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案例与(DOC)

合集下载

广西XX县木材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广西XX县木材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广西XX县木材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XX县国家税务局八达税务分局XX县木材加工行业一般纳税人企业共有6家,经营范围主要是锯材加工、拼板加工、木制品加工。

2005年至2007年,行业平均最高税负8.50%、最低税负3.44%,均高于全市平均税负,全县平均税负在全市同期税负中没有出现预警现象。

单体木材加工企业最税负10.69%、最低税负0.63%。

现根据XX县木材行业特点、木材行业全县税负水平,选择了累计税负低的两个企业进行评估剖析。

一、工艺流程及行业关系二、XX县木材行业趋势图1、2005年度:(1)全县木材行业销售收入趋势图(2)全县木材行业纳税申报情况趋势图2、2006年度:(1)全县木材行业销售收入趋势图(2)全县木材行业纳税申报情况趋势图3、2007年度:(1)全县木材行业销售收入趋势图(2)全县木材行业纳税申报情况趋势图三、XX县两个木材加工企业趋势图1、XX县A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趋势图2、XX县A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纳税申报趋势图3、XX县B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趋势图3、XX县B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趋势图四、行业结构及特点分析全县木材加工行业一般纳税人共有6户,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项目有锯材加工、拼板加工、木制品加工,多种经营范围中各有侧重。

纯锯材加工平均原木出材率60%、纯拼板加工平均原木出材率为90%而以板皮(锯材加工附产品)加工拼板出材率为70%、纯木制品加工平均原木出材率85%,侧重于锯材加工企业平均出材率偏低,侧重于拼板加工企业出材率偏高,大规格原木出材率偏高、小原木出材率偏低。

税负受地方政策、加工期、销售期影响,短期内各企业税负不稳定,长期中全县企业平均税负相对稳定。

五、木材加工行业易偷税漏税的环节及分析。

1、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在XX县主要受地方林业政策中采伐指针的影响,XX县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其它省过境原木、不法分子在高利润条件上非法采伐和超采伐指针的原木也占相当一部份。

某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纳税评估案例

某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纳税评估案例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某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纳税评估案例【标 签】企业所得税,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纳税评估【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来 源】 企业基本情况 新建县某房地产估价事务所是于2001年6月成立的股份合作企业,投资者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及69名个人股东,出资比例分别为61.8%和38.2%,主要经营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咨询服务,2006年销售收入126万元,缴纳地税6.8万元,为新建县地税局中介服务行业的税源大户 数据对比发现疑点 评估人员按照市局对行业实施专项纳税评估的要求,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依托信息化平台数据,采集某房地产估价事务所利的企业数据信息,深入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以下疑点: (一)企业12月份损益表申报的06年1-12月商品销售收入为126.4万元,利润总额为91.7万元,净利润为61.4万元。

根据企业2005年度汇算清缴资料,评估人员计算出该企业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为33.02%(本年企业所得税额/本度利润总额=95046.28/287805.76×100%),而企业2006年度的企业所税税负率为0,可能存在未按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二)企业2006年度利润率为72.53%(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917006.82/1264165),而预警值,即同行业利润率仅为39.7%,其利润率较同行业偏高,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费用不配比的问题。

(三)从企业2005、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发现,企业2005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额为5.2万元,2006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额为28.2万元,增长数额较大,而69名股东共分红为2.48万元,可能存在企业没有全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以及新增资本公积金没有缴纳印花税的问题。

二次约谈企业自查 针对以上疑点,评估人员立即向该房地产评估事务所下发了《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同该企业主办会计进行了约谈,企业主办会计就评估通知约谈有关问题解释,承认业务不熟,不太清楚企业要预缴企业所得税,以为是一年缴纳一次。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某公司是一家标准纳税人,该公司为了评估自己的纳税情况,决定进行纳税评估。

下面是该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该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脑。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利润为50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在评估纳税情况时,首先要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额 = 计税利润 * 税率。

所得税额要在该公司年度报表中列示。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计税利润为5000万元,税率为25%,所以所得税额为1250万元。

