教育重点深化主题教育我们坚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做到月月有主线,周周有主题。
我们注重在繁杂的教育内容中突出教育重点并将主题不断深化。
1、强化规则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十分清楚“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我们始终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抓好、抓实。
每年,我们都要精心安排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分别要为高一新生做入学教育讲座。
德育处给每位新生印发入学教育材料,我们还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利用晨会课专题讲解。
学生会利用升旗仪式、“一中之声”等形式大力宣传,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守则》、《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还积极推进“立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特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是一个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它可以使班级成为一个平等、和谐、充满爱与责任的社区。
班级生态德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自律、自强,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班级生态德育的建设要从规章制度入手。
班级规章制度应该明确规定班级学习、生活和管理的各项规范,比如学生的作息时间、自习区域、加分减分制度等。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和执行力度,使学生明白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
其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特质,它是班级学习生活的共同体验,包括班级口号、班级歌曲、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等。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通过组织班会、集体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会经验。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活动,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和情绪智商。
再次,要注重班级联欢活动。
班级联欢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加化妆舞会、合唱比赛、班级文艺汇演等活动,加强班级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情绪的滋生。
在生态德育的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班级生态德育的实施需要班主任具备很高的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他们必须掌握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使得班级建设秩序井然,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参与志愿者活动、班级联欢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德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性、理念和方式以及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提升其品德修养。
在一个良好的生态德育环境中,学生将更容易接受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凝聚班级集体的力量,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精神。
这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班规班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生态建设,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班会、班级议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
2.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在道德品行上的典型表现,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
3.制定规范,规范管理行为在班级生态德育建设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从班级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在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德育生态建设研究报告
德育生态建设研究报告德育生态建设研究报告摘要本文以德育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德育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策略。
通过对德育生态建设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德育生态环境的建议,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 引言德育生态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生态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德育生态建设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 德育生态建设的意义德育生态建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德育生态建设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通过德育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 德育生态建设的目标德育生态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德育生态建设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4. 德育生态建设的策略为实现德育生态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德育生态建设策略:4.1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和标准•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的道德表现和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的道德评价和激励机制4.2 增加德育资源投入•提供优质的德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德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支持4.3 开展德育活动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4.4 培育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共同育人•倡导正能量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5. 德育生态建设的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当前德育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生态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始建于2014年9月,是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硬件建设优良的新建学校。
目前有教师69人,学生1512人。
自建校起,便以“办生态教育,创品位学校”为目标,积极建构以“生态德育”为根本,“生态课堂”为中心,“生态课程”和“生态环境”为双翼的“生态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学校致力探索“生态德育”的操作体系,并将其作为我校贯彻“立德树人”和推进生态教育的首要工程,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大德育圈的和谐建构,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环境、德育课程、学科课堂和主题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一、学校环境建设散发爱的力量
“生态德育”的根本是“育爱”。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我们追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为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会说话,在桥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彰显校园生命气息的“立德植物园”,园中的草坪、樱花、女贞、白皮松等在师生的呵护下生机盎然,优雅地解读着“人与自然”的共融;进入教学楼大厅,便是主题鲜明、内容多元的“爱的教育”长廊:祖国篇、家乡篇、学校篇、“童梦篇”……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华的历史,邢台的文化
和师生对于美的追求。
教室内班级文化各具特色,除统一设置的“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片”“成长树”“绿书屋”等规定板块外,学生的多元化展示和评价成为教室内一大特色。
如,“花儿朵朵开”激励学生自主进步;“精彩生活瞬间”引发学生关注美的细节,感受生活的快乐;“榜样在我身边”引导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热潮……,每一个板块经师生用心装点后,都成为班级一个个窗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个缩影。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程,走进课堂。
1、学科融合,润物无声。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课程的独特性,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植入,我校以教导处、政教处为龙头,以课题《生态德育与学科融合的研究》为载体,让全员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
老师们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交流反思——再实践研究,理解了生态德育的自然性、融合性和开放性,从而建立起了立足学科特点,以渗透、融合为基本策略的课程观,对科学实施生态德育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研发课程,深度推进。
建立具有立德特色的生态课程体系一直是我校的致力追求。
为此,我校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实际,研发并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缤纷节日》《我是牛城娃》和《立德三操》,并以设课时、定人员、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措
施给予课程实施的保障,从而确保了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德育充满活力。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学生在多姿多彩地体验中健康成长。
1、自主管理,守纪明礼。
“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教育作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师生共同值周制度。
每天,学校的大门口、操场、楼道、楼梯处到处可见值周学生的身影,“同学早”“老师好”“请在蓝线内行走”“楼道内不要追逐打闹”……这种以文明引领文明,以关爱传播关爱,以责任强化责任的活动推进了学校生态德育的进程。
同时,我们以班级量化评比为抓手,以政教处、大队部为龙头,以习惯养成为重点,通过每日一检、每周一评、每月一总、每期一奖的评价模式,关注班级动态,引导班级健康成长。
2、实践活动,主题鲜明。
以“一月一重点,一年一创新”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关注生命的“爱牙日”“爱眼日”体验活动;热爱自然的学校小树苗认养活动;走出校园的“参观科技馆”“参观交警指挥中心”活动;热爱读书的“我和绘本交朋友”活动;红色教
育的“长征精神伴我成长”讲故事活动;文明教育的“唱响新童谣,文明进校园”歌谣诵读活动等。
创意节日活动是我校一大特色,每年一次的“入学季”“风筝节”“童话节”“绘本节”“树叶节”“跳绳节”和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
如,每年的9月1日,学校均要为新生举行隆重的入学仪式,“走红毯”“朱砂启蒙”“开启心愿瓶”“做最棒的自己”,各主题环节生动感人,终身难忘。
每年的“绘本节”,学校就变成了绘本的世界,师生打扮成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用演、唱、秀、展等方式推荐优秀或自创绘本,并通过涂鸦墙、体恤衫、中国扇、主题栏等展示班级阅读的风采。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品诗歌、包粽子、佩香囊、系丝带、画龙舟、赛龙船等。
中秋节我们则通过月光神话、话说中秋、品诗赏月、制作月饼等环节感受中秋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有感染力的,“以文化人”让学生如沐春风,快乐成长。
3、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面向全体学生,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是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使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竖笛、创意美术、花样跳绳、机器人等12个社团,于每周五下午统一活动,学生参与率100%。
为使各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学校实施了“三固定”“三关注”策略,“三固定”
即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固定社团活动地点,固定社团组织者;“三关注”即关注社团活动内容,关注教师组织能力,关注学生活动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举办“跳绳
节”“绘画节”“乐考嘉年华”及活动交流等为学生提供
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家校合力为学生撑起碧蓝天空。
家庭作为强大的教育资源,与学校的生态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协同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组织家长进行专题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共识;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零距离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六一徒步”“大手拉小手绘本创作”“趣味运动会”;评选“最美妈妈”“书香家庭”“优秀家长”;并通过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多措并举的实施策略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升了教育的合力。
在生态教育的浸润下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特别是全校师生文明的举止,灿烂的笑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邢台市标准化学校、邢台市5A级学校、桥东区示范性家长学校、桥东区实绩突出单位等。
两年来,接待来自兄弟区县参观访问近
500人次,学校的多项特色活动被新华社、人民网、河北电视台、邢台日报等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