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产业的创新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摘要】认清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特点,才能对其发展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规划。
本文拟对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提出简要建议。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分析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色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是中华56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优秀音乐财富。
民族音乐是我们人民积累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光辉灿烂,群星璀璨。
我国民间音乐包括以体裁分属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的主要是以线状为主要思维方式,以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为骨干的调式音列为特点。
除此之外,我国民族音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表达了人民真挚的思想情感,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表达了真切的现实愿望,所以它还具有流传性、地域性、人民性、审美性。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着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机遇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优势明显。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经久不衰,异彩纷呈。
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区域流派众多。
有大量的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是需要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
最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规划要求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民族音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音乐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
浅谈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对 的 ,片 面 的 。可 以说 ,这 是 缺乏 对 中 国传统 民族 声乐科 学 性 的 深 入研 究 ,它在 一 定程度 上 限制 了 民族性 的发 展 ,进 而 影 响了 民 族 声乐 教 育 的发 展 。因 为就 中 国传 统 的 民族声 乐 来说 ,它 也有 其 科 学性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些 中 国优秀 的 民歌 手 、戏 曲表演 艺 术家 并 没有 学过 西洋 美 声 唱法 , 但他 们在 演 唱上 的艺术 造 诣 已达 到 了炉火 纯 青 的境界 。 比如 如 梅 兰芳 、 张君 秋等 ,难道 说他 们 的演 唱 就 没有 科学 性 吗 ? 在 《 虎上 山》 一 出戏 中 ,扮演 杨 子荣 的 童样 苓在 激 烈 的舞蹈 动 打 作 中 依然 能演 唱 自如 ,甚 至 能轻 松 地唱 到 高音 d ,我 们很 难说 这 3 里面 没 有科 学 性 。传 统 的 中国 民族 声乐 演 唱 中有许 多 合理 的 、科 民族声 乐教 育 虽然 是 最具 民族特 色 的艺 术教 育 之 一 ,但她 真 学 的 东西 ,这 一 点是 毋庸 置 疑 的 。当然 ,我们 对此 缺 乏系 统 的研 正 纳入 高等 教 育范 畴 始于 上世 纪 5年 代 初期 。就 目前 来说 ,她 没 究 ,没 有将 这 些 极为 丰 富 的演 唱经 验上 升 到系 统 的科 学理 论 ,这 0 有 现成 的教 育方 法 可惜 鉴 ,也 没 有一 套全 面 实施 教 学 目标 的 民族 也是 我们 的 不足之 处 。 多 年 以来 ,许 多从 事 民族 声 乐教 育 的专 家对 民族 唱法 的经 验 声 乐教 育体 系 ,甚 至没 有 一套 完 整 的教 学 曲 目,而 是全 凭 一大 批 潜 心于 民族 声乐 艺术 的音乐 工 作者 在实 践 中的研 究和 探索 。 和规 律 进行 了苦心 孤 诣 的深 入研 究 ,对 民族 声 乐 的教 学方 法进 行 经 过 努 力 , 几 十 年来 基本 上形 成 了 一条 教 学 思 路 : 即 “ 美 了大 量 的科 学探 索 。 比如 ,姜 家 祥先 生在 《 民族 唱 法初 探 》一 文 声 十 民 歌 ” 。其 中 “ 既有 鲜 明 的 民族 风 格 ,又 有 科 学 的 发 声 方 中根 据 民族 唱法 中情 、字 、气 、 声必 须统 一 的 原则 , 归纳 出八 条 法 ” 。但 显 而 易见 ,光 凭这 些 是不 够 的 。如 果不 加 以创 新 ,就 不 要领 : 词要 懂 、味 要浓 、 字要 重 、 口要拢 、鼻要 空 、声 要送 、气 能发 展 ,也 不 能保 证优 秀 的 民族 歌 唱 演员 源源 不 断地 产 生 ,更 不 要 通 、肩 要 松 。他还 强调这 是 不 可分 割 的整 体 。姜先 生 的 归纳 可 能让 我 国的 民族 声 乐上 升到 一个 更 高 的层 次 。因 此 , 民族 声 乐教 谓 简 单 、 明了 、准确 且 通俗 易 懂 。不 足之 处 在于 它还 只 是一 种经 育 的发展 创 新 已成 为当 务之 急 的大 事 ,这 也是 历 史赋 予 我们 的责 验 ,而没 有 形成 理论 。我们 知 道 ,讨 论科 学 性必 须 以理 论 为据 , 任 和任 务 。 所 以我们 应 尽快 把经 验 逐步 上 升 到理 阶段 论 。缺 乏理 论 指导 也是 那 么 民族 声乐 教育 究 竟 要如 何 发展 创新 ,才 能踏 上一 个 新高 我 们 民族声 乐教 育滞 步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 。 度 ,开 创新 局面 呢 ? 综 上 所 述 ,个 人 以 为加 强 民族 声乐 科 学 性 的研 究 是 当务 之 坚持 民族 性 ,在继 承 中求发 展 急 。我们 应 该在 研 究 中注重 继 承与 创 新 的统 一 。既要 继承 中国传 民族 声 乐 教 育 必 须 立 足 于 “民 ” , 民族 唱 法 肯 定 不 能 嫁 接 统 演 唱技 巧 中的 合理 科 学 的成分 ,又要 对 它进 行 总结 和研 究 ,并 西 洋美 声 唱法 作 为主 要 出路 ,不 能 与美 声 唱法 比较 来 修正 自己 的 结 合我 们 日常 教 学 中 已取得 共识 的经验 尽 早编 著 《 中国 民族 声乐 民族 声乐 教学 。 民族 唱法 和 美声 唱 法可 以有 机 结合 ,但 必 须有 限 教 学大 纲 》 ,编 写能 够通 用 的 《 中国 民族 声乐 教材 》 ,撰 写 出一 度 ,超 过 一定 比例 ,性质 就完 全 不 同 了。 因此 , 民族声 乐 教育 必 批关 于 民族 声乐 教育 方面 的研 究论 文 , 以飨 世人 ,惠及 子孙 。 须坚 持 民族性 ,这 是 首要 的 。 三 、发展 和创 新要 注 意 时代性 要 坚持 民族 性 ,就 必须 知 道它 主 要特 征 是什 么 ,必 须 弄 明 白 众 所 周 知 ,我 们 当 前 所 处 的时 代 是 一 个 改 革 开 放 的时 代 , 它 与美 声 唱法 的 区别 。个 人认 为 ,它 的 主要特 征 就 是字 正腔 圆, 是 中华 民族 现代 化 各项 建 设 飞速 发展 的 时代 。我 们 要在 歌 唱 中反 也 即我们 平 常所 说 的 “ 吐字 ”和 “ 行腔 ”。 “ 正腔 圆 ”是 我 国 映 出中华 民族 的时 代气 质和 精 神 面貌 , 肯定 离不 开 民族 的语 言特 字 传统 声 乐艺 术 的主 要创 作原 则 和艺 术风 格 。要 做 好这 一 点 ,就必 点 、民族 的风俗 习 惯 、 民族 的心理 状 态 以及 民族 的 审美 标准 。而 须 了解和 掌 握汉 语 语音 的基 本 知识 ,包 括 咬字 、 吐字 、 收声 、 归 上 述各 方面 又 总会 伴随 着 时代特 征 的变化 而变 化 。 韵等方 面 的~些 技 巧和方 法 。 因此 , 民族 唱法 应 该注 重 时代 性 ,不 能满 足 于仅 会 唱几 首原 中外 语 言 规 律 的差 别 以及 对 咬 字 、吐 字 、语 言 在 演 唱 上 的 始 民歌 和传 统 曲 目,而 是要 考虑 如 何 去丰 富和 扩 展 民族 声乐 的 内 不 同处 理 和强 调 的程度 ,是 民族 唱 法与 西洋 唱 法 的原 则 区别 ,而 容 。倘 若 只有 继 承而 不 注重 时代 性 ,就 会 没有 创 新 ,也 只会 在原 传 统唱 法 上 的滑音 、 颤音 、波 音 、直 音 等演 唱 方法 又是 民族 唱法 来 的基 础上 停 滞不 前 ,更 无 法满 足 时代 和社 会 的需 要 。只 有紧 密 中流传 下 来 的技 巧 中的精 萃 。总 结和 研 究 民族 唱法 的这 些 特殊 规 地 结合 时代 大 胆创 新 , 勇于 探索 反 映现 代 生活 的技 术 难度 较 高 的 律 ,可 以帮助 我们 更好 地 继承 和 发展 民族性 。