除了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增值税的纳税额。

增值税是对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增加的价值进行征收的税。

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税率为17%。

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根据税法规定,销售额需要扣除成本后才能计算增值税。

该公司的销售成本为70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增值税额为(1亿- 7000万)* 17% = 1530万元。

除了所得税和增值税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其他税费的纳税额。

例如,企业需要缴纳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

根据税法规定,这些税费的计算公式不同。

以印花税为例,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印花税额 = 印花税税率 * 契税价格。

契税价格是指交易价格或其他价格。

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该公司去年没有进行契税价格相关的交易,也没有其他需要缴纳的税费。

那么,该公司的其他税费纳税额为0元。

综上所述,根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相关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纳税额为所得税1250万元和增值税1530万元,共计2780万元。

纳税评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纳税负担情况,合理规划和预测税务成本。

对于该公司来说,根据去年的纳税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所得税是销售额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需要提前规划和预测,以减少税务成本;- 增值税是企业销售额的一部分,需要在销售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可以通过合理的销售成本控制来减少增值税负担;- 其他税费的纳税额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关注,以避免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1. 案例分析A市某区国税局利用计算机系统对2005年1至10月份辖区内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纳税评估筛选,系统提示发现该市某酒类销售有限公司2005年税收负担异常且应纳税额变动与销售变动配比变动率为“-1”,综合疑点系数较大,被列为当期评税对象。

在评税分析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如下异常问题:1.2005年8-10月企业实际税负率为8.91%,而参照税负率为1.96%,实际税负高于参照税负,且超过了偏差限制度;但通过测算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发现该企业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为1.6%,仍低于参照税收负担率。

2.2005年10月份销售收入为444790.60元,应纳税额为17710.22元,2005年9月份销售收入为175235.04元,应纳税额为29789.96元。

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53.8%,而应纳税额减少40.55%。

评税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其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附列资料、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发票使用明细表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数据异常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10月份少记商品销售收入2.2.商品已入库,货款未付清,进项税额已申报抵扣;3.由于所经销的商品是日常消费品有可能赠送他人,未做销售收入;4.由于货款暂未收讫,未做销售收入。

针对上述疑点对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进行了约谈。

约谈中,评税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宣传税法,并介绍评税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企业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积极配合评税工作。

经财务人员的自查,确认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有隐瞒销售收入滞后申报及视同销售货物的情况,具体违法事实如下:1.2005年1-9月漏申报商品销售收入7113.54元,应缴增值税1209.30元。

2.2005年10月1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4634.16元,10月2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256002.85元,应缴增值税44308.29元。

3.库存商品用于赠送他人按零售价计5870.00元,应缴增值税997.90元。

纳税评估流程方法及经典案例分析

纳税评估流程方法及经典案例分析
一则有失准确和全面,二则后面的税务约谈、实地 调查等核实方法是否也要写入定义? “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的提法是否恰当? 可否借鉴企业会计与中介审计间划分双方责任的办 法,将纳税评估进行分析判断的对象定位于合法性 与合理性,以分清征纳双方的责任,且更具可行性。 在表述纳税评估概念的内涵上还欠清晰,没有体现 纳税评估为纳税人提供自我纠错机会和深层次纳税 服务以及作为税源管理的基本措施这几个重要特征, 难以与其他税收征管手段进行本质上的区别。
16
变动率趋势比较分析:将纳税人某项变 动指标(变动率)与其历史连续若干期 平均变动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增减变化 方向和幅度,对指标变动幅度不在正常 范围的初步认定为有问题。
17
配比比较分析:将某一评估对象存在内 在配比关系的两个变动率指标对比,对 指标变化幅度不在正常范围的初步认定 为有问题。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 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21
以某织布厂评估情况为例:该厂2005年6月被 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供货企业,现 有职工90人,共有织机11台,主要产品为不 割绒茶巾、浴巾。2006年1—5月,实现销售 收入684500元,销项税额116365元,进项 税额105857元,缴纳增值税税额10508元, 当期税收负担率为1.53%,产品平均售价为 19.2元/公斤(不含税),1-5月投入棉纱 62385公斤,账面产品期初无库存,期末库存 为13000公斤,销量为37000公斤,该行业不 割绒茶巾、浴巾的投入产出率应在85%以上, 评估人员运用投入产出率模型对该厂进行评估。
1、企业生产函数模型:目的在于根据企业实 际运营资本、人力资源投入,估算企业的最大 生产能力,也就是估算出税基。
2、时间序列计量模型:这是根据持续经营假 设,上一个时期的成本和销售、合同、费用必 然影响下一个时期的这些项目,从而建立时间 序列模型推算本期的相应的成本、费用、销售、 库存等数据。

(企业管理案例)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Z纺织有限公司属于中型纺织企业,是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申请出口退税。

2004年至2006年4月,Z纺织有限公司累计向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1054万元,2006年6月16日被**市**区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括负责该企业免抵退税工作的人员和税源管理科的税收管理员、区局税政科科长、税源管理科科长等。

评估小组以产能分析为中心、以纺织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分析评估。

至7月17日,历时一个月的评估处理终结,Z纺织有限公司补缴增值税57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免、抵、退税”办法,是我国为推进企业产品出口、提高退税效率、减轻生产企业负担而推行的一种新型退税管理方式,具有退税效率高、企业资金负担小、申报退税一体化等优点。

该办法推行以来对鼓励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取得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这几年的执行情况上看,由于“免、抵、退税”的便利性,使得一些企业将外购产品作为自产产品出口并申报退税。

该公司从2004年6月开始发生出口业务,按照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统计,该企业出口情况是:2004年6月-12月出口销售3110万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出口数量284万米:其中6月2058万元、7-10月销售为0、11月436万元、12月616万元;2005年合计出口销售5242万元,出口数量477万米:其中1月1289万元、2月800万元、3月1958万元、4月1031万元、5月43.9万元、6月-8月为0、9月130万元、10-12月销售0;2006年1-4月出口销售5367万元,出口数量480万米:1月出口1527万元、2月599万元、3月2638万元;4月604万元。

2004年6月-2006年4月共出口销售数量1241万米,出口销售收入13720万元,并据此办理出口退税1045万元。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某公司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纳税申报存在问题,造成了税收损失。

为了能够减少损失并规避风险,公司决定进行纳税评估,并对问题进行整改。

下面介绍该案例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

首先,该公司发现自己在纳税申报中存在税款计算错误的问题。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纳税记录进行详细分析,专业人员发现公司在个别项目的计算上存在错误,导致了相应税款的错误申报。

这一问题的发现令公司意识到,存在着不能因为繁忙而马虎对待纳税申报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首先,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纳税评估小组,由财务和税务人员组成,负责对公司的纳税申报进行全面评估。

小组准备了一份详细的纳税评估报告,列出了纳税申报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项目和需要进行修正的地方。

这份报告成为了公司整改的指导方针。

其次,公司组织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纳税申报的重视和正确操作的认识。

公司邀请了税务专家进行培训,为员工讲解纳税政策和申报操作的注意事项。

同时,公司要求员工定期参加纳税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并提高纳税申报的技能。

最后,公司建立了一个纳税风险防控的制度。

公司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纳税风险监控部门,负责监测公司纳税申报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该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交流信息并共同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纳税评估的整改措施的实施,该公司在纳税申报中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

纳税评估报告明确列出了需要修正的问题,公司及时进行了纠正并改进操作流程。

员工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对纳税申报的认识和技能。

纳税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在纳税申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纳税评估案例中,该公司通过对问题的评估和整改,成功减少了因计算错误导致的税收损失,并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纳税申报中要注意细节,并建立相应的监控和风险防控制度,从而规避风险,保证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纳税评估案例与分析(DOC)

纳税评估案例与分析(DOC)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一、确定对象: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

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了解基本情况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疑点一:隐瞒销售收入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2842 394.37元,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减少6456196.73元,降幅达19.66%。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浙江省绍兴市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2004年组织开展了以检查盲点企业、重点税源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企业等作为主要纳税评估对象的200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专项评估工作。

在开展纳税评估中采取人机分析结合、评查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上述纳税人的财务状况、纳税申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析,发现绍兴市某纺织企业亏损的真实性以及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的纳税存在疑点,于是采取约谈举证的方式,对评析的疑点问题进行核实,在核实纳税申报差异的基础上指导纳税人解缴漏缴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以及税款滞纳金54.86万元,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92.32万元。