民族 性是 民族 唱法 歌 曲和 演 唱 ,才 能促 进 民族 声乐 演 唱技 巧 的发 展 ,才 能满 足人 民 的灵魂 ,也是 民族 唱法 的生命 。如 果失 去 了 ,民族 唱法 的 根本 也 群众 日益 丰 富的文 化 生活 的需 要 。 将不 复存 在 。 所 以 ,在 继 承和 创 新这 个 问题 上 , 民族性 更 应 该强 调继 承 , 参考文献 : 民族 声 乐教 育要 坚 持教 学 生在 “ 正腔 圆 ”上如 何 下功 夫 ,而 不 … 学位论 文多元 文化视 野下的民族声 乐教 育探索2 0 字 08 只 是在 原 有 的基 础 上 简 单 地 添 加 一 点 美 声 的 教 学 方 法就 万 事 大 [ 期刊论文 多维文化视野 中的专业民族声乐教 育~中国音 乐2 0 , ) 2 1 04( 2 吉 。诚然 ,随着 时代 的进 步 和 发展 和人 们 文化 水平 的提 高 ,大 家 [ 期刊 论文 从 李怀 秀姐 弟之 歌唱 看 中 国民族 声 乐教 育一 成 才之 路 3 ] 的审 美情 趣 也会 发 生相应 的变化 。在坚 持 民族 性方 面 也会 与 时俱 2 1 , ) 0 0( 8 进 ,因地 制宜 ,需 要 通过 创 新去 适应 、 去提 高 ,但 这种 适 应和 提 [】 4期刊论文对 中国民族声 乐声部建设 问题 的思考~ 乐府新 声20 , 1 07( 2 高 首先 要建立 在 继承 的基 础上 ,才 能有 进一 步 的长足 发展 。 [] 刊 论 文 谈 民 族 声 乐教 师 应 具 备 的 素 质 和 能力 ~ 中国科 教 创 新 导刊 5期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传承和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承保持了其独特的传统特色,而创新则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传承创新案例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繁荣。
古代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发展。
二、传承的重要性传承是保护和延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有助于保存音乐的文化遗产,还能够传递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美学理念。
传承的过程中,传统音乐家对技艺的学习和传授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后代,使得传统音乐得以延续。
三、创新的重要性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使得传统音乐得以更新、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求。
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和采取新的演奏技巧等手段,传统音乐得以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四、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具体的音乐家和团体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古筝演奏家吴莲芳致力于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传承下去。
她通过创作新的曲目和演奏方式,将古筝音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团。
他们以传统的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对象,通过创新的编曲和演奏方式,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和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的努力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结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方面。
传承使得音乐得以保护和延续,而创新则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只有在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传统音乐才能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族音乐作为代表着某一民族的音乐形式,是该民族历史、生活、情感的一种体现。
传承民族音乐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代,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包括对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对传统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以及对传统音乐的教育和传授工作。
对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失传危机。
许多传统音乐作品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
我们需要加大对传统音乐的收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行音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建立起丰富的音乐资料库,从而可以为后人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信息。
对传统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通过举办音乐演出、音乐节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传统音乐,进而喜欢上传统音乐。
借助现代的传媒手段,比如网络、电视等,也可以将传统音乐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
二、创新发展在进行文化传承的创新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也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创新发展需要从音乐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音乐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改编和创作,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也可以引入一些当代元素,比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与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在音乐形式方面,可以通过创新演出形式,比如舞台设计、服装造型等,使传统音乐更具有时尚感和现代感,吸引更多的观众。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代民族音乐是指在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
乐形式。
它集合了民族音乐的传统元素和现代音乐的创新,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根基,又
融入了当代文化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仅仅保持传统并不足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创新也是当代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民族音乐在新
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改良。
让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融入现代
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能够使民族音乐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种是通过改编和演绎。
将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
元素相结合,进行重新编曲和演绎,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这种方法能够使民族音乐
更加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促进其传播和发展。
另一种创新方式是创作全新的民族音乐作品。
通过借鉴传统的音乐要素和创作技巧,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民族音
乐作品。
这种方法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使其在当代音乐制作中占据一席之
地。
当代民族音乐既要传承传统的文化基因,又要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
它