绍兴市某纺织企业系集体企业,成立于1984年,主要生产涤纶织品,该企业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65.59万元,申报入库各项地方税收合计569.6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运用资料分析,发现疑点问题。

通过对税务登记资料、2002年度、2003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包括征管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进行系统审核分析比对,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疑点问题:疑点一: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655845.67元,帐面利润-11174711.75元,比对200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681019.83元,帐面利润55533754.18元,差距较大?是否有销售不入账,是否有多列成本少记收入,其亏损是否真实?疑点二:2003年企业计提机器设备折旧62387682.28元,据计算折旧率达到10.85%,高于按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计算的机器设备折旧率。

疑点三:2002年有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职工集资利息)申报入库,2003年度没有代扣利息个人所得税入库;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费用支出较大,2003年支出额达26839997.65元,其他应付款期末挂帐余额有19649666.25元,当年有无支付职工集资息,其具体内容需进一步核实。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案例:某公司在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良好,预计本年度的营业利润也会有所增长。

然而,由于税法的变化,该公司需要对其纳税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预期利润。

根据新的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纳税率将从上一年的25%上升到30%。

此外,新税法还引入了一项附加税,该公司的附加税率为其税前利润的5%。

公司的预期营业利润为100万元。

根据传统的计算方法,该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为100万元乘以25%,即25万元。

然而,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为100万元乘以30%,即30万元。

此外,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还需要缴纳附加税。

附加税金额为公司税前利润的5%,即100万元乘以5%,等于5万元。

综上所述,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总共需要缴纳的税款为30万元加上5万元,即35万元。

通过纳税评估,该公司意识到由于新税法的影响,其预期利润需要进行调整。

公司可以考虑通过减少成本、增加销售额或寻找税法上的优惠政策等方式来降低纳税负担。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纳税评估案例,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在进行纳税评估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税法规定,以及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请专业会计师或税务顾问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

某商贸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商贸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五、处理意见及自查补税情况
该企业不合理亏吨现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进项税额转出21287.88元,补缴增值税21287.88元,滞纳金2022.35元,调增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7800元,补交企业所得税2106元。
某商贸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作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税局李兴发布时间: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006年4月1日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从事带钢、焊管和卷板的批发零售,属商业企业,产品全部内销。2007年1-12月份申报应税收入171084579.08元,销售成本168819669.25元,销项税额29084379.12元,进项税额28833858.86元,实现增值税250520.26元。实现利润310346.86元。实现企业所得税8755.09元。
三、约谈举证
评估人员首先制定了约谈计划,拟定了约谈提纲,向企业下达了约谈通知书,并要求企业对疑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企业解释如下:1.税负率偏低是由于目前钢材批发企业竞争激烈,导致市场加价低,我们薄利多销,平均每吨加价仅为20-50元。2.实际进项税额大于测算数,是由于汽油的进项税额没有加到测算公式中,汽油的进项税额为5855.89元,其余的21287.88元差额可能是由于亏吨造成的,企业会计同意自查。3.期间费用同比增长过快,是因为2007年管理人员工资和销售费用上涨所致。
四、实地核查取证
由于约谈的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疑点,评估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取证。
到该公司实地查看了进项发票、运费发票并将运费发票与购进或销售的专用发票比对,核实了库存商品数量、出库单据及销售合同,并到仓库核实了仓库保管帐。发现该公司库存明细帐上不合理亏吨42.305吨,应做进项税额转出21287.88元。评估人员又着重查看了该公司的期间费用发票,发现该公司购买了数码相机7800元,计入了管理费用科目,应列入固定资产,调增当年应纳税所额7800元。补交企业所得税2106元。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蛛丝马迹藏玄机〔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23569874,税务登记号码为231923w00005000。

〔基本情况〕该单位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为公用事业,创办于1968年9月,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某某,财务负责人某某,联系电话789654。

征管方式为纯营业税户,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申报方式为上门申报。

该单位注册资本为24xx元,xx年度销售收入为455924.69元,xx年度帐面利润为914.38元,上年资产总额为2316828.88元,上年负债总额为1517668.07元,上年所有者权益总额799160.81元,xx年度入库地方税金费72014.06元,xx年1-10月入库地方税金费13320.12元。