们共同构成了当代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和独特魅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民族音
乐才能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传承并繁荣发展。
音乐产业发展政策与创新机制研究
音乐产业发展政策与创新机制研究近年来,音乐产业发展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议题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来文化传承和艺术享受,还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然而,音乐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盗版、版权保护、市场营销等问题。
因此,制定合理的音乐产业发展政策和创新机制,成为促进音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音乐产业发展政策1. 版权保护版权保护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音乐作品的版权归属和保护措施,打击盗版行为,切实保护音乐从业者的权益。
2. 扶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给予音乐产业一定的扶持,支持音乐人才培养、音乐演出活动举办、音乐创作和录制等环节。
同时,鼓励音乐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
3. 教育和培训音乐产业需要人才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强音乐教育和培训,提供专业的学校和课程,培养各类音乐人才,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音乐产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推动音乐产业全球化发展。
建立和完善国际音乐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音乐市场的互通。
二、音乐产业创新机制1. 产学研结合政府可以组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推动音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通过研究开发新的音乐技术和产品,提高音乐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多元化经营鼓励音乐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产业多元化经营。
除了音乐制作和演出,可以考虑音乐教育、音乐推广、音乐衍生品等领域的拓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科技应用积极推动科技与音乐产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新的音乐服务模式。
例如,通过音乐流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4. 优化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音乐收益分配机制,真正保护音乐从业者的利益,激励创作和创新。
通过合适的收益共享模式,让创作者和音乐从业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一、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音乐产业正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音乐产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多元化的音乐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用户的需求多样化,音乐产业需要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内容,以迎合不同受众的口味。
除了流行音乐之外,对于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等非主流音乐的推广也非常重要。
多元化的音乐内容可以让音乐市场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可以为不同的音乐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2. 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模式随着音乐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产业需要与科技融合,采用创新的模式来推动发展。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可以大大提高音乐的创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音乐表演创造出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吸引更多观众。
3. 强化音乐教育音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音乐人才。
因此,音乐教育的培养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和专业人士。
此外,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供在线音乐学习平台,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学习音乐。
二、音乐产业的改进措施除了与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措施之外,音乐产业也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应对现有的问题和挑战。
1. 加强版权保护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作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
为了保护音乐创作者的权益,音乐产业应该加强版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版权监管机制,并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也应该加强对音乐购买和下载平台的监管,确保音乐作品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2. 加强合作和交流音乐产业是一个密切关联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非常重要。
唱片公司、音乐制作公司、音乐人、演出商等应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此外,对于国内外音乐产业的交流和合作也非常重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可以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启迪。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族音乐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延续,也是对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它不仅保持了传统音乐的特色和基础,同时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使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下面就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做一些浅谈。
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代民族音乐在传承中注重保留传统音乐的核心特点,如独特的音乐模式、乐器演奏技巧和歌词内容等。
在音乐模式上,当代民族音乐会采用古典音乐的和声结构和调式,使其更神秘而又具有沉浸感。
在乐器演奏技巧上,当代民族音乐还会保留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如琵琶的弦音和泛音、二胡的颤音和弓法等。
在歌词内容上,当代民族音乐会选择具有深刻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如传统的诗词、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等。
通过这样的传承,使得当代民族音乐不仅在形式上与传统音乐相似,也延续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
当代民族音乐的创新。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当代民族音乐也随之发展并创新。
它会吸收和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包括现代音乐、国际音乐等。
在曲风上,当代民族音乐会加入摇滚、流行、爵士等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具流行感和现代感。
在乐器演奏上,当代民族音乐会使用电吉他、电子琴等现代乐器,使音乐更富有技术性和现代气息。
在歌词创作上,当代民族音乐会选择现代的主题和题材,如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象等,以便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的特点。
这种创新使得当代民族音乐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也更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
当代民族音乐还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媒介来传播和推广。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代民族音乐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媒体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
诸如音乐视频网站、在线音乐平台和社交媒体等,为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便利和机会。
这种传播方式既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当代民族音乐,也能促进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发展。
当代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保持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些音乐传统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珍惜自己民族的音乐传统。
2.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
3. 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1. 创新是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2.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宝贵,但有时候过于古老和陈旧,难以吸引现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通过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3.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的趋势,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可以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族音乐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当代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拟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民族音乐进行浅谈。
文化传承是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民族音乐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如中国的古琴、二胡,非洲的果酱乐器等等。
文化传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传统乐器的保护和传承。
许多传统乐器在当代社会逐渐被淘汰或者被替代,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保护。
二是形成专门的音乐学院和培训机构,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音乐的技法和艺术。
三是加强对传统乐曲的研究和整理,以便推广和普及。
文化传承的目的是保留和传播音乐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特色,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当代民族音乐也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年轻一代的音乐口味。
创新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创新音乐形式和风格。
当代民族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流行、摇滚、爵士等,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二是创作新的民族乐曲。
创作新的民族乐曲可以通过对传统乐曲的改编和创作,也可以通过汲取其他文化的元素进行创新。
创作新的民族乐曲可以更好地表达当代民众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三是创新表演形式和方式。
当代民族音乐可以通过舞台表演、音乐会、网上演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和传播。
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
传承与创新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和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
只有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承,才能够有所突破和发展。
创新给予传承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
传承和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基础和素材,而创新可以使得传统民族音乐脱离僵化,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策略
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策略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中国民族声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虽然已有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采取创新策略来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1. 教学体系不完善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教材、教师、设施等方面。
教材编写不够科学合理,往往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开拓视野和发展创新思维的高质量教材。
由于民族声乐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学校的设施和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 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由于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在音乐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他们对声乐的认知水平较低,既不了解传统的民族声乐技法,也缺乏对当代声乐发展的理解。
由于音乐教育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3. 教学方法陈旧当前的民族声乐教育过于注重传统的技法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够重视,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策略1. 完善教学体系加强对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制定高质量教材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加大对教师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校应加大对设施和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艺术素养。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创造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