〔确定评估对象的依据〕根据水利站报送的财务报表和征管信息系统中相关涉税信息资料分析,该单位存在以下疑点:1、今年1-9月份收入为174519.09元,去年全年收入为455924.69元,今年与去年相比收入差距较大;2、今年1-9月份申报地方税额为13320.12元,去年申报地方税总额72014.06元,今年与去年相比税额差距较大;3、xx年帐面利润仅914.38元,这与同行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不符。

根据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将该单位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

〔评估分析和约谈询问过程〕一、寻踪觅迹查疑点评估人员带着疑点,对辖区内某某水利站、某某水利站等同行业进行了走访座谈,详细了解了近两年我县水利工程的总体情况。

随后,评估人员又到县水利局和陈集镇政府对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水利工程项目和工程预算金额。

评估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初步确定该单位自xx年至今承建县镇水利工程项目8个,工程预算总金额达600万元,而自xx年至今企业实际申报收入只350万元,即使剔除未完工程企业仍然存在隐瞒收入现象。

二、山穷水尽疑无路评估人员针对该单位少记收入等问题,请他们限期写出纳税评估情况说明,但他们的解释却令人失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一、确定对象: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

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了解基本情况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疑点一:隐瞒销售收入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2842 394.37元,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减少6456196.73元,降幅达19.66%。

而2007年宏观经济态势良好,大多数公司的销售业绩都有所增长,而这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却大幅下降,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隐瞒了销售收入呢?疑点二:虚列支出,减少利润从表中分析到,虽然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大幅减少,但是两年的销售费用却相差不多,2007年销售费用仅比2006年略减0.89%,管理费用甚至增长了15.56%,主营业务税收负担率减少了7.31%。

因此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多列支费用、减少利润的情况。

疑点三:个人所得税扣缴不足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来看,该公司有员工8人,全年工资薪金支出125370元,人均月工资收入1306元。

从征管信息系统调取的缴税记录来看,仅在200 7年8月入库一笔个人所得税8640元。

而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为33%,企业的业绩应该还是可以的,仅从工薪支出来看,员工的收入偏低了点,与企业实际业绩不符,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福利或分红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疑点四:少交市区综合基金和个人基金从2007年损益表来看,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应交市区综合基金2 6386197.64×1‰ =26386.20,而征管信息系统内反映该公司仅交纳了13193.0 8元,少交13193.12元。

此外,系统内没有该公司缴纳个人基金的记录。

三、询问核实:针对以上疑点,评估人员发出《询问核实通知书》,与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了当面约谈,要求企业就上述疑点予以解释说明。

1、对疑点一企业财务人员解释2007年销售收入的减少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由于该公司主要从事商品出口业务,2007年由于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使得以人民币计算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而如果以美元计价的话,销售收入减少的幅度并没有这么大。

二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出口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

200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接近6%,而且人民币的升值有提速之势,为了防范风险,公司对交易时间过长、没有一定利润把握的订单能不接的就不接。

三是公司主要以出口服装、玩具为主,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的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大增加,利润减少,使得这些生产厂家不得不缩小规模,削减成本,随之带来贸易公司产品收购量的减少。

四是公司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进口需求也随之减少。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2007年销售收入的减少。

评估人员根据企业的解释,又结合辖区内同类型出口贸易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多数公司2007年的销售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认可该公司销售收入下降属正常原因,疑点一排除。

2、对疑点二,企业财务人员解释虽然2007年的销售收入下降了,但是为出口贸易而发生的相关费用还是必需的,费用并没有因为销售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评估人员认为财务人员的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于是又查阅了财务人员带来的凭证,结果发现2007年12月169号凭证“管理费用—其他”中列支会务费6560元,55号凭证“销售费用—其他”中列支会务费13000元,开票单位为某中介公司。