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结论:当前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创新策略,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在全面提高民族声乐教育的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意义的声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如何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如何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传统音乐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传统音乐正面临着被遗忘和衰落的危机。
为了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探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传统音乐的传承1. 传统音乐的价值传统音乐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对于维护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它融合了民族的情感、价值和智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与培养为了传承传统音乐,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教育与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音乐课程中传统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演奏,培养新一代的传统音乐人才。
3. 传统音乐团体与传承人才传统音乐团体和传统音乐家们是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传统音乐团体的演出和传统音乐家的创作,提供场所和机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传统音乐的创新1. 跨界融合传统音乐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来实现创新,如与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这种跨界融合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2. 科技应用科技的发展为传统音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利用先进的音乐制作软件和设备,可以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与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1.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法律保护工作,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保护传统音乐的著作权和演出权益,打击侵权行为。
2. 举办传统音乐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传统音乐活动,如音乐节、音乐比赛等,增加传统音乐的曝光度,提升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知与欣赏度。
3. 增加传统音乐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传统音乐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传统音乐的档案和数据库,为研究和传承传统音乐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族音乐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
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与创新,融合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通过音乐艺术展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
当代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方面注重传统元素的保留与传承。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当代民族音乐将传统乐曲、传统乐器等元素融入到当代音乐创作中,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表现形式。
《千年之恋》以蒙古族传统呼麦和摇滚音乐元素相结合,展现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而《魂断银川》则利用古琴与弦乐的结合,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这种传承使得当代民族音乐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而且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当代民族音乐在创新方面展现了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民族音乐融入了丰富多样的现代音乐元素,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冰山》以吉他和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形式,混合了新世纪音乐元素,展现了北方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色和精神风貌。
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则用电子合成器模拟了马头琴的声音,创造出了流畅激昂的音乐旋律,给人以当代的视听体验。
这种创新不仅拓宽了音乐的表达形式,还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使得当代民族音乐更具现代性和时尚感。
当代民族音乐在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当代民族音乐通过融入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艺术形式。
《马头琴协奏曲》以蒙古族马头琴为主体,融合了欧洲交响乐队,展现了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与互动。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他们的民歌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更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一、艺术特色1. 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曲调、节奏和表达方式上。
壮族民歌的曲调舒缓柔和,富有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节奏方面,壮族民歌以自然流畅的韵律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壮族民歌还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歌者常常通过特定的声音、音调和唱腔来抒发情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壮族民歌的歌词通常选自壮族古老的文学作品,如《侗族诗选》、《壮族诗歌选》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歌词大多以壮族独有的民族语言创作,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情怀。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而备受瞩目。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民歌表演常常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通常以户外自然舞台为主,歌者们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身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创新发展1.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如今,壮族民歌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歌唱表演,丰富多彩的舞蹈、戏曲和音乐剧等形式也开始被融入使壮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2. 融合现代元素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壮族民歌也积极融合现代元素,使其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些壮族民歌作品开始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了现代音乐器乐和编曲手法,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表现壮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特色,一些地方开始将民歌表演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民歌表演场景化,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发展新方向
乐 以 及 外 国 音 乐 的 融 合 中 逐 渐 形 成 的 。在 民族 音 乐 的 表 现 形 式 上 , 曲一 般 都 注 意旋 律 的表 现 性 。与 我 国其 它 艺 术种 类 例 如 书 歌 法 , 画等 , 在 艺 术 风 格 中表 现 出旋 律 的 突 出 , 调 着 形 散 神 不 绘 都 强 散 。 我 国 民族 音乐 中 , 在 一般 都 是 以单 旋 律 的形 式来 进 行 表 现 。 运
明灯 , 引领 着 中华 民族 艺 术 的前 进 脚 步 。 论 在 曲调 的风 格 , 无 音乐 的 体裁 和形 式 上 , 有 着 自 己独 特 的 色彩 。我 们 需 要 秉 承 民 族音 都
千年 , 在过 去 的 发展 中 , 也 是逐 渐变 化 而 来 的 。 它 因此 我 们 要 正 确
认 识 到 它 的 转变
千余 年 的历 史 长河 中 , 国 的劳 动 人 民用 自 己劳 动 实践 与生 活 点 我 滴创 造 了具 有 独特 风 格 的民 族 音 乐 , 以说 它 是 我 国文 明 的重 要 可 组成 部 分 , 又是 世 界音 乐 殿 堂 中的一 枝 奇 葩 。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身就决定了人们要改变它们” ③作 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者 , 。 民族
音 乐 不 可 能 是 一 沉 不 变 的 , 果 静 观 事 态 万 千 变 化 , 唯 有 它 不 如 而 变化 , 那它 作 为 淘 汰 者 的命 运 是 注 定 的 。虽 然 民 族音 乐 传 承 了几
状 况 的应 对措 施 . 已经 成 为我 们 需要 思 考 的 问题 。 关键 词 : 乐文 化 民族 音 乐 中华 民族 应 对 措 施 音 1 筒 述 我 国 民 族音 乐 . 我 国是 一 个拥 有 五 十 六 个 民 族 的 历史 悠 久 的文 明 古 国 . 五 在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山东民歌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谈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山东民歌为例齐宇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00)【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山东民歌为例,分析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以《沂蒙山小调》为例,分析了小调的特征以及山东民歌的风格与艺术魅力。
以《沂蒙山小调》为代表作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风趣等特点,反映了山东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等品质。
以山东民歌为例,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现状较为乐观,从整体上讲是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断被赋予时代的内涵。
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进行保护与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为了使民间音乐能够永葆青春与活力、不断立足于社会实践,必须要对它进行创新,使它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断丰富。
因此,应树立民族民间音乐保护意识,加强重视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山东民歌;传承;创新;发展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山东民歌简介(一)山东民歌的特征山东民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它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表现了山东劳动人民淳朴、憨厚、勤劳的性格。
山东民歌往往以生活小调(代表作为《沂蒙山小调》)最为突出,以及与大自然斗争中表现出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体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
如在劳动号子中的《黄河号子》和《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二)小调简介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用以消遣娱乐、抒发情怀的一种民歌,属于中国民歌体裁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内容涉及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除了日常的劳动生活外,人们也需要通过娱乐、休闲、文化活动等等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小调应运而生。
对蒙古族传统音乐创新和发展的思考
对蒙古族传统音乐创新和发展的思考蒙古族传统音乐是中国的重要音乐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中,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思考。
蒙古族传统音乐可以与其他音乐形式相结合,创新出新的音乐作品。
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古老的呼麦、马头琴和马奴尔的基础上,可以和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碰撞和融合。
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结合,不仅可以让蒙古族传统音乐更加时尚和富有现代感,还可以扩大传统音乐的受众群体。
蒙古族传统音乐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新的音乐形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如使用电子乐器、音序器和音效器等设备进行演奏和录音,利用电子音乐和合成音色创作音乐作品等等。
蒙古族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使传统音乐更具时尚感和创新性。
蒙古族传统音乐可以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音乐作品。
蒙古族传统音乐不仅可以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感,还可以借助音乐表达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思考。
可以创作揭示社会问题的歌曲,表达对环境污染、人与人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关切和思考,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出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蒙古族传统音乐可以通过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发展和创新。
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力,使其更具观赏性。
传统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可以创作出更具故事性和戏剧性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和戏剧的联结,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精髓和特色。
创新不应该是对传统音乐的毁坏和改变,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价值和魅力。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可以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结合、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及结合当代社会背景、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创新。