评估人员询问该公司为什么在中介公司开会务费发票,会计解释说是业务员招待客户发生的费用,因没有正式发票,就在中介公司代开的。

2007年该公司已经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明细帐中列支了业务招待费106559. 96元,加上上述两笔所谓的“会务费”,共发生业务招待费126119.96元,公司可税前列支业务招待费109158.59元,多列支16961.37元,应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在“销售费用—服务费、跟单费”明细帐中,公司共列支230723元,翻查原始凭证,评估人员发现都是在一些中介公司、劳务公司开具的发票。

为了查证业务的真实性,评估人员找了几个开具这些发票的公司进行延伸调查,经查,这些公司营业执照中没有开展外贸跟单等服务的经营范围,实际也没有为外贸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在证据面前,××贸易公司只得承认是一些业务员发生的跟单、检验、搬运等费用,由于无法取得正式发票,就委托这些中介公司、劳务公司开具通用服务发票入帐。

对上述情况,评估人员对该公司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进行了警告和批评,要求该公司以后不得再在这些中介公司、劳务公司开具发票,同时对2007年已列支的230723元进行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两项共应调增该公司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47684.37元,补交企业所得税81735.84元。

疑点二予以确认。

3、对疑点三,公司会计解释该公司是上市公司江苏弘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人员工资是由集团公司总部核定的,2007年8月缴纳的一笔个人所得税系集团分配给员工的分红收入所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评估人员又询问该公司会计,除工资和分红外,公司有无其它发放给员工的福利支出,包括发放给员工的实物。

会计承认该公司在“应付福利费”中支付发放给职工的色拉油、洗发水共21178.22元,未并入当月职工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疑点三因此得到确认。

4、对疑点四公司会计解释说是由于该公司销售收入较高,根据南通市的有关基金减免文件规定应可以享受减半征收基金。

但该公司却提供不出基金减免的批复,原来公司以为不需审批就直接按照文件规定减半缴纳了基金。

对此,评估人员告诉该公司凡涉及税款、基金的减免都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批后才能减免。

而且该公司并非经营大宗物资的出口,也不符合基金减免的条件。

公司对此予以了认可。

此外,公司承认由于疏忽2007年个人基金也未交纳。

疑点四确认。

四、评定处理:经过上述评估分析和询问核实,公司会计认可评估人员的分析意见,表示今后将积极学习税法,努力做到诚信纳税。

评估人员据此制作了纳税评估报告,作出差异符合性结论,并向评估对象发出了《纳税评估建议书》,建议评估对象补缴2007年企业所得税81735.84元,补代扣代缴职工福利支出部分的个人所得税1648.71元,补交2007市区综合基金13193.12元及个人基金456元。

五、管理建议:1、评估人员在对某个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时,不仅要掌握该评估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还要由点及面,对该评估对象所属行业的经营情况有大致的把握,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对哪些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可以从对一个对象的评估延伸到整个行业,发现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纳税异常情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大纳税评估的效应。

2、在该案件的评估中,评估人员发现××贸易公司用在中介公司、劳务公司开具发票入帐、列支费用的情况非常严重。

在社会上,各种代开票的广告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中介公司、劳务公司超范围开发票、随意开票、乱开票的行为依然猖獗。

虽然通过评估,能够杜绝一、两个单位以后不再在这些中介、劳务公司开票,但作用毕竟有限。

希望上级能够对此引起重视,通过征管措施和稽查手段对这些开票公司进行整治,并予以曝光,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3、加强对纳税人的日常税收政策辅导。

由本案例看出,公司财务人员在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范围、税(费)减免审批程序等政策掌握不够以致少交了税款(费)。

因此税务部门应做好对企业的日常辅导工作,加强提醒服务,在地税网站上将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稽查中发现的企业易发生的问题汇编成案例予以警示,同时还要做好评估后的后续跟踪管理。

4、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利用。

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是我局数据管理三期的推出,为纳税评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税收管理员如能平时注意利用该系统的数据对纳税人进行分析和比对,就能从细微处发现疑点和线索,从而对纳税评估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也能从中发现不少新的问题。

从目前对数据管理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管理员对数据软件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亟待加强。

同时纳税评估后还应该对系统内原来的异常数据及时进行修改,新发现的数据要及时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补充到位。

纳税评估的目的,依据,方法,载体,地位,税收敏感性一、企业所得税评估通用指标(一)税负类指标1.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指标功能:通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