在创新的也要注重保护传统音乐的精髓和特色,使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创新中焕发出更加独特和鲜活的艺术魅力。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民族声乐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发展现状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方面,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古老的音乐作品和唱腔的传统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现代的音乐元素也在民族声乐中被融入,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形式,为这一文化传统赋予了新的活力。
2. 跨界合作的兴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了更多的跨界合作。
民族声乐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舞蹈等形式的结合,为传统民族声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3. 人才培养的不断加强在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人才培养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仅在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加强对民族声乐的专业培训,同时也通过各种比赛以及演出等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民族声乐艺术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平台和机会。
二、未来展望1. 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未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应当继续弘扬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唱腔,同时也要兼顾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入和创新。
只有保持传统的纯正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2.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未来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应该进一步开放心态,积极接纳和融合其他文化艺术的精华,并通过跨界合作来创新形式和拓展空间,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及发展新方向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及发展新方向【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能够真实的反应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核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元化的曲调。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与特征,早已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融为一体。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部分音乐界人士形成了“西方一元化”的音乐理念,推崇着当前的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黑人R&B曲风,而逐渐冷落了我国自身民族音乐,这让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着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民族音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找出应对措施,对于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核心;历史积淀;应对措施1. 中国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五年余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积淀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可以说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文化内容与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它是以在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以及外来音乐逐渐融合形成的,一般歌曲以注意表现旋律为主。
从夏商周开始,逐渐在旋律音阶上进行调整与改进,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使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声性音乐旋法初具雏形。
在我国民族音乐中,一般都是以单旋律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运用的和声较少。
从唐朝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开始进行华丽的转变。
首先在配乐的方面,逐渐取代原来粗糙的编钟等乐器,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浪漫华丽气息的弹拨音乐,并且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入中原,让民族音乐开始大融合,丰富了乐曲的种类,为之后民族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浅谈民族音乐产业的创新》
姓名:赵林丰
学号:2014161208
年级:
专业:
浅谈民族音乐产业的创新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56个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时间长河洗礼与积淀后,迸发出了意蕴深厚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逐渐衍变成了民族文化,而民族音乐文化是其丰富多彩的一个篇章,各民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这章多彩的音乐文化,又以独特的音乐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其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点。
本文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方向出发,对民族音乐产业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产业创新;器乐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制度上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革命风暴。
在传统观念中,民族音乐与产业不可相连,作为音乐的连续应是音乐“事业”,民族音乐的服务性、非商业性,民族音乐是生活而不能成为商品是传统共识,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民族音乐的市场功能和产业性质日渐显露,民族音乐也应当成为产业观念现已成为了新的共识。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变化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的逐步深化,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在发展中随着市场化的大潮而逐渐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1。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音乐产业化的发展。
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迅猛,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结晶,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土壤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色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祖辈在生活、繁衍中创造的中国特有音乐文化2。
21世纪中国独具风格的民族音乐进入到了发展的高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环境的开放,民族音乐流行现象,绽放着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也让中国民族音乐从最初的小众、人才匮乏的状态渐渐地发展成中国当今生活中最具特色及影响力的一种音乐文化。
1李丽. 浅析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8):113-114.
2张瑜. 浅析民族区域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J]. 明日风尚, 2017(24):136-136.
2.1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代表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作用等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构成,无论是乐器、民歌、还是戏曲都是伴随中国人生活了千百年的音乐产物3。
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都反映出特色中国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文化传统。
从民族音乐的本体上来看,世界上最有特点并至今流传范围最广之一的就是中国具有的五声调式的特征音乐,据考证西方的七声调式是在中国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民族音乐的语言常用线条性手法进行描述,讲究旋律的乐句划分及单音色的韵味,讲究形散神不散是民族音乐最重要的内涵。
但全球化的影响,随着西方作曲技法传入中国,越来越的作曲从业者以西方现代手法创作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独特、新奇,让民乐开始变得复杂化,简单优美的旋律线条和音乐曲调在作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难以体现,误伤了观众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使民族音乐内容脱离了受众。
2.2民族音乐发展概况
1.市场意识淡薄
民族音乐在传统意义上的制作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扶持,其自身发展模式也是服从文艺行政部门的程序化管理,最终通过公益性的方式进行表演,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但这种形式的副作用也同样显著,许多音乐团队形成了极强的依赖性,只管投入没有产出,淡化了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下也影响了资本进入民族音乐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传统的音乐制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
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只有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才能更好的拓展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群体以及个人进行投资,从市场的角度推动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
2.民族音乐作品匮乏
民族音乐作品在今天严重匮乏,或者说能够成为精品的音乐创作实为稀少。
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其核心还应在民族音乐作品本身深做文章。
至今能够被观众所熟知的依旧是多年前的经典曲目,民族音乐不再是生活艺术,反而被划分到了高雅艺术领域。
这是民族音乐独特的内容、特殊的技法、承载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无可厚非,但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民间传统发展而来的,民族音乐作品
3陈月红.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对策[J]. 北方音乐, 2017, 37(20):227-227.
的创作也应走下神坛,融入百姓,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3.民族音乐传统的传播效果滞后
现有的民族音乐作品普及度不高。
民族音乐经典又由于它独特的历史原因,未能形成很好的系统乐谱体系,多数作品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存在的,导致许多民族经典作品面临着流失的局面,只有少数民乐作品通过传统媒介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另外,除去民族音乐原有作品,民族音乐的新作品的普及度亦是如此。
民族音乐新作品现在仅在专业院校之间得到了小部分的传播,新兴作品第一发布的地点是在各个专业院校的音乐厅内,作品内容束之高阁,仅在专业领域流通,这里不仅仅是作品创作者的问题,也折射出民族音乐出版领域或者说民族音乐传播的滞后导致了民族音乐新作品的普及度低下。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指的是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民族音乐的民族性、艺术性自是不必说。
但面对市场,基于民族音乐的发展考虑,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受众,更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推陈出新,以产业化的思维推动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民族音乐产业的创新
3.1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民族音乐产业的创新,是基于民族音乐本体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思维、新内容,在市场化的体制中,逐渐与各个领域相互融合,以“民乐+”的观念,有效的进行民族音乐传播就是民族音乐产业创新的体现4。
而这种体现,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民族音乐产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的民族音乐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受开放的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很快就步入市场化的经营发展轨道,产业化道路促进了音乐的分工更
4邸璐. 浅析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J]. 艺术科技, 2017(12).
加明确细致,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创作技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等手段,使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四、结论
在今天,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今天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方面,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逐渐实现多元化和大众化的产业模式,使得民族音乐在发展中,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另一方面,以民族音乐为产业生产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创新和传承中逐步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也是今天文化界的主流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音乐产业创新的道路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催生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民族音乐现状入手,梳理民族音乐产业中的创新,从新观念、新技术、新形式等方面,多角度的探寻民族音乐产业未来的创新发展以及在创新过程中,怎样更好的实现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丽. 浅析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8):113-114.
[2]张瑜. 浅析民族区域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J]. 明日风尚,
2017(24):136-136.
[3]陈月红.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对策[J]. 北方音乐, 2017,
37(20):227-227.
[4]邸璐. 浅析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J]. 艺术科
技, 2017(12).。